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红色娘子军舞剧观后感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红色娘子军舞剧观后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作者:日期:一、前言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一部以中国革命历史为背景的舞剧作品。
它通过舞蹈、音乐、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现了红色娘子军的英勇事迹,让观众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
二、舞剧简介《红色娘子军》是由中国舞蹈家协会芭蕾舞委员会创作的一部舞剧。
该舞剧以1935年红军战士娘子军为原型,讲述了她们在中国革命中的壮丽事迹。
舞剧分为三幕,通过舞蹈和情节的展现,生动刻画了红色娘子军的英勇与顽强。
三、第一幕:娘子军的成立第一幕主要描绘了红军战士娘子军成立的过程。
舞台上呈现出一片草地,女孩们身着便装,带着红军队伍的旗帜,表演出娘子军队伍集结的场景。
在音乐和舞蹈的伴随下,观众可以感受到她们走向革命的决心和坚定。
四、第二幕:战斗与牺牲第二幕展现了娘子军的战斗与牺牲。
舞台上再现了红军战士们与敌军的激烈战斗场面。
娘子军用灵活的舞步和精准的配合,展现出她们的勇敢和果敢。
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看到了娘子军建立了许多战功,并为了革命事业,舍身忘死。
五、第三幕:胜利与希望第三幕描绘了娘子军最后取得胜利的场景。
舞台上呈现出红军战士们高举胜利的旗帜,娘子军们互相庆祝的欢乐场景。
观众可以感受到胜利的喜悦与希望。
舞蹈和音乐表达了娘子军们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所付出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
六、结语通过观看舞剧《红色娘子军》,我深深感受到了红军娘子军的英勇和无私。
她们在革命战争中,以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出了巨大贡献。
舞剧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人的音乐和精彩的情节,向观众展示了她们的英勇和不屈的精神。
附件:本文档不附带任何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不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
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观后感

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观后感《红色娘子军》是著名的芭蕾舞剧之一,讲述了在共产党领导下,女性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表现和崇高精神。
观后感如下:这部芭蕾舞剧充满了革命时期的气息和革命精神,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辛和伟大。
整个舞剧表现了女性在革命斗争中的勇敢和坚定,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正义感和斗争意志。
剧中的舞蹈和音乐都非常优美动人,演员们的表演非常到位,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故事的情感和内涵。
特别是舞蹈中展现出的女性柔美与坚韧,非常具有感染力。
《红色娘子军》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舞剧,它传递了一种真挚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展示了女性在革命时期的优良品质和革命斗争中的伟大贡献,使观众深受感动和启发。
除了情感和精神的表现,该剧的舞美和服装也非常出色。
舞美设计紧密贴合故事情节,将革命时期的场景和气氛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同时,服装设计也充满了时代特色,既展现了传统服饰的美丽,也体现了妇女们在革命中所穿的便于行动的服装。
除了舞美和服装,该剧的编排也非常精妙。
舞剧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设计得非常到位,使观众不仅能够感受到故事的情感和内涵,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此外,该剧也为芭蕾舞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它不仅充分展示了舞者的技艺和才华,也为芭蕾舞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除了情感和精神的表现,该剧的舞美和服装也非常出色。
舞美设计紧密贴合故事情节,将中国革命时期的场景和气氛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同时,服装设计也充满了时代特色,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美丽,也体现了妇女们在革命中所穿的便于行动的服装。
除了舞美和服装,该剧的编排也非常精妙。
舞剧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设计得非常到位,使观众不仅能够感受到故事的情感和内涵,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此外,该剧也为中国芭蕾舞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它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舞者的技艺和才华,也为中国芭蕾舞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红色娘子军》观后感《红色娘子军》不再是一部电影、一场芭蕾舞剧,而是一个舍己救人的英雄故事,是一个追求信仰的感人故事,下面就是关于《红色娘子军》观后感的范文,希望通过这些观后感能够让大家对《红色娘子军》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红色娘子军》观后感1看了《红色娘子军》,有感于洪常青的信仰的力量,信仰正义,所以他挽救了垂死的琼花,并在了解到南霸天的恶行后决心铲除这个毒瘤,解救像琼花一样穷苦,屈辱的生活的人。
即便被南霸天一伙抓住,受到威逼利诱,也不会假以慈色,对他来说革命的立场,革命的态度无可动摇,最后在烈火中死去,而他的眼中不曾彷徨,他坚定的眼神是传达出他对革命必将进行下去,并且最终胜利的信心。
他是一位仁并富有谋略,而且有信仰的战士。
故事的主角琼花不甘于被别人主宰自己的命运,选择了反抗。
在那个时代,等待他们这些人的无非是成为彻底堕落地主老财的爪牙,欺压与自己一样受压迫的仆人,要不就是接受悲惨的命运,生死命运由别人主宰。
琼花是幸运的,她的反抗不仅救了自己,也为想她一样的人解放增添了一份希望。
常青虽然牺牲了而琼花逐渐成长为一名有经验有信仰的革命战士,革命之火不会熄灭,战斗还将继续,牺牲还会有,但像琼花一样受压迫的人将会慢慢觉醒,加入革命的队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霸天被赶走后,战士们和乡亲们一同庆祝的情景和琼花初入伍被热烈欢迎的情景,那明丽的色彩和欢快的曲调,让我感受到这是一支正义之师,这是一支为人民谋福祉的部队。
歌词中唱到“军民团结一家亲”,是啊,站在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立场中的部队怎么会不胜利呢?最重要的是表演本身,好精彩!《红色娘子军》观后感2《红色娘子军》讲述的是琼花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的故事。
贫农女儿吴琼花不堪忍受恶霸地主南霸天的残酷压迫,决心逃出火炕,后来遇到红军干部洪常青,给她指明了投奔红军走上革命之路的曲折经历。
最令人难忘的一幕是——洪常青牺牲的壮烈场面,看到他在熊熊烈火中昂然挺立着的高大的身影,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红色娘子军舞剧观后感

红色娘子军舞剧观后感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红色娘子军舞剧。
这部舞剧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主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舞剧以中国革命时期的红色娘子军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年轻女性的英勇抗敌故事。
舞台上,演员们身着红色军装,以优美的舞姿和精湛的技艺,将红色娘子军的英勇事迹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的舞姿犹如红色旗帜在风中飘扬,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和决心。
舞剧中的女主角们展现了红色娘子军的坚强意志和无畏精神。
她们不仅要面对敌人的炮火和刀剑,还要面对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的偏见。
然而,她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投身到革命事业中。
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的力量和价值,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舞剧通过细腻的舞蹈表达了红色娘子军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舞者们用身体语言展现了她们的喜怒哀乐,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她们的心境和思想。
尤其是在战斗场景中,舞者们的舞姿刚劲有力,充满了斗志和勇气,让人为之动容。
舞剧的音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乐旋律优美动听,时而激昂激情,时而柔和婉转,完美地配合了舞剧的情节和表演。
音乐中融入了许多传统的中国乐器,如二胡、琵琶等,使整个舞剧更具中国特色和独特韵味。
舞剧中的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也非常精美。
舞台上的红色旗帜和战斗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演员们的服装设计独具特色,既展现了红色娘子军的军人形象,又保留了女性的柔美和娇媚,使整个舞剧更加立体生动。
通过观看红色娘子军舞剧,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革命时期女性的伟大力量和无尽勇气。
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
红色娘子军舞剧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
它让我明白了革命的艰辛和付出的代价,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同时,它也让我对女性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让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任何事情。
关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精选范文3篇)

关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精选范文3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3篇第1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在几个星期前的中外舞蹈赏析课上,我们欣赏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这部六场的芭蕾舞剧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后来我才知道,《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以此为标志,中国芭蕾舞真正迈开了创建民族风格进程的一步。
《红色娘子军》诞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六十年代,那时正是新中国红色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
当时的我国在文化艺术生活方面受苏联影响很深,这正给了我国芭蕾舞发展以绝好的机会。
我国芭蕾舞按照周总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就是这部《红色娘子军》,它在新中国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在文革中还曾被当作“八个样板戏”之一而风靡一时。
《红色娘子军》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就是第二场刚开始娘子军连队操练时的场景。
刚开始是人民群众的集体舞蹈,之后舞台上响起的旋律是令人熟悉的《娘子军连歌》。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爹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不禁激动了起来。
随后娘子军连队登场,乐曲也从齐唱变成了乐队的激昂演奏。
之后是娘子军连队的连长的独舞,飘逸的舞步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娘子军操练的舞步将传统芭蕾舞和军队训练时的各种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芭蕾舞的柔,又有战士的刚。
之后一众男演员的五寸舞刀表演则表现出了男演员独有的阳刚之气。
最后男演员和娘子军连队共同起舞,表现了人民群众对于娘子军连队建立的无比欢快的情绪。
常青怒视群匪和英勇就义的场景也十分深刻。
常青刚刚被敌人抓住时,只见电闪雷鸣,整个场景磅礴有力,演员的表情十分投入,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本场景充分体现了舞台布景、灯光、演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常青就义的场景把全剧推向了最后的高潮,只见常青一脸大义凛然的表情,与敌匪进行了最后的斗争,这里的舞蹈也十分有力度,最终常青被敌匪们团团围住,音乐也直转急下,《国际歌》的旋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里的引用,从听觉上呈现出一种悲壮的气氛。
红色娘子军舞剧观后感

红色娘子军舞剧观后感我最近有幸观看了一场以红色娘子军为主题的舞剧表演,深受震撼和感动。
这场表演以它独特的方式再次唤起了我对历史的思考和对革命精神的认同。
舞剧表演始于深邃的暗灰色舞台,舞者们身穿军装,抬起抬杆的红旗自舞台深处缓缓升起。
在这个时刻,观众的情绪开始被深深地牵引。
当红旗升起至最高点,歌声从舞台四周响起,举起的拳头,跃动的胸膛,络腮胡子中间的坚毅,情状的嗓音,带给观众的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
屏幕后方的映像和背景剧幕的变化,把观众们带到了红军长征和新四军抗日斗争的历史中。
在表演的过程中,观众可以看到革命先烈们所面临的困难,可以感触到他们的奋斗和担当,以及对民族复兴事业的小小付出。
在更令观众感动的则是,舞蹈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具有冷静无畏的决绝精神,尽管遭受了磨难和伤害,这种精神却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心中。
在演出的高潮中,观众们可以看到表演者们全情投入,就像他们和革命先烈们一样,把一切献给了民族复兴的进程中。
在表演结束时,观众们齐声呼喊,为表演者们及他们所表达的精神涌起掌声和喝彩。
在瞬间,我们再次感受到那股狂烈渴望复兴的感受,那股对革命精神的敬意和尊重。
回过头来看,这场表演对我带来的思考和启示真是深刻而意义重大。
中国革命之路虽然曲折波折,但它也让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培养出一批批具有中华民族精髓的英雄。
他们把自己的一生全情投入到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中,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为我们这个民族谱写了辉煌的一页。
我们当代年轻人,也应该逐渐地理解和传承革命精神,在接受新事物和思想的过程中,不要忘记保持对民族文化以及传统价值的敬重,感恩革命先烈们的付出和传承。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添砖加瓦,在对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奋斗。
我相信,每一个观众都会被这场表演所感动,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场舞剧的表演,更是对革命精神的一次深刻诠释。
我希望,这种精神可以一直被传承下去,直到我们这个民族不断过上更好的明天。
红色娘子军舞剧观后感

红色娘子军舞剧观后感红色娘子军舞剧是一部以中国革命历史为背景的艺术作品,通过舞蹈表现了红色娘子军的英勇事迹以及她们在革命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坚定和勇敢的精神。
我有幸观看了这场精彩的舞剧演出,深深被其震撼和感动。
整个舞剧以红色娘子军的故事为主线,将黄河边的抗日战斗、晋察冀的军事行动以及大渡河的战斗等重要历史事件融入其中,生动地再现了那个英雄的时代。
演员们在舞台上的精湛表演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战争年代,感受到了娘子军勇敢顽强的斗志。
舞剧中的音乐充满了悲壮和力量感,交织出一幅壮丽的音画。
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使整个演出更加生动有力。
舞蹈动作的协调与优美展示了娘子军的训练和战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演员们展示出的刀枪棍棒的舞技,以及她们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和敬佩。
此外,舞台的布景设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逼真的河流、山丘和军营,将观众带入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
每一幕的布景设计都精心考虑,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历史的背景和情感。
红色娘子军舞剧不仅仅是一场舞蹈表演,更是对革命历史的一种传承和致敬。
通过艺术的形式,舞剧向观众展示了红色娘子军的英勇事迹和精神风貌,让人深受感动。
她们在极端的环境下展现出的坚强和勇敢,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观看红色娘子军舞剧后,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革命先烈们的奉献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而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告诉我,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胜利。
总的来说,红色娘子军舞剧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它以娴熟的舞蹈表演、悲壮的音乐和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展示了红色娘子军的英勇事迹和精神风貌。
观看这场演出,让我更加热爱祖国,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我深信,只要我们牢记历史,珍惜今天,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红色娘子军》是一部经典的中国芭蕾舞剧,该剧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红军游击战士娘子军为题材,以歌颂革命英雄主义和赞美妇女的坚强意志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女性在战乱年代中的不屈精神和深情厚爱。
我近日有幸观看了《红色娘子军》的演出,深受其感动和故事所启发。
整部芭蕾舞剧以活力四溢的舞蹈、精彩的剧情和感人的音乐,展现了娘子军们英勇抵抗、坚决捍卫家园的英雄事迹。
舞台上,女演员们婀娜多姿的身姿,坚定而灵动的形象让我感到钦佩。
她们通过舞蹈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娘子军们不怕牺牲、英勇坚决的信仰和决心。
不断跳跃的舞姿象征着她们奋勇向前的勇气和追求自由的决心。
舞台布置的细节以及服装的精心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舞台上的道具、背景以及服装都极为考究,将观众带入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军营与战场。
演员们以红色的军装和军帽为基调,展现出女性坚定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斗力。
整个舞台色彩鲜艳,充满了冒险、希望和背水一战的气氛。
剧中的音乐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分。
音乐的旋律优美悠扬,与舞蹈的动作紧密配合,使得整个表演更加感人。
旋律中透露出革命胜利的决心和娘子军们的坚持不懈。
更令我难忘的是剧中插曲,用音乐无声的表达出剧情,令观众们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娘子军们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和对自由的渴望。
通过观看《红色娘子军》,我对娘子军们的奋斗和牺牲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那个动荡的时期,女性们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加入娘子军,与男同胞一同奋斗。
她们善于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抗争。
这种威武而无畏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动。
对于我个人来说,观看《红色娘子军》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这部芭蕾舞剧在它的每一个表演中都体现了对正义和英雄主义的赞美,向我们传递出了妇女在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作用。
这个故事让我回顾了历史,也让我对当代中国女性的坚强与勇敢充满敬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女性坚韧不拔和为国家和家庭奉献的故事,而《红色娘子军》将这些传统与现实相结合,通过芭蕾舞剧的表演形式向人们展示了这些伟大的女性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在几个星期前的中外舞蹈赏析课上,我们欣赏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这部六场的芭蕾舞剧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后来我才知道,《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以此为标志,中国芭蕾舞真正迈开了创建民族风格进程的一步。
《红色娘子军》诞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六十年代,那时正是新中国红色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
当时的我国在文化艺术生活方面受苏联影响很深,这正给了我国芭蕾舞发展以绝好的机会。
我国芭蕾舞按照周总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就是这部《红色娘子军》,它在新中国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在文革中还曾被当作“八个样板戏”之一而风靡一时。
众所周知,芭蕾发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最初芭蕾舞是仅仅属于王公贵族的一种舞蹈,它的题材最初仅限于公主和王子的爱情故事。
后来随着封建主义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芭蕾舞的题材也不断变化,但像《红色娘子军》这样,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芭蕾舞剧却是头一次——毕竟,谁又能想象革命战争与芭蕾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红色娘子军》的诞生,不得不说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甚至有西方艺术学者评价说:《红色娘子军》的价值和内涵,已经超出了时代和意识形态的局限,可以说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我对于《红色娘子军》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比如视频22分钟,娘子军连队操练时,农民慰问的场景,就明显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
娘子军连队操练时的舞蹈,也是来源于真实军队操练的动作。
还有各种武打场景的动作、各种场景的背景布置等,均来源于生活。
《红色娘子军》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就是第二场刚开始娘子军连队操练时的场景。
刚开始是人民群众的集体舞蹈,之后舞台上响起的旋律是令人熟悉的《娘子军连歌》。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爹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不禁激动了起来。
随后娘子军连队登场,乐曲也从齐唱变成了乐队的激昂演奏。
之后是娘子军连队
的连长的独舞,飘逸的舞步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娘子军操练的舞步将传统芭蕾舞和军队训练时的各种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芭蕾舞的柔,又有战士的刚。
之后一众男演员的五寸舞刀表演则表现出了男演员独有的阳刚之气。
最后男演员和娘子军连队共同起舞,表现了人民群众对于娘子军连队建立的无比欢快的情绪。
常青怒视群匪和英勇就义的场景也十分深刻。
常青刚刚被敌人抓住时,只见电闪雷鸣,整个场景磅礴有力,演员的表情十分投入,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本场景充分体现了舞台布景、灯光、演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常青就义的场景把全剧推向了最后的高潮,只见常青一脸大义凛然的表情,与敌匪进行了最后的斗争,这里的舞蹈也十分有力度,最终常青被敌匪们团团围住,音乐也直转急下,《国际歌》的旋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里的引用,从听觉上呈现出一种悲壮的气氛。
饰演洪常青的演员在这里将自己的演技功底发挥得淋漓尽致。
最后,常青在大火中英勇就义。
然而剧情并没有给观众一个喘息的机会,紧接着剧情就进行到了结局——红军攻打椰林寨。
前面说完了我最喜欢的两个场景,下面就从整体上讲讲我对《红色娘子军》的感想:
在舞台布置上,《红色娘子军》的舞台背景和投影都十分优秀,不仅有椰子树和海滩的场景,也有乡下农村的场景,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起来。
随着场景的变化,舞台的灯光、背景也恰到好处地进行了相对的变化,让人能够更贴切地感受舞剧的剧情,更容易融入其中。
《红色娘子军》在演员选择方面也十分成功。
饰演主人公清华的演员,舞蹈表现力和爆发力甚佳,动作到位,作为全剧的中心人物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饰演常青的演员柔中带刚,演技高超,在最后英勇就义的场景时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他的技法作为男芭蕾演员十分难得。
《红色娘子军》的另一个亮点,是它将具有中国红军特色的军装搬上了舞台,让人感觉非常独特。
主人公清华的衣服,在剧情一开始的时候是红色的,之后便穿上了蓝色的军装,这一点也体现了人物身份的转换。
清华、常青等主要角色的军装与其它娘子军战士也有一定区别。
而其它非娘子军角色的服饰与剧情都十分吻合。
作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服装上达到了空前的效果。
音乐一直是芭蕾舞剧中不可缺少一部分。
《红色娘子军》的音乐也十分有特
色,从电影插曲《娘子军连歌》中取材的序曲给人一种熟悉的感觉,就算是之前没看过《红色娘子军》的我,也能断断续续地哼出这段旋律。
此后,该曲又作为“主旋律”不止一次地运用在娘子军连队出现的场面中。
其他的音乐也非常有韵律感,跟演员的动作十分匹配。
朴实不华丽的乐曲也带有一种朴素的感觉。
同时,本剧的音乐还引用了海南地区的传统民歌。
《红色娘子军》通过音乐塑造了一个个丰满鲜活的形象,可谓是非常成功。
另外,西方芭蕾与东方传统舞蹈的结合是《红色娘子军》的亮点之一。
在西方芭蕾足尖舞的基础上,融合了大量的中国民族民间、古典舞蹈的语汇与技法,既有足尖舞的贵气,又有民族舞的朴实,还有军人训练的影子。
而且《红色娘子军》较大程度地扬弃了西方芭蕾以女演员为主、男演员为辅的状况,而是充分发挥男演员的潜力来体现一种壮美的格调,各种刀舞和武打的段落,使男演员的能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我国芭蕾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把西方传统芭蕾、中国传统舞蹈、中国革命思想和中国民族艺术结合起来,在芭蕾艺术中国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成熟的一步。
《红色娘子军》不愧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芭蕾之一。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