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

1、区域:“区域”是由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等因素共同形成的地球上的一个特定范围,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差异性,特别是自然赋存的不均匀。

2、空间:经济活动中的“空间”,是经济变量、经济现象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存在形式和客观实体,它以分布的位置、形态、规模和相互作用为特征,不仅是事物的“容器”,而且是区域发展状态的“指示器”。

3、区域经济:指在人类经济资源总量稀缺、赋存不均和不能或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复合体。简而言之,“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

4、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应用性经济科学。

5、区域经济的本质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1)“区域经济”的定义:指在人类经济资源总量稀缺、赋存不均和不能或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复合体。简而言之,“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

2)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①经济资源分布的差异性;②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性;③经济利益的相对独立性;④经济系统的一定完整性。

6、区域经济学的科学定义及其基本内涵:、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应用性经济科学。它的基本内涵是:第一,它的研究对象是区域经济发展;第二,它的研究重点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第三,它的研究要以国家宏观调控和总体战略为指导;第四,它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

7、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区域经济理论(联系实际)

1)“部分先富”论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部分先富”的战略思考:①改革必须首先打破平均主义;②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③中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2)“共同富裕”论伟大构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内涵: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光辉旗帜,社会主义应当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②共同富裕不是也不可能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部分先富是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的必由之路;③提倡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支持、帮助贫困地区及其慢富群体。

3)“两个大局”论:改革开放之初,内地支持和帮助沿海加快发展;到一定时候,沿海又要帮助和支持内地的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和战略推进。在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正式发出“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号召,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作了部署。

4)“宏观调控”论:(1)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区域经济发展与国家宏观调控有着天然的联系。因为在一国(尤其是大国)之内,各地的经济资源存在差异,各地的主观努力也相差悬殊,加上历史基础、区位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不可避免的。国家必须进行宏观调控,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共同发展,而不能听任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2)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首先,宏观调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坚决维护中央政策的权威性;其次,中央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地方的特点和利益,充分发挥各地的积极性,地方正确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调节好本地区的经济活动,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

1、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即节点及节点体系、线路及网络、域面。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纵横交叉,从而构成了一个区域空间。

2、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经济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经济结构是生产关系结构和生产力结构的有机统一体。狭义经济结构就是指生产力结构。生产力结构的主干部分是产业结构。

3、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各产业之间的构成状况、经济技术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4、简述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市场区位论的中心思想或基本内容:

(1)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于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对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系》一书,提出了“农业区位论”。

其中心思想是:农业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取决于从农产品生产地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

(2)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于1905年发表了《论工业的区位》一文,此后于1909年和1914年又写过两本书,提出了“工业区位论”。

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对运输、劳动力、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与计算,把工业品生产成本最低的那个地点,确定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3)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在1933年提出了“中心地理论”。它是关于一定区域内城市、城市职能、城市大小及空间结构的学说,即城市“等级——规模”学说,因此又被称为“城市区位论”。

他的结论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城市分布,应当形成A级城市1个,B级城市2个,C级城市6—12个,D级城市42—54个,E级城市108—128个。

(4)廖什的“市场区位论”在1940年发表《经济的空间分布》,提出了“市场区位论”。

他认为,既然生产和消费都在市场上进行,而生产者的目的是追求最大利润,那么,最低成本并不是保证最大利润的决定性因素,而应当去谋求最大市场。

5、区域经经济学的当代研究及其相互联系

⑴区域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研究;⑵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路径研究;⑶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⑷区际之间的经济关系研究;⑸全国与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研究。

以上五个方面,基本上反映了区域经济学在当代的重点研究领域,同时,它们之间存在着较为严密的逻辑关系:前三个方面属于单个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问题,第四个方面属于区域之间平等的经济关系,第五个方面属于全国和各区域上下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经济关系。

6、如何认识和把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联系实际)

(1)区域空间结构与经济结构理论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①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即节点及节点体系、线路及网络、域面。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纵横交叉,从而构成了一个区域空间。

②区域空间结构的核心理论是“发展极”理论、“中心——外围”理论、“倒U型”理论。

⊙区域经济结构理论——区域经济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经济结构是生产关系结构和生产力结构的有机统一体。狭义经济结构就是指生产力结构。生产力结构的主干部分是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各产业之间的构成状况、经济技术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2)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增长模型,促进区域社会财富或国民产出的增多,通常用GNP(GDP)、人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