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的历史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介绍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介绍中华全国总工会,简称全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性工人阶级组织,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组织,也是中国工会运动的最高领导机构。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华全国总工会进行介绍。
1. 历史背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于1925年,是中国最早的工人阶级组织之一。
它的前身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后来经过几次改组和发展,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最高工会领导机构。
2. 组织结构: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组织结构包括全总委员会、全总党组、全总秘书处等。
全总委员会是全总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国工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
全总党组是负责领导全总工作的党组织,负责制定工会政策和决策。
全总秘书处则是全总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具体的运行和执行。
3. 职责和任务: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主要职责是代表和维护工人阶级的权益,推动工会工作的开展。
它的任务包括,组织工人群众,加强工人阶级的团结和组织建设;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劳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参与社会管理,代表工人阶级参与国家决策和社会事务;开展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等。
4. 工作内容: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工作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各个领域。
它积极组织和参与工人权益维护活动,推动劳动合同制度的落实,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同时,全总还开展职工培训和技能提升工作,为工人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此外,全总还关注工人的生活福利,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
5. 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华全国总工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国工会组织保持着广泛的联系。
它参与国际劳工组织的工作,推动国际劳工权益的保护和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
同时,全总也与其他国家的工会组织开展合作,分享经验,加强团结,共同促进全球工人阶级的利益。
综上所述,中华全国总工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组织,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广泛的组织结构。
它的职责和任务涵盖了工人阶级的各个方面,致力于维护工人权益、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提升工人的生活福利等。
工会历史综述总结范文

工会,作为我国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自诞生以来,始终坚持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本文将简要回顾我国工会的历史,总结其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工会历史的起源与发展1. 工会历史的起源我国工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剥削,我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日益恶化。
为争取自身权益,我国工人阶级开始自发组织起来,进行罢工斗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随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会组织逐步发展壮大。
2. 工会历史的分期(1)初创时期(1921-1949年)这一时期,我国工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人运动,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
在此期间,全国总工会成立,标志着我国工会组织的正式建立。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会组织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在这一时期,工会组织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建设中心,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等活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3)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会组织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工会组织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工会取得的辉煌成就1. 提高职工权益保障水平我国工会组织始终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首要任务。
通过参与国家立法、监督企业执行劳动法规,以及开展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工作,为职工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2. 推动企业民主管理我国工会组织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保障职工参与企业决策的权利。
同时,通过开展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等活动,促进企业领导层廉洁自律。
3. 提升职工素质我国工会组织积极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
工会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工会的产生与发展历史一、工会的产生工会的产生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当时工厂工人在恶劣的工作环境和低廉的工资下遭受着剥削和压迫。
工人们意识到只有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
于是,工人们开始组织起来,形成了最初的工会。
二、工会在欧美的发展历程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国家工会的形成及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工会得到了更多的自由与维权权利,成为了资本主义协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工会运动也越来越具有政治性。
三、工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工会起步较晚,最早的工会组织可追溯到20世纪初。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工会联合会成立,为中国工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955年,全国工会成为了国家机关,工会运动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的轨道。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工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逐渐成为维护工人权益的有力组织。
四、工会在当今世界的发展现状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工会在有些国家面临着困境,如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工会的组织率和影响力逐渐下降。
但是在一些新兴国家,工会仍然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如中国、印度等。
同时,全球性工会联盟也逐渐形成,工会之间的联合和合作愈发重要。
五、工会的作用工会在维护工人权益、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福利待遇、保障安全生产、参与政治决策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工会还可以发挥组织、调节和宣传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六、工会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工会的未来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工会需要更多地面对改变,更为有效地维护工人的利益,同时也要更加注重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
未来的工会也需要更加关注年轻人和妇女等特定群体的权益,推动劳动力的均衡和社会公正的发展。
中国工会发展历史及趋势

工会职能拓展
参与社会治理
中国工会将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发挥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促进 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
拓展服务领域
在维护职工权益的同时,工会将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为职工提供 更多元化、更高质量的服务。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工会将加强与国际工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工人 权益保障事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会运动
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工会运动,组织工人进行罢工和斗争,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
建国后工会发展历程
工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工会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工人参加生产和改革,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 展。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工会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组织受到冲击,职能被削弱,但在一些地区和行业中,仍有工人自发组织起来维护自己 的权益。
动性将不断增强。
制度化建设加强
中国工会将进一步加强制度化建设,完善 工会法律法规体系,为工会事业发展提供
有力保障。
工会作用更加突出
在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提升职 工素质等方面,工会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成为职工信赖和依靠的重要力量。
国际影响力提升
中国工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将不断 提升,为推动全球工人运动作出积极贡献 。
益和社会稳定。
04
CATALOGUE
中国工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工会面临的挑战
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
劳动关系复杂化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一些传 统产业工人面临下岗和转岗的问题,给工 会工作带来一定压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劳动关系日趋 复杂,劳资矛盾有所增加,需要工会更加 积极地发挥作用。
工会的基本常识

(二)修改《工会法》是国际经济形势发展的 需要
贯彻落实《工会法》
二、《工会法》的作用: 主要调整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 (一)、工会与政府的关系(第五条) 工会应支持政府,加强与政府的合作;政府应大力支持 工会参政议政,参与社会利益的调整。 (二)、工会与用人单位的关系 首先,工会是团体法人,与用人单位的法律地位是平等 的(第十四条), 其次,工会与用人单位有着共同的任务、共同的工作对 象、共同的工作区域、共同的利益基础,因此,工会与用人 单位应该在劳资两利的基础上,实现劳资合作。
贯彻落实《工会法》
(三)、工会与政党的关系(第四条第一款) 中国工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法独立 自主地开展工作。 (四)、工会与会员之间的关系 工会的权利来源于会员,工会的工作必须向 会员负责。 (五)、工会与职工的关系 中国工会代表全体职工的利益
贯彻落实《工会法》 三、贯彻落实《工会法》的重点
四、落实四项权利
1、民主管理权(第十九条,第三十五条) 2、劳动监督权(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条) 3、源头参与权(第三十三、三十八条) 4、劳动争议调解权(第二十一条第三款、第二十七条)
贯彻落实《工会法》
五、实现五个加强
1、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1)职工入会权的保障(第三条、第十条) (2)不得随意撤并工会组织(第十二条) (3)工会专职干部的设置(第十三条) (4)工会委员会委员的回避(第九条第二款) 2、加强对工会干部的保护 (1)不得随意调动和罢免工会主席(第十七条) (2)工会干部劳动合同的保护(第十八条) 3、加强工会经费和财产的法律保护(第四十二条、四十 三条、第四十六条) 4、加强工会参政议政
中华工会简介100字

中华工会简介100字中华工会,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工会组织,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广大职工提供支持和保障。
本文将向您详细介绍中华工会的起源、发展、宗旨、会员制度、福利政策以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一、起源与发展中华工会成立于清朝末年,历经沧桑,几经变迁,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自成立以来,中华工会一直秉承着“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宗旨,为广大职工提供帮助和支持。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华工会已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工会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拥有数百万会员。
二、宗旨与理念中华工会的宗旨是维护职工权益,服务职工群众,促进职工福利。
我们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和谐共赢”,我们认为只有当职工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关怀,企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工作环境,让所有职工都能够享受到应有的权益和尊严。
三、会员制度中华工会会员分为基层工会会员和全国工会会员。
基层工会会员只需在所在单位加入中华工会即可,全国工会会员则需要在全国工会组织中登记注册。
中华工会的入会费用较低,且会费使用透明公开,充分体现了工会的民主性和公开性。
四、福利政策中华工会为广大会员提供了丰富的福利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
此外,中华工会还为会员提供了各种福利待遇,如节日福利、高温补贴、年终奖等。
这些福利政策不仅保障了职工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增强了职工对工会的信任和归属感。
五、社会地位与影响力中华工会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会组织之一,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我们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广大职工的支持上,还体现在与政府、企业等各界的合作上。
中华工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赞誉。
六、未来展望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工会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宗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我们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实现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
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于哪一年

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于哪一年1925年5月1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宣告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成立。
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第一条就明确规定“本会以团结全国工人,图谋工人福利为宗旨”。
历史的长河缓缓流淌,到今天,中华全国总工会已走过了96年不平凡的历程。
关于中华全国总工会创生当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1925年5月1日,由中华海员工业联合会、汉冶萍总工会、全国铁路总工会和广州工人代表会发起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开幕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结束了“二二七惨案”以来工人运动的沉寂,成为工人运动复兴和高涨的起点。
铁路工会艰难恢复1924年2月7日,二二七惨案一周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秘密召开了第一次铁路工人全国代表大会。
来自汉、京丰、、、京穗、粤汉的20余名铁路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选举孙为主席,王鹤波为副主席,张为总干事,杨殷为全国铁路总工会顾问。
早在1922年10月,开滦五矿罢工时,全国各铁路工会代表就曾在北京集会,产生了全国铁路总工会筹备委员会,筹备正式成立全国铁路总工会。
不幸二七惨案发生,铁路总工会的筹备工作被迫中断。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各路工会的艰苦努力下,铁路总工会终于筹备告成。
全国铁路总工会发表成立宣言,明确表示宗旨是:一、改良生活增高地位,谋全体铁路工人之福利;二、联络感情,实行互助,化除地域界限,排解工人相互争端;三、增高知识,促进工人阶级的自觉;四、帮助各路工人组织各路总工会,并与全国各业工人和全世界工人建立密切关系。
纺织工人凝聚力量就在全国铁路工人逐渐形成一股强大合力的时候,全国纺织工人的力量也正在凝聚。
1924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
决议中明确指出,纺织业工人的组织不能再缓了,这是数量多的一种产业工人,尤其集中在上海……此时的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以纺织业、造船业、铁厂、烟厂为最多,新增工人30-40万人。
工会活动历史探究

工会活动历史探究一、工会的历史1.1、工会的产生:工会又称劳工总会、工人联合会。
工会组织的产生源于西方的工业革命,当时,农民离开赖以为生的农业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工厂雇主打工,但工资低廉且工作环境极为恶劣,在这种环境下,单个的被雇佣者无能为力对付强有力的雇主,从而诱发工潮,导致工会组织的诞生。
1.2、工会的性质:工会的一般法律性质是社团法人。
1.3、国际组织:1)、世界劳工联合会:世界劳联成立于1920年,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曾经在10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约2000万名会员。
2006年10月31日,世界劳工联合会正式宣布解散。
2006年10月31日,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和世界劳工联合会同时宣布解散,次日(2006年11月1日),国际工会联盟宣告成立,两会成员并入该国际工会联盟。
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2)、世界工会联合会:世界工联于1945年10月在巴黎正式成立。
总部设在捷克首都布拉格,2006年1月迁往希腊雅典。
目前拥有来自105个国家的7800万会员。
3)、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自由工联于1949年12月在英国伦敦成立,是一个右翼国际性工会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2006年10月31日,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和世界劳工联合会同时宣布解散,次日(2006年11月1日),国际工会联盟宣告成立,两会成员并入该国际工会联盟。
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4)、美国的工会组织:美国有两大全国性的工会组织,分别是劳联产联(全称为美国劳工联合会与产业工会联合会)和变则赢(Change to Win),在代表工人利益,与资方和政府谈判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5)、英国劳工联合会议:TUC(Trade Union Congress)是英国全国性的工会组织。
1.3、中国工会:中国工会起始于1922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会的历史、现状及有关问题探讨中国于2001年10月27日公布施行新修订的工会法,这对于推动工会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除港、澳、台地区外,中国工会现有会员1.2亿多人,近百万个基层工会组织,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统一领导。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2年中,中国工会在维护广大职工权益、协调劳动关系、参与经济建设、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职责已更明确,工会组织正在发展和扩大,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之中。
值此重要时机,回顾和分析工会运动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就工会立法等方面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写作目的即在于此。
一旧中国时代工会运动的发展(一)工会的产生和早期发展情况旧中国经济十分落后,直到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后的19世纪中叶,才出现现代工业,并伴随诞生了第一代无产阶级。
现代工会出现以前,曾经有过旧式的工商团体,称为行会,包括公所、会馆、公行等组织形式。
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和商业从业人员影响最大。
雇主和受雇人参加同一行会,有势力的雇主自然成为行会的掌权者。
行会与现代工会无共同之点。
(注:参见史探径:《劳动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51-25 2页。
)工会是工人运动的产物。
工人运动的概念,从广义说,包括工人阶级的政党运动、工会运动以及相关的工人妇女运动、青年运动等。
从狭义说,即指工会运动。
中国的新式工会是仿效发达国家的工会组织起来的。
1851年成立的广州打包工人联合会,是最早的具有工会性质的组织。
这个组织曾经举行反对英、法等国侵略中国的罢工斗争。
随即遭到镇压,被清朝地方当局勒令解散。
此后,中国工会运动沉寂了40多年。
但是工人自发掀起的反对外国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剥削的斗争,在鸦片战争以后,即一直不断发生。
主要的有香港工人的前后两次罢工(1844年、1858年),港澳工人大罢工(1858年) ,上海反掠卖华工斗争(1859年),自贡盐工斗争(1860年),东北朝阳矿工起义(1861年) ,上海小车工人抗捐斗争(1877年),开平煤矿罢工(1882年),汉阳铁厂罢工(1889年),江南制造局工人罢工(1890年)等等。
(注:参见常凯主编:《中国工运史辞典》,劳动人事出版社1990年版,第79-86页,第249-266页;史探径:《劳动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52页。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工业逐步有所发展。
甲午战争结束订立马关条约以后,以日本商人为首的外国商人大量涌入中国创办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有了发展。
产业工人在甲午战争前夕约计为10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60万人,1919年增至200余万人,另有城市手工业工人和店员1000余万人。
(注:参见史探径:《劳动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5-26页;肖效钦、李良志:《中国革命史》(上册),红旗出版社1983年版,第29页。
)随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
影响较大的工会组织有广东机器研究公会(1909年)、中华全国铁道工会(1912年)、上海缫丝女工同人会(1912年)、制造工人同盟会(1912年)、唐山公益社(1913年)、(沪宁、沪杭)两路同人会(1913年)、中国沿海船员会(1916年)、中东铁路工会(1917年)等。
(注:参见常凯主编:《中国工运史辞典》,劳动人事出版社1990年版,第79-86页,第)页。
252年版,第1990页;史探径:《劳动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4 9-266.清朝政府和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对待工会运动采取了极端仇视和严加禁止的态度。
我们简略放眼观察一下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以为对比。
英国于18世纪下半叶完成产业革命,当时工人为反抗过度剥削、争取起码的劳动和生活条件,曾开展了同盟罢工和组织互助会、友谊会以及其他具有工会萌芽性质组织等活动。
法、德、美等国相继于19世纪上半叶完成产业革命。
1818年苏格兰格兰斯哥织布工人成立的工会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会组织,其他工业发达国家亦相继出现工会。
各国对工会一般均是先予禁止,不得已开禁后又予重重限制。
后来,资本家对工人的不断斗争不得不作出一些让步;同时开明资本家和资产阶级政府逐步认识到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稳定社会经济秩序方面的有益作用,转而采取容许工会合法存在的态度。
1871年英国颁布的工会法是世界上第一个以保护工会法律地位为宗旨的工会法。
随之其他国家相继公布了工会法。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在19世纪被帝国主义的洋枪大炮所攻破。
清政府为达到船坚炮利的目的,曾创办一些军工企业,但对进步社会理论采取了不屑一顾的抵制态度,它和民国初年的北洋军阀政府对工会运动的态度尤为严厉。
这个期间,颁行的《结社集会律》(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大清新刑律》(1910年)、《暂行新刑律》(1912年)、《治安警察条例》(1914年)等虽然许多内容已较封建法律有所进步,但对工人同盟罢工和团结活动则严加禁止。
例如《暂行新刑律》第224条规定,对同盟罢工者,“首谋处四等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罚金,余人处拘役或三十元以下罚金”;“聚众为强暴胁迫或将为者”,依骚扰罪之例处断。
《治安警察条例》规定,对于劳动工人之聚集,认为有同盟解雇、罢工、强索报酬、扰乱安宁秩序、妨害善良风俗之“诱惑及煽动”,得禁止之;如有违犯,“处以五个月以下之徒刑,或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之罚金”。
(注:参见史探径:《劳动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52-253页;常凯主编:《中国工运史辞典》,劳动人事出版社1990年版,第499-512页。
)这些规定束缚和阻扼了工会运动的发展。
(二)20世纪20、30年代工会运动的发展情况中国工会运动在复杂困难的政治社会条件下发展和壮大起来。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工会运动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
他领导的广东政府于1921年1月明令废除《治安警察条例》和一切禁止、限制劳工团结的法规。
1922年2月24日,广州政府国务会议通过《工会条例》,规定16岁以上的劳动者可组织工会,工会为法人。
这是中国现代工会立法的开端。
北京政府颁布的《工会条例草案》(1925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工会组织暂行条例》(1928年)和《工会法》(1929年)、《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 等,一方面宣称保护集会结社之自由,另方面又对工会活动加以种种限制,力图使之完全控制在政府之下,与现代工会立法旨趣相去甚远。
(注:参见史探径:《劳动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52-253页;常凯主编:《中国工运史辞典》,劳动人事出版社1990年版,第499-512页。
)中国工人阶级随着自身队伍的壮大,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政权的斗争也在不断加强和扩大。
例如罢工斗争,据不完全统计,1895年到1913年,共70余次,1916年17次,1917 年21次,1918年30次,1920年46次,1921年49次。
在共产主义小组帮助下,1920年11月 21日成立了上海机器工会;不久,上海又成立了印刷工会;北京成立了长辛店工人俱乐部(1921年5月),并由北而南,成立了好几处铁路工人俱乐部。
湖南、武汉等地也成立了工会俱乐部等等。
(注:参见肖效钦、李良志:《中国革命史》(上册),红旗出版社1 983年版,第29-30页、48页。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即努力领导工人运动。
1921年8月11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公开领导工会运动的领导机关。
1922年5月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发表了宣言,提出了争取8小时工作制、罢工援助、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目标口号,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走向团结统一,推动了全国罢工高潮的发展。
在此前后发生的主要罢工斗争有:上海英美烟厂大罢工(1921年下半年),香港海员大罢工(1922年1月至3月),上海海员和丝厂工人大罢工(1922年8月),安源路矿大罢工(1922年9月),以及粤汉路、京奉路、开滦煤矿、上海金银业和日本纱厂工人大罢工等。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更是名震中外,此次惨案中工人被残杀52人,伤300多人,被捕60多人,被开除外逃1000多人。
1922年1月到“二七”大罢工为止的一年多时间里,罢工斗争达187次之多。
(注:肖效钦、李良志:《中国革命史》 (上册),红旗出版社1983年版,第57页。
)1925年5月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正式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
1925年一年中,即连续爆发了上海日纱厂罢工、青岛日纱厂罢工、“五卅运动”中的罢工、汉口惨案和沙基惨案引发的罢工、省港大罢工、安源大罢工等震惊世界的事件。
1926年5月在广州、1927年6月在汉口,分别召开第三、四次全国劳动大会。
在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下,第五次全国劳动大会是1929年11月在上海秘密召开的。
工会运动曾一度处于低潮,工人斗争却并未停止。
20年代后期又发生多起罢工事件。
30年代,罢工斗争则更多指向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如上海日商纱厂反日大罢工(1936 年)、北平工人支援“七七”抗战的斗争(1937年)、全国工人反日大罢工(1937年)、香港码头工人反日罢工(1937-1938年)等等。
(注:常凯主编:《中国工运史辞典》,劳动人事出版社1990年版,第120-126页、第383-393页、第157-162页。
)抗战爆发以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实际上已不存在。
从上可知,中国的工会运动始终是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得到蓬勃发展的。
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组织外,依据民国广州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工会条例、工会法的规定,各地各行各业成立了许多工会,有些是产业工会,有些是职业工会。
有些基层工会和职业工会还组织起地方性的联合会,如上海市总工会(1931年)、山西省总工会(1937年)等。
各种工会的成立,多数出于劳工自发的要求,有些则有着复杂的政治背景,但绝大多数工会都为维护劳工经济利益作出过积极努力和有益贡献,许多工会还踊跃参加反帝抗日的统一斗争行动。
国民党南京政府于1947年发起组织中华民国总工会,目的是为加紧反共“戡乱”活动组织力量,但是随即遭到各地工人的反对。
这里要特别一提1935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劳动协会。
该协会初期是一个劳动文化团体,后来内部出现政治态度分化,一派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一派坚持反共。
1945年5月国民党曾操纵成立中国劳工福利协会,企图取代日趋左倾的中国劳动协会,但未达到目的。
中国劳动协会于1948年8月加入中华全国总工会为团体会员,1949年11月自行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