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农作物》参考教案
《常见的农作物》 讲义

《常见的农作物》讲义农作物,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要素,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纤维和其他重要的资源。
在这篇讲义中,我们将一起了解一些常见的农作物。
一、粮食作物1、水稻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尤其在亚洲地区,是许多人的主食来源。
水稻通常生长在水田中,需要大量的水和适宜的温度。
它的品种繁多,按照种植季节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按照稻谷的粒形和粒质又可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等。
2、小麦小麦是另一种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适应范围广,在世界各地都有种植。
它可以制成面粉,用于制作面包、面条、馒头等多种食品。
根据播种季节,小麦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
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春小麦则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
3、玉米玉米是高产的粮食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它不仅可以作为人的食物,也是饲料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玉米的用途多样,例如可以生产玉米油、制作玉米淀粉等。
二、蔬菜作物1、白菜白菜是常见的蔬菜之一,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其品种多样,有大白菜、小白菜等。
白菜适应能力强,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且耐储存,是冬季常见的蔬菜储备。
2、西红柿西红柿既可以作为蔬菜烹饪,也可以作为水果直接食用。
它富含维生素 C 和番茄红素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
西红柿的种植相对容易,在温暖的季节里生长良好。
3、黄瓜黄瓜口感清爽,是夏季常见的蔬菜。
它富含水分和维生素,具有清热解渴的功效。
黄瓜的种植简单,在家庭菜园和大规模种植中都很常见。
三、油料作物1、大豆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其油脂含量丰富,还富含蛋白质。
大豆可以用来制作豆油,剩下的豆粕则是优质的饲料。
此外,大豆还可以加工成各种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
2、油菜油菜籽是常见的油料来源,油菜花盛开时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油菜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有广泛种植,菜籽油是我国主要的食用油之一。
四、经济作物1、棉花棉花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用于生产棉布和各种棉制品。
我国是棉花生产大国,棉花的种植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气候条件。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常见的农作物 1 第二课时教案 鄂教版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农作物 1 第二课时教案鄂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并知道1--2种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
2.能通过查阅图书、网上搜索等方式,收集2--3种家乡的农作物生长习性的资料。
3.主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资料,并积极参与研讨活动。
4.知道各种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不同,农作物生长习性各不相同。
5.体会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感受植物生长的多样性。
二、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收集不同农作物的图片或实物,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资料。
三、教学建议: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知道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各不相同,研讨本地区适宜什么农作物的生长。
(一)交流引入1.提问:你搜集了哪些农作物,它们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它需要什么生长条件?学生可能收集到很多全国各地的农作物,有些是本地区没有的,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交流几种常见的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如小麦、棉花、大豆、高梁、红薯、水稻等。
2.大家说的这些农作物,哪些是我们这里没有的?各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土壤类型不同,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也各有不同。
教师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提前搜集本地区没有的农作物品种,了解这些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二)研讨1.思考:为什么这些农作物在本地不能生长?这种农作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推测,这些农作物为什么不能在本地生长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预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查阅这些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2.讨论:本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这些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进行对比分析,讨论这些农作物不能在本地生长的原因。
3.除了我们知道的本地区的农作物外,你推测,还有哪些农作物可以在本地区正常生长?本地的气候和土壤环境也许适合有些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种植和实验,在本地还没有引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推测,并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进行实践活动。
《常见的农作物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常见的农作物》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农作物种类及其特点;2. 掌握各种农作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要求;3. 能够区分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4. 培养学生对农作物的兴趣和爱护认识。
二、导学内容:1. 常见的农作物种类及特点2. 农作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要求3. 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三、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农作物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让学生了解农作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身边常见的食物都是由哪些农作物种类生产的。
第二步:进修常见的农作物种类及特点1. 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农作物种类,如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蔬菜等;2. 分别介绍每种农作物的特点,如发展周期、适宜发展环境、主要产地等;3. 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了解不同农作物的外观和特点。
第三步:了解农作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要求1. 分组讨论不同农作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要求,如土壤、水分、光照、温度等;2. 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或实验观察各种农作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状况,加深对农作物发展要求的理解。
第四步:掌握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1. 向学生介绍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如播种、施肥、灌溉、除草等;2.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种植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种植农作物的过程,掌握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第五步:总结与展望1. 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顾各种农作物的特点、发展环境和发展要求,以及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2. 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农作物生产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性,培养对农作物的爱护认识和环保认识。
四、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常见的农作物种类及其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农作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要求,掌握了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同时,培养了学生对农作物的兴趣和爱护认识,增进了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理解。
在未来的进修和生活中,学生将更加珍惜农作物资源,积极参与农业生产,为推动农业摩登化做出贡献。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9常见的农作物》教案 (2)

1.思考:为什么这些农作物在本地不能生长?这种农作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推测,这些农作物为什么不能在本地生长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预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查阅这些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2.讨论:本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这些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进行对比分析,讨论这些农作物不能在本地生长的原因。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9常见的农作物》教案(2)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并知道1--2种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
2.能通过查阅图书、网上搜索等方式,收集2--3种家乡的农作物生长习性的资料。
3.主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资料,并积极参与研讨活动。
4.知道各种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不同,农作物生长习性各不相同。
5.体会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感受植物生长的多样性。
二、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不同农作物的图片或实物,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资料。
三、教学建议:
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知道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各不相同,研讨本地区适宜什么农作物的生长。
3.除了我们知道的本地区的农作物外,你推测,还有哪些农作物可以在本地区正常生长?
本地的气候和土壤环境也许适合有些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种植和实验,在本地还没有引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推测,并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进行实践活动。
(三)课外实践
1.访问有关农学专家,了解本地区农作物的种类。
这一活动意在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的农产种植,但是本地区的生长条件又能满足其生长的农作物,进行栽培实验,做好记录。学生在进行种植实验时,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常见的农作物》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2023-11-05•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目录•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与反馈01教学目标了解农作物的种类、生长条件和特点。
掌握农作物的种植、养护和管理方法。
认识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和规律。
学习如何制定农作物种植和管理计划,并付诸实践。
掌握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农村和农业的重要性,增强其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对农业的热爱和关注,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02教学内容总结词:多样性详细描述:农作物涵盖了各种谷物、豆类、蔬菜、水果等,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西红柿、黄瓜等。
这些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各不相同,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酸碱度等,需要根据不同作物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农作物的种类及生长条件农作物的种植方法总结词:技术性详细描述:农作物种植方法包括耕种、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
耕种和播种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壤和时间,施肥和灌溉需要掌握适当的量和频率,病虫害防治需要预防和治疗相结合。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总结词预防和治疗详细描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农作物产量的重要环节。
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
农业防治如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生物防治如利用天敌和微生物等,化学防治如使用农药等。
同时需要注意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的平衡。
0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正确的种植时间每种农作物都有其最佳的种植时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季节变化,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灌溉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灌溉需求,以及如何合理地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不同的农作物有其独特的生长习性,如对土壤、温度、湿度的要求,因此,掌握这些知识是成功种植的关键。
常见的农作物-鄂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常见的农作物-鄂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本章节的主要目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农作物;•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和描述的能力;•帮助学生发展对植物的关注和爱护之情。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2.1 教学内容•什么是农作物;•常见的农作物有哪些;•不同的农作物有什么特点。
2.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媒介展示各种农作物;•让学生观察、感知和描述各种农作物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学生们,你们平时买到的蔬菜、水果都是从哪里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作物。
3.2 正文3.2.1 什么是农作物农作物就是人们种植、养殖的植物或动物,以供人类食用、生产和交易。
3.2.2 常见的农作物1.稻谷:主要分布在江南、华南、东北和北方平原等地区。
稻谷的种植地一般比较湿润,因此在水稻田里的生态环境较为独特。
它适合在春、夏、秋不同的季节种植。
2.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
小麦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农作物,它可以在寒冷的冬天、旱燥的春天以及温暖的秋天种植。
3.玉米: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江南、华南和东北地区。
玉米叶绿素比较丰富,所以一般为绿色,有时也会呈现蓝色、黄色、紫色等。
4.大豆: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东北地区。
大豆又被称为黄豆,它的豆荚长得当中带着一颗像圆珠子一样的豆子,豆子可以煮汤、碾油和磨粉等。
5.青菜: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生长期一般为20天至1个月左右。
它的叶子纤细嫩绿,富有养分,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3.2.3 不同的农作物有什么特点•稻谷:水稻多生长在水中,生态环境独特,稻谷结实,营养价值高,但生长时间较长。
•小麦:小麦耐旱性较强,适应性广泛,产量高,而且可以用来制作面粉,所以在我国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
•玉米:玉米粘性大,适合制作不同种类的食品,例如粥、饺子等。
玉米中还含有糖类物质、维生素E以及人体所需的蛋白质。
•大豆:大豆中富含的对人体大有好处的植物雌激素,能有效减少细胞氧化样损伤、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达到护肤的效果。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9常见的农作物》教案 (1)

多见的农作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家乡多见的农作物,并知道1--2种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
2、能通过查阅图书、网上搜索等方式,收集2--3种家乡的农作物生长习性的资料。
3、主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资料,并积极参与研讨活动。
4、知道各种例外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例外,农作物生长习性各不相同。
5、体会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感受植物生长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收集例外农作物的图片或实物,例外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资料。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多见的农作物,研讨例外的农作物播种成熟的时间为什么不一样。
一、引入学习教师可以采取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多见的农作物:“你认识哪些农作物?能说说它的样子吗?它们大凡生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上市?”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描述,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描述统统。
例如,学生描述白菜时,应引导学生描述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开花,什么时间成熟等,学生在描述过程中也可能有些地方说不清楚,这实际上就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了不一致,就产生了新的问题。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形成注意倾听的习惯,有了倾听,学生才会知道其他同学描述的还有什么不统统的地方。
二、汇集资料1、在学生描述它们认识的农作物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关于这些农作物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是一样的吗?它们成熟的时间又相同吗?谁知道?学生可能了解部分农作物的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但对多数农作物,他们可能并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提前收集相关资料。
2、提供多见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相关资料:你想知道哪些农作物播种、成熟的时间?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看谁收集的资料多。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已经收集的资料,一方面促进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促进学生形成守时惜时的习惯。
三、研讨交流1、学生汇报、展示他们搜集到的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成熟时间。
常见的农作物大班科学教案

常见的农作物大班科学教案引言:农作物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提供了粮食和纤维等基本生活物质,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大班科学教育中,教授常见的农作物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常见的农作物大班科学教案,帮助老师有效地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农作物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引入农作物1. 目标:引起学生对农作物的兴趣和好奇心,了解农作物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教学内容:a. 农作物的定义:可以向学生介绍农作物是指人们通过种植和培养获得的植物产品,例如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等。
b. 农作物的重要性:可以向学生解释农作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来源,提供食物、纤维等必需品,对人类健康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c. 举例说明: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农作物图片,如小麦、稻米、玉米、苹果、香蕉等,并简单解释它们的用途和分布情况。
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物或视频等形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二节:农作物的生长过程1. 目标:介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农作物是如何生长和成熟的。
2. 教学内容:a. 种子发芽:向学生展示种子发芽的过程,可以通过实物实际示范或视频呈现。
b. 幼苗阶段:介绍幼苗的特点和需要的生长条件,例如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等;c. 生长期:简单介绍农作物在生长期的特点和需求,例如充足的阳光和养分等;d. 开花和结果:解释花朵的形成和授粉过程,以及果实的形成和成熟过程。
3. 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图片、实物示范、模拟实验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
第三节:农作物的种植技术1. 目标:介绍常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需要做哪些事情。
2. 教学内容:a. 土壤准备:向学生介绍土壤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准备土壤所需的步骤,如翻耕、施肥等。
b. 播种与移栽:介绍不同作物的播种方式和时间,例如直播、育苗后移栽等。
c. 管理与保护:讲解农作物的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和保护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农作物》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并知道1--2种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
2、知道各种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不同,农作物生长习性各不相同。
能力目标:
能通过查阅图书、网上搜索等方式,收集2--3种家乡的农作物生长习性的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感受植物生长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学习各种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不同,农作物生长习性各不相同。
评价任务:
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知道各种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不同。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不同农作物的图片或实物,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教师可以采取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常见的农作物:“你认识哪些农作物?能说说它的样子吗?它们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上市?”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描述,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描述完整。
例如,学生描述白菜时,应引导学生描述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开花,什么时间成熟等,学生在描述过程中也可能有些地方说不清楚,这实际上就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了不一致,就产生了新的问题。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形成注意倾听的习惯,有了倾听,学生才会知道其他同学描述的还有什么不完整的地
方。
二、汇集资料。
1、在学生描述它们认识的农作物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关于这些农作物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是一样的吗?它们成熟的时间又相同吗?谁知道?学生可能了解部分农作物的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但对多数农作物,他们可能并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提前收集相关资料。
2、提供常见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相关资料:你想知道哪些农作物播种、成熟的时间?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看谁收集的资料多。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已经收集的资料,一方面促进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促进学生形成守时惜时的习惯。
三、研讨交流。
1、学生汇报、展示他们搜集到的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成熟时间。
2、先引导学生对这些农作物进行比较:这些农作物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学生可能会说到许多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这些农作物播种的时间一样吗?成熟的时间呢?
学生通过交流的资料就会发现,这些农作物播种和生长的时间并不一样。
3、研讨:在同一个地区,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时间为什么不一样?这些农作物的播种期与什么有关?学生通过阅读农作物生长的资料,会发现,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时间不同,是因为不同的时间气温不同、降雨量不同,不同的农作物需要的生长条件不同。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些农作物都是同一天播种,会出现什么现象,由此体会到自然界的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4、提问:你搜集了哪些农作物,它们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它需要什么生长条件?
学生可能收集到很多全国各地的农作物,有些是本地区没有的,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交流几种常见的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如小麦、棉花、大豆、红薯、水稻等。
5、大家说的这些农作物,哪些是我们这里没有的?
各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土壤类型不同,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也各有不同。
教师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提前搜集本地区没有的农作物品种,
了解这些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6、思考:为什么这些农作物在本地不能生长?这种农作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推测,这些农作物为什么不能在本地生长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预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查阅这些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7、讨论:本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这些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进行对比分析,讨论这些农作物不能在本地生长的原因。
8、除了我们知道的本地区的农作物外,你推测,还有哪些农作物可以在本地区正常生长?
本地的气候和土壤环境也许适合有些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种植和实验,在本地还没有引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推测,并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进行实践活动。
四、课外实践。
1、访问有关农学专家,了解本地区农作物的种类。
这一活动意在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的农产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
2、种植实验:找一种本地未种植,但是本地区的生长条件又能满足其生长的农作物,进行栽培实验,做好记录。
学生在进行种植实验时,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常见的农作物
一、常见的农作物
二、农作物的播种、成熟的时间
三、农作物的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