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新安镇总体规划
六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1996—2010)

六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一、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二、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三、土地利用结构四、土地资源保护五、土地整理与开发复垦六、重点建设项目规模、布局和规划指标分解七、土地利用分区八、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规划管理,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对农地和非农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促进土地使用者科学、合理、充分、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和中发[1997]1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关于各级政府“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要求,必须对第一轮《六安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1-2000)进行修订。
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的总体目标、基本方针及分区土地利用指导方针,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协调各部门用地需求;分解规划确定的各类用地控制指标,重点是耕地保有量、建设占用耕地控制量及补充耕地量指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区域分布及重点建设项目的布局;合理确定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及范围,安排好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本规划以1996年为规划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目标年,2000年为近期规划目标年,并展望到2030年。
一、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一)土地利用结构与分布全市土地总面积1840117.36公顷,人均拥有土地资源2855平方米,居全省个地(市)第2位和第4位。
其中农用地1519017.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建设用地190402.96公顷,占10.35%,两者之比为7.98:1,未利用土地公顷,占7.10%。
已利用土地与未利用土地之比为13.1:1。
各类用地结构与分布如下(详见附表一)。
1.农用地结构与分布⑴耕地。
六安市新安镇总体规划

壹 规划背景
近期:2008——2015年
规划年限
远期:2016——2025年
壹 规划背景
新安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 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经济实力快速提升,积极融入六安市新一轮总体规划框架中去,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改良,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成为裕安区的领头军,
壹 规划背景
主要指标: l 新安镇总人口 13.5万人 l 镇区总人口 7.54万人 l 城镇化水平 55.8% l 人均建设用地 100㎡/人 l 人均绿地 23.7㎡/人 l 人均道路面积 11.2㎡/人 l 人均生活用水量 200升/人·日 l 人均生活用电量 1000千瓦时/年 l 供水普及率 100% l 电话普及率 40部/百人 l 大气环境质量 城镇达到二级标准 农业生态观光区达到一级标准 l 污水处理率 95% l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l 环境噪声平均值 50分贝
玖 城镇近期建设规划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图
拾 城镇建设管理准则
一、1、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山林、河流等均有城镇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新建、扩建、改建需要使用规划区土地 包括地上、地下、水域 ,必须向城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选择申,严格按照一书两证制度执行,依法加强土地审批手续, 2、本规划按不同用地对城镇整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据国家用地分类标准,将城镇用地分为三类:即强制性用地、控制引导用地、灵活选择用地, 二、强制性用地 1、镇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湿地、水系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区, 2、城镇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镇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根据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城镇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
六安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2012-2030年) 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燃气工程规划 (3)第一节气源规划 (3)第二节天然气供气规模 (3)第三燃气调压器气调压器天然气输配系统 (4)第四节天然气场站工程规划 (8)第五节液化石油气规划 (12)第三章投资估算 (13)第四章规划实施 (14)第五章结论和建议 (15)附件:附件1:关于编制燃气专项规划的委托书附件2:六安市燃气专项规划评审意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依据3)《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4)《六安市产业承接集中区总体发展规划(2010~2030)》5)《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总体规划(2010~2030)》6)《六安市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燃气专项规划(2005~2020)》7)规划基础资料(包括气象、环保等资料)第二条编制原则1)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实行分期气化、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为远期留有一定发展余地。
2)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用户市场调研,科学预测各类用户的燃气需求量及发展梯度,并满足其工业发展的需要。
3)规划气源以清洁环保、优质经济、长期稳定供应和安全可靠为原则。
输配系统统筹解决调峰问题,满足各类用户的用气需要。
4)管网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并根据气源位置和各类用户用气量综合确定;规划地下燃气管网主干管道走向,符合城市道路长远规划和各类用户分布的要求,尽量避免在管道可用期限内开挖道路致使改建或重建燃气管道,做到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5)以满足市场需要、安全、可靠、稳定供气为目的,统筹考虑,远近期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燃气设施,合理配置全市燃气资源,优化系统方案。
6)合理规划六安市各类用户用燃气工程建设分期,做到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扩大供气范围。
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关系,以近期为主,做到近、中、远期相结合,量力而行,留有余地。
7)坚持科学的态度,运用详实的资料,深入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
本规划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切实可行,造福于民。
六安市新安镇总体规划精品PPT课件

2008——2025
总体规划
小组成员
崔志新 080907203 毛中华 080907218 王青青 080907226 张 冠 080907242
总体规划
目录
壹
规划背景
贰
城镇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叁
镇域城镇体系规划
肆
城镇性质与规模
伍
总体布局
总体规划
目录
陆
环保环卫规划
柒
城镇防灾系统工程规划
主要指标:
l 新安镇总人口 l 镇区总人口 l 城镇化水平 l 人均建设用地 l 人均绿地 l 人均道路面积 l 人均生活用水量 l 人均生活用电量 l 供水普及率 l 电话普及率 l 大气环境质量
l 污水处理率 l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l 环境噪声平均值
13.5万人 7.54万人 55.8% 100㎡/人 23.7㎡/人 11.2㎡/人
总体规划
壹 规划背景
规划年限
近期:2008——2015年
远期:2016——2025年
总体规划
壹 规划背景
新安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 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经济实力快速提升,积极融入
六安市新一轮总体规划框架中去。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改 良,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成为裕安区的领头军。
总体规划
壹 规划背景
2015年和2025 年,全镇城镇化水 平分别应达到 45%和55.8%。
总体规划
镇域村镇体系现状图
叁 镇域城镇体系规划
总体规划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图
叁 镇域城镇体系规划
总体规划
叁 镇域城镇体系规划 总体规划
镇域体系结构图 “一轴、二带、二中心”
镇域村庄布点规划图
新安镇

86有用+125
新安镇添加义项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18个义项)
新安镇:四川省江油市新安镇
新安镇:四川省屏山县新安镇
新安镇:江苏省新沂市下辖街道办
新安镇:江苏省灌南县新安镇
新安镇:江苏省启东市新安镇
新安镇: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镇
新安镇:安徽省来安县新安镇
新安镇:吉林省长岭县新安镇
新安镇: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新镇
新安镇:湖南省临澧县新安镇
新安镇:浙江省德清县新安镇
新安镇: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新安镇
新安镇:黑龙江省海林市新安镇
新安镇:天津市宝坻区新安镇
新安镇:河北省正定县新安镇
新安镇: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新安镇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六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六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的批复
【法规类别】土地复垦与耕地保护
【发文字号】皖政秘[2011]159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1.05.16
【实施日期】2011.05.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六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
(皖政秘〔2011〕159号)
六安市人民政府: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六安市及所辖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请示》(六政〔2011〕
83号)悉。
经研究,现就六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六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
展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土地利用,强化规划的
整体控制作用。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小城镇发展的建议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六政秘[2006]212号_1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小城镇发展的建议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六政秘[2006]212号_1](https://img.taocdn.com/s3/m/387082d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63.png)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小城镇发展的建议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正文:----------------------------------------------------------------------------------------------------------------------------------------------------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小城镇发展的建议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六政秘[2006]212号)市政协:市政协《送交“关于加快全市小城镇发展的建议案”的函》(六协〔2006〕9号)收悉,市政府对此建议案高度重视,分管领导专门做出批示,要求市政府有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加以研究,对建议案所提意见、建议,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落实。
现将有关办理情况函复如下:一、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小城镇发展工作一是研究并提请市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六发〔2005〕15号),明确了我市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思路,要求切实优化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环境,加强和改进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
二是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市城镇化战略的目标和措施。
在市二届二次人代会上通过的《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小城镇建设每年增加10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8%左右”的目标;同时提出要加快重点镇建设,重点发展各县区城关镇和沿边重镇,发展城镇特色产业,将沿边重镇叶集、周集、杭埠等建成我市的经济桥头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确定为推动我市“十一五”时期跨越式发展的六大战略之一,提出“按照点轴发展模式,以六安城区为中心,以各县城和叶集试验区为次中心,以重点镇为骨干,以方便快捷的交通为纽带,加快形成‘一城率先崛起、六方竞相呼应、群星争辉显亮’的放射型网状式城镇体系。
”三是确定了全市50个市级重点镇。
今年3月份,根据六发〔2005〕15号文件精神,经各地推荐和市建设部门审核,确定金安区张店镇等50个镇为市级重点镇,并予以公布,要求各地结合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实事求是地制定加快重点镇发展的实施方案;同时对全市重点镇实行动态监测管理,每年根据全市小城镇建设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六安城市总体规划

六安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一)、城镇体系规划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六安市行政辖区,即五县、两区以及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
2、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近期(2005年)达26%,城镇人口150万;中期(2010年)达35%,城镇人口192万;远期(2020年)达50%,城镇人口305万。
3、人口控制规模由于六安是劳务输出大市,按照异地城镇化,综合增长法,趋势外推法预测,六安市域的常住人口为:近期(2005年)580万人;中期(2010年)590万人;远期(2020年)660万人。
4、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形成“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镇-重点镇-一般镇”的四级城镇等级体系。
城镇的规模结构规划分为50万人以上、20-50万人、10-20万人、5-10万人、2-5万人和2万人以下6个层次。
重点城镇人口规模:六安城市60万人;舒城县城20万人;寿县县城25万人;霍邱县城25万人;霍山县城15万人;金寨县城15万人;叶集镇15万人。
5、城镇空间结构城镇空间结构规划重点解决与周边城市的关系以及区内空间点轴系统组织。
规划城市点轴系统的组织为:一个主要集聚区(中心城市集聚区),五个次要集聚区(寿春-正阳集聚区、梅山-叶集-姚李集聚区、舒城-龙河-杭埠集聚区、霍山-佛子岭-与儿街集聚区、霍邱-马店集聚区),以中心集聚区为核心,以312国道,宁西高速公路,宁西铁路为横轴,203省道和南部的105国道为纵轴构建十字形主轴线,并通过环状联络线加强外围集聚区和主要城镇的联系。
实现城乡协调有序发展。
6、城镇体系发展模式本次规划综合集中的点轴式和分散的均衡式发展两种模式的特点,针对六安市城镇发展的早期向心集聚的现状特征,采取兼有集中和分散特征的多中心集聚发展模式,把集聚区作为促进区域发展的增长中心。
(二)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规划区范围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东市街道、中市街道、三里桥街道、鼓楼街道、南市街道、西市街道、北市街道、小华山街道等8个城区街道,平桥乡、九里沟乡、望城岗乡、三十铺镇、城北乡、城南镇、苏埠镇等7个乡镇和横排头风景区,总面积约为560k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指标:
l l l l l l l l l l l 新安镇总人口 镇区总人口 城镇化水平 人均建设用地 人均绿地 人均道路面积 人均生活用水量 人均生活用电量 供水普及率 电话普及率 大气环境质量 13.5万人 7.54万人 55.8% 100㎡/人 23.7㎡/人 11.2㎡/人 200升/人· 日 1000千瓦时/年 100% 40部/百人 城镇达到二级标准 农业生态观光区达到一级标准 95% 100% 50分贝
全镇商 贸中心。
镇域有丰 富的农副 产品资源, 其加工业 前景广阔。
六安市 近郊的 卫星小 城镇。
总体规划
肆 城镇性质与规模
综上所述,新安镇城镇性质表述为: 以发展科教文化以及第三产业为主和农副产品加工 流通的滨水化城镇。
总体规划
肆 城镇性质与规模
城镇规模 1、城镇人口规模 新安镇区总人口近期:4.5万人;远期7.54万人。 2、城镇用地规模 新安镇区现状用地规模1.7平方公里,现状人均用 地为85平方米/人,近期人均指标取84.4平方 米/人,远期取100平方米/人,则: 近期城镇用地规模为3.8平方公里,远期城镇用地 规模为7.54平方公里。
排水工程规划
一、排水体制
规划确定新安镇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
二、雨水规划
1、雨水量计算 2、排水走向 3、雨水管道
三、污水规划
1、污水量预测 2、污水排放水质标准 3、污水管道布置 4、污水处理厂
总体规划
捌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镇 区 排 水 工 程 规 划
总体规划
捌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电力工程规划
总体规划
壹 规划背景
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促进城 乡统筹和谐发展。 2、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及历史人文资源,体现城 镇特色,促进城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保证本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融现代城市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的结合 充分利用新安镇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条件,通过资源的整合,将现代 的生态农业与休闲观光旅游相结合起来,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 业观光园。 5、根据上位规划,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深化资源、交通、市场等 发展、条件分析,做好“五个衔接”。即:与六安市总体规划的衔接; 与淠河治理规划方案的衔接;与新农村建设的衔接;与规划建设中的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衔接;与新安镇自身产业优势的衔接。
总体规划
壹 规划背景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镇规划标准》( GB50188-2007); 安徽省建设厅《安徽省 小城镇规划编制及管理 办法》; 《新安镇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 国家、省、市、区相关 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新安镇总体规划的有关 资料及地形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 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 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制镇规划管理办法 》;
总体规划
拾 城镇建设管理准则
3、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镇主干道的走向、停车场 的布局;城镇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排水主管网的布局;文化、 教育、卫生、体育、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4、城镇防灾工程。包括:城镇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镇防震与消 防疏散通道;城镇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5、近期建设规划。包括:城镇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近期建设用 地的具体位置和范围;近期内保护风景资源的具体措施。 三、控制引导用地 1、影响城镇总体布局的大型公共设施:行政中心、商业金融中心、文 化娱乐中心等。 2、大型仓储和危险品仓库。 3、大型批发市场。 4、面积较大的居住用地。
总体规划
陆
环保环卫规划
镇 区 环 境 环 卫 规 划 图
总体规划
柒 城镇防灾系统工程规划
一、消防系统工程规划
1、消防区 2、消防水源 3、消防栓布置 4、消防通道 5、消防 通讯
二、城镇防洪系统工程规划
1、防洪防涝对策 2、防洪、防涝标准 3、防洪、防涝工程设施
三、城镇抗震系统工程规划
1、地震基本烈度 2、城镇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
总体规划
捌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镇 区 电 力 规 划 图
总体规划
捌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通信工程规划
一、邮政工程
原邮政所一处,服务群众用邮需求。位于新安街道,占地面积360平方米。
二、电信工程
1、电话预测 固定电话普及率在40部/百人以上,移动电话普及率在70部/百人以上。 2、电信局规划 原有电信局一处,位于新安镇西大街,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 3、电信线路规划 电信线路为地下光缆及电缆,在主要道路设地下光缆,在小区可采用地下电缆。敷设方式 为穿管埋地敷设。
总体规划
叁 镇域城镇体系规划
镇 域 村 镇 体 系 现 状 图
总体规划
叁 镇域城镇体系规划
镇 域 村 镇 体 系 规 划 图
总体规划
叁 镇域城镇体系规划
“ 一 轴 、 二 带 、 二 中 心 ”
镇 域 体 系 结 构 图
总体规划
叁 镇域城镇体系规划
镇 域 村 庄 布 点 规 划 图
总体规划
叁 镇域城镇体系规划
总体规划
玖 城镇近期建设规划
四、主要近期建设项目 1、坐落在石塘村原城西蚕桑厂境内的“安徽安瑞建材有限公司”; 2、位于石塘村南面的“安徽信辉羽毛制品有限公司”; 3、坐落在石塘村原城西蚕桑厂境内的“六安市宝成鹅业有限公司”; 4、位于新安镇徐渡村境内,紧临六单路东侧的“六安华顺鞋业有限公司”; 5、位于新安镇兴隆村境内的“新安中心自来水厂”; 6、坐落在石塘村胡店组境内,六单路西侧的“六安市全信食品有限公司”; 7、位居石塘村土塘组境内,六单路西侧的“六安市金石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8、道路:新建新安路、安居路、广安路、灵泉路、仁和路、庆丰路,改造扩宽六单路, 完善老镇区主要路网; 9、管网:管网结合道路建设同时敷设。管网主要完善排污干管和通讯管线。结合新建道 路敷设管网; 10、市政设施:完善设施,满足近期建设需要; 11、滨河滨水景观带及城区绿化建设; 12、公厕、垃圾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五、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根据已有的拟建项目,近期建设新安镇估算投资2亿元人民币。
总体规划
壹 规划背景
规划年限
近期:2008——2015年
远期:2016——2025年
总体规划
壹 规划背景
新安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 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经济实力快速提升,积极融入 六安市新一轮总体规划框架中去。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改 良,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成为裕安区的领头军。
总体规划
壹 规划背景
二、工程管线规划
1、所有工程管线全部地下直埋。 2、供电、通讯的覆土厚度为1.4米,给水管道的覆土厚度为1.2米,排水管道的覆土厚度 随排水坡度而定,但起点覆土厚度为1.5米。
总体规划
玖 城镇近期建设规划
一、规划确定近期至2015年,综合确定新安镇镇区的近期人口规模为4.5 万人,总用地3.8平方公里, 人均用地 84.4平方米/人 二、近期建设策略 1、大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优化城镇功能结构 2、加强城镇环境和景观建设,提升城镇整体形象 3、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 4、大力推进旅游建设,提高城镇综合竞争力 三、近期建设重点 按照“突出亮点,整体推进,强化设施,塑造形象”的原则,合理安排城镇近期多项建设。 1、突出亮点 加强新安镇整体建设,展现独特的文化风貌;加强重点地段的建设,包括淠河滨河景观带,新市政办公 中心、商业中心等。 2、整体建设 完善城镇布局,优化城镇功能,在突出亮点的同时,加强各功能区建设。形成各具特点的城镇功能分区, 提高城镇整体质量。 3、强化设施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城镇交通体系,提高城镇综合设施 服务水平。 4、塑造形象 突出特点,突出新城区建设,突出生态环境,形成三位一体独具特色的城镇形象。
总体规划
玖 城镇近期建设规划
镇 区 近 期 建 设 规 划 图
总体规划
拾 城镇建设管理准则
一、1、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山林、河流等均有城镇人民政府 统一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新建、扩建、改建需要使用规划区土地 (包括地上、地下、水域),必须向城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选择 申请,严格按照“一书两证”制度执行,依法加强土地审批手续。 2、本规划按不同用地对城镇整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影响的重要程度,依 据国家用地分类标准,将城镇用地分为三类:即强制性用地、控制引 导用地、灵活选择用地。 二、强制性用地 1、镇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湿地、水系保护区等生态敏感 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区。 2、城镇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镇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发展 方向,根据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 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城镇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
l 污水处理率 l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l 环境噪声平均值
总体规划
贰 城镇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人口规模预测
城镇用地规模
城镇化水平
新安镇区总人口近 期:4.5万人;远 期:7.54万人。
近期城镇用地规模 为3.8平方公里, 远期城镇用地规模 为7.54平方公里。
2015年和2025 年,全镇城镇化水 平分别应达到 45%和55.8%。
六安市新安镇 总体规划
2008——2025
总体规划
小组成员
崔志新 毛中华 王青青 张 冠
080907203 080907218 080907226 080907242
总体规划
目录
壹 贰 叁 肆
规划背景 城镇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镇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性质与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