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恭维语对比的语用研究
《英汉恭维语与告别语的对比分析开题报告2100字》

学院
指导老师
职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论文(设计)题目
英汉恭维语与告别语的对比分析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研究目的
礼貌用语是一种语用表达,对它的研究有助于透过语言现象了解文化意蕴。中国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其礼貌用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中国人历来重视“礼”,讲究“尊他贬己”,给他人留面子也保全自己的面子。在对外贸易中常常会用到恭维语和告别语等礼貌用语,如何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礼仪文化传递给国外的商务伙伴,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尴尬,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更是对外贸易工作者的工作。因此,英汉恭维语和告别语的对比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Brown, P. and Levinson (1987)对礼貌原则的指导下的对礼貌语言的话语功能展开探讨:问候、致谢、委婉、客套、祝愿等脚本,并且对礼貌语言的语境义进行了认知方面的分析,研究的十分深刻。
Mills, S. (2003)Analysis on new politeness principle对leech的礼貌原则进行修正,认为他没有注意到一些变量参数,为此,他认为礼貌语言的运用要考虑三个方面:自身、对方和第三方。那么礼貌原则的遵守就要以注意自身、尊重对方、考虑第三方为理论框架基础。
2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比汉英恭维语和告别语对比分析出欧美国家在学习汉语时经常出现的礼貌的语用偏误及其原因,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礼貌用语的研究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意义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对留学
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意义。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必然要学习她的文化,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在跨交际过程中,要树立平等的文化观,文化没有优劣好坏,我们应该互相尊重理解对方民族的文化,了解对方文化的喜好和禁忌,说礼貌语,行礼貌事。其次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进行翻译工作的意义。翻译讲究信、达、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经常会苦于某种特殊的语境或表达无从翻译,要么就是翻译出来的结果实在不妥当。在礼貌语用中尤其如此,比如面对称赞,中国人常说的“哪里哪里”该怎么翻译才能被欧美国家的读者接受?汉语里的语气助词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形式,又该如何表达?这个问题就需要理解两国语言表达习惯,怎样表达是礼貌的、得体的就怎样翻译。
英汉恭维语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发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F V i s i o n
. -
英汉恭维语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发 济南 2 5 0 1 0 3 )
【 摘 要】 恭 维语是一种常见的语 言行为 , 英汉语 言中都有丰富的恭 维语 , 语言的使用 离不开其 文化背景和风俗 习惯 , 因此英语恭维语的学 习应该遵循 西方的语用 习惯。本文利用礼貌原则对恭 维语进行分析 , 并对外语教学提 出几点看法, 希望能对从 事英语教 学的教学者有所启示。 【 关键词 】 恭 维语 ; 英汉对比; 语 用能力 积极地去肯定和恭 维他人 的外貌 、 穿着打扮 、 能力 、 工作等方面 。恭维 语 的选用要考虑到很多其他 因素 . 在汉英两 种语言里存着大量 的恭维 根据 H o m l e s 的观点 . 恭维语f c o m p l i m e n t ) 是“ 为他人尤其听话者具 语. 但是 由于文化不同. 两种语言在恭 维语 的习惯和用法大不相同。 有听话者和说话者均给予肯定评价 的某种 良好东 西( 拥有物 . 性格或 技能等) , 以隐含或明示的方式 向其表示的一种言语行 为。” 狭义 的恭 2 英 语 恭 维 语 的教 学 维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社交 目的而在言语上的阿谀奉承 . 在 词语划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 . 学 习的最终 目的是用来跟西方人进行交流 , 分上属于贬义词 。而在语言学中. 恭维是 日 常交际中一 种非常普遍 的 所 以英语 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最终的语用能力 , 而不仅仅是知识 的掌 语言现象和行为 . 握。 般认为 . 凡是表示积极肯定的言词 . 均在恭维语之列 。 恭维语是 2 . 1 转变观念 . 重视文化 素养 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而又十分复杂 的一种语言现象 . 是社 会文 明的产 中国的传统英语教 学大多重视背单词 , 记语 法 , 尤其是 中学 的英 物 它反射出形形色色的社会 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状 态. 和与之相应 的 语课程 . 学 习重点往往 围绕 着各种考试 , 恭维语并 不是课堂教学 的重 文化传统 恭维语的存在体现 了不 同的社会文 化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和 要 内容。 因此作为课堂的主导者 . 英语老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 引导学生 制约 , 也体现了不 同国家交际方式的特点 。恭维语涉及到文化 、 风俗 、 认识到仅仅学 习语言是不够的 . 还要学习如何在其 文化 背景中正确得 历史 、 交际等诸 多方 面, 可以从语言学 的角度进行研究 , 也属于文化研 体地使用语言 。英汉恭维语虽然有共 同之处 , 但 由于中西方价值 观和 究的范畴。 文化上的差异 . 恭维语的使用和应答上有 显著不同 , 这就需要认 识到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 国家 .恭 维语都是人们进行正常交流 . 维 英汉恭 维语 的差异和导致差异的相关背景知识 . 在跨 文化交流中学会 持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必要的手段 因此恭维语在汉语 和英语 中都是 尊重不 同文化 .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个重要部分 . 由于 中西文化差异 . 恭维 语在不 同语言 中涉及 的话题 2 . 2 课 堂教学 内容的设计 内容 以及使用习惯也会呈现各 自不同的特征 . 为 了避免在跨文化交际 为加深学生对恭 维语的理解 . 多提供 第一手资料 , 让学生 多接触 中可能遇到 的麻烦 . 了解英汉恭 维语 的差异是很有必要 的 . 应 该受到 地道的英语恭维语 , 为学生提供内容 丰富 、 方式多样 的语言素材 , 比如 外语学习者和教 学者 的重视 课上播 放英语视频 、 原声电影 、 讲座 、 P P T 课 件等。选用教材和 自编教 材时加入一些反映英美文化 和风俗 的内容 ,也可 以引进 国外 优秀教 1 礼 貌 原 则 与恭 维 语 材 课 下鼓励学生多听英语广播 . 读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 , 观看英文视 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 ( P P ) 包含 6 项准则 : 得体准则 、 慷慨准则 、 赞 频. 并积累有关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材料 。 誉准则 、 千谦逊原则 、 一致原则 和同情原则。具体 内容如下 : 2 _ 3 遵守西方的语用 习惯 1 ) 得体原则 : 尽量少让别人吃亏 。 尽量让别人多得益 。 在使用一 门语言时尤其要 重视 语用习惯 . 和西方人交 流时 . 要尽 如: -C o u l d y o u p l e a s e h e l p m e i f n i s h my w o r k ? 量遵守西方的文化和语言习惯 .而不应该受到 中国语言习惯 的影响 , I t wi l l be my g r e a t h o n o r . 例如对方在夸你工作做 的好时 . 不要总是拒绝. 相反应该坦诚接受 , 并 2 ) 慷慨准则 : 尽量少让 自己得益 . 尽量多让 自己吃亏 。 说T h k y O U o 中国有个真实的例子是说江青会见外宾 . 要求 翻译要严 如 :Y o u MU S T f e e l a t h o m e a n d h e l p y o u r s e l f . 格按她 的意思翻 , 不许走样 。外 宾一见到江青 , 立 刻拍 马屁道 : “ M i s s kP l e a s e f e e l a t h o me a n d h e l p y o u r s e l f . j i a n v O u a r e v e r y b e a u t i f u 1 . ” 翻译照翻 , 江青心花怒放 , 嘴上还要谦虚 3 ) 赞誉准则 : 尽量少贬损别人 , 尽量多赞誉别人 。 下: “ 哪里 , 哪里” 。
英汉恭维语的语用差异及对策

第5卷第4期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ol.5No.42007年12月JOURNALOFNINGBORADIO&TVUNIVERSITYSep.2007跨文化交流的迅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人们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英语,同时发现实际生活中和外国人交流起来很难。
其中,很难对西方人的恭维语做出合理回答。
作为人们日常交际中使用最多的语言行为之一,任何一种恭维语具有该民族特有的表现模式以及鲜明的民族特色。
近年来,对恭维语的研究也日益增多,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恭维语进行了不同研究:Holmes研究了性别对英汉恭维语差异的影响[1],也有些学者研究了英汉恭维语的应答语差异,英汉恭维语的语言形式等等。
本论文中,笔者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英汉恭维语在语用方面存在的差异,并试图找出一些相应对策,以避免人们日常交流中由恭维语引起的误解,以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
一、恭维语的语用功能恭维语是一种礼貌的言语行为,是说话者对听话者具备的良好素质或所有物的赞美。
恭维语也是一职多能的社会言语行为,其构成方式虽然很简单,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功能却不容忽视。
1、转换话题功能实际会话中,恭维语可以放在不同的言语行为中,用来转换话题,使交际进一步开展。
例如,两个学生在食堂吃饭,A:Thefoodtastessobad,Idon'twanttoeatit...(抬起头),Oh,whatdoesyourhairpinlooklike?It'sverybeautiful.B:Mysistersentittomeyesterdayasmybirthdaygift.根据Grice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中的“关联准则”,所生成的话语必须具有前后合理的关联,使人一听就懂。
如果A不加上it'sverybeautiful这句恭维语,会让B觉得很唐突,不知道whatdoesyourhairpinlook英汉恭维语的语用差异及对策罗丽莉(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315100)【摘要】恭维语是一种非常程式化的言语行为,有限几个短语和少数句法就能构成大量恭维语。
汉英恭维语对比研究

汉英恭维语对比研究作者:李婷玉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4年第09期【摘要】汉英恭维语存在诸多不同,本文将从恭维对象、恭维内容、恭维应答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并从中探求产生这些差异的深层文化因素。
从而更好地促进两个民族的文化交际。
【关键词】恭维对象恭维内容应答方式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合理使用恭维语,会使交际顺利进行,人际关系融洽,还能帮助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本文通过对汉英恭维语的对象、内容及其应答方式差异的对比,寻求造成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
一、汉英恭维语对比1.恭维对象的差异。
首先,恭维对象最显著的体现在异性之间。
就比如说女性的外貌仪表,中国的男性都是选择一些很笼统含蓄的词语来称赞女性,而在西方文化中,男性会直接称赞女性的外貌、身材、穿衣打扮等等。
与英语不同的是,汉语中的恭维更多的是发生在同性之间,女性之间的称赞往往集中在容貌和服饰上,而男性则是体现在能力和成就上。
其次,对待长辈的恭维,汉语中年轻人都会夸赞长辈“老当益壮”“姜还是老的辣”等等;而英语文化中,老年人很忌讳“old”这个词,因此更多的是年长者对年轻者的表扬与鼓励。
第三就是对自己家庭成员的称赞。
汉语文化中,家庭成员之间也很少会直接恭维对方,夫妻之间就更加如此。
但在英语文化中则恰恰相反,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恭维常常都是脱口而出,这些话更多的是带有鼓励的意味。
2.恭维内容的差异。
首先是外貌的差异。
有关外貌恭维的话语,两种语言都集中于女性身上,但汉语往往都是关于个人修养、才智与品德方面的内容。
而西方人,集中在衣着和发型上,特别是那些经过人们精心打扮后的美丽有尤受到人们的赞赏。
其次是能力和成就方面的差异。
在中国,年长的、社会地位高的人对年轻的、社会地位低的人恭维,常常是一种鼓励与赞许;反之则多是为了博得对方的喜爱与好感。
而在西方,恭维者基本是那些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因为他们自身就有较高的能力与成就,这就赋予他们去恭维别人的能力与成就的权利。
英汉恭维语对比及其应答对策

英汉恭维语对比及其应答对策作者:李天宇吴琼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7期摘要:恭维是日常交际中运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礼貌的言语交际行为,是交际的“润滑剂”。
随着时代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交往日益密切,怎样可以减少跨文化交际误会、增进友谊和促进发展,这些问题困扰着我们。
本文以从英汉恭维语的表达形式(词汇特征,句法),表达内容(话题分布,对象)和应答对策等方面对英汉恭维语进行比较研究,指出英汉恭维语的差异源于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文化价值观,旨在寻找如何恰当地给予和接受恭维语的有效途径来化解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尴尬。
关键词:英汉恭维语;应答对策;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2恭维语被誉为“口头礼物”,“社交场合的润滑”,在人际交往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它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从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反映着人们的交际活动。
恭维语是一种积极的全球性的交际语言,但它也受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交际规则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由于文化的迁移,外语学习者常常会将自己的文化模式套入新的语言文化中。
美国人认为恭维别人是很随意的,但他们也常会因恭维中国人却遭到拒绝而感到尴尬万分。
对于如何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恭维可以减少误会、增加友谊的问题,国内外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都陆续的对此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J.L .Austin(1962)的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提出,—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之意”和“取效行为”。
1英国学者Leech (1983)效法Grice的合作原则(CP),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了礼貌原则。
该原则包括以下六个准则:第一,策略准则:尽量缩小对方的损失,尽量让别人受益。
第二.慷慨准则:尽量缩小自己的好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英汉对比恭维语赏析

第三, 在西方国家里, 一般是地位高的人向地位低的人进行恭维 , 尤其是在公司, 上 级恭维下级, 目的是想维护上下级之间的融洽关系, 例如老板称赞员工 工作做得不 错哦, 继续努力! 而在中国, 相反, 却是地位较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进行恭维。在中国 同样是对下属的恭维 (同上 ) 就可能是警示、警告的意思, 即(老板 ) 你太露锋芒了, 都快让我难堪了, 该注意了!
4. 英汉恭维语应答方式的差异
在英汉文化中 ,对恭维的应答方式大体可以分为 “接受” “降级” 与 “否定” 三 种应答方式。在具体的语用中又有明显的差别。
4.1在英语文化中 ,对恭维“接受” 的应答方式包括感谢、同意、 回赞等方式。 (1)感谢。面对恭维 ,大多数情况下可用感谢的方式 ,通常以一句 “Thank you !” 来应 答别人的恭维。这样可以避免对恭维内容表态 ,只是对对方的友好态度表示谢意。 如: A : You can speak very good French. B : Thank you. (2)同意。受恭维的一方对恭维内容表示同意 ,并完全接受。如: A :What a beautiful scarf . B :Oh yeah ,it is. (3)回赞。受恭维的一方不仅认可恭维内容 ,而且对对方的友好态度表示感谢并去恭 维对方 ,以进一步巩固其融洽的关系。如: A : Your kids are really lovely. B : Yours ,too.
其次, 在汉语恭维语中, 形容词极少单独使用, 一般我们都会在形容词前加 上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在形容词后加上表示程度的补语。而英语恭维语的形容词 通常情况下都单独使用。 如:你这身儿打扮真时尚。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恭维语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它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们用以维系和促进各种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比分析,从恭维语所涉及的话题内容和应答方式两方面,分析英汉恭维语的差异,并总结出造成英汉恭维语差异的主要原因,并由此提出一些在外语教学方面的启示。
恭维语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一、引言恭维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以及最常见的言语行为。
恭维不是为达到特定目的的阿谀奉承,而是指社会交往中对人对事的一种积极评价。
这种言语行为存在于每个社会群体,存在于各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反映着人们的交际活动,它不仅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联络感情,巩固和加强交际者之间的团结,起到社会润滑油的作用。
由于文化的迁移,外语学习者常常会将自己的文化模式套入新的语言文化中,本文正是通过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从涉及的话题和应答方式两个方面研究分析中西方恭维语所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希望这些研究对从事外语教学的研究者和教学者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二、英汉恭维语的差异对比1.英汉恭维语所涉及的话题差异英汉恭维语话题方面存在的种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价值观念、社会习俗、文化背景等因素制约。
本文仅就英汉恭维语话题涉及最多的两个方面——“外貌仪表”与“成就和能力”进行对比分析。
在美国文化中,女性的外貌永远是被恭维的对象,这不受她们的年龄、社会地位和职业等因素的影响。
但是,在中国对女性在“外貌方面”的恭维可能被认为是违反了禁忌,当传统女性在外貌上受到别人的夸赞时仍感到窘迫不安无言以对。
关于“成就和能力”恭维语,因为这两者能反映出实现自我价值所做出的奋斗,因而也是一个颇受欢迎的话题。
但是,西方文化中,涉及别人能力的恭维是很严肃的判断,而且只有那些拥有评价能力的、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才有资格这样做,这类恭维通常出现在上下级之间或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之间。
而在中国文化中,这种恭维的范围比较广,对别人能力的赞美,只有那些拥有评价能力的人才有权利这么做;但同时也有年长者对年轻者的鼓励性的赞美,而这仅仅是一种鼓励;同时,年轻者也可以赞美年老者,下级也可以赞美上级,而这更多的是对赞美者的一种恭维。
商务谈判中英恭维语对比研究

商务谈判中英恭维语对比研究在商务谈判中,恭维语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恭维语的特点、使用场景和语言表达方式,探究其背后的差异和。
英语恭维语通常更加直接、客观,而汉语恭维语则更注重主观感受和情感表达。
在英语中,恭维语通常以“You are”或“Your”开头,如“You are doing a great job”或“Your product is excellent”;而在汉语中,则更倾向于使用“我觉得”、“我认为”等表达方式,如“我觉得你的表现很棒”。
英语恭维语通常的是对方的能力、成绩或者物品,而汉语恭维语则更注重对方的品质、为人或者处事。
在英语中,恭维语通常针对对方的能力或成绩,如“Great presentation!”(很棒的演示!);而在汉语中,则更可能针对对方的品质或为人,如“你真是善良的人”。
第三,英语恭维语的使用场景较为广泛,可以适用于各个领域,而汉语恭维语则更注重实用性。
在英语中,恭维语可以用于称赞对方的家庭、事业、成就等各个方面,如“Great job, you’ve done wonders”;而在汉语中,则更可能用于称赞对方的实用技能或为人处事的优点,如“你真是厉害的人”。
英语恭维语的语言表达方式较为多样化,可以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而汉语恭维语则更注重真诚和实在。
在英语中,恭维语可以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如“You’re a real asset to the company”(大家是公司的真正瑰宝);而在汉语中,则更注重用真诚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商务谈判中英语和汉语恭维语在特点、使用场景和语言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和。
谈判者需要了解这些差异和,以便更好地运用恭维语来建立良好的商务关系。
摘要:本文以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为研究素材,通过对比其中英文剧本的幽默言语,探讨了中英幽默言语的语用特征。
研究发现,中英幽默言语在语言幽默和语境幽默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使用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恭维语对比的语用研究
作者:吕敏, LV Min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刊名:
运城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CHENG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26(3)
引用次数:0次
1.Coates J Women Men Language 1994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 2000
3.Wolfson Nessa Perspectives:sociolinguistics and TESOL 1989
4.Leech.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1983
5.段成钢恭维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期刊论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03)
6.谭慧玉使用恭维语的新别差异[期刊论文]-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9)
7.罗丽莉英汉恭维语的语用差异及对策[期刊论文]-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4)
8.袁磊中美恭维语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03)
1.期刊论文梁茂广.王国锋英汉恭维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05,""(10)
在人类的言语交际中,恭维语是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中美两国语言都有丰富的恭维语,但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又决定了在恭维语使用方面存在着差异.本文介绍了恭维语的话题类型及功能,比较了两种语言恭维语的差异,然后探讨了影响恭维语的因素,最后总结出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努力掌握两种语言及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运用恭维这一言语交际行为.
2.学位论文张永梅恭维及其反应:英汉对比研究2003
在人类的言语交际中,恭维语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言语交际行为.中美两国语言都有丰富的恭维语,有问候、鼓励、致谢、开启话题及缓解矛盾的功能.但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它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这种语言和文化都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表现模式和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美两国人民属于不同的民族,因此在恭维语的使用和应答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在以往一些学者研究数据的基础上,该文拟从中美恭维语的语言形式和应答方式两个方面的差异,指出跨文化交流中,只掌握语言本身是不够的,谙习语言背后的文化是关键.在此基础上,该文还分析了跨文化交流中恭维和接受恭维造成误解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对于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关于恭维及恭维应答的简单介绍.首先,该文把恭维语的话题分成三种类型:(1)外貌仪表,(2)成就或能力,(3)个人素质;其次,介绍了恭维语的功能;最后作者回顾了以往学者对恭维及恭维应答的研究历史并且阐述了作更深层次研究的出发点与必要性.第二章比较和分析了恭维及恭维应答在汉语和美国英语这两种语言中的差异.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汉语还是美国英语,在语言形式方面,恭维语都是一种非常程式化的语言行为,有限的词汇和少数的句法形式就能构成常用的恭维语.但是美国英语中的恭维语缺乏创造性,不如汉语中的恭维语具体和多样化.在恭维语应答方式方面,该文揭示出在两种语言中,恭维应答方式都可以分为两大类:拒绝和赞成.美国人并不象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在任何情况下都接受恭维,他们有时也会拒绝恭维.中国人也不是人们公认的那样对于别人的恭维总是表现为拒绝,他们也接受别人的恭维.只是美国人对恭维语倾向于接受,而中国人则倾向于不接受或不正面接受,虽然中国人同样也爱听到恭维的话,但在口头上,多数人的应答还是倾向于拒绝.究其原因,该文总结出美国人在回答别人的恭维时,奉行的是Leech的赞同准则,而中国人遵守的是Leech的谦虚准则.第三章作者在前一章讨论的基础上,把恭维及恭维应答在汉语和美国英语中的差异追溯到两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除了文化这一因素,该章还探讨了其它影响人们行使恭维这一言语交际行为的因素,如:性别、年龄、亲密程度. 第四章是作者对于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分析.通过一个不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例子,该章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克服这一障碍的办法. 第五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通过恭维及恭维应答在汉语和美国英语这两种语言中的比较,总结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只有努力掌握两种语言以及文化背景,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尽量少出错误,这不仅对恭维语,对其它言语行为也是同样重要的.
3.期刊论文王利君中美恭维语应答策略对比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
近20年来,作为言语行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恭雏语及其应答策略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和热门课题,但这方面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针对英语恭维语或汉语恭维语的单独研究,英汉对比研究比较少,即使有也只是单独从语用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且又以自省式的定性讨论为多,缺乏实证基础.有鉴于此,本文结合社会语言学与实证语用学的理论和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通过语篇补全测试的问卷调查,借助SPSS的卡方检验[X2=∑(Xi-X)2/б2]进行定量分析,进而从社会语言学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定性讨论来证明笔者的假设:在同一文化,不同性剐、年龄、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的人使用恭维语应答策略会有所不同,而且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这种不同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4.学位论文郑萍萍外交话语中恭维语的语用研究2008
恭维语是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而稳固关系的工具,也是开始对话并促使对话有意义地进行下去的一个重要社会策略。
霍尔姆斯认为,恭维语作为一种礼貌的言语行为,是说话者对听话者具备的良好素质或拥有物显性或隐形的赞美。
之所以选择外交话语中的恭维语作为本文主题,是因为恭维语在外交话语中使用频率很高。
同时,外交语言是语言在具体语境下的应用,有其独有的特征,恭维语就是外交语言的一种重要特征和策略。
以往对恭维语的研究都是从英汉对比的角度进行的,本文旨在从语用学角度对外交话语中的恭维语现象及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恭维首先表现为一种礼貌,礼貌不礼貌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判断问题,需要接受者根据话语参与者的关系,话语目的和内容等语境因素对言语进行判断。
本文在搜集外交话语语料的基础上,运用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对外交话语中恭维语的功能、话题、模式、应答方式、实现手段进行分析,试图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通过对外交话语中的恭维言语行为研究,进一步考察这一言语行为。
2)通过对恭维语在政治外交上的实现做具体分析,从中找出了一些语用规律。
3)指出在对语言行为的理解中,只掌握语言本身是不够的,谙习语言的具体应用是关键。
本文中的“外交”范围界定为政治外交,而“外交话语”包涵了在外交谈判中口头和书面的资料,包括演讲,致辞,电报,协议,以及外交官或政府官员在处理外交事务的往来书信。
通过对外交话语中的恭维语策略及其在外交活动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本文指出外交话语中的恭维语是为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和适应不断变化的
交际环境而进行言语选择的过程。
通过举例并分析典型事例,从语用学的视角分析外交人员是如何运用恭维语策略综合地减少对各方的面子威胁。
本文链接:/Periodical_yuncxyxb200803018.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