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机壳课设说明书.

合集下载

一种小型电机外壳装配专用装置的设计

一种小型电机外壳装配专用装置的设计
壳装配 专用装置 。该装 置采用 气缸 为动力 , 通过 气缸 的活 塞杆 上 图 3、 图 4、 图 5、 图 6所 示 : 设 有的 活动 压块的位移 . 以及 左端盖和右 端盖在导杆 上的 外圆定 位, 实现 对 电机外 壳左右端盖 的精确定位装 配 , 装 配精度 高 , 速 度 快, 生产效 率高 , 易于实现 电机 外壳装配的 自动化 。 【 关键词 、 型 电机外 壳装 配专用装置 气缸 活动压块
件 与滚动 轴承 的 同心 度 ,会 造成 电机在 工作过程 中出现 电机发 作人员 启动脚踏开关 , 在气 缸 8的作用下 活动压块 9向右作直 线 热, 异常和噪音 , 影 响电机产品的质量 。 位移 , 起到对定子 4 、 左端盖 1和右 端盖 5的压紧 、 压 实作 用。 底 座 这 种传 统方 法装 配 过程 费 时 、 费力 , 工 作效 率低 , 生 产成 本 1 3 上设 有定位块 1 2 , 用来 托住右端盖 5 直 径 小 的一 端 , 起 到支撑 高, 也可能 出现 因螺栓孔 位置不对正导致 螺母松 动造成 电机 损坏 和定位 的作 用 。通过这种 方法实现 了 自动 化的安装 , 提 高 了电机
避 幽
图 4外 壳 结 构 俯 视 图 图 5右 固 定板 的 结构 主 视 图 图 6活 动 压 块 主 视 图
其特征 是 : ( 1 ) 底座 1 3的两 端 分 别 设 有 左 固 定 板 7和 右 固 定 目前 , 国 内生 产小 型 电机 的生产 厂家 , 装 配 电机外 壳都 是先 1 ,左 固定板 7和右 固定板 1 1 之间设有两根 导杆 1 0 ,气 缸 8 将压好 轴 承 的转 子穿入 定子 中 , 后安装 定子 线圈等 芯件 , 再 罩上 板 1
0之间并 固定 在左 固定板 7上 ,气缸 8侧面设 左端 盖和腰 箍 , 然后 再罩 上右端 盖 , 最后 通过在 左右端 盖边沿 处 设置在 两根导杆 1 有 的两根连接线 接脚踏 开关 1 4 , 气缸 8内设有 活塞杆 , 活 塞杆上 预 留的螺孔 利用螺母 和螺栓紧 固的方法连接外 壳的左右 端盖 , 如 设有活动压块 9 。 ( 2 ) 活动压块 9与底座 1 3的右 固定板 1 1 上均设 图 1 所示 。

爱克斯版 微电机检测仪说明书(二合一定制型)

爱克斯版 微电机检测仪说明书(二合一定制型)

微电机检测仪使用说明书GiJCY-0618-C-DZ(定制专用型)GiJCY-0618-C-DZ 操作简介:1、设电机电压:按键,按选择位,按增减值。

按电机电压键,电机电压数码管00.01位闪动,按上、下箭头键,每4次增减0.01V左右;或按左箭头键,00.10位闪动,再按上、下箭头键,每次增减0.1V左右;或再按左箭头键,01.00位闪动,再按上、下箭头键,每次增减1V左右;依此操作,设定为所要求的电机电压值。

2、设转速上限:按键,按选择位,按增减值。

按转速上限键,转速上限数码管个位闪动,按上、下箭头键,每次增减1转;或按左箭头键,十位闪动,再按上、下箭头键,每次增减10转;或再按左箭头键,百位闪动,再按上、下箭头键,每次增减100转;依此操作,设定为所要求的转速上限值。

3、设转速上限:按键,按选择位,按增减值。

按转速下限键,转速下限数码管个位闪动,类似设置转速上限操作,设定为所要求的转速下限值。

4、设电流上限和电流下限:按键,再按一次键,看“实测电流”窗小数点亮或灭;灭表示“电流上限”,亮表示“电流下限”。

小数点灭时设置“电流上限”:按选择位,按增减值。

小数点亮时设置“电流下限”:按选择位,按增减值。

按电流上限键,电流上限0.001位闪动,按上、下箭头键,每次增减0.001A;或按左箭头键,0.010位闪动,再按上、下箭头键,每次增减0.01A;或再按左箭头键,0.100位闪动,再按上、下箭头键,每次增减0.1A;依此操作,设定为所要求的电机电流上限值。

5、设绝缘电压:按键,按增减值。

按功能1键,再按上箭头键,功能1数码管显示:0、1、2,三个数循环;0表示输出绝缘电压为100V,绝缘电阻小于5 MΩ报警;1表示输出绝缘电压为200V,绝缘电阻小于10MΩ报警;2表示输出绝缘电压为300V,绝缘电阻小于15MΩ报警;6、选工作模式M0/M2:按键。

M0标准模式:电机通电即启动检测,无控制脉冲输出。

微电机壳课程设计打印

微电机壳课程设计打印

微电机壳课程设计打印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微电机壳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在设计中的重要性;2. 学生能够掌握运用CAD软件进行微电机壳的三维建模;3.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3D打印技术在制造微电机壳中的应用过程;4. 学生理解并能够解释微电机壳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如尺寸、材料选择、散热性能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使用CAD软件进行简单微电机壳的设计与建模;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3D打印微电机壳的步骤和技巧;3. 学生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微电机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4.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的初步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工程设计和制造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对细节的关注;3. 学生通过项目的完成,体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4.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会相互尊重、沟通与协调,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 微电机壳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设计微电机壳需考虑的因素,如电气特性、热管理、机械强度;- 介绍CAD软件在微电机壳设计中的应用;- 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制造微电机壳中的应用。

2. 实践技能培养:- CAD软件操作:基础命令学习、三维建模技巧;- 微电机壳设计:设计流程、关键参数设置、模型优化;- 3D打印操作:设备准备、打印参数设置、后期处理;- 项目实践: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微电机壳的设计、建模及打印。

3. 教学进度安排:- 理论知识学习(2课时);- CAD软件操作训练(3课时);- 微电机壳设计实践(3课时);- 3D打印操作与项目实践(4课时)。

4. 教材关联:- 《工程技术基础》第3章:工程设计与CAD技术;- 《3D打印技术与应用》第2章:3D打印原理及操作;- 《电子设备结构与工艺》第4章:电子设备壳体设计。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对于微电机壳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原则及3D打印技术的基础概念,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核心知识点。

微电机壳课程设计分析

微电机壳课程设计分析

微电机壳课程设计分析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微电机壳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微电机壳的设计步骤,了解不同类型的微电机壳特点。

3. 熟悉微电机壳的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及性能评价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微电机壳设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微电机壳的组装与测试。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微电机壳的优化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工程技术学科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使其认识到工程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节能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工程技术学科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本课程面向初中年级学生,学生对工程技术有一定了解,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设计经验。

教学要求:1. 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微电机壳结构及工作原理- 介绍微电机壳的基本结构,包括外壳、端盖、轴承等组成部分。

- 分析微电机壳的工作原理,探讨其在电机运行中的作用。

2. 微电机壳设计步骤与方法- 学习微电机壳的设计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等。

- 了解不同类型的微电机壳设计方法,如参数化设计、优化设计等。

3. 微电机壳材料与加工工艺- 研究微电机壳常用材料及其性能特点,如塑料、金属等。

- 掌握微电机壳的加工工艺,如注塑、压铸、机加工等。

4. 微电机壳性能评价与优化- 学习微电机壳性能评价方法,包括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

许继电气 WFB-8203 微机电动机保护测控装置 技术及使用说明书

许继电气 WFB-8203 微机电动机保护测控装置 技术及使用说明书

WFB-8203微机电动机保护测控装置技术及使用说明书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XJ ELECTRIC CO.,LTD.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XJ ELECTRIC CO.,LTD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许继大道1298号/邮编:461000/网址: 订货咨询:************/137****0756询价邮箱:****************目录1概述 (1)1.1应用范围 (1)1.2产品特点 (1)1.3功能配置 (2)2技术参数 (3)2.1基本电气参数 (3)2.2功率消耗 (4)2.3过载能力 (4)2.4触点性能 (4)2.5绝缘性能 (4)2.6冲击电压 (5)2.7机械性能 (5)2.8环境条件 (5)2.9电磁兼容能力 (5)3技术指标 (6)3.1差动保护 (6)3.2磁平衡差动保护 (6)3.3过流保护 (6)3.4反时限过流保护 (6)3.5堵转保护 (6)3.6长启动保护 (6)3.7负序过流保护 (7)3.8过负荷保护 (7)3.9过热保护 (7)3.10零序过流保护 (7)3.11零序过电压 (7)3.12过电压 (7)3.13低电压 (7)3.14低频保护 (7)3.15失步保护 (8)3.16低功率保护 (8)3.17逆功率保护 (8)3.18FC大电流闭锁 (8)3.19低电压启动闭锁功能 (8)3.20电机启动控制功能 (8)3.21非电量 (8)3.22返回值及返回系数 (8)3.23测量元件及精度 (8)3.24通讯及对时 (9)3.25记录容量 (9)4装置功能 (9)4.1比率差动保护 (9)4.2磁平衡差动保护 (12)4.3过流保护 (12)4.4反时限过流保护 (14)4.5电动机长启动保护 (15)4.6堵转保护 (16)4.7负序过流保护 (16)4.8过负荷保护 (17)4.9过热保护 (18)4.10零序过流保护 (19)4.11零序过电压保护 (20)4.12过电压保护 (21)4.13低电压保护 (21)4.14低频保护 (22)4.15失步保护 (23)4.16低功率或逆功率保护 (24)4.17FC回路大电流闭锁 (25)4.18工艺闭锁合闸 (26)4.19电机启动控制功能 (26)4.20非电量保护 (27)4.21断路器状态监测功能 (28)4.22PT异常告警 (30)4.23控制回路异常告警 (30)4.24弹簧未储能告警 (30)4.25跳位异常告警 (30)4.26事故总信号 (30)4.27装置故障告警 (31)4.28遥测、遥信及遥控功能 (31)4.29直流输出 (31)5装置硬件 (31)5.1结构与安装 (32)5.2主要插件 (32)5.3装置跳线说明 (38)5.4装置端子定义 (39)5.5典型接线 (42)6定值 (42)6.1WFB-8203定值单 (43)6.2定值整定说明 (48)7使用说明 (48)7.1液晶显示说明 (49)7.2指示灯说明 (50)7.3调试接口和键盘说明 (50)7.4命令菜单 (51)7.5菜单说明 (51)8装置调试大纲 (63)8.1调试注意事项 (63)8.2程序及硬件检查 (64)8.3开关量输入检查 (64)8.4开出回路检查 (64)8.5模拟量输入检查 (64)8.6整组试验 (64)8.7输出接点检查 (64)8.8装置试验菜单的说明 (65)8.9装置异常信息说明及处理意见 (65)8.10事故分析注意事项 (66)9订货须知 (66)1概述1.1应用范围WFB-8203微机电动机保护测控装置适用于10kV 以下电压等级的中高压电动机的保护测控,装置适用于异步电动机及同步电动机的保护及测控。

小型发电机参考说明书

小型发电机参考说明书

本说明将告诉您如何使用,保养发电机,请您详细阅读说明书内容,使您正确地使用发电机并延长发电机的寿命。

对于产品应用范围、参数选型等相关问题.请您特别注意带警示语的词语。

危险:表示若不遵守操作规定您将有生命危险或严重伤害。

警告:表示若不遵守操作规定您将有潜在危险,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或严重设备损坏。

注意:表示如果不能避免,在操作过程中会有潜在危险,有可能导致轻度的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

一.安全注意事项危险:本机的排气具有毒性切勿在封闭的场所使用本发电机。

本发电机的排气可于短时间内导致人混民及死亡。

请在通风良好的场所使用。

危险:本机的燃油可燃性极高并具有毒性。

1.注意在加油时,务必将发电机关闭。

2.切勿在加油时抽烟或在有火焰的附近进行加油。

3.注意在加油时切勿使燃油溢出及洒漏在发动机及消音器上。

4.若吞喝汽油,吸入燃油废气或使其进入您的眼睛,务请立即求医救治。

5.在操作或移动时,请您保持发电机直立。

发电机倾斜会有从化油器及邮箱中泄漏而出危险。

警告:发动机及消音器会发热1.请将本发电机设置在过路人及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2.在发电机运行时,切勿在排气口附近放置任何可燃物品。

3.本发电机与建筑物或其他装置间的距离应保持最少1米以上,否则,本发电机会产生过热现象。

4.在本发电机运转时请勿覆盖防尘罩。

危险:防止触电1.切勿在雨中及雪天下使用本发电机2.切勿湿手触摸本机,会有触电危险。

注意:务必连接好通地的地线,地线选用4mm2以上导线。

危险:接线注意事项1.禁止将本发电机连接在商用电源插孔上。

2.禁止将本发电机与其他发电机进行连接。

3.市电,发电,负载之间切换,应采用互锁开关来连接。

二.使用前的准备和检查1.燃油:(油箱容积为21L)必须使用(无铅)汽油90#以上。

取下燃油箱盖(逆时针旋转),加注燃油,并随时观察油箱上的油位计。

加油时不要把加油口的燃油过滤网取出。

(加油时,应停止发动机,十分小心周围的烟火)注意:发动机运转或尚未冷却之间,禁止往燃油箱里加注燃油,加注燃油之前,必须关闭燃油油路开关。

《微电机壳说明书》word版

《微电机壳说明书》word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学校: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班级:机制09304设计人员:黄翔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1-10设计题目“微电机壳”设计计算说明书(生产纲领40000件)设计内容:(1)产品零件图(2)产品毛坯图 1张;(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套;(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套;(5)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目录序言 (4)一、零件的分析 (5)(一)零件的作用 (5)(二)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7)(三)零件的工艺分析 (7)二、工艺规程设计 (8)(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8)(二)基面的选择 (8)(三)制定工艺路线 (9)(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7)(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2)三、夹具设计 (17)(一)制定相应的方案 (17)(二)工件加工精度分析 (17)四、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20)五、参考文献 (21)附图1:零件二维图样 (5)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后,综合运用以前所学有关机械专业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其目的在于巩固、加深扩展机械制造技术及其他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能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初步具备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本设计包括两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工艺性分析和零件图的审查。

第二部分为毛坯的选择,根据图纸具体地阐明了毛坯选择类型以及尺寸。

零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是设计的核心部分,具体地列出了设计思路以及整个零件加工工艺过程。

它包括定位基准的选择、确定表面的加工方法、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机床设备及工艺设备的选择、确定切削用量与基本工时。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社会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微电机壳说明书(附带镗夹具设计及其CAD装配图)(精)

微电机壳说明书(附带镗夹具设计及其CAD装配图)(精)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地完成了“微电机壳”的机械加工工艺编程的设计,并且认真地、有计划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此次设计,以机械加工工艺路线为主线,通过对零件图纸分析,初步拟订加工表面方法,进一步拟订加工方法并选择机械加工装备。

确定加工路线后,熟悉并运用相关手册查工艺参数,计算切削用量和加工工时。

将计算的数据以及加工方法、刀具、机床设备,填入工艺文件。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这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比不可少也是提升个人能力的过程。

通过这一周的课程设计,我更加深深的体会了解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佳话。

首先,万事开头难,但是我们必须脚踏实地的开始,了解设计整个过程的理念,以及设计零件的思想和计划方案,这样我们才能为明天稳健地在社会建设大潮中找到立足之地,为在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课程设计,本组成员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有耐心、细心。

课程设计过程中,有许多是要通过查阅手册获取数据和比较繁琐的计算,这些有时难免让人有些心烦意乱,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以及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事实提醒自己,做事情要秉着负责任的态度,我从中得到了在工作作风上的一次难得磨练。

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还存在很多不足,正是有了这样的醒悟,我从中也是有了不少的收获,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我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给予很大的帮助。

第 26 页共 28 页参考文献[1]刘守勇.主编.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第二版)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刘守勇 .2009 [2]吴拓郧建国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二版)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3]孙本绪主编.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9 [4]陈家芳主编.实用金属切削加工工艺手册(第二版)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李必文主编.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 [6]杨昂岳.机械制造工程学.长沙.国防科技大徐出版社.2004 [7]傅水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北京.精华大学出版社.2010 [ 8 ] Grote, K -H 、 Feldhusen, J 、 Grote, Karl-Heinrich 、 Feldhusen.Dubbel: Taschenbuch Fur Den Maschinbenau . Jorg Springer-Verlag Berlin and Heidelberg GmbH & Co. K . 2004 [9] Die Technologie Des Eisens: Handbuch Fur Den Praktischen Maschinenbau Und Die Stahlwaren- Und Kleineisendustrie. Anonymous. Nabu Press.2010 第 27 页共 28 页机械 09 本(2班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材料牌 HT200 毛坯种类号工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序号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铸造毛坯热处理划线铣底面 A 铣底面台阶面钻扩底面孔车端面粗镗肋板内表面半精镗肋板内表面铸件产品型号产品名称毛坯外形尺寸车工间段铸钳机机机车机零件图号零件名称每毛坯件数设备工艺装备 KSCJ-02 微电机壳 1 每台件数共1页 1 备注第1页年产 10 万工时准单终件外协时效处理对要加工的 6 个底面孔及 2 个螺纹孔进行划线 0.1 铣底面 C 至尺寸 65 0.4 mm A6132 A6132 Z535 立式钻床 CA6140 T618 铣底面台阶面保证尺寸 24mm 钻底面孔Φ8mm;锪沉头孔Φ12mm 车零件1220 - 0.63 mm 两端面圆粗镗φ102f9 的内圆表面至0.20 mm;101.50 专用夹具、硬质合金端面铣刀、游标卡尺专用夹具、硬质合金端面铣刀、游标卡尺专用夹具、麻花钻、扩孔钻、锪孔刀、内径千分尺专用夹具、硬质合金车刀、游标卡尺专用夹具、车刀、内径千分尺 90 半精镗φ102f9 的内圆表面至0.087 mm 102. 0 机T618 专用夹具、车刀、内径千分尺 100 110 120 130 140 钻螺纹孔钻 M4-7H 中底孔和Φ10mm 的通孔攻螺纹攻螺纹冲箭头检验入库 2 次攻 M4-7H 的螺纹通孔机机 6 次攻两端面Φ111mm 上的 M5-7H 的螺机纹孔,深度为 12mm Z535 立钻Z535 立钻 Z535 立钻专用夹具、麻花钻、扩孔钻、内径千分尺专用夹具、攻丝刀、内径千分尺专用夹具、攻丝刀、内径千分尺设计 (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校对 (日期审核 (日期标准化(日期)会签 (日期第 28 页共 28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方案11“微电机壳”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铣床专用夹具钻模的设计(成批生产)设计者:马赛
班级: 0507103
学号:*********
学院:机电学院
指导教师:钱晓明
2010年6月25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第2页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第3^4页
三.课程设计的步骤------------
-----------第4~12页
四.设计收获与感想--------------
-------------第12^14页
五参考书目-----------------------
—------------第14^15页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进行生产实习之后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

他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等)的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进行工艺规程设计,是毕业设计前的一次综合训练。

通过本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
1.学生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
论以及生产实践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制定一个中等复杂零件的工艺规程。

2.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工艺规程,运用夹具设计的
基本原理和方法,设计一套专用夹具。

3.培养学生熟悉并快速高效运用有关手册、标准、图表
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
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1. 根据给定的零件绘制零件图:
“微电机壳”零件图(CAD绘制) 1张
2. 绘制给定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微电机壳”机械加工工艺规程(word绘制) 1套
3. 设计零件某一道工序所需的机床夹具装配图:
“微电机壳”铣底座底面的专用夹具的装配图(CAD绘制) 1套
4. 设计夹具中主要零件图(非标准件)
V型块(CAD绘制) 1张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微电机壳”零件工艺规程设计及机床专用夹具
的设计 1份
三.课程设计的步骤
1.零件“微电机壳”的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①零件在产品中的地位和作用:给定零件是微电机壳,
它的作用是作为微电机工作中的支架,在微电机的工
作中起支承固定作用。

零件材料选用HT200。

②零件技术条件要求:
1.铸件不应有砂眼,气孔,疏松等铸造缺陷。

2.不加工表面应光洁,平滑。

3.未注圆角半径R3~5
③图纸改正:
1.圆筒端面的螺纹孔M5标注“圆度”改为“位置度”
2.微电机壳底座φ8标注的“圆度”改为“垂直度”
3.侧面M4螺纹孔标注“圆度”改为“垂直度”
4.正视图底面与中心轴线的正负公差表反啦
④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合理
2.选择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考虑到零件主要承受压力,选用铸件。

由于零件是成批生产,而且零件结构简单,故采用砂型铸造。

又因为木模手工造型的误差比较大,铸件的精度低,故采用金属模砂型机械造型。

3拟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完成工艺路线卡
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如下:
1.备料
2.铸造
3.清砂
4.热处理
5.铣圆筒端面:粗铣---精铣
6.铣底座底面:粗铣---精铣
7.铣底座侧面:粗铣---精铣
8.镗φ102中间孔:粗镗---精镗
9.两端面6-M5螺纹孔:钻孔---攻孔
10.加工4-φ8底面孔:钻孔---扩孔---铰孔
11.侧面2-M4螺纹孔:钻孔---攻孔
12.侧面2-φ10通孔:钻孔---攻孔
13.修,锉飞边毛刺
14,检验
4.工艺规程设计,工艺卡片
1)生产类型
所生产的机床是中型机械,零件产量是成批生产,有各型通用设备,应充分利用,以减少投资,降低成本。

故确定工艺的基本特征是:毛坯采用生产效率高和质量较好的制造方法,通用机床加高效的专用工艺装备,如专用夹具,拟订成套的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2)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
1),两个端面圆(1140
mm----φ122 0-0.63 mm)
-
22
.0
mm,则可要求表面粗糙度为12.5,外壳长度为1140
22
-
.0
以采用粗加工。

参照相关手册确定φ122mm 0-0.63外壳毛坯长度为122mm,以及加工余量分配:
粗铣一端面:119mm 2Z=3mm
mm 2Z=1mm 精铣一端面:1180
-
.0
11
粗铣另一端面:115mm 2Z=3mm
mm 2Z=1mm 精铣另一端面:1140
-
22
.0
2),底座底面(30mmX 100mm)
mm的连接考虑其厚度为8mm,与其连接外圆φ1220
.0
03
处为倒圆5mm,为了简化加工余量,现直接铸造两侧底座的尺寸为34X100mm,厚度为14mm,底面30X100和其中尺寸为6X100mm,高为2mm的阶梯面为自由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值要求为3.2,只要求粗加工,此时尺寸加工余量2Z=4mm已能满足加工要求。

3),底座侧平面(120mm)
由于要求是尺寸为120mm,面粗糙度为12.5,为了之后的镗孔要用到侧面定位所以采用粗镗精镗两道工步完成,外壳毛坯长度为128mm,以及加工余量分配:
粗铣一侧面:125mm 2Z=3mm
精铣一侧面面:124mm 2Z=1mm
粗铣另一侧面:121mm 2Z=3mm
精铣另一侧面:120mm 2Z=1mm 4)、内圆中6个肋板表面(φ102mm)
要求内圆心轴线与底面的平行度为0.1,肋板表面粗糙度为3.2,肋板表面界线圆尺寸为102mm,肋板与内圆连接的倒圆为2mm。

参照相关的工艺手册确定肋板的毛坯尺寸为宽12mmX长114mm,厚度为8mm和加工余量分配:粗镗肋板中心圆孔:104mm
2Z=10mm
精镗肋板中心园孔: 102mm 2Z=2mm
5)、螺纹孔 (孔中心线在φ111mm 上-----3*M5—7H)
钻孔: φ4.8mm L=12mm 攻螺纹孔:φ5mm 2Z=0.2mm L=12mm
6),4个孔φ8mm (底座)
毛坯为实心,不冲孔。

4个孔精度要求介于IT10~~IT11之间,以零件的轴线来定位。

参考相关书籍和手册可以确定工序尺寸及余量为:
钻孔: φ7.7mm
扩孔: φ7.9mm 2Z=0.2mm 绞孔: φ8.0mm 2Z=0.1mm
7)、螺纹孔 (631.04.0-
-mm 、9mm 、47mm -----2*M4—7H)
钻孔: φ3.9mm 通孔 攻螺纹孔:φ4mm 2Z=0.1mm 通孔
通孔(651.04.0-
-mm 、9mm 、11mm -----φ10mm )
钻孔:φ9.8mm 通孔 绞孔:φ10mm 2Z=0.2mm 通孔 由于毛坯以及各道工序(或工步)的加工都有加工工差,因此所规定的加工余量其实只是名义上的加工余量。

实际上,加工余量有最大及最小之分。

由于本设计规定的零件为大批量生产,应该采用调整法加工,因此在计算最大、最小加工余量时,应按调整法加工方式予以确定。

5.专用夹具的设计
要求:为铣底座底面的那套工序设计一套专用夹具.
1)定位方案:可以用一个V形块及两个压板定位微电机
壳就可以保证精度要求。

2)夹紧方案:定位微电机壳后,用两个可调支承钉夹紧微
电机壳底座侧端面。

3)夹具的安装方式:将微电机壳安装在V形块上用压板径向固定微电机壳圆筒,定位完毕后用可调支承钉夹紧微电机壳底面侧端面
四.设计收获与感想。

短短的两周工艺课程设计结束啦,觉得还是挺累,但我仍感到很欣慰,因为做完之后觉得还是挺有成就感的,这段经历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必定是大有裨益。

五,参考文献
(1)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李洪主编。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0
(2)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一卷。

孟少农主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色1991
(3)机械夹具设计手册(第二册)。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洛阳工学院,第一汽车制造厂职工大学编。

上海: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1990
(4)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

赵如福主编。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5)机床夹具图册。

上海机械专科学校。

孟宪栋。

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刘彤安主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2
(6)机械制造工艺学。

江南大学郑修本,上海机械专科学校冯冠大主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7)机床夹具设计。

湘潭机电科学校刘友才,江南大学肖继德主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8)机械零件设计手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材和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教材
(9)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叶文华,陈蔚芳,马万太主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