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4课《少年闰土》图文讲解

同步练习1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kuà xià bài fǎng chú fáng bǔ niǎo
(
)(
)(
)(
)
sā wǎng shù fù
cì wei
líng lì
(
)(
)(
)(
)
二、依样画瓢(注意加点的字,照样子写词)。
赚钱(嫌少)(谦虚) 垮台(
)(
)
迅速( )( ) 祖国(
)(
)
纽带( )( ) 仿佛(
1.这段文字写的是:
2.从文中的“
”和“
”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对闰土的急切盼望之情。
3.对闰土外貌的描写,抓住了
、
、
三个特征。
参考答案 一、1.鲁迅 故乡 看瓜刺猹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观看跳鱼
看瓜刺猹 勤劳能干 见多识广 2.周树人 豫才 绍兴 民族魂 二、 1.我和闰土初次见面 2.日日盼望 好容易 3.紫色圆脸 头戴毡帽 项带银圈
2、课文写了记忆中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 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结合相关内容,说说闰土是个 怎样的少年。 (1) 从月夜瓜地,少年刺猹时“带”、“捏”、“刺”的动作,猹反身逃时“扭”、“逃” 的动作中,可以体会到记忆 中的闰土是一一个可爱、勇敢、机敏的少年。 (2) 从初次见面时看到的闰土的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 -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神 态描写“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可以体会到相识时的闰土是一一个健康、朴实、天真、可爱的农村少 年。 (3)从闰土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可以体会到给“我”讲新鲜事时的闰土是一个聪 明能干、知识丰富、机智勇敢的少年。
《少年闰土》课文原文

《少年闰土》课文原文《少年闰土》课文原文少年闰土课文只要讲了鲁迅当时是一位富少爷,在城市的高墙大院里无忧无虑的生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少年闰土》课文原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少年闰土》课文原文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
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
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
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
正月里供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
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年;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
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
他说:“这不能。
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人教版小学语文《少年闰土》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少年闰土》课文原文及赏析《少年闰土》课文原文: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
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是个活泼、聪明、勇敢、机智的孩子。
他的父亲是海边的一个老农,家里有八九亩地,都是沙地,种些稻子、蚕豆、小麦和西瓜。
闰土的父亲对我说,闰土很能干,会看瓜、捉鸟、刺猹、拾贝,还会编竹篓。
赏析:《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的一个片段,描绘了一个生动、鲜活的农村少年形象——闰土。
文章开头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等色彩鲜明的词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接着,作者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闰土的形象:他十一二岁,项带银圈,手捏钢叉,正在奋力刺猹。
这个场景既展现了闰土的勇敢和机敏,也揭示了他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
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作者进一步介绍了闰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
他是一个农家子弟,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能够帮助父亲做各种农活,并且表现出出色的技能和智慧。
这些描述不仅丰富了闰土的人物形象,也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艰辛和农民的勤劳智慧。
总的来说,《少年闰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叙述,塑造了一个真实、生动、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展示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农村和农民的深深关怀和热爱。
这篇课文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引导他们理解和尊重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培养他们的乡土情感和人文情怀。
少年闰土的课文原文

少年闰土的课文原文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她说,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丽的女人站在他面前,她说:“请你给我做一首诗,我就可以做你的妻子。
”读书人说:“我不会做诗。
”那女人说:“我也不会做诗,但如果你做了诗,我就做你的妻子。
”读书人答应了。
他念道:“古庙里有一个美丽的女人,她站在我面前,她说,请你给我做一首诗,我就可以做你的妻子。
”那女人说:“这首诗很好,我愿意做你的妻子。
”于是,他们就成了夫妻。
后来,那女人生了一个儿子,他们给他取名叫闰土。
闰土长大后,就离开了古庙,去了远方。
读书人很想念闰土,就写了一封信给他,信中说:“闰土,你是我唯一的儿子,我非常想念你。
希望你能够回来,和我一起生活。
”闰土收到了信,非常感动,就回到了古庙。
他们父子团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个朋友,他的名字叫闰土。
《少年闰土》教案(6篇)

《少年闰土》教案(6篇)《少年闰土》文章通过作者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的、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作者与闰土儿时真挚而又短暂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下面的6篇《少年闰土》教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少年闰土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少年闰土》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背诵一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写的四件希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补写课文中“我”的外貌,体会不同身份人物的不同穿着和外貌。
教学的重点: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教学的难点: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补写“我”的外貌。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了解鲁迅吗?看过那些鲁迅写的作品和有关与他的故事。
(生说……)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朋友。
出示课题“少年闰土”本篇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二、启发定向,选择目标。
老师引导:请大家根据课题,想象课文中的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再根据课题、单元的主要目标和课后的习题,确定自己较想知道的问题。
学生列举,老师归纳出主要问题:a:课文写了少年闰土的那几件事,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b:课文是怎样写闰土的?c:根据单元目标,课文的几句难理解的句子,我们采用怎样的方法去理解,含义又是什么?d: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引语:鲁迅的文章中有许多我们不常见的字词,文章也比较长,读课文时,请同学们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例。
三、整体感知,小组合作,自主释疑1、选择几个问题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学生字和新词。
2、选择自己较喜欢交流的小伙伴,讨论自己学不懂的生字和新词。
3、在老师发下的卡片上,选自己认为较难的生字和新词,说说那些地方需要注意,那些需要提醒同学们,逐一交流。
少年闰土的典型事例

少年闰土的典型事例
闰土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角色,是鲁迅儿时的玩伴。
以下是一些关于少年闰土的典型事例:
1、雪地捕鸟: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闰土捕鸟非常熟练,轻松自如,一气呵成,也体现出闰土的天真活泼,操作能力很强。
2、拾捡旧物:闰土到鲁迅家拾捡旧物,已然成了一个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人,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并且皱纹如沟壑。
历经沧桑的闰土,已经如同当年他的父亲一样,从头上的破毡帽和身上的薄棉衣、开裂的粗笨的手以及手里拿的长烟管来看,生活的艰辛都刻在了他的外表上。
3、叫“迅哥”:闰土被现实磨圆了棱角,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
少年时他讨厌父母那样卑躬屈膝,长大后的闰土活成了他小时候讨厌的人,成为了他父亲那样“守规矩”的中年人。
作为六个孩子的父亲,他身上的担子很重,一家人吃不饱,社会又不太平,各种苛捐杂税像大山一样压着他,然而没有多少文化的他,心里苦又说不出来,只能靠烟管消愁。
连鲁迅的母亲都叹息他的境况。
童年的玩伴再也没有说不完的话,而是变得无话可说了,匆匆两面,从此别过,不一样的人生让他们再也不会有交集。
离乡的船上,鲁迅从宏儿和水生的身上看到了少年时候他和闰土的影子,他希望下一辈不要再像他们,长大了又生分起来。
唯一不变的,是中年的闰土依然很容易满足,鲁迅说家里的东西给他随便挑,除了家里能用的桌椅板凳瓷碗之类的,他还拿了香炉和烛台。
这一个小小的迷信举动,鲁迅暗地里还笑他,可是转而一想,这不也说明闰土对生活还抱有一丝希冀吗?只不过是闰土的希望近在眼前,鲁迅的希望茫远罢了。
以上是关于少年闰土的一些典型事例。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17 《少年闰土》课文原文

②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 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 大祭祀(sì)的值年。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 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 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 工的叫长年;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 租时候来给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 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③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 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他是能装 弶(jiàng)捉小鸟雀的。
④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 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 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 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 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 们便熟识了。
⑤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 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⑥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 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biǎn),撒 下秕(bǐ)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fù)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 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bó)鸪(gū), 蓝背……”
少年闰土课文

少年闰土课文少年闰土课文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原名周树人,开始学医,后改学文,走上了一条用文学作品来抨击黑暗的社会、改良人生的道路。
以下是少年闰土课文,欢迎阅读。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
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
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
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
正月里供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
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年;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
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
他说:这不能。
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闰土》课后八说
大新中心小学:李建平
一、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以“我”与少年闰土相识、相知、分别为序,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
本单元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少年闰土》是第一篇,属精读课文。
少年闰土是一个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的农村少年的形象,作者以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几件事来表现闰土的特点,表现了闰土丰富的知识和宽阔的眼界。
由于少年闰土生活的年代与学生现实中的环境已相距甚远,所以学生在学习理解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甚至会离题万里,发生课堂“跑偏”现象。
本课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1)采用倒叙的手法:(2)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3)通过人物的外貌及言行来反映人物特点。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总结理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对人物描写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又因为有前一单元阅读教学作铺垫,学生有了一定的快速阅读基础。
所以本课可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合作等方式,让课堂上有琅琅的书声、静静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充分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
按照“品读语言——表达感悟——积累语言”,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
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写文章的年代也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教师要预设一些问题以备解疑答惑。
本课,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鉴于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容易陷入鸡毛蒜皮的无聊问题中消耗精力,加之,学生对闰土的生活感到稀奇,却无法站在鲁迅的角度去看待文章想表达的主题思想,故而会产生许多审美障碍。
墙,推倒了就是路;障碍,用好了也能助学生过关。
毕竟,学从疑处始,只要以学定教,顺学而教,教服务于学,还是能够让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在争辩分
享中攻破难点。
三、说模式
根据课标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并结合本单元的重点,我的教学思路是:快速阅读课文,理出文章脉络,总体感知人物的个性特点和事件;接着深入学习有关段落,体味少年闰土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反复读、评、议、讲,同时,改变以往阅读教学中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的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遇到独学、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探讨,带有共性的问题,全班大展示时重点关注。
四、说设计
1、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默读课文,学
习本课生字、新词)
设计意图:(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美观,利用工具书,再结合上下文写出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从闰土讲的四件事中提炼出的四组词,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这四组词分别对应四件事:看瓜刺猹、雪后
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自主学习设计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4 、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设计意图:理清脉络,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合作学习设计
(请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
1、闰土心里都有哪些稀奇事呢?默读课文然后用小标题概括。
2 、这四件事中你最喜欢哪件事呢?请选择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好好读一读,想想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3、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池塘捕鱼、捉泥鳅……)
4、研读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你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重点是“啊”的读法)
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
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
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
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
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
5、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设计意图:
再识闰土,探究深读,感情提升。
设计研读句子是因为是朗读的难点,把其单列出来读通、读顺、读明白、读出点儿鲁迅文字的味道。
五、说板书
紫色的圆脸健康少看瓜刺猹健康可爱
头戴小粘帽朴实年雪地捕鸟经验丰富
颈套银项圈可爱闰海边拾贝机智勇敢
土看跳鱼儿聪明能干
简洁而明了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展现了写人记事一类文章的特点,充分凸现人物形象。
六、说评价
1.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争辩,让学生充分表现。
2.以小组为单位,不求统一进度,只为人人参与展示。
3.创设情境,放飞想象,允许学生有个性见解。
4.换位思考,另眼相看,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
5.画一画,演一演,辩一辩,为学生展示提供多个平台。
6.建立组内、组际、个人评价机制。
七、说开发
我建议孩子们课外好好读一读鲁迅的《故乡》原文,体会一下长大后的“我”与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一下中年的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从而达到可内外的有机结合。
八、说得失
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让学生动笔学着写,来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采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不同的情节,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
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
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比老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的多。
3、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
还不能熟练驾驭高效课堂。
由于课上紧张,语言组织不是那么的严密流畅,多多少少有失误的地方。
每个环节的时间把握的不理想,有待调整。
如果把自主学习时间缩短些分配到展示、自测这两个环节上,我想就好了。
总之,七个字:不理想,有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