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食醋及生产方法

合集下载

灯塔酱油食醋工艺介绍_马净丽_140823

灯塔酱油食醋工艺介绍_马净丽_140823

固态发酵酿醋工艺 是指物料在不流动的固体状态下进行醋酸发酵的过程。
主要特征是:通过翻醅或淋浇对物料供氧和控制料温;总酸快速升 高至顶点,料温随之平稳下降;醋醅颜色逐渐加深;挥发性气体中醋 酸浓度快速增加等。
24
液态发酵醋简介
液态发酵醋简介:
液态发酵制醋是指在流动性很好的液态基质中培养微生物进行醋酸发酵的工艺过 程。有两大类:液态深层发酵制醋工艺、表面发酵制醋工艺。
日本除酒精醋外,都采用表面制醋酿工艺。从上世纪60年代,日本食醋厂家陆续 开始使用深层发酵法酿造,分别引进了美国的MAYER式和德国FRINGS式酿醋设备。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主要的生产方法有两种:发生器法、醋化器法(即深层发 酵法) 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液态深层制醋,代表企业石家庄副食一厂、上海酿 造科学研究所。在自主研发方面,珍极比较领先。 近几年,我国食醋行业发展步伐加快,几家品牌影响力较大的固态发酵酿醋企业 分别从国外引进了数套德国Frings公司的大型醋化器Acetator,如恒顺醋业、山西水塔 醋业、天津天立、四川保宁等酿醋企业,这些高效率醋酸化装臵在这些企业的发展 中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7


黄豆 PK 脱脂大豆
以黄豆为原料或以脱脂大豆为原料,二者所酿造的酱油,本质上没有区别。 广东、香港等地多用黄豆做原料。 日本、台湾、中国大陆广东以外的其它地区,多用脱脂大豆为原料。
两种原料的优缺点对比:
脱脂大豆 蛋白质含量高43~48%,可产生更丰富的 氨基酸; 蛋白质利用率高; 酶解效率高,缩短发酵期、提高产能。 黄豆
酿造方式
——什么是低盐固态?什么是高盐稀态?什么是天然酿造?
11
高盐稀态:
——发酵盐分高、温度低,风味和发酵机理比较接近传统酿造。 优点: 酱香浓郁,酱味醇厚; 高盐环境下(17~20g/100ml),许多有害杂菌被抑制,而耐盐酵母、耐盐乳酸 菌可以生长,通过发酵作用生成众多香气和风味物质,酱油香气好,无杂味。 发酵温度低(30℃),酶系全,酶活高,产生大量的、种类丰富的氨基酸,从 而使酱油产生较浓的鲜味和醇厚的酱味。 缺点: 发酵时间长 成本高。

酱油、食醋检验操作规程

酱油、食醋检验操作规程

酱油、食醋检验操作规程一、进货检验:货到后,由仓储通知质检科进行验证检验检验,并对其数量、规格、品种做好登记。

质量负责人依据《原材料验收标准》检验合格并出检验报告单,方可办理入库。

1、豆粕验收标准:引用标准GB/T13382-92,同时检验外观,测蛋白质、水份,并索要厂家质量证明。

2、瓜干验收标准:ZBX11007-85,同时检验外观,水份。

3、麸皮验收标准:GB10368-89,同时检验外观,测淀粉含量、水份,并索要厂家质量证明4、食盐验收标准:GB2712-2003,同时检验外观并索要厂家质量证明。

5、焦糖色验收标准:GB8817-2001,同时检验外观和波美度并索要厂家质量证明。

6、防腐剂苯甲酸钠验收标准:GB1902-2005,同时检验外观,测蛋白质、水份,并索要厂家质量证明。

7、玻璃瓶验收标准:GB4544-1996,同时检验外观,并索要厂家质量证明。

8、瓶盖验收标准:看外观,同时索要厂家质量证明。

9、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膜GB/T4456-2008看外观,同时索要厂家质量证明。

10、包装用聚乙烯吹塑桶GB13508-1992看外观,同时索要厂家质量证明。

11、包装物、纸箱:GB/T6543-2008。

12、包装膜:GB/T10005-198。

二、生产过程检验程序1、酱油生产过程1)水分的测定(用于熟料水分,酱曲水分的测定)A、仪器:称量瓶、粗天平(称量百分之一)B、操作方法:取已烘干恒重的称量瓶,用粗天平称其重量为W1,然后加入样品10g,在称其重量为W2,将其放在100-105℃的烘干箱中烘干2小时,取出放于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后进行称量为W3,称至恒重。

C、计算:W2—W3水份%=W2—W1式中:W1 称量瓶之中W2样品和称量瓶重W3 烘干后样品和瓶重2)酱曲酶活力A、仪器:分析天平,水浴锅,电烘箱、容量瓶、吸管、酸度计、磁力搅拌器,烧杯B、试剂:1%酚酞指示剂、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甲醛C、操作:称取研细均匀的成曲样品10g,放入250ml三角瓶中,加55℃温水80充分摇匀,置于55水浴锅中保温3小时,取出后加热煮沸以破坏酶活力,冷却后定容至100,充分摇匀后以脱脂棉过滤,吸取滤液10,移至250ml烧杯中,加水50,用0.05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酸度计显示PH8.20为终点,记下滴定数作为总酸,继续加甲醛10ml,,用0.05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酸度计显示PH9.20为终点,记下滴定数减去空白数后计算氨基酸态氮,另称曲10g做水分,再折算成干基数。

酱油、食醋生产工艺

酱油、食醋生产工艺
(四)主要酶
(五)成曲质量标准
六、发酵
(一)概念
将成曲拌入多量盐水,成为浓稠的半流动状 态的混合物,俗称酱醪;如将成曲拌入少量盐 水,成为不流动状态的混合物,则称酱醅。
将酱醪或酱醅装入发酵容器内,采用保温 或者不保温方式,利用曲中的酶和微生物的发 酵作用,将酱醅中的物料分解、转化,形成酱 油独有的色、香、味、体成分,这一过程,就 是酱油生产中的发酵。
4.酱醅的pH值: 酱醅的pH值对发酵影响较大,在发酵前期,
为了有利于蛋白质水解,应保持pH6~7近中性 范围。
5.酱醅质量: 酱醅棕褐色或红褐色,有光泽,不发乌,
醅层颜色一致。酱醅柔软,松散不黏,不干, 无硬心。酱醅有酱香,味鲜美,酸度适中,无 苦、涩等异味及不良气味。酱醅pH值不低于 4.8。每克酱醅细菌数不超过30万个。

浸泡

第二次 二
浸泡

第三次 残
浸泡

第一次 滤油
第二次 滤油
第三次 滤油






酱油浸提工艺流程
2.加热 (1)目的: ①杀灭残存的微生物,延长酱油的保存期
②破坏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特别是脱羧酶和磷酸单 酯酶,避免继续分解氨基酸而降低酱油的质量。
③还有除去悬浮物的作用,因为加热后,酱油中的 悬浮物与杂质和少量凝固性蛋白质凝结而沉淀, 使产品澄清,调和香气、增加色泽。
答案

盐水量=
4000115 50% 30%
113 5% 50%
2520
4

1.装曲
水温夏季50℃,冬季55℃。使用绞龙拌料装 池,要求料层疏松,下层、中层、上层的水分要 求不同。下层曲料的水分偏干;中层曲料的水分 干湿均匀;上层曲料的水分偏多。加封面盐 100kg,厚度2~3cm,以防止酸败和表面形成 氧化层,影响酱油质量。在分层装料时,要留一 部分盐水待加封面盐后,均匀地撒在上面。

酱油的生产工艺

酱油的生产工艺
第五页,课件共有45页
二淀粉原料
1小麦 2 麸皮 3 米糠及米糠饼 4其他含淀粉的原料
第六页,课件共有45页
三 食盐
• 食盐使酱油具有适当的咸味,并且与氨基酸 共同给以鲜味、增加酱油的风味。
• 食盐还有杀菌防腐作用,可以在发酵过程中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杂菌的污染,在成品中有 防止腐败的功能。

第七页,课件共有45页
四水
• 酱油生产中水的用量非常的大,对水的要求 虽然没有酿酒那么严格,但必须符合饮用水 的标准。
• 凡是符合卫生标准能供饮用的水如自来水、 深井水、清洁的江水河水湖水等均可使用。
• 如果水中含有大量的铁、镁、钙等物质,不 仅不符合卫生要求,而且影响酱油的香气和 风味,一般来说在酱汁中含铁不超过 5ppm。
给酱油加入添加剂和把不同批次质量有 差异的酱油适当拼配,调制出不同品种规格 酱油的操作称为配制。
通过配制可以使成品酱油的各项理化指标 符合标准。配制得当,可以稳定质量、降低 成本、节约原料、提高出品率。
第三十七页,课件共有45页
第三十八页,课件共有45页
酱油的过滤
• 将酱油和原料、微生物分离出来,防止酱油 变质。
4.喷雾保湿设备使用的喷嘴启用国外进口原件,湿 度能符合各种种曲生长要求,保证种曲质量。
第十五页,课件共有45页
四 制曲
• 制曲是种曲在酱油曲料上扩大培养的过程。 制曲过程的实质是创造曲霉菌适宜的生长条 件,促使曲霉充分发育繁殖,分泌酱油酿造 需要的各种酶类,如蛋白酶、淀粉酶、氧化 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转氨酶等。
酱油的浸出工艺
水─────────────────────
三淋油─→加热────────
二淋油─→加热─┐ 成熟酱醅─→第一次浸泡─→第二次浸泡─→第三次浸泡─→残渣

食品工艺6酱油

食品工艺6酱油

培养至醋酸酸度4%以上,表明醋酸菌 已大量繁殖。
• 3、醋酸菌种子罐培养 • 一种种子培养(三角瓶种培养) • AS141醋酸菌培养基: 米曲汁6Be,酒精2%琼脂3%, pH自然,1公斤压力灭菌30分钟,1000毫升三角瓶装100 毫升,231rpm,32-34度培养24小时。 • 沪酿101培养基:葡萄糖1%,酵母膏1%,酒精3%,, pH自然,振荡培养30℃/24h。 • 二级种子培养( 种子罐培养):将体积分数4-5%酒精 醪移入种子缸,装料量70%,80 ℃灭菌30min,接入 10%种子,30℃通气培养24h,通气量1:0.1。 • 种子质量:酸度1.5-1.8%,革兰氏染色阴性,无杂菌,菌 体形态正常。
• 三、果醋生产 • 果醋是以水果或果品加工下脚料为原料, 经过酒精发酵、醋酸发酵酿成的一种营养 丰富、风味优良的酸性调味品。 • 主要工艺过程:果汁提取,果酒发酵,醋 酸发酵,果醋澄清,果醋饮料调配。 • 发酵方式:静置薄层发酵,液体深层通风 发酵。
第六章
酱油
• 酱油是由大豆等原料发酵制成的调味品。 早在我国周朝时期就生产,历史悠久。 • 酱油中成分:水,盐,氨基酸,蛋白质, 糖,色素,其他风味成分等。
• 第一节 酱油酿造原料 • 一、蛋白质原料 • 1、豆粕 水分7-10%,粗蛋白质46-51%,粗脂肪 0.5-1.5%,碳水化合物19-22%,灰分5%左右。 • 2、豆饼:冷榨豆饼、热榨豆饼。 • 3、花生饼 • 4、大豆 • 5、蚕豆、豌豆、菜子饼、糖渣等 • 二、淀粉质原料 • 1、麸皮 • 2、米糠、碎米、小麦、薯渣等 • 三、食盐 • 四、水
一、发酵中生物化学变化 1、蛋白质分解 2、 淀粉的糖化 3、酒精和有机酸发酵 4 、酱油色香味体的形成 酱油中风味物质的来源:蛋白质的水解,淀粉的 水解,脂肪的分解,纤维素的分解 • 酱油中色、香、味物质的生成机理:基础物质的 形成,酱油色素的产生,酱油香气的产生,酱油 呈味物质的产生. • • • • •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酱油和食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公告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酱油和食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公告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酱油和食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1.06.23•【文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21年第23号•【施行日期】2021.06.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21年第23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酱油和食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公告为了加强酱油和食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提升酱油和食醋产品质量水平,保障食品安全,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油》(GB 2717—2018),酱油是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小麦粉和/或麦麸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

酱油生产应当具有完整的发酵酿造工艺,不得使用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等原料配制生产酱油。

二、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醋》(GB 2719—2018),食醋是单独或混合使用各种含有淀粉、糖的物料、食用酒精,经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液体酸性调味品。

食醋生产应当具有完整的发酵酿造工艺,不得使用冰乙酸等原料配制生产食醋。

三、酱油和食醋生产企业应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组织生产,加强原辅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及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酱油和食醋产品应当真实合法标注食品标识,在标签醒目位置清晰标注“酱油”“食醋”等标准规定名称,真实准确标注各种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

不符合酱油和食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调味品,不得标注“酱油”“食醋”名称或类别。

四、酱油和食醋生产企业不得再生产销售标示为“配制酱油”“配制食醋”的产品。

五、鼓励酱油和食醋生产企业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管理,实施先进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产品研发创新,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生产高品质的酱油和食醋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酿造酱油、食醋方法

酿造酱油、食醋方法

传统制取酱油需以大豆为原料,经过熬制,发酵、淋取等工艺,不但工艺程序多,而且成本高,我处经过数年研究独创的用科学配方生产的五香酱油,包香俱全,酱香浓郁,比传统的老方法投资小,收入大.制取方法简单,且不以大豆为原料,不用设备不用粮,也不发酵,而且由于加添五香调料,既能加强酱油防腐作用,又能使胃口大开,从而大增加食欲,是理想酱油制作方法.二、原料配比: 水:100公斤、食盐:20公斤、食用酒精:1公斤、饴糖(或白砂糖)3?4公斤,桂皮,陈皮、八角、丁香、花菽各100克、味精100克,苯甲酸钠50克、酱色4公斤.生产时请注意:上述配方比例根据各地风味的不同可增可减.三、生产工艺:①将装了五香酱油的瓶子放进蒸锅,蒸2?3分钟,出锅后立即塞上橡皮塞. ②加入防腐剂苯甲酸钠,(又名安息香酸钠,为白色颗粒或结晶性粉末,易深于水).试验时可不加,但成品销售时一定要加.是为了贮存时间较长些,同时可增强酱油的风味,还可以加入食用香精或酱油增香剂.③操作过程中要讲究卫生,酱油瓶子在灌装前要清洗干净并进行蒸汽灭菌处理.五、酱色的简易自制法酱色可到当地糖厂或酱油厂购买.并直接加入到酱油中就可以了.也可自做: 1.红糖制法:用铁锅一口,可将100斤红糖加清水64斤倒入锅内,先用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熬制,要不停地搅动以防粘锅和溢锅,一般煮25斤红糖大约需3?4小时,待锅内酱色变稠、色深乌黑发亮时即可出锅,每百斤红糖可煮酱色160斤.2.用甘薯自制酱色. ①蒸煮粉碎:先将新鲜甘薯用清水刷洗干净,再置于锅中用蒸汽蒸熟(不能加水煮).待大量蒸气出来后,继续30?45分钟,以达到蒸熟及灭菌目的,稍冷后取出,用灭过菌的器具捣烂或在粉碎机中粉碎成泥糊待用.②糖化发酵:待甘薯泥糊降温对65℃时,即加入原料重量0.4%的糖化淀粉酶(宜用3000单位),搅拌均匀后60?63℃温度下,衡温糖化6小时左右.第间隔一小时要搅拌一次.③抽滤浓缩:按糖化后薯料:清水=1:1.2比例加水搅拌均匀.置于减压帛滤锅中抽滤.然后用粗纱布袋吊袋过滤(滤渣可作精饲料或提取果胶、纤维用).抽滤下来的滤液宜隔套加热,减压浓缩至30c出锅随即改用常压敞口浓缩.熬煮加热宜用中火,并不断搅拌以防糖稀糊锅或溢锅,一直熬煮到锅内物料至粘稠状,颜色变为包黑发亮时便可停火出料,冷却后则为"酱色"成品.采用甘薯加工酱色收得率约为25?305.④包装:本产品为糊状物,色乌黑,具有焦糖香味,稍有潮解性.鉴于此,故宜置于细口玻璃瓶中包装,并要配备内外闰,严密封口备用.以上两种制酱色法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好能购到现成的就比较方便.方法酿造法:以大豆、脱脂大豆、黑豆小麦、米等谷类,经蒸煮或以其他方法处理并经培养曲菌制成之“酱油曲”,或在此加入蒸熟米或蒸熟米以曲菌糖化,并注入食盐水,或加生酱油、酱油醪使其发酵、熟成者。

食醋生产技术

食醋生产技术

体酒精发酵→酒液→拌和入池→固态醋酸发酵→加盐 ↑ ↑ 醋酸菌种子麸皮 食盐
→淋醋→配制→灭菌→成品
2)优点
(1)出醋率明显提高。碎米采用酶法液化通风回流制醋 新工艺比一般固态发酵法制醋旧工艺出醋率提高16%。 (2)旧工艺碎米用蒸熟的方法,耗煤量大,实现酶法液 化新工艺后,用煤量显著下降。 (3)采用新工艺后,目前除出渣尚用人工外,已实现管 道化,机械化生产,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节 约了劳动力。 (4)新工艺在酒精发酵完毕后,酒醪内直接拌入生麸皮 进行醋酸发酵,利用生麸皮不但简化工序,节约用煤, 而且还增加糖化能力,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
*醋酸发酵: 喂料:向酒精发酵醪中添加物料,包括麸皮、 谷糠等,添加比例为1:0.5:0.8,添加这些物料 的目的:补充部分营养成分、疏松基质、带入 部分醋酸菌等。喂料后,制成醅料。 有时也接入上批发酵旺盛的醋醅,起到接种醋酸 菌的作用。接入量为5-10%。 醋酸发酵:温度38-42℃,每天翻醅一次,发酵 8-9天后,醋酸含量不再增加,即加入食盐终止 发酵,食盐加入量为总生料量4-5%。
2.酒精发酵
淀粉水解后生成的大部分葡萄糖被酵母菌在厌氧 条件下经细胞内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完成糖代谢过程, 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根据计算,1分子的葡萄糖生成2 分子的酒精和2分子的二氧化碳。具体来说,100份葡萄 糖生成51.11份酒精及48.89份二氧化碳,但其中5.17% 的葡萄糖被用于酵母的增殖和生成副产品,所以实际所 得的酒精量为理论数的94.83%。这些副产物是甘油和琥 珀酸、醋酸、乳酸等,是食醋香味的来源。 酒精发酵不需要氧气,所以要求发酵在密闭条件下 进行。如有空气存在,酵母仅进行酒精发酵,而且部分 进行呼吸作用,而使酒精产量降低,糖的消耗速率也减 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酱油食醋第一节酱油生产技术第二节食醋生产技术第一节酱油生产技术一、酱油的成分二、酱油的分类三、酱油的生产原料四、酱油生产用主要菌种五、酱油的生产工艺酱油概述酱油: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

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

最早发明于我国,有2000多年历史。

酱油是从豆酱演变和发展而成的。

古代酱油还有其他名称,如清酱、豆酱清、酱汁、酱料、豉油、豉汁、淋油、柚油、晒油、座油、伏油、秋油、母油、套油、双套油等。

公元755年后,酱油生产技术随鉴真大师传至日本。

后又相继传入朝鲜、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

一、酱油的成分酱油营养价值丰富,每l00mL酱油中含可溶性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达7.5~10g,含糖分2g以上,此外,还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磷脂、有机酸以及钙、磷、铁等无机盐,是五味调和、色香味俱佳的调味品。

二、酱油的分类酱油有两种分类:酿造酱油酿造酱油是用大豆和/或脱脂大豆,或用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酱油。

配制酱油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只要在生产中使用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即是配制酱油。

因着色力不同,酱油亦有生抽、老抽之别,前者著色力弱而后者强(生抽王)。

生抽颜色:生抽颜色比较淡,呈红褐色。

味道:生抽是用来一般的烹调用的,吃起来味道较咸。

用途:生抽用来调味,因颜色淡,故做一般的炒菜或者凉菜的时候用得多。

老抽颜色:老抽是加入了焦糖色、颜色很深,呈棕褐色有光泽的。

味道:吃到嘴里后有种鲜美微甜的感觉。

用途:一般用来给食品着色用。

比如做红烧等需要上色的菜时使用比较好。

老抽的制作:老抽酱油是在生抽酱油的基础上,把榨制的酱油再晒制2~3个月,经沉淀过滤即为老抽酱油。

其产品质量比生抽酱油更加浓郁。

辨别生抽和老抽看颜色:可以把酱油倒入一个白色瓷盘里晃动颜色,生抽是红褐色的,而老抽是棕褐色并且有光泽。

尝味道:生抽吃起来味道比较咸;老抽吃到嘴里后,有一种鲜美的微甜。

三、原料1、蛋白质原料豆粕、豆饼、花生饼、大豆、其它蛋白质原料。

2、淀粉质原料麸皮、小麦、碎米、米糠、玉米、甘薯、大麦、粟、高粱等3、食盐a. 赋予酱油适当的咸味。

b.与氨基酸结合生成氨基酸钠盐形成鲜味。

c.在发酵过程中有一定防腐作用和抑制杂菌的作用。

d .大豆蛋白质在盐水中可增加溶解度,提高原料利用率。

4、水三、酱油生产方法稀醪发酵固稀发酵固态发酵固态低盐发酵法的工艺流程如下:水菌种→种曲原料↓↓↓原料→润水→蒸煮→冷却→接种→(通风制曲)→成曲拌盐水→入池发酵→成熟酱醅浸出淋油→生酱油→加热→调配二油或三油→澄清→检验质量→成品原料处理豆饼(豆粕)粉碎加水润料蒸料小麦\大麦\高粱焙炒轧碎迅速冷却大豆清洗浸泡蒸煮1.种曲制备2.固体成曲制备以豆粕和麸皮为原料的制曲工艺流程豆粕、麸皮→混合→润水→蒸料→冷却→接种→厚层通风培养→成曲3.发酵发酵工艺成曲应及时加盐水入发酵池,以防久堆造成“烧曲”。

通常在醅料入池的最初15 ~25cm,醅层控制水量略小,以后逐渐加大水量。

最后将剩余盐水均匀淋于醅面,待盐水全部吸入料内.再在醅面封盐,盐层厚度约3 ~5cm,并在池面上加盖。

入池后,酱醅品温要求在42 ~46℃,保持4d,从第五天起,每天在池底通入加热蒸汽3次,使品温逐步上升,最后到48 ~50℃,一般发酵8d酱醅基本成熟。

为了增加风味,应延长到12 ~15d。

4.浸泡和过滤酱醅成熟后,加入70 ~80℃的二淋油浸泡20h左右,二淋油用量应根据计划产量增加25% ~30%。

品温60℃以上时,可在发酵池中浸泡,也可移池浸泡,但必须保持酱醅疏松,以利浸蚀。

移池浸出工艺流程酱醅经二油浸泡后,过滤得头油(即生酱油为产品),生头油可从容器假底下放出,溶加食盐,加食盐量应视成品规格定。

再加入70 ~80℃的三油浸泡8 ~12h,滤出二油;同法再加入热水(或自来水)浸泡2h在右,滤出三油。

此过滤法为间歇过滤法,俗称三套循环淋油法。

还可采用连续过滤法,操作程序和条件与间歇法大致相同。

5.加热和配制生酱油需经加热、配制、澄清等加工过程方可得成品酱油。

酱油含盐量在16%以上,绝大多数的微生物繁殖受到一定的抑制。

病原菌与腐败菌虽不能生存,但酱油本身带有曲霉、酵母及其他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的细菌,尤其是耐盐性的产膜酵母菌的存在会在酱油表面生白花,引起酱油酸败变质。

6. 包装酱油经过包装、检查后,方可作为成品出厂。

第二节食醋生产技术食醋是传统的酸性调味品,我国酿醋自周期开始,已有2500年历史。

食醋分酿造醋、合成醋、再制醋三大类,其中产量最大,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酿造醋,它是用粮食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阶段酿制而成。

食醋的加工分为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两大类。

我国的传统食醋多数采用固态发酵法,除主要成分醋酸外,还含有各种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维生素、醇和酯等营养成分及风味成分,具有独特的色、香、味、体。

一、食醋酿造原理食醋的酿造过程以及风味的形成是由于各种微生物所产生的酶引起的生物化学作用,食醋酿造主要包括淀粉分解、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三个过程。

酒精发酵淀粉糖化和酒精发酵(也称双边发酵)。

C6H12O6→C2H5OH十CO2十能量醋酸发酵醋酸发酵是依靠醋酸菌氧化酶的作用,将酒精氧化生成醋酸,其反应式为:C2H5OH十O2→CH3COOH十H2O十485.6KJ二、食醋制作工艺固态发酵法制醋食醋生产一般选用淀粉含量高的原料,我国长江以南习惯上用糯米和大米,长江以北则多用高梁、小米酿醋。

目前常选用的原料有玉米、甘薯、甘薯干、马铃薯干、粮食下脚料、含有淀粉的野生植物以及果蔬类等。

固态发酵法制醋需要拌入较多疏松材料如砻糠、小米壳、高粱壳及麸皮等,使醋醅膨松,能容纳一定量的空气,以促使醋酸菌氧化酒精而生成醋酸。

固态法制醋1.工艺甘薯干(或高粱、碎米)磨粉水麸皮谷壳混合润水蒸熟出锅摊冷拌匀(加麸曲、酒母、水)边糖化边发酵(缸)拌糠接种醋酸菌翻醅成熟醋醅加盐陈酿淋醋陈酿熏醅勾兑加热灭菌包装成品二、操作步骤(一)原料配比1.甘薯干(或高粱、碎米)100kg;谷糠80kg;麸皮120kg;润水275kg;蒸料后熟料加水180kg;麸曲50kg;酒母40kg;——酒精发酵2.谷糠50kg;醋酸菌种子醅(即成熟生醋醅)40kg;——醋酸发酵3.食盐7.5-10kg——陈酿(二)淀粉糖化及酒精发酵在冷却的熟料中加入混合干料总重量60%的冷水,同时加入酒母和打碎的麸曲,充分翻拌,制成含水量为60% ~62%的醅。

把醅移入缸中并压实,入缸醅温为24 ~28℃,室温为28℃左右。

醅入缸的第二天,当品温升至38 ~40℃时,进行第一次翻醅(也称倒缸),调节温度和水分,进行淀粉糖化和酒精发酵(也称双边发酵)。

发酵期间控制品温在35℃以下,发酵5d(冬季可延至7d),酒醅中酒精含量达7% ~8%(夏季可能在6%左右)。

(三)醋酸发酵酒醅成熟后,在酒醅中拌入谷糠和醋酸菌种子醅,并充分混匀制成醋醅,进行醋酸发酵。

在醋酸发酵期间,控制品温在38 ~4l℃,每天翻醅1次。

一般每经24h后醅面品温高达40℃以上,而中层、底层品温与表面比较相差很大,所以每天必须进行翻醅调温,这样不使表层品温过高,同时使中、底层醋醅也能接触空气,使发酵顺利进行。

当品温下降至35℃左右时,醋酸发酵基本结束。

及时向醋醅内加盐,并拌匀,再放置两天进行后熟。

醋酸发酵周期一般为10 ~20天。

(四)熏醋把发酵成熟的醋醅放置于熏醅缸内,缸口加盖,用文火加热至70 ~80℃,每隔24h 倒缸1次,共熏5 ~7d,所得熏醅具有其特有的香气,色红棕且有光泽,酸味柔和,不涩不苦。

熏醅后可用淋出的醋单独对熏醅浸淋,也可对熏醅和成熟醋醅混合浸淋。

(五)陈酿有醋醅陈酿和醋液(半成品)陈酿两种方法。

醋醅陈酿是把加盐的成熟醋醅(醋酸含量在7%以上)移入缸内压实,在醅面上盖一层食盐,缸口加盖,放置15 ~20d后翻醅1次,再行封缸,陈酿数月后淋醋;醋酸陈酿是把醋酸含量在5%以上的半成品醋(头醋)封缸陈酿数月。

经陈酿的食醋质量有显著提高,色泽鲜艳,香味醇厚,澄清透明。

(六)淋醋采用三循环法(也称三次套淋法)即用二醋浸泡成熟醋醅20 ~40h,淋出头醋、剩下的渣子为头渣;用三醋浸泡头渣20 ~24h,淋出二醋,剩下的渣子为二渣;用清水浸泡二渣淋出三醋,三渣可作饲料。

头醋为半成品,二醋和三醋用于淋醋时浸泡之用。

(七)配制及杀菌陈酿醋或新淋出的头醋都称为半成品,在出厂前在澄清池内沉淀并按质量标准进行配兑,除总酸含量为5%以上的高档食醋不需添加防腐剂外,一般食醋均应在加热杀菌时加入0.06% ~0.1%的苯甲酸钠,在80 ~90 ℃灭菌15 ~30min,即得成品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