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早教名著:《早期教育与天才》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第一篇:《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1917年4月木村久一的著作该书由日本学者木村久一对几个著名的少年天才的教育经历的分享,提出了早期教育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并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卡尔威特等几名著名天才儿童的独到教育方法,也有作者对这些早期教育成功案例的分析和见解。
虽然本书是将近一百年之前的著作,但是仍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读后不但会深刻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会学习到一些至今仍然很有效的早期教育方法。
1、早期教育的重要性(1)通过对卡尔。
威特、威廉。
詹姆斯。
赛德兹等少年天才的分析,他们都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展现出与普通人的不同,在大多数人认为还应该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候,就已经熟练掌握了多种语言,并开始展露头角,在十几岁就已经开始对学术有造诣并升入世界著名大学。
这些少年天才并不是病态的,而是全面发展,过得非常的健康快乐,尤其是卡尔。
威特。
(2)天才并不是完全是由于天赋而是得益于科学、恰当的早期教育。
每个人出生的潜能肯定不同,但是如果一个潜能100的人,后天开发只有40,而一个潜能80的人后天开发能够达到60,也会出现巨大的差距。
作为父母,应该重视早期教育,运用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开发孩子的潜能,那么就便是天赋平平的孩子也能取得不凡的成就。
(3)人的潜能是递减的法则。
越是接近0岁,及早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可以激发出来的潜能更大。
而到了8岁左右,潜能就已经基本定型。
卡尔。
威特的父亲提出,“对子女的教育应当随着婴儿智慧曙光的出现开始”.(4)人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宽窗口期。
在恰当的时期,锻炼激发孩子的某项能力、学习某种知识,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语言发展存在敏感期:1-7岁。
孩子的语言天赋6、7岁开始枯竭,到8岁基本已经消失殆尽。
音乐学习敏感期:5岁开始学钢琴。
对于音乐的敏感期:从一岁五个月出现,大约8岁结束。
幼儿具备阅读能力,从2岁起就可以开始阅读。
抓住早期天才的尾巴——《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

全文共计1106字抓住早期天才的尾巴——《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
日本的教育成功在世界享有盛名,因而在这个暑假,我挑选了日本木村久一先生所著的《早期教育和天才》,本书篇幅不少,只能算是一本小册子,却使木村久一在日本享有早教和天才教育鼻祖的地位。
本书分为七章,最引人注目的是书中的第二章《威特的教育》。
威特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神童,可他在幼时却懵懂如痴呆状,附近的人都劝他的父亲放弃他。
而他具有高瞻远瞩的父亲却不曾放弃他。
这让我想起教过的不少学生,在学习开始初期,反应迟钝而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他们也是沧海遗珠般的存在呢?威特父亲认为要尽早发挥孩子的才能,按照能力递减法则,生下来具有100度的儿童,如果放弃教育,5岁时还有80度的能力,10岁时减少到60度,到15岁就剩下40度。
如此这般推算,我教的学生往往在10岁左右,若能施以相应而有效的教育,大抵也能保持60度以上的天赋开发。
帮助孩子抓住早期开发的尾巴,也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
威特父亲的教育模式显然不能简单复制,要不然怎么世上还是庸庸碌碌无为的人要远多于伟人巨子呢。
但是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他教育核心中的正确理论。
首先必然是要尽早发挥孩子的能力,在生活中渗透学习,所谓生活处处是知识,学海无涯。
其次要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
切换到学校的课堂模式,即构建有趣的上课情境,利用交互式的物联网技术下的智慧课堂,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情致。
1。
木村久一的教育箴言,到今天仍然历久弥新

⽊村久⼀的教育箴⾔,到今天仍然历久弥新⽊村久⼀的教育箴⾔,到今天仍然历久弥新《早期教育和天才》,[⽇]⽊村久⼀著,刘和民校译,河北⼈民出版社1980年版。
⽊村久⼀,⽇本⼉童早期教育的⿐祖,1883年⽣于⽇本⼭形县,1913年毕业于东京⼤学,曾在旱稻⽥⼤学、明治学院、青⼭⼥⼦学院等教授⼼理学、伦理学和英语,⼜是⽇本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学家,⼜是⽇本百科全书《⼤百科事典》的最早编撰者。
他⼀⽣致⼒于⼉童早期教育与智⼒开发研究,⽇本皇室在给他授勋时盛赞道:⽊村先⽣成功提升了⼀代⽇本国民的素质。
⽊村久⼀著作颇丰,其《早期教育与天才》是他最有影响⼒的经典著作,曾在⽇本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早教风暴。
这本书也是⽇本最早、最完全、最详尽的早期教育理论集⼤成之书,近⼀个世纪以来,被教育学界奉为家庭教育“圣经”,⼀代⼜⼀代的⼈从中受益。
⾄今,它仍极具实效性,是⽗母们的教育⼦⼥的⾸选著作之⼀。
今天终于笔记完成⽊村久⼀著的《早期教育和天才》,重新感受这部传世经典的魅⼒。
作者对卡尔·威特,斯特娜夫⼈等著名早期教育专家的教育理论进⾏了转述并予以⼀⼀评述,不乏真知灼见。
下⾯我将作品中的经典理论予以梳理归类。
早期教育,就是随着⼉童智⼒曙光的出现⽽开始的教育。
卡尔·威特说:“对于孩⼦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不是天赋。
孩⼦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是决定于⽣下来后到五六岁时的教育。
诚然,孩⼦的天赋是有差别的,然⽽这差异是有限的。
所以,不⽤说⽣下来就具备⾮凡禀赋的孩⼦,就是那些具备⼀般禀赋的孩⼦,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
我坚信这⼀论断。
” 《早期教育和天才》,[⽇]⽊村久⼀著,刘和民校译,河北⼈民出版社1980年版。
第16页。
“但是,要尽早发挥孩⼦的能⼒,必须循序渐进,否则就达不到⽬的。
那么,为了尽早发挥孩⼦的能⼒,应当怎样做呢?⾸先要早教孩⼦语⾔,这是⾮常重要的。
因为语⾔是我们接受知识的⼯具,没有这个⼯具我们得不到任何知识。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

让每一粒种子健康成长——读《早期教育与天才》有感日本学者木村久一研究几个著名的少年天才的成长经历后,提出了早期教育对儿童的重要性。
通过对卡尔·威特、威廉·詹姆斯、塞德兹等天才儿童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了不同于其他儿童的才能,他们多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掌握多种语言,展现了超常的学术造诣,十几岁就进入世界著名大学深造。
通过分析他们幼时受到的独特的教育,木村久一向我们指出了科学的早期教育可以非常好地开发人的潜能,让普通孩子也可能取得很高的成就。
一、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书中提到天才并不完全是由于天赋,而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学的早期教育。
卡尔·威特的父亲指出:“对子女的教育应当随着婴儿智慧曙光的出现开始。
”越早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小,孩子开发出来的潜能越大。
人的各项才能的发展存在敏感期,所谓敏感期就是训练人的某项能力的最佳时期。
在敏感期,对这项能力加以训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过了敏感期再训练,难度就会很大。
语言、阅读、音乐等才能都有其培养的敏感期。
很多家长过于依赖学校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可以了。
实际上,早期教育的主阵地是家庭,主要实施的人应是父母。
家长要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对他们进行恰当的教育。
二、早期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早期教育强调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传授给他们方法,让他们逐步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早期教育强调开发潜能,不是知识灌输。
很多家长也注重对幼儿的教育,可是却用了一些不恰当的方法,让孩子只是机械记忆,比如背词典等,这只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破坏他们的求知欲。
早期教育要注重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思维的激发,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威特父亲每天会抽出一两个小时和孩子在一起,散步时,父亲会摘下一朵花,告诉孩子关于它的知识;听见小虫子叫,会教他昆虫学的知识。
所有的草木和景物都能成为教育的素材。
孩子在观察世界时,会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疑问,此时,如果家长耐心倾听,帮孩子分析、解答,就能激发他们继续求知的欲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早期教育与天才》是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D·高尔。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深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喜爱。
作者通过对儿童心理、认知和情感发展的深入研究,探讨了早期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天赋和潜能。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早期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态度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作者在书中强调了早期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他指出,儿童的大脑在出生后的前几年内发育迅速,这一时期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黄金时期。
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时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作者还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场所,家长应该注重亲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提供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其次,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培养孩子天赋和潜能的方法和技巧。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发掘和培养孩子的特长,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充分的发展。
同时,作者还强调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性,指出这些能力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他建议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音乐、绘画、手工等,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在阅读完《早期教育与天才》后,我对早期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态度有了新的认识。
我意识到,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情感和社会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根据孩子的特长和兴趣,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总之,《早期教育与天才》是一本对儿童教育有着深远影响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早期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孩子天赋和潜能的方法和技巧。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早期教育与天才》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作者通过对早期教育和天才的研究,探讨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引发了我对教育和成长的深刻思考。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早期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他指出,孩子的大脑在出生后的前几年内发育迅速,这个时期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者强调了早期教育对孩子智力、情商和性格的塑造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同时,作者还对天才的形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天才并非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努力和环境的培养下逐渐形成的。
在书中,作者列举了许多天才成长的案例,通过分析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环境,揭示了天才形成的内在规律和外部条件。
这些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天才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我们用心去培养,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一位天才。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
我意识到,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
我们要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教育资源。
同时,我们也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发展空间,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自主探索,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
此外,我也深刻地认识到,天才并非遥不可及。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质,只要我们用心去培养,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教育资源,就有可能成就一番非凡的事业。
因此,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和支持,鼓励他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总之,《早期教育与天才》是一本富有启发性的书籍,它让我对教育和成长有了全新的认识。
通过对早期教育和天才的研究,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质。
因此,我们要注重早期教育,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教育资源,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自主探索,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
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培养,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一位天才。
天才庸才蠢材-------读《早期教育与天才》之潜能观感

天才? 庸才? 蠢材?——读《早期教育与天才》之潜能观感“这样的孩子教育他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只是白费力气。
”天才小卡尔出生之后显得比一般的婴儿要傻,邻居们都认为他是个白痴,连小卡尔的妈妈也是如此沮地说. 的确,小卡尔出生之后显得比一般的婴儿要傻,但威特牧师虽然感到沮丧,但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
他确信,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为了儿子十七八岁上大学时不至于落在其他同学后面,他决定仍然按计划进行早期教育的试验。
谁也没想到,试验的结果竟会那样令人吃惊。
庆幸于威特牧师能在当时如此坚定地确信自己的观点,庆幸他能把威特14岁以前的教育教育纪录下来让我们后来人能借鉴, 更庆幸的是我能够在今日能读到这本书,学习威特牧师之“点石成金”术.虽然我们不是每个拜读此书的人都能按照威特那样做就能达到他那样那个惊人的效果,但他的教育观念的确值得天下父母,教育者去学习,并且都会有触动心灵的收获.触动一早期教育“点石成金”----孩子的一年等于十年,成长最佳期点石成金.常听到有父母这样说: “我家宝宝1个月就可以背全三字经了,呵呵,才3岁呢.”“ 我女儿也是,一岁半就可以背很多儿歌”就连我那一岁半多的宝宝也让我感受到了真实的吃惊。
的确,孩子在早期成长得非常迅速,在这时所获得的东西将反映在以后的学习态度上,为今后具备各种能力打下基础。
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打下良好基础,将会培育出非常优秀的孩子。
反之,如果让孩子虚度时光,那么他天生拥有的出色才能则会悄悄消失掉.因此我们不能虚度孩子各种才能最佳期.(如: 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2岁左右。
识字的最佳时期:3岁左右。
数学概念形成的最佳时期:4岁左右。
音乐灵感发展的最佳时期: 3~5岁。
想像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3~6岁。
)触动二早期教育勿急功近利--教育必须得法,不是急功近利、武力催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父母的共同心愿。
孩子的健康成长,凝集着父母的希望和心血。
早期教育与天才

早期教育与天才《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这本书是日本木村久一先生的著作,于上世纪90年代被译成中文。
据说一些名家都看过这本书。
本书分为七章,第一章算做一个引言,讲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其他六章每章讲述一位天才的早期教育,重点谈及父母早期教育的方法。
其中第二章是《威特的教育》,是作者对《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的一个简介。
本文就由此展开。
《卡尔?威特的教育》是威特的父亲写的关于威特14岁以前的教育。
虽然此书年代久远,却愈来愈显示出勃勃生机。
其中许多教学经验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推广。
首先我们需要对本书的主要人物作一下简单介绍。
威特的父亲是德国一个乡村牧师,一个了不起的学者,一个非常富于创见的人,也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克服了种种障碍,最终培养出威特这个“天才”。
威特生于1800年,是19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
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六国语言;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时发表了《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威特一生都在德国著名的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许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然而威特并没有高超的天资,恰恰在出生时被认为是一个痴呆的婴儿。
那么卡尔?威特是如何成为一个驰名中外、学识渊博的天才而且在早年就表现出超人的素质的呢,这完全归功于威特父亲高水平的早期教育。
威特父亲的早期教育取得了十足的成功,取得成功的条件有以下几点:第一、先进的教育思想。
威特父亲始终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因此威特父亲从威特出生那天就开始教育,从孩子15天大就开始向他灌输词汇。
他认为,在五岁之前,孩子能够掌握一生所掌握知识的80%,五岁之前是孩子形成知识的关键期,错过这一时期,许多知识就难以形成。
另外,在一次关于教育问题的学会上,他坚信: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早教名著:《早期教育与天才》日本:木村久一序言本图书由 (当归。
)为您整理制作译者的话------拿什么让孩子终身受益作者的话------教育是一门艺术第一章生之喜悦,教之欢愉出现一个优秀的孩子,对于这世界会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人能够清楚地说出这一点,但是,如果从现在开始,就进行这种改革——早期教育革命,那么,谁能预言父母和孩子能收获多少欢乐呢?第二章父母们一直寻觅的教育宝典《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一本中外教育史上的奇书,其德文原版藏于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据说是美国的唯一珍本。
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母,都成功地培养出了极其优秀的孩子。
第三章斯特娜:我因孩子而著名孩子的心灵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能得到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得到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得到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
第四章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平庸者居多人就像陶瓷.是放在模子里烧出来的,而放在什么样的模子里就会烧出什么样的瓷器。
也就是说父母在孩子小时候给予他什么样的教育.他长大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幼儿是成人之母”。
第五章家庭才是天下最好的学校父母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遇到各种问题,都应该去征求孩子的意见。
让孩子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也极为重要,经常给孩子一些增强自信心的机会,父母老是帮孩子做决定是错误的,让孩子去感受实现自我价值的喜悦吧!第六章父爱是天空,母爱是大地为了防止儿子养成自我欺骗的心理,威纳博士教育孩子认识世界真实的样子,并做出恰当的反应和决定。
许多父母不仅没教会孩子这方面的技能,反而引导孩子不去面对现实,总想保护孩子不受残酷现实的影响,结果更加强化了他们的逃避心理。
第七章早期教育下的灿烂之星早熟的孩子最怕的就是骄傲自满,一旦出现这样的情绪.不管孩子本身有多高的天赋,他的发展都会出现问题。
我的父亲为了教育我,在这方面花费了很多心思。
他一直告诫我不要随便相信别人对我的夸奖,他自己也从来不会在不该称赞的时候称赞我。
拿什么让孩子终身受益----译者的话这是一本极为传神且行之有效的早期教育名著,出自日本著名教育家木村久一之手,对于天下无数期盼孩子成材的父母来说,这本书不啻于天外福音。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王东华先生在他的著作《发现母亲》中,曾经用如此令人振奋的语言描述此书:“这本书完全不像我们的教育书籍那样呆板,他通过一个个父亲、母亲教育自己孩子的具体事例,将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与震撼力。
我的心慢慢地被它抓住了,接着被它绑架了,呼吸不出来,一种从未有过的巨大兴奋感被搅动、压抑在心底!” 王东华先生这样发自内心的赞叹一点也不夸张,这本脍炙人口的早期教育名作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以其实用性从诸多大同小异的同类研究著作中脱颖而出,那种浅显流畅,生动活泼的文风又使得作者的观点得以淋漓尽致地表达,令人掩卷深思、感慨不已。
日本的教育成果在全世界都有着良好的口碑,而本书当时风靡了曰本教育界,许多父母包括儿童教育专家们在阅读了此书之后才真正从根本上领略到了早期教育的神奇。
我国许多早期教育的成功者,或多或少也都受到了本书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影响。
这些行之有效、放之四海皆准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经过了世界各国父母的教育实践,为天才们的诞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本书中所介绍的教育方法并不是不切实际的教育理论,而是切实可行、便于每一个家庭和父母操作的教育技巧,书中充分地剖析了很多易于被父母忽视的儿童心理和接受教育的特点,全方位地总结了世界上杰出“天才”们成长阶段的培养经验,以各种生动真实的事例从有效教育的角度来向人们展现早期教育之精华。
我们相信,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如果真能按照书中所说的去做,必定能在不长的时间里使自己的孩子蜕变成全面发展的、与众不同的英才。
因此我们将这本《早期教育与天才》系统地翻译出来,希望普天之下愿为孩子成材而呕心沥血的父母们都能从本书中挖掘到教育孩子的宝藏,让孩子们终身受益。
唐欣 2 005年7月教育是一门艺术------作者的话在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令人瞩目的天才,而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天才在刚出生的时候曾经被所有的人认定为白痴,那么是什么让这个先天不足的孩子最后成长为世界公认的天才呢? 这个著名的神童叫卡尔?威特,他的父亲,也就是这个天才的培养者曾将他的育子经验写成了一本书,遗憾的是原书已经在时光流逝之中淹没了,但就残存的资料来看,书中的许多理论即使在今天也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在认真总结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我仔细地研究了世界上其他天才儿童的教育实例和教育史上各种著名的教育学理论,得出了自己的教育法则,这些法则都曾被日本各地的家庭实践过,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本书就是对我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的详细阐释。
其实教育是一门艺术,这些年来,国人普遍接受了早期教育这一理念,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孩子没有发挥出他们的潜能而最终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普通人呢?我认为是教育方式的问题,在国人,特别是许多父母的误解下,早期教育反而成了孩子自然成长的工具,成了父母的负担和扼杀孩子们天分的恶行。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常常看到孩子们按父母的意愿被动选择生活,他们中许多人虽从小就具有超强的创造力,却从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我们还常常看到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心理却非常脆弱,有的甚至根本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这样的孩子,即使将来能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他的一生也绝不会幸福。
那么怎样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呢?我在这本书中详细地剖析了世界各地的天才儿童们的教育实例,我发现在各种教育方法中,卡尔?威特父亲的教育最具创造意义,堪为典范,其他人的教育方法或多或少都受到威特父亲的教育法则的影响,但也有不少自己的观点,我在本书各章中对他们的教育法则多有对比和介绍。
由于时代的进步,威特父亲的教育法则有一些已经过时了,我结合时代环境,把对今天的父母们最有参考价值的方法进行了整理,并列举出来,相信能对天下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有所帮助。
木村久一1 9 1 7年4月日本早教名著:《早期教育与天才》02日本:木村久一第一章:生之喜悦,教之欢愉(1)出现一个优秀的孩子,对于这世界会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人熊够清楚地说出这一点,但是,如果从现在开始,、就进行这种改革——早期教育革命,那么,谁能预言父母和孩子能收获多少欢乐呢?神童一过20岁就是凡人吗? 1 9 1 4年,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丰收年。
这一年,哈佛大学招收了好几个少年天才。
其中一个名叫威廉?詹姆士?赛德兹,年仅1 5岁,是著名心理学家鲍里斯?赛德兹的儿子。
他的学历说来令人惊奇:l岁半接受启蒙教育,3岁就能用母语流利地读写;5岁时他看到家里的骨骼标本,对人体结构发生了兴趣,开始学习生理学,不久后就在执业医师考试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6岁那年春天,他和其他孩子一样进了小学。
入学那天上午9点他还是一年级的学生,可是当他母亲中午去学校接他的时候,他已被学校编人三年级了。
当年他就从小学毕业了。
7岁时他想上中学,但学校不愿意接收年龄太小的学生,他只好在家自学,课程主要是高等数学,因为语言学他已经学过了。
8岁那年,他终于进了中学,各科成绩都很出色,入学不久就获准免修数学,还帮老师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
在中学念书时,他还参与了编写天文学、英语语法和拉丁语语法等教科书。
他很快就学会了中学的全部课程,不久后便名声在外了,全国各地的人都来测试这位天才,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甚至用自己在德国读博士时遇到的难题考他,但他很快就说出了答案,人们无一不惊讶而归,此时他刚满9岁。
9岁、l0岁这两年他在家自学,l l岁进入了哈佛大学。
入学不久他就为同学们讲解“四维空间”这一著名的数学难题,教授们大为震惊。
他父亲赛德兹博士曾在《俗物与天才》一书中,写到他当时的大致情况:他今年只不过l2岁,却擅长连大学教师们都感到头痛的高等数学和天文学。
他还能用希腊语背诵《伊利亚特》《奥德赛》等。
他精通古希腊文,阅读埃斯库罗斯、罗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洛西昂等人的作品就像其他孩子读《鲁宾逊漂流记》一样轻松。
他还精同比较语言学和神学,熟悉逻辑学、古代史、美国史,通晓政治和宪法等。
1 9 1 4年,赛德兹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不久升入该大学的研究生院,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另外一位天才也是十几岁的少年,名叫阿道夫.巴尔,是塔福托大学神学教授巴尔博士的儿子。
他1 3岁半进入哈佛大学,比赛德兹稍晚,但他只用了3年时间就学完了4年的全部课程,现在也在该大学的研究生院研修法学。
这一年哈佛大学还出T--个人才,他是哈佛大学斯拉夫语教授威纳博士的儿子诺伯特?威纳。
他上大学的年龄比赛德兹更早,l0岁就进入塔夫脱大学,l4岁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习,l 8岁获得该学院的哲学博士学位。
看了以上几个事例,大家也许认为他们就是公认的所谓神童了。
但古语道:“l0岁是神童,15岁是才子,但一过20就是凡人。
”这几位神童都处于风华正茂的时期,难道再过几年他们也将成为普通人? 其实这句古语并非绝对正确。
这些天才并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某种特殊教育的成果。
巴尔和威纳的兄弟姐妹们也是得到了这样的教育,一个个在少年时就学有有成。
巴尔的姐姐丽娜,l 5岁时,也就是在巴尔上大学那一年,进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并于1914年和巴尔同时从大学毕业;他们l4岁的妹妹米勒姆和l2岁的弟弟卢道夫也于1915年进入大学学习;威纳的妹妹康斯坦斯也是在1915年14岁时就考进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他的另一个妹妹贝尔特则是于l916年12岁时进入该大学。
这些现象难道是偶然的吗?不是的,这些幸运的小天才们无疑都是得益于某种有效的教育。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育如此有效呢?经过仔细研究,我确定,这就是由卡尔?威特牧师开创的早期教育。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照这么说,这种教育还可能是温室培养式的教育呢。
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是在人工培育下早熟的,所谓人工神童而已,他们会不会“一过20就是凡人”呢? 我不想花太多的时间来论证这种想法的错误,但从无数激动人心的早期教育的例子来看,我认为这些少年的未来是无限光明的。
早期教育要从婴儿期开始其实,世界上一直有很多人因为接受过有效的早期教育而变得聪颖过人,比如德国法学家卡尔?威特。
他于1 800年出生在哈勒附近一个叫洛肖的村庄。
他父亲也叫卡尔?威特,是该村的牧师。
威特的父亲虽然身处乡村,却在培养孩子方面有着惊人的独到见解,尤其是他的教育远见更令人钦佩。
我无法了解他的教育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但我知道他一直抱有这样的信念:教育孩子应该从婴儿时期开始。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子女的教育必须随着婴儿智力曙光的出现开始”,这样,即使天分普通的儿童都能成为不平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