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中城市退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
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北京未达到平均值

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北京未达到平均值
李蕾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日前联合发布中国35个城市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北京居民的生活主观满意度较低,排在第28位,未达到平均值。
【总页数】1页(P25-25)
【作者】李蕾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3.2
【相关文献】
1.中国三十五个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发布 [J],
2.城市生活质量报告 [J],
3.中国35城市生活质量报告:满意度北京倒数第八 [J],
4.调查显示80后90后离职率高平均值达到30%以上 [J],
5.首部《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发布 [J], 白小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Q2中国城市交通报告

2024Q2中国城市交通报告自私车时代以来,中国城市交通一直备受关注。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城市交通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本报告将分析中国城市交通的现状、问题和应对方案。
一、现状1.1车辆数量不断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私家车数量不断增长。
据统计,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全国私家车数量已超过2亿辆。
1.2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由于车辆数量快速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据数据显示,大中城市交通拥堵指数持续攀升,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1.3改善交通基础设施需求迫切由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需求越来越迫切。
城市道路的拓宽、地铁、轻轨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日益加快。
然而,面对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速度仍然滞后。
二、问题2.1交通拥堵由于车辆数量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长时间的堵车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导致空气污染和能源浪费等问题。
2.2交通事故多发城市交通拥堵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由于车辆密集、道路拥挤,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行人和车辆安全。
2.3非机动车环境不佳中国的非机动车比例高,但非机动车道设施不完善,骑车、走路等交通方式的安全隐患较大,造成很多交通事故。
三、应对方案3.1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增加公交车辆数量,完善地铁、轻轨等交通设施。
推进智能化公交,引入电动公交车辆,减少交通排放。
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营效率,缩短乘车时间,增强公交的吸引力。
3.2鼓励绿色出行加强非机动车道的建设,提供安全、便捷的骑行和步行环境。
推广电动车、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数量。
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优化城市道路布局,降低交通拥堵问题。
3.3提高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确保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拓宽城市道路,增加车道数量。
加强地铁、轻轨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提高运营效率。
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3.4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看我国人口问题

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看我国人口问题摘要: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人口在总量、结构、分布、素质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口数据变化折射出的若干社会问题值得关注,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的前提。
关键词: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问题;老龄化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掌握本国人口资料的基本科学方法。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掌握人口资料对于我国大政方针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我国一共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通过对人口资料的统计。
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触会提供了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第六次人口普查取得了关于我国人口总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大:虽的基础数据,根据人口数据的变化,对发现一些社会问题,并加以分析,对制定“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看我国人口发展现状。
从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13.7人,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平均增长:0.57%,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从人口的城镇化方面来看。
2010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人,占50.3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表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已经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趋势。
2010年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人。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人,增长81.03%。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人口问题是全球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
据官方统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100亿,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0亿。
控制人口的增长已迫在眉睫。
而老龄化问题是人口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中国基本上是没有外来或对外移民的问题。
中国与其他发展中新兴工业国家一样,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历着一个快速的人口转型期,即从一个高死亡率和高出生率的阶段过渡到一个死亡率下降和人口寿命延长(由于医疗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同时维持高出生率的阶段。
这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特征是高人口增长率。
新中国成立后的高人口增长期刚好与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二战后的“婴儿潮”是同一时期,但在这一人口转型过程中,中国的人口增长更加快速,规模更大。
然而,在这一发展时期,高度政治化的总体公共政策过于强调了政治在经济中的主动性(chen,2021)。
在当时,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全盘否定,但又无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其结果就是无限制的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计划中的经济发展,后来成为政策制定中越来越感到头痛的问题。
最后,在隐性失业和其他相关问题的压力下,尤其是“上山下乡”作为解决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的失败,中国政府终于醒悟过来,从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人口的增长率,尤其是在城市,甚至不惜“矫枉过正”。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人口政策的特征。
这样的政策有助于人口拥挤的城市降低出生率,但同时也加速了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速度。
正如许多人所说的那样:中国还未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准备。
20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了10%。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chinastatecouncil,202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发展问题解决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我国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中国宜居城市评价标准

中国《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正式出台(全文)中国《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今天正式发布。
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资源承载、生活便宜、公共安全六个方面。
据了解,这个《标准》是导向性的科学评价标准,不是强制性的行政技术标准。
实行百分制。
宜居指数达到80分即认为是“较宜居城市”。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2005年12月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正式向建设部申报立项。
随后,通过课题组走访调研、学术会议、公开征求意见,于去年10月通过专家初审,今年4月通过建设部科技司组织评审验收。
验收委员会认为,《宜居城市科学标准》融合了广大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智慧,简繁得当、权重合理,可操作性强,达到了较高水平,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指导全国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指导价值和实用价值。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全文如下: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2007年4月1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科技司验收)一、社会文明度(权重0.10)10分/100分社会文明是百姓宜居的重要的前提条件。
1、政治文明(权重0.3)3分/100分(1)科学民主决策(权重0.3)0.9分/100分建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重大决策事先征求专家、公众、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制度,并贯彻执行的,为“较好”,得满分;建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重大决策事先征求专家、公众、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制度,并部分执行的,为“一般”,得一半分;没有建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重大决策事先征求专家、公众、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制度,或虽然建立重大决策事先征求专家、公众、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制度但基本没有执行的,为“较差”,得0分。
(2)政务公开(权重0.2)0.6分/100分城市政府开通电子政务网站并每天更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政务信息(包括不涉及国家安全的所有政府文件、联系方式)的,为“较好”,得满分;城市政府开通电子政务网站并每周更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政务信息(包括不涉及国家安全的所有政府文件、联系方式)的,为“一般”,得一半分;城市政府未开通电子政务网站,或虽然开通电子政务网站但一周以上都不更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政务信息(包括不涉及国家安全的所有政府文件、联系方式)的,为“较差”,得0分。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对策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对策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主办的“21世纪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与经济分析”国际研讨会上,一份CSIS提交的最新调研报告《银发中国》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
该报告称:“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1,而往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2倍。
人口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现在的70岁。
另一方面劳动人口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到2050年左右,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将比目前减少18%-35%。
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推动中国老龄化和劳动人口相对数量下滑的两股基本力量。
”并且它还严肃指出:“中国即将经历一次惊人的人口转变,一个原本年轻的国家即将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老龄问题包括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而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相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看作"老年人问题",把有关老年人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称为"老龄化问题",这是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范畴来认识老龄问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
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
芜湖市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现状调查

采用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生理健康分量表和生活满意
目前,国内已有许多学者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进行 度指数问卷进行测量 。
. 2 . 1 健康状况的评定 研究,主要 围绕大 中城市地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现状及 1 采用 自测健康评 定量表生理健康分量表 ,共 l 8道 其影 响因素展开 ,研究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
的占 2 4 . 7 % ,其余为离异或未婚者 ;居住形式:4 8 % 的老 分析等统计方法。
人与老伴生活,2 6 % 的老人与子女生活,仅有 8 % 的老人 2 结果
: I c 收稿 日期:2 0 1 3 一 1 0 — 0 9 基金 项 目:芜湖市科技计划项 目 ( 2 0 0 8 8 0 4 ) 作者 简介:汤 倩 ( 1 9 9 1 一 ) ,女,安徽芜湖人 ,在读研究生 ,主要从事发展与教 育心理学方面 的研 究。 通信作 者:葛明贵 ( 1 9 6 4 - ) ,男 ,安徽定远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发展 与教 育心理 学方面 的研 究。
有统计学意义 ( F = 7 . 3 9 ,尸 <0 . 0 1 ) ,进一步多重比较,高龄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水平 高于低龄老人 ,身体
健康水平较 高的老人生活满意度高于身体健 康水平较差的老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年龄 、身体
健康水平是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影响 因素。 关键词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 因素
第2 8卷第 3期
2 0 1 4 年3 月
卫生软科学
S o f t S c i e n c eo f He a l t h
、 , 0 l - 8 No . 3
Ma r . . 2 0 1 4
深圳市场调查:城市生活质量调查报告-上书房信息咨询

城市生活质量调查报告全国35个城市生活质量指数保持稳定,健康指数状况好于预期。
西宁、贵阳等市民感觉最幸福。
报告显示,2017年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是:西宁、贵阳、广州、乌鲁木齐、青岛、重庆、银川、成都、郑州和天津。
排名后10位的城市是:南昌、深圳、哈尔滨、厦门、南京、北京、大连、南宁、昆明和武汉。
调查显示,2017年全国35个城市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加权平均值为54.53。
35个城市的主观满意度指数全部超过了满意和不满意的临界点50分,但略低于去年的55.82。
城市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的5个分指数分别为:生活水平61.34分、生活成本38.94分、人力资本61.80分、社会保障58.05分、健康水平52.52分。
与2016年相比,生活水平指数略有上升,生活成本指数、人力资本指数、社会保障指数均有所下滑。
居民健康水平指数在城市间和不同年龄段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水平高于美国部分地区的健康水平。
生活质量客观指数显示,东部城市生活质量整体上依然高于中西部城市。
2017年35个城市生活质量客观指数平均值为54.98,略高于2016年的54.75。
得分50分以上的城市有32个,低于50分的城市是郑州、重庆和西宁。
客观总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是:北京、深圳、南京、杭州、广州、上海、武汉、昆明、西安和贵阳。
排名后10位的城市是:济南、哈尔滨、海口、兰州、南昌、南宁、福州、西宁、重庆和郑州。
城市生活质量客观指数即社会经济数据指数,是根据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35个城市的社会经济数据计算得出的。
同时,为保持与主观指数的一致性,客观指数也包括5个分指数,即生活水平指数、生活成本指数、人力资本指数、社会保障指数和生活感受指数。
5个客观社会经济数据分指数涵盖了20个社会经济数据指标,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
此外,就业前景预期专项调查结果显示,35个城市对就业前景预期的均值为57.92,略高于2016年的57.41,所有城市得分均超过了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中城市退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
Report on retirement quality of life index of large and medium sized cities in China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中国大中城市退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12月18日,xxx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了20xx中国大中城市退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这是国内机构首
次采用指数形式,以退休人群生活品质为主线,全面衡量了城市应对老龄化的建设情况。
20xx中国大中城市退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通过健康医疗、人居环境、交通出行、社会公平与社会参与、经济金融5大维度的考量,以及44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二级指标的数据
采集,对全国38个大中城市进行了评估。
其中,珠海、深圳、北京、广州、上海、南京、厦门、乌鲁木齐、苏州、太原分别位居综合前十强。
20xx中国大中城市退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城
市在迈向适宜退休的进程中呈现出区域不平衡的特点。
发展较早且资源集中的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几乎占据了排名前列;处
于第二梯队的城市很多,彼此之间的指数比较接近。
而通过对
各维度二级指标的前后五位城市横向比较表明,一个城市自身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至关重要。
20xx中国大中城市退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对排名第一位的珠海做了这样的评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文艺馆、博物馆和大会堂等文化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出行安全,总体来看,珠海是目前国内所有大中城市中老龄退休生活品质最高的城市。
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提升城市人口总体质量应是珠海未来建设阳光城市的重点。
而北上广三个经济发达一线城市,虽然在前5名以内,到并没有在排在前2位,20xx中国大中城市退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分析说:一线城市的经济实力毋庸置疑,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社会公平与社会参与度也排名前列,为维护老龄人口权益提供了保障。
但值得注意的是,机动车的急剧增加、出行时间长等因素,导致三座一线城市的交通出行指标,均低于城市平均水平。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