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邱隘镇中心小学汪东航当今社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群体人生观、教育观、家

庭观等观念的转变,使小学生面临着更多更重的心理负荷,若不能及时的疏导与调节,就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障碍,对其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以及社会、家庭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因此我对小学生的常见心理做了以下的几点分析及解决的策略,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生厌学的心理问题

症状表现:

1.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这些小学生主要是

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有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

2.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

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心理成因:

1.多数学生厌学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其内在

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另外,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无法适应生活、学习环境,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等等,都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产生厌学。

2.而这些优等生的厌学,第一是因为从孩子一入学的那一天起,我们的父母

和老师就开始海量的添加给孩子们无数的压力,从官方说法的报效祖国,到情之以理的为了孩子未来,这一切的一切都迫使着孩子每天挑灯夜读,

久而久之,学习成了孩子生活的的全部,释放天性的机会越来越少,厌烦情绪积蓄良久,导致了“厌学症”的爆发。二来是由于没有受过挫折,一但受挫就萎靡不振,缺少良好的心理素质。

3.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缺少正常的休息和玩耍,从而导

致学生厌学情绪的形成。

解决策略:

1.良好的家庭教育

首先,父母对子女学习状态的估计要客观,期望要合理。要经常帮助子女恰如其分地作出估计,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低估。这样,才能使子女处于自信而步子不满,自尊而不自负,自善而不自弃的心理状态。如果个别家长不善于客观地分析子女的实际情况,过高的期望不进行适时的调控,而是一味地为子女买参考书,约法三章,要求每次考试每门功课一定要考多少分,排第几名,这样做往往造成学生厌学、畏学,进而弃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的悲剧。

其次,帮助子女树立必胜的信心。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所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决”。在学习上,气可鼓而不可泄,家庭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创设成功机会,满足孩子高层次需要。厌学者的显著特点是丧失了信心,如果家长适当地降低对子女的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孩子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信心、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厌学情绪。在孩子每一次作业、考试或是成长经历中表现有进步时,家长应该有意识的表扬,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家长还应该给子女降压、松绑,不要过分强调竞争;要多倾听、多宽慰、多疏导,鼓励子女只要花了力气,学出自己的水平就是成功,还要多关心孩子的休息和心境。

最后,父母要创设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孩子一块制订一份适合又有针对性的学习作息时间表,但不必完全改变家庭日常生活规律。另外,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为孩子的学习和对家庭教育意见的分歧争吵,不要一天到晚千叮咛、万嘱咐,让子女感到唠叨个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