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生活质量评价体系_2710a422_6623_4d7b_812c_a7a
中国100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

在2005年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上,由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完成的“2005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正式发布,该排行榜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12个方面分别考察各城市情况,最终结合各城市客观条件和网民认同度、满意度进行综合评定。
深圳城市生活质量“很好”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本报告认为生活质量指数为0.8-1.0的城市生活质量“很好”,0.6-0.8为“较好”,0.4-0.6为“一般”,0.2-0.4为“较低”,0.2以下为“很低”。
生活质量属于低层次的城市,其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就业机率等相应地比较低,而对于生活质量属于高层次的城市来讲,这些要素则呈高速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趋势。
100个中国城市生活质量入围城市相关数据分析如下:第一大类(0.8-1.0):城市生活质量层次为“很好”,所含城市仅有4个,分别为:深圳、东莞、上海、北京。
第二大类(0.6-0.8):城市生活质量层次为“较好”,共有15个城市,分别为:杭州、珠海、宁波、苏州、广州、厦门、无锡、青岛、佛山、大庆、桂林、温州、嘉兴、绍兴、烟台。
第三大类(0.4-0.6):城市生活质量层次为“一般”,共32个城市。
第四大类(0.2-0.4):城市生活质量层次为“较低”,共29个城市。
第五大类(0.2以下):城市生活质量层次为“很低”,共20个城市。
综合来看,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和城市,其总体生活质量也相对较高。
第一大类的4个城市中,深圳、上海、北京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3个大城市,其“2001-2003年GDP总量平均数”分别排在全国第4位、第1位和第2位。
第二大类的15个城市中,杭州等8个城市三年GDP总量平均数排名在全国前20位内,占53.3%。
第五大类的20个城市中,株洲、绵阳等10个城市三年GDP总量平均数排名均列末20位。
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生活质量普遍较高从地区分布来看,生活质量网民认同度、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地区、环渤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研究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研究一、前言生活质量是人们获得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上的满足的基础,自1958年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在《丰裕社会》中首次提出生活质量以来,生活质量问题就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重视。
生活质量的高低与生活水平甚至于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有着密切联系,生活质量不仅反映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还能反映出人们的生活环境,精神环境,经济条件和居民素质等等。
对于生活质量的指标是由生活系统的结构和内容决定的,关于如何测定和评价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一直受各界广泛关注,许多研究机构在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时,已用“生活质量”代替传统的“生活水平”一词。
生活水平是指在某一社会生产发展阶段中,居民用以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社会产品和劳务的消费程度,又称消费程度。
现如今,对生活质量的关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
生活质量具体内容决定了其最基本特点是它具有综合性,是各个方面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基于上述对生活质量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依据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系应该包含的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三个层面的评价指标。
因此,构建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能够正确评估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确保改革政策和社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有助于对我国居民生活质量进行测定和研究。
对于我们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致力于对构建符合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并根据所构建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行测定和统计研究,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从经济、社会、健康、教育等各个不同方面对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进而对如何提高我国居民生活质量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一)生活质量的含义生活质量的研究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由美国经济学家加布尔雷斯(Calbrith)于1958年最早提出了“生活质量”的概念。
论城市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的初步理论建构

面, 即包括满意度、 福感和社会积极性三方面。生活质量 活质量评价体系。 幸 他们根据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 关键因素: 的 定义有 各种各样, 但首先必须明确生活质量既是主观的又 衣、 住、 生、 病、 安、 乐、 构建了一个包括 食、 行、 老、 死、 居、 业, 是客观的, 括物 包 质福利、 亲密 健康、 关系、 安全需要、 归属感 1 项子系 综合 2 统的 指数一个“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并以 , 和情感健康等方面内容。 客观领域的生活质量标准是由满 此来进行中国 城市生活质量的 综合评价。这 1 个子系 2 统是
维普资讯
经济学研究
论城市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的初步理论建构
Th o s ut no i ai v lai n e ytm b n eC nt ci f f Qu lyE au t n I d xS se i Ur a r o L e t o n
0 人文发展指数等。 然而从总体上来分 价值与竞 争力的提升, 于越 有助 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 福利水 化社会的 1项指标, 它们所包含的指标数目 有限, 而对生活质量各方面的 因 平提高。 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城市生活质 量评估体系, 前 析, 目 国内 存在着一些不同的 观点, 文仅对建立科学城市生活质 涵盖不够充分, 本 难以达到全面研究和评价生活质量的目 的。 量评估体系的理论构架进行初步分析。
盖面很广, 既包括个体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 又包括个体 的凸显和变化, 该指标体系中的个别指标的代表性不够充
在其中活动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它既有强烈的个性内 分, 如仅用中 学率一个指 学入 标显然不能充分反映目 前人们 的受教育程度; 另外, 该指标体系 也没有包括反映社会公平 程度的指标, 等等。 社会学家坎贝 尔将生活 质量定义为“ 生活幸 福的总体感 和贫困 觉” 认为 质量应反映人们的认知、 。 生活 情感和反馈三个层 北 京国 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于20 年推出了一套城市生 05
中国宜居城市评价标准

中国《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正式出台(全文)中国《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今天正式发布。
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资源承载、生活便宜、公共安全六个方面。
据了解,这个《标准》是导向性的科学评价标准,不是强制性的行政技术标准。
实行百分制。
宜居指数达到80分即认为是“较宜居城市”。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2005年12月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正式向建设部申报立项。
随后,通过课题组走访调研、学术会议、公开征求意见,于去年10月通过专家初审,今年4月通过建设部科技司组织评审验收。
验收委员会认为,《宜居城市科学标准》融合了广大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智慧,简繁得当、权重合理,可操作性强,达到了较高水平,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指导全国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指导价值和实用价值。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全文如下: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2007年4月1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科技司验收)一、社会文明度(权重0.10)10分/100分社会文明是百姓宜居的重要的前提条件。
1、政治文明(权重0.3)3分/100分(1)科学民主决策(权重0.3)0.9分/100分建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重大决策事先征求专家、公众、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制度,并贯彻执行的,为“较好”,得满分;建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重大决策事先征求专家、公众、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制度,并部分执行的,为“一般”,得一半分;没有建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重大决策事先征求专家、公众、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制度,或虽然建立重大决策事先征求专家、公众、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制度但基本没有执行的,为“较差”,得0分。
(2)政务公开(权重0.2)0.6分/100分城市政府开通电子政务网站并每天更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政务信息(包括不涉及国家安全的所有政府文件、联系方式)的,为“较好”,得满分;城市政府开通电子政务网站并每周更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政务信息(包括不涉及国家安全的所有政府文件、联系方式)的,为“一般”,得一半分;城市政府未开通电子政务网站,或虽然开通电子政务网站但一周以上都不更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政务信息(包括不涉及国家安全的所有政府文件、联系方式)的,为“较差”,得0分。
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doc

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一、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存在的缺陷(一)反映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方面的指标所占比重过大。
对照国际上其他国家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我国以往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选取经济发展、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方面的指标占较大比重,经济性特别明显。
但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对生活质量的感受就会越来越多关注生活的环境、社会的安全保障以及精神生活的满足。
因此,应相应降低经济发展,收入消费方面的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占比重,增加居民对生活质量感受较大的相关指标。
(二)指标体系全面性有欠缺按照构造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评价居民生活质量要从人的物质、精神、健康、心理和环境等方面的需要出发,全面反映居民生活状况的多层次多方面特征,但实际评价中所选指标范围相对较窄,全面性层次性达不到要求,虽然也有文化、教育、环境、健康、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指标,但大多情况下,一是这些方面并未涵盖居民生活的各方面,二是以上这些方面选取的指标简单,数量不够。
(三)部分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生活质量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居民对生活质量的理解感受都有较大改变。
有些评价指标体系中所选指标不能跟上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感受度。
如:目前人们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饮用水安全问题、政府服务和管理能力问题等方面的指标基本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未出现过二、完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一)关于资源与环境质量指标由于近几年我国各地区空气污染的加重,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所生活的环境。
环境确实是居民生活质量中的重要因素,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对自己生活舒适程度的感受。
以往对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时多采用从影响生态环境的空气、水、植物等自然因素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地表水质达标率、PM2.5、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人口用水普及率、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城市公共绿地面积等。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关键信息项:1、监测目标和范围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监测指标和权重经济状况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健康与医疗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与文化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居住与基础设施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休闲与娱乐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数据收集方法和频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数据分析与报告流程分析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告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告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监测体系的管理与维护负责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员职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费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引言本协议旨在建立一个全面、科学、有效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监测体系,以准确评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状况,为城市规划、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指导。
我国城市居住水平的综合评价

我国城市居住水平的综合评价1993年第6期天津太学J0URNAL0FTlANJINUNIV—olNU.61993我国城市居住水平的综合评价徐大图'(天津大学)李汉文F弓(鞍山市房产管理局)^/摘要在调查奎田20个特大城市居住情况的基础上..运甩系统分折理论,谩定了评价指标体乐,用AHP法构遗判断矩阵井计算权重.对数据进行了同造化和归一化处理.作出了奎固加个特大城市居住水平的综合评价.关彻:竺,评价指系,竺f回,堋k尹'_--_'.一—?__-——'一ll一,J CoMPREHENSIVEEVALUA T10N0NTHECITYH0USINGLEVELINCHINAXuDatⅡLi】}IaOWeO【TiaujinUniverfity)(BureauofAnshanViceDirector) AbstractTheurbanhousmglevelisanimportamcriterionforesfimaingwhelhcrthe ChinesepeopWsllfcisinthtWel-d0state.hthispaperanindexsystemforevaluatingthe urbanhousinglevelissetup,andtheweightofeachindexcomputedbasedontheAHPmethod Thedataaboutthehousinglevelof2OtopbigcitiesinChinaWeltcNlcctedandanalyzed,and theneoessarynormalizationwascompleted.BascdOUthesenormalizeddata,thehousinglevelofthe20topbigcitieswereevaluatedcomprehensively.Key_:岫glevd,ind"sys耙mforevaluating,~om~veeva]tmtion城市居住水平是指一个城市住房和居住环境的总体水平.近lO年来,我国人民的居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尤其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有了很大幅度提高,是世界上住宅建设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世界各国住宅建设经验证明:住宅消费水平达到人均6~lOm,能住得下,分得开后,人们对住宅的消费需求开始扶数量转向质量.综合评价居住水平,把注意力从追求数量转移到质量,解决平面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和环境等问题,合理分配住宅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避免.二次建设,"二次治理环境所增加的投资,让住房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同步,使实现居住"小康水平建立在稳固基础上,其作用无疑是很大的.目前我国对城市居住水平评价有定性,定量两种方法.定量方法主要来自统计部门,以人均居住面积为指标,逐步形成了权威口径.定性方法多来自研究部门,通常用打分法实本文1992年8月26日收到1993年1月3日收到惨改稿47岁,技术经薪与系统工程系教授47,Prof.ofDeptofIndpatrialEconomicsandSystemEngineering\',-\10?天津大学第6期现定性到定量的转换.定量方法的优点是简明,准确,缺点是不能全面反映客观实际(例如人们要求增加辅助面积,完善设施和追求良好环境);定性方法有分析问题系统全面,层次清楚的优点,但难免夹杂个人观点和偏好,使客观性和可信度下降.本文集两者所长,使定性和定量结合,把专家对影响居住水平因素的分析权重与客观存在的相关数据统筹起来,经过数据转换和计算机处理,更多地保持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可信度. 1综合评价工作程序评价对象是城市居民总体,而不是某个家庭或居住小区.特大城市居住水平代表我国城镇居住水平发展趋势.到1989年底,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已超过30个.为计算方便,选取前20名,见表1.表1前20名特太城市规摸排序单位:万人T丑b.1Sizeorclefiqof20幻p_blI}_citi×l矿序刊I2345678910城市上海北京天津沈阳武汉广州哈带滨重庆南京西安市区人I1743.45569.19450.02357.2232477288.38241.872246020617192.62序列1I1213141516I7I8l920城市大连成都长春太原济南青岛鞍山抚顺兰州郏州市区人口169.68168.7016515148.991430614263119~39lI9I1I1787I1329综合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不一致确定目标(评竹城市居住水平确定评价对童范围(国内20十特大城建立评竹指标体系构造判断矩阵ll采羹影响园寮的评价对象相关数据;l爰一},<:,至一致是『『同鲐化处理渤负极差化)砖定基层园索对总目标的组合枉重ll归一他趾理综台评价计算睬台评竹结果分析围1综合评价工作程序框围F.1Wo~mgprogramorderingofcomprehensiveevaluation1993年11月徐丈图等:我国城市居住水平的综台评价'I】2综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其中=耋x,;=主br一)啦=1,2,…,p).斗l2-天津大学第6期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的相关系数为/一,rij=l∑x.'』l/—1)(f,:1,2,…,P)\t/3)对应相关系数矩阵R,用雅可比方法求特征方程lR一21I=0的个非负的特征值->>…>^>0相应特征值^.的特征向量为C(o=(CI.C…C)(f=1,2,…,p),且满足P.1=C"'cu∑cc:k—luIJ4)选择m(m<p)个主分量如果前17q个主分量=,z,…,:(P)的方差和占全部总方差的比例,:(∑)/(∑)接近于1时,则选取m个指标z-,Z2,…,z分别为第一主分量,第r一1l=L 二主分量,……,第17q主分量这m个主分量之方差和占总方差的85%以上,即基本上保留了P个指标的信息量.这样指标数由P减为17q,起到筛选指标的作用. 2,3建立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影响居住水平的因素数目及其间联系往往过于繁杂,将因素系统分解为互相关联的子系统,形成递阶层次结构,可以:描述高层次中的排序变化对低层次中元素排序的影响;在较低层次中提供关于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详尽信息,并在较高层次上对行为者及其目标有整体的了解,对某一层次元素的约束在其相邻上一层次中得到最好的体现,保证其效果最佳;按递阶层次聚集组合起来处理系统问题比总体组合的方法迅速而有效;既稳定又灵活,微小的扰动只对整个结构产生微小的影响,对一个具有合理结构的递阶层次增加成分不会破坏正常的评价本文将城市居住水平划分为4个层次:总目标层A,准则层B,子准则层C和影响因素层D.在居住水平总目标A下,设置B1(居室空间),B2(单体建筑和群体空间), B3(区域环境)3个二级目标;在二级目标B下设置了13个三级目标c;C下设置了4o个四级目标D(图2).3用AHP法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为了相对合理地确定影响因素对总目标的权重,要构造出各层次元素与所属元素的比较矩阵.其模型为'l】/WtWt/2lW2/WIW2/W2卜…L/I/2式中W/Wj为两个指标问的相对重要性标度,稍微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和极端重要.2,令=【Wt2…lWi/W]2/Jl…fW/Wj通常用l,3,5,7,9表示同样重要,4,6,8是介于相邻判断的中值.1993年11月徐大图等:我国城市居住水平的综合评价.13厂一星_]善…1_童r一l====捶羹;J卜'翌圈'一IS-善卜一…,r…一篓](ol-I一-LI量罂誊_卜J^r…一一±匡孥磐曼.-CJ(6a~5Jr…一f珊矗目](9Ⅱ)……一ilI…一重]c.一一肇世一j-YJ广4_….而罨_*置'](9q)一…,_Jl…一i 蜜世j(fⅡ)一一型氅鬯J一一.L…一面面对](t0】茜r…一_[:麴曩羝:]([Q)一一一蛋:)一一扣…f壅善雪]fa)L…_L咝曼墨一J(】Ⅱ)∞Isn0二害0量若蕾葛pⅡ工∞po暑}I矗!圃睡簟驻斗*啦粤!鳞剃|II群善f鑫甥圃一Ⅱ】一针一一陌一<一一一1●●●rJ一一l|k_=f)嘤一一一r...........L1●●●●●J一屋_喜~一一.........L一一一l4天津大学第6期当X—W=—W时,n是矩阵X的最大特征值,为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且∑=1.经过计算并进行一致性检验c月=式中C卜—I断矩阵偏离一致性的指标,——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随机一致性比率CR<O.10时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 逐层计算,最后的特征向量就是影响因素层对总目标的组合权重按图2所示的递阶层次结构,用19标度分别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并用编制的AHP计算机程序逐层计算,得出D层各影响因素对总目标权重结果(表3). 表3按Dl,D2,…,D枷排序Tab.3Da衄in0rderofDl,D2,…,I,枷.4数据的极差化与归一化处理4.1数据极差化.为保持指标问的可比性和同趋性,对异趋指标要进行加负极差化处理,模型为删=等'?式中——授差化后变换的数据x!y——原始数据r——第i行序列数据最小值,——第i行序列数据最大值4.2数据归一化归一化是将所有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将不同指标计量值转换为有可比性的无量纲指数.模型为手..1993年l1月徐太图等:我国城市居住水平的综台评价-l5L∑'式中——第i项因素,第个评价对象的数值}})_数据归一化后的值很明显∑:1,这就保证了任何一个有计量单位的客观指标与其它指标问的可比性表4为20个特大城市居住水平影响因素原始数据表,表5为对原始数据进行极差化,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数据矩阵.s综台评价计算与结果分析最终得到的模型是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将影响因素和评价对象指标结合起来形成单一的指标值,也是一个复合指数.根据这个指标值的大小即可对评价对象作出评价和排序.模型为JSZ=∑,DJ=】即JSZ:WX式中JSZ——第i个评价对象评价测度指数.PDJq——第i个评价对象辫项影响因素的一个计量——评价对象第f项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JSZ——评价测度指数向量——全部影响因素组合权重向量——评价对象与影响因素计量矩阵i一1,2,…,——被评价对象的标号,=1,2,…,m——影响因素的标号将表3中的向量I-…】和表5中的极差化,归一化的数据矩阵代人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并按数值大小排序,结果见表6.将表6排序结果与表2按人均居住面积排序的结果相比较,排序位置前移的城市有成都,南京,广州,大连,上海,天津,鞍山,武汉,沈阳,抚顺,位次不变的是北京,重庆,位次下降的有济南,郑州,兰州,青岛,西安,长春,太原,哈尔滨.广州,南京,大连,鞍山位次前移较大尤其广州,从倒数第二跃居到第三,主要原因是辅助面积大,达人均4.46m,列各市之首其它指标有5项居第一,5项居第二,因而综合测度指数大幅度提高.反之,济南由第一退居到第五,郑州由第二退居到第八,而太原由原来的第六急剧下降到十七.这3个城市下降原因是影响因素权重比较大的单项排序靠前的少,靠后的较多如太原有5项因素排在榜尾.重庆有200万以上人口,但是很多指标排序靠后,排在最后一名的竟达5项,因而仍然是倒数第一城市居住水平测度指数平均值为0.0547.在均值线以上有l0个城市,以下也有10 个城市(图3).16天津大学第6期裹420个特大城市居住水平影响因素原始数据Tab.4Origmatdataoffactorsaffectinghousinglevel0f20top-big-cities,~1993年11月镣大图等:我国城市居住水平的综合评价7续衰4Col~ued大连成都长鲁太傍c济南青韩鞍llI托瞩兰槲邓槲^均居住面积mj960o^均辅助面静}m2.3800缺房户比率%12I∞O管道气瞢巨率%50-0000渍化气普巨率%33.4000自束木瞢及事%983000下术道普及率%855000集中供热比率%8枷0中甸棱层比串托412000内部装蕾水平元/^1440000新建住宅比率%383300危障房比率%0.2700房屋年更新事%107000堆蕾费投^率元/mI1700外遣童与装怖分值21000居墙与建区比%40.1000^口密度千^/km09810面鞔密度万m/km192000姆化薯盏宰%299o00垃最清扫事%97.tOO0粉尘处理串%69l000嚷气妊理率%402000嚷永处理率%278000室埔事敖死伤人/每十万^369o00 失吏事艘死伤人/每十万^O170O 万人公嗣霹积ha/万人I4700旌辨人默千万^农1.3520中小学密度十/平方公里3-,帅0 商戗晨密度十/平方公里271000 万人公室车默辆49800万人抽有医生人25脚0髟尉皇密度十/每十万人0.3500 匣书馆密度十/每十万人O.4700 ^均拥有道路m4.3000人均用气量I/aII7.7000人均用水量I/a353000人均用电量kwh125,0000人均绿地面积/11122,帅0百人拥有屯话台37700万人路灯盏翦盏115.5000 731003.21008.0帅028000940帅0990000t670003Ij0009s帅001500456000 2.O090 30400O 2】7帅0 860帅0 48O000O000242o00 366000 03600l64002.4400 1.0∞0 75.∞003啼30 4900.6500 O.1800 3.8000 4116000 757000 I】O0帅0 250004】000 937000 571002.7400 245∞O 314000843呻0 42O0045Io0D 【0l000O 28】000 3.3700 134000l8000】.85402l0000 38.2O00 2呻0 50000O 411卸00 22.6帅0 2I呻o0l57o02_伽000 297000 33300 540oo0 03000 43000 633000 532000】340帅0 69000 430002-4500 125OOO 47j0I5000 100O0o2O0 0000 700020 57000 19OO0 207000 125OO0 15B000 875000 877200 24.,9O0 870000 I3400I53800 53O000 I5400 560006B4000 379o00 750 19000 50000746003.7000 96000 49000 336000 980000 8040006m0 42.,帅0 2570000 367000 33500 24.0 084002.2O00 305000Il140】9.B帅0 290帅0 l00.0帅0 44.OO00 12.7帅0 246000 24500O 120I2300I】2O0 50 28.:3O0560I7500 mI390 235000 60.1000 39000 4.OO0O 639o0 28300 88000 强3000 970OO0 462000 "】000 0O100 2.I帅0 3lIo00 I8460 5960D0 90.2000 293呻0 I43000 24200 24800 I5230 369OO 292o00 38300 4700.I4008.3帅0 34700027.3帅0I2690003.7900 792000 59000lo0080.100O】0.3帅0 74】00OI8700034.&呻0 2040000 332000072O0205呻O 235002.0帅0369o002.2I10 291000 1000帅0 89.3帅O ∞.0帅03I6000l79o00I98O020O2B5200 39300370067000.5020 1078000 53.700090帅O0 710005.0帅0 52000 22100248o003t&呻0 4】.100O 977200 64】000 137000273帅0 22】0000 245000 2620020.4O00l52o0I90003600oOI9770I27000】o0呻o0 74.1000 265000 255000∞9o001.0∞0I砷00I9801.210OlB.2800 4890032.0帅0 361000.铷03瑚o0I36600044.B帅0 97.0帅03.郫0O3帅06700oO 682002'6002o0OO0帅033Ⅲ0 9773003】&呻OII6帅0 24600I8000 315呻0 09880I48000 L30000 8t2O0O ∞.1000 303000 3300鹄00 l9100 04820l87100 3们80 45.0帅0 13800 0.,01O55呻0 9】.3o00 745003O 49.4000 】5.7000 469000 6.6帅0【2900004300005900】670000呻o0I8000I9300028lo0074.6帅0852帅020Ⅻ03I5000000O09】O0l9o004.470029670O660帅03O017603.800050_枷O684O0021902.70001S0007】.6帅0l8一天津大学第6期1993年11月徐太罔等:我国城_f】居住水平的综合评价'192o?天津大学第6期006OO5圈3城市居住水平测度指数直方田Fl霉.3Indexhl蛳咖forevIl岫to|yh0Ilsinglevelincities从直方图上可以看出:20个特大城市综合评价图形呈斜率很小的斜线递减排列.说明进行综合评价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居住水平,也说明各个城市均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弱点.40个指标的第一名为19个城市分领,而最小值也分别属于17个城市.总的说来,城市居住水平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体系,各系统紧密联系,须协调平衡发展.参考文献王建芬,许树柏.层次分折法引论.北京:人民大学出版杜.1991中国统计年鉴j匕京:中国统计出版社,l98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城市建设统计年报建设部综台计jII财务司,1989,l990。
中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满意六个水平, 分别赋值为 , 、 具体指标选 !、 #、 *、 .、 ’ 进行量化, 取如下: 从农村社会角度来评价 ,- 对政府在农村的政策的满意度。 农村居民对国家实施政策的接受程度, 这是一个个人与社会相 结合评价人们生活质量的指标。 这是一个反映人们民主生活 !- 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满意度。 权利是否受到尊重, 对个人精神生活影响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能 充分而正式地反映人们的政治生活质量。 这是一个全面反映社会发展与 #- 对社会安全的满意程度。 个性发展协调性的指标, 如果满意度高, 人们的心理安全, 信服 感强, 生活质量相对就高。 这是一个反映人类和自然协调发 *- 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 展的指标, 如果满意度高, 说明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就能够和睦相 处, 人们的生活质量就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 .- 农村居民对个人生活条件的满意度。 的不断提高, 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 对个人现有生活条件的满意 程度在不断改变, 这是一个动态指标, 对同样的生活水平, 不同 的人满意度会有很大差别。 家庭是社会的 ’- 农村居民对个人婚姻家庭生活的满意度。 细胞,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中, 对个人家庭生活的满意 度, 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农村居民业余生活的内容和 0- 对业余娱乐生活的满意度。 形式直接反映其生活质量, 把他们对业余娱乐生活的满意度指 标作为评价其精神生活质量的指标是比较合理的。 通过分析比较, 我们一共选取九个物质生活质量指标和七 个精神生活质量指标作为中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体 系。 对上述指标可以确定不同的临界值, 作为不同时期全面小康 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 保定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 )
角度来界定福利, 即福利最终需要靠个人自己来予以评价。 据 “ 满意度 ” 此, 生活质量的评价就依靠主观的社会指标来体现。 用 “ 幸福感 ” 或 来衡量人们的生活质量, 影响人们对生活的主观感 觉的因素包括人际关系、 社会声望、 才能发挥、 身体健康、 生活环 美国伊萨卡大学经济学家 )*+,-,.,/01 在美国统计学杂志上 (23456 78 95** : ;5+3<) 发表幸福感指数 , 从工作、 健康、 家庭生 活、 环境、 收入、 休息时间、 住房、 政府管理等多方面对生活质量 《 亚洲 =" 亚洲生活质量评价。 !#(# 年亚洲发展银行出版的 银行 #’ 年代发展报告 》 , 运用生活质量客观指标来评价亚太地 区的生活质量, 并将生活质量理解为经济、 社会、 文化和政治四 个层面, 所有这些方面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教育、 健康、 住房、 公共 安全、 就业、 收入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具体包括家庭、 工作状况、 社会生活、 娱乐、 个人健康、 健康保险、 物质财富、 自我发展、 大众 传媒、 休闲生活、 精神生活、 政府等, 对亚太地区的生活质量评价 指标主要包括人均国民收入、 预期寿命、 婴儿和儿童死亡率、 卡 路里摄入量、 安全水和卫生设施的状况、 入学率等几十个指标。 这些指标体系又过于繁杂, 从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到评价结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客观评估指标
主要因素 评估子系统
系统诠释
核心指标
居民收入是衡量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最重要的子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衣
居民收入
统, 也是考量城市家庭购买力的重要方面
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人均 GDP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人均储蓄年末余额、恩
居
人居环境
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文化休闲子系统考量的是城市政府为居住者提供各种 每百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每万人拥有影剧院
乐
文化休闲
社会文化资源及设施的状况
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
就业机率是一个评价城市能否为居住者提供大量的就 城镇登记失业率、就业人员总量、高中以上文化程
行
交通状况
通状况反映的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便利程度
每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数
教育投入子系统从总体上综合反映一个城市的人口受 适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教育事业费支出、
生
教育投入
教育情况和人口质量
教育投资总量占 GDP 比例
社会保障子系统衡量的是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备程 社保覆盖率、社保投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
老
社会保障
度, 以反映城市政府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
数 、社 会 福 利 院 数
医疗卫生子系统测量是城市医疗设施的完备程度及医 每 10 万人拥有医生数、每 10 万人拥有医院床位
病
医疗卫生
疗卫生服务水平
数、卫生经费占 GDP 的百分率
生命健康子系统既反映社会经济的进步状况和医疗服
死
生命健康
平 均 预 期 寿 命 、婴 儿 死 亡 率 、老 龄 化 指 数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为一个综合指数, 包括客观评估和主观评分两部分。客观评估部分根据参 评城市的基本统计数据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计算得分, 主观评分部分根据网上调查结果对各参评城 市的评分。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由客观评估和主观评分两部分得分加权累加得出。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认为, 影响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有 12 个方面: 衣、食、住、 行 、生 、老 、病 、死 、安 、居 、乐 、业 。 对 应 的 指 标 体 系 总 共 包 括 居 民 收 入 、消 费 结 构 、居 住 质 量 、交 通 状 况 、 教育投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生命健康、公共安全、人居环境、文化休闲、就业机率 12 个方面。
创新城市管理 提升城市品质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评价体系
生活质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 既反映城市能为市民以及外来人口提供的所有能感受和拥有的 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设施、环境、技术、服务等的客观状况, 又反映社会和个体的心理特征。为此, 我们按 照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编制完成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体系, 分别对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的 客观方面( 城市政府为居住者提供的生活所需要的设施、环境、服务等的客观状况) 、主观方面( 城市居 住者对其自身生活状况及其所在城市的主观看法) 进行了探索性的描述, 进而形成了中国城市生活质 量的整体评价结果。
业
就业机率
业机会的关键指标
度就业人员的比重
4 2006 年 9 月第 38 期
创新城市管理 提升城市品质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标评价体系
统计数据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
客观评估
主观评估
网络调查
居消居交教社医生公人文就 民费住通育会疗命共居化业 收结质状投保卫健安环休机 入构量况入障生康全境闲率 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 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 统统统统统统统统统统统统
2006 年 9 月第 38 期 5
食
消费结构
年平均增长率、人均 GDP
格 尔 系 数 、居 民 消 费 价 格 指 数
居住质量子系统着重衡量居民家庭住房状况的优劣程 人 均 住 房 使 用 面 积 、住 房 成 套 率 、用 水 普 及 率 、用
住
居住质量
度, 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
气普及率
交通、通讯等的方便快捷是好的生活质量的硬指标。交 人 均 铺 装 道 路 面 积 、路 网 密 度 、百 辆 车 停 车 位 数 、
务水平, 也反映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公共安全子系统反映城市居民安全感及城市公共安全
安
公共安全
非 正 常 死 亡 率 、每 万 人 口 刑 事 案 发 率 、犯 罪 率
体系的构建情况
人居环境子系统衡量城市人居环境水平和从城市环境 人 均 绿 地 面 积 、建 成 区 绿 化 覆 盖 率 、污 水 处 理 率 、
核心指标数据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的客观评估 从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来看, 生活质量因每一个居住者个性化需要的不同而使其结果表现 出一定的差异性, 这是由居住者个人的生理、心理等客观特征决定的, 也是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内在 因素。从衡量城市价值的角度出发, 本报告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外在因素— ——城 市政府为居住者提供的生活所需要的设施、环境、服务等的状况。在研究过程中, 我们从中国城市生活 质量指数出发, 对应居民收入、消费结构、居住质量、交通状况、教育投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生命健 康、公共安全、人居环境、文化休闲、就业机率 12 个方面, 选择了一些基础性简要指标, 并根据系统学、 数理统计学和经济计量学原理,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 运用综合目标分层加权等方法, 从客观方面对城 市的发展状况和管理体系的完备程度作了规模不等的数量分析和有益探索。虽然各个个体指标数据 具有不同质的特性, 或者对数据的标准化处理还不够充分, 这一理论模型与指标数据之间还难以完全 建立直接的联系, 但从横向比较角度看, 这并不影响定量分析的有效性。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估 我们注意到, 城市生活质量是一个兼容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两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从城市生活质 量 概 念 的 阐 述 、理 论 框 架 的 描 述 、指 标 体 系 的 确 立 、度 量 方 法 精 细 化 、动 态 模 型 扩 展 、不 同 要 素 作 用 的 分析等, 有其可度量的一面。但需要强调的是, 城市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为最广泛的城市居住者创造更 多幸福。因此, 只有建立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 体现出城市居住者对自身所处城市的感受和评价, 才能更全面地考量城市生活质量的水平。从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的 12 个方面来看, 12 个评估子系 统如果仅限于用统计数据去作解释, 往往过于单纯化、简单化。数学模型有它变数上的限制, 统计学则 受制于有限的数据资料。因此需要其他方法来补充。为此, 我们进一步提出并完善了中国城市生活质 量的主观评估, 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来获取有关各城市生活质量在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 居、乐、业 12 个方面的主观认知评价数据, 了解人们用什么标准来评估中国城市的生活质量, 以及人 们对城市生活质量的期望水平与现实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