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问候语对比
浅析英汉问候语的跨文化语用对比

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普遍性是诸多语言学家所关注
的问题 。许多学者根据本 国的情况 ,对这些理论 的普遍 性进行 研究 ,跨 文化语 用学随之产生。 跨 文化语 用学研 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跨
文 化语 用语 言 学 ( rs— utrl rg a l g ii ) 究 , cosc l a pam —i usc 研 u n ts 跨 文 化 社 会 语 用 学 ( rs— ut a sco pam t s cos cl rl oi rg ai )研 u — c 究 及 语 际 语 语 用 学 (ne-agae rg t s 研 究 。跨 it ln g ama c ) r u p i
浅 析 英 汉 问候 语 的跨 文 化语 用对 比
祝 丽 丽
( 菏泽学院外 国语系 ,山东
菏泽
24 1 ) 70 5
摘
要 :作 为人类语言的普遍现 象,问候语 可以说是人们 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际 口语。礼貌是语 用学家几十年来
感兴趣的 焦点 ,而 日常 问候 是礼貌现 象至关重要的 一部 分。无论 中国人还是 西方人 ,都 是热情好客 ,彬彬有礼的。
对 比研究 ,并对英语 学习与教 学提 出一 些建议。
关 键 词 : 问候 语 ;礼 貌 ;跨 文化 语 用 学 中 图 分类 号 :G0 文 献 标 识 码 :A 4
一
、
引言
子”理论 ( rw Bo n&L v sn1 7 和礼貌理论 (系极其重要 的策 略。古 今 中外 ,问候语都是礼貌现象重要 的组成部分 。毋庸置
相 当得 体和友好 的 ,对 他们却好像涉及 到个人 隐私 。也
2018年浅析英汉问候语差异-实用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浅析英汉问候语差异篇一:浅谈英汉问候语的形式及禁忌浅谈英汉问候语的形式及禁忌【摘要】问候语作为日常交际的一部分在各国文化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问候语包括:祝愿式的问候、关心式的问候、交谈式的问候、称赞式问候。
英汉问候语的习惯性表达有一些禁忌,如果忽视了这些差异就会使交流产生困难,造成误解。
【关键词】英汉;问候语;形式;禁忌问候语作为日常交际的一部分在各国文化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人们每天不断重复这一交际行为不但有社会原因,还有一定的社会活动效果。
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问候是对交际活动开始的标志和认定。
它具有建立和延续人际关系的作用。
所以,熟人见面,不论是在什么地点和场合,都要互相问候。
人们不约而同地遵守着问候的规范,是因为他们重视交流,希望保持和加强现有的或刚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说英语国家,语言问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候形式。
因为问候能体现出礼貌、身份和地位,而且问候者的关注点不同,就可在礼貌的问候中表现出相关的内容。
是否能够得体问候是关键。
胡文仲教授在《中英文化习俗比较》一书中把语言型问候形式分为:祝愿式的问候、关心式的问候、交谈式的问候、称谓式的问候、称赞式问候。
英汉语的问候通常都离不开以上几种问候。
1 英汉祝愿式问候语汉语中,早晚见面多说“您好”、“早安”、“早上好”、“您早”、“下午好”、“晚上好”、“晚安”。
这些问候语大都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或在城市人群中。
新年问候除“新年好”外,中国式传统的祝愿式问候语还有“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等。
看望病人时,可以说“祝早日康复”。
对新婚夫妇可说“新婚快乐”、“白头偕老”、“早生贵子”等。
英语中的祝愿式问候可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有这样的问候:“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
浅析中英问候语的差异

浅析中英问候语的差异中英文问候语是两国文化差异的体现,也是人们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文问候语强调尊重、亲切、礼貌,通常包括称呼、问候和祝福三个部分;英文问候语则注重简洁、直接、自然,通常只包括简短的问候语。
一、称呼中文问候语中,一般要在称呼上下功夫。
我们通常根据场合和身份来选择适当的称呼,如“先生”、“小姐”、“阿姨”、“叔叔”等。
因为中文重视礼仪和尊重,称呼不当很容易引起对方的不满或误会。
英文问候语则不太强调称呼,常用的称呼包括:先生(Mr.)、女士(Ms./Mrs.)、先生/女士(Sir/Madam)等。
使用称呼的时候,通常不必太关注对方的身份和年龄,尽量用中性的语言表达。
二、问候中文问候语的问候部分包括“您好”、“你好”、“早上好”、“晚上好”等。
这些问候语言简意赅,中文的礼貌和尊重渗透在其中。
英文问候语则更简短,比如:“Hi”、“Hello”、“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
有些问候语还带有特殊的含义,如“How are you?” (你好吗) 等。
这些问候语多用于熟人之间的交流。
三、祝福中文问候语的祝福部分则相对比较丰富,常见的有“祝您健康长寿”、“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生意兴隆,财运亨通”等。
祝福的语言要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和关注,表达出对对方的良好祝愿和祝福。
英文问候语的祝福部分则比较简短,通常只有简单的“Take care”、“Have a nice day”、“Enjoy your weekend”等。
这些祝福语言具有实用性和现实意义,能够让交流双方感受到对方的关切和关心。
总体来说,中英文问候语的差异在于中文注重礼仪和尊重,表达出对对方的关心和关注;英文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自然,简洁明了,表达的是现实的意义和实际的祝福。
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要根据不同情况和场合来选择适当的问候语,让交流变得更加和谐和顺畅。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英语中的礼貌用语通常包括先称呼对方的姓名或称谓,然后表达自己的请求或感谢,并在结尾再次表示感谢或祝福。
汉语中的礼貌用语则更加注重对对方的尊重和恭维,通常使用各种尊称和谦称,使谈话双方感到和谐而舒适。
以下是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1. 问候英语中的问候通常使用"Hello"、"Hi"、"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简单的短语,而汉语中则更多使用"您好"、"早上好"、"下午好"等尊敬的语言。
英语:Hello/ Hi/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汉语:您好/早上好/下午好。
2. 称呼英语中的称呼通常使用对方的名字或姓氏,或者使用诸如"Mr."、"Mrs."、"Ms."等尊称;中文称呼则更加注重使用各种敬称如"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
英语:Mr./Mrs./Miss/Ms. + 姓氏;First name / Last name.汉语:尊敬的+ 姓名;敬爱的/ 亲爱的+ 姓名。
3. 请求英语中请求的方式通常比较直接,例如"I would like to..."、"Can you..."等句型,而中文中通常更多地使用加上谦词的委婉表达方式,如“如果没有别的安排,麻烦您能否……”;“不知有没有这个可能,请您帮个忙……”英语:I would like to... / Can you.... / Could you... / May I...汉语:麻烦您... / 烦请您... / 请您帮个忙... / 如果方便,麻烦您….4. 感谢英语中通常使用"Thank you"、"Thanks"、"Appreciate it"等简洁的语言表达感谢之情,而中文则通常通过使用多个谢词和谦语表达谢意。
浅析英汉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策略探究的论文

浅析英汉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策略探究的论文论文关键词:问候语礼貌原则跨文化交际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中英问候语中语言和文化差异,并对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出相关策略。
问候语是日常会话交际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问候别人时,首先考虑的就是礼貌问题。
那么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互相交际时所赋予这些准则的重要性是否会有差异?因为跨文化交际在很大程度上与交际者对这些准则和策略的恰当选择有关brown和levinson(19871认为,在社会交往中,人们用语言所体现出来的礼貌是有原则的,也是有差异的。
这些原则要求交谈者符合总的礼貌行为;同时,由于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对礼貌的衡量和评估标准也不尽相同,而这些不同的衡量标准也会影响交际者在谈话策略上的选择。
为了解释英汉两种不同文化对于礼貌原则选择的差异,以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本论文以leech(1983)的礼貌原则和顾日国(1992)的礼貌准则为基础,对英汉问候语进行调查和研究。
一、中英相同的问候语结构、通过考察我们发现,中英文化中的问候活动通常是先开始接触,然后互致某些问候客套,表示欢迎或乐意会面,再作寒暄。
因此,问候语的结构一般包括以下组成部分:招呼、问候、欢迎辞语、表示高兴、寒暄。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随着问候情景的不同,问候活动中许多成分会随时发生变化,某些成分被省略。
一般见面时常用以下问候用语:“go0dmorning(早安)!”、“goodevening(晚安)!”、“howdoyoudo(你好)!”、“howareyou(身体好吗)?”“what’sgoingonwithyourecendy(最近如何)?”、“how’severythinggoing(一切都顺利吗)?”、“longtimenosee.howareyou(好久不见了,你好吗?)”、“iseverythingallifghtiwththechildren(孩子们都好吗)?”、“haveyoubeenonholiday(最近休假去了吗)?”二、中英问候语的礼貌原则对比结合顾日国的礼貌准则与leech关于礼貌的论述对英汉问候语语料进行比较,对问候语的研究结果证明了顾日国的观点——贬己尊人是中国特有的礼貌准则,并且是中国现代礼貌观念的核心。
中西问候语跨文化语用探析

中西问候语跨文化语用探析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问候语作为日常交际的开端,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中西问候语的异同、原因分析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中西问候语差异的建议。
问候语是一种常见的交际语言,用于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也是建立友好关系的基础。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差异,中西方问候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中西方问候语在语法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中文问候语通常遵循时间、地点和人物顺序,如“早上好!”,“晚安!”,而英文问候语则更加灵活,有时会省略主语和谓语,如“How are you?”。
中西方问候语在词汇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文常用“吃饭了吗?”、“最近怎么样?”等词语来表达关心和问候,而英文则常用“How are you?”、“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
中西方问候语中还有一些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中文的“观音保佑”、“菩萨保佑”等。
中西方问候语的不同还受到了文化因素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问候语中往往包含了对对方的关心和询问,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人主义和独立性,问候语中更多表达的是一种寒暄和客套。
历史原因:中西方历史发展过程不同,导致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国历史上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注重人际关系和亲情伦理,而西方则以个人主义为中心,强调个人独立和自主。
政治原因:中西方政治制度和社会体系也存在差异。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注重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而西方则强调民主、自由和平等。
这些因素反映在问候语中,形成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文化原因:中西方文化背景和传承不同,导致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中国文化深受佛教、道教等影响,而西方文化则以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为主。
这些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际语言。
英汉问候语差异比较

英汉问候语差异比较本文旨在比较英汉问候语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两种文化及其语言的理解。
在跨文化交流中,问候语是建立友好关系的关键,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问候语使用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了解英汉问候语的差异对于提高交际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对象本文以英汉问候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包括英语和汉语的教科书、口语教材、电影、电视剧以及实际交际场景中的英汉问候语使用情况,来探究其差异。
差异分析1.语音方面:英语中的问候语发音一般较为简单,通常是升调,而汉语中的问候语发音相对复杂,调型多变,有时甚至会出现降调。
2.词汇方面:英语中常使用“Hello”、“Hi”、“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词来表达问候,而汉语中则倾向于使用“你好”、“早上好”、“晚上好”等词。
3.用法方面:英语中通常在首次见面或不太熟悉的人之间使用正式的问候语,而在亲密的朋友和家人之间则使用非正式的问候语,如“Hey”、“Hi”。
而在汉语中,无论面对熟悉的人还是陌生的人,一般的问候语都是“你好”,只有在特殊场合如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才会使用较为正式的问候语。
原因探讨英汉问候语差异的原因主要可以从历史、文化、语言地位等方面进行考虑。
在历史方面,英语和汉语的发展历程截然不同,这种差异也反映在了问候语上。
此外,英汉两种文化的价值观也有所不同。
英语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因此英语中的问候语使用较为简洁直接;而汉语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所以汉语中的问候语使用较为温和礼貌。
此外,英汉两种语言的语言地位也有所不同。
英语是全球通用语言,而汉语则主要在中国及海外华人社区中使用。
这也导致了英汉问候语的差异。
启示与建议通过比较英汉问候语的差异,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和建议:首先,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和语言习惯。
在交际过程中,适当的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融入对方的文化环境。
其次,教育机构在开展外语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他们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用法。
浅析英汉问候语差异

浅析英汉问候语差异英汉问候语差异浅析问候语是日常交际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作为跨文化交际的起步,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社交习惯。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其问候语也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语言基础、问候语差异、礼貌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英汉问候语的异同。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英语是以拉丁语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而汉语则是象形文字,这种文字系统的不同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此外,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和介词,而汉语则多用动词。
这种语法结构的差异也影响了问候语的表达方式。
在问候语方面,英汉两种语言各有特色。
英语中的问候语通常简短明了,常见的有“Hello”、“Hi”、“Good morning”等。
而在汉语中,问候语则更加多样化,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有不同的问候方式。
例如,“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你好”、“你们好”等等。
此外,英语中的问候语往往直接切题,而汉语中的问候语则更注重寒暄和礼节,例如询问对方是否吃过了饭、最近工作如何等。
从礼貌程度来看,英汉两种语言在称呼上的差异也值得我们。
英语中往往使用“Mr.”、“Mrs.”、“Miss.”等称呼,而在汉语中则更多地使用“老师”、“师傅”、“小姐”等称谓。
在敬意和谦逊的表达上,英语中的敬称和谦称相对较少,而汉语中的敬称和谦称则更为丰富。
例如,“请”、“谢谢”、“对不起”等英语中的礼貌用语,在汉语中往往被表达为“劳驾”、“承蒙”、“不敢当”等更具有谦逊意味的词语。
总的来说,英汉问候语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以及交际风格的不同。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需要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学习和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技巧也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面对不同文化时,保持开放的心态,理解和接纳不同的问候方式和礼貌程度,是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科技大学英汉语言对比课程论文浅谈英汉问候语对比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Comparative Study on Greetings Between Englishand Chinese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辅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院(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 ___月 ___日摘要问候语是人与人之间为了维持关系而说出的一种具有寒暄功能的语言,它一般不承载信息,就是为了打招呼,也就是说,它只具有感情功能而不具有信息功能。
问候语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是交谈得以实现的基础。
不管哪种语言团体,问候语都是人与人交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不同的语言团体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问候语的表达习惯及使用方法也不同。
如果不了解这其中的差异,就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英语和汉语问候语之间的异同,通过比较,了解英汉问候语在内容,意义,结构和称谓方面的差别,从而使我们更加了解问候语,在以后的使用中更加灵活自如。
关键词:问候语交际差异内容结构称谓AbstractGreeting is a kind of phatic language which is used to sus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It is emotive rather than informative since it is just for greeting each other. Greeting is the first step for communication and is what the communication is based on. No matter which language community is, greeting is an indispensible part of language. However, the means of presentation and usage of various languages differ sharply due to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ustoms. If we do not know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m, we will inevitably cause misunderstandings between each other. Hence, this paper centers on the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greetings. Through contrast, we will be familiar wit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greetings through content, meaning, structure and appellation, which is of great help for us to use them freely and flexibly.Key words: greeting communication difference content structure title目录一.问候语的定义 (1)二.问候语的功能 (1)三.英汉问候语的相同点 (2)1.关于双向 (2)2.关于主题 (2)四.英汉问候语的不同点 (3)1.内容差别 (3)2.意义差别 (3)3.结构差别 (4)4.称谓差别 (4)五.结论 (5)六.参考文献 (6)一.问候语的定义在人们见面的时候,为了社会关系的需要,会说出一种话语来拉近彼此的关系,这就是问候语,它又叫见面语、招呼语,它短小简单,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重要交际口语。
这种话语不是为了交流思想或传播信息,而是用来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保持接触,彼此亲近融洽的社会关系。
因而它所输出的主题信息只有一种,那就是感情信息。
问候语不是一种单向的语言行为,如果一个人得不到别人的问候或者自己对别人的问候得不到回应,就会感到失去颜面,就无法进行进一步的交际行为或者无法维持彼此的关系。
问候语作为连接双方应答的纽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语用功能上达成了人们的这种互相尊重的需求,并且可以通过引导将这种需要的达成持续下去,将某种关系维持下去。
二.问候语的功能问候语是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言语行为之一,它在言语行为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通过问候,说话人一方面暗示了对对方的态度,同时也开始了相互间的下一步交流。
问候语并非是只存在于熟人之间的交际行为,陌生人之间也会使用问候语。
问候语的功能表现为人际的,即协调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建立、增进和巩固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问候语是一种双向的语言行为,问候语是人与人进行社会交往的第一步,是进行下一步交际可能的引导,在社会交际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Chen(1997)总结了问候语在社会交际中的两个最主要功能:一个是它的交际功能,即通过问候:1)人们确认了他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2)建立了与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交往。
二是问候语有“打开话题”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人们并没有感觉到问候语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如果一个人得不到别人的问候或是自己对别人的问候得不到应答,他会感到“丢了脸”。
Ventola(1979)说,问候语是“互应的行为”,也就是说“它们需要得到应答。
如果没有了这种应答,就难以让他们间的对话再顺利进行下去(p.271)。
问候语是一种一问一答的交际行为。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着期待得到别人承认,希望受到别人尊重的心理。
而从语言表现上来说,每个人又都表现出通过语言行为尊重他人而又同时获得别人的尊敬性语言行为的双向沟通模式。
Firth(1972)把问候语描述为“对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的一种承认,其最重要的是能建立或破坏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或是承认他人为社会的一个整体,或是社会环境中的一个个体因素”(p.1)由此可见,问候语在社会交际中的重要作用非同一般。
著名语言学家Goffman(1971)曾指出,问候语打开了人与人交往的大门,再者,从这个意义上说的问候语是为下一步交际行为导航,因为问候语的首要功能是让谈话者双方判断他们之间的谈话是否还要再继续,或者是对他们之间的谈话的方向做出判断。
问候语的特征问候语是人类交往的普遍特性,问候是一种人们相互见面时的自发性反应行为。
事实上,问候是一种公式化和仪式化了的语言策略(Emery,2000).Emery(2000)曾指出,问候语的内容是随当时情景不同而不同的。
在一种文化背景之下被认为是合适的问候,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兴许是不合适的。
所以问候语的内容是应随文化不同而不同的。
问候语的另一个特征是,使用什么样的问候语取决于说话人的言语。
这就是说对话中说话人与听话人是同时融入的,说话人说什么决定着问候的流向,而问候的意义在于以互致问候的形式来建立或维持他们之间的某种关系。
三.英汉问候语相同点虽然由于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了英汉问候语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作为问候语,英语和汉语还是存在着共同点的。
简单来说有两点,一是英汉问候语都是双向的,即相互的,问候这种活动必须在两个及以上人中才能发生,否则就是违反了礼貌原则。
二是英汉问候语都包括主题性问候语,即有实际意义的问候语,以及非主题性问候语,即单纯为了打招呼,没有实际意义的问候语。
1.关于双向当A对B打招呼时,B之后一定要做出回应。
不论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对别人的问候不给于回应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有些问候语是有固定回答的。
比如英语中的“How do you do?”和汉语中的“你好”,其对应的回应与也是“How do you do?”和“你好”。
再如英语中的“How are you”是一种对别人身体的问候,一般也有几种固定的回答,比如“fine, thanks. And you?”,“Quite well, what about you?”等等。
相比之下,汉语的问候语的回答就相对自由了,比如“最近好吗?”,“你吃了吗?”,“最近忙什么呢?”等,一般会根据自身情况作出不同的回答。
但是不管回答是什么,英汉问候语都有这种双向的特点,这是出于礼貌的一种基本要求。
2.关于主题从功能的角度说,英汉问候语都可以分为主题性问候语和非主题性问候语。
比如英语中的“It is nice to you”和汉语中的“你好吗”是主题性问候语。
而英语中的“Hi”和汉语里的“嗨”则是非主题性问候语。
非主题性问候语并不是自由交谈。
主题问候语通常带有不同的主题,比如天气,工作和生活状况,学习情况等。
另外,主题性问候语一般带有交谈者的感情色彩,而非主题性问候语一般是中性的。
一般来说,问候语的模式都是固定的,它们并不反映说话者的真实情感,也不能表明问候的真诚性。
真实的情感要在问候者下一步的交谈中才能显现出来。
四.英汉问候语不同点问候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交际行为,各个言语社团都有相应的表达方式。
不同的言语共同体由于社会和文化背景不同,存在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习惯方式。
综合看来,英语和汉语问候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内容差别英汉问候语最重要也是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内容上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人们平时接触到的事物的不同引起的。
中国人见面最常用的一句问候语就是:“你吃了吗?”这并不是因为中国人喜欢关心对方吃饭没有,只是一句打招呼的话。
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食物作为人类的第一需求,还喜欢把它作为聊天的中心。
而在英国,人们喜欢把天气作为聊天的主题,如“Lovely day, isn’t it?”(天气不错,是吧?),“It’s extremely windy today,isn’t it?”(风真大。
不是吗?),这主要是因为英国多变的天气。
由于英语和汉语一些习惯性的问候在内容方面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时就应考虑这种文化差别,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尴尬。
比如在英语中问“你吃了吗”不是一种简单的问候语,而是男士像女士发出的邀请。
中文问候语的内容可以根据说话双方的关系、场合、心理状态等进行变化。
汉文化中习惯使用诸如“你在忙什么?”或“你去哪?”等传统的问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