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景观格局遥感监测分析_孟伟庆
科学研究情况(科研项目课题)-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三维虚拟场景可视化技术研究 天津七里海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及其健康状况综合 评价(liu) 滨海新区围海造地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然灾害风险与应急预案情景分 析(liu) 天津市征地补偿资金分配制度研究(liu) 天津市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规律研究 天津城市社区空间分异研究 天津滨岸潮滩沉积物复杂环境营养盐多介质循环 与效应(校滨海专项培育项目) 基于 GIS 的滨海新区区域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研究(校滨海专项培育项目) 流域规模地下水环境污染时空模拟分析及评价 2009 年海洋功能区划体系及围填海、构筑物管理 研究(分四个子项) 海岸保护利用规划与海域分类标准 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情况调查分析技术研究 海域使用遥感动态监测业务化应用技术与示范 2010 海域评估、海洋能区划与海籍管理研究(分三 个子项) 天津市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及水文水环境机理研 究 城市化进程对区域湿地物质循环的影响研究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中国北方岩溶泉的影响研 究
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地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校 天津师范大学社科项目 滨海专项重点项目)项目 项目) 滨海新区地价体系与基准地价研究 (校滨海专项重 天津师范大学社科项目 点项目) 天津滨海新区自由贸易港规划建设研究 (校滨海专 天津师范大学社科项目 项重点项目) 天津王庆坨自行车产业集群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社科项目 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研究—深圳、 上 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比较 企事业单位委托 近景数字摄影测量三维建模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 “数字校园”中的应用 多尺度空间方向关系分析研究 企事业单位委托 企事业单位委托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于GIS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演变分析

Keyw or : ta s e o uin: GI ds welnd ; v l t o S TBNA
在全球环 境变化研 究 中 ,土地 利用变化研 究一 方面为气 候变化 的全球 和区域模式 以及 陆地生 态 系统模式 提供 情景另 一方 面有助 于
解 释人地 系统 相互作 用 的内在机 制 【 1 J 。湿地是 介 于陆生 生态 系统 和 水生生态 系统之 间 ,具 有独特 水文 、土壤 、植被 与生 物特征 的生态
基 于 GI S的天津 市滨海 新 区湿 地演 变分析
李 雪梅
基 于 GI S的天 津 市 滨海 新 区湿 地 演 变分 析
李 雪梅
( 津城 市建设 学 院管理 工程 系 ,天津 308) 天 034
摘 要 :以 1 8 年 、1 9 94 9 5年 、2 0 年 遥 感影像 和 2 0 年 滨海新 区土 地 利用 现状 图为 主要数 据源 , 配合 其 它历 史数 据 ,在 遥感 08 04 与地 理信 息 系统技 术 支持 下 ,对 天津 市滨 海新 区 18- 08 期 闻景 观格 局及 其 动态 变化 进 行分 析。 结果表 明在 研 究期 内滨 94 20 年 海新 区湿地 面积 整体 呈下 降趋 势 ,湿地 面积 占总面积 比例 由 1 8 年 的 4 . % 降低 到 2 0 年 的 3 . %,其 中以 2 0 — 0 8年 94 81 6 08 16 8 0 4 20 湿 地减 少速度 最 快 ,5 内湿地 面积 减 少 1. %, 占土地 总 面积 1. 年 40 7 34 %的 湿地 转 出变为建设 用地 。这 其 中的 变化 有湿 地 向其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0 - 3 0( 0 1 0 - 0 9 0 07 07 2 1 ) 7 05- 3
天津汉沽滨海湿地现状调查与思考

天津汉沽滨海湿地现状调查与思考魏明芳【摘要】调查和研究了天津汉沽滨海湿地资源和保护现状,说明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最后,提出了湿地保护的思路和对策.【期刊名称】《天津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16)005【总页数】4页(P115-118)【关键词】天津;汉沽;滨海湿地;现状;调查;思考【作者】魏明芳【作者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杨家泊镇政府,天津,3004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711 区域内湿地现状1.1 地理位置与自然概况汉沽位于天津市东部,属天津滨海新区的一部分,东经117°7′40″~118°3′35″、北纬39°7′40″~39°19′56″,南濒渤海湾,北接宁河县,并与塘沽、北京清河农场、河北汉沽农场和丰南县接壤,全区辖区面积441.5km2。
汉沽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全区年平均气温11.9°C,极端最高气温38.0°C ,极端最低气温-19.3°C,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6.6°C,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4.6°C,年平均降水量为556.7 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2%,年蒸发量1 602 mm,无霜期为217 d,年平均日照射2 750.9 h,日照率64%,10°C以上活动积温4 228.6度,年平均风速4.2 m/s,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平均33.3 d。
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季节偏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4.2 m/s,辖区海域为不规则半日潮,每昼夜涨落各2次,每月有2次大潮、2次小潮,干湿适度。
主要气象灾害有涝、冰雹、大风、高温等。
1.2 湿地概况汉沽地处渤海沿岸滨海平原区,地势低平,地面标高1.0~2.9 m,地形总的呈北部、西部高,南部低。
西部和北部为海积冲积平原,现为水果、蔬菜、旱田产区,面积170 km2;位于海积冲积平原与现代海岸线之间为海积平原面积188 km2,主要为盐场产盐区、虾塘、鱼池;介于特大潮线至平均低潮线之间为潮间带海滩,面积69.85 km2,为海产品养殖区。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和驱动力的模型构建_以天津地区湿地为例_孟伟庆

Vol.9 No.3 Sept. 2013湿地是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多功能过渡性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调节洪水径流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湿地有“地球之肾”和“生物基因库”之称(田应兵等,2005)。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加剧,湿地退化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
人类活动使得湿地遭受有形或无形的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结构被破坏,功能衰退。
湿地退化也成为近年来国际湿地学术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杨永兴等,2002)。
针对湿地退化及其生态恢复,我国学者已开始就湿地退化标准、湿地退化评价、湿地生态恢复等方面进行研究(杨永兴等,2001;张晓龙等,2004;高士武等,2008;崔丽娟等,2002;尚士友等,2003),目前针对天津地区湿地的研究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已经就湿地退化驱动因素、湿地退化现状和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肖庆聪等,2012;孟伟庆等,2010 a;2010 b)。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关于湿地退化的概念、湿地退化内在机理的探讨、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湿地生态恢复的参考系统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争议,从目前发表的针对天津湿地退化驱动因素的分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和驱动力的模型构建——以天津地区湿地为例摘 要 在评述目前关于湿地退化机制和驱动因素研究的基础上,以天津地区湿地为例,从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角度,分析了湿地退化过程中各结构组分与生态功能的关系。
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其退化机制与驱动力分析应该首先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分析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改变的因素,以及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的影响,确定了湿地退化的驱动力因素。
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构建了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和驱动力模型,对影响天津地区湿地退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梳理,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天津湿地生态恢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退化机制 驱动力 退化模型Abstract During the 21st century, 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have caused the degradation of wetlands. This global problem has become a major research focus of present wetland science.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research on wetland degradation mechanism and driving forc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wetland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were analyzed. As an important ecosystem, the researches on wetland degradation mechanism and driving factors should be conducted from ecology aspect, because the changes of wetland services were behind structures. Follow the logistic analysis, the model of wetland degradation mechanism and driving factors was constructed, which can be used to fi nd the real disturbance factors of wetland degradation. In this paper, the wetland degradation mechanism and driving forces were discussed using the model and the measures of wetland restoration were proposed.Key words Key wordsWetland ecosystem,Degradation mechanism,Driving forces,Degradation modeldoi :10.3969/j.issn.1673-3290.2013.03.12孟伟庆1,2 王中良1,2 汲奕君3(1天津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2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387;3南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071)MENG Wei-Qing 1,2 WANG Zhong-Liang 1,2 JI Yi-Jun 3(1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2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3 College of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Modeling the Mechanism and Driving Forces of Wetland Ecosystem Degradation析结论看,一些学者只是探讨研究方法,并没有从生态系统结构的整体性对湿地退化以及驱动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很好的梳理,也就导致分析结果的不全面。
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景观设计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景观设计研究摘要:生态景观是城市文明与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的地貌及环境特点,对新区的生态景观设计与规划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理性的设计思考。
关健词:天津滨海新区;生态景观;设计规划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生态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和追求的目标,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对于景观的设计与规划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城市生态景观的设计是城市生态建设与文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防止城市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的有效手段。
天津滨海新区拥有我国最大的人工港和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生态景观设计是滨海新区建设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天津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途径。
本文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状况,合理利用滨海新区现有生态资源、充分融合滨海新区的物理和环境特点,对新区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思路。
1生态景观设计的概念和意义景观是城市外在环境的主要表现内容之一,城市的景观设计是对城市或者某个区域空间的景观规划与设计。
生态景观包括自然景观、经济景观、人文景观等过程和功能的多维融合。
生态景观设计一般都与具体的建筑工程相结合,来成为整个工程设计的合理组成部分。
生态景观设计主要表现在城市住宅区的生态景观设计、城市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各类休闲区的生态景观设计、滨水区域的生态景观设计以及各旅游和风景区的生态景观设计。
总之,任何适应生态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破坏最小,并有利于与生态平衡的设计都可称为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城市建设是现代城市依据科学与技术手段,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出良好的人居模式,也是保证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生存空间和谐统一的必要方式。
生态景观设计在城市文明发展与全面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居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城市外在环境评价标准。
生态景观设计所创造出的丰富的、多层次的环境文化,可以通过景观的优化组合及结构格局来加以体现,生态景观的异质性和稳定性,可以延生出城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对城市发展提供必要的辅助作用。
1976-2009年间天津湿地面积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1976-2009年间天津湿地面积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高军;王中良【期刊名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33)4【摘要】通过对1976-2009年天津市的Landsat影像进行遥感(remote sensing,RS)解译得到天津市34年间湿地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其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天津市湿地变化信息.天津市总湿地面积从1970年代到2009年经过了一个明显的先增长后减少的过程,面积变化达到1 568.54 km2,且天津市湿地变化主要受人工湿地的影响.天津市天然湿地面积在1976-1984年间增加了41.59 km2;但之后到1990年代末这一时期内一直处于减少的态势,此时天然湿地所占比例也由49.14%减少到18.85%; 21世纪后,天然湿地面积开始回升.【总页数】7页(P32-38)【作者】高军;王中良【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11【相关文献】1.近十几年间长江口春季无机氮和磷含量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梁翠;线薇薇;沈志良2.淮河流域1990-2015年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J], 李煜东; 臧传富; 陈相龙3.2012—2017年呼包鄂城市群夜间灯光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J], 艾丽娅;马勇;陈甫;姚武韬;包亮4.洪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驱动因素分析 [J], 陈舒颖5.洪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驱动因素分析 [J], 陈舒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樊彦丽;田淑芳【期刊名称】《地球环境学报》【年(卷),期】2018(009)005【摘要】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天津滨海新区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增强及相关政策的执行,湿地资源受到严重威胁.为全面掌握滨海新区近年来的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历程,本文以1986年、1996年、2006年和2016年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运用遥感等技术手段,对滨海新区近30年来湿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化进行动态分析、质心分析及指数分析,并简要讨论了湿地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近30年间滨海新区湿地退化情况严重,累计退化面积达524.762 km2,其中2006—2016年湿地面积减幅最大,高达407.947 km2,减少区域集中分布在环渤海地带的淤泥质沙滩和浅海水域,转化后类型以建设用地为主.景观动态分析及质心分析结果表明:景观整体变化特征为破碎度逐渐增强、景观形状日趋复杂、景观生态功能日益减弱、景观分布向均衡化发展,整体湿地质心不断向内陆推移.驱动力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策调控等人为因素是该时期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总页数】11页(P497-507)【作者】樊彦丽;田淑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山东半岛东部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J], 曾业隆;李国庆;陈奇;王璐阳;于欣冉;李柏明2.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J], 陈富强3.白城市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J], 孔令阳;刘吉平4.长白山地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1990—2016年为例 [J], 赵丹丹;刘吉平5.1987-2015年七里海潟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J], 高杰;高敏;赵志红;韩志杰;韩晓庆;高伟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空间分级

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空间分级吴璇;李洪远;张良;孟伟庆;黄焕春【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科学》【年(卷),期】2011(031)012【摘要】采用提出的“功能当量”相对评估模型,并以RS和GIS为技术平台对2009年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区域网格化空间表达,对研究区进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新区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功能当量大小依次为湿地、水体、林地、草地、耕地、裸地;2009年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当量总和为1068680.13,Ⅲ级以上功能当量的单元格比例为71.22%,总体处于较高水平;通过与价值量法结果对比,得出利用“功能当量”相对评估模型对研究区的评估结果与价值量法的评估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证明该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总页数】6页(P2091-2096)【作者】吴璇;李洪远;张良;孟伟庆;黄焕春【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01;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5【相关文献】1.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政策工具,绿色空间指数研究——以柏林生境面积指数和西雅图绿色指数为例 [J], 张炜;王凯2.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J], 许诺;孟伟庆;翟付群;李洪远3.天津滨海新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空间构建 [J], 白丽萍;赵树明4.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损失评估 [J], 马玉艳;屠建波;张秋丰;牛福新;高文胜;江洪友5.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补偿研究 [J], 原晓慧; 王萍; 张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在 1979 - 2008 年间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 试图揭示该区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自然生态过 程和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从而为滨海新区湿 地资源的保护 、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2 研究区背景 、数据与方法
2. 1 滨海新区自然条件及发展背景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华北平原北部 、海河流域下
3 滨 海 新 区 湿 地 景 观 格 局 的 遥 感 动 态分析
3. 1 湿地景观格局指数的选取 景观格局指数是指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
息 、反 映 其 结 构 组 成 和 空 间 配 置 特 征 的 定 量 指 标 [ 10 ] 。它可以比较不同景观之间的空间分布和组 合特征等结构差异 ,也可以用来定量描述和监测景 观空间结构随时间的变化 ,因此 ,本文选取适当数 量且能够满足研究要求的指数进行分析 (表 1) 。
2.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 2. 1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了遥感信息源和非遥感信息源两 种数据源 。遥感信息源选取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接收的美国 Landsat卫星 TM 影像 。共选取了六个 时 段 ( 1979、1993、1998、2001、2004 和 2008 年 ) Landsat TM 影像 (分辨率 30m ) ,各景影像的云覆盖 率均小于 5%。同时还收集了 2006 年研究区域的 航片 (分辨率 0. 5m ) 。非遥感信息源主要包括 1 ∶5 万天津市地形图 、天津市植被分布图 、天津市土壤 类型图 ,以及野外考察采集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 。 采用的数据处理平台包括 ERDAS 9. 1、A rcGIS 9. 2 和景观分析软件 FRAGSTATS 3. 3 ( Grid) 。 2. 2. 2 滨海新区的湿地分类系统
滨海新区共有湿地植物 46科 , 135属 , 232 种 。 其植物区系既有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征 ,使 得北温带成分较多 ;又由于濒临渤海而带有海洋性 气候 ,冬季气温较高 ,泛热带植物成分较多 。所分 布植物中绝大多数为草本植物 ,木本的乔木和灌木 植物极少 ,据调查只有柽柳 、白刺两种 ,柽柳主要分 布在沿岸各地 。植物群落特点是优势种多 ,覆盖度 大 ,生活型齐全 ,盐生植物占优势 。常出现的单优 建群种 有 盐 地 碱 蓬 ( S uaeda sa lsa ) 、碱 蓬 ( S uaeda g lauca) 、獐毛 (A elu ropus sinensis) 、芦苇 ( Ph ragm ites
收稿日期 : 2009 - 11 - 06;修回日期 : 2010 - 04 - 16. 基金项目 : 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天津滨海新区湿地生态恢复关键技术研究 ”( 08ZCGYSF00200)和天津师范大
学博士基金项目 (52X09018)共同资助 。 作者简介 : 孟伟庆 (1979 - ) ,男 ,汉族 ,山西长治人 ,博士 、讲师 ,主要从事湿地生态与环境地理方面的研究 。 E2mail: meng2
第 12卷 第 3期 2010年 6月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JOURNAL OF GEO 2INFORMATION SC IENCE
Vol112, No13 Jun1, 2010
近 30年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景观格局 遥感监测分析
孟伟庆 1 ,李洪远 2 ,郝 翠 2 ,莫训强 2
(1. 天津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天津 300387; 2. 南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 300071)
austra lis)和西伯利亚白刺 (N itra ria sibirica ) 等 。滨 海新区是东亚至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 ,丰 富的滩涂 ,以及淡水湿地为水禽提供了必要的栖息 地和繁殖地 ,区内有河流 、湖泊 、滩涂和沼泽等自然 湿地类型 ,以及盐田 、鱼塘 、养殖池等人工湿地类 型 ,面积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成为该区域主要的自 然生态背景 。
适当的湿地分类方法是湿地资源研究 、保护 、 利用和恢复的基础 ,也是不同规模 、不同层次的湿 地资源调查及评价工作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 目前 ,许多国际组织 、国内外学者根据不同的研究 角度提出了许多湿地分类系统 [ 16 - 20 ] 。在空间上 , 湿地是水域和陆地的过渡地带 ,兼有水域和陆地的 一些性质 ,可以在两者之间转换 ;在时间上 ,其类型
摘要 : 在 GIS和 FRAGSTATS软件支持下 ,结合景观格局数量分析方法 ,利用 1979 - 2008年间共 6期 TM 遥感影像 与非遥感数据 ,对天津滨海新区近 30年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动态分析 。结果表明 ,滨海新区湿地 (以人工湿 地为主 ) , 1979 - 2004年滨海新区湿地总面积变化不大 ,但各类型间转换较大 ,主要是自然湿地转变为人工湿地 ,沼 泽湿地几近消失 。2006 - 2008年 ,由于城市建设大量滨海滩涂湿地被围填占用 ,到 2009年 5月自然海岸线的 90% 以上被占用 。景观破碎度增加 ,湿地斑块数量从 137个增加到 704个 ,同时造成平均斑块面积下降 。驱动力分析表 明 ,降雨量减少的同时 ,年平均气温上升是主要的自然驱动因素 。和自然因素相比 ,人类干扰为主要人文驱动因素 , 表现在水产养殖为主的农业经济活动 、城市建设用地占用和围海造地等方面 。目前 ,滨海新区几乎没有自然湿地生 态系统 ,破碎化和人工化是该区域湿地的主要特征 。 关键词 : 湿地景观 ;景观格局动态 ;驱动力 ;功能退化 ;滨海新区 ;天津
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 ERDAS Image 911 支持 下 ,以地形图为主控数据源 ,首先 ,建立统一的投影 坐标系 ,本研究采用 UTM 投影 ,坐标系采用 W GS_ 1984大地坐标系 ,然后 ,对六期遥感影像进行几何
精校正 、波段优化组合 ( 7、4、2 波段合成 ) 、辐射增 强 ,以及裁剪等处理 ,同时 ,依据遥感图像的色调 、 形态 、纹理 ,以及野外实地调查照片 ,建立滨海新区 湿地解译标志 。首先 ,在 ERDAS Image 9. 1中进行 监督分类 ,然后 ,在 A rcGIS 9. 2 平台上进行目视判 读修正 ,建立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 ,并 得出较为准确的湿地信息 (解译精度达到 93% ) 。 最后 ,用 A rcGIS软件中的 A rcM ap 模块 ,进行空间 叠置分析 ,获得 1979 - 2008 年的湿地类型分布图 (图 2) 。
名称 斑块分维指数 PAFRAC 斑块密度 PD 指数 斑块面积 CA / TA 香农多样性指数 SHD I
香农均度指数 SHE I
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 PLAND
最大斑块指数 LP I 蔓延度 CONTAG
形状指数 SHAPE_AM
表 1 景观格局指数及其生态涵义 Tab11 Index of landscape pa ttern and its ecolog ica l m ean ing
weiqing01@ gmail. com
3期
孟伟庆 等 :近 30年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景观格局遥感监测分析
43 7
图 1 滨海新区位置示意图 Fig. 1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
2 89818h,平均日照百分率为 64. 7% ,年太阳能辐射 量 539kJ / cm2 ,是全市太阳能辐射量最丰富的地区 。 本区各月平均风速为 4m / s,极端最大风速为 33m / s,是天津市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带 ,风能密度平均 可达 155~170W /m ,大于 3m / s风速的年积累时数 , 可在 6 000h左右 ,是天津市开发风力资源最有前景 的地区 。地貌属于滨海冲积平原 ,西北高 ,东南低 , 海拔高度 1~3m ,地面坡度小于 1 /10 000。滨海新 区成陆时间较短 , 主要为第四纪以来的河积海积 物 ,这些沉积物因受到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 ,在距 离渤海较远区域已经发育成为我国地带性土壤褐 土 。由于本区地势低下水位高 ,故使土壤发生草甸 化过程 ,土壤质地粘紧 ,通气 、透水不良 ,瘠薄 ,土壤 含盐量较高 [ 15 ] 。在盐分组成中 ,以氯化物为主 ,其 次有少量的 HCO3- 和 SO4- 。地下水埋藏深度多在 50~70cm ,浅层氯离子含量为 9 490~28 634m g /L , 因此 ,水质的矿化度高 ,成为土壤盐分的重要来源 。 滨海新区以湿地生态系统为主 ,面积分布广阔 ,功 能多样 。
438
地 球 信 息 科 学 学 报 2010年
和性质会随时间产生较大的变化 ,如受淹没时间的 影响 ,夏天的湖泊冬天可能就成了沼泽 ,滨海湿地 的浅海水域和滩涂会随潮汐的影响相互变化等 。 另一方面 ,湿地是一类具有地带性烙印的非地带性 自然类型和生态系统 ,各湿地类型之间没有特殊的 自然联系 ,如滨海湿地和人工稻田等 。因此 ,对湿 地进行系统分类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实际操作相当 困难 ,很难在同一层次中以单个特征因子对所有类 型进行分类 。本文采用成因特征与用途分类相结 合的方法 ,根据滨海新区实际情况 ,在坚持科学性 和全面性的原则下 , 结合湿地的定义及其生态特 征 ,将本区的湿地主要分为 : 河流湿地 、湖泊湿地 、 沼泽湿地滨海湿地和人工湿地 5 个景观类型 。需 要说明的是 ,在进行湿地分类制图过程中 ,将沼泽湿 地、人工湿地 、湖泊湿地 、河流湿地和滨海湿地放在一 起是出于分类的明晰 ,并不是一个级别的表达 。 2. 2. 3 数据处理及湿地信息的提取
1 引言
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是地表重要的土地覆被类 型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特征及特殊 的环境功能而表现出整体性的特征 [ 1 ] 。湿地尤其 是受城市发展影响大的湿地 ,成为被人类利用强度 最高 、影响和破坏最为严重的自然景观类型之一 。 湿地景观格局的研究成为揭示湿地生态状况 、空间 异质性特征及其生态过程的重要手段 。随着湿地 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湿地环境演变和景观 格局变化研究 ,已经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和 重要研究领域 [ 2 ] 。但当前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研 究多 集 中 在 自 然 沼 泽 地 区 [ 3 - 5 ] 、河 流 三 角 洲 地 区 [ 6 - 7 ] 、大型湖泊地区 [ 8 - 9 ]和河流地区等 [ 10 - 14 ] 。对 天津滨海新区这种靠近渤海 ,同时湿地面积大 、类 型多且人工干扰大的城市快速化区域的湿地景观 格局变化的研究还不多 。本文以卫星遥感影像作 为主要数 据 源 , 配 合 其 他 非 遥 感 数 据 , 在 GIS 和 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等技术手段的支持下 ,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 ,研究了滨海新区湿地景观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