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即会一用就灵的点穴治病术

合集下载

10大立竿见影的董氏奇穴绝招

10大立竿见影的董氏奇穴绝招

10大立竿见影的董氏奇穴绝招2018-10-27 21:53:531、重子穴治久年背痛,立竿见影,十四经穴无出其右者定位:手掌虎口下一寸,在大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与手背大白穴相通。

解剖:有桡骨神经、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大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一寸处是穴。

可与大白穴相通。

归经:入肺经。

穴性:疏风解表,清泄肺气。

主治:肺炎、肺癌、肺气肿、感冒、咳嗽、气喘、心悸、退烧、喉炎、背痛、胸痛、膝盖痛。

针刺法:直刺一—二寸。

治小儿疾患以三棱针刺出血特效。

针感:酸胀疼痛感。

说明:重子与重仙两穴近传统十四经肺经,亦入肺经,因此同鱼际一样可治与肺有关的疾病。

2、肾关穴治尿频定位:肾关穴在天皇穴下一寸五分。

主治:胃酸過多、倒食症、眼球歪斜、散光、貧血、癲癇病、神經病、眉酸骨痛、鼻骨痛、頭暈。

針法與應用:五分至一寸。

補腎深二寸。

治胃酸過多、倒食症為天皇穴之配針。

3、木穴治鹅掌风木二穴定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处。

即中间穴内侧三分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肝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即中间穴)内侧三分处是穴。

归经:入肝经。

穴性:疏肝理气,活血去风。

主治:脾气暴躁、干活旺盛、肩膀紧痛、右胁下痛、项强痛、胆固醇过高、胃胀痛。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应用:双手取穴效果更佳。

说明:(一)在董公著作中,木穴主治范围不广,而胡师扩大其范围,而赖著在其书中将木穴又称为感冒穴,赖说木穴对流泪、发汗、止汗、感冒效果不错,其谓木穴能止感冒流涕于片刻,而笔者认为如要治疗感冒流涕单取木穴,不如再配三叉三穴、灵骨、大白,再加足感冒穴,则效果当更佳。

(二)木穴在人体脏器全息律投影上为肝区,所以称木穴,因此取本穴对治右胁下痛,有特效。

木一穴定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下二分半。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肝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木二穴下二分半处是穴。

归经:入肝、胃、肺三经。

点穴复位手法

点穴复位手法

点穴复位手法点穴复位手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身体的功能,以实现病症的缓解和康复。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点穴复位手法,供大家参考。

一、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当拇指和食指合拢时,位于虎口的凹陷处。

合谷穴被认为是全身穴位之首,具有调和全身气血、缓解疼痛的作用。

操作方法:用食指和大拇指捏住合谷穴,以适度的力度轻轻按压,每次约持续1-2分钟。

按压时顺时针和逆时针轻轻转动手指,增加刺激效果。

二、太渊穴太渊穴位于足底,当人从足跟向前推进四个指节时,位于第二个指节凹陷处。

太渊穴具有消散热毒、镇痛止痒的作用。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按压太渊穴,以适度的力度稳定按压,每次持续1-2分钟。

可以用旋转、上下推、左右推的方式,增加刺激效果。

三、地机穴地机穴位于小腿,当腿部伸直时,外踝尖时往前方约四横指的位置。

地机穴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按压地机穴,以适度的力度稳定按压,每次持续1-2分钟。

可以用旋转、上下推、左右推的方式,增加刺激效果。

四、风池穴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当头部稍仰时,位于两侧颈椎大椎骨外侧的凹陷处。

风池穴具有舒肩颈、活血化瘀的作用。

操作方法:用食指和中指按压风池穴,以适度的力度稳定按压,每次持续1-2分钟。

可以用旋转、上下推、左右推的方式,增加刺激效果。

五、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部顶部,当头发向后梳理,位于正中线的最高处。

百会穴具有舒肩颈、头晕眩晕的作用。

操作方法:用食指和中指按压百会穴,以适度的力度稳定按压,每次持续1-2分钟。

可以用旋转、上下推、左右推的方式,增加刺激效果。

请注意,点穴复位手法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方法,并且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不适。

如果您有严重的疾病或者不确定的情况,建议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以上介绍的点穴复位手法是简单易学且基本安全的,但仍然建议在尝试之前先向医生咨询,以确保您的安全和健康。

参考文献无。

两仪点穴法、

两仪点穴法、

两仪拳(点穴)简介一、两仪拳简介: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民间是中华武术生长的沃土,古往今来,奇功、绝技、高手、高人也大多出自民间,中华两仪拳,就是这样一朵盛开在民间沃土的武林奇葩,中华两仪拳是我国古老而稀有的拳种,被历代武林人士视为武林秘籍,为历来不外传之功,都是口传心授,历代单传,所以知些功法者甚少,能真正掌握此功法者更是寥寥无几,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了弘扬中华武术,中华两仪拳亦与时俱进,开始走出深闺,走向世界,向世人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其点穴表演曾震惊美国、香港澳门和东南亚。

更使用权这一惊世神功,借助现代媒介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其实这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两仪拳来说,仅仅是冰山的一角,中华两仪拳集点穴养生医术经络内气功于一体,内蕴太极虚实,外呈两仪八卦之要,招式独特,实用,尤其是点穴之功为最,堪称武林绝技,被世人称为神拳,尤其注重实战,它拳速奇快,能借力、借势点打人身三十六要穴,往往进击都者未出手就被点倒,被击倒者或口不能发音,四肢无力酸软,或晕,或瘫或哑,打滚不止,用任何药物医治无效,只有击打者以掌解之,故中华两仪拳有一招制人而不伤人之妙;决不是一拳把人打飞撞倒,而是使之原地崩溃,堪称武林一绝。

两仪拳名称源于《周易》。

《系辞》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者,天地,阴阳也。

两仪拳历代弟子们集武术、中医、经络、针灸、气功之精华,创立了以武术技击、气功养生、中医诊疗为一体的两仪拳点穴混元养生功。

拳谱曰无极生黄极,黄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故太极拳、两仪拳、四象拳、八卦拳、五行拳,五种拳法精华凝聚一起谓之两仪点穴。

两仪拳分劲法、套路、器械、混元养生功,四大组成部分。

1,劲法两仪拳的精髓是点穴及解穴,招法奇特,式式生风,拳速极快。

十二劲法内分四向拳:手袖翻雾极,混元翻太极,手袖手出在西方属金,噌噌阴,打直劲,出手为阳打出去为阴;雾极手出在南方属火,扑扑阴,打篡劲,出手为平掌为阳,打出去变拳为阴;混元手,出在在东方属木,掂阳扔阴打邪劲,阳掌变阴拳也叫里勾劲;太极手,出在北方属水,打泻劲,崴胯阴,打跨胯劲,有阳变阴。

中医点穴疗法的技巧

中医点穴疗法的技巧

中医点穴疗法的技巧随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医点穴疗法的认可,很多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都会选择这样一种安全快捷的方式来进行日常护理,但是在中医点穴方面确实需要大家了解一些实用的技巧,才能够达到很好的防病治病的目的,那么中医点穴疗法的技巧有哪些呢?上面我通过几个方面给大家来一一做一个解释。

点穴的手法分为平揉法、压放法、皮肤点打法、经络循按法、五行联用法等五种基本手法。

此外,还有头部推运法、背部循压法、四肢摇运法等及其他辅助手法。

平揉法是指平而揉之之意。

所谓平,即不许偏斜,保持适当的水平。

“揉”是按着摩的动作,是“按劲”和“摩劲”两者互相结合的动作。

按劲是重手按住肌肉不动,摩劲是轻手摩着皮肤不停;不动为静属阴,不停为动履阳。

而揉是“按”、“摩”结合的发挥,具有调节阴阳的作用。

平揉法的具体操作是:术者的中指端点在患者的穴位上,继从拇指端抵中指内侧第一指关节,再以食指与无名指紧压中指第一指关节的外侧,以作辅助中指之势,便于中指的操作。

然后,用中指端在穴位上,作圆卷形的平揉,含有按、摩两者之意。

因而,揉的指端面,应陷入穴位皮肤之下,这样揉动,就可以不离开皮肤。

平揉1个圆圈为l次,一般以50-100次为标准。

而次数的增减,应随着病情来决定。

平揉法的揉转,虽然是在穴位上操作,但由于连续平揉的刺激,在穴位组织中,也引起酸麻或酸困等感觉,能使穴位组织发生变化,引起生理上的机能调节,而发生抵抗疾病的作用。

同时,在揉的动作上,不论速度的快慢,都会直接地促进血液的循环。

根据血液循环在人体组织的生理关系,这一手法,在整个点穴中是非常重要的。

手法的轻重,要根据病人体质的肥瘦、病情的新久而定。

体质瘦弱和病情长者,用轻手法;体质肥壮和新病者,用重手法。

但有时肥壮者也有用轻手法,瘦弱者也有用重手法。

这样的变化方法,是根据疾病的特殊情况而灵活决定的。

1.左右平揉的标准:向左手揉,或是向右平揉,是以患者的位置来决定左右的。

揉患者的左侧或右侧穴位时,不论是阳经的穴,或是阴经的穴,从右往左向上揉转,为之向左平揉。

点穴速成,一分钟治百病

点穴速成,一分钟治百病

点穴速成,一分钟治百病!1、一分钟止咳用大拇指的指关节压角孙穴一分钟,咳嗽立止。

2、一分钟止喘用力按压太阳穴一分钟可以止喘,如果效果不佳,再按压鱼际穴、太渊穴各一分钟喘即止。

3、一分钟降血压取太阳穴上一指再后一指的地方,按压此点一分钟(用力),血压明显下降,若不降,再顺时针方向按揉百会穴36圈,血压明显下降,这对于血压明显过高的人(血压200mmHg以上),可防止出现脑血管意外。

4、一分钟缓解心绞痛按压左手中冲穴(中指尖)一分钟可缓解心绞痛。

5、一分钟治心慌气短按压左手心的劳宫穴一分钟或按压左手的神门穴一分钟,均可缓解心慌气短。

6、一分钟治打嗝用大拇指的指关节按压攒竹穴一分钟,打嗝即止。

7、一分钟消气按揉太冲穴到行间穴一分钟,可缓解因生气引起的各种症状。

8、一分钟治失眠用按摩棒用力按压风市穴一分钟即可产生睡意。

(若没有按摩棒,可用一截筷子代替)9、一分钟治头痛按压百会、风池穴各一分钟,头痛立止。

10、一分钟治腿抽筋用力按压患侧承山穴一分钟即止。

11、一分钟止鼻出血用按摩棒突然用力按压涌泉穴一分钟,出血即止。

12、一分钟止牙痛按压合谷穴、肩井穴各30秒钟,牙痛即止。

注:取穴要准、适度用力。

13、一分钟治咽喉疼痛咽喉肿痛或者扁桃体发炎,疼痛难忍时,用手使劲掐双手的此穴位,同时配合吞咽动作,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14、一分钟治牙疼按压劳宫穴,牙疼可以立即有效!15、一分钟治胃疼胃痛时,用双手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膝盖外侧凹陷,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坚持3至5分钟,胃痛便可明显减轻。

(各种胃病不适都可以治疗,而且此穴也是保健穴,每天按一按,胜过吃补品)16、一分钟治便秘用刮痧板单向推沿标线向尖头方向200下。

无副作用。

非常灵验,大家可以试试哦!小孩子更灵验!17、一分钟止痛经找棉花球蘸医用酒精,塞耳朵里,两个耳朵可都塞(不要太深,否则自行无法取出!也不要太湿,要不然酒精会流进耳朵)此办法十分钟内可以有效止痛经!立竿见影!文章来源于天天基金网,转载请注明。

绝密点穴术

绝密点穴术

绝密点穴术第一章人身四大秘穴解歌诀曰:人身四穴四大梁,青龙白虎前后藏。

按季对时穴受伤,就是神仙亦惊惶。

春夏青龙巳时醒,秋冬白虎惊戌时。

朝胸夜背须牢记,伤人出手武德留。

青龙受惊心即乱,面目青黄食无味,百药无效慢病亡。

白虎受伤人优险,寒热往来不得安。

病久伤肺终日咳,不入吾门死不知。

黄食无味,百药无效慢病亡。

白虎受伤人优险,寒热往来不得安。

病久伤肺终日咳,不入吾门死不知。

此四大穴乃人身最重要的穴位名曰青龙穴(左右各2穴),后边白虎(左右各2穴),此穴厉害在于若对时对位即以常人之力即可令人重伤而不知,等伤时已是久病入络,决不是一般医生及伤科跌打医生可以救治的。

如无本门单传秘方及独门外治技术手法,就是吃药按车计亦不可能断根痊愈的!厉不厉害!穴位位置:青龙穴在乳下三横处:白虎穴在肩胛骨下终点与脊柱连线的中点之处即是。

前后遥遥相对应,构成了死亡之方阵。

本穴受人点打拍抓,如有本门阴柔鹰爪劲之功底,则随时可以致人内伤而丝毫不知。

如无功底伤人则必对时对季节亦可重创敌人。

伤穴手法:(指无功底的一般人而言)青龙穴用锥子手(食指突出之拳法)或透骨拳击打。

(透骨拳用中之突出之拳法)即可。

白虎穴则用四指尖之力抽击或轻拍之即可。

吾门弟子看至此千万勿以为此两种方法如此简单而忽略,此两中手法乃任何点穴门派手法的不二法门,点穴的力道,绝不是明拳猛掌的伤人之法,点穴伤人实乃指尖之力,此绝非拳掌可以代替得了的。

切记!伤后出现的症状:青龙穴的部位比较敏感,轻力击打则有痛入心肺的感觉且痛感持久。

久治不愈或大意而不治(此穴受伤一般人都有可能自行缓解,即痛了一段时间后又不痛了)过一段时间可出现;无端心惊,胸闷、肋骨四周乱窜作痛,动则气喘,面上则可出现青黄之暗色。

重则饮食无味,饭量日少不会太在意,因此到发作之日实已中后期了,怎不难医呢!一般之感觉即:一到阴雨天、起风天则觉背部酸麻难忍,忽东忽西,腰酸无力,动则气喘咳嗽,喜睡觉而多梦等等。

重则病入膏肓、咳嗽痰中带血或吐血,极似中医之“肺痨之症”,缓慢在痛苦中死亡。

治病泻血点位置

治病泻血点位置

治病泻血点位置1号:头痛穴:-此穴位可以治疗除脑瘤以外的所有头痛症。

1头痛穴-17视力穴-9秃顶补助穴号穴位同时进行泻血,可去头屑 , 使头发润泽发亮,对脱发、忧郁症、记忆力减退也有疗效。

---·2号:胃脏穴:-此穴位对胃肠炎、胃炎、烧心、胃酸过多、胃下垂、食欲不振等有疗效,并对胸闷、心烦意乱心跳过速等症也有疗效。

-·3号:根穴:-对腹泻、便秘、黑斑等有疗效。

对 2胃脏穴-3根穴-6心绞痛穴号穴位的泻血治疗可使皮肤暗黑的人变白而有光泽。

再对 8肾肝穴位进行泻血治疗,可以使患者从高血压、中风、痴呆症的从恐惧中解脱出来。

----[/B]·4号:感冒穴:-感冒初期对 4感冒穴-18 号穴位进行泻血,虽然睡一觉起来就会好,但对患感冒时间过长的人,此穴位是不易泻出血来的,想治好感冒就必须对此穴位泻血到能泻出血为止 . 治疗感冒有效的应急措施,也可以用电热吹风给脖子的部位加热,或用毛巾裹住脖子维持其温度。

----· 5 号:心绞痛穴:-此穴位对心绞痛引起的胸闷、心烦意乱等症状有疗效,对低血压、咳嗽、气喘、肺结核也有疗效。

治疗心绞痛时与中药配合会有更好的疗效。

低血压患者在治疗时可能会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

如出现这种现象要当即停止泻血保持其镇定,如出现昏迷状态时要及时对十宣穴进行针剌放血,这样人可以马上苏醒过来。

-* 对于心绞痛、低血压、气喘等疾病,现代医学技术视为不可治愈之症。

那是因为,这些部位由于瘀血的存在不能使血液循环正常进行而引起的。

可人们只注意对表面现象的治疗,而不去探索血液循环不畅的根源。

实际上这些症状对 4-32-5 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是可以有疗效的。

但我不想劝说人们采取泻血疗法,前面所列举的病症都是因为人体内脏器功能已经受损伤而引起的综合性疾病,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在充分理解了这本书的内容以后才能实施泻血治疗。

泻血的顺序应从 2 号 -3 号穴位开始,待到泻血效果良好时,要对 6 号穴位进行泻血, 6 号穴位也泻出血后再对 8 号穴位进行泻血。

点穴解穴秘诀(实用版)

点穴解穴秘诀(实用版)

点穴解穴秘诀(实用版)点穴解穴疗伤秘诀——点穴法功理要点——一、点穴总论拳家言:夫点穴术具闭交通之通,断运输之功。

人之一身,外而五官四肢,内而五脏六腑,皆以筋络为线索,血脉为灌溉。

经络断,则缺乏活动之能;血脉停,则间其知觉之效。

人体有穴 365处 ,(秦朝以前 ), 其中有大穴 :108,小穴 257(包括致命穴和主晕穴) , 诸穴大同小异,主晕穴虽不足以制命,亦可使暴客暂时失去抵抗力;主伤穴可以使歹徒断肢、脱臼、出血,即致残也;主死穴,即致命也,此法万遇不得施也。

先师遗训益教旨:“劝君习武尚德葆侠,练体健身,切莫无故伤人也” 。

1、为什么用点穴术击人体某些穴位会致人于死晕或伤残呢?在经络的意义上,古人说得很明白,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主要通道 , 是人体各个部位之间互相连结的途径。

它遍布于全身。

如《难经》说:“经脉者,行血气, 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

”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 就是依靠经络 luo 的沟通和联系,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外邪侵犯人体,通过筋络二由表入里,传入内脏。

如《素问·缪miu 刺论》说:“邪气之客于形也,必先舍去皮毛。

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舍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盛,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 。

五脏即五脏。

中医学中脏腑的理论将人体分成脏与腑两大类:心、肺、脾、肝、肾, 称为五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称为六腑。

化生和贮藏精气是五脏的功能;腐熟水谷、传化糟粕 po 是六腑的功能。

《素问·五脏别论》载:“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泄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

脏腑功能的产生,主要赖于脏腑之气。

脏腑之气即是真气通过经络输送至脏腑而发生作用时,称为脏腑之气。

假如一个人的真气不足,则脏腑之气也就随之虚弱,而脏腑的功能必然相应地减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即会一用就灵的点穴治病术
点穴伤人乃功夫中至凶者,但点穴就人治病却又是一般药石难愈之疾可霍然而愈,神乎妙术矣?下面告诉你的就是一学即会一用就灵的点穴治病术。

一、腰部扭伤点穴救治术
常见练武者活动欠佳致使腰肌损伤,一歇5-7天方敢活动,影响了练功进程,下面介绍的就是令你在3分钟内即可令扭伤者行走自如
点穴秘术;不论摔伤哪侧腰肌,即先按那侧大拇指后的“太冲穴”一分钟,然后再按另一脚的“太冲穴”一分钟,之后双侧的“太冲穴”再按一分钟。

注意:1、本术对腰扭伤患者愈严重愈有效。

2、在3天内救治效果更好。

3、点穴得用力令患者必须有强烈的酸胀感方才有效。

二、脚腕扭伤点穴术
脚腕扭伤的机会比要不还要多,是各种扭伤的总和,而且轻微的扭伤即严重影响活动,本法最简单:强力刺激脚底涌泉穴,用拇指强烈按压令患者有强烈的刺痛感,如拇指力量不够时可用中指弯曲用力顶压,令病人有吃不消的感觉即可,约
3 - 5分钟即可活动自如。

三、急症点穴治病术
1、a跌打摔昏用拇指压:人中穴、合谷穴、百会穴、大椎穴即可(用公鸡冠血
点入鼻内即醒)。

b打伤气急欲绝按压:肺愈穴、檀中穴、神门穴。

附:内治法:昏死后用白糖冲热酒,用白糖二至三两冲热酒饮服,不引酒者用温开水冲白糖愈堕愈妙,无论受伤有多重,服之可免淤血攻心,切勿轻心。

如牙关紧闭用半夏在肋边擦,牙关自开灌入。

如无半夏打开一牙灌入,此法甚妙,安
全实用。

c跌打痛昏的救醒法:取承泣穴、太阳穴、檀中穴按摩片刻即可。

此昏后可急用小孩童便(5岁以下)越多越好,服之可免淤血攻心。

d、中暑(俗称发痧)推拿法:重拿合谷穴、内关穴、人中穴以醒为度。

然后拿委中穴、按足三里穴一分钟,待其醒后取坐势,再拿风池穴十五至二十次。

如胸闷则横擦胸部以热为度,最后拿肩井穴十五至二十次。

暑日野外行路,中暑昏迷,求医不得:取道旁热土围在病人肚脐周围,围成圈,
令人小便其中即可醒来。

内服药法:用陈皮、藿香各15g,研末冲服,如未带药用白姜水冲服。

刮痧法:在患者胸颈腹肩等用手指钳提,或用瓷匙油刮至皮青紫或出斑。

5、脑震荡手法急救:昏时可掐人中,拿肩井穴、合谷穴等。

一般昏伤除掐人中,
拿足跟脉外,可拿腋下筋,肩胛骨旁筋。

6、鼻出血急救:用左右拇指轮流往眉心向上接连推向发际多次,然后用力按压
印堂。

用线扎中指中出,左鼻孔出血扎左指,右鼻孔出血扎右指。

耳内吹气法:两人同时对患者两耳吹气,吹至十至二十次。

按老商穴、少商穴止血,老商穴位于拇指与第一指关节之间,确定方法有:
①平伸拇指,由指尖中央向第一指关节中央延伸1.75cm至1.85cm处,或指甲低部中央向下0.5cm至0.6cm处。

②用另一手指点按此穴会有酸胀感。

少商穴位于拇指外侧中央,与老商穴同线。

左按左,右按右。

本法经多年验证,效果非
常好,可当即止血。

徒手点穴治病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一些急症或常见病发作时,往往不能及时赶到医院,给病人造成痛苦,甚至发生意外,在此种缺医无药的情况下,掌握几招徒手点穴治病的方法,
常能为患者赢得送往医院的救治时间。

1。

指压太阳穴止头痛: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已回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针方向旋
转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2.捏压合谷治晕厥:中暑、中风、虚脱时,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

可用拇指陷捏患者合谷穴(虎口上),持续2一3分钟,一般会缓
解。

3.陷压人中治休克: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当遇到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等情况时,用拇指尖陷压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4.按压劳宫降血压: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血压会急剧上升,对患者生命有极大威胁。

此时按压劳宫穴(屈指握拳,中指与无名指尖之间所对
的掌心中),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5。

指压少商治呃逆:少商穴在大拇指外侧,距指甲角一分处。

呃逆时,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人,至有酸痛感为度,持续半分钟到1分钟,呃逆可止。

6.指压内关止呕吐:呕吐时,可用中指压内关止呕。

内关穴在掌面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压至有酸胀感即说明已中穴位,约1分钟即止呕吐。

7.点压天枢治便秘:便秘者在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左侧2寸),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就有便感;然后屏气,增
加腹内压,即可排便。

8.捏脚后跟止鼻血: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脚后跟(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即回止血。

9。

按揉足三里止胃痛:胃痛时,用双拇指按揉患者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3一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10.点压阳陵泉治胆绞痛:胆囊炎、胆结石发作时,右上腹可发生剧烈绞痛。

病人可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1寸凹陷处的阳陵泉穴上,用大拇捂持续授摩
2分钟钾,可获良好止痛效果。

11.点压三阴交治肾绞痛:肾绞痛发作时苦不堪言,此时可用大拇指揉按三阴交(内踝上三寸胫骨后缘),反复授摩3一5分钟,肾绞痛即回缓解。

12.点压至阳缓解心绞痛:心绞痛发作常伴有胸部压迫、窒息感。

此时可按压至阳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下,病人坐位低头垂臂,两侧肩胛角下缘直线交于脊柱五中点即是此穴),授压3一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