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施工中静压管桩的挤土效应研究
静压桩施工的挤土效应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

建筑科学2017年6期︱83︱静压桩施工的挤土效应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庞威修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1摘要:静压桩沉桩时的挤土效应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概况,在简要探讨静压桩挤土效应形成机理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减少挤土效应的综合防护控制措施,以期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静压桩;挤土效应;控制措施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6-0083-01对地面造成较强压力是所有建/构筑物的特性,因天然地基承载力有限,因此要利用桩基础来进行巩固。
静压桩具有无噪音、无振动、承载性能稳定、施工速度快等诸多优点,成为当前城市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港口码头等工程中较常用的桩基形式。
但静压桩属于挤土桩型,施工中所产生的挤土效应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如道路隆起、已完成桩上浮倾斜、周围地下管线断裂、邻近建/构筑物开裂等等,尤其是在用地紧张地区及密集的建筑群中挤土效应产生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
本文结合所主持的某住宅楼工程静压桩基础施工实践,就静压桩的挤土问题及控制措施进行粗浅探讨。
1 工程概况 城市中心的住宅楼工程,建筑面积约40000m 2,由3栋33层高层住宅与共用五级人防地下室组成。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该场地各岩土层主要为饱和黏性土、粉性土和砂土,其中从第①层~第⑤层的灰色粘土为饱和软土层,第⑥层为粉土层,第⑦层灰黄色砂质粉土层,地质状况属于高压缩性且不均匀、含水量高、密度小的第四纪沉积物。
工程桩基设计采用PHC-AB600-110-54型高强预应力管桩,即桩径φ600mm,壁厚110mm,桩长54mm,桩数共349根。
桩基持力层为⑦2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3165kN,静载值为5064kN。
地基土从第①层~第⑥层的PS(比贯入阻力)≤1.3MPa,沉桩阻力小,而第⑦层的PS(比贯入阻力)达11.72MPa,土层厚度达4.2-5.1m,故对φ600管桩而言沉桩阻力较大,因此桩基施工采用YZY 一800型静力压桩机,以便沉桩质量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静压PHC管桩施工挤土效应的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

性” 产生较大的剪切变形 , , 并形成具有很 高孔 隙水压 力的扰动 重塑 区, 降低 了土 的不排水 抗剪强度 , 促使 桩周 围邻 近土体 因 不排水剪切而破坏 , 与桩体积等量的土体在沉桩过程中沿着桩 周围发生较大的侧 向位移和 隆起 。在地 面附近的土体 是 向上 隆起 , 而在地面 以下较深层 的土体 , 由于覆 盖土层压力 作用而 不能 向上隆起 , 便往水平方 向挤压 。群桩施工中的迭加作用会 导致 已打入的桩与附近管线产 生较大 的侧 向位移 和上浮 。随 着桩群越密 , 桩基 面积越大 , 地基 的软弱 土层越厚及含 水率越 高, 土的位移越大 , 也就 导致地面 隆起高度越大 , 施工过程 中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 桩时 , 1压 由于桩周 围土层被 压密或 挤开 , 使得土体产生水平移动与 垂直隆起 , 并且 对周边建 ( ) 构 筑物及地下管线造成一定 的影 响 ;) 2 压桩导致 土中超孔 隙水压 力升高 , 就使土体受破坏 , 而未破 坏的土体 也会 因超孔 隙水压 力的不断传播 与消散而产生蠕变 , 以致于土体 水平位移 与垂直 隆起 ;) 3 压桩过程 中, 桩周 围土体被剧烈扰动 , 的原始结构受 土 到破 坏 , 的 工 程 性 质 发 生 改 变 ; ) 端 停 歇 于 硬 土 层 内 的 时 土 4桩 间过长 , 以及施工方法与施工顺序不得当 、 每天压桩数量过多 、 沉桩速率过快 、 桩过 密等情 形都 有可 能加剧 挤土 效应 的产 布
自上个世纪 9 O年代 以来 ,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 以下简 称P HC管桩) 应用 于厦 门沿海 滩 涂与 软 土地 区 的房 屋建 被 筑、 桥梁 、 码头等工程 中, 尤其 是近几年来 , 随着管桩 生产企业 的增多 、 施工工艺的逐渐成熟 , HC管桩 已成为厦 门地区广泛 P 采用的桩基型式 。目前 , 该种 桩型在 国内经济较发达 的沿海地 区被普遍推广应 用 , 它在许多地区 已取代其 它的各种传统桩型 而成为桩基工程 中的主导桩型 ,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P HC管桩具有 以下优点 : 用工 厂化 成批量生产 , 采 其质量 稳定可靠 ; 桩身混凝土强度 高、 穿透 能力强 、 桩承载力高 ; 单 对 不同地 质条件与不 同沉桩 工艺 的适 应性强 ; 施工速 度快 、 噪音 小、 对环境无污染 、 检测方便 、 工程 成本低 。因此 , HC管桩被 P 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所采用 , 也让越来越 多的人认识 到采用该 桩型的优越 性 。然 而 , 压 P 静 HC管桩 属 于排土 置换桩 , 桩 压
静压管桩挤土效应分析及控制措施探究

变 形 . 形 成 具 有 很 高 孔 隙 水 压 力 的扰 动 重 塑 区 . 土 的不 排 水 先 施 工 桩 的 影 响 。 并 使 抗 剪 强 度 降 低 . 使 桩周 围 邻 近 土 体 因不 排 水 剪 切 而破 坏 . 桩 促 与 223预 钻 孔 取 土 打 桩 .. 体 积 等 量 的 土体 在 沉 桩 过 程 中 沿着 桩 周 围发 生 较 大 的 侧 向位 移 该 法 是指 压 桩 前 预 先 在 桩 位处 或 沉 桩 区域 内 钻孔 取土 . 少 减 从 和 隆 起 在 地 面 附 近 的 土 体 向 上 隆起 . 在 地 面 以 下 较 深层 的 土 压 桩 时 的排 土体 积 . 而使 得 对 周 围 土 体 的挤 压 效 应 降 低 。 当 预 而 钻 孑 位 布置 在 非 桩 位 处 时 . 沉 桩 时 桩 周 土体 向 四周 挤 压 腾 出 一 L 为 体 . 覆 盖 土 层 压 力 作 用 而 不 能 向 上 隆 起 . 像 水 平 方 向挤 压 因 便 避 减 _ 群 桩 施 工 中 的迭 加 作 用 会 造 成 已打 人 的 桩 与 附 近 管 线 产 生 较 大 定 空 间 . 免 土 体 隆起 位 移 或水 平 位 移 过 大 , 少 对 1 程 周 围环
摘要 : 当前 , 会 各 界 对 静 压 桩 挤 土效 应 带 来 的 各 种 问题 越 发 关 注 , 文 从 静 压 桩 挤 土效 益 机 理 出发 , 点 介 绍 了施 工 中挤 土 社 本 重
效 应 的控 制 措 施 并结 合 某 工 程 实践 进 行 总结 , 可供 广 大 工程 技 术人 员借 鉴参 考 。 关 键 词 : 压 管桩 静 挤 土效 应 控 制
静压管 桩于上世纪 5 O年 代 初 在 我 国 部 分 沿 海 地 区 首 用 . 因 应 力 的 传 递 与超 孔 隙 水 压 力 的 消 散 却 需 要 一 个 时 间过 程 压 桩 具 有 施 工 无 噪 音 、 废 气 、 振 动 、 冲 击 力 、 泥 浆 、 放 管 桩 时 , 无 无 无 无 排 超孔 隙水 压力 增 长 速 度 比其 消 散 速 度 要 快 得 多 . 而在 压 桩 间 质量可靠 、 工速度较 快等优点 . 施 目前 已成 为 商 品 房 建 设 中最 常 隙 , 孑 隙水 压 力 会 明 显 回 落 因 此 . 制 沉 桩 速 率 对 于 保 护 邻 超 L 控 用 的桩 基 形 式 。 然 而 . 因静 压 管 桩 属 于排 土 置 换 桩 压 桩 施 工 所 近建 ( ) 物 与 地 下 管 线 不 受 损 坏 极 为 关 键 。施 工 中 . 有 计 划 构 筑 应 产 生 的 挤 土效 应 对 周 边 环 境 影 响极 大 .严 重 时甚 至 可 能 导 致 邻 地 控 制单 桩 一 次 性 压 人 时 间 及 每 日压 桩 数 量 . 能一 味求 快 . 不 为 近 建 ( 筑 物 的 表 面 开 裂 及 结 构 破 坏 、 路 隆 起 、 下 管 线 断 裂 方 便 土体 受挤 压 后 向 外 缓 慢 扩 散 . E 施 工 成 桩 数 量 以 1 构j 道 地 每 l O根 之 等 工程 事 故 的 发 生 。现 结 合 实 践 经 验 , 静压 管 桩 挤 土效 应 及 其 内 为 宜 。此 外 , 就 因沉 桩 速 度 过 快 会 造 成 土 体 变 形 大 , 度 过 慢 又 速 对 周 边 建 筑 物 的影 响 以及 相 关 控 制 措施 进 行 粗 浅 探 讨 . 以供 参 会 影 响 施 工 进 度 . 因此 应 根 据监 测数 据 及 时 调 整 沉 桩 速度
试论静压管桩挤土效应的防治措施

试论静压管桩挤土效应的防治措施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也在随之不断更新与推广。
工程中的静压预应力管柱施工中,需要重视机械自重与静压力的共同作用。
相比于传统施工模式来讲,这种模式不仅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也能够大幅度提升施工效率,在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同时,各施工单位还要正视相应的挤土效应,注重防治措施的探究。
标签:静压管桩;挤土效应;防治措施前言对于静压管桩来讲,虽然拥有承载力高,施工周期较短以及施工质量较高等优势,但其在压桩施工过程中,往往都会产生挤土效应,极易造成周围土体出现侧向、竖向位移的现象,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场地附近的建筑物产生裂缝、管道断裂等一系列损坏现象。
因此,在具体施工中,各施工单位应充分认识到挤土效应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紧紧围绕实际施工情况,探索出更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增强施工质量。
1 静压管桩挤土效应首先,管桩变形与超孔隙水压力。
一方面,对于管桩变形来讲。
在将管桩压进土里的过程中,避免会将其周围的土向四周挤压,不仅会侵占周围地基土的空间,还会导致其原来部分的土体出现变形,严重破坏其受力平衡状态,尤其是对于一些施工工程桩位密度较大的项目来讲,会产生更加显著的挤土效应,再加上挤土会产生的垂直力相对较强,往往会导致周围土体的大面积鼓起,在上浮力作用下,会引发浮桩现象,且对工程整体质量与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对于超孔隙水压力来讲。
在相关施工区域的软弱土里,若超孔隙水压力的土体平衡状态受到不同程度的扰动,不仅会导致深度土层出现位移现象,若其压力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分散,极易导致管桩阻力的快速增加,给管桩的贯入产生严重阻碍,此外,在孔隙水压力慢慢消退之后,桩端与桩四周的承载力也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工程整体质量与建设进度,并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1]。
其次,给环境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静压管桩施工通常都属于挤土类型,其在沉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四周土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扰动,且还可能会影响、改变其土体原有的应力状态。
静压管桩挤土效应及其控制措施

静压管桩挤土效应及其控制措施静压管桩是一种常用的桩基础,其深入土层,将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桩身传递给深部的土层,以降低建筑的沉降并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静压管桩会产生挤土效应,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建筑物开裂、道路隆起和地下管线断裂等事故。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挤土效应的产生。
静压管桩在施工过程中,其挤土效应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挤土的过程中,桩周的土体发生变形,对周围建筑物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在压桩前后土体的应力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承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具体表现如下:1.沉桩时在压桩区一定范围内产生土体的水平位移。
在饱和软土中沉桩时,桩要置换相同体积的土,对周围土体产生侧向挤压,引起土体水平位移,过量的土体水平位移作用在先前打入的桩上,会造成桩位的偏移、桩身的翘曲,甚至会造成桩的折断。
2.沉桩时对周围土体的挤压作用导致土体的垂直隆起。
沉桩时,桩对周围土体产生的挤压作用,还会在一定范围内造成地面的垂直隆起和抬高,并有可能造成先沉入桩上浮。
由于地面隆起,已沉入桩上抬,造成桩尖脱空,对于端承桩而言,极大地影响了单桩承载力的发挥。
3.静压桩挤土效应引发的环境问题。
土体的垂直隆起和水平位移会对沉桩范围外一定距离内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挡土结构以及地下设施和管线的一定程度破损,如粉刷层剥落、墙身开裂,产生裂缝、首层商业店铺拉不上闸门等,附近地铁、隧道、地下管线及设施破坏等而引发工程事故。
防挤沟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可以减少地基浅层土体的侧向位移和隆起影响,并减少对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挤压作用。
在设置防挤沟时,应注意其长度比施工建筑物基础长2m,宽度一般采用1.2-2.5 m,深度超过地下管线埋置深度或邻近建筑物埋置深度1m。
沟内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回填砂或其它松散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防挤沟无法隔断深层土体中应力波的传递路径,所以一般用来保护浅层地下管线或者周围路面。
静压桩沉桩挤土效应分析

静压桩沉桩挤土效应分析静压桩因具有无噪音、无振动、无冲击力,施工应力小等诸多优点而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但是,静压桩同时是一种挤土桩,而且随着高层建筑物的大量兴建,建筑群密集,沉桩产生的挤土效应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严重的可能造成邻近建筑物的开裂、道路隆起以及地下管线断裂等工程事故。
因此有效地预估静压桩产生的挤土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意义。
静压桩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小孔扩张理论和数值模拟的方法。
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小孔扩张理论的计算方法,阐述了基于Mobr-Coulomb屈服准则的圆柱形孔扩张理论的计算方法。
静压桩沉桩过程是一个稳态贯入过程,不同于一般的静力问题施工,也有别于打桩等动力问题,应该突出预制桩的贯入和挤土特征,一般可以采用三种方式来模拟桩的贯入:力贯入法、位移贯入法、孔扩张方式。
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总结了目前关于静压桩沉桩挤土效应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2)本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位移贯入法是否能合理模拟桩的挤土效应。
首先分析单桩挤土效应,对不同位置、桩径、桩土模量比产生的水平及竖向位移场作对比分析,得出水平位移在径向位移绝对值最大值发生在距桩10 d;在深度方向位移的最大值在桩端以下4d处。
对于竖向位移,地表土体主要表现为竖向下沉。
桩体直径越大,沉桩产生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场越大;土体较硬时,竖向位移表现为隆起。
其次,分析了对于双桩和三桩的挤土效应。
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得出:对于双桩由于受已存在桩的遮帘作用,一区土体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比其它两个区小许多;二区受已存在桩的影响限制了水平侧移,竖向隆起量加剧。
对于三桩,一区土体位移规律和双桩相同;二区由于有两根已压入桩的存在,土体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相对三区的位移有所减小;三区的水平位移与双桩二区土体位移规律类似。
静压桩挤土效应及防治方法研究

静压桩挤土效应及防治方法研究
静压桩引起的挤土效应对工程的建设与周边的环境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对静压桩的挤土效应和减少挤土效应的各种措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详述静压桩挤土效应的研究现状和关键问题,然后分析了研究挤土效应的相关分析理论和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之上,做了以下主要工作:1.利用基于圆孔扩张理论的有限差分法,并采用位移贯入方式,建立了二维轴对称模型。
模型中考虑了有限变形、接触非线性、弹塑性本构关系、计算机的耗时等问题。
从而,能较为真实的对单桩沉桩过程进行模拟。
2.阐明了基于FLAC3D拉格朗日差分程序分析桩土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利用模型分析了静压桩压入不同深度时土体的位移场;分析了压桩后土体的应力场;分析对比了不同土体参数(粘聚力、内摩擦角、泊松比、模量比)下土体位移场。
3.分析了静压桩挤土效应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给出了不同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减少静压桩挤土效应的各种常用措施,并指出其原理、特点和在实际工程中的指导意义。
静压桩的挤土效应及其处理预案

静压桩的挤土效应及其处理预案摘要:静压桩的沉桩过程中会产生挤土效应,对周围的环境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由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经验三个方面对静压桩沉桩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静压桩的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提出相应处理预案。
在具体过程中可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方案。
关键词:静压桩挤土效应沉桩工程经验处理预案Abstract: the static pile pile driving process will produce compaction effect,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can cause a lot of influence.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engineering experience, three aspects of jacked pile complete analysis, and the static pile to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tw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plan. In the specific process can consider to choose the right plan comprehensive.Keywords: static pile soil compaction effect pile engineering experience treatment plan概述目前社会对工程施工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污染小,施工噪音小等。
静压桩正是由于具有无噪音、无振动、无污染、无冲击力、成本低、工期短等优点才得到一定的应用。
同时,静压桩作为挤土桩,在沉入地层过程中会对周围的工程建筑以及相互桩基之间造成很大的影响。
静压桩的沉桩机理为:当预制桩在静压力作用下贯入土层中时,桩周土体会受到剧烈的挤压,桩头首先直接使土体产生冲剪破坏,孔隙水受此冲剪挤压作用形成不均匀水头,产生急剧上升的超孔隙水压力,扰动了土体结构,这种扰动和破坏随着桩的贯入会连续不断的向下传递,使桩周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形成塑性区,从而很容易使得桩身继续贯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建筑施工中静压管桩的挤土效应研究【摘要】静压管桩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施工中一种常用的实用性较强的地基处理方式,但是该施工技术产生的挤土效应会为施工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对静压管桩施工中所产生的挤土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种能够预防或者降低挤土效应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的措施。
【关键字】静压管桩施工;挤土效应;预防措施
概述
静压管桩属于挤土桩施工工艺,是利用静压桩机的自重和静压作用力,将管桩桩身压入土层结构持力层来完成桩基施工,其发展基础为预应力技术,随着混凝土配合比材料和蒸养方式的不断完善,高强混凝土的生产成为可能,大吨位静压机的出现将管桩施工作业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但静压管桩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挤土效应,挤土效应对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危害,故必须在建筑施工中对静压管桩的挤土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小挤土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静压管桩施工中所带来的挤土效应分析
静压管桩施工技术是采用静压方法将预应力空心圆筒构件压入地下,达到地基承载力效果的桩基处理技术。
在沉桩的过程中,桩管的桩身在被压入地下时,需要克服压桩周边土体的侧向摩擦力和桩端阻力,这就容易造成在桩身四周的土体结构因受到压迫而产生冲剪破坏,导致土体原有的应力状态变为向周边方向挤压,产生超
孔隙水压力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土体结构向径向偏移,而桩尖和桩周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受到不排水剪切和水平挤压,导致土体中超孔隙水压力升高而造成土体破坏,即便是未受到破坏的土体也容易因超孔隙水压力的影响而发生扰动变形,从而形成挤土效应。
2静压管桩施工挤土效应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及危害
静压管桩的施工与岩土环境、工程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经过对多个工程实例进行研究分析可以看到,挤土效应产生的作用力和影响范围是非常严重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周围建筑影响,在饱和的软土地区易产生场地隆起,如临近建筑基础埋深较浅或结构强度较差,将导致房屋开裂、变形、倾斜,危害建筑物安全。
2)对变形敏感的临近地下管线的影响,如排水、供水、煤气、电讯管道等,容易引起爆裂、泄露等事故。
3)对已完成工程桩的影响,会对已压入的管桩产生挤压,造成桩位偏移、桩身弯曲变形、因土层隆起还会破坏工程桩的端承力,直接影响建筑安全。
4)土体本身应力变化的影响,土的原始结构会因压桩过程中的挤压、剪切、孔隙水的压力变化而产生破坏,偏离地质勘探时提供的数值,影响结构设计的准确性。
3预防和降低静压管桩施工挤土效应影响的措施
鉴于静压管桩施工中存在的挤土效应具有危害性,在工程施工前,应根据地质资料和相邻工程情况,制定具体施工方案,以预防或者降低静压管桩施工造成的挤土效应的破坏和影响。
3.1优化管桩施工方案合理选择施工桩型
根据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勘测资料,对施工场地应力的分布进行预测和勘探,合理选择和优化设计施工使用的管桩型号、管桩数量、管桩排布方式以及桩体的间距等。
通过技术手段降低静压管桩施工引起的地基变形和超孔隙水压力。
为缩小桩体的上浮几率,减小挤土效应的影响范围,应该对桩尖进行设计后再使用,尽量不选用开口桩进行沉桩施工,这一点尚未得到广泛重视,对开挖出的管桩桩身探查表明,管桩桩芯由于土质挤涨作用会导致桩身出现微裂,混凝土强度遭到破坏,管桩的使用强度已远远低于设计要求。
工程桩试压后,如土质条件不适用管桩作业,要及时更换桩型。
3.2科学沉桩,减少沉桩排土量
在硬塑粘土或沙层密集的土层中沉桩时,可以配合使用预钻孔辅助压桩技术,该技术使用螺旋出土器对沉桩位置进行钻孔取土,然后再利用静压法进行沉桩,预钻孔的孔径应小于管桩桩径。
该沉桩方式将排挤土桩转变为低排挤土桩,在尽可能减少沉桩过程中产生的过多排土量的同时还能够在桩基外适当位置开挖防挤沟,以减小表层土的平面位移。
3.3在施工现场增配排水设施
由于施工现场的地质结构无论土质结构如何,均含有一定的孔隙,具有不同程度的可压缩性。
对于含水量较高、土体渗透性较低的粘性土地基,若在地基中设置合理有效的排水通道,帮助及时排除因压桩挤土而产生的孔隙水压力,能够有效减小桩管贯入阻力,提升土体的可压缩性,减少挤土效应所带来的冲剪破坏。
3.4根据地基结构合理设置应力释放孔
软土地基的地面结构承载力通常较小,静压管桩施工往往会对地面结构承载层形成一定的压应力,故可以在施工工地的沉桩范围内、沉桩范围外或者是被保护的建筑物地下管线附近根据需要设置一些钻孔,以缓冲和隔离挤土通道,减少土应力变化所再来的地基破坏。
具体孔洞可以是孔,也可以在孔中填充松散材料。
3.5优化压桩施工顺序
对于桩基密集的施工区域应按工程要求,合理安排沉桩顺序及沉桩流向,通过先行施工的桩基构成遮点效应,有效消散后施工桩基的挤土应力;压桩时沿一定轴线方向施工,相对延长施工路线,采用承台间跳压措施或实行间歇压桩,延长孔隙水压力的释放时阅,减轻挤土应力的影响。
3.6根据土质结构控制压桩施工速率
静压管桩的施工过程中,压桩挤土量和压应力主要受压桩速率的影响,因此要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单桩一次性压入时间和单位时间内的压桩数量,实现压桩速率的动态控制,以减少桩身上浮游移的几率。
4总结
随着静压管桩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要我们结合实地情况对静压管桩的挤土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以保证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黄永平.浅谈建筑施工中静压管桩的挤土效应[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7)
[2]李涛.对静压管桩在建筑施工中的技术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0(13)
[3]齐向东.浅议预防静压管桩施工中挤土效应影响的措施[j].建筑·建材·装饰,2012(5)
作者简介:
田正昱(1970—),男,吉林省松原市人,松原市远达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工程师,研究方向:桩基础施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