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

合集下载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与机遇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与机遇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与机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也积极融入国际市场,走出去成为了许多企业的发展战略。

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与机遇,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前景。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主要包括市场拓展、资源整合和技术引进三个方面。

1. 市场拓展中国企业通过走出国门,争取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这一战略中,企业通过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或并购,进入新兴市场,来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

例如,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在东南亚地区开展业务,通过收购当地电商平台,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2. 资源整合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寻求国外的资源,包括原材料、技术、人才等。

通过与国外合作伙伴进行资源整合,中国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提升竞争力。

例如,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工厂,以获取当地的优势资源,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3. 技术引进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可以通过技术引进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通过与国外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中国企业可以快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优势。

例如,中国的电动汽车企业通过与德国的汽车制造商进行技术合作,引进了高端的电动汽车技术,推动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许多机遇,这些机遇将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进一步发展。

1. 资本市场开放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中国企业可以更方便地通过IPO、债券发行等方式融资,提升企业的实力,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

此外,中国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进行股权合作或股权交易,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政府支持政策中国政府一直在出台各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支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例如,中国政府设立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合作机会和市场空间。

3. 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国内市场的需求旺盛,给中国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动力。

我国企业更好的走出去提出对策建议

我国企业更好的走出去提出对策建议

我国企业更好的走出去提出对策建议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企业走出去已经不再是个新鲜事儿了。

像是吃饭要有盐,企业想要发展,也得有点国际视野。

不过,走出去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就像爬山,没点准备可不行。

那么,咱们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呢?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1. 理清目标,明确方向1.1 确定市场首先,走出去之前得先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目标市场在哪里。

就好比你去旅行,得先想清楚想去哪个城市,才能开始收拾行李。

企业在选择市场时,可以考虑一些新兴市场,比如东南亚、非洲等,这些地方发展潜力大,机会多。

再者,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消费习惯,简直就像拿到了一张地图,心里有数,才能不走弯路。

1.2 设定战略明确目标后,接下来就得制定战略了。

这可是个技术活儿,得综合考虑市场规模、竞争环境和法规等等。

就像打麻将,不能只看手里的牌,还得注意对手的动作。

企业可以选择多种战略,比如合作、并购、或者独立运营。

每种方式都有它的利弊,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2. 加强品牌建设2.1 打造品牌形象品牌就像人的名片,出去在外,别人一看到你的品牌,就能联想到你的产品和服务。

想让品牌深入人心,得注重品牌的宣传和形象塑造。

利用社交媒体、线上营销等手段,可以让品牌更快地传达到目标受众手中。

这就好比你在聚会上主动介绍自己,别人才能更快记住你。

2.2 文化适应走出去,也意味着要学会适应当地的文化。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企业在推广产品时,得考虑这些差异。

比如说,某些国家对颜色有特别的禁忌,或者对某些产品的使用方式有自己的理解。

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时,适当调整,做到“因地制宜”,这可是成功的关键。

3. 建立本地化团队3.1 招募当地人才光靠总部的人可不行,建立本地化团队尤为重要。

就像烹饪一样,有了当地的食材,才能做出最地道的美味。

招聘当地人才,不仅能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市场,还能搭建与当地相关部门、客户的良好关系。

他们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也能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帮助企业快速适应环境。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的方法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的方法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的方法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走出国门,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和资源。

这一过程既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一、机遇1. 市场扩展机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巨大的市场。

中国企业通过走出去,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市场,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和增加营收。

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能力逐渐提升,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2. 资源获取机遇随着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中国企业可以借助国外优质的资源,如原材料、技术和人才等,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在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建设自己的项目,获得稳定的供应链和资源支持。

3. 品牌建设机遇走出去不仅是产品和服务的输出,也是中国企业品牌的输出。

通过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和竞争,中国企业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在全球化时代,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品牌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二、挑战1. 市场竞争挑战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国际市场上,他们需要与当地企业竞争,需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同时还需应对当地政策、法规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都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 品牌建设挑战品牌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付出巨大的精力和资源。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全球知名品牌的压力。

他们需要打破“中国制造”的负面印象,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塑造可信赖的品牌形象。

3. 风险与不确定性挑战走出去不仅带来了机遇,也伴随着风险和不确定性。

国际市场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可能出现变化,汇率波动和政策限制等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同时,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难度。

三、方法与策略1. 了解目标市场在走出去之前,中国企业需要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环境。

企业战略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企业战略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企业战略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一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向海外市场拓展业务。

然而,走出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企业具备战略眼光、市场洞察力以及卓越的执行能力。

首先,在制定走出去战略时,企业需要具备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对外市场的需求和潜力。

这包括市场的规模、增长率、消费趋势、竞争格局等方面。

通过与本国市场进行比较分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国家或地区,制定相应的市场进入策略。

其次,企业需要注重本地化运营。

走出去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复制自己在国内的模式。

而是要根据当地的文化、法律制度、商业习惯等因素,进行适度的调整和匹配。

这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组建当地团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

同时,企业要注意本地化的企业形象塑造和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在当地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第三,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对的市场和竞争环境可能会与国内存在很大差异。

企业需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提供符合外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企业还需要在管理和运营方面创新,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只有通过持续的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走出去往往伴随着各种风险和挑战,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等。

企业需要具备灵活的应对措施和预案,及时应对各种风险。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网络,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媒体等各方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以便更好地抵御风险和挑战。

第五,企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企业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需要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经验的管理人才,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发展需求。

同时,企业还需要吸引和引进具有相关行业和市场经验的人才,为企业的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也是迈向世界舞台的必经之路。

企业需要具备战略眼光、市场洞察力以及卓越的执行能力,同时注重本地化运营、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我国企业如何实现“走出去”战略

我国企业如何实现“走出去”战略

我国企业如何实现“走出去”战略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了我国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实现“走出去”战略不仅可以帮助我国企业开拓新的市场机会,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本文将从战略选择、市场开拓、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我国企业如何实现“走出去”战略。

1. 战略选择实施“走出去”战略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定位。

企业应该选择适合自身实力和资源优势的“走出去”战略,在选择战略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市场环境、行业竞争情况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企业还需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阶段性目标,以确保战略的实施步骤和效果。

2. 市场开拓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市场开拓是关键的一步。

企业应该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并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法律政策以及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同时,企业还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竞争情况和市场规模,为进一步制定市场进入策略提供依据。

在市场开拓方面,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与当地合作伙伴合资合作、设立海外分公司或办事处、参展展会等。

同时,企业还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销售网络和渠道体系,确保产品或服务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并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3. 品牌建设在“走出去”战略中,品牌建设是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应该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品牌价值的传播。

首先,企业要明确自身品牌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建立起与目标市场相符的品牌形象。

其次,企业还要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通过广告、营销活动、社交媒体等渠道,提高品牌在目标市场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同时,企业还应注重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创新能力,提供与当地市场需求相符的产品或服务,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合作企业或品牌代言人的方式,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

4. 人才培养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企业也面临着人才方面的挑战。

企业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起专业的国际化团队。

中国企业“走出去”到越南税收问题浅析

中国企业“走出去”到越南税收问题浅析

中国企业“走出去”到越南税收问题浅析中国企业“走出去”是指中国企业在国内取得一定规模和实力之后,开始将业务拓展到国外市场。

越南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已经吸引了大量中国企业前往投资兴业。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在越南可能会遇到各种税收问题,这些问题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和利润分配都会产生影响。

了解越南税收政策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到越南税收问题进行浅析,希望为中国企业在越南的税收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一、越南税收体系简介越南的税收体系由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两部分组成。

中央税收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关税等,地方税收主要包括地方特别消费税、地方环境保护税和地方土地使用税等。

税收的征收与管理由越南国家税务总局和地方税务机构负责。

越南税法体系分为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增值税法和关税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于纳税主体的纳税义务、纳税责任、税率和申报纳税等方面都有详细规定。

1.企业所得税问题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经营,获得的所得需要纳税。

越南企业所得税适用的税率为20%,对于外国投资企业也适用同样的税率。

中国企业在越南可能会面临的企业所得税问题包括如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如何享受税收优惠等。

中国企业在越南可能存在跨国利润转移的情况,如何合理定价跨国交易,避免税务风险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增值税问题在越南,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都应当缴纳增值税。

中国企业在越南可能需要面临增值税发票的开具、申报、缴纳等一系列问题,跨境贸易交易中的增值税如何处理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对于中国企业在越南进出口商品,需要了解越南的关税政策。

越南对进口商品有不同的关税税率,中国企业需要根据商品的类别和产地来计算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同时需要了解是否能够享受越南的相关关税优惠政策。

4.劳务报酬税问题在越南,中国企业雇佣的越南员工的劳务报酬也需要扣缴个人所得税。

中国企业需要合理设计员工的薪酬结构,确保满足越南的劳务税务法规同时也合理控制成本。

当今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当今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当今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向全球市场扩张,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厚的利润。

这种“走出去”战略不仅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要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中国企业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就当今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机遇1. 中国市场饱和,需求下降随着中国市场的饱和和需求的下降,中国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走出去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2. 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通过“走出去”,中国企业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3. 资源整合和风险分散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风险分散,降低单一市场的依赖度,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4. 政策支持和市场开放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企业“走出去”,同时国际市场也越来越开放,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5. 国际合作和市场共赢通过“走出去”,中国企业可以寻求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市场,实现市场共赢,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挑战1. 战略定位和市场适应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全球市场的巨大挑战,需要重新调整战略定位和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环境。

2. 人才和文化融合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需要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人才挑战,如何实现人才和文化的融合,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挑战。

3. 法律法规和政治风险全球范围内的法律法规和政治环境不同,中国企业需要面对单位国家的法律法规挑战和政治风险,如何遵守当地法律法规,规避政治风险,是企业走出去的一大挑战。

4. 品牌和形象建设中国企业要在国际市场立足,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品牌和形象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提升国际竞争力。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概述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概述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概述“走出去”战略是指我国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拓展境外市场和资源,实现国际化经营和战略转型的一种战略选择。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加入WTO后推行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

“走出去”战略是我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战略选择,它可以实现多方面的经济利益,包括市场扩展、资源获取、技术转移、品牌建设等。

近年来,我国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掀起了一股“中国投资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

“走出去”战略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1.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企业在这些方面可能遭遇障碍。

2.政治和法律环境的不确定性。

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企业可能面临政治和法律风险。

3.人力资源问题。

在国际化过程中,企业需在海外招募员工,同时还要吸引当地才华,培训并维持本土员工的标准。

4.银行通道和金融环境的不完善。

海外金融环境较为复杂,企业在金融层面可能存在较多的风险与挑战。

5.市场风险。

企业在海外市场可能面临市场的风险和竞争压力。

目前,“走出去”战略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力度不断加强。

截至2019年,我国海外直接投资余额达到了2.3万亿美元,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企业的代表,如华为、中海油、海尔、长城汽车等。

在今后的发展中,“走出去”战略将继续深入发展,可以通过提高品牌形象、规范企业行为、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等方面来完善这一战略。

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但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必须具备全球视野、开放的心态和缜密的管理,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wC
18
配合条件 2: 组织架构 - 一个资金组织,两个资金平台(境内及境外)
• 境内资金池/ 财务 公司
子公司) 子公 司
子公 司
子公 司
子公 司
中国的 资金池
¥€ $ £
• 双向跨境资金池 (境内外资金进出 通道) • 企业海外财资中心 的境外资金池
子公 司
香港企 业资金 中心
子公司
中国资本流入 中国资本流出 中国大陆与香港的资本流入与流出
集团各子公司及 总部各部门(战略、投资部等)
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香港财资中心的定位及具体功能? 香港财资中心与总部、海外分部司之间的 合作关系? 香港财资中兴内部组织架构与分工?
作为资金管理面向的业务用户,主要负责提出 资金管理需求
中兴通讯(香港)有限公司
PwC
23
从资金管理角度,需要对成立香港财资中心进行全面充分的评估与规划
价值
伴随时间推移及公司成长,动态评估财资管理中心,实施掌控最新状况,完善财资公司流程设计,确保 相关系统支持,确保财资公司健康、科学的稳步发展。在节省融资成本的同时,增加投资收益,最终提 升财资只能效率与效益,使财资中心转型为集团的“业务合作伙伴”。
建立不同国家的跨境 现金池,进行现金管 理,资金头寸管理, 内部借贷及资金管理 报告管理等内容
明星板块- 低现金 流,需要新投资但 未来潜力高
负数值的经营现金流
PwC
21
海外资金管理 趋于扁平化管理
集团总部
企业资金中心 离岸公司H 离岸公司I
业务单位 业务单位 1
金融公司 境内公司A 境内公司B
业务单位 2 离岸公司J 业务单位 3 离岸公司K 业务单位 4 境内公司D 境内公司C
扁平化管理模式
管治架构 规划 战略性
战略部署
企业资金管理规章 董事会/ 财务委员会 管理层, 财务总监, 司库
执行 问责与授权 财资风险管理框架 对冲比例 /风险预算 多元化融资渠道 现金池结构 操作风控 银行关系网络 积效管理 积效汇报 企业阶值/ 信贷评级
战术性
财务积效指标
资金管理表现仪表板
会计帐务处理 合规 内审 系统
经济效益:
• 通过集团内融资安排降低银行利息成 本 • 通过内部汇率和利率风险净额结算降 低对冲成本
1 2
从代理人到―内部银行‖ 的角色转换
经济效益:
• ―一个资金组织‖平台是安 全、可扩展且 可持续发展,支持未来的并购和成长 • 对所有银行账户接近100%可查看 • 内部资金管理最大化
财资中心 兼备服务与管控两种角色
PwC
3
中国企业走出去宏观格局及风险点
影响全球资金管理的动态因素
目前资金管理正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主要由于金融市场、 监管环境与颠覆性科技的急速 变化,提高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要求
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及可 变性的增加 区域政治风险 网络风险 受金融准则变 化的银行业务 (巴塞尔准则 、多德-弗兰克 法案) 全球化及新兴市场 竞争 科技变革 交易方风险 并购活动 世界级 资金管 理职能

卡里布鲁港扩建项目, 投资金额:5.9亿美元
7
中国企业资金管理的战略调整
调整 1: 过渡到市场经济—从建立资本到管理资本
资本分配
资本增值
建立资本
管理资本
资本效益
资本回报
资本风控
PwC
9
调整 2: 资金管理不仅是资金结算,中国企业正积极动态地管理流动性
更有效的资金效益
获得银行 信用额度
减少闲置资金 的需要
中国企业走出去
Peter Wong, PWC咨询业务总监

中国企业走出去
28 July 2017
1
欢迎!
黄伟民
普华永道企业财务咨询总监 香港金管局/财资市场公会理事和企业财资发展政策工 作组成员 Consulting Director, PwC Hong Kong Executive Board Member, TMA and Member of the HKMA/TMA Working Group on Corporate Treasury Development
5. 数据迁移和上线 应变方案 投入运行
制定标书
尽责研究
合约谈判
系统蓝本
系统设定
项目和变革管理
迁移策略
用户培训
稳定系统
科技能支持企业运用协同效应和战略部署的资金管理模式为企业增值
资金管理功能发展模式
策略模式
增值模式
高效模式
合规/ 监控模式
功能范围
资金管理不仅是资金部门的职责,它需要战略与战术结合实务,全方位的推行
三种企业 资金活动 的类型
• 对关联企业提供符合资格的企业财资服务
• 对关联企业录入符合资格的企业财资交易
只有来源于以上活动涉及的非香港关联企业的利润才有资格享有特定税率
配合条件 1 : 角色定位 - 资金管理的重新定位 - 从被动的资金结算角色(成本中心) 提升到前瞻性具资本增值绩效角色(利润中心)的转变



从制定政策(2012),行业咨询(2015),立法会审批(2016)到目前支持企业 成立财资中心, 普华永道和本人都积极参与
企业资金活动外 的其他活动
集中管理 及控制
转让定价 问题
QCTC
税收制度
企业资金 活动
安全港政策 (75% 为限)
紧密的 服务合同
企业财资中心是集中资金可视性及可控性的平台,提升回报及管控流动性风险
PwC
传统模式
22

通过在香港建立财资中心实现境内外资金高效管理
建设资金管理体系并设计全球资金管理布局
战略层:追求集团财 务稳健性及成长性
操作层:追求管理操作的质量与效率 集团 总部
境内资金管理平台 财务公司 境外资金管理平台
香港资金管理平台 其他海外财资中心
境内外 资金集中管理平台
境内资金
境外资金
中国对外 投资超过 外商投资
人民币加 入特别提 款权
PwC
20
通过全球资金集中管理及财资中心内部重新分配,优化现金使用
每个业务单位在不同阶段的现金流循环
正数值的经营现金流
落后板块– 业务失去增长动力 , 而现金流保持健康 ―现金牛‖板块- 现金 流强但商业模式成 熟的企业
高增长
负增长
问题板块– 需要 调整重建的企业
亚洲中部(9)
• 阿富汗,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格鲁吉亚,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 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土库曼尼 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俄罗斯 蒙古
中国
中东(16)
• • • • 巴林, 埃及, 伊朗, 伊拉克 以色列, 约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巴勒斯坦 卡塔尔, 沙特阿拉伯, 叙利 亚 • 土耳其,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也门
操作性
管控模式 (高度集中vs杈力下放) 规章 流程
人材
资源共享
PwC
30
感谢大家的光临和支持 !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presentation is of a general nature only. It is not meant to be comprehensive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the rendering of legal, tax or other professional advice or service by PricewaterhouseCoopers Limited or any other entity within the PwC network. PwC has no obligation to update the information as law and practices change. Whilst PwC agrees to provide a soft copy of the presentation to you, no duty of care or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is established between PwC and you or any third party. Accordingly, PwC does not accept any liability to any person who relies on this presentation. Before taking any action, please ensure that you obtain advice specific to your circumstances from your usual PwC client service team or your other advisors. The materials contained in this presentation were assembled in March 2017 and were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at that time. © 2017 PricewaterhouseCooper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PwC refers to the Hong Kong member firm, and may sometimes refer to the PwC network. Each member firm is a separate legal entity. Please see /structure for further details.
集中财务资源
业务量不断增长 财资公司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