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含答案一、我能写出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两岸青山...。
....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湖光...。
..无风镜未磨..秋月两.相和.,潭面二、我会填。
1.《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和时的湖光山色。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之情。
2.《望天门山》的作者,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3.《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三、重点诗句品析1.根据诗意写诗句(1)《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写西湖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的诗句是:“。
”(2)《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描写雨中的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的诗句是:“。
”2.根据意思写诗句。
(1)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青螺。
(2)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四、把《望洞庭》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一、1.(1)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2)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2.(1)湖面的光芒。
(2)指湖光和秋月。
(3)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4)指湖面。
(5)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二、1.宋苏轼雨天喜爱和赞美1.李白“诗仙”2.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2018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A4直接打印)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涂抹.( ) 相宜.( ) 洞庭.( ) 未.来( ) 磨.刀( ) 银.盘( ) 二、读拼音,写词语。
中断楚江孤帆饮水初晴遥望银盘镜未磨zhōng duàn chǔjiāng gūfān yǐn shuǐchūqíng yáo wàng yín pán jìng wèi mó三、比一比,再组词。
楚( ) 断( ) 未( )林( ) 继( ) 末( )孤( ) 帆( ) 摇( )狐( ) 凡( ) 遥( )四、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填序号)1.碧水东流至此回...( )A.到这里回旋B.回到这里来2.水光潋滟晴方.好( )A.方向B.正3.湖光秋月两相和.( )A.融和B.合适4.白银盘里一青螺..( )A.一种青黑色的螺丝B.洞庭湖中的君山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
( )1.《望天门山》描写了天门山一带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种停顿是正确的。
( )3.《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湖”指的是西湖。
六、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七、默写《望天门山》。
,。
,。
八、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潋滟,空奇。
,相宜。
1.这首诗的题目是,作者是代诗人。
2诗中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的景象。
3.写出下面的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潋滟: 空蒙:奇: 相宜:4.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主要是因为( )A.“西施”与“西湖”都有一个“西”字B.“西施”与“西湖”同在一个地方C.“西施”与“西湖”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
九、把《望洞庭》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潭面。
洞庭,一青螺。
1.诗题为《望洞庭》,是什么时候望洞庭的?( )A.早晨B.中午C.夜晚2.本诗先从(近远)处看洞庭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 ,将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1.《望洞庭》一诗中,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_______、_______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_______图。
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_______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A.宁静、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气度B.宁静、祥和、洞庭夜景、洞庭湖、气度C.壮观、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态度2.下面对《饮湖上初晴后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3.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理解有误的是()A.这句说的是: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B.“两岸青山相对出”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孤帆一片日边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
C.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具静态美了。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中的“和”是_______,“镜”指的是_______。
()A.相安、和谐的意思;一面铜镜B.连词,跟‘同“相同;洞庭湖的湖面C.相安、和谐的意思;洞庭湖的湖面5.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选填序号)①碧水东流至此回A.到这里回旋B.回到这里来②山色空蒙雨亦奇A.云雾迷茫的样子B.空的,没有东西③水光潋滟晴方好A.非常美丽B.波光闪动的样子④山色空蒙雨亦奇A.奇怪B.奇妙6.选择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C.夸张(1)飞流直下三千尺。
(2)白银盘里一青螺。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7.回忆古诗的内容并填空。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朝大诗人。
诗中的“楚江”指的是。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朝大诗人。
2023-2024学年秋季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17课《古诗三首》01(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光潋滟晴方.好(正)B.天门中断楚江..开(清澈的江水)C.山色空蒙雨亦.奇(也)D.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2.人间四月芳菲尽,。
()A.千朵万朵压枝低B.山寺桃花始盛开C.不知转入此中来3.下列诗句不是描写秋天的一项是()A.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B.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4.山色空蒙..雨亦奇()A.空空荡荡的样子。
B.云雾迷茫的样子。
5.碧水东流至此回...()A.到这里回还。
B.回到这里。
6.《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抓住()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
A.春季鲜花B.夏季时雨时晴C.秋季西子二、诗词曲鉴赏古诗赏析。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7.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
8.诗中的天门山给人以雄伟壮观之美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请具体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湖上初晴后雨,。
,。
9.默写古诗。
10.诗中的“西子”指________。
11.下列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正。
B.亦:也。
C.欲:贪心。
D.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1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西湖________和雨天的景象。
13.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比作______,突出了西湖的_______。
14.在诗中,诗人_________(谁)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美。
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中描写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16.给下列生字注音。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课时练(附答案)

17古诗三首一、给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A.天门中.(zhōnɡzhònɡ)断楚江开B.淡妆浓抹.(māmǒ)总相宜C.湖光秋月两相和.(héhè) D.潭面无风镜未磨.(mómò)二、给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碧水东流至此回.。
()A.返还B.答复C.回旋2.水光潋滟晴方.好。
()A.方向B.地方C.正3.湖光秋月两相和.。
()A.和谐B.温暖C.和气三、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被长江水拦腰劈开的,碧水向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B.诗中“断”“开”“流”“回”以及后两句的“出”“来”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水景物的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对天门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C.这两句诗只赞美了长江水的巨大生命力。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B.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C.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晴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天门山》描写了天门山一带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2.《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初晴后雨”是说刚开始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五、把诗句补充完整,完成练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__________,山色空蒙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苏轼。
2.这首诗描绘了西湖________和________时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________之情。
3.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主要是因为()。
A.“西子”与“西湖”都有一个“西”字。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17课《古诗三首》02 试题试卷 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课时练一、基础积累1.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横线上①挑桃________灯________子________起________花②残浅________缺凶________ 深________ ________色2.看拼音,写词语。
hán lěng zèng sòng jú huāshíjìng xié yá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Ⅰ“行”读音:①háng;②xíng人行道____ 银行________ 步行________ Ⅱ“处”读音:①chǔ;②chù处分______ 到处_______ 处理________ 4.按要求完成练习。
(1)“行”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行”的读音有________、________,对照读音分别可以组成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动”可以组成拨动、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
(3)“知”的常用意思有:①知道;②知识;③使知道。
在“知有儿童挑促织”中的“知”的意思是________,另外两种意思可分别组词:________、________。
5.辨别形近字填空。
(1)径经小________ 田________ ________常(2)橙澄________子 ________黄 ________清(3)犹尤________豫 ________其 ________如6.“菊残犹有傲霜枝”中的“犹”的意思是()A. 似乎B. 仍然C. 犹如7.解释下列词语。
①红于:________。
②寒山:________。
③石径:________。
④斜:________。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拼一拼,写词语。
zhōng duàn chǔ jiāng zhìcǐgū fān yǐn jiǔ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chū qíng jìng zi wèi mòyáo wàng yín pán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比一比,组词语。
亭________ 挺________ 潭________停________ 庭________ 淡________累________ 音________ 胡________螺________ 谙________ 湖________3.查字典填空。
(1)“厌”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螺”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4.《望洞庭》一诗中,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_______、_______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_______图。
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_______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A. 宁静、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气度B. 宁静、祥和、洞庭夜景、洞庭湖、气度C. 壮观、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态度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对这句理解正确的是()(多选)A. 这句写的是: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B. 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时同步阅读17.古诗三首(A卷有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时阅读17.古诗三首一、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我的妈妈有一双勤劳的手,一双充满爱意的手。
记得一个冬天的傍晚,我在回家()路上,一脚陷进了小水坑里,弄得鞋子满是泥水;回到家里,我把鞋子悄悄放在厕所的门背后,准备等天气暖和些再洗。
天气真冷!晚上我躲在房间里做作业,忽然听到厕所里传来刷刷的声音。
我走过去一看,妈妈蹲在厕所的水龙头旁边,正在洗我那双沾满泥水的鞋子。
望着妈妈冻()通红的手,我感到妈妈不是在刷鞋,而是在洗我那懒惰的习惯。
我回房做作业做得很专心很认真妈妈轻轻()来到我的身边他拿起我的作业说我看看你的作业说着,就到一边坐下。
看完以后,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用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说:“你进步多了,继续努力吧!”这时,妈妈的手热烘烘的,一股暖流流遍我()全身。
顿时,我沉浸在无限幸福了做完作业,我在床上总睡不着,闭上眼睛,仿佛看见妈妈的手在眼前晃动,烧饭、煮菜、刷洗衣服,一切都是为了抚育我成长。
(1)在第3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我回房做作业做得很专心很认真妈妈轻轻()来到我的身边他拿起我的作业说我看看你的作业(2)选择“的、地、得”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回家( )路上冻()通红轻轻()我()全身(3)这篇短文开头的方法是()。
A.简要叙述,说明起因B.巧设悬念,引人入胜C.开门见山,点明主旨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崂山的瀑布①崂山不高,不如泰山那样雄伟,华山那样险竣,黄山那样秀丽,恒山那样秀美。
却有其独特的风采。
沿着山路盘旋而上,左边是山,右边就是海,人在山海之中,立即感到心胸开阔,静气怡神。
②海的宽阔让人自愧不如,而山中也有一景让海望山兴叹,那就是瀑布。
③从山脚台阶而上,首先看到山中奔腾的溪水,再往上走,水渐渐地宽阔了,在一个低注处蓄成了一个小潭,前边一道白练隐约可见,隆隆的水声传入耳际,这便是“龙潭瀑”了。
④“龙潭瀑”很壮观,高几十米,宽六七米,上窄下宽,像一把微微打开的玉扇倒悬在山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