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合集下载

一二三四代头孢类抗生素的分类

一二三四代头孢类抗生素的分类
头砲氤甲
头抱瓮氨节
头抱氨节
头抱来星
头抱洛宁
头抱嗥喘
头抱嗟吩
头孑包匹林
头鞄曲秦
头鞄氮氟
头孢西酮
头孢唑林
头孢拉定
头孢沙定
头孢替唑
作用于特点临床应用。
1.肾毒性较第二、三代大。
2.对B-内先胺酶较稳定,不及第二、三代。
3.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
第二代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较大的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性,且保留一些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
二,三,四代头鞄类抗生素的分类,特点及临床应用作者
第一代
第一代头抱菌素是较温和的抗生素,能抵抗包括能生产青霉素酶及敏感甲氧西林的 葡萄球菌属及链球菌等细菌,纵然它们不是这种细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它们另 外亦会抵抗一些大肠杆菌、克雷白氏肺炎杆菌及奇异变型杆菌,但对脆弱拟杆菌、 肠球菌、抗药性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引朵阳性变型杆 菌或沙雷氏菌没有功效。第一代头抱菌素包括:
2.对B-内先胺酶更稳定。
3.对肾基本无毒性
2.对B-内先胺酶较稳定。
3.对肾毒素较第一代小。
4.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胆道及泌尿感染等
第三代 第三代的头孢菌素有广泛的抗菌性,且增加了抵抗革兰氏阴性菌的能力。某些头孢 菌素,尤其是口服的及具抗假单胞菌属能力的, 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减少了的抗菌性。虽然扩展了的药性,β内醘胺酶使得它们在临床的用途减少,但它们仍特别适用于 治疗院内感染。
性。它们对β内醘胺酶有更大的抵抗力。
头孢克洛
头孢尼西
头孢丙烯
头孢呋辛
头孢唑南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着抗厌氧性生物性的包括:
头孢孟多
头孢雷特

头孢

头孢
第三类+第四类:累加作用 第二类+第四类:累加作用?
八.细菌耐药性变迁及其防治:
对常见致病菌耐药监测的意义:
1. 供临床选用抗菌素。
2. 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抗感染面临细菌耐药的严重性:
1.耐苯唑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表皮葡萄球菌(MRSE)
2.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MRE、VRE)
抗菌素的分类:
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泰能、氟喹诺硐类
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甙类、多粘菌素类
快效抑菌剂:四环素、氯霉素、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
慢效抑菌剂:磺胺类
联合用药的结果:
第一类+第二类:协同作用 第一类+第三类:拮抗作用?
第二类+第三类:累加或协同作用 第一类+第四类:累加作用?
、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治疗腹腔、盆腔感染时需与厌氧菌药如甲硝唑合用。本类药物对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亦有效,但并非首选用药。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尚可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各种感染。
五. 抗生素的经验应用 :
在病原菌未明时,早期应用抗菌素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非常重要;选用广谱的抗菌素,尽量选用杀菌剂;在重症感染中则往往采取联合用药,常用的杀菌剂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多肽类等;在特定感染中:磺胺类药、克林霉素、甲硝唑以及利福平等应用较广泛。抗菌素经验性应用时,应根据临床资料判断可能的病原菌来选用抗菌素。不同类的广谱抗菌药物在抗菌活性方面存在差异,应根据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以及耐药的变迁等因素来选用抗菌素。
4. 用药的期间:<24小时。
5. 不同器官组织手术时,抗

头孢类药物一、二、三、四代特点和种类

头孢类药物一、二、三、四代特点和种类

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是以冠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作为原料,经半合成改造其侧链而得到的一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从头孢菌素的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接上不同侧链而制成的半合成抗生素。

本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胃酸及对β-内酰胺酶稳定,过敏反应少,(与青霉素仅有部分交叉过敏现象)等优点。

笫一代头孢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是60年代初开始上市的。

从抗菌性能来说,对第一代头孢菌素敏感的菌主要有β-溶血性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但肠球菌耐药),葡萄球菌(包括产酶菌株)、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

不同品种的头孢菌素可以有各自的抗菌特点,如头孢噻吩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较优,而头孢唑林则对某些革兰阴性菌有一定作用。

但是,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的β-内酰胺酶的抵抗力较弱,因此,革兰阴性菌对本代抗生素较易耐药。

第一代头孢菌素对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产气杆菌、假单胞菌、沙雷杆菌、拟杆菌、粪链球菌(头孢硫脒除外)等微生物无效。

本代抗生素中常用品种有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克罗等。

其中除头孢唑林只能供注射外,其他的均可用于口服,也称口服头孢。

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来星、头孢乙腈、头孢匹林等均已少用或不用。

头孢噻吩钠(先锋霉素Ⅰ) Cefalothin Sodium (Cephalothin, Cefalotin)别名:先锋霉素Ⅰ、头孢金素、头孢菌素Ⅰ、噻孢霉素、西保力新、头孢霉素钠。

头孢噻啶 Cefaloridine(Ceporin,Keflodin)别名:先锋霉素Ⅱ、头孢利素、头孢娄利定、头孢菌素Ⅱ、西孢娄里丁、先锋芦里丁、吡噻孢霉素。

头孢来星(Cephaloglycin)别名:先锋霉素Ⅲ、头孢甘酸。

头孢氨苄 Cefalexin(Ceporex,Keflex)别名:头孢菌素Ⅳ、先锋霉素Ⅳ、头孢力新、苯甘孢霉素、西保力、头孢立新。

第二代及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都有哪些药品

第二代及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都有哪些药品

第二代及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都有哪些药品
目前对头孢类抗生素的分类(代)尚未完全统一,但大多数学者,根据它们的化学结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以及对B- 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而将它们分为第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现将各代的主要特点和常用的头孢菌素简介如下:第一代头孢素:特点,能耐青霉素酶,但对G-菌的B-内酰胺酶耐受性差,对
G+菌杀菌作用强,对G-菌作用差,毒副反应较多见。

常用的有:头孢氨苄(先锋IV号),头孢唑啉钠(V)号,头孢拉定(VI)号,等。

第二代头孢菌素:特点,抗菌谱较一代广,能耐青霉素酶,对B-内酰胺酶的耐受性较第一代为强,付作用较第一代为轻,主要用于G+菌感染和部分G-菌感染。

常用的有:头孢孟多,头孢西汀(美福仙),头孢呋新(西力欣),头孢克罗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特点,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B-内酰胺酶更稳定,对G-菌作用远较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为强,对G+作用稍弱于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对绿脓杆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而且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的某些菌株仍然有效。

常用的有:头孢哌酮(先锋必素)、头孢三嗪(罗塞秦、菌必治)、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啶、头孢唑肟等。

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泊肟酯头孢哌酮钠头孢匹胺钠头孢唑肟钠头孢噻肟钠盐酸头孢他美酯头孢地秦钠头孢地尼头孢特仑匹酯盐酸头孢甲肟头孢他啶(含碳酸钠)头孢布烯头孢妥仑匹酯头孢匹胺
第四代头孢菌素:特点,抗菌谱更广,主要是对绿脓和厌氧菌的杀菌力强。

常用的有:拉他头孢、头孢匹姆、氨曲南等。

最新头孢类药物一、二、三、四代特点及种类

最新头孢类药物一、二、三、四代特点及种类

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是以冠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作为原料,经半合成改造其侧链而得到的一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从头孢菌素的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接上不同侧链而制成的半合成抗生素。

本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胃酸及对β-内酰胺酶稳定,过敏反应少,(与青霉素仅有部分交叉过敏现象)等优点。

笫一代头孢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是60年代初开始上市的。

从抗菌性能来说,对第一代头孢菌素敏感的菌主要有β-溶血性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但肠球菌耐药),葡萄球菌(包括产酶菌株)、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

不同品种的头孢菌素可以有各自的抗菌特点,如头孢噻吩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较优,而头孢唑林则对某些革兰阴性菌有一定作用。

但是,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的β-内酰胺酶的抵抗力较弱,因此,革兰阴性菌对本代抗生素较易耐药。

第一代头孢菌素对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产气杆菌、假单胞菌、沙雷杆菌、拟杆菌、粪链球菌(头孢硫脒除外)等微生物无效。

本代抗生素中常用品种有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克罗等。

其中除头孢唑林只能供注射外,其他的均可用于口服,也称口服头孢。

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来星、头孢乙腈、头孢匹林等均已少用或不用。

头孢噻吩钠(先锋霉素Ⅰ) Cefalothin Sodium (Cephalothin, Cefalotin)别名:先锋霉素Ⅰ、头孢金素、头孢菌素Ⅰ、噻孢霉素、西保力新、头孢霉素钠。

头孢噻啶 Cefaloridine(Ceporin,Keflodin)别名:先锋霉素Ⅱ、头孢利素、头孢娄利定、头孢菌素Ⅱ、西孢娄里丁、先锋芦里丁、吡噻孢霉素。

头孢来星(Cephaloglycin)别名:先锋霉素Ⅲ、头孢甘酸。

头孢氨苄 Cefalexin(Ceporex,Keflex)别名:头孢菌素Ⅳ、先锋霉素Ⅳ、头孢力新、苯甘孢霉素、西保力、头孢立新。

头孢菌素类分代

头孢菌素类分代

头孢菌素类分代头孢菌素类分代(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监测网材料)1、一代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苯甘孢霉菌素,先锋霉素IV),头孢唑林钠(先锋霉素V),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环己烯,先锋霉素Ⅵ),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硫脒,头孢乙氰(头孢乙腈),头孢替唑,头孢匹林(头孢吡硫)2、二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肟),头孢呋辛酯(新菌灵),头孢克洛(头孢氯氨苄),头孢孟多(头孢羟唑),头孢替安,头孢丙烯,头孢雷特,头孢尼西3、三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噻肟(头孢氨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三嗪),头孢哌酮(头孢氧哌唑,先锋必),头孢他啶(头孢噻甲羧肟,复达欣),头孢克肟(世伏素),头孢泊肟,头孢甲肟,头孢地秦,头孢磺啶(头孢磺吡苄),头孢唑喃,头孢唑肟,头孢咪唑,头孢他美脂,头孢特伦酯,头孢布坦,头孢地尼,头孢匹胺,头孢米诺钠4、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吡肟(马斯平),头孢克定(头孢立定),头孢匹罗(派新)5、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肟/舒巴坦,头孢曲松/舒巴坦头孢菌素系由冠头孢菌的培养液中分离出的头孢菌素C,经半合成制得的一类具有头孢烯母核的β-内酰胺抗生素。

本类药物与青霉素的作用近似,都是作用于PB P而起抗菌作用的。

但各种药物所结合的PB P是不同的,因此在抗菌性能上有差别。

头孢菌素的分代,是根据开发年代和抗菌机能,头孢菌素可分代如下:第一代头孢菌素:开发年代为1962-1970年,其抗菌性能具以下特点: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与抗葡萄球菌青霉素类相似,有对抗金葡菌β-内酰胺酶的能力,对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有效。

但若金葡菌已对抗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药,则对所有的头孢菌素也耐药。

2、第一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包括对链球菌A群、草绿色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链球菌D群的作用很差,所有的头孢菌素(除头孢硫咪外)对肠球菌(如粪链球菌)均无效。

3、在本代抗生素抗菌谱内的革兰阳性菌尚有:表皮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李司忒菌、枯草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等。

头孢有5代,代代都不同!不同头孢的特点和用法,不妨了解下

头孢有5代,代代都不同!不同头孢的特点和用法,不妨了解下

头孢有5代,代代都不同!不同头孢的特点和用法,不妨了解下说到头孢这种药物,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很多人都见过、听过或者使用过头孢类药物。

实际上,头孢类药物的种类众多,最常见的就有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等,很多人虽然知道“头孢”,但却不知道有众多不同的头孢药品,并且所治疗的疾病有所差异,或者并不了解为什么不同的头孢药品所治疗的疾病有所差异。

实际上,“头孢类”药物的诞生到现在已经走了很长的历程了,已经从一代走到了五代。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不同头孢的特点和用法吧!看一看你见过或者用过是哪一种头孢吧!第一代头孢的特点和用法第一代头孢的代表药物有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唑林等等。

第一代头孢是最早被研究出来并且临床应用的。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特点是只针对革兰氏染色阳性菌有效,能够在治疗咽炎、扁桃腺炎等主要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的疾病当中,产生良好的疗效。

对于革兰氏染色阴性菌基本无效的,仅对少数革兰氏阴性杆菌有一定抗菌活性。

例如,无法治愈一些革兰氏染色阴性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部分腹腔感染的疾病。

除此之外,相比于第二代和第三代,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还具有一定的肾毒性。

第二代头孢的特点和用法第二代头孢的代表药物有头孢呋辛、头孢替安、头孢克洛、头孢丙烯、头孢呋辛酯。

对比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第二代的抗菌效能有一定的改善,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对于革兰氏染色阴性菌的抗菌作用。

但是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于需氧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抗菌作用稍有减弱。

除此之外,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相比于第一代来说,肾毒性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一般,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常用于治疗呼吸道、胆道、肠道尿路及软组织、骨关节、妇产科的感染疾病的治疗。

其中头孢呋辛是应用较多的注射制剂,口服制剂应用较多的为头孢克洛。

第三代头孢的特点和用法第三代头孢菌素为广谱抗菌药物,抗菌谱覆盖铜绿假单胞菌。

第三代头孢的代表药物有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克肟、头孢地尼、头孢泊肟酸。

头孢有5代,代代都不同!不同头孢的特点和用法,不妨了解下

头孢有5代,代代都不同!不同头孢的特点和用法,不妨了解下

头孢有5代,代代都不同!不同头孢的特点和用法,不妨了解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高效、临床应用广泛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自1964年第一代头孢菌素问世以来,已发展到第五代产品。

这些不同代的头孢菌素各有其独特的抗菌特点和适应症,因此,对它们进行深入了解,对临床医生和药师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带领大家了解五代头孢的不同特点和用法。

一、头孢的不同特点1.第一代头孢菌素(1964-1970)主要包括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对G+菌作用强,对G-菌作用较弱。

它们对于β-内酰胺酶不稳定,组织穿透力相对较强。

1.第二代头孢菌素(1970-1980)以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等为代表,对G+菌和G-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这一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组织穿透力也较强。

1.第三代头孢菌素(1980-1990)以头孢噻肟、头孢唑肟等为代表,对G-菌的抗菌作用增强,对G+菌作用减弱。

这一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好,组织穿透力较强。

1.第四代头孢菌素(1990-2000)以头孢吡肟、头孢匹罗等为代表,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对G+菌和厌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这一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组织穿透力强。

1.第五代头孢菌素(2000年以后)主要包括头孢洛林、头孢托罗等,对各种类型的细菌,包括耐药菌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这一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极高,组织穿透力强。

二、头孢的不同用法1.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应用于治疗对药物敏感的G+菌感染,如肺炎球菌、链球菌等。

然而,对于G-菌感染,第一代头孢菌素的效果并不理想。

在常用剂量下,患者每日给药3—4次,每次250—500mg。

1.第二代头孢菌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其抗菌谱覆盖了G+菌和G-菌等多种常见病原菌。

其中,脑膜炎奈瑟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是两种常见的感染病原体,而第二代头孢菌素能够有效地抑制这些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在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时,一般推荐剂量为每日500mg,分两次给药,以便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药物性质特点
原文再续后书接上一回。

大家好,上一次陋识(这是我的笔名大家喜欢不?)向各位汇报了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的一些特性,这次陋识向各位师长前辈们总结一下第二代头孢类药各自的特性与各自在化学结构上的异同。

谢谢。

在分析其构效关系之前先和大家一起轻轻地回顾一下第二代头孢菌素的一些共有的特点:
•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较第一代略差,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则明显增强,且部分药物对厌氧菌有效。

•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作用较第一代头孢菌素为优越,表现在:
(1)抗β-内酰胺酶
(2)抗菌谱较第一代头孢菌素广
常见的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头孢克洛、头孢孟多、头孢呋新(酯)、头孢替安、头孢丙烯、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

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头孢西丁和头孢美唑其实是属于头霉素类抗生素。

但因二者抗菌谱与二代头孢菌素相似而将其划分一类。

头霉素类当然还有头孢米诺,而它是类似第三代因此将在以后再详述。

下面就以常见的二代头孢菌素作构效关系方面的作汇报。

首先
头孢克洛
头孢克洛是礼来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上市的第二代高效口服头孢菌素,该药由于疗效显著,并以口服门诊用药的优良性能而嬴得了市场,连续数年创抗生素销售额第一的纪录。

想必读者看见它的化学式多少有点熟悉,对,头孢氨苄。

头孢克洛就是头孢氨苄C-3位被一个卤元素—氯所取代的头孢氨苄,所以头孢克洛的别名叫头孢氯氨苄。

在上一篇文章已向大家介绍了头孢氨苄3位取代的优势,它是头孢菌素类药物抗生素效力和药代动力学的决定基团,而该药的氯原子取代给头孢氨苄带来了更优良的药代动力学方面的改进,由于氯原子的亲脂性比甲基强,口服吸收比头孢氨苄更有优势,能使头孢克洛的血药峰值提前到达,血浆蛋白结合率比头孢氨苄提高约10%,抗菌效力更强,因此而嬴得了当时口服抗生素的销售王位。

而且屹今为止在我国克洛的销量占口服头孢类的比例仍是较高的,但遗憾的是其抗菌谱方面则没有太大的改进。

头孢孟多为什么会变黑的呢?
第二代头孢的特点是提高了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和抗菌谱,虽说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与一代头孢类药物相近甚至较弱,而其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范围则比第一代头孢类药物作用要好,对肝肾的毒性也较小。

因此,在临床上多用于病原菌不太明确,或者属于混合感染的经验性用药。

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是一种杀菌作用强的第2代半合成头孢菌素,而该药的C-3位甲基巯基四氮唑就是抗菌效力的决定基团,甲基巯基四氮唑是头孢类抗生素第二、三、四代等多种产品的重要中间体,在头孢类的设计开发中占重要地位。

这些药物在抗菌、杀菌上均有独特疗效。

在C-7乙酰胺基上有一苯基取代并在苯环α-碳引入-OH基团如此即可与C-3协同促进了体内分布同时也扩大了抗菌谱。

头孢孟多具有第一代头孢类药物的抗革兰阳性菌作用,而且又具有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的特点,其作用优于头孢唑啉。

其中抗革兰阳性菌则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因此备受医生青睐。

有文献记载头孢孟多可致凝血功能障碍其机理可能与维生素k的合成利用转化有关。

而且凡在3位具有巯基四氮唑官能团的头孢菌素都或多或少有凝血功能障碍和较明显的酒精“双硫仑反应”,但又有文献研究其不良反应与四氮唑无关,即便如此在临床应用中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其用量与疗程。

头孢呋辛(酯)
头孢呋辛首先由葛兰素威康公司开发成功,于1978年在英国、爱尔兰、德国和意大利首先上市,随后在全球许多国家地区销售。

头孢呋辛的显著特点是对细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具有高度稳定性,极少发生不良反应,从而保障了优良的抗菌活性,在临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对抗敏感菌引起的多种感染。

其优良特点在于它的2-甲氧亚胺基-2-呋喃乙酸,这种结构是二代常用头孢菌素
里面唯一含有7位甲氧肟基酰基侧链的,因此对β内酰胺酶有高度的稳定作用,对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作用更强。

在C-7乙酰胺基上的呋喃取代基是为了扩大抗菌谱。

C-3位的氨基甲酰基氧甲基则是为了增大其亲水性提高抗菌效力和改进了吸收分布而设计的。

头孢呋辛口服吸收不好,只能注射给药。

在C-2位羧基(如图)上改造成乙酰氧乙酯得到头孢呋辛酯即可口服且吸收良好。

能在肠黏膜和血浆中酶的水解下生成头孢呋辛而发挥作用。

抗酸剂和组胺H2受体拮抗剂会导致胃肠道PH升高导致头孢呋辛提前水解而降低吸收。

头孢替安
头孢替安的临床特点是对流感嗜血杆菌较第一代具有优势。

头孢替安与其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主要区别为头孢替安在7位引入芳香基团2-氨基噻唑基团并与3位硫代甲基二甲基乙胺基团[1-(2-二甲基氨基乙基)巯基-1,2,3,4-四氮唑]相搭配,共同互补而提高了抗革兰阴性菌活性。

也使头孢替安在体内的药动学发生改变,抗菌活性极大提高,临床效果明显。

头孢替安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与头孢孟多相似,而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中的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的抗菌作用则优于头孢孟多和头孢西丁。

头孢替安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是因为它对细菌细胞外膜有良好的通透性和对β-内酰胺酶比较稳定以及对青霉素
结合蛋白1B和3亲和性高,从而增强了对细胞壁粘肽交叉联结的抑制作用所致。

此外,有报道其透过大肠埃希杆菌细胞外膜的速度比头孢唑啉和头孢噻吩快
2-10倍。

这是一个革命性的结构改造它没有直接沿用青霉素改造的成功经验而是创新地引入2-氨基噻唑环,这是头孢菌素侧链的结构与活性关系探索中取得的重大进展。

而其四氮唑结构的特点可参阅头孢孟多,遗憾的是陋识在翻阅大量文献报告中仍无法确定3位上的二甲基氨基乙基(这是一个叔胺结构)在本分子中的作用,在一百多种头孢类抗生素中只有头孢替安和头孢尼西是在四氮唑上做文章的,别的只有一甲基而己,只知道两点就是这一小结构能降低本药的合成成本和降低四氮唑的碱性中提高药物稳定性,但在药效学或药动学方面就没有文献可循了而且在它的低凝血酶原症中也鲜有文献。

望前辈师长们指点。

头孢丙烯
头孢丙烯是由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首先研制成功,该产品于1992年上市,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可用于治疗儿童中耳炎和鼻窦炎的口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大家明白为什么是第一个了吧),头孢丙烯结构独特的构效关系是其药效和药动学上具优势的重要内在因素。

头孢丙烯的作用机制同样是通过阻碍细
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起到抗菌作用,但它在化学结构上有一个独特的侧链:3位上带有丙烯基侧链。

头孢丙烯的3位丙烯基侧链是共轭烯键。

能拓宽抗菌谱和提高抗菌活性。

引入了丙烯基并延长了侧链,这一结构使得头孢丙烯具备了如下特点:在药动学上提高了脂溶性,增加了口服吸收和对组织的渗透性,有利于口服吸收,同时还提高了其在体内的化学稳定性,从而延长了半衰期;在药效学上引入丙烯基可提高其抗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从而使得头孢丙烯在抗菌谱上优于第一代非酯化口服的头孢氨苄和头孢羟氨苄;同头孢克洛相比,头孢丙烯在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上也具备了优势。

而7位上有与头孢羟氨苄相似的对羟基苯甘氨酸侧链,而其特点就在改善了头孢丙烯的药动学特性,并赋予头孢丙烯较长的半衰期和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增加了头孢丙烯在酸性环境中的稳定性和水溶性。

加上3位丙烯基对其脂溶性的提高,从而使得头孢丙烯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得以有效提高,并很少受食物的影响,提高了头孢丙烯的临床药用价值和服用上的方便性。

头孢西丁
严格来说本品为头霉素类抗生素,类似于第二代头孢菌素,其实是特别类似头孢噻吩,只是因为特点为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同时具有高度抗β-内酰胺酶性质而类似于第二代头孢菌素。

在其头孢主核的7位碳上有一甲氧基。

该甲氧基能阻碍β-内酰胺酶接近内酰胺环,减低酶对药物的亲和,从而保护内酰胺环不被破坏。

按照头孢菌素的改造经验,将3位取代基加以改造能可改变抗菌谱,因此将头孢噻吩的3位乙酰氧基改为3-氨基甲酰基氧甲基从而由抗革兰阳性菌较强变为抗革兰阴性菌较强,口服不吸收只注射,而且此改变令该药亲水性增大致使基蛋白结合率和乳汁分泌较头孢噻吩少。

在此有一问题向各位师长前辈们请教就是在头孢西丁的说明书上有一项“头孢西丁钠与多数头孢菌素均有拮抗作用,配伍应用可致抗菌疗效减弱。

”而这一项在其它头孢类药中是没有的。

为什么?
头孢美唑
头孢美唑对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以及产酶不产酶的流感杆菌、淋球菌、卡他摩拉菌等的活性均较第一代强。

对耐青霉素金葡菌的作用较头孢唑啉、头孢替安及头孢西丁等为强。

在第二代头孢中头霉素类(甲氧基型头孢)的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和头孢替坦。

由于它们在7-α 位上具有甲氧基,所以具有抗厌氧菌和需氧菌的双重广谱特性,且对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较稳定。

头孢西丁与头孢美唑相比,头孢美唑除了对脆弱类杆菌的作用稍次于头孢西丁外,对需氧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及其他厌氧菌的作
用均优于头孢西丁,且对酶的稳定性也较头孢西丁强。

当侧链的取代基含有极性基团,可扩大抗菌谱,增强其活性。

而其7位2-[[(氰甲基)硫]乙酰氨基的结构中可以将氰甲基看成一个腈化合物因此就可理解成增强了其极性由此可增强对细菌的穿透力增大抗菌谱。

二代头孢菌素比一代结构复杂分析起来费力费神多了,希望大家喜欢,希望临药网越办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