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高分子聚集态结构分类

高分子聚集态结构分类一、介绍高分子聚集态结构是指由高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序或无序的结构体。
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中,了解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的分类对于控制材料性能、改善加工工艺以及优化材料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的分类方法和特点。
二、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的分类方法2.1 根据有序性分类高分子聚集态结构可根据有序性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无序结构和有序结构两大类。
2.1.1 无序结构无序结构指高分子链之间没有明显的有序排列关系,各链随机分布。
这类结构通常表现为无规共聚物、随机共聚物和高分子混合物。
无序结构的特点包括材料的熔融性好、透明度较高且机械性能较差。
2.1.2 有序结构有序结构指高分子链之间存在一定的排列规律,可分为亚稳态结构和晶体结构。
2.1.2.1 亚稳态结构亚稳态结构是指高分子链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局部有序性的结构。
这类结构通常表现为高分子玻璃态、高分子液晶态和高分子胶态。
亚稳态结构的特点包括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局部有序性和流变性质。
2.1.2.2 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是指高分子链之间具有长程有序排列关系的结构。
这类结构通常表现为高分子晶体态。
晶体结构的特点包括材料的熔点明确、结晶度高、机械性能优异。
2.2 根据基团排列分类高分子聚集态结构可根据基团排列的方式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无规共聚结构、有规共聚结构和均聚结构三大类。
2.2.1 无规共聚结构无规共聚结构是指高分子链上的不同基团无规律地排列在一起。
这类结构通常表现为高分子共聚物。
无规共聚结构的特点包括材料的链段随机分布、链在空间的取向无规律。
2.2.2 有规共聚结构有规共聚结构是指高分子链上的不同基团按照一定的规律周期性排列在一起。
这类结构通常表现为高分子接枝共聚物和高分子嵌段共聚物。
有规共聚结构的特点包括材料的链段按照规则排列、呈现周期性的空间有序性。
2.2.3 均聚结构均聚结构是指高分子链上的基团完全相同、按照同一规律排列在一起。
高分子聚集态结构分类

高分子聚集态结构分类引言高分子聚集态结构是指由高分子链上的聚合单元通过各种相互作用形成的不规则空间网络结构。
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的分类对于理解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一、线性聚合物线性聚合物是最简单的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由线性排列的聚合单元组成。
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和熔融流动性。
根据链的排列方式,可以将线性聚合物进一步分类为无序线性、有序线性和半有序线性。
1. 无序线性无序线性聚合物中,聚合单元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排列。
这种结构通常导致材料具有均匀、透明和柔软等特点。
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等无序线性聚合物广泛应用于塑料、纤维等领域。
2. 有序线性有序线性聚合物中,聚合单元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形成有序的结构。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具有有序的平行排列结构,使得材料具有高强度和刚性。
有序线性聚合物常用于纤维、薄膜等领域。
3. 半有序线性半有序线性聚合物是介于无序线性和有序线性之间的一种结构。
它们具有部分规律排列的聚合单元,但整体上仍然呈现无序状态。
这种结构使得材料既具有柔软性又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
二、支化聚合物支化聚合物是指在主链上引入支链或侧链的高分子结构。
通过引入支链或侧链,可以改变聚合物的分子形态和物理性质。
根据支化方式和程度的不同,支化聚合物可以分为星形、树状和交联三类。
1. 星形聚合物星形聚合物由一个中心核心与多个线性或支化链相连而成。
这种结构使得材料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熔融流动性,并且能够形成良好的空间网状结构。
星形聚合物常用于增稠剂、胶粘剂等领域。
2. 树状聚合物树状聚合物是指在主链上引入多个支链,形成类似于树枝的结构。
树状聚合物具有高度分支的特点,使得材料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这种结构常用于涂料、胶体等领域。
3. 交联聚合物交联聚合物是指通过化学或物理交联方式将线性聚合物链连接在一起形成三维网络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材料具有高强度、耐热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热膨胀系数
高分子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与其聚 集态结构密切相关,结晶性高分 子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通常较低。
聚集态结构对光学性能的影响
透明度
高分子材料的透明度与其聚集态结构中的有序程度有关。 结晶性高分子材料通常不透明,而非晶态高分子材料可能 具有较高的透明度。
折射率
高分子材料的折射率与其分子结构和聚集态结构有关。例 如,含有极性基团的高分子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折射率。
分子链的堆砌方式
高分子链在聚集态中的排列方式,如结晶态中的晶格排列、非晶 态中的无序堆砌等。
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
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等相互作用力对分子链排列和堆砌的影 响。
聚集态结构的形成过程
1 2 3
加工过程中的聚集态结构形成
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如挤出、注塑、拉伸 等,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取向、结晶等结构变化。
聚丙烯等。
优点
非破坏性、高分辨率、 可定量分析等。
局限性
对于非晶态或低结晶度 的高分子材料,分析效
果较差。
电子显微镜法
原理
利用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 获取高分子的微观形貌、聚集
态结构等信息。
应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高分子材料的分析 ,包括结晶性、非晶态和复合 材料等。
优点
高分辨率、直观性强、可观察 三维结构等。
玻璃化转变
非晶态高分子在玻璃化转 变温度下,由玻璃态转变 为高弹态。
取向态结构
分子链取向排列
高分子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沿着特 定方向取向排列。
各向异性
取向度
取向态高分子的取向程度可以用取向 度来表示,取向度越高,物理性能越 优异。
取向态高分子在取向方向上具有优异 的物理性能,如高强度、高模量等。
高分子聚集态结构

高分子聚集态结构一、引言高分子是由许多重复单元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高分子聚集态结构是指高分子在溶液、熔融状态下的结构特征,包括链的排列方式、晶体形态等。
本文将从聚集态结构的基本概念、聚合物的链排列方式、晶体结构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聚集态结构的基本概念1. 聚合物溶液聚合物在溶液中存在不同形式,主要包括单链状态和多链状态。
在单链状态下,聚合物呈现出线性或弯曲形状;而在多链状态下,聚合物会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各种聚集态结构。
2. 聚合物熔体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聚合物会融化形成熔体。
在熔融状态下,聚合物分子间距离缩小,使得相互作用增强,并且可以自由移动。
3. 聚合物晶体当温度低于一定程度时,聚合物会发生结晶现象。
在晶体中,聚合物分子排列有序,形成各种晶体结构。
三、聚合物的链排列方式1. 线性聚合物线性聚合物的分子链呈直线状排列,是最简单的聚集态结构之一。
线性聚合物可以形成无定形、部分结晶或完全结晶的状态。
2. 支化聚合物支化聚合物是指在主链上引入支链或侧链的聚合物。
支化可以使得分子间距离缩小,增加相互作用力,从而影响聚合物的热力学行为。
3. 交联聚合物交联聚合物是指在分子链上引入交联点,使得分子间产生三维网状结构。
交联可以使得聚合物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性,并且能够抵抗变形和拉伸。
4. 特殊排列方式除了线性、支化和交联等常见排列方式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排列方式,如环状、星型等。
四、晶体结构1. 线性多晶体线性多晶体是指由许多平行且部分重叠的单晶组成。
线性多晶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并且易于加工和成型。
2. 随机共聚物随机共聚物是指由两种或多种单体组成的聚合物。
由于单体的不同,随机共聚物的链排列方式是无规则的,因此形成无定形结构。
3. 均聚物晶体均聚物晶体是指由相同单体组成的聚合物,分子链排列有序,并且具有明显的晶体结构。
均聚物晶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并且易于加工和成型。
五、总结高分子聚集态结构是高分子化合物在溶液、熔融状态下呈现出来的结构特征。
高分子物理第二章 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

晶态 非晶态
取向结构 Orientation
决
决
高分子的聚集态 定 聚合物的基本性能特点 定 材料的性能
控制成型加工条件
获 得
预定材料结构
得 到
预定材料性能
高聚物的聚集态
晶态 一般晶态与半晶态
半晶态 取向晶态与半晶态 玻璃态
非晶态 取向态Leabharlann 橡胶态 粘流态液晶态
织态
第二节 结晶高聚物的结构模型
一、樱状微束模型(两相结构模型)
从而存在最大结晶温 度Tmax
Tmax=(0.80~0.85) Tm
低温
高温
Tmax=0.63 Tm+0.37 Tg-18.5
如: PP Tm=176℃ Tmax=0.85(176+273)K=381K
例 如 定向PS
Tc →Tm时,成核少,但生长快,
容易成为大球晶,不透明,脆,
表面粗糙。
Tc →Tg时,成核多,但生长慢, 容易成为小球晶,可能透明, 脆,表面细致。
这是人们多年来所接受和公认的结晶高聚物的结构模 型。
1、依据: 通过X-衍射
证实:除了有晶 相的衍射环外, 还有由于非晶造 成的弥散环。
2、中心论点: 高聚物只能部分结晶,有晶区,同时也有非晶区,
两相同时并存,一条高分子链可以贯穿好几个晶区和非晶 区,在非晶区中分子链仍是卷曲的。
3、应用: 用此模型可以解释一些实验事实,但有另一些实验事
后来许多聚合物如古塔波胶,PP, 聚α-烯烃,纤维素及衍生物等也相 继培养出了单晶。在电镜下可以清楚 的看到这些单晶具有规则的几何外 形。
Andrew Keller (1925~) 英国
远程有序和进程有序贯穿整个晶体。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5. Flory为首认为:
①非晶固体中每一根高分子链都采取无规线团的构象。
②各大分子链间可以相互贯通,可以相互缠结,但不存在
局部有序,所以整个非晶固体是均相的。分子链构象与
其在θ溶剂中的无扰分子链构象相似。
无规线团模型(实验依据)
• X光小角散射测得:PS分子在本体和在溶液中
均方旋转半径相近表明分子链具有相近的构象
型计算所得的密度要大,表明有序和无序粒子 是同时并存的
• 有序粒子的存在为结晶的迅速进行准备了条件
较好解释高聚物结晶速率极快的事实
• 某些非晶聚合物缓慢冷却或热处理以后密度会
增加与有序相增加有关
三、高聚物的结晶结构
(一)晶体结构特点和结晶形态 结晶:分子链按照一定规则排列成三维长程有序
的 点阵结构,形成晶胞。
晶态高聚物:是由晶粒组成,晶粒内部具有三维 远 程有序结构,但呈周期性排列的质点 不是原子,整个分子或离子,而是结 构单元。
特点:
1. 分子链很长,一个晶胞无法容纳整条分子链,一条分
子可以穿过几个晶胞。
2. 一个晶胞中有可能容纳多根分子链的局部段落,共同
形成有序的点阵结构。
a=7.36A
c=2.53A
OO HH
羧 酸 分 子 之 间 : O H O
RC
CR
O H O
聚 酰 胺 分 子 之 间 :C N H OO N H C
b.分子内氢键
邻羟基苯甲酸:
HO
O
C
H
O
H键:10~50 KJ/mol; 小分子间作用力< 共价键键能
2.高分子间的作用力
高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大 高分子的特点:大,其中的链单元数:103 ∽105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
2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2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是指由高分子链相互排列和空间有序排布所形成的特定结构。
高分子材料的聚集态结构直接影响其性质和性能,因此对于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可以揭示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传质性能等方面的规律,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主要包括无序态、部分有序态和完全有序态三种。
1.无序态:在无序态下,高分子链相互交织、随机排列,没有任何规则的结构。
这种结构通常是由高分子材料在固态下由熔融态或溶液中形成的,没有特定的结晶形态。
无序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变形性能,常见于塑料材料。
2.部分有序态:部分有序态是指高分子链部分按照一定规则排列,但整体结构仍然随机分布。
这种结构的高分子材料通常在固态下由无序态经过加工过程形成,如拉伸、压缩、拉伸-轻度热处理等。
部分有序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介于无序态和有序态之间的性质,具备较高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常见于纤维材料。
3.完全有序态:完全有序态是指高分子链按照一定规则有序排列,形成有序的晶体结构。
有序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传质性能,常见于高分子晶体材料、高分子纤维和高分子薄膜等。
完全有序态的高分子材料的结晶形态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热分析、光学显微镜以及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进行表征。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形成的过程主要与高分子链的构型调整和高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在高分子合成或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中,高分子链可能具有不同的构象,如直线构象、环状构象、扭曲构象等。
同时,高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聚集态结构的形成。
例如,范德华力、静电相互作用、亲疏水性等会影响高分子链的相互吸引和排斥,进而决定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综上所述,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直接影响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性能,三种主要的聚集态结构包括无序态、部分有序态和完全有序态。
通过研究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可以深入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传质性能等方面的规律,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高分子物理高分子聚集态结构概述

高分子物理:高分子聚集态结构概述概念导引高分子物理是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质和行为的一个学科。
高分子聚集态结构是指在高分子材料中由单体分子通过诸如共价键、氢键、范德华力等作用力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有序或无序的聚集态形态。
高分子聚集态结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通过了解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探索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性质,并为材料设计与合成提供重要的指导。
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的形成原因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的形成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共价键交联:高分子材料中的共价键交联可以通过化学键的形成使聚合物链相互连接,从而形成高分子聚集态结构。
典型例子是热固性树脂材料,其在固化过程中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交联结构。
2.氢键作用:氢键是一种弱相互作用力,可通过氢键使高分子链相互结合形成高分子聚集态结构。
例如,聚合物中的羟基、羧基等官能团可与相邻链段形成氢键结合。
3.范德华力:高分子材料中范德华力是一种相互作用力,对于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也有重要影响。
范德华力可以使高分子链相互靠近形成有序或无序的聚集态形态。
4.电荷相互作用:在一些高分子材料中,电荷相互作用可以使高分子链相互结合从而形成高分子聚集态结构。
这种作用力可以通过静电相互吸引的方式实现。
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的分类高分子聚集态结构可根据其有序程度和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高分子链在没有交联或其他聚集作用力影响下的形态。
高分子链在溶液中呈现出延展且没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2.纳米纤维结构:高分子链通过范德华力或氢键等相互作用力结合形成具有纳米尺度的纤维状结构。
这种结构在某些高分子材料中常见,如聚合物纤维、蛋白质纤维等。
3.共价交联结构:高分子链通过共价键相互交联形成的结构称为共价交联结构。
这种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常见于热固性树脂、橡胶材料等。
4.微相分离结构:在某些高分子材料中,由于化学组分或相容性差异,高分子链会发生相分离,形成不同相的微区域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三 PVA:由于含OH,所以遇到热水要溶解 (结晶度较低),提高结晶度可以提高它 们的耐热性和耐溶剂性。所以将PVA在 230℃热处理85min,结晶度30%→65%, 这时耐热性和耐溶剂侵蚀性提高(90℃热 水也溶解很少)。但是还不能作衣料,所 以采用缩醛化来降低OH含量。PVA→等规 PVA,结晶度高不用缩醛化也可用作性能好、 耐热水的合成纤维。 例四 橡胶:结晶度高则硬化失去弹性;少量结 晶会使机械强度较高。
5-3-2 成型加工条件对熔点的影响
较高温度下慢速结晶得到的晶片厚而均匀, 不同晶片的厚度差不多,所以熔限窄,熔点 高;较低温度下快速结晶得到的晶片薄而不 均匀(有多种厚度的晶片同时存在),所以 熔限宽,熔点低。 拉伸有利于结晶(所以熔融纺丝总要牵伸), 也有利于提高熔点。
5-3-3 高分子链结构与熔点的关系
第六节 取向结构
取向现象 6-2 取向方式 6-3 取向度 6-4 取向应用
6-1
6-1 取向现象(ORIENTATION)
1 取向 线性高分子充分伸展时,长度与宽度相差极 大(几百、几千、几万倍)。这种结构上时 悬殊的不对称性使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很容易 沿某个特定方向占优势平行排列,这种现象 就称为取向。 2 取向态和结晶态 相同:都与高分子有序性相关 相异:取向态是一维或二维有序,结晶态是三 维有序
酰基甲酸酯
O C O NH
脲
NH C O NH
b.侧链上引入极性基团 —OH、—NH2、—CN、—NO2、—CF3等。 含有这些基团的高聚物的熔点都比聚乙烯 高。例如:
CH2 CH2 n CH3 Tm: 137oC < 176 < 227 < CH2 CH n < CH2 CH n Cl < CN
C.热性能
对塑料来讲,当结晶度提高到40%以上
后,晶区相互连接,形成贯穿整个材料 的连续相。因此 Tg 以上也不软化,最高 使用温度可提高到结晶的熔点(而不 是 Tg ) 可见结晶度升高,塑料耐热性升高。
D.其它性能
结晶中分子规整密堆积,能更好的阻挡
溶剂渗入,所以结晶度升高,耐溶剂性 升高。
所以只要测知未知样品的密度,就可以粗略估计样品 的结晶度(可查表得到)
B.光学性质
物质对光的折光率与物质本身密度有关,晶区非 晶区密度不同,因而对光的折光率也不相同。 1)光线通过结晶高聚物时,在晶区与非晶区面上能 直接通过,而发生折射或反射,所以两相并存的 结晶高聚物通常呈乳白色,不透明,如尼龙,聚 乙烯等。 结晶度减少时,透明度增加。 完全非晶的高聚物如无规PS、PMMA是透明的
非晶高聚物
分子链作为单元:分子链沿外力方 向平行排列,但链段未必取向(粘 流态时) 链段:链段取向,分子链可能仍然 杂乱无章(高弹态)
3 取向单元
结晶高聚物 晶片,晶粒,晶带(晶区) 分子链,链段(非晶区)
由熔体结晶时大部分获得球晶,所以拉伸取向实 际上是球晶的变形过程
4 取向机理:取向过程是分子在外力作用下的有 序化过程。外力除去后,分子热运动使分 子趋向于无序化,即称为解取向过程。
叔丁基是个大而刚性的单元,位阻很大, 使高分子主链僵化,提高 Tm 。
例5
O COO(CH2)2OC PET O COO(CH2)2OC 聚间苯3二甲酸乙二醇酯 240oC
Tm:
267oC
原因:对称的缘故,对位基旋转180度,使 构象不变,S 减小,所以 Tm 高;间位基转 动后构象改变, S 大,所以 Tm 低。
例8 共轭, Tm高
聚乙炔: CH CH n 聚苯: n (共轭)
例9 主链上含双键,柔性较好, Tm 较低
CH2 CH CH CH2 n
顺式(对称性差)不易结晶,是橡胶;反式(对称 性好)易结晶
CH2 CH C CH3 CH2 n 顺式:Tm = 28℃(天然橡胶) 反式:Tm=74℃(不能作橡胶)
为了维持取向状态,获得取向材料,必 须在取向后迅速使温度降低到玻璃化温 度以下,使分子和链段“冻结”起来, 这种“冻结”仍然是热力学非平衡态。 只有相对稳定性,时间长了,温度升高 或被溶剂溶胀时,仍然有发生自发的解 取向性。 取向快,解取向也快,所以链段解取向 比分子链解取向先发生。 取向结果:各向异性。
例6
聚四氟乙烯(PTFE)
CF2
CF2 n
由于高度对称,结晶能力很强,又由于F的 电负性很强,F原子之间斥力大,所以高分 子链是刚性的,故 Tm 高,为327 ℃。 Tm>Td(分解温度,250℃时开始分解, 450℃时明显分解),因此PTFE在温度已达 到分解温度时,还不能使之流动,所以不 能用热塑性塑料的方法进行加工(只能用 烧结的办法)。
(1)力学性能(较为复杂)
结晶度对高聚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要看非晶区 处于何种状态而定(是玻璃态还是橡胶态)
结晶度增加时,硬度、冲击强度、拉伸强度、 伸长率、蠕变、应力松弛等力学性能会发生 变化 这一部分我们在讲力学性能一章中讲解
(2)密度和力学性质
A.密度
结晶度增大,密度增大;统计数据得到: c
6-2 取向方式
6-2-1 单轴取向 材料仅沿一个方向拉伸,长度增大,厚度和宽 度减小,高分子链或链段倾向沿拉伸方向排列, 在取向方向上,原子间以化学键相连。
(CH2)2
例3
O CO
(CH2)6
CO
O
<
(CH2)2
O
CO
CO
O
聚辛二酸乙二酯(脂肪族聚酯) Tm: 45 C
o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芳香族聚酯) << 265oC
例4
CH2 CH2 n C6H13 聚辛烯—1 Tm: -38oC << << CH2 CH2 n
C(CH3) 3 聚乙烯基叔丁烷 350
5-2 结晶高聚物加工条件对性能的影响
加工成型条件的改变,会改变结晶高聚物的 结晶度、结晶形态等,因而也影响了性能。 下面举三个例子说明:
例1:聚三氟氯乙烯(Tm 120 ℃)
F C F
F C Cl n
缓慢结晶,结晶度可达85~90% 淬火结晶,结晶度可达35~40% 两种结晶方式,冲击强度:a<b;伸长率: a<b;比重:a>b
2)并不是结晶高聚物一定不透明,因为: a.如果一种高聚物晶相密度与非晶密度非常 接近,这时光线在界面上几乎不发生折射和 反射。 B.当晶区中晶粒尺寸小到比可见光的波长还 要小,这时也不发生折射和反射,仍然是透 明的。 如前面讲到的利用淬冷法获得有规PP的透明 性问题,就是使晶粒很小而办到的,或者加 入成核剂也可达到此目的。
高分子有二种单元:链段和整链。所以高 聚物取向有链段取向和分子链取向 取向的过程是在外力作用下运动单元运动 的过程。必须克服高聚物内部的粘滞阻力, 因而完成取向过程要一定的时间
链段受到的阻力比分子链受到的阻力小,所 以外力作用时,首先是链段的取向,然后是 整个分子链的取向。在高弹态下,一般只发 生链段的取向,只有在粘流态时才发生大分 子链的取向。 取向过程是热力学不平衡态(有序化不是自 发的);解取向过程是热力学平衡态(无序 化是自发的。在高弹态下,拉伸可使链段取 向,但外力去除后,链段就自发解取向,恢 复原状。在粘流态下,外力可使分子链取向, 但外力去除,分子链就自发解取向。
氢键密度降低,熔点降低。
2)提高熔点的第二条途径:减少 S 就是说增加高分子链的刚性,使它在结晶 时 S ↓,Tm ↑。 基本原则 a.主链上引入共轭双键,氢键或环状结构。 b.侧链上引入庞大而刚性的侧基,用定向聚 合方法使侧基规则排列后解结晶 下面举例说明:
例1
CH2 CH2 n
<
CH2
这种高聚物由于耐腐蚀性好,常将它涂在化 工容器的内表面防腐蚀。为了使这层保护膜 的机械强度提高,控制结晶度十分重要,结 晶度高,密度也高,刚性好但脆性大。 为了提高韧性,就需要用淬火来降低结晶度, 以获得低结晶度的涂层,抗冲击性好。 120℃是个重要的温度界限,在120℃以下 工作时,结晶度低的聚三氟氯乙烯的零件韧 性好,不会变脆,因此对韧性要求高的聚三 氟氯乙烯零件不能高于120℃以上工作。
熔点是结晶塑料使用温度的上限,是高聚物材 料耐热性的指标之一
Tm H / S.
要提高熔点有两条途径:△H↑和△S↓
1)△H↑——增加分子间作用力,使结晶高聚 物熔化前后的△H增加 (内聚能△E=△H↑-RT,△E↑,△H↑) 基本原则 a.主链上引入极性基团 例如:主链上可以引入以下基团: O O O 酰胺 酰亚胺 C NH N C C
例2:对于PE: 作为薄膜时,希望有好的韧性和透明 性,所以结晶度宜低。 作为塑料时,希望有好的刚性和抗张 强度,所以结晶度宜高。
例3:聚酯 熔化的聚酯从喷丝头出来迅速冷却 (淬冷),结晶度低,韧性好,纤维 牵伸时倍数就大,分子链取向性好, 纤维性能均匀。所以要严格控制纺丝 吹风窗的温度。
那么从总密度是由晶区和非晶区密度的线性加和假 定出发: v v xc c (1 xc )a v xc 是晶区占的体积百分数,即结晶度
a
v xc
a 1.13
c
a
v v v v (1 xc ) 1.13xc 1 xc 1 0.13xc
第二章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分子间作用力 第三节 晶态结构和非晶态结构 第四节 高聚物的结晶过程 第五节 结晶对高聚物性能的影响 第六节 取向结构 第七节 共混物的织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