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机壳说明书(附带镗夹具设计及其CAD装配图)

合集下载

微电机壳车削夹具的设计

微电机壳车削夹具的设计

微电机壳车削夹具的设计成长城【摘要】在机械制造行业中,通常利用夹具对相关零件进行固定,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并接受加工或检测.本文主要以车床夹具为研究对象,对其设计基本要求进行讨论,并以当前企业微电机壳生产过程中车削工序的夹具设计为实例,讲述车削夹具设计步骤.【期刊名称】《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2页(P69,71)【关键词】车床专用夹具;微电机壳;定位;夹紧【作者】成长城【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无锡 214400【正文语种】中文1 车床专用夹具设计要点夹具通常由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对刀引导元件、分度装置、连接元件以及夹具底座等组成。

对于一些非回转体工件,要在车床上加工回转表面如镗孔、车端面等,使用通用夹具(三爪或四爪卡盘)不能很好装夹工件时,需要设计车床专用夹具,使夹具通过花盘、主轴法兰等部件与机床主轴相连接,车削时由机床主轴带动夹具做高速回转运动,以达到车削的目的。

在设计专业车床夹具时,除了保证工件达到工序要求的各项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外,还应注意如下设计要点。

首先,夹具的结构应尽量紧凑、轻便、悬臂尺寸短,重心尽可能靠近主轴,以保证加工时有足够的刚性。

工件在加工时是高速旋转的,因此夹具在夹持工件后应有很好的回转平衡性,以减少主轴轴承的不正常磨损,尽量减少振动对加工质量和刀具寿命的影响,因此夹具在设计时要考虑平衡装置,并能对平衡装置进行调节,以增加夹具体的适用性。

其次,为提高生产效率,夹具除了具备夹紧、松开操作简单、方便、可靠、工件在夹具上应能方便测量,切屑能顺利排出或清理等要求外,还应要求夹具在旋转时产生的惯性力不能使工件的夹紧力有减小的趋势,防止夹具体在旋转过程中夹紧元件松脱。

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夹具上各元件的布置不应超出夹具体的直径,靠近夹具体边缘的元件,不能有突出的棱角,如一定要有,必须有防护装置。

最后,为保证被加工工件的回转精度要求,夹具体的回转轴线与车床主轴轴线要尽可能同轴,而这个同轴是车床夹具与主轴连接精度保证的,因此夹具在机床上的安装与调试就显得很重要。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微电机壳含工艺卡教材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微电机壳含工艺卡教材

学院课程设计(论文)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题目名称微电机壳学部(系)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部专业班级 13机械2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 15 年12 月28 日目录摘要 (1)一、零件的分析 (2)1.1零件的作用 (2)1.2 生产类型 (3)1.3零件的工艺分析 (3)二、工艺规程设计 (4)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4)2.2基面的选择 (4)2.21粗基准的选择 (4)2.22精基准的选择 (4)2.3制定工艺路线 (5)2.31工艺路线方案一 (5)2.32工艺路线方案二 (5)2.4定位元件与夹紧元件的选择 (6)2.41定位元件的选择 (6)2.5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的确定 (8)2.51底座底面(30mmX 100mm) (8)2.52 4个孔ø8mm鍯ø12mm(底座) (8)m----ø1220-0.63mm) (8)2.53两个端面圆(114m022.02.54内圆中6个肋板表面(ø102mm) (9)2.6 铣下底面总装配图 (10)三、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0)四、参考文献 (12)摘要机械加工工艺学科是进行生产实习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对课程的设计至关重要。

就个人而言,在对微电机壳的设计过程中,有定位基准的选择确定加工各表面所需工时,每到工序所选机床的切削速度、进给量以及刀具的选则都是事关重要的,尤其夹具的定位夹紧在每到工序上都有不同的要求。

通过这些设计,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以后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课程设计学习中,学生对机械工程学的兴趣将大有增长。

他们将享受设计中的每一时刻。

除此之外,他们将挖掘隐含的动力去学习机械自动化及材料科学的本专业课程.通过设计,微电机壳在工业发展趋势有良好势头。

在以后进工厂工作过程中,能对微电机壳的结构和安装上有较深刻的认识。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中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给予批评与指导。

1017星轮镗内孔28专用夹具:部分设计说明书+三维文件+装配图+零件图+毛胚图

1017星轮镗内孔28专用夹具:部分设计说明书+三维文件+装配图+零件图+毛胚图

一、零件的分析此处文档有重要部分删减(本文档附有CAD图等详细附件)(一)零件的工艺分析我所设计的零件是星轮,它位于各种机床的转位机构中,像车床的可转位刀架。

主要起转位时,使刀架转到所需刀位后既可卡住锁紧,不再转动的作用。

零件上的φ28孔与旋转机构相连,中间的三个φ4、φ2孔则是用于定位卡紧的。

,它大致一共可分为4个加工表面,而这四组加工表面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现将这四组加工表面分述如下:1.以φ45mm外圆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45K6mm、φ45f7的外圆,以及φ40K6mm的外圆面,三个外圆面粗糙度均为1.6。

2.以φ28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28H7的孔,以及φ28H7的两个端面。

主要是的φ28H7孔,粗糙度为0.8。

3.铣8×16的键槽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此键槽的底面,粗糙度3.2的键槽内壁。

4.以φ4、φ2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六个平面,其中三个大平面粗糙度为0.8,以及三个φ4和φ2的孔,φ4孔长11mm。

这四组加工表面之间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1)Φ4和Φ2孔与粗糙度为0.8的平台夹角为15°。

(2)Φ45K6与Φ40K6的同心度要求为0.06。

由上面分析可知,加工时应先加工一组表面,再以这组加工后表面为基准加工另外一组。

(一)确定生产类型已知此零件年产量为5000件,每台(辆)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为1,备品率a%=3%,废品率b%=0.5%。

所以零件的生产纲领N=Qm(1+a%)(1+b%)=5176件/年,通过查表,得出该零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二、 工艺规程设计(一)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及尺寸1 确定毛坯种类零件材料为40cr ,考虑到该零件在车床中的受力并保证零件的工作可靠性,零件为大批生产,而且零件的尺寸不大,因此,毛坯可采用锤上钢质自由锻铸造。

2确定锻件尺寸星轮锻造毛坯尺寸公差及及加工余量 单位(mm) 项目 及加工余量(单边) 尺寸公差 备注 厚度611.40.41.8+- 表2-11 1.5 2.0 取(1.5) 表2-13宽度∅45 1.10.51.6+- 表2-10 1.5 2.0 取(1.8)表2-13孔径∅281.00.41.4+-表2-10 2.0表2-14 厚度140.90.31.2+-表2-111.52.0 取(1.5) 表2-13注:备注中所选表格皆来自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 3绘制锻件零件图:(附零件图)。

微电机壳课设说明书.

微电机壳课设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方案11“微电机壳”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铣床专用夹具钻模的设计(成批生产)设计者:马赛班级: 0507103学号:*********学院:机电学院指导教师:钱晓明2010年6月25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第2页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第3^4页三.课程设计的步骤-----------------------第4~12页四.设计收获与感想---------------------------第12^14页五参考书目-----------------------—------------第14^15页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进行生产实习之后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

他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等)的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进行工艺规程设计,是毕业设计前的一次综合训练。

通过本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1.学生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生产实践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制定一个中等复杂零件的工艺规程。

2.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工艺规程,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设计一套专用夹具。

3.培养学生熟悉并快速高效运用有关手册、标准、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1. 根据给定的零件绘制零件图:“微电机壳”零件图(CAD绘制) 1张2. 绘制给定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微电机壳”机械加工工艺规程(word绘制) 1套3. 设计零件某一道工序所需的机床夹具装配图:“微电机壳”铣底座底面的专用夹具的装配图(CAD绘制) 1套4. 设计夹具中主要零件图(非标准件)V型块(CAD绘制) 1张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微电机壳”零件工艺规程设计及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 1份三.课程设计的步骤1.零件“微电机壳”的工艺分析,画零件图①零件在产品中的地位和作用:给定零件是微电机壳,它的作用是作为微电机工作中的支架,在微电机的工作中起支承固定作用。

微型电机机壳冲压模具设计

微型电机机壳冲压模具设计

微型电机机壳冲压模具设计目录前言 (1)第1章冲压件工艺分析 (3)1.1 冲压件的工艺分析 (3)1.1.1 产品结构形状及工艺分析 (3)1.1.2 制件尺寸精度分析 (4)1.2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及模具类型的选择 (4)1.2.1 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 (4)1.2.1 工艺方案的确定 (7)第2章冲压工艺计算 (8)2.1 棑样 (8)2.1.1 棑样方法的选择 (8)2.1.2 确定搭边值 (8)2.1.3 计算条料宽度和送料步距 (9)2.1.4 棑样图 (9)2.1.5 核算利用率 (9)2.2 复合模相关计算 (10)2.2.1 拉深凸模、凹模圆角半径的确定 (10)2.2.2 拉深凸模和拉深凹模间隙的选择 (10)2.2.3 凸模、凹模、凸凹模的尺寸及公差 (10)2.2.4冲裁力计算 (11)2.2.5 压料力计算 (12)2.2.6 拉深力计算 (12)2.2.7 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的计算 (13)2.2.8 压力机的公称压力确定 (13)2.2.9 压力设备的选择 (13)第3章落料拉深复合模设计 (16)3.1 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16)3.1.1 拉深凸模 (16)3.1.2 落料凹模 (17)3.1.2 凸凹模 (17)3.2 其他零件的设计与标准件的选择 (18)3.2.1 定位零件 (18)3.2.2 卸料、压料装置 (19)3.2.3 模架的选用 (20)3.2.4 连接与固定零件 (21)第4章再次拉深冲孔切边复合模设计 (22)4.1 工作零部件 (22)4.1.1 冲孔凸模 (22)4.1.2 拉深凹模 (23)4.1.1 凸凹模 (24)4.2其他零件的设计与标准件的选择 (26)4.2.1 卸料、压料装置 (26)4.2.2 模架的选用 (27)4.1.1 连接与固定零件 (27)第5章模具总装配图 (29)5.1 落料拉深复合模 (29)5.1.1 落料拉深装配工艺 (29)5.1.2 落料拉深复合模工作原理 (31)5.2 再次拉深冲孔切边复合模 (31)5.2.1 再次拉深冲孔切边复合模装配工艺 (31)5.2.2 再次拉深冲孔切边复合模工作原理 (32)结论 (34)谢辞 (35)参考文献 (36)外文资料翻译 (37)前言本次毕业设计题目为《微型电机机壳冲压模具设计》,主要完成对机壳制造的冲压模具设计。

《微电机壳说明书》word版

《微电机壳说明书》word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学校: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班级:机制09304设计人员:黄翔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1-10设计题目“微电机壳”设计计算说明书(生产纲领40000件)设计内容:(1)产品零件图(2)产品毛坯图 1张;(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套;(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套;(5)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目录序言 (4)一、零件的分析 (5)(一)零件的作用 (5)(二)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7)(三)零件的工艺分析 (7)二、工艺规程设计 (8)(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8)(二)基面的选择 (8)(三)制定工艺路线 (9)(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7)(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2)三、夹具设计 (17)(一)制定相应的方案 (17)(二)工件加工精度分析 (17)四、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20)五、参考文献 (21)附图1:零件二维图样 (5)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后,综合运用以前所学有关机械专业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其目的在于巩固、加深扩展机械制造技术及其他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能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初步具备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本设计包括两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工艺性分析和零件图的审查。

第二部分为毛坯的选择,根据图纸具体地阐明了毛坯选择类型以及尺寸。

零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是设计的核心部分,具体地列出了设计思路以及整个零件加工工艺过程。

它包括定位基准的选择、确定表面的加工方法、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机床设备及工艺设备的选择、确定切削用量与基本工时。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社会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微电机壳说明书(附带镗夹具设计及其CAD装配图)(精)

微电机壳说明书(附带镗夹具设计及其CAD装配图)(精)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地完成了“微电机壳”的机械加工工艺编程的设计,并且认真地、有计划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此次设计,以机械加工工艺路线为主线,通过对零件图纸分析,初步拟订加工表面方法,进一步拟订加工方法并选择机械加工装备。

确定加工路线后,熟悉并运用相关手册查工艺参数,计算切削用量和加工工时。

将计算的数据以及加工方法、刀具、机床设备,填入工艺文件。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这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比不可少也是提升个人能力的过程。

通过这一周的课程设计,我更加深深的体会了解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佳话。

首先,万事开头难,但是我们必须脚踏实地的开始,了解设计整个过程的理念,以及设计零件的思想和计划方案,这样我们才能为明天稳健地在社会建设大潮中找到立足之地,为在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课程设计,本组成员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有耐心、细心。

课程设计过程中,有许多是要通过查阅手册获取数据和比较繁琐的计算,这些有时难免让人有些心烦意乱,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以及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事实提醒自己,做事情要秉着负责任的态度,我从中得到了在工作作风上的一次难得磨练。

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还存在很多不足,正是有了这样的醒悟,我从中也是有了不少的收获,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我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给予很大的帮助。

第 26 页共 28 页参考文献[1]刘守勇.主编.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第二版)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刘守勇 .2009 [2]吴拓郧建国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二版)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3]孙本绪主编.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9 [4]陈家芳主编.实用金属切削加工工艺手册(第二版)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李必文主编.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 [6]杨昂岳.机械制造工程学.长沙.国防科技大徐出版社.2004 [7]傅水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北京.精华大学出版社.2010 [ 8 ] Grote, K -H 、 Feldhusen, J 、 Grote, Karl-Heinrich 、 Feldhusen.Dubbel: Taschenbuch Fur Den Maschinbenau . Jorg Springer-Verlag Berlin and Heidelberg GmbH & Co. K . 2004 [9] Die Technologie Des Eisens: Handbuch Fur Den Praktischen Maschinenbau Und Die Stahlwaren- Und Kleineisendustrie. Anonymous. Nabu Press.2010 第 27 页共 28 页机械 09 本(2班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材料牌 HT200 毛坯种类号工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序号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铸造毛坯热处理划线铣底面 A 铣底面台阶面钻扩底面孔车端面粗镗肋板内表面半精镗肋板内表面铸件产品型号产品名称毛坯外形尺寸车工间段铸钳机机机车机零件图号零件名称每毛坯件数设备工艺装备 KSCJ-02 微电机壳 1 每台件数共1页 1 备注第1页年产 10 万工时准单终件外协时效处理对要加工的 6 个底面孔及 2 个螺纹孔进行划线 0.1 铣底面 C 至尺寸 65 0.4 mm A6132 A6132 Z535 立式钻床 CA6140 T618 铣底面台阶面保证尺寸 24mm 钻底面孔Φ8mm;锪沉头孔Φ12mm 车零件1220 - 0.63 mm 两端面圆粗镗φ102f9 的内圆表面至0.20 mm;101.50 专用夹具、硬质合金端面铣刀、游标卡尺专用夹具、硬质合金端面铣刀、游标卡尺专用夹具、麻花钻、扩孔钻、锪孔刀、内径千分尺专用夹具、硬质合金车刀、游标卡尺专用夹具、车刀、内径千分尺 90 半精镗φ102f9 的内圆表面至0.087 mm 102. 0 机T618 专用夹具、车刀、内径千分尺 100 110 120 130 140 钻螺纹孔钻 M4-7H 中底孔和Φ10mm 的通孔攻螺纹攻螺纹冲箭头检验入库 2 次攻 M4-7H 的螺纹通孔机机 6 次攻两端面Φ111mm 上的 M5-7H 的螺机纹孔,深度为 12mm Z535 立钻Z535 立钻 Z535 立钻专用夹具、麻花钻、扩孔钻、内径千分尺专用夹具、攻丝刀、内径千分尺专用夹具、攻丝刀、内径千分尺设计 (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校对 (日期审核 (日期标准化(日期)会签 (日期第 28 页共 28 页。

1014星轮分度铣削专用夹具:说明书+三维夹具+装配图+零件图

1014星轮分度铣削专用夹具:说明书+三维夹具+装配图+零件图

此处文档有重要局部删减摘要:机械制造设计运用了“机械制造技术〞、“金属工艺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加工手册〞等课程。

本次设计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假期生产实习积累地经历与先前所修课程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来完成减速器中星轮的设计,再将设计成果和过程细细地记录下来。

本次设计通过分析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然后经过各种途径解决,从中锻炼自己。

本次星轮设计的加工工艺方法和装备局部包括机床、夹具、车、铣、钻、镗、扩、铰等装配和加工方法。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包括零件外表粗糙度、零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等。

设计结尾附有设计规程卡片。

序言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后,综合运用以前所学有关机械专业知识,进展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其目的在于稳固、加深扩展机械制造技术及其他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能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初步具备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本设计包括两个局部内容:第一局部为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工艺性分析和零件图的审查。

第二局部为毛坯的选择,根据图纸具体地说明了毛坯选择类型以及尺寸。

零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是设计的核心局部,具体地列出了设计思路以及整个零件加工工艺过程。

它包括定位基准的选择、确定外表的加工方法、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机床设备及工艺设备的选择、确定切削用量与根本工时。

第三局部是为了提高生产率而设计的夹具。

该局部包括原始资料的分析,定位-加紧分析,夹具精度的分析与计算,夹具总体构造分析与夹具使用说明。

设计从还存在许多的缺乏,恳请教师批评指正。

1 零件分析1.1 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所给任务的零件是某机器上一个减速器上的零件,假定该机器年产量为5000台,且每台机器上仅有一件,假设取其备品为5%,机械加工废品为1%,那么该零件的年生产纲领为N=Qm(1+5%+1%)=100(1+5%+1%)=5000件/年由上式可知,该零件的年产量为5000件,由零件的特在征可知,它属于机体类小零件,因此可以确定其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1.2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和零件图的审查⑴零件视图正确,足够表达直观、清楚、绘制符合国家标准,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的标注齐全、合理⑵主要加工外表及要求①星轮外圆Ф40K6,Ф45f7,其形状公差均遵守包容要求,外表粗糙度均为Ra1.6µm;②星轮内孔Ф28H7,其形状公差遵守包容要求,外表粗糙度为Ra0.8µm,其外形尺寸14 端面与孔Ф28轴心线垂直度误差为0.025,其左端面对孔Ф28轴心线圆跳动误差为0.025;③④3 -Φ4H9孔相对于对称分布三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圆,然后再以此端面为基准加工底座的底面。经比较可见,先加工底座底面再 加工两个端面和钻表面上的通孔,这时的位置较易保证,并且定位及装夹都比较 方便。但方案二的装夹次数比较少。故决定将两个方案合理结合,具体工艺过程 和加工路线确定如下: 工序 1: 铣零件底座底面尺寸为 30mmX 100mm, 并铣两个底面内 侧 6x100mm, 厚度为 2mm 的阶梯面。 选用 XA6132 卧式铣床和专用夹具。 选用 Z535 立式钻床
微电机壳设计说明书
(1、 附镗孔夹具设计,配套镗孔夹具装配图 CAD 图可发邮件索要地址。 2、 工艺过程卡一张,包括刀具,量具,机床的选择,详见目录)
邮件地址:1329463671@ 第三组
班 专
级 业
机械 092 机械化机及其自动化 机械系 ****
教 学 系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2012 年 12 月 17 日至 2013 年 1 月 4 日
第 4 页 共 28 页
第二章 微电机壳的加工工艺设计
2.1 零件的分析 2.1.1 零件的作用 一是支撑和固定电机,二是固定电机转子,使转子能够平稳转动。零件的两 端各有均布 3xM5—7H 螺纹孔,用以安装和固定端盖。距离圆心往下 65
-0.1. - 0。 4
mm 有
支撑厚度为 8mm,长度为 100mm,从零件端面各缩进 5mm 的底座,有四个 ø8 鍯孔 ø12m 均布用以固定电机。零件 ø114mm 内圆有 6 块宽为 12mm,高为 6mm 的肋板均 布。 2.1.2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所给任务的零件是微电机壳的设计,是机器中的零件。假定该机器年产 量为4000台, 且每台机器上仅有一件, 若取其备品为5%, 机械加工废品为1%, 则该零件的年生产纲领为 N=Qm(1+5%+1%)=4000(1+5%+1%)=4240件/年
第 7 页 共 28 页
力,然后在炉内缓慢冷却至 200C°以下出炉空冷。经时效退火后可消除 90%以上 的内应力。
2.2.2 基面的选择 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合理, 可以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否则,就会使加工工艺过程问题百出,严重 的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进行。 a、粗基准的选择 对于一般的腔类零件而言,以外圆作为粗基准是完全合理的。按照有关粗基 准的选择原则(即当零件有不加工表面时,应以这些不加工表面做粗基准;若零 件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时, 则应以与价格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 面作为粗基准) ,现选取外圆 ø122 的不加工外轮廓表面为粗基准,利用一组短 V 形块支承这个外轮廓作为主要定位面,以消除 x,y 中四个自由度,再利用专用的 夹具夹持外圆用以消除 z 轴中的两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 b、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 。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 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
2.2 工艺规程设计 2.2.1 选择毛坯类型 本零件的主要作用是支承作用,根据零件的复杂程度,考虑到电机在运行 中是高速运行的,产生热量,零件在工作过程中经常承受高温及交变载荷,我们 选择铸造制作毛坯。选择 HT200,其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均较好,减振性良好, 铸造性能较优。 以使材料不易变形, 保证零件工作的可靠性。 由于产品为薄壁件, 且生产纲领为成批生产, 故可采用砂型铸造, 毛坯铸造后需要进行人工时效处理, 即将铸件重新加热到 530-620C°,经长时间保温(2-6h) ,利用塑性变形降低应
[关键词]
微电机壳零件
加工工艺设计
第 3 页 共 28 页
第一章 前

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后,综合运用以前 所学有关机械专业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设计。其目的在于巩固、加深扩 展机械制造技术及其他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 合,能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初步具备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 能力。 本设计包括两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零件的分析。第二部分为工艺规程设 计。零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是设计的核心部分,具体地列出了设计思路以及整个 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它包括定位基准的选择、确定表面的加工方法、确定机械加 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机床设备及工艺设备的选择、确定切削用量与基本工 时。 本组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 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社会工作打下一个良 好的基础。 设计从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第 1 页 共 28 页


摘要................................................................3 第一章 前 言 ......................................................4 第二章 微电机壳的设计.... .........................................5 2.1 零件的分析................... ..................................5 2.1.1 零件的作用................... .................................5 2.1.2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1.3分析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性 ..................................5 ..................................6
+0.036 -0.051
肋板界线圆中的各个肋板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圆心与底座底面的平行度为 0.1,肋板表面的粗糙度 为 3.2,内圆与肋板的倒圆为 2mm。其中,主要加工 12mmX6mm 的均布肋板。还要 加工尺寸为 9mm,11mm,47mm 中 2xM4——7H 和 ø10mm 的通孔。ø10mm 孔的粗糙 度为 12.5。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这几组加工表面而言,可以先加工底座的两个表面, 然后借助于专用夹具加工另外的几个表面,并且保证它们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这对于提高生产率,保证价格质量也是有利的。
工序 2:6 次攻两端面 ø111 上的 M5---7H 的螺纹孔,深度为 12mm 工序 3:粗镗,半精镗零件内圆中的 6 个肋板表面 工序 4:铣零件底座底面尺寸为 24mmX 80mm
第 9 页 共 28 页
工序 5:4 次钻底座上的孔 ø8mm,鍯沉头孔 ø12mm 工序 6:2 次钻 M4—7H 的螺纹通孔,钻 ø10mm 的通孔 工序 7:冲箭头 工序 8:终检 c、工艺方案的比较和分析 上述两个工艺方案的特点在与:方案一是先加工底座的底面,然后以此为基 面加工零件的两个端面;而方案二则与其相反,先加工零件 ø122 两端
图样的技术特性、几何形状、尺寸及工艺要求进行分析,明确加工内容和要求, 确定加工方案,选择适合的数控机床(铣床) 、刀具和夹具,设置合理的工艺路 线及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最终根据微电机壳的零件图、技术要求和加工批量, 设计出适合于该微电机壳的加工工艺和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装备并最终加工出 符合生产要求的合格零件。 整个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简便、高效、经济” 。通过微电机壳设计与加工的 整个过程,掌握零件设计与制造的步骤,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1.以φ 114 中心线加工底平面, (粗基准) 2.以底平面及 4-φ 8 的阶梯孔为基准加工左右端面, (精基准) 3.以底平面及φ 114 的中心线加工φ 102f9 的孔, (精基准) 4.以φ 114 的中心线,左右端面加工φ 10 的通孔 。 (精基准)
第 8 页 共 28 页
2.2.3 制定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 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可以采 用 XA6132 卧式铣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以外, 还应考虑经济效果,以便降低生产成本。 a、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 1:铣零件底座底面尺寸为 30mmX 100mm,并铣两个底面内侧 6x2mm 的 阶梯面。 工序 2:铣零件 ø122 mm 两端面
工序 3:粗镗,半精镗零件内圆中的 6 个肋板表面 工序 4:4 次钻底座上的孔 ø8mm,鍯沉头孔 ø12mm 工序 5:2 次钻 M4—7H 的螺纹通孔,钻 ø10mm 的通孔 工序 6:6 次攻两端面 ø111 上的 M5---7H 的螺纹孔,深度为 12mm 工序 7:冲箭头 工序 8:终检 b、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 1:铣零件 ø122 两端面圆
2.2 工艺规程设计........................ ............................7 2.2.1 选择毛坯类型................... ...............................6 2.2.2 基面的选择................... .................................8 2.2.3 制定工艺路线................... ...............................9 2.2.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1
参考文献...........................................................27 工艺过程卡 ......................................................28
第 2 页 共 28 页
[摘
要]
Hale Waihona Puke 本文在查阅相关的资料和参考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微电机壳零件
第 6 页 共 28 页
与零件中心线尺寸为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