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性格特点对德国统一的影响

合集下载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俾斯麦是德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他的外交政策被认为是德国崛起的关键。

他的个性外交在德国的国际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促进了德国的崛起。

首先,俾斯麦的个性外交在促进德国经济和文化崛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支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保护德国的经济利益,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关税和建立德国的铁路和电信网络,以促进德国的经济发展。

他还推动了德国的文化崛起,通过支持音乐、文学和艺术等领域,提高德国的文化声誉。

因此,俾斯麦的个性外交为德国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俾斯麦的个性外交在欧洲的国际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德国的崛起创造了国际环境。

他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积极地为德国争取利益,与其他国家进行谈判和妥协,维护了德国的国家利益。

他还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特别是与俄罗斯和奥地利建立的“三国联盟”,为德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这些外交努力使得德国在欧洲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并促进了德国的崛起。

最后,俾斯麦的个性外交在德国的统一和领土扩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通过军事力量和外交手段,成功地将分散的德意志小国统一起来,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他还通过对丹麦战争、奥地利战争和普法战争的胜利,扩大德国的领土,并为接下来的德国殖民地扩张奠定了基础。

这些迅速的领土扩张和德国的统一为德国的崛起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总之,俾斯麦的个性外交对德国崛起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通过积极地维护德国的国家利益,推动了德国的经济和文化崛起,为德国的崛起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通过军事力量和外交手段,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和领土扩张。

这些都为德国在19世纪末成为欧洲大国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德意志帝国的崛起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俾斯麦作为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其个性外交对德意志的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俾斯麦的外交手腕和坚定的个性为德意志的强大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同时也为整个欧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从俾斯麦的外交策略、他的独特个性以及其对德意志崛起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俾斯麦是19世纪欧洲外交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以其独特的外交手腕和个性对德意志的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俾斯麦的执政时期,他通过三场战争将德意志的统一完成,而统一的德意志帝国也成为了欧洲大陆上崛起的新强国。

俾斯麦的外交理念主要包括保持德意志的均势、与强国结盟、避免与强国发生战争等策略。

这些外交理念正是来源于俾斯麦的个性特点,他是一个深谋远虑、果断坚定的政治家,也正是这种性格特点使得他在外交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俾斯麦的外交理念对德意志的崛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统一德意志帝国之后,俾斯麦将外交政策放在了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

在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中,保持德意志的均势是他的首要任务。

他试图通过外交手段,维护德意志的权益,避免在强国之间成为棋子。

这种外交理念使得德意志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

俾斯麦还积极寻求与强国结盟,以巩固德意志在欧洲的地位。

他通过签订《天津条约》和《俄德条约》等协议,有效地巩固了德意志与俄国以及中国的关系,使得德意志在外交上更加得心应手。

这种外交理念对于德意志的崛起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得德意志在外交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也确立了其在欧洲的地位。

俾斯麦的独特个性对德意志的崛起产生了深远影响。

俾斯麦是一个具有极强个性的政治家,他的深谋远虑、果断坚定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在外交领域的卓越表现。

在德意志统一后的外交政策中,俾斯麦以其坚强果决的个性,坚决贯彻了坚持维护德意志的均势的外交理念。

他在与法国的外交斗争中深谋远虑,最终成功地通过《普法战争》使法国在德意志面前节节败退,确立了德意志在欧洲的领导地位。

俾斯麦

俾斯麦

Blood and Iron——铁血宰相俾斯麦由于俾斯麦性格刚强、政治手腕强硬,因此被人称为“铁血宰相”。

它拥有波澜壮阔的一生,他在德国近代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从上至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以至于。

“铁血”是其代表,而从他的日常生活中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

有一次,他与友人到森林里打猎。

友人不小心跌入沼泽中,动弹不得。

俾斯麦听到求救声,立刻跑来,他故作严肃地说“:我若贸然救你,一定连我也陷入沼泽中,所以我决定不救你了。

可是我又不能眼睁睁看你受折磨,为了免除你的痛苦,我只好下狠心一枪干掉你。

”话一说完,俾斯麦立刻举枪,友人害怕被杀,拼命地在沼泽中挣扎,最后终于死里逃生。

还有一次,俾斯麦租了一个地方当办公室。

他要求屋主在房间里装个电铃,但屋主以“没有置办装电铃的义务”为理由拒绝他。

当时,俾斯麦没说什么。

晚上,俾斯麦的房间忽然传来了枪声。

屋主以为发生了意外,立刻前去查看。

只见俾斯麦慢条斯理地在办公,书桌上摆着尚在冒烟的手枪。

屋主胆怯地问“:发生了什么事?”俾斯麦淡淡地说:“没事!我只不过用枪召唤我的部下罢了!”第二天一大早,俾斯麦的房间就安电铃了。

他反应机敏,口才一流。

他初次担任外交官,并出席了日耳曼同盟会议。

德国国王在任命他当外交官时,对他有点不放心,说:“你从无外交的经历,竟敢接此重任,实在很大胆。

”俾斯麦机智地回答:“陛下把此重任托付给我,是陛下胆量大。

至于我能否胜任,过一段时间就知道了。

如果我不能胜任,请陛下立刻撤我的职。

如今陛下敢下令,我就敢接受命令。

”如此看来,这种暴力深深地扎根于俾斯麦的血液中。

这次步入政坛,使俾斯麦一生命运改变。

他首先当上了河堤监督官,这份差事很适合俾斯麦好胜的性格,因此他当得很称职,很快便树立了正面的形象。

他藉此机会参加议会选举,虽然只当选为候补议员,但他却成功以手段逼使一位议员以患病理由退出,结果他成功当选为柏林州的正式议员。

这年是1847年5月,俾斯麦当时只有33岁。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19世纪末,德国成为欧洲大国,俾斯麦的个性外交对德国的崛起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俾斯麦的外交思想、行动与成就三个方面分析俾斯麦的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

俾斯麦的外交思想对德国的崛起产生了重大影响。

俾斯麦主张“铁血政策”,即通过实力和军事手段来维护国家利益。

他深知欧洲政治的复杂性和变幻莫测性,因此强调实力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在外交舞台上占据有利位置。

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俾斯麦对外交政策的主导地位使得他的外交思想影响了整个德国统一的过程。

这种铁血政策的影响不仅在德国国内得到了贯彻执行,也在德国的外交政策上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俾斯麦在外交上的思想,为德国在欧洲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俾斯麦的外交行动对德意志的崛起产生了具体影响。

在德国统一后,面对欧洲大国的挑战,俾斯麦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行动,有效地维护了德国的国家利益。

通过与俄国的友好外交,成功地维护了德国与俄国之间的利益平衡,避免了俄国对德国的威胁。

俾斯麦还通过主导柏林会议,成功地维护了德国在欧洲的地位,为德国在欧洲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俾斯麦还成功地通过了三次战争,为德国的领土扩张和国家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些外交行动使得德国在欧洲的地位和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德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俾斯麦的外交成就对德国的崛起产生了长远影响。

在俾斯麦的领导下,德国成功地在短短几十年内从一个小国崛起为欧洲大国,成为世界强国之一。

俾斯麦的外交成就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为德国在后来的外交事务中奠定了坚实基础。

德国在俾斯麦时期的外交成就也为后来的德国政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可以说俾斯麦的外交成就对德国的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铁血宰相俾斯麦对德国外交的影响

铁血宰相俾斯麦对德国外交的影响

铁血宰相俾斯麦与德国外交奥托·冯·俾斯麦 (Otto Von Bismarck) 1815年4月1日出生于普鲁士雪恩豪森一家大容克贵族家庭,1835年于柏林大学毕业后,俾斯麦回到老家管理自己的两处领地。

强壮的体格,粗野的个性,对待农民的残忍,追求目标的毅力和不择手段以及现实主义的态度,构成俾斯麦鲜明的性格特点。

1847年,俾斯麦开始步入政治舞台,成为普鲁士一名议员。

此后十余年的十年里,他在政治舞台上步步高升,先后担任普鲁士驻德意志邦联会议代表,驻俄大使、驻法大使,直至1862年担任首相,俾斯麦的的政治外交思想经过演变发展,开始形成此后影响世界的铁血政策。

当俾斯麦步入政坛之初,他的政治理念无疑带着强烈的容克贵族的特征——极度保守,拥护王权,仇视革命,对资产阶级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事实上,上述的某些特点甚至伴随了俾斯麦的一生。

当时他被人们称为“头号保守派容克”。

但俾斯麦并非不知变通之人,1848年革命之后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使他日益认识到传统王权和容克贵族势力的衰落以及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崛起。

他开始改变以往对待资产阶级的态度,转而寻求容克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融合,并以民族主义来号召普鲁士上下之间的团结。

不过此时他的目光还仅仅是在普鲁士一邦之上徘徊,无暇也无权去考虑德国统一问题。

1862年,当俾斯麦就任普鲁士首相之后,他开始雄心勃勃的规划起德国统一的蓝图。

1848年革命中形成了两种统一方案——大德意志方案和小德意志方案——即分别由奥地利和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作为普鲁士人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后一种。

在其就职演说上,他毫无顾忌地声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会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大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人们把这当成是俾斯麦铁血政策形成的标志。

他决心用战争排除奥地利,建立由普鲁士领导地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

铁血政策具体表现在三次王朝战争上,即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

简论俾斯麦在统一德国中的领导艺术

简论俾斯麦在统一德国中的领导艺术

俾斯麦在德国统一中的作用社会学院查荣卿0803008 摘要:1871年,长期分裂的德意志由普鲁士完成统一,在德国的统一过程中,俾斯麦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并以坚强的意志果断地去实施和完成这个目标;二、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去推动国家目标的实现,善于调动和利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来为达到自己的目标服务,运用灵活多变的外交手段来加速其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俾斯麦;德国统一;领导艺术1871年,在分裂了约五个世纪之后,最终在德国人民的企盼下一步一步地完成了统一。

统一的实现恢复了德意志人民那久违的“自尊”和“自信”。

而给德意志人民这一切的,就是被人们誉为“铁血宰相”的俾斯麦。

俾斯麦在德国统一过程中是如何发挥自己作用的呢。

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并能以坚强的意志果断地去实施这个目标。

神圣罗马帝国早在14世纪中期就陷入了分裂,实现国家的统一,可以说是德国多少代人的梦想和愿望。

但德国的统一需要具备多种必须的国内外条件。

就19世纪中叶的德国来讲,它所面对的国内外形势并不乐观:从国际环境来看,三十年战争结束之后,德国的统一就已经“不光是德国的问题”了,一个四分五裂的德意志似乎更合乎欧洲各列强的利益,因此如果得不到欧洲列强的首肯,德国的统一势必会遇到他们的各种干扰和阻挠;从其内部来讲,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容克地主,从维护其既得利益出发,大多也是反对国家统一的。

对于这些消极因素,俾斯麦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他首先意识到制定强硬政策的必要性,他认为“如果我们不设法成为铁锤,那么我们就将成为铁砧。

”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他以务实的态度,制定了以武力为后盾来完成国家统一的“铁血政策”。

俾斯麦始终把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看作是实现国家统一的重要前提,他说:“没有普鲁士的军队,并且是一支强大的普鲁士军队,德意志民族的观念根本就不会实现。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信念,他一上台就强调“普鲁士必须积蓄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

杰出人物的突出作用——以俾斯麦统一德国为例

杰出人物的突出作用——以俾斯麦统一德国为例

杰出人物的突出作用——以俾斯麦统一德国为例张泽栋(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贵阳 550001)【摘要】杰出人物在社会变革中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体现尤为明显。

德意志地区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到了近代,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和拿破仑的殖民统治,人民渴望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盼望德意志地区统一。

但德意志地区头号强国的奥地利不愿德意志统一,统一德意志的责任就落到了三十年战争以来飞速发展的普鲁士身上,作为普鲁士的首相,俾斯麦作为杰出人物,在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普鲁士;俾斯麦;杰出人物;德国统一德国一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神奇国度,从古代的神圣罗马帝国到现在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这个国家有过统一,也有过分裂,从1250年弗里德里希二世去世后,圣神罗马帝国就变成了由各个诸侯国组成的一个分裂、松散的国家。

拿破仑的军队席卷了整个欧洲,德意志也遭受了侵略和异族统治。

第四次反法同盟的失败和《特尔西特和约》的签订,使半数的德意志领土被法国侵占。

整个德意志地区沉浸在被异族统治的悲痛中,德意志的民族精神被激发,自《黄金诏书》签订后就长时间维持相对分散邦国制的德意志地区,第一次有了如此强烈的统一愿望。

其中不排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统一国内市场的需求,但是觉醒的民族精神绝对是德意志统一的重要动力。

整个德意志都在呼唤统一,呼唤一个可以带领德意志民族走向统一的人物,俾斯麦应运而生。

一、俾斯麦在统一全国中的政策(一)统一全国的手段——“铁血政策”拿破仑战争激发了德意志民族精神,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势在必行。

在国家统一这一核心利益驱动下,俾斯麦发表了“铁血”演说,“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决定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的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

”[1]俾斯麦提出的“铁血政策”是基于德意志地区和普鲁士本身的情况而制定的。

德意志地区各邦国实力不均强弱明显,拥有统一德国实力的诸侯国,只有奥地利和普鲁士。

俾斯麦性格特点对德国统一的影响

俾斯麦性格特点对德国统一的影响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 业 论文(设 计)系 (部)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专 业 历史教育班 级 0901学 号 12950090252学生姓名 崔彩霞指导教师 聂慧丽职 称 副教授201 年 月历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意志却已经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

何以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主要源于德意志的统一。

而其统一是由舍恩豪森的“野蛮”地主俾斯麦完成的。

在依照“自己的方式”统一德意志的进程中,俾斯麦的性格特点几乎影响着全部过程的方向和进展。

他凭借“铁血”,先后对丹麦战争(1864)、普奥战争(1866)和普法战争(1870-1871)。

在组织和指挥这次战争时,俾斯麦作为天才外交家和政治家的性格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他的个性因素对德意志历史的影响也在此发展到了巅峰。

关键词:俾斯麦;强权;现实主义;果断;理智ABSTRACT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 Germany, but has become Europe's first,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Why the changes happen so turned upside down? Mainly due to the unification of Germany. Schon its unity by Stockhausen's "barbaric" landlord Bismarck comple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way" in the process of German unification, Bismarck's character almost all the processes affecting the direction and progress. With his "blood and iron", has on the Danish War (1864), Austro-Prussian War (1866) and the Franco-Prussian War (1870-1871). In organizing and directing the war, Bismarck as a gifted diplomat and statesman of the character most vividly revealed by his personality factors impact on the history of Germany to the pinnacle of this development also.Cui caixia(History Education)Directed by Nie huili KEYWORDS: Bismarck; power; realism; decisive; rational目录绪论 (1)第一章俾斯麦的现实主义对德国统一的影响 (2)第二章俾斯麦的保守、强权对德国统一的影响 (4)2.1 俾斯麦忠君、保守思想的体现 (4)2.2 俾斯麦强权思想的体现 (4)2.3“铁血宰相”俾斯麦 (5)第三章俾斯麦坚强的意志对德国统一的影响 (7)3.1 俾斯麦胆大、果断的性格体现 (7)3.2 俾斯麦“坚强意志”在统一进程上的体现 (8)第四章俾斯麦的理智性格对德国统一的影响 (10)4.1 俾斯麦狡黠个性在外交上的体现 (10)4.2 俾斯麦机智性格的体现 (12)结论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绪论以“铁血宰相”而闻名于世的俾斯麦在历史上争议颇多,有褒有贬,毁誉兼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 业 论文(设 计)系 (部)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专 业 历史教育班 级 0901学 号 12950090252学生姓名 崔彩霞指导教师 聂慧丽职 称 副教授201 年 月历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意志却已经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

何以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主要源于德意志的统一。

而其统一是由舍恩豪森的“野蛮”地主俾斯麦完成的。

在依照“自己的方式”统一德意志的进程中,俾斯麦的性格特点几乎影响着全部过程的方向和进展。

他凭借“铁血”,先后对丹麦战争(1864)、普奥战争(1866)和普法战争(1870-1871)。

在组织和指挥这次战争时,俾斯麦作为天才外交家和政治家的性格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他的个性因素对德意志历史的影响也在此发展到了巅峰。

关键词:俾斯麦;强权;现实主义;果断;理智ABSTRACT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 Germany, but has become Europe's first,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Why the changes happen so turned upside down? Mainly due to the unification of Germany. Schon its unity by Stockhausen's "barbaric" landlord Bismarck comple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way" in the process of German unification, Bismarck's character almost all the processes affecting the direction and progress. With his "blood and iron", has on the Danish War (1864), Austro-Prussian War (1866) and the Franco-Prussian War (1870-1871). In organizing and directing the war, Bismarck as a gifted diplomat and statesman of the character most vividly revealed by his personality factors impact on the history of Germany to the pinnacle of this development also.Cui caixia(History Education)Directed by Nie huili KEYWORDS: Bismarck; power; realism; decisive; rational目录绪论 (1)第一章俾斯麦的现实主义对德国统一的影响 (2)第二章俾斯麦的保守、强权对德国统一的影响 (4)2.1 俾斯麦忠君、保守思想的体现 (4)2.2 俾斯麦强权思想的体现 (4)2.3“铁血宰相”俾斯麦 (5)第三章俾斯麦坚强的意志对德国统一的影响 (7)3.1 俾斯麦胆大、果断的性格体现 (7)3.2 俾斯麦“坚强意志”在统一进程上的体现 (8)第四章俾斯麦的理智性格对德国统一的影响 (10)4.1 俾斯麦狡黠个性在外交上的体现 (10)4.2 俾斯麦机智性格的体现 (12)结论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绪论以“铁血宰相”而闻名于世的俾斯麦在历史上争议颇多,有褒有贬,毁誉兼之。

而他本人的一生也确是波澜起伏,极其复杂的。

他出身于普鲁士乡村容克贵族,早年属于顽固的保守派。

1848年革命爆发时爆发,他曾说:“我是一个容克,我一定要压倒革命。

”当他走上政坛,50年代以后,他的思想转变了。

他认识到统一德国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他正确地估计了形势,把统一大业的领导权抓在普鲁士容克手里,而又在一定程度上联合新兴的资产阶级。

自此统一德国成了他奋斗的目标和抱负。

他出任普鲁士驻德意志邦联议会代表,驻俄、驻法大使,无对无刻不紧盯这一目标而施展才干,在德国统一的关键时刻,他出任普鲁士首相这一关键职务,纵横捭阖,排除干扰,坚决实行铁血政策,终于达到目的,俾斯麦顺应时势、全力以赴,表现了他的毅力,反应了他的胆识。

在统一德国的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列宁评价他说:“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

”【11】,苏联历史学家叶鲁萨里姆斯基说他“不仅仅是1848年不彻底的革命的掘墓人,同时也是这场革命的遗嘱执行人。

”这句话可说是精当而形象地概括了俾斯麦复杂而又矛盾的一生。

第一章俾斯麦的现实主义对德意志统一的影响俾斯麦蔑视幻想,注重现实实力的现实主义政治观在争取俄国的友谊,为普鲁士发动统一战争制造有利国际环境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871年以前俄国一直是俾斯麦外交政策的坚定支柱。

俾斯麦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他以敏锐目光,深邃的政治洞察力,早已领悟到俄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巨大作用。

他深知如果普鲁士不设法使强大的东方邻国对它保持友好的态度,它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欧洲大国。

还在克里木战争年代,俾斯麦就反对当时广为流行的一种幻想,即普鲁士可能依靠伦敦、巴黎和维也纳的恩赐来获得大国的地位。

他认为“对于一个外交家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抱有幻想。

”【4】他多次阐发自己的外交观点,认为普鲁士的外交政策应感情用事,也不能死守正统,要根据对实力的正确评估而定⋯【7】。

他坚决反对普鲁士的亲西欧方针,抵制了必须有普鲁士参与才能实现的英国肢解俄国的计划。

他指出:普鲁士没有任何理由同俄国作战,即使反俄战争取得胜利,归根结底,将来也必定给普鲁士带来巨大的政治损失。

他警告:“蔑视六千万大俄罗斯人民⋯⋯,而不顾他们将会成为普鲁士未来敌人的忠实同盟者,将是一个极大的政治错误。

”【4】俾斯麦的这一观点一再得到证实。

1864年的德丹战争,从国际舞台力量对比的角度看,俾斯麦是否能如愿以偿完全取决于俄国的立场:奥地利因为不想让普鲁士独占胜利的桂冠,不得不同意采取联合行动;波拿巴法国又已陷入它对墨西哥的冒险行动(1862-1867)而不能自拔;英国狂呼乱吼,但没有一个大陆强国的支持,它实际上一事无成。

1864年,俄国为报答普鲁士在1861年帮助镇压波兰起义时的友谊,抽身退出争端,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普鲁士的成功。

1866年普奥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也是由于得到了俄国的撑腰,俾斯麦才得以顺利进行而未遭到别国干涉。

俾斯麦自己也承认,普鲁士军队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东方边境无后顾之忧。

第二章俾斯麦的保守、强权对德国统一的影响2.1 俾斯麦忠君、保守思想的体现俾斯麦的保守政治观和强权思想直接促成了德意志统一的方式和路一“容克式”的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道路。

俾斯麦是一个具有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的容克政治家。

他曾说:“我首先是忠君主义者,其他一切都在其次。

⋯⋯我用我自己的方式对待国王,他是我全部思想和全部行动的中心,是阿基米德杠杆定律中力的作用点,从这个作用点我要移动世界。

”[2]早在1847年5月,俾斯麦在联合省会议上的首次发言就以其激烈保卫国王权力的言辞“引起了一阵愤怒的风暴。

”【3】1848年革命爆发时,俾斯麦已经有了完全成熟的政治观:坚定地为维护容克的传统特权而斗争。

并以一个坚定不移的君主主义者,一个顽固的保守派形象引起人们的注意。

对国王的忠诚构成他后来整过公务生活的特色之一,尽管人们经常感到奇怪:这么一个暴烈傲慢的人物除了忠于自己外,怎么可能忠于任何人?俾斯麦坚信的政治哲学是:“强权胜于真理。

”1848年革命的失败,使他认定武力乃是取得任何政治成就和外交成就的基石,是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中的决定性因素。

嗣后不久,他说:“德国问题不可能在议会中解决,迄今为止,我们滔滔不绝谈论的和试图解决的一切,并不比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年的月下幻想更有价值。

【4】2.2 俾斯麦强权思想的体现1851年5月,俾斯麦奉命出任驻法兰克福邦联议会参赞,尔后升任公使。

在他对德意志各个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有了直接接触之后,根据自己日积月累的经验,形成了一种政治构想:由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来统一德意志,把奥地利踢出去。

俾斯麦视奥地利为普鲁士统一德国的障碍而非伙伴。

1858年,他在给普鲁亲王的总结法兰克福经验的长篇备忘录中,着重建议:不要强调在联邦中谋求与奥地利平等的地位,而要谋求一种不受联邦和奥地利约束的“独立的普鲁士政权[5]。

他一再指出在统一的道路上,两个德意志最大邦——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德意志命运的难解之结,不能用执行双雄并立政策这种温和方式来解开,而只能用剑来斩开。

”【2】在当时阶级关系对比之下,这种统一可能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即或者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者通过普鲁士王朝战争。

俾斯麦清楚地意识到为了保存君主政体和贵族阶级,就必须由他们自己领导民族统一的大业,必须由他们迫使资产阶级俯首听命。

2.3“铁血宰相”俾斯麦1862年9月,被军事预算方案弄得焦头烂额、决意辞职的普王(因该方案被议会中的进步党一再否定),在陆军大臣阿布雷特·冯·罗恩建议下,任命俾斯麦为首相以应付。

9月30号,俾斯麦在议会中申明自己的立场:“德国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威力,当代的重大问题要得到解决,不能凭演说和议会的决议⋯⋯要凭铁和血”,国家权力的问题,归根结底,要用刺刀来解决。

”【4】并进而宣布,1815年划定的普鲁士边界不是固定不变的,普鲁士必须准备抓住任何有利的时机,以便进一步扩张【6】俾斯麦相信普鲁士已成为德意志最强大的一方,由普鲁士发动统一战争已成为可能。

于是他不顾议会反对,利用宪法中的“漏洞”(宪法中没有哪一条说明当国王、上议院、下议院意见不一致时,哪方应该屈服),强制推行军事改革方案,到处筹借款项,着手准备以“铁和血”为标志的普鲁士——德意志统一战争。

第三章俾斯麦坚强的意志对德国统一的影响3.1 俾斯麦胆大、果断的性格体现首先,俾斯麦果断的个性和过人的胆略对普鲁士发动普奥战争并迅速取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俾斯麦喜爱暴风雨、大海和冒险的狩猎活动,也继承了父辈勇敢、善战的遗风【8】,这一切造就了他强有力的个性和过人的胆略。

这一性格使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挑起对奥地利的战争。

1866年的普奥战争可以说完全是俾斯麦个人发起的。

俾斯麦一贯认为奥地利是普鲁士统一战争中最大的绊脚石,必须将它踢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