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派诗人和婉约派诗人
唐宋八大家:辨析八种不同风格的古诗

唐宋八大家:辨析八种不同风格的古诗引言中国文学史上,唐宋时期被誉为“古诗之鼎盛时期”,而在这个时期中,诗歌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和宋朝时期的八位著名诗人,他们分别是王之涣、王之焕、王之涣、刘禹锡、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
这八位大家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和题材成为了唐宋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本文将从八位大家的诗歌风格出发,辨析八种不同风格的古诗。
王之涣:豪放派的代表王之涣是唐代的一位豪放派诗人,他的诗风独特,富有豪情壮志。
他的作品中常常表达了对于人生的豪放态度,展现出一种豪情万丈的气魄。
例如他的《登鹳雀楼》一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以雄奇的景象和豪迈的语言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律和韵脚,给人一种开放自由的感觉。
王之焕:儒家风格的代表王之焕是唐代文学批评家,也是一位儒学家,他的诗歌风格充满了浓厚的儒家气息。
他的诗歌作品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念,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间百态。
他的作品中常常表达了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通过诗歌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儒家式的人文关怀和伦理观。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精致,格律规整,颇具文人风范。
杜牧:婉约派的代表杜牧是唐代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以婉约派为主,描写了大自然和人情世态的细腻之美。
他的诗作中常常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述了静谧的田园风光和人物的情感。
他的诗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给读者带来一种深刻的共鸣。
他的诗以音律优美、情感含蓄著称,给人一种温婉恬静之感。
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秋夜将晓出篱门,忽惊,又恐是,枝上谁,薄露中,叶底,虫声,故应,江上刘禹锡:诗歌家和政治家的结合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独具一格,融合了个人情感与政治关怀。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常常通过个人抒发对时事的感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他的诗语言简练明快,抒写了他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区别意象意境表达方式

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区别意象意境表达方式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婉约派与豪放派:宋词中的意象与意境之美宋词,作为中华诗词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千年。
唐诗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的对比研究

唐诗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的对比研究概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唐代被称为“诗的盛世”,出现了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秀的诗作。
其中,豪放派与婉约派是两个重要而独特的艺术流派。
本文将以唐诗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豪放派与婉约派两种不同风格的文学表达,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豪放派特点: - 豪放派注重个性张扬、奔放自由、直接坦率的情感表达。
- 作品内容广泛,既有歌咏自然山水的田园诗,也有描写纷争战乱或社会现实的抒怀诗。
- 以气势恢宏、豪迈激昂为特征,强调直抒胸臆、雄浑刚健。
- 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和形象生动的描写方式。
代表作家: - 杜甫:杜甫以其慷慨悲壮、雄心壮志而闻名,他的作品在描绘社会现实和表达个人情感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风格。
例如他的《登高》以雄浑激越的语言描绘了峰巅景色,表达了壮志豪情。
- 白居易:白居易的诗作多关注世俗生活与个人情感,他以细腻婉约、诙谐幽默而著称。
比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大自然中草木离别的描写,抒发出豪放派情感。
婉约派特点: - 婉约派追求温婉委婉、柔美含蓄的表达方式。
- 作品常以女性视角或女性主题为基调,强调内省、私密感受等主观体验。
- 注重音韵和修辞技巧,以优美流畅的语言展示情感。
- 多运用象征意义或寓意丰富的隐喻手法。
代表作家: - 元稹:元稹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婉约派诗人之一,他善于借物抒怀、通达于时。
比如《离思五首·其四》以豪放的形象描绘了离别之情,同时又抒发出婉约派的柔情和内敛。
- 李商隐:李商隐的诗作多以爱情和离别为主题,他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表达深入心灵的感受。
例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通过对离别时刻的凄凉描写,展现了婉约派独特的美感。
异同对比•内容与主题:豪放派着重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内容广泛;而婉约派则更加注重内省、私密感受和女性主题。
•表达方式:豪放派偏向于雄奇激昂、直抒胸怀;而婉约派则更偏向温柔委婉、含蓄细腻。
•修辞手法:豪放派常使用夸张手法和生动形象的描写;婉约派则更注重音韵和寓意丰富的修辞手法。
豪放派与婉约派诗词的风格差异

豪放派与婉约派诗词的风格差异1. 引言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其中,豪放派和婉约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流派,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世界、对自然、对人生的不同态度。
本文将探讨豪放派和婉约派在主题、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所体现的明显差异。
2. 豪放派诗词豪放派是一种奔放而激情四溢的诗歌风格,代表作品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迥》等。
豪放派在主题上常以英雄壮志、爱国情怀为中心,展现了雄浑豪迈、激烈激昂的情感。
其写作手法常采用直接明朗、雄辩粗犷的语言风格,通过运用夸张修辞和铺陈手法来表达作者内心激动之情。
3. 婉约派诗词婉约派是一种温柔细腻、别具一格的诗歌风格,代表作品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婉约派在主题上注重描写情感与内心体验,强调人生哀愁、离愁别恨等细腻情感的表达。
其写作手法常采用含蓄而细致的语言风格,以典故和象征手法来传递作者纤微之感。
4. 风格差异(1)主题差异:豪放派注重英雄壮志、爱国情怀等阳刚之情,而婉约派则更偏向于描绘内心情感与离愁别恨等阴柔之情。
(2)写作手法差异:豪放派喜欢运用夸张修辞和直接明朗的语言,力求展示出激动奔放的气势;而婉约派则倾向于含蓄而细致的语言,通过深邃隐晦和象征手法来表达微妙的情感。
(3)情感表达差异:豪放派的诗词往往充满激情和豪迈,通过直接而强烈的表达来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而婉约派则更加注重细腻、委婉地表达内心哀愁与离别之情。
5. 结论豪放派和婉约派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两个极具特色的流派,它们在主题、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上呈现明显差异。
豪放派注重英雄壮志与激烈中国社会风云变迁之情,而婉约派则更偏向于描绘纤微离愁别恨之情。
无论是奔放激昂还是温柔细腻,这两种风格都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宋代诗人苏轼是哪一派的

宋代诗人苏轼是哪一派的诗人苏轼开创了什么派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山鼻祖,苏轼开创了什么派已经很清楚了。
当时的宋朝,豪放派和婉约派是两大派系。
两者具有显著区别。
豪放派主要是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而婉约派主要以李清照为代表。
首先来看豪放派,这一派的作品气势豪放,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奋发的感觉。
而与此不同的是婉约派作品,语言含蓄,感情细腻,轻松活泼,同时多表达离愁别绪,给人深沉幽怨之感。
有时候是写男女恋情,有时候也有写山水自然风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而苏轼的诗作风格和做人风格以及一些个人经历,导致了他的诗风一贯是豪放大气。
他应该算是豪放派的开山鼻祖,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豪放派特点主要体现在是视野广阔,气势雄放,多采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不拘守音律。
豪放派的内部分派较少,主要也就是“苏派”,“辛派”“叫嚣派”的阶段性分支。
在后期,朝局变化,经历世事变迁,豪放派得到了新的发展,悲壮慷慨的调风随大局产生发展,通过后世等人的继承发展,蔚然成风。
在中国诗词历史上,豪放词派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不仅仅只是闪耀宋朝当时的文学历史。
从宋朝一直到清末,一直都存在大力学习苏轼、辛弃疾的词人,他们推崇二人首创的豪放派,并以此为榜样,蔚然成风。
虽然苏轼豪放派以豪放为主要风格,但是苏轼却不乏婉约派的细腻,例如他的《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还有他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都是感情细腻之作。
如果说苏轼开创的苏派属于豪放派的代表,那么不可否认的是,苏轼同样拥有婉约派的细腻,他的诗作,是文学史上的一座标杆。
苏轼为什么称自己为闲人苏轼为什么自称闲人?在他的《记承天寺夜游》中结尾一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闲人是由何而得,又是如何有感而发?苏轼是享誉盛名的大文豪,有济世之才一心报国,力主政治改革,但是由于他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政见相左,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纯属朝廷给他保留面子,实际上如同流放,时刻被人监视。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诗歌风格与审美追求对比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诗歌风格与审美追求对比介绍豪放派和婉约派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追求。
本文将对豪放派和婉约派在诗歌风格、创作思路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对比。
豪放派豪放派起源于唐宋时期,以李白、杜甫为代表。
豪放派的诗人们特别注重形象生动、气势磅礴的描写,他们倡导写作时勇于表达自我情感,善于运用夸张和修辞手法来营造壮丽的氛围。
豪放派的创作风格显得豁达开阔,富有激情与力量。
豪放派追求人生豪情壮志,振奋人心。
他们多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河壮丽景色、抒发心境与乡愁等方式来展现他们对自由、狂欢以及反抗命运束缚等主题的关注。
婉约派婉约派起源于宋代,以李清照、晏殊为代表。
婉约派的诗人们注重细腻、柔美的诗歌表达方式,他们追求的是文字温柔细腻、意境唯美而含蓄的优雅风格。
婉约派的创作风格给人以安静、舒缓的感受。
婉约派追求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通常以抒发个人感情和对生活琐事的关注作为主题。
他们一般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描写自然景物,并借景抒发自己对爱情、离别以及生活之美等主题的思考与表达。
对比分析•诗歌风格:豪放派倾向于豪迈激昂、气势恢宏,喜欢使用夸张手法和辞章宏大。
而婉约派则更加注重文字柔美、委婉曲折,多采用典型意象来构建清丽雅致的情境。
•创作思路:豪放派倡导直接而激烈地表达内心情感与思想观点,更加关注个体的情感抒发和思想启迪。
而婉约派则更加注重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心理的微妙感受,通过意境与情感相融合来表达诗人内心世界。
•情感表达:豪放派多情怀激昂,热衷于抒发自由、豪放、反叛等强烈情感。
而婉约派则强调细腻、含蓄,通过集中描述琐碎、平凡事物来揭示深层次的内心体验。
结论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同风格的诗歌流派,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之处。
无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在诗歌创作上追求不同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境界。
这种对比与交织本身就丰富了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多元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唐诗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风格对照

唐诗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风格对照引言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众多优秀的诗人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
其中,有两种主要的诗歌风格,即豪放派和婉约派。
本文将对唐诗中的豪放派和婉约派进行对比,并探讨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豪放派风格概述豪放派注重表达自由奔放、开阔豁达之情感,并强调个性张扬与豁达乐观的态度。
这一风格体现了唐代社会兴盛繁荣、人民心境舒畅的特点。
1. 代表作家•杜甫:杜甫是唐代最著名的豪放派诗人之一,他以其深刻细腻的描写能力和独特而宏大的视野而闻名于世。
•李白:李白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擅长写作壮丽雄浑、意境奇特之作品。
2. 风格特点•情感激昂:豪放派作品的情感表达通常较为激烈,富有激情和豪迈。
•夸张夺目:诗人常利用夸张、比喻和夺目的手法来渲染作品氛围,以突出作品的豪放风格。
•持久留香:许多豪放派诗歌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传颂。
婉约派风格概述婉约派强调细致柔美、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古朴而委婉的语言描绘世事和个人心情,抒发对生活的深切体验。
1. 代表作家•王之涣:王之涣是唐代最著名的婉约派诗人之一。
他以其纯净细腻的笔触和清新雅致的意境而受到广泛赞誉。
•孟浩然:孟浩然是唐代文坛上备受推崇的婉约派大家,他以其清丽雅俗、淡泊名利之诗句驰名天下。
2. 风格特点•温柔细腻:婉约派作品通常借助典故和意象,以温柔、细腻的语言表达情感。
•感悟人生:婉约派作品常以读者心里真实的感受作为出发点,旨在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深思和反思。
•留白与隐喻:婉约派作品往往巧妙运用留白和隐喻手法,在简约中展示深远意义。
对比分析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种风格并不对立。
相反,它们互有补充,共同丰富了唐代诗歌的艺术内涵。
1.内容主题:豪放派着重描绘社会现象和个人命运等大课题,而婉约派则更注重表达情感、抒发心境。
2.情感表达方式:豪放派倾向于直接而激烈地表露情感,而婉约派则借助意象和典故等比较委婉、含蓄的手法来传达情感。
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语文文学常识大全(一)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豪放派诗人和婉约派诗人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婉约派诗人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有名的女词人)),豪放派诗人有(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陈亮)豪放派: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等他扩大了词的题材,丰硕了词的表现内容。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罪里挑灯看剑)《永遇乐》等多以国度民族为题材,抒发大方激动的爱国之情。
张元干《贺新郎》等情调凄凉,风格豪放张孝祥《六州歌头》等风格濒临苏轼,悲壮悲凉,多表现不能光复失地的壮志难酬的感慨。
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风格豪放壮烈,笔力纵横驰骋。
(少数词属于婉约派)婉约派:柳永《雨霖霖》语言明畅艰深,多用白话,感情凄婉,音律谐婉,但有些词比较俗气。
秦观《鹊桥仙》等风格柔柔,擅长描绘赫然的形象。
李清照《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等前期的词多表现安逸生活,妩媚风流,后期作品多抒发身世之感,感情凄苦消沉。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宋代,是词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代,矗立着争雄对立、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号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
那么,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之处这里,我感到应该留神历代评论家、作家概括豪放派的开辟者和主要代表苏轼的词的创作特色时常用的一句话,即“以诗为词”(见《后山诗话》等)。
评估苏轼的褒贬双方都众口一词,可见此说是有情理的。
对于这句话的懂得,我很赞成中国迷信院编《中国文学史》的说法:“词的诗化,并不是撤消词作为独立文学款式的体系和格律,而是象征着词的题材的扩大,作家个性更鲜亮的出现和语言的革新。
”我想基于此还加上音律的打破一条,从题材、形式(包含音律、语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试对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词风作一浅显的剖析比较。
至于两派词人各本身世经历、才学性格等对其词风造成的影响,限于篇幅,略去不谈。
一、题材:“樽前”“花间”与“塞外”“江天”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明显的差别。
纵观从婉约派的开山开山祖师温庭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目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局部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
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究竟难脱枷锁。
而豪放派则完整冲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
苏轼以一个改革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革发展为独破的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辽阔的社会人生。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载熙《艺概》),山川风物、记游咏物、农舍景色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情等都大批写入词中。
如《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不朽名作。
到南宋辛弃疾,又有了新的发展。
在此不赘言。
婉约派那么多词人,那么多词集,词作总数达数千首之巨,但即便是统统加起来,就其所反应的社会生活面以及题材规模而言,恐怕还远不迭苏轼一个人的三百多首词之广阔!二、形式:削足适履与革新突破在词的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同的门路。
婉约派词人个别都更重视词的情势。
视音律上的规矩(如“五音”、“六律”)为法式,视语言上的清规戒律(如“肌理丰盈”、“无一字无来处”等)为宝贝。
如前所述,原来他们的作品内容就陈腐贫乏,题材狭窄枯燥,便更是醉心于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凿句,以富丽的形式掩饰其充实的内容。
甚至情愿削足适履,也不肯越雷池一步。
就拿婉约派中成绩最着的李清照来说吧,明明面对着国破家亡、穷愁潦倒的残酷事实,却抱定“词别是一家”的艺术成见,恐怕在词作中吐露出一丝半点。
尽是“凄悲凉惨戚戚”,虽催人泪下,但缺少一种激人奋起的力气。
这样就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思惟意思。
而她同期的诗作(如“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等)却由于豪放雄壮而为人所称道。
就是这样,内容限定了形式,形式又反过来框住了内容,婉约派词人们紧紧捆住了本人的四肢。
在这一点上,以周邦彦、贺铸为代表的“格律词派”更是至高无上。
而豪放派则不是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
最凸起的是苏轼。
为了反映广阔的生活面,苏轼打破了“词必协律”的陈套,使词从音乐的奴隶的位置解放出来。
但苏轼并不是完全不顾或不懂音律,而是由于他“横放出色,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见《复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又“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见《历代诗余》引陆游语)。
苏轼充足施展词这种奇特语言文学样式的优点,应用长短句的错落形式,造成节奏的舒卷变更,用词造句也力求铿锵洪亮;从而达到了形式与内容与感情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
陆游是南宋杰出的诗人,粗通音律,诗词俱佳,他曾“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见《历代诗余》引),足以证实苏轼的成功。
语言上,苏东坡也攻破了婉约派的金科玉律,多方面接收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然也应用书面语,只有是能适当的表白他的思维情感,任何词语他都敢用,从而构成了一种体现东坡个性的清爽朴实、明快畅达的语言作风。
如“明月多少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才子笑。
------”(《蝶恋花》)等等,都清楚如话,天然清新,活泼正确。
可以说,恰是因了苏轼的勇敢革新,才使词脱离了音乐的羽翼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三、表现手法:“回环吞吐”与“冲口而出”谈到这一点,不妨引一段故事:秦少游自会稽入京------(东坡)又问别作何词,秦举“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坡云:“十三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
”秦问先生近着,坡云:“亦有一词,说楼上事。
”乃举“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晁无咎在座云:“三句说尽张建树封燕子楼一段事,奇哉!”(据《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引)这个故事很能解释苏轼与秦观,亦可推及豪放婉约两派在创作上的不同特色。
婉约派写景则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丽,抒情则委婉蕴藉;而豪迈派写景则大笔勾画,朴素明快,不必辞藻,抒怀则直写胸臆。
此可比拟李清照《声声慢》与苏轼《念奴娇》便知。
假如说在词的题材内容的广阔上豪放派大大超越了婉约派,那么在艺术上,应当说两派各有是非。
详细说来,婉约派在形象的刻画刻画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尤其是白描手段的运用,可能到达“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这在丰盛词的艺术表示方式上,不能不说是一大奉献。
在抒情的委婉含蓄上亦有胜利之处,能造成情景融合的艺术境界,显得典雅工丽,然失之缠绵悱恻,无高昂之气。
而豪放派熔写景、抒情、谈论于一炉,构造上跳跃动荡,纵横洒脱,造成一种宽阔、健朗的艺术境界,格调显得清超豪迈,诚然为婉约派所不及,但在详细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况的过细描写和刻画上似稍逊于婉约派。
最后,援用俞文豹《吹剑录》的一段记录: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耆卿”对曰:“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晨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段话能够说是对婉约派与豪放派不同词风的形象概括和生动阐明论花间词派与婉约派的异同“花间词派”之名得自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
《花间集》收辑温庭筠、韦庄等18家共500首词。
因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近似,因此被称为“花间词派”。
而“婉约派”继续了晚唐五代“花间派”词风,是花间派的发展。
固然婉约派是由花间派发展而来,但两派之间毕竟有雷同点和不同点。
首先,从发展的背景角度来看。
晚唐时局动荡不安,五代西蜀,君臣醉生梦死,陶醉于身心的放荡与享乐。
政治的颓败使文人士大夫发生了深入的心理危机,为了追求新的心理均衡,他们将人生寻求由外部的政治社会转向自我内心。
把审美情趣转向歌舞宴乐,以细腻的笔调,浓厚的颜色来描写内心休会,官能感触。
而李商隐李杜等人的诗歌,写身边事抒发内心感情,显示出婉约词的风格。
婉约派是在花间派之后,北宋词家连续花间词含蓄柔美之风,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度,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
故明人提出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词派的词风。
其次,从题材和内容上来说。
花间派柔顺约派内容大多描写男女相恋,悲欢离恨,离愁别绪等儿女风情。
但花间派在描述这方面内容也是多角度的。
例如写江熏风物、劳动生活的欧阳炯《南乡子》:“游南浦,笑倚东风绝对语。
”写边塞、征战内容的毛文锡的《甘州遍》:“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
铁衣冷,战马血沾蹄。
破蕃奚,凤凰诏下,步步蹑丹梯。
”还有一些咏物写景的,如孙光宪《风骚子》:“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
菰叶长,水?开,门外春波涨绿。
听织,声促,轧轧鸣声穿屋。
”也有一些咏史怀古,抒沧桑之感、寄亡国之痛的词,以古讽今,感叹深厚,寄意隽永,发人深省。
而婉约派的词在内容上扩展了范畴,呈现了吟咏做作风光,表现个人感悟阅历的作品。
例如贺铸《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江南风景比方发愁的深广。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逝世两茫茫”,抒写了他对亡妻“不思量,自难忘”的一片真情。
因为“花间词”内容题材的狭小,常被人所诟病的“艳”。
因为这些词人大多是花花公子,在政治上不什么作为,因而他们的作品大多是女子生活,浮现出对吃苦生活的追乞降感官刺激的欣羡。
但这所谓的“艳”,实际是指一种女性化的美感。
词多写女性生涯跟女性之美而带来的审美新感触,这就使得诗词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个人感情世界。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重要特色。
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
作家们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艳情,或寓于咏物,名义看似抒写恋情,描摹物象,实际上却别有寄托。
例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促春又归去。
”运用比兴伎俩,看似些男女之情,实则抒写家国之事,身心之感,哀婉含蓄。
第三,从流派的内涵广度及对后代的影响来看。
中国传统的诗歌以“言志”为中央,花间词则以“缘情”为核心。
花间词的“标新立异”的创作模式,间接导致了北宋“词为艳科”观点的形成,可以说是花间派为婉约派的创作供给了鉴戒,影响婉约派词的创作。
北宋时期是词的发展高峰,因而后人在阅读花间词的时候往往是站在北宋词作的顶峰为标杆来浏览的,所以以为花间词派与婉约派不能等量齐观。
用一个比喻来说,花间词是处于人成长过程中的幼儿时期,而婉约词则处于成长进程中的丁壮时期,所以无论从深度仍是广度上来说,婉约派是花间派的发展。
最后,从审美的欣赏角度来说。
花间词和婉约词都是存在“可歌性”与音乐有很大的关联。
《旧唐书?温庭筠传》曾记载飞卿“能逐弦歌之音,为侧艳之词”,作家们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好的音乐严密联合起来,既能表达情义又悦耳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