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源盆地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涞源岩溶地下水系统泉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涞源岩溶地下水系统泉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Vo I No 6 l 9 .
De . Oll c2
2 1 年 1 月 01 2
d i1 74 S . .2 12 1 .6 5 o:0 3 2 / P d 10 .0 10 0 4
涞 源岩 溶 地 下水 系 泉水 量 变化 特 征 分 析 统
王 海 宁 , 光 建 乔
(. I 河北省水文水 资源勘测局 , 石家庄 0 0 3 ;. 5 0 1 2 河北省邢台水文水资源勘测 局 , 河北 邢台 0 40 ) 5 0 0
涞源盆地及拒马河河道沉积岩第四系地层西北部分布奥陶系寒武系蓟县系长城系灰岩与白云岩西南部分布太古界片麻岩东都分布花岗岩盐类岩石由于岩石分布不同使地下水富水条件具有较大差异心
第 9卷
第 6期
南 水 北 调 与 水 利 科 技
S uht— rhWae ies nadWae c ne& Teh oo y o t-oNot trDv ri n trSi c o e式泉排型岩溶水系统 , 泉水利用对 当地工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 作用 。通过对涞源 岩
溶地下水系统特征分析 , 利用地表水系列资料 , 采用基流分割法 、 关系数法等 , 相 计算出泉水量系列 资料 。由降水 补 给地下水 , 以泉水 的形式排泄 , 再 在此过程 中使水量在时 间上滞后 , 而且水量 趋于平稳 , 泉水量年极值 比为 7 3 , . 3 变 差系数为 0 3 , 内分配变化幅度平缓 。由降水一人渗 一地 下径流 一泉水排 出的过程 , 资源经过地 下岩溶调 节 .4 年 水
( . dr lg n trReo re r e ra 厂He e o i c S iiz a g 0 0 3 , ia; 1 Hy oo ya d Wa e su csSu v y Bu e u0 b iPr vn e, hj a hu n 5 0 1 Ch n

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微动态变化周期特征分析

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微动态变化周期特征分析

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微动态变化周期特征分析王仕琴;宋献方;王勤学;唐常源;刘昌明【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4(0)3【摘要】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是外界影响因素的反映,微观动态也受到外界长期周期性影响.根据在华北平原设置的自动监测设备监测的高频率水位资料,利用频谱分析方法分析了地下水位微观动态,确定了周期变化特征.与天体潮汐所体现出的周期特征对比,说明华北平原(北京除外)大多数观测孔都受到天体潮汐作用的周期影响:其中沿海的部分浅层含水层地下水与海潮潮汐作用有关,个别观测孔受蒸散发作用影响体现出日变化;内陆大多数深层观测孔和个别浅层观测孔微动态受固体潮汐作用影响,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含水层以及岩性特征.【总页数】8页(P6-12,28)【作者】王仕琴;宋献方;王勤学;唐常源;刘昌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21;日本千叶大学园艺学部,松户 271-8510;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日本千叶大学园艺学部,松户 271-8510;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21;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2【相关文献】1.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J], 费宇红;张兆吉;张凤娥;陈京生;陈宗宇;王昭2.华北平原地下水位驱动下的地面沉降现状与研究展望 [J], 郭海朋;李文鹏;王丽亚;陈晔;臧西胜;王云龙;朱菊艳;卞跃跃3.近40年来华北平原地下水位演变研究及其超采治理建议 [J], 杨会峰;王亚斌;曹文庚;支传顺;李泽岩;包锡麟;任宇;柳富田;范存良;王树芳4.珠江河口区盐度变化周期特征分析——以磨刀门水道为例 [J], 章文;刘丙军;辛彦博;严淑兰5.华北平原邯郸地区地下水位动态及成因分析 [J], 张士杰;黄智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省地下水动态类型特征

河北省地下水动态类型特征

第44卷第17期• 216 • 2 0 18年 6 月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Vol.44 N o. 17Jun.2018•水利工程•文章编号:1009-6825 (218) 17-0216-02河北省地下水动态类型特征栗学梅(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根据河北省近年来地下水水位实际监测数据,结合降水量、蒸发量等影响控制因素,分析了河北省不同区域不同含水层系统内16种主要的地下水动态类型。

得出河北省坝上高原及河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岩溶泉域地下水以及基岩裂隙水补给源以降水入渗补给为主,坝上高原深层地下水、山间盆地地下水补给源以侧向补给为主,河北平原深层地下水补给源为径流、越流补给。

排泄方式以开采为主,蒸发、泉群排泄次之。

关键词:地下水,动态类型,降水量,蒸发量中图分类号:TV213〇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北省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引起区内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湖淖萎缩、泉流量衰减、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海水人侵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对居民生活的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极大影响。

本文对河北省地下水动态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便于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

1研究区概况河北省背倚高山,东临渤海。

北部和西部为燕山、太行山山地,东部为平原。

据地貌成因及形态特征,可分为高原、山地、盆地、平原四种地貌类型。

河北省地下含水系统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系统、碳酸盐岩类岩溶含水层系统、基岩类裂隙水含水层系统三大类[1]。

其中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系统占全省面积的52.4%;基岩类裂隙水含水层系统占全省面积的37.6%。

2地下水动态类型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主要有: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结构及人为因素[2],地下水动态类型因补给源、排泄方式等不同而异。

2.1坝上高原区地下水动态类型浅层地下水中主要为降水人渗一开采(蒸发)型、降水人渗一径流型两种,深层地下水中主要为侧向补给一开采型。

学士学位论文--涞源盆地地下水系统划分及水质演化分析

学士学位论文--涞源盆地地下水系统划分及水质演化分析

分类号密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河北涞源盆地地下水系统划分及水质演化分析英文题目Groundwater system classification and waterquality evolution of Laiyuan basin in Hebei学生姓名外力·许库尔院(系)水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号1005093234指导教师毕二平职称教授2013 年6 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外力·许库尔班级10050932 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导师姓名毕二平职称教授单位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毕业设计题目河北涞源盆地地下水系统划分及水质演化分析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1.了解涞源盆地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

2.通过分析已有水文地质调查资料,查明了涞源盆地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的基本信息。

3.通过对涞源盆地内地下水系统的划分,可以更好地对涞源盆地内地下水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4.对水质演化进行初步分析并得出结论以及提出相关建议。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参考资料:[1]窦妍,2007,盐池地区地下水化学成分演化规律研究[硕士 thesis],长安大学.[2]蒋小伟,2011,盆地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动系统特征[博士 thesis],中国地质大学(北京).[3]王广才,陶澍,沈照理,钟佐燊,2000,平顶山矿区岩溶水系统水-岩相互作用的随机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p.9-12.[4]王新峰,刘蕴,李伟,邓启军,曹红, 2012,涞源盆地水文地质特征及缺水现状分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p.74-78.[5]邢卫国,2009,保定西部山区地下水赋存环境与勘查方法研究[博士 thesis],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工作:1. 收集相关资料,阅读有关文献2. 翻译英文文献3. 初步确立题目,构思论文体系,完成开题报告4. 选择性的学习所需知识,整理资料及数据5. 总结资料,撰写论文,提交知道老师并进行必要修改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序号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内容时间安排备注1 收集相关资料,阅读有关文献2013.01.18-2013.03.102 翻译英文文献2013.03.11-2013.03.153 初步确立题目,构思论文体系,完成开题报告2013.03.164 选择性的学习所需知识,整理资料及数据,完成中期报告2013.04.275 总结资料,撰写论文2013.04.16-2013.05.156 提交指导老师并进行必要修改2013.05.16-2013.06.03课题信息:课题性质:设计论文课题来源:教学科研生产其它发出任务书日期:2013年1月18日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学生签名:涞源盆地位于保定西部太行山区。

浅析涞源-易县地下水中硫酸盐成因

浅析涞源-易县地下水中硫酸盐成因

河 北 地 质
2 0 1 7 年第3 期
浅 析 涞 源 一 易 县 地 下 水 中硫 酸 盐 成 因
韩康芹 冯 创 业
( 河 北 省 水 文工 程 地 质 勘 查 院 石 家 庄 市 0 5 0 0 2 1 )


我 国《 生 活饮 用 水 卫 生 标 准 》 规定硫 酸盐限值 为 2 5 0 mg / L ( 中 小 型 集 中式 供 水 和 分 散 式 供 水 超 过
镁的 质量浓 度 分别 达到 1 0 0 0 mg / L和 8 5 0 mg / L
质产 生的 , 对 进一 步 预测 今 后 的发 展 变 化 趋势 是 非
常必 要 的。
1 地 下水 调 查 发 现 的水 质 问题
2 0 1 6 年 司格庄 幅 、 良岗 幅 1 : 5万 水 文地 质调 查
L Q5 6 水样 , 硫酸盐 含量 高达 3 0 2 . 0 5 mg / I 。
接 近生 活饮 用 水 标 准 ( 硫酸盐限值 3 0 0 ag r / L)
要求 的水 样 点 三个 : 涞 源 县 银 坊 镇 梁 家 安 西 南 1 2 0 0 m, 8 m 深 大 口井 , S Q1 5水样 , 硫 酸 盐 含 量 高 达 2 2 8 . 7 0 mg / L ; 涞 源县 银坊 镇 长 祥 沟村 , 1 4 m 深 大 口井 , S Q1 6水样 , 硫 酸盐 含量高 达 2 4 1 . 8 3 mg / L; 易县 桥 家 河 乡桥 家 河 林 场 南 东 2 0 0 m, 5 0 m 深 机
项 目, 共取 水样 1 2 8 件( 包括 1 O件 重 复样 ) , 其中 7 2 件为 S ( ) ・HC O 。和 HC O ・ S ( ) ,型 , 占 5 6 . 3 。 在平 面 图上 , S O ・HC 0 和 HC O ・ S o 型地 下 水

拒马源泉群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

拒马源泉群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

水利改革□王忠亮白燕刘昕光康培德拒马源泉群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收稿日期:2020-05-18作者简介:王忠亮,男,汉族,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工程师。

白燕,女,汉族,迁安市水利局,工程师。

刘昕光,男,汉族,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工程师。

康培德,男,汉族,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工程师。

拒马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地区,与沿线区域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作为拒马河源头,拒马源泉群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尤其重要。

通过分析泉群地下水资源水量、水质现状,提出合理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有利于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拒马河沿线生态建设。

1.泉群基本情况拒马源泉群位于太行山东侧涞源县盆地内,泉眼在地势低洼处出露,在地表汇集而成拒马河。

拒马河流经河北易县、北京房山区,在房山区张坊村一分为二,变为南拒马河、北拒马河,二者在保定高碑店市白沟镇新盖房村汇合而成大清河,最后汇入海河。

拒马河为常年基流河,至今未断流。

拒马源作为拒马河的源头,位于涞源盆地内,由北海泉、旗山泉、泉坊泉、南关泉等7处泉群汇合而成,泉口标高800~824m (85国家高程基准)。

盆地四周为中低山,中心地势低洼,地下水在此处出露成泉。

北海泉:位于县城东部拒马源公园内。

1958年人工开挖泉眼后,形成两个出水点,一处在文兴塔南侧70m ,一处在文兴塔东冲沟内,现已被建筑物覆盖消失。

旗山泉:在县城以南旗山脚下出露,1985年后此泉从地表消失。

泉坊泉:出露于县城泉坊村以南200m ,由3个泉眼构成。

泉水沿沟渠流动,进入附近鱼塘,最终汇入拒马河。

南关泉:在林地低洼处出露成泉,但目前被建筑物包围,泉眼出露处不可见。

杜村泉:出露于杜村北侧,靠近拒马河,为第四系孔隙水溢出成泉,目前该泉眼已消失。

石门泉:出露于石门村南,目前该区域已改造为人工湖,泉眼出露处不可见。

石门南泉:位于拒马河右岸山脚下,石门村附近,第四系孔隙水溢出泉,目前该泉眼已消失。

2.泉群地下水资源现状作为拒马河源头,泉群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对拒马河沿岸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河北省岩溶泉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1]

河北省岩溶泉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1]

河北省岩溶泉域水资源 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王英歌 封晨辉 河北省碳酸岩类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承德、唐山和秦皇岛等地的山区,各个河系均有发育,面积16238平方公里,占山区总面积的16.5%。

主要由中寒武系、上寒武系、下奥陶系、中奥陶系以及中元古界的灰岩、白云岩组成,裂隙岩溶发育,富水性强但分布不均。

碳酸岩类裂隙岩溶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和河水的渗漏补给。

水化学类型一般为重碳酸钙型,矿化度小于0.5克每升。

河北省主要岩溶泉域有7处,总面积1287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资源总量12.49亿立方米。

一、泉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1.涞源泉域涞源泉域位于保定市涞源县境内,面积1062平方公里,有一组泉群组成,较大的有7个:七山泉、北海泉、南关泉、泉坊泉、杜村泉、石门泉及石门南泉,其中第四系覆盖面积170平方公里。

泉域地下水年总开采量介于370~750万立方米之间,多年平均资源量为1.18亿立方米。

涞源泉域位于山间盆地区,盆地封闭性较好,其未被开采利用的水资源形成7个较大的泉群汇流溢出,形成拒马河的发源地,水资源转变为地表水供给拒马河沿线和下游平原地区利用。

2.一亩泉域一亩泉域位于保定市郊区,面积210平方公里。

泉域地下水多年平均开采量1.2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资源量为1.09亿立方米。

一亩泉水源地位于城市集中采水区,主要供保定市西郊工业及生活用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泉域岩溶水长期处于超采状态。

1965年泉水断流,相应一亩泉河(府河上游)也逐渐干涸。

泉域地下水超采,造成含水层疏干,地面沉降。

1983~1993年一亩泉水源地及满城县疏干面积达394平方公里,地下水位下降漏斗中心水位埋深1988年就已经发展到24.47米,面积达138平方公里。

从1956年到1985年一亩泉水源地地面沉降约600毫米。

3.威州泉域威州泉域位于井陉县,与井陉盆地分布基本一致,是一岩溶汇水盆地,总汇水面积1709.3平方公里。

涞水县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浅析

涞水县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浅析

涞水县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 , 穿越在县域 内南拒 马河 , 水
功能区划为开发利 用 区中 的饮 用水 源 区。以现状 年 2 0 0 8年作
为基 准年评 价地 表水水 环境 现状 , 涞水 县境 内上游 拒马 河都衙 河段 和南 拒马河落宝滩 河段 水质 良好 , 符合地 表水 环境质 量 Ⅱ 类标 准 , 能够满足生活及一般工业用水对水源水质 的要求 。
可见 物 、 低 矿 化 度 的弱 碱 性 水 。
2 水 资源 状 况
根据保定市第二 次水 资源 评价及 涞水 县 的河流水 系 、 地形
地貌 、 水 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等原则 , 涞水县水 资源状况及 其开发
利用分析 的范 围以涞水县行政 区划确 定。 2 0 0 3年后 北京截流引拒 工程的 实施 , 对涞 水县尤 其是 平原 区水资源有较大 的影响 , 保定市第二 次水资源评 价是 以 2 0 0 0年
2 . 1 . 2 地 袁 水 水 质
5 0 之间, 总面积 1 6 5 1 k m 。东 北 部 与北 京 市 房 山 区 隔拒 马
河相 望 , 西部 与 涞源县 相连 , 西南 部 与 易 县 毗邻 , 南 部 与定 兴 县接 壤 , 东部 、 东 南 部分别 和 涿州 市 、 高 碑 店 市相 邻 。 涞水 县 地处 太行 山东 侧 , 地势 自西北 向东南 倾斜 。涞 水县 中部 为 丘 陵区, 海拔 2 0 0 m左右 , 东 南 部 为 洪 积 冲积 平 原 , 海拔由 1 0 0 m降 至 5 0 m。涞 水县 属 东 部 季 风 区 暖 温带 半 湿 润 半 干 旱 气 候, 大陆性 季 风气 候显 著 , 四季 分 明 。涞 水县 1 9 5 8—2 0 0 8年 多年 平均 降水 量 5 4 5 . 1 mm, 最 大 降水 量 9 3 7 I T l m( 1 9 5 6年 ), 最小 降水 量 2 9 6 mr n ( 1 9 6 5年 ) , 全年 降水 量 的 8 0 % 左 右集 中 在汛 期 的 6— 9月份 。降水 年 内分 布 悬 殊形 成 春 旱 夏涝 的特 点 。降水 年 际 分 布 差 异 大 , 具有丰 、 枯 交 替 变 化 的 特 点 。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涞源盆地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
摘要本文在掌握涞源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监测资料,系统分析了涞源盆地多年地下水水位动态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为当地地下水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涞源盆地;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p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2-0108-02
1 区域概况
涞源盆地被群山环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气候凉爽,多年平均气温8.3℃,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3℃,最低-30.6℃;多年平均降雨量564.6mm,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具有春旱、夏秋多雨的特点。

盆地出露地层齐全,构造发育,景观奇特,涞源县城就坐落在盆地中心。

2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2.1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
涞源盆地含水岩组及富水性受区域地层及构造总体控制,按地层岩性和地下水类型,盆地含水组可分为以下三类:
1)松散岩类孔隙水:以第四系冲洪积土、砂砾石、卵砾石互层为主,富水性好,主要分布在涞源北盆地,涞源南盆地局部发育,但较薄;第三系胶结砾岩、砂页岩、黏土夹煤层,主要分布在南盆地,富水性差。

2)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主要分布在涞源盆地北部和西北部以
及南部的灰岩、白云岩出露区。

富水性极不均匀,地下水分布严格受地质构造控制,且大部分地段裂隙不发育,不利于降雨入渗和地下水径流,属严重缺水区。

3)基岩(片麻岩和岩浆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盆地东南部、南部,富水性受风化壳发育规模和构造控制,地下水以散泉形式排泄,在断层带上呈串珠状分布,个别泉水量很大,不过受降水影响大,规模较小的风化壳只能形成季节性泉。

2.2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盆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区内渠道入渗补给(沟谷洪水)为主。

天然条件下,地下水流向是自盆地四周中高山地区向盆地中心汇流,北盆地地下水流向由北、西北、西向旗山至北海泉一带汇流溢出,地下水水平运动较迟缓;南盆地地下水流向基本是自南向北流,以潜水或散泉形式向西神山-马圈一带排泄,地下水水平运动速度较快。

近年来,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以开采为主,开采方式主要是工业企业及盆地周边较大沟谷内工矿企业的地下水开采,其次为农业用水开采和生活用水开采,其余部分在涞源县城以泉群形式排泄溢出。

3涞源盆地地下水动态特征
3.1地下水流场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后,涞源盆地人工开采量的急剧增加,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日趋明显,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因素主要为大气降
水、人工开采,地下水动态类型主要为降水入渗-开采型和降水入渗-径流(泉流型)。

根据多年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涞源盆地地下水动态具有周期性变化,在丰水年,降水量大,开采量小,地下水补给量也大,地下水水位回升幅度较大;在枯水年,降水量小,开采量大,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大。

但近年来,地下水长期处于超采状态,盆地内多年水位动态呈波状缓慢下降趋势,周期性越来越不明显。

以涞17监测井为例,1998年之前,地下水开采量和降水量多年处于平衡状态,地下水位周期性明显,水位曲线呈“马鞍”状,1998年之后,地下水开采量常年大于补给量,地下水呈波动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明显(图2)。

3.3年内地下水动态特征
降水入渗-径流(泉流型)地下水年内水位变化主要受降水、地下径流控制。

基岩裂隙岩溶水分布区,由于降水量减少,高、低水位出现的时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低水位一般出现在4月初至12
月底,高水位多出现在第二年的一月至三月中旬。

降水入渗-开采型地下水年内水位变化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
4~6月份为下降期,由于有效降水量少,而农业开采量大,水位迅速下降,至6月末,出现最低水位;7~9月份为水位上升期,随着雨季到来,农业开采量少,地下水接受降水渗入和地下水径流补给,使地下水位大幅度回升;10月至次年3月份为水位调整期,其中10~11月份由于降水减少及11月末的小麦冬灌,地下水位呈马鞍
状小幅下降,12至次年3月其间由于较长时间无农业开采,地下水位缓慢上升。

但在盆地中心高、低水位变化微弱,动态曲线较平直。

4 区域地下水水位埋深变化特征
5 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分析
6 结论
涞源盆地地下水水位动态受降水及开采的控制,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但近年来,地下水开采量常年大于降水补给量,水位整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下降量不大。

由于涞源盆地地下水埋藏条件良好,如果遇到丰水年,降水量增加,或者当地政府加大地下水的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地下水位尚可恢复。

参考文献
[1]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涞源县拒马源
泉群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评价报告,2008,7.
[2]王新峰,刘蕴,等.涞源盆地水文地质特征及缺水现状分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12,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