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港总体规划(第一章)

合集下载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完善六安市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完善六安市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完善六安市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六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08•【字号】六政办[2012]111号•【施行日期】2012.1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完善六安市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六政办〔2012〕111号)金安区、裕安区政府,开发区、示范园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皖政秘〔2010〕229号),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六安市区城乡规划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意见》(六政〔2012〕58号),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切实加强规划调控作用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和科学指导市区内城乡规划的编制,按法定程序报批,统一组织实施。

各类相关专业规划必须服从城乡规划的统一要求,体现城乡规划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作用。

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市区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市政工程、综合管线、地下空间开发、户外广告设置等所有建设行为必须符合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确保城乡建设严格按规划实施。

二、全面理顺规划管理体制六安市区(金安区、裕安区、开发区、市示范园区)范围实行市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发证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体制。

依据收放有度、协调一致、科学高效的原则进行规划管理,将市区划分为三个区域:(一)中心城区范围:即《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

边界为北至沪蓉(陕)高速,南至宁西铁路,东至三元河,西至商景高速。

管理模式:中心城区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建设项目的前期规划审查工作,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报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查。

码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码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码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码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1)项目名称:xxx码头项目(2)建设单位:XXX(3)建设地点:XX市东南包河区淝河镇卫乡村卫关路北,立煌路东,南淝河西南岸;西靠巢湖南路(规划中),北抵郎溪路(规划中,跨南淝河)。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1)企业为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有关资料;(2)《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06~2020);(3)安徽省“十一五”交通规划;(4)XX市(2006-2020)城市总体规划;(5)《XX市港口总体规划》(至2025年);1.3项目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发展背景;XX市“工业立市”与科技创新型示范城市的发展背景;XX市港口总体规划背景;它的意义在于改善XX工业品进出口条件,突破XX水路运输瓶颈;增强XX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城市工业发展综合竞争力,强化XX城市的聚合力。

1.4可行性报告研究的范围和内容1.4.1可行性敷陈研究的范围(1)总论(2)扶植单位概况、选址条件(3)建设背景及意义(4)市场背景和需求量预测(5)建设方案1.4.2主要内容码头项目占地面积200亩,分二期进行建设,总投资9600万元;一期占地80亩,建成后将形成港区河岸线210米,2个1000吨级的码头集装箱作业区;二期占地120亩,1个500吨级码头作业区和仓储、办公服务区;形成港区河岸线90米。

项目设计年吞吐量为8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为6万标箱,是一个以集杂货进出口为主兼顾集装箱物流的综合性港区。

分为作业区、仓储区、综合办公、服务区,3大个功能区域。

1.5编写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本项目可行性敷陈研究,以城市经济发展和港口科学规划为准绳;兼顾经济效果和市场需求;兼顾城市进出口总量与港口投资扶植规模相一致的总的指导思想。

1.6.1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9600万元。

公司提供自有资金6000万元,其他渠道融资3600万元。

03-101206六安道路网专项规划文本

03-101206六安道路网专项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 - 2 - 第二章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规划目标......................................................................................................... - 2 - 第三章对外交通规划......................................................................................................................... - 3 - 第四章城市内部道路网规划................................................................................................................... - 4 - 第五章道路要素控制......................................................................................................................... - 6 - 第六章规划实施............................................................................................................................. - 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指导城市道路建设,为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依据,特编制本规划。

(完整word版)六安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完整word版)六安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六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草案)六安市城乡规划局六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〇一五年四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用地第三章管理单元规划第四章开发强度第五章建筑间距第六章建筑退让第七章城市绿地与生态第八章建筑与景观风貌第九章公共设施第十章道路交通第十一章市政设施第十二章地下空间及综合防灾第十三章附则附录A 名词解释附录B 计算规则附录C 高层建筑日照分析规则附表:六安市建筑物配建停车指标一览表第一章总则1.1制定目的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有效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开发,并为六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编制、审批与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和标准依据,根据国家及省、市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通则。

1.2 编制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安徽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等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六安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为依据。

1。

3 适用范围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乡规划编制、城乡规划管理及各项建设工程在满足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同时,还应符合本通则。

本市各县(区)可参照执行。

1.4 编制组织六安市控规体系分为“控规通则”、“管理单元规划”及“地块控规”三个层级。

“控规通则"是有关城市建设开发的整体性控制与引导。

“管理单元规划"是以划定的城市管理单元为基础,主要确定各单元的主导功能、建设总量及人口容量,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各类专项规划的强制性公用和公益设施。

“地块控规”则是在“控规通则”和“管理单元规划”指导下,根据城市建设时序、市场开发需求等,分期、分批编制的控规.第二章建设用地2.1 用地分类用地分类划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规定执行,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部分。

2.2 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为保障用地性质的主导用途,避免功能混杂,应按2-1表中适建比例、适建范围的规定进行控制。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要点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要点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5.19•【字号】皖政办[2006]37号•【施行日期】2006.05.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要点的通知(皖政办〔2006〕3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要点》已经省政府商交通部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六年五月十九日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要点为科学指导我省内河航运发展,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优势,全面提升我省内河航运的整体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编制《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05-2020年)》,其要点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创新促发展,按照“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要求,调整布局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通航和港口条件,推进水资源、岸线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共享,全面提升内河航运的运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水运现代化,为我省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交通保障。

二、发展目标(一)运输需求预测1.内河运输量预测预计到2010年,全省内河客运量、内河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为200万人次、21000万吨和777亿吨公里;到2020年,全省内河客运量、内河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为300万人次、39500万吨和1580亿吨公里。

2.港口吞吐量预测预计到2010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2.8亿吨和32万标箱;到2020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4.9亿吨和260万标箱。

(二)航运发展目标按照水运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以运输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航道等级、改善港口设施、推广标准船型、完善保障措施、加强行业管理为主要手段,强化发展主要航道,突出发展重点港口,形成干支联网、港站完善、船舶先进、畅通高效、安全环保的安徽航运体系。

交通部关于颁发《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90]交计字58号

交通部关于颁发《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90]交计字58号

交通部关于颁发《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正文:---------------------------------------------------------------------------------------------------------------------------------------------------- 交通部关于颁发《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方法》的通知((90)交计字58号1990年2月4日)为了强化港口发展的行业管理和宏观控制,健全港口建设的科学管理机制,使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方法科学化,现发布《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自一九九0年二月四日起施行。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第一条为了强化港口发展的行业管理和宏观控制,健全港口建设的科学管理机制,使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方法科学化,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港口建设前期工作和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国内外制订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方面的有益理论和经验,结合当前我国港口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是根据全国资源、生产力布局和港口自身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制订的布局性规划。

它是港口建设管理大系统中决策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属港口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订中长期建设规划、计划,选择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

是确保港口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重要手段。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属港口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充实、完善。

第三条制定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充分体现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以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的交通业”的方针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牢固树立全局观点,使港口的总体布局规划服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战略、总目标,服从于全国运输网和全国港口布局规划,妥善安排港口的集疏运布局;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有关制度,严格执行港口工程有关的经济、技术标准。

六安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规划(2013—2030)

六安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规划(2013—2030)
杭淠干渠 三十铺镇
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
六安经开区
宁西铁路
空间布局
三、发展目标与定位
规划定位:打造引领区域提速发展的跨越发展示范区
支撑产业集聚发展的产业承接理想地
带动区域经济崛起的经济增长新支点 驱动区域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新高地 发展目标:建成一座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和魅力的产业新城、 生态新城、示范新城。
城际铁路
预留合六城际铁路通廊; 规划4处站点,其中2处位于东部 新城规划范围内。
空间布局
六、规划布局
4、道路交通
打造低碳交通,倡导绿色出行
引导“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 的出行方式
加快合六城际铁路建设;
打造BRT快速公交和普通公交覆盖全 城的公共交通网络; 加强城市支持骑行和步行的城市绿道 建设。
合肥市 六安市
珠空间结构,形成带状网络化的城镇功能斑
块发展布局模式。
发展策略
策略二:体现产城融合新格局
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推进园区建设。 将城市功能适当混合,为居民提供有品位 的居住环境,有价值的工作场所,充满诗 意的休闲空间,避免形成单一的新城区。 推动经济发展向多功能的“生产、服务、
杭州未来科技城
消费” 多点支撑的城市型经济转型。
产城融合 杭州未来科技城
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结合,采用组团式发展,形成 明显的产业聚集和比较清晰的城市空间结构; 产业与配套结合紧密,形成高效的空间结构。
发展策略
策略三:建立产业集聚新平台
现状产业分析
合肥市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90亿元; 主导产业: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制造、食品及农副 产品加工、新型平板显示和新能源及光伏等六大产业。

六安城市总体规划

六安城市总体规划

六安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一)、城镇体系规划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六安市行政辖区,即五县、两区以及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

2、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近期(2005年)达26%,城镇人口150万;中期(2010年)达35%,城镇人口192万;远期(2020年)达50%,城镇人口305万。

3、人口控制规模由于六安是劳务输出大市,按照异地城镇化,综合增长法,趋势外推法预测,六安市域的常住人口为:近期(2005年)580万人;中期(2010年)590万人;远期(2020年)660万人。

4、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形成“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镇-重点镇-一般镇”的四级城镇等级体系。

城镇的规模结构规划分为50万人以上、20-50万人、10-20万人、5-10万人、2-5万人和2万人以下6个层次。

重点城镇人口规模:六安城市60万人;舒城县城20万人;寿县县城25万人;霍邱县城25万人;霍山县城15万人;金寨县城15万人;叶集镇15万人。

5、城镇空间结构城镇空间结构规划重点解决与周边城市的关系以及区内空间点轴系统组织。

规划城市点轴系统的组织为:一个主要集聚区(中心城市集聚区),五个次要集聚区(寿春-正阳集聚区、梅山-叶集-姚李集聚区、舒城-龙河-杭埠集聚区、霍山-佛子岭-与儿街集聚区、霍邱-马店集聚区),以中心集聚区为核心,以312国道,宁西高速公路,宁西铁路为横轴,203省道和南部的105国道为纵轴构建十字形主轴线,并通过环状联络线加强外围集聚区和主要城镇的联系。

实现城乡协调有序发展。

6、城镇体系发展模式本次规划综合集中的点轴式和分散的均衡式发展两种模式的特点,针对六安市城镇发展的早期向心集聚的现状特征,采取兼有集中和分散特征的多中心集聚发展模式,把集聚区作为促进区域发展的增长中心。

(二)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规划区范围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东市街道、中市街道、三里桥街道、鼓楼街道、南市街道、西市街道、北市街道、小华山街道等8个城区街道,平桥乡、九里沟乡、望城岗乡、三十铺镇、城北乡、城南镇、苏埠镇等7个乡镇和横排头风景区,总面积约为560k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港口发展的现状第一节地理位置一、地理位置六安市位于安徽省的西部江淮之间,东邻省会合肥市,南接安庆市和湖北省黄冈市,西与河南省信阳市毗邻,北连淮南市与阜阳市隔淮相望。

现辖金安、裕安2区和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5县。

全市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681万人。

二、交通概况六安市现已初步形成公、铁、水综合交通运输网。

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以312、105、206国道和合界高速为主骨架,以省道市区通往各县区的快速通道为支线,连接城镇、辐射乡村的公路交通网络,目前正在建设阜六、合六、六武等多条高速公路。

2005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9764公里,公路密度54.3公里/百平方公里。

宁西铁路、合九铁路穿越市境,正在建设合武高速铁路。

空运较为便捷,市区距合肥骆岗机场仅80余公里(与规划建设的新桥机场也仅50多公里)。

水路四通八达,境内有航道里程1000多公里,除淮河航道22公里为三级航道,其它航道等级都在五级以下。

水运向南可由杭埠河、丰乐河入巢湖,经合裕线入长江;向北可从淮河经洪泽湖至京杭大运河。

第二节自然条件一、气象六安市地处北亚热带的北缘,属湿润季风气候。

其特征是:季风显著,雨量适中,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光、热、水配合良好;但由于处在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暖冷气流交会频繁,年际间季风强弱程度不同。

1.六安市市区(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5.5℃,最高气温41.0℃,最低气温-18.9℃。

(2)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8%。

(3)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1089.4mm,年最大降雨量1449.3mm,年最小降雨量648.0mm,全年降水天数达125.6天。

(4)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间2225.8小时。

(5)风多年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20m/s,风向ESE、E、NW、N;常风向C、ESE,频率17%、11%。

(6)沙尘历年沙(尘)暴天,多年平均0.4天。

(7)雾历年平均雾天数22.3天,年最多53天,年最少8天。

(8)雪历年平均降雪11.6天,年最多21天,年最少5天。

(9)霜多年平均霜天数60.8天,无霜期多年平均220天。

(10)雷暴多年平均雷暴天数为39.9天,年最多75天,年最少24天。

2.金寨县(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5.6℃,最高气温41.2℃,最低气温-20.1℃。

(2)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5%(3)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1381.5mm,年最大降雨量1782.0 mm,年最小降雨量733.8 mm,全年降水天数达134天。

(4)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间2039.4小时。

(5)风多年平均风速1.7m/s;最大风速20 m/s,风向SE;常风向C、N,频率35%、12%。

(6)沙尘历年沙(尘)暴天,多年平均1.0天。

(7)雾历年平均雾天数9.1天,年最多31天,年最少0天。

(8)霜多年平均霜天数44.3天,无霜期多年平均228天。

3.霍山县(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5.1℃,最高气温43.3℃,最低气温-17.4℃。

(2)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80%。

(3)降雨量年最大降雨量2357.3 mm,年最小降雨量732.3 mm,年平均降雨量1391.2mm,全年降水天数达141.4天。

(4)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间2084.4小时(5)风多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20 m/s,风向SE;常风向C、NE E,频率35%、12%。

(6)雷暴历年雷暴天,多年平均46.5天,年最多78天,年最少31天。

(7)雾历年平均雾天数23.6天,年最多49天,年最少3天。

(8)雪历年平均降雪13.3天,年最多29天,年最少2天。

(9)霜多年平均霜天数63.6天,无霜期多年平均219.8天4.舒城县(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5.6℃,最高气温40.5℃,最低气温-17.0℃。

(2)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81%。

(3)降雨量年最大降雨量1446.3 mm,年最小降雨量703.9 mm,全年降水天数达128.5天。

(4)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间1968.9小时。

(5)风多年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21 m/s,风向NW;常风向C、ESE,频率16%、10%。

(6)沙尘历年沙(尘)暴天,多年平均0.1天。

(7)雾历年平均雾天数20.8天,年最多45天,年最少6天。

(8)雪历年平均降雪10.8天,年最多25天,年最少2天。

(9)霜年平均霜天数56.9天,无霜期多年平均224天。

(10)雷暴多年平均38.4天,年最多62天,年最少24天。

5.寿县(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4.9℃,最高气温40.4℃,最低气温-24.1℃。

(2)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7%。

(3)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906.7mm,年最大降雨量1276.6mm,年最小降雨量428.7mm,全年降水天数达103.1天。

(4)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间2296.4小时。

(5)风多年平均风速3.3m/s;最大风速18.0m/s,风向SSE、NE、NW;常风向E,频率12%。

(6)雾历年平均雾天数25.0天,年最多53天,年最少12天。

(7)雪历年平均降雪9.3天,年最多21天,年最少3天。

(8)霜多年平均霜天数74天,无霜期多年平均213天(9)雷暴历年雷暴天,多年平均34.9天,年最多55天,年最少19天。

6.霍邱县(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5.4℃,最高气温41.2℃,最低气温-16.6℃。

(2)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7%(3)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989.8mm,年最大降雨量1248.1mm,年最小降雨量472.4mm,全年降水天数达112天。

年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约占年降水量66%。

(4)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间2148小时(5)风多年平均风速3.1m/s;最大风速18.0m/s,风向SSE、NE、NW;常风向E,频率12%。

(6)雾历年平均雾天数17.0天,年最多32天,年最少3天。

(7)雪历年平均降雪12天,年最多18天,年最少3天。

(8)霜多年平均霜天数59.4天,无霜期多年平均226天。

(9)雷暴多年平均34.9天,年最多62天,年最少21天。

(10)沙尘暴历年平均沙尘暴平均0.2天,年最多3天,年最少0天。

二、水文六安市地处江淮之间,东临巢湖、北抵淮河,市内有三湖六库(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三大湖区,佛子岭水库、磨子潭水库、白莲岩水库(在建)、响洪甸水库、梅山水库、龙河口水库六大水库)、淠史杭灌区干渠及多条天然河流。

主要天然河流有8条:淮河、史河、沣河、汲河、淠河、东淝河、丰乐河及杭埠河。

1.淮河淮河自西向东在霍邱县朱港乡陈村入境,经王截流、正阳关,至寿县郝家圩出境,境内全长123公里,约占淮河总长的12.5%。

淮河历史上因受黄泛影响,目前基本形成宽而浅的河床,在洪水期成为悬河。

淮河流域降雨量从南向北逐渐减少,降雨量年际、年内变化很大,故淮河迳流量年际、年内变化亦很大,几十年的治淮工程建设及人类的经济活动对淮河流域的水文态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淮河枯水期水量基本受人工有效地控制。

全河总流量多年平均为1334 立方米/秒,正阳关段最大流量为12700立方米/秒(指鲁台子),最小为57立方米/秒。

淮河干流含沙量约0.55公斤/立方米(正阳关站),年输沙量为1220吨,汛期约占全年的72%。

2.淠淮航道淠淮航道是1988年在原有干渠的基础上整治开发的航道,1995年底完工。

淠淮航道从九里沟开始贯穿六安市市区北部并自南向北穿越整个寿县,经东淝河入淮河,全长123公里,建有九里沟船闸、木厂船闸、庙岗船闸和东淝河船闸。

淠淮航道沟通了大潜山干渠和淮河。

淠淮航道庙岗船闸以上水位均为渠道水位,比较稳定,变幅不大。

庙岗船闸以下为瓦埠湖水位,受东淝河节制闸控制。

东淝河闸下为淮河水位。

3.沿岗河沿岗河位于霍邱城西湖东边,从周集经高塘、霍邱县城关,在临淮岗汇入淮河,在临淮岗建有节制闸调节水位。

4.淠河淠河起源于大别山区,为天然河流,全长205公里,流域面积6000平方公里,是六安市最大的河流,历年最大洪峰流量4000立方米/秒,河流上游有响洪甸、佛子岭两大水库,下游为天然河流,无节制闸控制水位。

5.汲河及城东湖汲河、城东湖位于霍邱县东部,全长218公里。

汲河自霍邱县洪集起,流往固镇、花园、三流集、孟集入城东湖,从蹓孜口入淮河,全长107.91公里,属天然河流,建有东湖闸。

东湖闸将河流分成两段,上游主要受东湖闸的蓄水影响,下游直接受淮河水位影响。

6.沣河及城西湖沣河发源于霍邱县南部,向北经河口镇于庙庄注入城西湖,上游河槽宽,无堤,下游两岸筑堤,堤距60~80米。

沣河为自然河流,水位受临淮岗节制闸控制。

7.东淝河东淝河有东、西两源。

东源发源于出肥西县的大潜山,全长49公里,流经境内14公里,流域面积2ll平方公里;西源发源于六安市龙穴山,全长56公里,流经境内长42公里,流域面积136平方公里。

东西两源在董埠汇合后,北流经过石埠嘴、船涨埠,至白洋淀后进入瓦埠湖。

穿瓦埠湖后,再进入东淝河下游段,经寿县至五里庙汇入淮河。

8.淠河总干渠(又称大潜山总干渠)淠河总干渠从横排头引佛于岭、响洪甸水库水经三里岗,进入六安市区,再由九里沟,经罗管庙过青龙堰入肥西县境,过陶大拐经新民坝至合肥双墩集止,全长142公里。

9.淠东干渠淠东干渠是淠史杭灌区的一条干渠,在六安市九里沟西侧,从淠河总干渠引水向北,经木厂沿芍陂占道~塘河,北流至瓦庙台进安丰塘,再由戈店闸引水向东北,经老龙头至寿县南郊九里沟,全长94.9公里。

淠东干渠的水位主要受上游木厂节制闸、中游双门节制闸、下游戈店节制闸控制。

10.瓦西干渠瓦西干渠为淠河灌区的一条主要干渠。

瓦西干渠从六安市境淠河总干渠罗管庙的闸上引水,沿山源河与淝河的分水岭西侧向北入寿县境,至谢埠闸跌水后,沿岗脊向西北,经恒店、穿越石集后,折向东北,经荆塘至保义闸,全长62.57公里。

瓦西干渠水位受保义闸控制。

11.瓦东干渠瓦东干渠为淠河灌区的一条主要干渠,控制面积1844平方公里,上游通过新民坝闸进入淠河总干渠,下游在长丰县下塘集与淮南铁路相衔接,全长67公里。

瓦东干渠水位主要受节制闸控制。

12.杭淠干渠杭淠干渠是淠史杭综合水利工程的一条干渠,横跨江淮分水岭,沟通杭埠河灌区和淠河灌区,使江淮两个水系的水可相互调配。

杭淠干渠从打山开始,于皋堰汇入大潜山干渠,全长76公里,水位主要受高稻场节制闸和二十铺节制闸蓄水位的影响。

13.杨西干渠杨西干渠属淠河灌区,位于寿县西部,上游为淠东干渠,下游经迎河泄水闸与淠河相衔接,全长13公里,水位主要受上游进水闸和下游迎河泄水闸控制。

14.杭埠河杭埠河属长江流域巢湖水系,龙河口水库为主要水源,在肥西县三河镇与丰乐河汇合,向东注入巢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