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 教学设计课题《悲剧美》教案

合集下载

音乐悲剧美

音乐悲剧美

音乐的悲剧美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和乐曲《一个华沙幸存者》,体验、分析作品表达的情感,感受其音乐的悲剧美,激发痛恨法西斯的情感。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的片段,体验、表现作品的悲剧美。

3.积极参与讨论,能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和相关艺术形式,对具有悲剧美作品的音乐表现手法和现实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

教学重难点: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聆听二胡与乐队演奏的《江河水》片段,观看音乐、舞蹈作品《悲怆》片段,提问:同学们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江河水》的音乐如泣如诉,十分悲恸,此曲体现了一种悲剧的美。

用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创编的舞蹈《悲怆》,表现人生的哀伤、绝望、悲叹和苦恼,凄怨感人,有深沉的悲怆之美。

2.导入本课主题——音乐的悲剧美。

在人类创造历史、开创未来的斗争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与奋斗牺牲,人民大众饱受压迫和痛苦,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经受磨难、献身捐躯,这一切都是悲剧美音乐作品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

(二)欣赏《松花江上》1.创设情境(1)提问:20世纪上半叶我国最大的灾难是什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观看一组南京大屠杀图片,提问: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你联想到什么悲剧?有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细菌战等悲剧。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了南京,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的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南京沦为人间的地狱。

(3)你了解哪些反映日寇侵华悲剧的歌曲呢?能为大家唱几句吗?有《黄水谣》、《黄河怨》、《嘉陵江上》、《歌唱二小放牛郎》等,今天我们欣赏《松花江上》。

2.简介《松花江上》创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序幕。

1936年,身为中学教员的张寒晖先生,目睹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和当地百姓四处逃亡的悲惨景象,他含着眼泪写出了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歌曲《松花江上》。

音乐的悲剧美说课教案

音乐的悲剧美说课教案

音乐的悲剧美说课教案一、导入:(1)教师:前些年曾流行一首歌曲叫《笑比哭好》歌中唱到:“啊朋友你是喜欢哭来还是喜欢笑?”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喜欢哭还是喜欢笑?学生:笑教师:毫无疑问在生活当中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笑口常开但是有的时候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你是笑不出来的下面我将要给大家欣赏的这幅油画就曾让许多观众都泪流满面久久不愿离去(出示油画《南京大屠杀》)教师:这幅画在向我们表达什么意思用了怎样的手法《南京大屠杀》是一幅震撼人心的油画是一幅让所有中国人永远过目不忘的油画它展现了一九三七年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暴行(2)但是当时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不仅仅是南京同胞也有被逼迫背井离乡过着悲惨生活的东北同胞(出示《流民图》)我们都知道绘画是一种静止的、凝固的音乐我们可以从视觉这个角度感受到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悲剧美那么音乐——作为一种流动性的艺术又是如何让我们从听觉上获得悲剧美的体验的呢二、新授:欣赏体现悲剧美的音乐作品(一)让我们聆听这首不朽的民族悲歌《松花江上》去感受那里的人们对侵略者无比的仇恨(播放《松花江上》)探讨:节奏、速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作用这场战争使无数的平民百姓无辜牺牲多少人家破人亡背井离乡过着悲惨的生活(二)而在10年后世界的另一方德国纳粹在制造着同样的人间惨剧他们在波兰华沙用毒气残酷杀害犹太人对几十万犹太人进行种族屠杀下面让我们聆听由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创作的作品《一个华沙幸存者》感受作曲家用音乐向纳粹提出的强烈抗议(播放《一个华沙幸存者》)教师:开始的音乐有什么样的特点带给你怎样的情绪作品中人声的加入尤其是最后的男声合唱它的作用他使你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三、互动:悲剧美的多样体现教师:悲剧美在音乐中的体现是多种多样的综合性的音乐体裁如戏曲、歌剧、舞剧、歌曲等都产生过许多激动人心的悲剧作品学生:分四组展示悲剧美的作品(课前搜集)戏曲《窦娥冤》、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器乐曲《江河水》、《二泉映月》、《葬礼进行曲》歌曲《黄河怨》《小白菜》诗歌朗诵《周总理你在里》四、拓展:为一组表现悲惨生活的感人图片添加配乐、朗诵五、课堂小结:学生:谈感受与收获教师:鲁迅曾说过:“悲剧美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而音乐悲剧美是整个艺术悲剧美中最重要也是最具光彩的一部分它能使人们获得最深沉的情感和最强烈的震撼悲剧美不是叫人悲观失望使人痛不欲生、意志消沉而是使人奋发向上、斗志昂扬激起人们对美的追求使人们在悲痛之中由情感上的巨大震撼而达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从而得到审美愉悦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崇高之感。

音乐的悲剧美说课

音乐的悲剧美说课

《音乐的悲剧美》说课稿潜江市章华高级中学卢静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音乐的悲剧美”,“音乐的悲剧美”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

我的教学理念是: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在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创造和表现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同时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淡化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注重艺术实践,设定适当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等,发展学生想象力,进行音乐实践创造。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目的:1.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片段,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使学生了解作品中表现悲剧美的音乐语言。

2、以悲剧美的音乐为背景朗读诗歌,感受它的音乐意境,从而获得音乐悲剧美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主要是组织学生探讨作品中音乐语言的特点, 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欣赏音乐的悲剧美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一幅体现悲剧美的绘画作品。

油画《南京大屠杀》这整幅油画以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完美的展示出它的悲剧美。

接着通过一个设问:音乐——作为一种流动性的艺术又是如何让我们从听觉上获得悲剧美的体验的呢?——导入课题:这里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这幅绘画作品,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悲剧美,因为从视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要比听觉上获得情感体验来的更快、更直接,从而为后面的教学作一个很好的铺垫。

接下来的过程呢,就是欣赏声乐作品《松花江上》。

首先是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通过视频和图画来创设气氛):简单地讲讲9·18日军突袭东北、沈阳,致使东北三省沦陷,东三省的人民流亡关外,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的悲苦怨愤之情。

以及作者张寒晖谱写作品的过程。

《音乐的悲剧美》教案

《音乐的悲剧美》教案

《音乐的悲剧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悲剧美的概念,理解音乐如何表现悲剧美。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悲剧美的定义与特点2. 音乐表现悲剧美的手法3. 经典悲剧音乐作品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悲剧美的定义与特点,分析音乐表现悲剧美的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悲剧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悲剧美。

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悲剧音乐的感悟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悲剧美的定义、特点、音乐表现手法等知识点。

2. 经典悲剧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莫扎特的《安魂曲》等。

3. 音响设备:播放音乐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悲剧美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悲剧美的兴趣。

2. 讲解悲剧美的定义与特点:详细讲解悲剧美的概念,分析其特点。

3. 分析音乐表现悲剧美的手法:讲解音乐如何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手法表现悲剧美。

4. 案例分析:播放经典悲剧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悲剧美。

5.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悲剧音乐的感悟和理解。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悲剧音乐的进一步了解。

7. 课堂小结:强调悲剧美在音乐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体验音乐的美好。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对悲剧美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收集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1. 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悲剧音乐作品,分析其如何表现悲剧美。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高一音乐教学设计课题《悲剧美》教案

高一音乐教学设计课题《悲剧美》教案

课题:《悲剧美》
教学目标:
1.以“悲”为主线让学生能带着悲与愤相结合的情感,认真感受歌曲《松花江上》、歌剧《白
毛女》选段、乐曲《一个华沙幸存者》音乐作品。

2.在鉴赏和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激发的情感,从而学生为正义而斗争、憎恨罪恶的审美情操。

3.能积极参与讨论,对具有悲剧性美作品的音乐艺术表现和现实历史意义进行探讨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时,体验喜剧美的意蕴。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课时:一个课时
年级:高一年级。

音乐的悲剧美教案

音乐的悲剧美教案

第七课音乐的悲剧美教学内容:《松花江上》、《英勇就义》《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在对《松花江上》、《英勇就义》等作品的欣赏中,体验苍凉悲愤、慷慨激昂的音乐意境和美感2.技能目标: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的片断,加深对音乐悲剧美的体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情感目标:能够结合书本讨论,分析悲剧美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以及在作品的音乐语言上的体现,并对具有悲剧美的音乐作品的现实意义发表观点教学重点:分析《松花江上》悲剧性内容激表现这一内容的音乐语言(外在形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聆听悲剧性音乐时获得深层次悲剧美的情感体验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参与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整个二十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了,德国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光被他们杀害的犹太人就达600多万。

但战争引发的悲剧,不仅给犹太人带来灾难,也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痛苦,1931年9月18日,日北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序幕下面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观看一个历史记录片,回忆一下当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师:放《九、一八》片断这些镜头真实的再现了当年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你们印象最深的是哪些镜头?看了这些镜头你是怎样的心情和感受呢?生答(烧杀,奸淫,掳掠等)板书(悲痛,愤恨等)板书很好,如果让同学们用音乐语言表达这样的内容情绪,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音乐形式呢?(生答,师评价)(低沉的旋律,大提琴、二胡等乐器的凄凉音色,缓慢的速度,忽强忽弱的力度等等)板书关键词很好,当年还身为中学教员的张寒晖先生就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幕惨剧,他含着热泪写下了这样一部不朽之作《松花江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二、赏析《松花江上》1.欣赏体验师:在听赏过程中,通过联想,你头脑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和景象?它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情绪?(幻灯,听赏)生答师评价(日本入侵之前的东北家乡美丽富饶,侵略者烧杀抢掠残害中国百姓,东北人民被迫偕老带幼离家流浪等等,由此产生悲伤,悲痛,悲愤的情绪)板书(悲伤,悲痛,悲愤)2.分析师:感受了歌曲的基本内容和情绪,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遍,结合歌词内容体会歌曲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情绪和内容有何不同?生┉师总结(三段:第一段至“衰老的爹娘”,回忆美丽富饶的家乡,怀着悲伤的情绪;第二段至“无尽的宝藏”惨遭帝国主义蹂躏的中国百姓流离失所,情绪加深,激动悲痛的;第三段至最后,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它激励人们起来战斗,抗日救国,收复可爱的家乡)3.评价师:熟悉了歌曲的段落内容和情绪后,我们再来有感情的演唱一遍,并思考张寒晖先生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来表现着一悲壮的内容的?(再次齐唱,思考回答)跌宕起伏的旋律,音阶的下行激进,缓慢而叹息的速度,稀疏滞重的节奏,爆发式的力度,与悲伤、悲痛、悲愤的情绪内容做到完美的统一(可举例说明,并有感情的演唱“我的家┈”,“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爹娘啊,爹娘啊”等4.演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齐唱歌曲感情最激动的部分(钢琴伴奏,师生齐唱)三.赏析《英勇就义》1.全曲欣赏(舞剧片断)很好,同学们的演唱深深的打动了我,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反抗,哪里就有斗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彼彼皆是,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个舞剧片断(放幻灯)这选自哪部舞剧?(《红色娘子军》,其内容是娘子军政委洪常青被逋,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不卑不亢,坚贞不屈,而最后英勇就义的光辉形象)2.分段欣赏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部作品,那他是用了什么样的手段来表现的呢?(舞蹈,音乐)很好,那他的音乐主题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分别倾听一下(放片断,思考各段主题的情绪和音乐特点)“1-┃6•7┃┉”(深沉,刚毅)这段旋律有何特点?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缓慢的速度,低沉的音色,营造出紧张、沉重而又悲凉的气氛,我们的情绪也随之沉痛预示着悲剧的发生✧红色娘子军连歌主题(进行曲速度)旋律轻快,洪常青露出了笑容,对革命充满坚定的信念反面衬托革命必胜的信念✧《国际歌》主题(沉重,庄严)这是一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象征着千千万万革命者将革命进行到底,最终取得胜利亦是对全曲的升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齐唱这首无产阶级的战歌《国际歌》(可略)四.延伸很好,欣赏了今天两部作品,你还知道哪些悲剧性的作品?(举例)讨论:(分组)通过今天的几部作品的赏析,你认为有悲剧美的音乐作品有何特点?欣赏悲剧作品有何现实意义?五、小结(幻灯)布置作业。

2015年高中音乐《2.3音乐的悲剧美》教学设计(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2015年高中音乐《2.3音乐的悲剧美》教学设计(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市优质课竞赛)
2015年高中音乐《 2.3 音乐的悲剧美》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音乐的悲剧美. 《一个华沙幸存者》《松花江上》
二.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乐曲<一个华沙幸存者>和歌曲《松花江上》,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和作品的悲剧美。

2.能与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的片段,体验和表现作品
的悲剧美。

3.能独立或与同学一起对具有悲剧美的音乐作品的音乐语言进行探讨、分
析,积极参加就欣赏具有悲剧美的音乐作品的现实意义进行的讨论并发言。

三教学重点
对歌曲<松花江上>的悲剧性内容及表现这一内容的音乐语言进行分析。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教具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歌曲《荷塘月色》一片轻松祥和宁静的气氛引领同学们走进教室。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好听吗?
听了以后有种怎样的感受呢?
生;祥和、宁静、轻松,愉悦、、、、、、
师;是啊,今天的我们真幸福啊。

那、生活是否一直都是如此祥和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音乐的悲剧美》。

先让我们看一段电影。

{播放电影片断}《辛德勒的名单》的几个片断。

师;在整个20世纪,人内社会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了。


1。

悲剧美 教案

悲剧美 教案

悲剧美教案教案标题:悲剧美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悲剧这一文学形式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悲剧美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案大纲: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些著名的悲剧作品的海报或剧照,引发学生对悲剧的兴趣。

2. 提问:你对悲剧这一文学形式有什么了解?你最喜欢的悲剧作品是什么?二、悲剧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1. 讲解悲剧的定义和起源,提及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的代表作品。

2. 解释悲剧的特点,如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冲突的发展、悲剧性的结局等。

三、悲剧美的探讨(20分钟)1. 分析悲剧美的内涵,包括对人性的思考、对社会问题的探讨等。

2. 引导学生讨论悲剧美对人们情感和思想的影响。

3. 分析一些经典悲剧作品中的悲剧美元素,如《哈姆雷特》中的复仇和道德困境。

四、悲剧美的欣赏与批判(20分钟)1. 展示一些悲剧作品的片段或剧本,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悲剧美。

2. 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悲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计等方面的优缺点。

3. 分组讨论,学生们可以选择一部悲剧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批评。

五、写作任务(15分钟)1. 提供几个写作题目,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并撰写一篇关于悲剧美的文章。

2. 引导学生在文章中表达对悲剧美的理解和看法,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和论证。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和讨论。

2.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悲剧美的重要性和意义。

3. 展望下一堂课的主题,如悲剧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教案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程度。

2. 学生写作表现:评估学生的写作成果,包括对悲剧美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悲剧作品的欣赏与批判:观察学生对悲剧作品的欣赏和批判能力。

教案拓展:1. 组织学生观看一部悲剧电影或戏剧演出,并进行欣赏和批判讨论。

2. 设计小组项目,要求学生选择一部悲剧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呈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悲剧美》
教学目标:
1.以“悲”为主线让学生能带着悲与愤相结合的情感,认真感受歌曲《松花江上》、歌剧《白
毛女》选段、乐曲《一个华沙幸存者》音乐作品。

2.在鉴赏和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激发的情感,从而学生为正义而斗争、憎恨罪恶的审美情操。

3.能积极参与讨论,对具有悲剧性美作品的音乐艺术表现和现实历史意义进行探讨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时,体验喜剧美的意蕴。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课时:一个课时
年级:高一年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