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耳穴疗法(经典)
耳穴压豆按摩案例

耳穴压豆按摩案例介绍耳穴压豆按摩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来调节身体的平衡,起到治疗和调养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几个耳穴压豆按摩的实际案例,介绍其原理、具体步骤和相关效果。
案例一:缓解头痛原理头痛通常是由于颅内血液循环不畅或气血不和所致。
耳穴压豆按摩可以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相应穴位,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调整气血的平衡,从而缓解头痛。
操作步骤1.先用温水将手洗净,保持双手温暖。
2.将握豆器握在右手中指和无名指之间,用力不要过大。
3.轻轻按压左耳上的太阳穴,每次15秒,共3次。
4.按压左耳上方的耳尖,每次15秒,共3次。
5.再按压左耳中央下方的压豆点,每次15秒,共3次。
6.重复以上步骤,对右耳进行按摩。
效果该按摩方法可以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缓解头痛症状。
经常按摩这些穴位,还可以起到预防头痛的作用。
案例二:改善失眠原理失眠通常是由于神经紧张、脑力过度使用或气血不调引起。
耳穴压豆按摩可以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平衡气血,改善睡眠质量。
操作步骤1.先用温水将手洗净,保持双手温暖。
2.将握豆器握在右手食指和拇指之间,用力不要过大。
3.轻轻按压左耳上的心穴,每次15秒,共3次。
4.按压左耳上方的耳尖,每次15秒,共3次。
5.再按压左耳中央下方的压豆点,每次15秒,共3次。
6.重复以上步骤,对右耳进行按摩。
效果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舒缓神经系统,促进睡眠激素的分泌,改善失眠问题。
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修复能力。
案例三:缓解颈椎病原理颈椎病常常由于颈部肌肉紧张、血液循环不畅或气血不和引起。
通过耳穴压豆按摩,可以舒缓颈部肌肉,改善血液循环,调整气血平衡,达到缓解颈椎病的效果。
操作步骤1.先用温水将手洗净,保持双手温暖。
2.将握豆器握在右手无名指和小指之间,用力不要过大。
3.轻轻按压左耳上的风池穴,每次15秒,共3次。
4.按压左耳下方的耳轮,每次15秒,共3次。
常见病的耳穴疗法

更年期综合症
❖ 取内生殖器、内分泌、卵巢、丘脑、肾。肝 肾阴虚加肝、肾上腺;脾肾阳虚加脾、皮质 下。
遗尿
❖ 取内生殖器、内分泌、卵巢、丘脑、肾。肝 肾阴虚加肝、肾上腺;脾肾阳虚加脾、皮质 下。
单纯性肥胖
❖ 主穴取神门、脑点、脾、胃、肺、大肠、直 肠下段、三焦。
❖ 配穴可随症选用,便秘加便秘点;高血压、 脂肪肝、糖尿病加肝、肾;月经不调加内分 泌;冠心病加心;痰湿重加脾、肺。
升压四穴:升压点、肾上腺、 脑垂体、内分泌。
2)诊断低血压, 是判断血压高低的参考穴。
2010.5
耳穴诊断与治疗
21
(一)特定点
2、降压点 定位:三角窝内的外上角。 应用:1)治疗高血压,配
神门、耳尖放血。 2)诊断高血压,
是判断血压高低的参考穴。
2010.5
耳穴诊断与治疗
22
(一)特定点
3、肾炎点 定位:肩关节、锁骨两穴
常见病取穴
• 小儿腹泻
取穴: 大肠、小肠、 肺、胃、三焦、 脾、肾、肾上腺
常见病取穴
• 高血压 取穴:
降压沟(在耳背)、 角窝上、肝、心、 交感、肾、枕
耳尖放血
常见病取穴
• 痛经: 主要用贴压法,如果
经少、伴有痛经, 加耳尖放血
取穴: 内生殖器、内分泌、 卵巢、脾、肾上腺、、缘中、 眼、心、颞、枕
常见病取穴
• 牙痛(神经性牙痛、 龋齿牙痛、牙周炎)
耳尖放血(清热解毒、镇
静止痛、消炎)
取穴: 面颊、牙、上颌、 下颌、胃、肾、口
常见病取穴
• 耳鸣、听力减退 耳尖放血
取穴: 内耳、肾上腺、 神门、肾、肝、 胰胆、颞
常见病取穴
• 近視:(17岁以下)
耳 穴 疗 法

耳穴疗法一. 耳穴疗法的基本原理耳朵,并非是单一的听觉器官;耳廓虽小,却是全身经络汇聚之处。
耳朵是整体的缩小,带有整体的全部信息。
耳穴通过经络连接到体内的各个脏器,这就是耳穴的生物全息规律。
身体某个部位一旦发病,病理反应就会循着经络路线迅速传递到相关的耳穴上,在耳穴表面发现异常,如能再对这些穴位进行刺激,便会使病态逐渐退却,症状消失,病状痊愈。
二. 耳穴贴压疗法耳穴贴压疗法是使用药物、磁珠等圆形物质贴敷在耳穴上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
耳穴疗法具有调节神经平衡、镇静止痛、脱敏止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肾健脾等诸多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病症遍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而且对许多疾病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耳穴贴压疗法是耳穴疗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特点一是刺激效应稳定,灵活可靠,效果良好。
据对使用耳穴贴压疗法的500余篇报道分析,有效率均在80%以上。
二是以丸代针,刺激持久;耳穴贴压疗法使用药物、磁珠等圆形物质贴敷在耳穴上,不用针刺,以丸代针,避免了针刺产生的疼痛和感染,且可将刺激物长久固定于耳穴上,每天定时或不定时进行按压刺激,效应持续而稳定,同时还能根据病情需要随时按压。
三是耳穴贴压疗法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没有药物的毒性作用或不良反应,不用针刺,不伤害人体组织,不会造成感染,基本无痛,也无刺伤内脏之虞,因而被人们称为“无痛苦、无创伤、无损害、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
耳穴贴压疗法发展到现在,已成为最受人们欢迎、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耳穴疗法。
耳穴贴压疗法具有多种特色,治疗病症亦较为广泛,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近视、弱视以及失眠、月经不调等有较好的疗效,但它也不是能包治百病的灵方妙药,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各有千秋,互有长短;在临床上,应根据情况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可具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功效。
三、治疗取穴原则(一)、依相应部位,如压痛取牙、胃病取胃,肩周炎取肩、痛经取内生殖器。
(二)、依脏腑经络,如痤疮取肺、大肠,神经衰弱取心,坐骨神经取膀胱。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
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
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刺激这些反应点(耳穴)来防治疾病。
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
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
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按摩等。
耳穴分布规律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周;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
疗法①毫针法:毫针,直刺或横刺相应耳穴,进针前须先行常规消毒,术者右手拇、食、中指持针,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廓,取穴进针。
进针后,小幅度捻转或提插,并留针,留针时间根据需要决定(见毫针)。
最后出针,并压迫片刻,以免出血。
②皮内针法:先将耳穴部皮肤常规消毒,然后将揿针埋于耳穴处,再在埋针处贴一小块胶布(见皮内针)。
③三棱针法(见三棱针)。
④皮肤针法(见皮肤针)。
⑤艾条温和灸法(见艾条灸)。
⑥敷贴法:一般用中药王不留行子敷贴,也可用白芥子、急性子、绿豆等。
也有用磁珠(磁铁粉制成的圆珠)的。
先行常规消毒,左手托住耳廓,右手用止血钳将粘有上述圆形颗粒物的胶布对准所选耳穴贴压,并用手指轻压耳穴1~2分钟。
一般留压3天,每天上、下午由患者自行轻压敷贴部位各一次,每次1分钟左右。
此外,还有在耳穴上进行按摩、电针、磁疗、药物注射、激光照射等方法。
配图1、耳中(膈) HX1定位:耳轮角处,即耳轮1区。
应用:血虚、血瘀、血热引起的皮肤疾患,顽固性的皮肤瘙痒、荨麻疹。
2、直肠 HX2定位: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
应用:便秘。
3、耳尖 HX6、7定位: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
应用:头面五官科各种急性炎症,如麦粒肿,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面神经炎,荨麻疹,湿疹,痤疮,皮肤瘙痒等。
常用耳穴十大基本方

常用耳穴十大基本方管遵信老师堪称中国中医耳针学的先驱,其倾注几十年于耳穴研究,影响巨大,成果丰硕,吾十余年前初试尝耳针,惊于其效,后闻管老之名,悉管老之学,感管老治学求真之不易!今愿与诸学友同习、同求,感念管师之德、之学!1.止痛:耳针对疼痛性疾病治疗效果最好。
耳穴的止痛要穴是神门与相应部位,除此以外腹部内脏腑疼痛疾患,取交感穴,可缓解内脏平滑肌痉挛;软组织损伤,取肝、脾可舒筋活络,解除肌肉之疼痛;牙齿、骨髓疾病取肾穴。
2.止晕:•枕为镇静止晕要穴,对于头晕、眩晕、晕车、晕船是首选穴;•晕点是诊断症和治疗点;•肝:《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
当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血虚不能上荣于脑致晕眩时用肝;•耳尖具有镇静、降低血压、退烧、消炎、清脑明目的作用;•外耳治疗头晕、偏头痛是黄老师的经验穴。
除以上5穴外:•动脉硬化引起的头晕用皮质下、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头晕取交感、皮质下;•美尼尔氏综合症取内耳和脾;•晕车、晕船、晕机者取胃、内耳;•贫血引起头晕的选膈、脾。
3.止惊:黄老师常用脑干、枕、肝、神门、皮质下和耳尖放血。
4 .止咳:口、脑干为经验穴;咽喉、气管、肺、平喘均可选用。
5.止喘:支气管、肺、平喘、交感、肾上腺、神门、枕。
支气管哮喘取风溪(过敏区)、内分泌;喘息性支气管炎选用耳尖放血和内分泌。
6.止痒:相应部位点刺放血,肺区点刺放血,适于广泛性的皮肤瘙痒;耳尖放血有抗过敏止痒的作用;神门、枕两穴有镇静止痒作用;“诸病疮痒皆属于心”,心主火,火为热至,热为火之微,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故取心穴以泄火止痒。
7.止耳鸣:内耳、外耳为相应部位取穴肾开窍于耳,肾虚则耳鸣,肾虚耳鸣则取肾;颞可消除耳内噪音,提高听力;三焦、胆用于低音耳鸣。
8.止吐:呕吐及吞食痉挛明显用贲门;胃有和胃降逆的作用;枕和神门以镇静;皮质下可调节胃肠道的功能。
9.止酸:选用肝、胃以降逆止酸;交感为止酸之要穴,有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
神奇的耳穴疗法穴位篇

耳垂区
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九宫格:牙、舌、颌、垂前、眼、内耳 、扁桃体穴
耳垂区
牙:在耳垂正面前上部,即耳垂1区。
舌:在耳垂正面中上部,即耳垂2区 颌:在耳垂正面后上部,即耳垂3区 垂前:在耳垂正面前中部,即耳垂4区 眼:在耳垂正面中央部,即耳垂5区。 内耳:在耳垂正面后中部,即耳垂6区。 面颊:在耳垂正面眼区与内耳区之间,即 耳垂5、6区交界处。
◆耳中:耳轮脚起始部至耳轮脚消失处。
◆直肠:耳轮脚切迹到对耳轮下脚上缘之间的 耳轮分为三等份,自下而上依次为直肠、尿道 、外生殖器。
◆肛门:对耳轮下脚上缘与对耳轮上脚前缘之 间所对应的耳轮处。
耳轮区
◆耳尖穴:耳廓向前对折上部尖端处。 ◆耳尖前穴 ◆耳尖后穴 ◆结节穴:又称肝阳穴。 ◆轮1-轮4:耳轮结节下缘到轮垂切迹之间的 耳轮分为4等分,自上而下依次为轮1、轮2、 轮3、轮4。
耳甲区
艇角: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前部,即耳甲8区。 膀胱:在对耳轮下脚下方中部,即耳甲9区。 肾: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耳甲10区。 输尿管:在肾区与膀胱区之间,即耳甲9、10区交 界处。 胰胆:在耳甲艇的后上部,即耳甲11区处。 肝:在耳甲艇的后下部,即耳甲12区处。
三角窝区
三角窝: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对耳轮体:腹、腰骶椎、胸、胸椎、颈、颈椎 。
◆对耳轮上脚:髋、膝、踝、趾、跟。
◆对耳轮下脚:臀、坐骨神经、交感穴。
耳舟区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 ◆穴位:指、腕、肘、肩、锁骨、风溪
耳舟区
耳舟分为6等分 指:第1等分 腕:第2等分 风溪穴:第1等分与第2等分之间 肘:第3等分 肩:第4、第5等分 锁骨:第6等分
耳屏区
传统保健疗法耳穴疗法

群。主治: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等疾病。可协助诊断消化、神
经、心血管系统疾病。此穴还具有消炎、消肿、止汗、止痛、缓解
腹胀作用。治疗腹胀疼痛可用耳穴“皮质下”配经络穴“足三里”
6、垂体 :对耳屏内壁的底部。治疗侏儒症、肢端肥大症、尿崩
症、产後宫缩不佳、性功能障碍、内分泌紊乱。
2021/10/10
27
将对耳屏内侧分为两等分:腮腺往下0.2公分睾丸穴(卵巢)主治: 生殖系统疾病、头痛。
8、丘脑 :对耳屏内侧面中线下端。主治:单纯性肥胖、嗜睡症、 水肿、内分泌紊乱。
丘脑与睾丸二分之一处:兴奋点。主治:嗜睡症、遗尿、阳萎、肥 胖病。
9、脑 :对耳屏内侧面上1/2处。主治:失眠、多梦、眩晕、耳鸣 、哮喘、疼痛性疾病。
2021/10/10
33
对耳轮穴位
对耳轮相当于人体躯干。
分为13个区 对耳轮上脚分为上、中、下3等份; ①上1/3再分上、下两等分,下1/2 为对耳轮3区,上1/2左右各等分为 对耳轮1、2区;②中1/3对耳轮4区 ③下1/3为对耳轮5区 对耳轮下脚分为前、中、后3等份, 中、前2/3为对耳轮6区,后1/3为 对耳轮7区 对耳轮体从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 至轮屏切迹分为5等分,再沿对耳轮 耳甲缘将对耳轮体分为前1/4和3/4, 前上2/5为8区,后上2/5为9区, 前中 2/5为10区, 后中2/5为11 区,前下1/5为12区,后下1/5为 13区
对屏尖=腮腺。对耳屏,腮腺和脑干。轮屏切迹只有一个穴是脑干
脑干和腮腺的中点是脑垂体。减肥必贴穴是主穴,脑垂体=缘中
平喘:在腮腺穴前下方约0.2厘米处
2021/10/10
28
耳穴疗法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三、小儿益智 耳尖 肾 心 脾 皮质下 每日按压2次,每次20~30下 四、小儿肥胖 大肠 小肠 喷门 外鼻(饥点) 三焦 内分泌 脾 肺 每次选4~5穴 每日按压2次,每次20~30下
五、考试综合征 心 脾 皮质下 枕 神门 每日按压2次,每次20~30下 六、小儿生长痛 肾 缘中 膝 髋 踝 每日按压3~5次,每次2分钟
Ear Acupuncture Therapy
教学目标
1.掌握耳穴疗法的定义 2.掌握6个常用耳穴的定位 3.熟悉耳穴疗法的实施程序及注意事项 4.了解耳穴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概述】
一、定义 指在耳廓穴位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 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经络联系 手三阳、足少阳经脉、经别入耳中,足阳明、 足太阳-耳前、耳上角。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 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 耳而为听 《灵枢 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研究显示 刺激相应耳穴可诱发循经感传
固定 按压 整理
注意事项
1.同毫针的注意事项
2.严格消毒
因耳廓结构特殊,血循差易 感染一旦感染轻者可外涂碘 伏或2.5%碘酒;重者加用抗 生素
3.肢体活动障碍患者耳针留针期间配合活动肢体
常见病的治疗取穴
一、小儿发热 耳尖 神门 大肠 肺 皮质下 每日按压3~5次,每次2分钟 二、小儿遗尿 膀胱 尿道 肾 皮质下 每日按压3次,每次30下
下脚端(交感): 定位:对耳轮下脚与对
耳轮内侧交界处。 主治:消化、循环系统
失调,痛经。
常用耳穴的定位与主治
子宫(精宫): 定位:三角窝耳轮内侧
缘的中点。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
痛经、遗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忆方法
• 3个凸:指突起。是对耳轮、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下脚三个突起部位。
• 含有椎体、躯干和下肢的信息。 • 对耳轮体对应人体的颈和躯干(颈椎、胸
椎、腰骶椎、颈、胸、腹); • 对耳轮下脚对应臀部(臀、坐骨、交感); • 对耳轮上脚对应下肢(趾、跟、踝、膝、
髋)。
记忆方法
• 4个凹:指凹陷。 • 包括耳甲腔、耳甲艇、 • 三角窝和耳舟四个 • 凹陷部位。 • 含有内脏和上肢的信息。 • 耳甲腔对应胸腔(心、肺 • 气管、内分泌、脾、三焦 • 口、食道、贲门);
轻一碰,就能触及穴位。 • 2.耳穴信息反映的显性率高:人体内部各器
官组织的生理、病理信息,在局部都有反 映。 • 3.耳穴的对应性强:体内器官组织病变,很 快就会在耳穴出现反映。
记忆方法
• 照解剖状态分解为“卷、平、凸、凹” • 四种状态和“1、2按、3、4”十个板块。
记忆方法
• 1个“卷”:
• 变色:
• 红色反应:鲜红色反应常见于急性病症, 淡红或暗红色常见于疾病的恢复期。
• 白色反应:多见于慢性疾病,白点边缘红 晕属慢性疾病急性发作。
• 灰色反应:多见于宿疾和肿瘤。
• 变形:有结节状突出于皮肤或点状、沟形 凹陷。常见于慢性器质性疾病。有些慢性 器质性疾病,病愈后在耳穴上仍反应痕迹。
• 6、具有止血功能的耳穴:肾上腺、耳中、 脾
• 7、具有降血压功能的耳穴:耳背沟、角窝 中、耳尖和心
• 8、具有降心率功能的耳穴:神门、交感、 枕、心
耳穴功能归类
• 9、具有活血功能的耳穴:肝、肺、心 • 10、具有利尿功能的耳穴:三焦、内分泌、
艇中、艇角、肾 • 11、具有通便功能的耳穴:三焦、直肠、
(2)弱刺激按压法:一压一松地垂直按压耳 穴上的药丸,以感到胀、酸、轻微刺痛为 度,每次压3秒,停3秒。每次每穴按压2分 钟左右,每天3~5次。
常见的治疗反应
• 1、即时效应 • 治疗施术后,症状立即缓解,甚至消失。 • 2、延缓效应 • 治疗开始时无明显改变,1-2个疗程后,
症状逐步好转。 • 3、短时反跳反应 • 治疗施术后,症状在短时间内反而稍有加
• 脾(止肌肉痛)
• 肾(止骨痛)Βιβλιοθήκη 1• 肺(止皮肤痛)
耳穴功能归类
• 2、止晕功能较好的耳穴:枕、内耳、眩晕 点和耳尖
• 3、具有止咳功能的耳穴:对屏尖、神门、 枕、脑干
• 4、具有止喘功能的耳穴:对屏尖、角窝中、 肾上腺、风溪。
耳穴功能归类
• 5、具有止痒功能的耳穴:耳尖、风溪、肺、 神门和内分泌。
• 人体某部位出现病理改变时,往往会在耳廓上 的一定部位出现某种阳性反应,如压痛、丘疹、 脱屑、血管充盈等。耳穴探查以压痛法探查耳 穴压痛为主。耳穴虽然不大,但有一定的区域, 当人体患病时,敏感点常不是一个穴位的整个 区域,而是这个区域中的某一点
(一)耳穴探查
• 1、探查工具: 金属或木质探针,探头端圆钝,直径约 1.5~2毫米。
(一)耳穴探查
• (2)探查方法:
采用压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区域用 探针以轻、慢而均匀的压力寻找压痛 敏感点,嘱患者感到受压处明显疼痛 时及时告知或医者根据患者皱眉反应 作出判断,这些压痛敏感点就是耳压 治疗准确的耳穴刺激点。
一、耳压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耳压治疗
• 1、治疗工具:探穴笔、王不留行籽、镊子、碘伏、 棉球、净手凝露。
记忆方法
• 耳甲艇对应腹部(肝、胰胆、肾、膀胱、 输尿管、艇中、艇角);
• 三角窝对应盆腔(神门、盆腔、内生殖器、 角窝中、角窝中);
• 耳舟对应上肢(指、腕、风溪、肘、肩、 锁骨共6个穴位)。
耳穴功能归类
• 具有止痛功能的耳穴:
• 神门(止痛要穴,止一切痛)
• 交感(止内脏痛)
• 肝(止关节痛)
• 2、操作步骤:在选用耳穴部位进行擦拭消毒,将 王不留行籽粘附在0.5cm×0.5厘米大小的胶布小央, 用镊子夹住贴敷于耳穴上,并给予适当按压,使 耳郎有发热、胀痛感(即“得气”)。一般每次贴压 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夏天2~3日1换, 冬天5-7天1换。在耳穴贴压期间,应嘱患者每日 自行按压数次、每次每穴1~2分钟。
• 指卷曲的耳轮。对应膈肌, • 含有膈肌信息,可调节膈肌。 • 耳轮及耳轮角分布耳中、 • 直肠、尿道、外生殖器、 • 肛门、耳尖、结节、以及、 • 轮1、轮2、轮3、轮4 • 共11个穴位)
记忆方法
• 2个“平”: • 指2个平面。一个是耳垂和对耳屏合起来的
大平面,另一个是耳屏这个小平面。对应 头、面部,含有头面部信息。 • 耳垂对应面部(眼、舌、扁桃体、垂前、 内耳、牙、颌、面颊、屏间前、屏间后共 10个穴); • 对耳屏对应头部(对屏尖、脑干、缘中、 枕、颞、额、皮质下共7个穴位); • 耳屏对应鼻、咽部(耳屏外侧有外耳、外 鼻、屏尖、肾上腺共4个穴位;内侧有内鼻、 咽喉2个穴位。
大肠、便秘点 • 12、具有退热功能的耳穴:耳尖、屏尖、
肾上腺
耳穴功能归类
• 13、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耳穴:内分泌、 缘中
• 14、具有解毒、排毒功能的耳穴:肝、肾、 内分泌、肾上腺
• 15、具有抗感染、抗过敏、抗风湿功能的 耳穴:耳尖、内分泌、神门、肾上腺
一、耳压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一)耳穴探查
一、耳压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耳压治疗
• 3、常用耳压方法:
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对置于贴有王 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 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 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垂直施压,包 括强刺激按压法和弱刺激按压法。
常用耳压方法
(1)强刺激按压法: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 至患者出现沉、重、胀、痛感,每穴按压1 分钟左右,如有必要,每穴重复操作2~3遍, 每天3~5次。本法适用于实证、年轻力壮者, 对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及急性炎症 有较好的镇痛消炎作用。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的特点
• 一、耳穴 •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朵耳廓上的穴位。本
质上是全身各部位的器官、组织分布在耳 廓上信息点。人体各部位在耳廓上都有特 定的信息点,这些信息点与相关部位相互 联系、相互沟通、相互影响,按传统的说 法称这种信息区为“穴位”。
耳穴疗法的特点
• 二、耳穴的特点 • 1.耳穴在耳廓分布表浅:都在皮肤表层,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