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消化器内视镜学会及日本胃癌协会早期胃癌EMRESD指南(2015,中文翻译版)
2022对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的评价思考及展望全文

2022对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的评价.思考及展望(全文)摘要随着内镜治疗相关临床研究结果的陆续发布,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的适应证不断扩大,已成为早期胃癌治疗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镜治疗对传统外科手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上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但早期胃癌内镜治疗同样风险与获益并存,外科医师提供的外科领域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保障,可以保证内镜治疗早期胃癌病人的肿瘤学安全性和治疗安全性,起到补偏救弊的作用。
在临床新技术的创新上,无论是内镜科医生或是外科医师,均应坚持严谨学风的精神,积极思考、钻研技术、循序渐进的创新模式,为我国胃癌病人建立更好的诊疗模式,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和更优的诊治体验,做出各自领域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癌症筛查计划的逐步实施以及内镜设备和诊断技术的革新发展,我国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z EGC ) 的检出率逐年提高,而以内镜治疗和腹腔镜、机器人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EGC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其5 年生存率>90% [l]0 EGC 的治疗手段呈现内夕济举多元化,理念更趋于微创和器官功能保护,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等外科治疗方式已逐步取代传统开放手术;在符合特定适应证的前提下,内镜治疗在安全性和预后生存方面均达到满意效果,且较外科手术治疗更具独特的微创优势,在一定条件下已成为首选治疗方式[2-3 ]o这些使得EGC治疗的多元模式更趋于精准方向发展。
内镜切除手术作为内科外科化的治疗手段,其获得的成功使外科医师不得不承认外科手术已不再是EGC的专属治疗手段。
在EGC 内镜治疗获得迅猛发展的当下,外科医师如何加深对内镜治疗适应证、理念、方法、技术手段的理解,如何理性客观的看待内镜治疗发展趋势、取得的成果和所存在的问题,如何以积极的姿态和知识更新参与到合作共赢的治疗模式中,这些均是胃外科医师必须面对的现实和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1EGC内镜治疗的历史变迁和进展日本内镜学会于1962年最早提出了EGC的概念,这也源于当时纤维胃镜的应用,而随之而来的内镜下活组织检查更是给EGC的诊断准确率带来了质的提高。
第15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及第5版《胃癌治疗指南》更新内容择要

第15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及第5版《胃癌治疗指南》更新内容择要李浙民;王胤奎;李双喜;吴舟桥;高翔宇;李子禹【期刊名称】《食管外科电子杂志》【年(卷),期】2018(004)002【摘要】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简称规约)及《胃癌治疗指南》(简称指南)是胃癌诊治的重要参考.第15版规约及第5版指南在不同分期胃癌的诊治方面均作出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对于临床诊疗流程具有重要影响,对其变更的细致解读有助于临床工作者了解其更新内容,并更好地应用于日常工作中.【总页数】4页(P48-51)【作者】李浙民;王胤奎;李双喜;吴舟桥;高翔宇;李子禹【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4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新版日本胃癌分期及治疗指南修定的概念及主要修改内容 [J], 陈锐;车向明;常帅;贺仕才2.第7版UICC-AJCC胃癌TNM分期及日本胃癌新分期胃癌治疗指南的临床应用前景 [J], 梁寒3.第15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及第5版《胃癌治疗指南》更新内容择要 [J], 李浙民;王胤奎;李双喜;吴舟桥;高翔宇;李子禹4.第15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及第5版《胃癌治疗指南》更新内容择要 [J], 李浙民;王胤奎;李双喜;吴舟桥;高翔宇;李子禹5.第15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及第5版《胃癌治疗指南》更新内容择要 [J], 李浙民;王胤奎;李双喜;吴舟桥;高翔宇;李子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早期胃癌EMRESD指南(中文翻译完整版)

日本早期胃癌EMR/ESD指南(中文翻译完整版)为了使早期胃癌EMR和ESD取得良好的结局,优秀的技术、有关诊断的知识、适应症、操作程序、治愈性的评估、并发症、术后的长期随访和组织病理学都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EMR和ESD被应用得更广泛和更复杂,适合患者的治疗标准已经确立。
尽管这些技术和知识已经被日本的内镜医生所熟知,我们推测这些知识在其他国家仍然是有限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消化内镜学会(JGES)与日本胃癌协会(JGCA)共同制定了早期胃癌EMR和ESD指南。
该指南的目标对象为接受EMR或ESD的患者。
该指南的使用者为实施EMR或ESD的临床医生以及他们的管理者。
该指南仅仅是一个指导的标准,选择治疗前应充分考虑每个病人的年龄,并发疾病,社会状况和其他因素。
适应症基本观点早期胃癌一经确诊,推荐接受内镜或外科治疗。
(证据水平Ⅳa,推荐等级 B)目前尚没有研究表明内镜治疗早期胃癌具有更好的预后和生活治疗,也没有证据表明开腹手术与内镜治疗在预后和生活治疗方面的差异。
但是,在一项长期随访研究中,71名患者经内镜诊断早期胃癌,这些患者没有接受外科手术或诊断后延迟6个月以上才接受手术,5年内发展为进展期的比例为63.0%(95% CI: 48–78%)。
包括这个研究在内的不同的研究均表明,早期胃癌的患者,即便在诊断后延迟6个月接受手术,也是获益的。
一般来说,只有当淋巴结转移的几率非常低的情况下方可实施内镜切除术,而且病变的大小和位置应确保能够整块切除。
(证据水平Ⅴ,推荐等级 C1)内镜治疗作为保留全胃的技术,虽没有正式测试,我们可以推断内镜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要优于外科手术。
因而,内镜治疗应当用于那些治愈的可能性高的病变。
虽然一些观察性研究旨在阐明早期胃癌的自然病程,但我们不期望未切除的早期胃癌导致死亡。
除了术前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应基于风险-获益分析并考虑每个病人的病情。
根据肿瘤相关的因素被分类为绝对适应症,扩大适应症及无适应症。
第15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及第5版《胃癌治疗指南》更新

第15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及第5版《胃癌治疗指南》更新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简称规约)及《胃癌治疗指南》(简称指南)是胃癌诊治的重要参考。
第15版规约及第5版指南在不同分期胃癌的诊治方面均作出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对于临床诊疗流程具有重要影响,对其变更的细致解读有助于临床工作者了解其更新内容,并更好地应用于日常工作中。
日本最新的第15版《胃癌处理规约》(简称规约)及第5版《胃癌治疗指南》(简称指南)分别于2017年10月及2018年1月进行了更新,继而在2018年3月第90届日本胃癌学会(Japanese Gastric Cancer Association,JGCA)年会上进行了专题讨论。
外科领域重要的更新内容包括:内镜下切除的适应证及风险评级的更新、局部进展期治疗策略的细分、单一不可治愈因素晚期胃癌的治疗、与外科治疗关联更密切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及网膜囊切除范围的变化。
本文将就上述内容逐一进行介绍,并就其对临床工作的影响进行述评。
01内镜下切除的适应证及风险评级的变化内镜下切除的适应证及切除后的治愈性评价均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变动,对临床实际工作将产生较大影响。
内镜下切除适应证的变化:基于日本临床肿瘤协会(Japanese ClinicalOncology Group,JCOG)0607的结果,原有的扩大适应证更改为绝对适应证,变更之后的绝对适应证为:cT1a(M)、UL(-)、分化型癌、直径≤2 cm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绝对适应证;原有的ESD扩大适应证更改为ESD绝对适应证的为:cT1a (M)、UL(-)、分化型癌、直径>2 cm和cT1a(M)、UL(+)、分化型癌、直径≤3 cm。
扩大适应证为:cT1a(M)、UL(-)、未分化型癌、直径≤2 cm。
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日本指南的历史和未来展望

-共识与指南-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日本指南的历史和未来展望Waku Hatta1Takuji Gotoda2Tomoyuki Koikc1Atsushi Masamunc1!摘要】日本胃癌治疗指南首次发表于2001年,其目的是为了明确不同治疗方案的适应证,从而减少不同医疗机构间治疗方式的差异%随着病例的积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发展,早期胃癌(EGC)内镜下切除(ER)的适应证和治愈性范围有所扩大,但是,仍有部分问题亟待解决%使用风险评分系统(eCurr system)评估淋巴结转移(LNM)的情况,可能有助于确定不符合内镜切除标准的EGC患者的治疗方案%对于不符合内镜切除标准的EGC患者,即最新指南中的eCurr C-2分期的患者,尽管他们的LNM风险较高,但对于很多患者来说,追加胃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仍然是过度的治疗%而保留功能的低侵入性手术,如内镜下非开放式胃壁反转切除术联合腹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有可能会解决该问题%此外,对于拒绝追加胃切除术的患者,可采取更多的低侵入性治疗方式,如ER联合化疗%!关键词】治愈性&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指南&适应证History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in Japanese guidelines for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early gastric cancerWaku Hatta1,Takuji Gotoda2,Tomoyuki Koike1,Atsushi Masamune1.1Division,Gastroenterology,Tohoku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O gMedicine,Miyagi*2Divisioo eg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Department egMedicine,Nikog Universito S c C oo I g Medicine,Tokyo,Japan'Abstract]Japanese guidelinec for gastric cancer treatmeni were first published in2001for thepurpose of showing the appropriate indication foe each treatment method,thereby reducing differences in thetherapeutic approach among institutions,and soon.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evidence and the developmentand prevelencc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the criterid for the indication and curability ofendoscopic resection(ER)for early gastric cancer(EGC)have expanded.However,several problems stillremain.Although a risk-scoring system(eCura system)for predicting lymph node metastasis(LNM)mayhelp treatnieni decision in patients who do not meet the curative criterio for ER of EGC,which is referred teas eCura C-2in thv latest guidelines,additional gastrectomy with lym-phadenectomy may be excessive foemany patients,e ven those at high risk for LNM.Less-invasive function-preserving suraery,such as nonexposed endoscopic wall-inversion suraera with laparoscopic sentinel node sampling,may over-some thisproblem.In addition,further less-inrasive treatment,such as ER with chemotherapy,should be establishedfor patients who prefer not te underao additional gastrectomy.'Key words]Curability;Earty gastric cancer;Endoscopic resection;Guidelines;Indication尽管过去的半个世纪中,胃癌的发生率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明显的下降,但其依然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在全球的肿瘤发病率中排第五位,死亡率中排DOI:10.3877/cma.<issn.2095-7157.2020.01.001作者单位: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院消化科1;日本大学医学院消化与肝病科2译者单位:100191北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通信作者(译者):丁士刚,Emat:dingshigang222@ 第三位东亚地区和西方国家的胃癌流行病学特征差异明显,中国、韩国和日本是胃癌高发地区*22+。
日本胃早癌组织形态与浸润深度内镜诊断

第四节日本早期胃癌组织学形态及浸润深度的内镜诊断日本福井县立医院细川治本文介绍日本早期胃癌组织学形态及浸润深度的内镜诊断方面的有关问题。
一、胃癌的组织学形态在日本胃癌学会制定的胃癌处理规定中,对于临床诊疗中常见的胃腺癌的组织学形态,根据其结构、分化程度及癌细胞的增生形态进行了分类,即在组织学结构上将胃癌分为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和黏液癌5种。
管状腺癌根据腺管形成的状态又分为高分化型和中分化型,低分化腺癌根据其增生形态又分为实质型和非实质型,因此共分7类。
其它临床上少见的特殊形态,还有腺鳞癌、鳞癌和类癌等。
胃腺癌的组织学形态主要是以各个癌灶内的占优势的组织学形态来决定的,而不是根据黏膜内的初期形态或浸润部的低分化程度的组织学形态来决定的。
作者单位早期癌病例的各类组织学形态所占的比率分别为:乳头状腺癌10%,高分化型管状腺癌42%,中分化型管状腺癌22%,低分化腺癌实质型4%,低分化腺癌非实质型7%,印戒细胞癌14%,黏液癌0%。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运用7种胃癌组织学形态分类较为繁杂,因此在日本主要将其分为分化型腺癌和未分化型腺癌2大类。
欧美国家则多使用胃癌组织学形态的Lauren分类。
在Lauren分类中,胃癌组织学形态被分为肠型和弥漫型,肠型是指腺管形成良好的癌,其发生与肠上皮化生黏膜有关,弥漫型是指不形成腺管而进行浸润的癌,预后差。
Lauren分类是以进展期癌为对象分析得出的结论,在日本则广泛采用以微小胃癌为对象并同时分析了其来源黏膜的中村分类。
中村根据癌细胞有无腺管形成将其分为分化型癌和未分化型癌两大类,并从微小胃癌的背景黏膜的分析中得出,分化型癌来源于肠上皮化生黏膜,未分化型癌则来源于固有胃腺的结论。
具体来讲,胃癌处理规定中的乳头状腺癌和管状腺癌(高分化型,中分化型)为分化型,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为未分化型。
据此,作者单位早期胃癌中分化型癌占74%,未分化型癌为26%。
综述-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进展D4C5班李成龙学号:118112168 摘要:胃癌是世界范围内高居第二位的癌症死亡原因。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常伴有转移,总体预后不良。
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仍然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早期胃癌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主要还是分为内镜治疗和传统开腹手术两大类。
现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早期胃癌治疗方面的文献,对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腹腔镜;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ECG)是指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的胃癌,不论是否有淋巴结的转移[1]。
根据癌肿滋润深度又可分为黏膜癌(M-Carcinoma,MC)和黏膜下癌(SM-Carcinoma,SMC)。
早期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以适当的治疗,其预后将明显好于进展期,术后5年生存率将达到90%以上[2],总体复发率在1.5%-13.7%。
既往早期胃癌(EGC)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
近年来的大量资料显示[3]MC和SMC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6.4%、9.7%-24.3%,而且随着内镜设备和内镜操作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EGC的治疗以从单纯外科手术转向内镜局灶切除。
研究表明,在严格选择适应症的情况下,开腹手术和内镜手术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在90%以上[4]。
1 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l disssection,ESD)EMR和ESD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是有无淋巴结转移,因此治疗前应常规行色素内镜检查确定病变范围,并进行超声内镜检查以明确病变浸润深度,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1.1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即通过吸引或用钳子将病变处牵拉呈息肉状,然后借助圈套器将病变切除的方法。
其适应症是[5]:肿瘤局限在黏膜内;单一病灶;直径≤2cm的隆起型病变(Ⅰ或Ⅱa);≤1cm的平坦型(Ⅱb)及凹陷型(Ⅱc);肿瘤无溃疡及脉管癌栓;癌细胞分化良好。
ESD和EMR治疗消化道早癌

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 ,消化道早癌可分为管状腺癌、 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等。
消化道早癌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消化道早癌通常无明显症状,可能出 现的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 、反酸、嗳气等。
诊断
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 和病理活检。内镜检查可以观察到肿 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并取组织进 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
VS
详细描述
EMR治疗的适应症包括早期消化道癌和 癌前病变,如平坦型腺瘤、轻度不典型增 生等。这些病变通常没有淋巴结转移的风 险,因此通过EMR切除可以获得良好的 治疗效果。禁忌症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 浸润性癌、溃疡性病变等,这些病变可能 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需要更彻底的手 术切除。
EMR治疗消化道早癌的优点与局限性
总结词
EMR治疗消化道早癌的优点包括创伤小、恢复快、复 发率低等,局限性包括术后并发症和可能需要进行多 次切除。
详细描述
EMR治疗消化道早癌具有明显的优点,首先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较快,可以迅速恢复正常生活 和工作。其次复发率低,对于早癌患者,EMR切除后 复发率较低。然而,EMR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 术后可能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需要密切观察和 及时处理。其次对于较大的病变或广基底的病变, EMR可能需要多次切除,增加了手术时间和难度。
ESD和EMR治疗消化道早癌 的疗效与手术切除相当,但术
后并发症和复发率较低。
ESD和EMR适用于消化道早 癌的治疗,尤其适用于高龄、 身体虚弱、不能耐受手术的患
者。
ESD和EMR治疗消化道早癌 的适应症不断扩大,未来有望
替代部分手术治疗。
展望
进一步研究ESD和EMR治疗消化道早 癌的机制和疗效,提高治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消化器内视镜学会及日本胃癌协会早期胃癌EMR/ESD指南(2015,中文翻译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黄思霖龚伟翻译制定指南的必要性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及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已经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治疗不伴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
在日本,得益于在全国范围开展内的筛查项目和内镜知识、技术的进步,早期胃癌在胃癌中的检出比例越来越大。
如果肿瘤具备等同的治疗效果,内镜治疗被认为更优于开腹及腹腔镜手术。
为了使早期胃癌EMR和ESD取得良好的结局,优秀的技术、有关诊断的知识、适应症、操作程序、治愈性的评估、并发症、术后的长期随访和组织病理学都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EMR和ESD被应用得更广泛和更复杂,适合患者的治疗标准已经确立。
尽管这些技术和知识已经被日本的内镜医生所熟知,我们推测这些知识在其他国家仍然是有限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消化内镜学会(JGES)与日本胃癌协会(JGCA)共同制定了早期胃癌EMR和ESD指南。
制定JGES指南的基本原则自1992年起,JGES先后发布了三个版本的早期胃癌EMR和ESD指南。
但是至今为止,这些指南是由数名专家共议,主要关注于技术现状,而并没有严格的遵循循证医学。
因此,2010年1月,JGES 为了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设计治疗指南而设立了指南委员会。
委员会决定首先处理相对紧迫的话题,包括胃ESD和EMR,食道ESD和EMR,抗血栓治疗患者的内镜操作,以及内镜操作的麻醉与镇静。
抗血栓治疗患者的消化内镜指南的英文版已经于2014年出版,随后启动了早期胃癌EMR和ESD指南的制定。
制定JGES指南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所述:(此段省略)早期胃癌EMR和ESD指南的制定程序委员会成员共有5名专家包括4名消化内镜专家以及消化道病理专家受邀作为指南工作委员会。
另外8名专家包括1名消化内镜专家,3名胃肠病专家,1名临床肿瘤专家,1名消化道外科专家,1名放射科专家和1名消化道病理专家,受邀作为评价和鉴定委员会。
证据水平,推荐等级和短语工作委员会确定了以下7个分类:适应症,术前诊断,技术,治愈性的评价,并发症,术后长期随访,和组织病理学。
对于每一个分类,他们都起草了简要的共识;例如:“一般来说,只有当淋巴结转移的几率非常低的时候方可实施内镜切除术,而且病变的大小和位置应保证能够整块切除。
”对于每一个声明,我们对PubMed和Ichushi 两个数据库从1985年至2012年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检索。
证据水平和推荐等级坚决依照上述(已省略)“Minds”方法。
此外,我们制定此指南参考了2010年版的日本胃癌协会日本胃癌治疗指南。
评价步骤我们起草了一共58个简要的共识。
它们经过评价委员会进行评估,包括三个等级:“接受”、“重新评价”、“不接受”。
在58个共识中,10个被一致通过,余下48项被评价为“重新评价”或“不接受”。
工作委员会接下来对评价为“重新评价”的共识进行重新修订,所有已接受和重新修订的共识在第82届日本消化内镜学会会议(2011-10-22)进行了发布。
所有参加会议的成员均被要求再次使用“接受”、“重新评价”、“不接受”三个等级对共识进行评价。
评价委员会对证据水平和推荐等级进行评价,并记录指南的调查结果。
经过以上流程,我们最终接受了32个共识,然后基于这些共识按照综述的格式成文为指南。
这些最终成文的共识通过邮件被总共14名工作成员投票。
遵照改进的Delphi方法,运用下列条件:1-3票=未达成一致;4-6票=不满意;7-9票=一致;多于7票的共识被采用。
最终,23个共识获得了大于等于7票。
早期胃癌EMR和ESD 指南的最终译稿经历了多次公开会议,最终完成。
目标该指南的目标对象为接受EMR或ESD的患者。
该指南的使用者为实施EMR或ESD的临床医生以及他们的管理者。
该指南仅仅是一个指导的标准,选择治疗前应充分考虑每个病人的年龄,并发疾病,社会状况和其他因素。
适应症基本观点早期胃癌一经确诊,推荐接受内镜或外科治疗。
(证据水平Ⅳa,推荐等级 B)目前尚没有研究表明内镜治疗早期胃癌具有更好的预后和生活治疗,也没有证据表明开腹手术与内镜治疗在预后和生活治疗方面的差异。
但是,在一项长期随访研究中,71名患者经内镜诊断早期胃癌,这些患者没有接受外科手术或诊断后延迟6个月以上才接受手术,5年内发展为进展期的比例为63.0%(95% CI: 48–78%)。
包括这个研究在内的不同的研究均表明,早期胃癌的患者,即便在诊断后延迟6个月接受手术,也是获益的。
一般来说,只有当淋巴结转移的几率非常低的情况下方可实施内镜切除术,而且病变的大小和位置应确保能够整块切除。
(证据水平Ⅴ,推荐等级 C1)内镜治疗作为保留全胃的技术,虽没有正式测试,我们可以推断内镜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要优于外科手术。
因而,内镜治疗应当用于那些治愈的可能性高的病变。
虽然一些观察性研究旨在阐明早期胃癌的自然病程,但我们不期望未切除的早期胃癌导致死亡。
除了术前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应基于风险-获益分析并考虑每个病人的病情。
根据肿瘤相关的因素被分类为绝对适应症,扩大适应症及无适应症。
由于目前尚缺乏关于ESD预后的足够的证据,符合扩大适应症的病变的标准治疗方式仍然是外科手术,这一类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还在进行。
总之,胃癌内镜治疗需要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符合适应症的病变内镜下治疗绝对适应症包括:直径小于2cm的分化型黏膜内癌(cT1a),内镜形态并不重要,但应该不伴溃疡。
扩大适应症包括:1、不伴溃疡,直径≥2cm的分化型黏膜内癌;2、伴有溃疡,直径<3cm 的分化型黏膜内癌;3、不伴溃疡,直径<2cm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
出现脉管(血管、淋巴管)浸润的均不属于以上适应症。
这些病变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低,归属扩大适应症应当是合理的。
符合适应症且已经接受ESD的病变,若在原位复发黏膜内癌,可按扩大适应症处理。
(证据水平Ⅴ,推荐等级 C1)超出适应症的病变这类病变术前诊断的详细信息是不可靠的,特别是组织病理学诊断的黏膜下浸润癌的病变,术前诊断的精确程度是不满意的。
因此,治疗的适应症有时依赖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精确性。
(证据水平Ⅴ,推荐等级 C1)术前诊断胃癌EMR/ESD的术前诊断可以明显的分为:1、确定符合内镜下治疗适应症的信息;2、确定外科切除范围的信息。
确定符合内镜下治疗适应症的信息为确定是否符合EMR/ESD适应症,必须做如下判断:(1)组织病理学分型;(2)病变尺寸;(3)浸润的深度;(4)是否伴有溃疡。
(证据水平Ⅵ,推荐等级 C1)首先,组织病理学分型通常由活检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决定。
尽管有报道认为组织病理学分型在一定程度上能通过内镜检查预测,但仍旧缺乏足够的证据。
总的来说,胃癌的组织病理学分型需要通过内镜下活检的组织的病理学评价来决定。
已有报道指出常规内镜方法对病变尺寸的测量是容易出现误差的。
精确的术前病变尺寸的测定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可以通过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测进行最终的测定。
要确定是否伴有溃疡,则需要检查病变是否存在溃疡或溃疡瘢痕。
在组织病理学中,溃疡的定义是黏膜缺失深达至少UL-II(深达黏膜肌层以下)。
在术前内镜检查中,活动期溃疡指的是开放的溃疡伴有白色粘附物而非浅表的糜烂。
此外,愈合期或瘢痕期的溃疡,伴随黏膜皱襞集中于一个点,也可以诊断为溃疡。
早期胃癌浸润深度通常由常规内镜确定,推荐联合使用靛胭脂进行色素喷洒。
如果仅仅通过常规内镜难以确定浸润深度,超声内镜可能有效。
确定外科切除边缘的信息通常,白光内镜联合色素染色被用于确定外科切除的范围。
(证据水平Ⅴ,推荐等级 C1)通常,白光内镜联合靛胭脂染色作为简单且应用广泛的方式,被用于确定外科手术切除的范围。
也已经有报道这种方式被用于适合ESD治疗的早期胃癌,大约80%的病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确定肿瘤边界。
未分化型早期胃癌与分化型早期胃癌的边界诊断都可以存在困难。
对于这样的病例,需要在病变的周围进行活检然后进行病理学检查。
如果仅通过常规内镜难以确定外科切除范围,图像增强联合放大内镜是十分有用的内镜形式。
技术对于扩大适应症的病变,EMR不能完整切除的风险极高,选择ESD更为合适。
(证据水平Ⅴ,推荐等级 C1)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变的特征、操作机构的治疗环境、操作者的水平等因素从而选择最佳的内镜治疗方式。
EMR的操作流程包括使病变隆起,再用圈套器套取,行高频电切割。
ESD的操作流程包括使用高频电刀将边缘粘膜切开,再行粘膜下剥离。
目前仍没有关于EMR和ESD技术流程以及治疗结局的随机对照试验。
但是,一项Meta分析指出,ESD的整块切除率高于EMR。
也有文献指出,大于1cm的肿瘤,EMR的整块切除率显著低于ESD。
内科医生应参考其他关于ESD和EMR围手术期的教科书或指南。
如2014年出版的抗血栓治疗患者的消化内镜指南。
治愈性的评估治愈的可能性主要与局部因素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有关。
(证据水平Ⅴ,推荐等级 C1)根治性切除如果pT1a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低于1%,pT1b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低于3%,我们认为EMR/ESD与外科开放手术有相似的结局。
如果一个病变是整块切除,直径小于2cm,病理类型以分化型肿瘤为主,粘膜层,不伴溃疡,无脉管浸润,切缘阴性,被认为是根治性切除。
如果一个病变是整块切除,无脉管浸润,切缘阴性,(1)直径≥2cm,分化型,黏膜内癌,不伴溃疡;(2)直径<3cm,分化型,黏膜内癌,伴有溃疡;(3)直径<2cm,未分化型,黏膜内癌,不伴溃疡;(4)直径<3cm,分化型,黏膜下浅层(SM1)。
以上被认为是根治性切除的扩大适应症。
但是,对于分化型癌合并未分化成分的病例依旧缺乏证据,今后扩大适应症还需要考虑更多的细节。
例如,未达根治性切除需要追加外科手术的在上述分类中有如下几种情况:分类(1)直径≥2cm,黏膜内癌,不伴溃疡,分化型,如果低分化成分超过2cm;分类(4)直径<3cm,分化型,黏膜下浅层(SM1),如果在黏膜下层出现了低分化的成分。
根治性切除的扩大适应症还增加了如上分类中分类(2)直径<3cm,分化型,黏膜内癌,伴有溃疡,即便伴随有低分化的成分,转移的风险被认为低于1%。
(证据水平Ⅴ,推荐等级 C1)非根治性切除当病变已不符合根治性切除的绝对适应症或扩大适应症的条件,被认为不能根治性切除。
因为存在明确的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开腹或腹腔镜手术适合绝大部分不能根治性切除的病例。
(证据水平Ⅴ,推荐等级 C1)当已经除外脉管浸润,已报道的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1)3.0% (7/230),【>3 cm,分化型,黏膜内癌,伴溃疡】;(2)2.6% (2/78),【>3 cm,分化型,黏膜下浅层浸润(SM1)】;(3)2.8% (6/214),【>2 cm,未分化型,黏膜内癌,不伴溃疡】;(4)5.1%(52/1014),【未分化型,黏膜内癌,伴溃疡】;(5)10.6%(9/85),【未分化型,黏膜下浅层浸润(S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