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原子发射光谱法

合集下载

大学《仪器分析》课件:第3章 原子光谱

大学《仪器分析》课件:第3章 原子光谱
10
例:钠原子,一个外层电子, S =1/2;因此: 2S +1 = 2;双重线; 碱土金属:两个外层电子, 自旋方向相同时, S =1/2 + 1/2 =1, M = 3;三重线; 自旋方向相反时, S =1/2 - 1/2 =0, M = 1;单重线;
11
一条谱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的, 可用两个光谱项符号表示这种跃迁或跃迁谱线:
第3章 原子光谱法基础
原子发射光谱法--依据每种化学元素的 原子或离子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发射 特征的电磁辐射,进行元素定性、定量 分析的方法。 它是光学分析中产生与发展最早的一种 分析方法
1
❖ 原子发射光谱法包括三个主要的过程: 1.由光源提供能量使试样蒸发,形成气态原子,并进一步
使气态原子激发而产生光辐射;
14
四、谱线的自吸与自蚀
❖ 自吸:中心发射的辐射被 边缘的同种基态原子吸收, 使辐射强度降低的现象。
❖ 元素浓度低时,不出现自 吸。随浓度增加,自吸越 严重,当达到一定值时, 谱线中心完全吸收,如同 出现两条线,这种现象称 为自蚀。
❖ 基态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 最严重。
15
第三节 原子发射光谱仪
❖ 光源、分光仪和检测器
的谱线,III表示二次电离离子发射的谱线。
3
二、能级与能级图
➢ 能级:电子在稳定状态所具有的能量称为能级。 ➢ 能级图:把原子系统内所有可能存在的能量为
零,高于基态的所有能量状态为激发态。
➢ 原子的能级通常用光谱项符号表示:n2S+1Lj n:主量子数;M(2S+1):谱线多重性符号; L:总角量子数; j:内量子数
例 钠原子的双重线 Na 588.996nm ; 32S1/ 2 — 32P3/ 2; Na 589.593nm ; 32S1/ 2 — 32P1/ 2;

仪器分析第4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仪器分析第4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第四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光谱的产生主要由分析试样的蒸发过程(把样品首先挥发为气态原子或离子)及气体原子和离子的激发过程两部分组成。

发射光谱的分类:(一)线光谱:由物质的气态原子(或者离子)被激发而产生的具有一定波长的不连续的线条,又称为原子(或离子)光谱。

(二)带光谱:气态分子被激发而产生的,由一些波长非常相近的光带和暗区相间而组成,也叫分子光谱。

(三)连续光谱:固态或者液态物质激发后产生的连续的无法分辨出明显谱线的光谱。

比如炽热的碳电极发射的光谱极为连续光谱。

原子发射光谱的研究对象是被分析物质发出的线光谱,利用特征谱线的波长和强度来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1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1.1原理把样品首先挥发为气态原子或离子,这些原子或离子受到高温激发或电激发会产生外层电子的跃迁,外层电子跃迁到高能态(激发态)。

处于激发态不稳定(寿命小于10-8s),迅速回到基态时,就要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若此能量以光的形式出显,既得到发射光谱。

ΔE=E2-E1=hc/λ=hυ=hσch为普朗克常数(6.626×10-34J·s),c为光速(2.997925×108m·s-1)1.2光谱分析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①分析速度快,能同时测定多种元素。

②选择性好。

③灵敏度高。

④准确度较好。

⑤另外测定试样消耗少,一般只需几毫克~几十毫克,且可在基本不损坏试样的情况下进行分析。

1.3光谱分析法的局限性➢光谱分析是一种相对的分析方法,一般需要用一套已知准确含量的标准样品对照测定,而标准样品的标定却需要用化学分析方法作基础➢理论上,所有元素都有它特征的发射光谱,但对于惰性气体和一些非金属元素,如硫、硒、碲、卤素等,因很难得到他们的测量条件,这些元素的测定灵敏度很低,或根本无法测定➢对于高含量的元素,光谱分析的准确度较差(5%~10%)➢发射光谱法只能用于元素分析,而不能确定这些元素在样品中的化合物状态2光谱分析的仪器设备2.1光源➢作用: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得试样蒸发、解离、原子化、激发产生光谱会使价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使得原子成为离子,这个过程为电离。

高等教育出版社仪器分析第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仪器分析第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青岛农业大学
几个概念
5.电离电位 :原子受激后得到足够能量而失去电子—电离 ;所需的能量称为电离电位。 6. 共振线:由激发态到基态(Ground state) 跃迁所产生的谱 线,激发电位最小—最易激发—谱线最强(第一共振线或 主共振线)。 7. 原子线:原子外层电子的跃迁所发射的谱线,在谱线表图 中用罗马字“Ⅰ”表示。 8. 离子线:离子的外层电子跃迁也发射光谱。失去一个电 子称为一次电离,一次电离的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称为二 次电离,依此类推,以II,III,IV等表示
例, Mg Ⅰ285.21nm 为原子线 MgⅡ 280.27nm 为一次电离离子线
青岛农业大学
发射出谱线的波长λ取决于跃迁时的两个能级的能量差, 即:△E=E2-E1=hc/λ
或λ= hc/△E
式中E2为较高能级的能量;E1较低能级的能量;h为普朗克常数 (6.626×10-34J· s);λ为谱线的波长;ν为谱线的频率;c为光速 (3×1010cm/s) 式子表明: 1.每一条发射线的波长取决于跃迁前后的两个能级的能量之差△E
ij —为发射谱线的频率
Iij
i j
13
青岛农业大学
• 当体系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原子在不同状态的分布 也达到平衡,分配在各激发态和基态的原子密度应遵守波尔 兹曼分布规律。各个状态的原子数由温度 T 和激发能量 E 决定
i gi kT Ni N0 e g0
E
• Ni、N0— 分别为处于i能态和基态原子密度 • gi、g0— 分别 i 能态和基态的统计权重。谱线强 度与统计权重成正比 • k— 波尔兹曼常数(1.38×10-23J· K-1) • Ni与 Ei 成反比 ,能量越高,处于该状态的粒子数越少

(仪器分析)11.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仪器分析)11.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11.1.3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应用
1. 元素的分析线、最后线、灵敏线
分析线:复杂元素的谱线可能多至数千条,只选择其中几 条特征谱线检验,称其为分析线; 最后线:浓度减小,谱线强度减小,最后消失的谱线; 灵敏线:最易激发的能级所产生的谱线,每种元素有一条 或几条谱线最强的线,即灵敏线。最后线也是最灵敏线; 共振线:由第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所产生的谱线;通常也是 最灵敏线、最后线。
nmgmex pE(m/kT)
N
Z
2020/10/24
nmgmex pE(m/kT)
N
Z
Z 为温度 T 的函数,分析中的温度通常在2000~7000 K ,Z 变化很小,谱线强度为
I hc4g πm Z AN exE pm(/kT )
式中:Φ 是考虑在 4 球面角度上发射各向同性的常数。 Z 可视为常数,对于某待测元素,选定分析线后,T一定
2020/10/24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特点:
(1) 可多元素同时检测:发射各自的特征光谱; (2) 分析速度快:试样不需处理,同时对几十种元素进行定 量分析。 (3) 选择性高 各元素具有不同的特征光谱; (4) 检出限较低:10~0.1gg-1(一般); ngg-1(ICP)。 (5) 准确度较高:5%~10% (一般光源);<1% (ICP) 。 (6) ICP-AES性能优越 线性范围4~6数量级,可测高、中 、低不同含量试样。 缺点:非金属元素不能检测或灵敏度低。
常见光源的种类和特点是什么?
2020/10/24
(1)直流电弧
电弧是指在两个电极间施加高电流密度和低燃点电压 的稳定放电。
石墨电极,试样放置凹槽内。试样量10~20mg。
两电极接触通电后,尖端被烧热,点 燃电弧,再使电极相距4 ~ 6mm。

仪器分析-第六章 原子发射光谱-zcq-3

仪器分析-第六章 原子发射光谱-zcq-3
数n ,常数,不随波长改变,均排光谱(优于棱镜之处)。 ;线色散率还与仪器的焦距有关。
00:42:12
• (a)物镜焦距f越大,线 色散率也越大.f=1m 的光栅光谱仪,称为 一米光栅光谱仪.
• (b) 光谱级次越高,线 色散率越大,实际工 作中,习惯采用倒线 色散率表示.
• © 光栅色散率不随波 长而改变,光栅光谱 为均匀色散光谱
00:42:12
(一)棱镜摄谱仪 • 组成
1、照明系统 2、准光系统3、色散系统 4、记录系统
00:42:12
棱镜
棱镜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波长长的光, 折射率小;波长短的光,折射率大。
平行光经过棱镜后按波长顺序排列成为单色光;经聚焦 后在焦面上的不同位置上成像,获得按波长展开的光谱;
00:42:12
光栅的分辨率R
光栅的分辨率R 等于光谱级次(n)与光栅刻痕条数(N)
的乘积:
R nN
光栅越宽、单位刻痕数越多、R 越大。
宽度50mm,N=1200条/mm, 一级光谱的分辨率: R=1×50×1200=6×104
00:42:12
例题:某光栅光谱仪,光栅刻数为600条/mm,光栅面积 5×5 cm2,试问:
等离子体中包含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各种粒子, 它具有电中性和导电性。
等离子体光源:将高频电能通过电感,耦合到等离子体,使 等离子体放电的一种装置。
00:42:12
1、 ICP-AES的结构
structure of ICP-AES
1. 高频发生器和感应圈 由高频发生器产生高频
振荡电流:通过感应线圈耦 合到等离子体炬管上,产生 交变磁场。
当载气+试样,通过中间通道时,被 加热、解离、激发,产生发射光谱。

仪器分析 第7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仪器分析 第7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摄谱法原理 ⑴ 摄谱步骤
安装感光板在摄谱仪的焦面上
激发试样,产生光谱而感光
显影,定影,制成谱板 特征波长—定性分析 特征波长下的谱线强度—定量分析
⑵ 感光板 玻璃板为支持体,涂抹感光乳剂(AgBr+明胶+增感剂) 感光:
2AgX+2hυ→ Ag(形成潜影中心)+X2
OH
O
显影: 对苯二酚
乳剂特性曲线:
感光板的反衬度
以黑度S与曝光量的对数lgH作图 在正常曝光部分:
γ
S lg H lg H i lg H i
α
乳 剂 特 性 曲 线
S lg( It ) i
Hi为感光板的惰延量
谱线黑度与辐射强度的关系:
S lg( It ) i
定量分析中,更主要是采用 内标法,测量分析线对的相 对强度
磁辐射,通过测定其波长或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不涉及能级跃迁,物质与辐射作用,使其传播方 向等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利用这些改变进行分析 的方法
光分析法
非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
圆 折 二 射 色 法 性 法
X 射 干 线 涉 衍 法 射 法
原子光谱分析法 旋 光 法
X 射 线 荧 光 光 谱
分子光谱分析法
分 子 荧 光 光 谱 法 分 子 磷 光 光 谱 法 核 磁 共 振 波 谱 法
e. 波长尽可能靠近
(3) 摄谱法中的内标法基本关系式
• 摄谱法中谱线黑度S与辐射强度、浓度、曝光时间 、感光板的乳剂性质及显影条件有关,固定其他 条件不变,则感光板上谱线的黑度仅与照射在感 光板上的辐射强度有关
i0 S lg i
i0 未曝光部分的透光强度 i 曝光部分的透光强度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3.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3.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整理课件
2、光谱定量分析
(1)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在条件一定时,谱线强度I 与待测元素含量c关系为: I=ac
a为常数(与蒸发、激发过程等有关),考虑到发射光谱 中存在着自吸现象,需要引入自吸常数 b ,则:
I acb
(自吸:原子在高温时被激发,发射某一波长的谱 线,而处于低温状态的同类原子又能吸收这一波长的 辐射,这种现象称为自吸现象整理)课件
3.激发电位:原子中的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所需的 能量称为激发电位。
整理课件
4、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气态原子或离子的核外层电 子当获取足够的能量后,就会从基态跃迁到各种激发 态,处于各种激发态不稳定的电子(寿命<10-8s)迅速回 到低能态时,就要释放出能量,若以电磁辐射的形式
释放能量,即得到原子发射光谱。
(quantitative spectrometric analysis)
1.光谱半定量分析
与目视比色法相似;测量试样中元素的大致浓度范 围;
谱线强度比较法:将被测元素配制成质量分数分别 为1%,0.1%,0.01%,0.001%四个标准。将配好的标样 与试样同时摄谱,并控制相同条件。在摄得的谱线 上查出试样中被测元素的灵敏线,根据被测元素的 灵敏线的黑度和标准试样中该谱线的黑度,用目视 进行比较。
2)光栅摄谱仪
光栅摄谱仪采用衍射光栅代替棱镜作为色散元件。 特点:适用波长范围广,色散和分辨能力大
整理课件
3.4 发射光谱分析的应用
3.4.1 光谱定性分析
1、定性依据:元素不同→电子结构不同→光谱不同 →特征光谱 2、定性分析基本概念 分析线:复杂元素的谱线可能多至数千条,只选择其 中几条特征谱线检验,称其为分析线; 最后线:浓度逐渐减小,谱线强度减小,最后消失的 谱线;

仪器分析实验-原子发射与原子吸收光谱法

仪器分析实验-原子发射与原子吸收光谱法
图 155-1 燃烧器高度变化
火焰的燃助比变化也会导致测量灵敏度的变化。同样,变化的大小也因火焰种类和元素的 性质而定。即使是相同种类的火焰,燃助比不同,也会引起最佳测量高度的改变,从而使测量 灵敏度发生变化。从图 155-2 可看出燃烧器高度与燃助比两个条件的相互依赖关系。
当仪器的光学及电学部分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时,就可根据操作规程对分析条件进行选
五、数据处理
1、定性分析 根据试样谱板与“谱线图”对比的结果,指出试样中某元素出现的 2~3 条 灵敏线及其黑度,以确定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痕量元素等。
2、 定量分析 比较试样和标准中同一条灵敏线的黑度,以确定黑度~1%,~0.1%,~0.01%, ~0.001%,若在 0.1%和 0.01%之间,并接近 0.01%时,则可用 0.1%~0.01%表示,以此表示被 测元素的半定量分析结果。
为了便于识别谱线波长位置,通常用铁光谱作为波长标尺,将铁棒或氧化铁粉末与试样并 列摄谱,把摄得的谱板置于映谱仪上,放大 20 倍与“谱线图”进行比较,如果某些元素的灵 敏线出现则证明试样中存在这些元素。
在一定的条件下,元素的谱线强度随着其含量增高而增大,利用这一特性可对各种元素进 行定量分析。为了确定其大致含量,可将试样与半定量标样在同一块感光板上摄谱,然后在映 谱仪上用目视法,对被测元素的黑度进行比较,借助所出现最低级别谱线的强度级数估计各元 素在试样中的大致含量,即光谱半定量分析法。表 154-1 列出了所出现最低级别谱线的强度级 数与含量的对应关系。
4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AA300 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美国 PE 公司);10mL 比色管:6 支;25mL 比色 管:1 支;100mL 容量瓶:1 个;5mL 分度吸量管:2 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辐射跃迁的低能级是原子的基态能级时, 该跃迁称为共振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 振线。从最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所发射的谱 线称为第一共振线或主共振线。
二、 谱线的强度 当原子发射谱线的强度与发射粒子的浓度相关时, 则便可能利用该谱线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当原子 外层电子在高能级Em和低能级Ek之间跃迁时,其发 射谱线的强度正比于: 1、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 2、在高能级Em上的粒子总数nm; 3、单位时间内在两能级间可能的跃迁次数,其数值 以跃迁几率Amk表示。
原子发射光谱法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AES
第一节 基本原理 AES的原理 第二节 光谱分析仪器 1、 光源 2、 光谱仪 第三节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一、 光谱定性分析 二、 光谱定量分析 第四节 应用
3、 观测设备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 AES的原理 利用原子(离子)所发射的辐射或辐射与原子(离子) 的相互作用而进行分析的一类方法称为原子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原子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 与原子外层电子跃迁有关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 X-射线光谱法——与原子内层电子跃迁有关 一般情况下,原子的核外电子处于最低的能量状态,称为 基态。当外层电子吸收能量时会跃迁到较高的电子能态而转变 为激发态(这个过程称为激发)。处于激发态的电子很不稳定, 会迅速返回基态或较低的能态,并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这种能 量往往以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产生线光谱。
第二节 光谱分析仪器
1、光源 将试样中的元素转变为原子(或离子) 的过程称为 原子化 。原子化、激发和发射是在 光源中进行的。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使用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 激发光源和光谱仪两个部分。
激发光源有等离子体、电弧、高压火花和激光
微探针光源等。
等离子体(plasma)——电子和离子浓度处于 平衡状态的电离气体。近代物理学中把电离度 大于0.1%、宏观上呈电中性的电离气体都称为 等离子体。
原子光谱是原子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的结果。在量 子力学中,电子的运动状态可用四个量子数, 即主量子数n、 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l和自旋量子数ms来描述。 主量子数 n表示核外电子离核的远近, n 值越大,电子的能 量越高,电子离核越远。 n值取为1 ,2 , 3, …任意正整数。 角量子数l 表示电子在空间不同角度出现的几率,即电子云 的形状,也代表电子绕核运动的角动量。 l 取小于n的整数, 0,1,2,…,n-1。相对应的符号是什么? 磁量子数ml表示电子云在空间的不同取向。ml值取为- l ≤ml ≤+l ,可以取ml =0,±1,±2,……±l。同一个l 值,磁量 子数 ml 有(2l+1)个不同的数值。 自旋量子数ms表示电子的自旋。ms的取值为ms=±1/2,分别 表示电子的自旋运动有顺时针方向和反时针方向。
钠原子价电子的运动状态
对于多外价电子的原子要比单价电子的原子复杂。 价电子可用量子数n,L,S和J来描述。
n为主量子数,与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主量子数 n的 意义相同。 L为总轨道角量子数。各价电子角动量相互作用,按照 一定的方式耦合成原子总的量子化轨道角动量。 如:对于两个价电子的原子,L只能取下列数值:
(l1 l2 ), (l1l2 1), (l1 l2 2) , l1 l2
即可取l1+l2到|l1-l2|,依次递减1的所有数值。 例如,对价电子组态为np1nd1的原子,l1=1,l2=2,于是 L可取3、2、1三个数值。L的数值0、1、2、3…分别用 大写字母S、P、D、F、…表示。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inductive coupled (high frequency) plasma, ICP] 等离子炬(plasma torch)——由电产生的具有火 焰状的等离子体,亦称“炬焰”。产生等离子炬的 方法较多,其中ICP是利用高频感应加热原理,使 流经石英管的工作气体电离而产生的等离子炬。 ICP具有优良分析性能,是应用日益广泛的新型光 源。
2、光谱仪(摄谱仪)
看谱镜以肉眼直接观察 元素光谱(强度),仅 用于可见光区,专用于 钢铁及有色金属的半定 量分析。 摄谱仪 以照相法摄取光 谱,进行元素的定性、 半定量和定量分析。操 作繁杂而费时。
发射光谱分析的看谱法、 摄谱法、光电法
光电法以光电倍增管、阵列检测器接收辐射,是光谱定量 分析的重要进展。


直流 电弧
矿石定性分析,金属中微量杂质、 难熔氧化物中微量元素测定;不宜 用于高含量组分测定,不宜用于低 熔点元素分析。
介于“直流”和“火花”的激发光 源,灵活性较大,测定精度比直流 电弧高,广泛用于光谱定性、定量 分析,常用于金属或合金中低含量 元素的定量分析。
低压交 流电弧

高压电 容火花
放电稳定性好 ,瞬间温度可达10000K 可用于难激发元素的测定,金属、 以上;所产生的谱线主要是离子线, 合金等组成均匀试样的定量分析,较 适合于分析低熔点试样; 电极头温度低,试样蒸发能力较差, 灵敏度较差、背景较大,> 10KV高压, 不宜用于组成不均匀、难熔试样分 析,不宜用于微量分析。 须注意安全,定量分析时预热、曝光 时间较长。
Na ……
△E = E2-E1 = hυ= hc/λ (1s)2 (2s)2 (2p)6 (3s)1, 3p1、3d1、4s1、4p1、4d1、4f1、
每一条发射谱线的波长取决于跃迁前后两个能级( E 2 , E1)的差。由于各种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核外电子结构, 根据光谱选律,特定元素的原子可产生一系列不同波长的特 征光谱(组)。原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原子光谱是线状光 谱。通过光谱的辨认和谱线强度的测量可进行元素的定性、 定量分析,这就是原子发射光谱法(AES)。 激发电位/eV,共振线,离子线 原子发射谱线(Ⅰ),一次电离的离子发射的谱线(Ⅱ),二次 电离的离子发射的谱线(Ⅲ),…/ Å或nm。
ICP光源的特点:
温度高,惰性气氛,原子化条件好,有利于难熔化 合物的分解和元素激发;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具有“趋肤效应”,即涡电流在外表面处密度大,
使表面温度高,轴心温度低,中心通道进样对等离 子体的稳定性影响小,也有效地消除了自吸现象; ICP焰中的电子密度大,对碱金属电离造成的影响小; 氩气产生的背景干扰小,也无电极放电,无电极污 染。ICP焰炬外形像火焰,但不是化学燃烧火焰,而 气体放电形成的高温。
炬管的设计,气流的控制和高频涡电流的趋肤 效应使得等离子体呈环状,等离体核处达 10000K, 在中央通道温度为 6000~8000K 。 ICP 的几乎所有的
优点都与这种环状结构有关。
检出限低10-9~10-10g· L-1,精密度高±(0.5~2)%, 基体效应和第三元素影响小,线性范围宽 10 5 ~10 7, 无极放电不存在电极玷污,可进行多元素同时分析 。ICP是光电直读式光谱仪的理想光源。
可取以下数值。
J=L+S,L+S-1,L+S-2,…… |L-S| 在n、L、S、J四个量子数中,n、L、S 确定后,原子 的能级也就基本确定了,所以根据n、L、S 三个量子数 就可以得出描述原子能级的光谱项:
n2S+1L
式中2S+1叫做谱项的多重性。在L≥S 时,2S+1就是内 量子数 J 可取值的数目,也就是同一光谱项中包含的 J
ICP由高频发生器、等离子 体炬管和雾化器组成,其核心部 件是等离子(石英)炬管。炬管由 三层同心管组成,都通Ar气,作 用不同,因此名称也不同:内层 Ar气携带样品气溶胶进入炬焰, 故称为载气;中层Ar气起辅助等 离子体的作用,故称为辅助气; 外层切向通入的Ar气称为“冷却 气”,它既是维持ICP的工作气 流,又将等离子体与管壁隔离, 避免石英管烧融。
S为总自旋量子数,它是各价电子自旋角动量耦合后 所得自旋角动量的量子数。若原子有N个价电子,其 S可取下列数据:
S N N N 1 , 1, 2, 或0 2 2 2 2
当价电子数为偶数时,S值为零或正整数,价电子数 为奇数时,S值为半整数。
J为总内量子数。它是原子中各价电子总轨道角动量与 总自旋角动量相耦合得到的原子总角动量的量子数。 J
摄谱仪的核心部件是色散元件(棱镜或光栅),
其光学性能常以色散率、分辨率表示。光栅比棱
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光栅摄谱仪的色散率基本
上与波长无关,光栅摄谱仪更适合于一些含复杂 谱线的元素(如稀土、铀、钍等)的试样分析。
光电直读式光谱仪
利用光 电效 应直 接 测定 光谱 线 的强 度。 光 信 号 → 电信 号 → 信 号处 理及数字显 示。
(4) J值相等或差值为1,即△J=0,±1。但当J=0,△J=0 的跃迁是禁阻的。
以上条件称为原子光谱选律或选择定则。
每一光谱支项还包括(2J+1)个可能的状态,在
无外加磁场时它们的能级是相同的。当在外加磁 场作用下可分裂为(2J+1)个能级,一条谱线分 裂为(2J+1)条谱线,这种效应称为Zeeman效 应。当在外加强电场作用下,也可产生谱线分裂 效应,这种效应称为Stark效应。
值相同、能量相近的能量状态数。习惯上将多重性为1、
2、3的光谱项分别称作单重态、双重态和三重态。把J 值不同的光谱项称为光谱支项。用下式表示: n2S+1LJ 在磁场作用下,同一光谱项会分裂成 2J+1个不同的支
能级。外磁场消失,分裂支能消失,此种现象称为能
级简并。2J+1为能级的简并度。
原子内电子的跃迁不可能在所有的两个能级之间发生,有些 跃迁是禁阻的,有些跃迁是允许的。只有符合下列规则的两 光谱项之间才能发生跃迁。 (1)△n=0或任意正整数。 (2) L的差值为 1,即△L=± 1,跃迁只允许在 S与P、 P与 S 或D与P之间,等等。 (3) △S=0,单重态只能跃迁到单重态,三重态只能跃迁到 三重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