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北日尔曼人: 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
◎ 丹麦人曾入侵不列颠东北部, 在法国建立诺曼底公国, 在意大利建立西西里王国, 同时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充当海盗(即维京人);
◎ 挪威人袭击苏格兰和爱尔兰,主要发展北欧文化; ◎ 瑞典人袭击俄罗斯地区(即瓦兰几亚人)。
▪ 第一个称霸的是肯特王国。肯特国王埃塞 伯特(560-616年)是第一个皈依基督教 的国王。约到8世纪初,盎格鲁-撒克逊诸 王国都已承认基督教。
第一节 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
一、民族大迁徙和日尔曼人的建国 二、法兰克王国 三、加洛林帝国的形成、发展和分裂
一、民族大迁徙和日尔曼人的建国 1、古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
恺撒《高卢战记》与塔西陀《日耳曼尼亚志》所反映日耳曼社会 ◎ 畜牧业(不热心农业,牛奶和肉类构成主要的食物来源)
→农业(定期轮换耕地和耕种作物)。 ◎ 游牧(逐年迁徙的记载)
B.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进一步赋予“中世纪”以“封建社会” 的含义。
C.从476年到1640年;从476年到1453年;从476年到1492年; 从476年到900年。还有人认为应该从395年开始算起。
二、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
“封建”一词的原意指的是“封土建国”,即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 功臣,让他们在这土地上建立诸侯国的一种政治制度,即分封世袭制。 我国周代开始有这种制度,其后有些朝代也曾仿行。欧洲中世纪君主 把土地分给亲信的人,形式跟我国古代封建相似,我国也把它叫做 “封建”。(狭义)
◎ 地位 保护作用: 保护脆弱的商品经济, 实现城市人口的政治联合, 进而争取自由和自治。
桎梏作用: 限制扩大再生产, 社会上层的统治工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十字军东侵 1、历史渊源与社会背景
宗教方面 ◎ 朝拜圣地的宗教传统。
著名教堂→罗马→耶路撒冷。 单独→结伙。 ◎ 消除私战与实现上帝和平。 ◎ 1054年教会的分裂 与重新统一的要求。
◎ 人力与财力的浩劫。 ◎ 技术与文化的交流。 ◎ 贸易的扩大。 ◎ 流通领域的活跃。 ◎ 城市的繁荣。 ◎ 庄园的衰落。 ◎ 教会势力的消长。
第三节 封建制度发展时期的西欧诸国
一、英国 二、法国 三、德国 四、意大利 五、西班牙
一、英国
1、早期历史 ◎ 克尔特人
盖尔人/不列颠人。 ◎ 罗马人的入侵与占领
3、采邑改革 ◎ 背景
无条件的土地封赐。 内部的松散性。 兵源的枯竭。
◎ 内容 采邑本意为“承担义务的封地”。 封君与封臣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封君封赐土地与提供保护。 封臣负担兵役与土地的终身占有。 农民与土地的连带封赐。
◎ 影响 兵源与军制(农民步兵→封建骑兵)。 中央与地方(内部联系与王权的加强)。 等级结构与权力的分割。 农民地位(对土地和领主的依附)。
◎ 第二次: 塞尔柱人的反攻与第二次十字军的败绩。
◎ 第三次: 埃及阿尤布王朝的崛起。 萨拉丁的战绩。 耶路撒冷王国的灭亡。 第三次十字军的无果而终。
◎ 第四次: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拉丁帝国的建立。
◎ 第五、六、七次:进攻埃及。 第八次:进攻突尼斯。 终点:1291年阿克的陷落。
3、历史影响 侵略战争。
三、加洛林帝国的形成、发展和分裂 1、丕平于751年即位。
754年得到罗马教皇加冕。 君士坦丁赠礼。教皇国的出现。
2、丕平之子查理(768-814年) 扩张: 774年伦巴德。 801年西班牙边区。 772-804年莱茵河右岸及多瑙河流域。 加冕:800年。
3、查理帝国的分裂 814年查理曼死后, 路易即位, 内战局面出现。 843年的凡尔登条约, 法兰克王国三分天下, 即莱茵河以东地区(德意志)、 缪斯河以西地区(法兰西)、 与意大利中北部(意大利)。 870年的墨尔森条约。
封建制度,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 基础的社会制度。其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农民(或农奴)耕种封 建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被封建地主剥夺。上层建筑主 要是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 (广义)
封建社会(Feudal society)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是马克思主 义历史学家常用的学术名词。
6、行会:小生产的形式之一 ◎ 起源
自身的软弱与联合的需要。 公权私化的特定政治环境。
◎ 构成 行会。 作坊。 匠师、帮工、学徒。
◎ 性质 经济组织: 规范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和流通原则。 政治群体: 政治生活和市政管理的外在形式。 社会单位: 互助合作和血亲复仇的基本群体。 个体生产与公权私化的延伸。
第二节 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和十字军东侵
一、封建城市的兴起 二、十字军东侵
一、封建城市的兴起 1、城市的概念
区别于乡村的非农业性区域,表现为人口和财富的相对 集中。
2、城市的兴起 ◎ 旧城市的复兴。 ◎ 新城市的出现。 ◎ 自发的聚集。 ◎ 领主的建立。
3、城市的物质基础与经济性质 ◎ 商品经济。 ◎ 城市的封建社会性质。
以小生产作为经济基础, 具有依附色彩。 城市的所谓自由只是相对于劳役制的乡村而言。
4、城市的法律地位 ◎ 区别于乡村奴役状态的自由身份。 5、城市的政治状况 ◎ 西欧之乡村统治城市
(可与东方之城市统治乡村比较)。 ◎ 独立于领主的自治权利:
机构选举权。 市政管理权。 货币发行权。 赋税征收权。 司法审判权。 ◎ 自治城市与城市国家。 程度差异。 区域不同。 暴力与赎买。
6)法兰克人的迁徙 中欧→高卢,481年建国。
7)东哥特人的迁徙 潘诺尼亚→ 489年在意大利北部、中部建 国,554年为拜占廷所灭。
8)终点568年 伦巴德人的迁徙 潘诺尼亚→意大利北部(568-774年) 。
民族大迁徙的历史意义
▪ 最重大的意义是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封建性生 产关系早在帝国末期已产生,由于奴隶主政权的存在, 阻碍了封建关系的发展。日尔曼人摧毁了西罗马的国家 机器,为封建关系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日尔曼人到处没 收罗马土地,把土地分给公社成员使用,这样就把他们 的农村公社制度(马尔克)带到了罗马土地上,一般成 员只有份地,自己耕种,而氏族贵族、军事贵族则分得 较多较好的土地,用奴隶和隶农耕种,封建性大土地所 有制从此迅速增长,西欧封建制度在罗马因素与日尔曼 因素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了。
直接起因 ◎ 1095年克勒芒宗教会议
停止私战。 拯救圣城。
教会承诺: 参加者可免除债务, 可无需领主的同意转让土地, 家属和财产受教会保护。
2、基本进程 ◎ 起点:1096年。 ◎ 第一次:
十字军国家的建立与西欧制度的翻版。 耶路撒冷王国(巴勒斯坦)、 安条克公国(叙利亚)、 的黎波里伯国(黎巴嫩)、 爱德萨伯国(叙利亚)。
世俗方面 ◎ 生存空间的需要。 ◎ 东方财富的向往。 ◎ 过境贸易与商路的控制。 ◎ 1089-1095年西欧连续七年的自然灾害。 外在条件 ◎ 阿拉伯人的衰落。 ◎ 突厥人的分裂。 ◎ 1071年后东地中海的政治形势与拜占廷帝国的求援。
乌尔班二世称:“因为你们居住的土地被大海和高山峻岭所围困,不够 满足你们众多的居民;而且物产并不丰富,物产填不满庄稼人的肚子……走 上通向圣墓的征途,把圣地从邪恶的种族手里夺回来,归你们自己占有。正 如《圣经》说的,那块‘丰饶之国’是上帝赐给以色列的子孙的。耶路撒冷 是世界的中心;它的物产丰富无比,就像另一座天堂”(世界文明史)。
二、法兰克王国 1、法兰克人国家的建立 ◎ 日尔曼人的一支,
利普阿尔法兰克人与萨利克法兰克人。 莱茵河流域→4世纪以后进入高卢。
◎ 481年,萨利克人 萨利克人墨洛温家族的克洛维即位。 部族兼并。 首都巴黎。
◎ 486年苏瓦松战役与疆域基础的奠定。 ◎ 496年,克洛维接受洗礼。 ◎ 到6世纪中期,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国家, 版图西到比利牛斯山,东到莱茵河东岸。
▪ 教会与国王相互勾结,占有大量土地,成 为封建大地主,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 建土地所有制转化。
◎ 丹麦人的入侵(始于787年),促 成各王国统一 ◎ 825年,威塞克斯国王埃格伯特打 败麦西亚,被承认为“不列颠统治 者”,英国开始统一。 ◎ 真正完成统一大业的是阿尔弗雷 德大帝(871-899年)。第一,与丹 麦人进行了近30年斗争;第二,废除 义务兵役制,改用封赐土地;第三, 创立贵族子弟学校,为统治阶级培养 人才;第四,编纂法典,《阿尔弗雷 德法典》。
东西方封建制度的不同,封建领主制与封建地主制的区别 关于“封建社会”的争议
三、中世纪的封建国家
东方:封建土地国有制占优势,存在庞大的国家组织和官 僚机构,往往在封建社会形成的初期,便是中央集权的统 治形式。但政权形式也存在差异。如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 合一,日本幕府政治却是天皇与将军两个实质上平行的王 朝。
前55-54年恺撒入侵。 43年克劳狄的占领。 442年,罗马驻军撤离。
◎ 日耳曼人的征服与七国时代(埃塞克斯、威塞克 斯、苏塞克斯、肯特、东盎格里亚、麦西亚、诺森 伯利亚)。
了解 日耳曼人的分支:
◎ 东日尔曼人: 哥特人、汪达尔人、伦巴德人。
◎ 西日尔曼人: 法兰克人、阿勒曼尼人、 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
→定居(相对稳定的居住情况和耕作情况)。 ◎ 公有(“任何人不能单独保有土地”)
→经济的分化(耕地分配的不平等)。 ◎ 平等(民众大会、长老议事会、
军事首领之选举产生及有限权力) →地位的差异(氏族贵族的特权化 和军事首领权力的扩大化)。
2、民族大迁徙:
▪ 日耳曼人迁徙的社会背景 ▪ ◎ 人口的增长与生存空间的需要。 ▪ ◎ 罗马的衰落。 ▪ ◎ 匈奴人西迁的压力。
欧洲:初期,封建领主制占优势,政治分裂割据;后期, 逐步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但不同国家,政权形式差别很 大。如英法的议会君主制,德意的分裂割据,波兰的贵族 议会共和制。
第七章 西欧封建社会
第一节 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 第二节 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和十字军东侵 第三节 封建制度发展时期的西欧诸国
◎ 初步的封建化进程 征收“丹麦金”,加速自由农民破产,
10世纪上半期,自由农民的依附化过程已 基本完成。
2、王权的强化 ◎ 1066年诺曼征服。 ◎ 威廉一世:没收英国贵族土地,合并为180个领地,按照庄园 分封给兄弟侄子、诺曼底贵族和教会,其中教会分到全国四分之 一的土地。 1086年,威廉一世实行人口土地调查。根据“土地调查书”记载, 当时只有12%是自由农民,占有20英亩的农奴占38%,占有5英亩 左右的农奴占32%,说明英国封建化进程的加速。12世纪,封建 庄园确立。
2、《萨利克法典》与法兰克人的分化 ◎ 克洛维时期编订,反映5-6世纪的法兰克人社会。 ◎ 马尔克即农村公社。 ◎ 公有与私有的并存——过渡与分化。 ◎ 克洛维时期,
国王和法兰克贵族将高卢的罗马皇室地产及无主土 地据为己有,进而形成新兴地主阶层。
了解:罗马高卢的传统延续与封建经济关系的形成 ◎ 罗马贵族与法兰克贵族的融合。 ◎ 罗马隶农、罗马释奴与法兰克农民的融合。 ◎ 基督教信仰的延续。
◎日耳曼人的迁徙
1) 起点:374年 匈奴人渡过顿河, 进入哥特人地区, 降服东哥特人, 击败西哥特人。
2) 西哥特人的迁徙 西哥特人信奉阿里乌斯派基督教。 迁徙开始于376年, 黑海草原→色雷斯→罗马(410年)→高卢(419年建国 于图卢兹)→西班牙(507年迁都托莱多)。 711年为阿拉伯人所灭。
3) 勃艮第人的迁徙 勃伦霍姆岛→高卢东南部, 440年建立国家, 532年为法兰克王国兼并。
4)汪达尔人的迁徙 信奉阿里乌斯派基督教。 中欧→潘诺尼亚→高卢→西班牙→北非 431年建国于希波。 439年迁都迦太基。 455年攻陷罗马。 534年,为拜占廷所灭。
5)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的迁徙 日德兰半岛→不列颠。
导论
一、“中世纪”的概念、分期和基本内容 二、封建社会与封建制度的含义 三、中世纪的封建国家
一、“中世纪”的概念、分期和基本内容
1、概念与分期 A.14-15世纪,由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首先提出 彼特拉克提出“黑暗时代”的概念
比昂多提出“中世纪”的概念。
之后,被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所强化,成为欧洲一个特 殊历史阶段的名称,指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人文主义者自 己所处时代的历史阶段。
◎ 丹麦人曾入侵不列颠东北部, 在法国建立诺曼底公国, 在意大利建立西西里王国, 同时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充当海盗(即维京人);
◎ 挪威人袭击苏格兰和爱尔兰,主要发展北欧文化; ◎ 瑞典人袭击俄罗斯地区(即瓦兰几亚人)。
▪ 第一个称霸的是肯特王国。肯特国王埃塞 伯特(560-616年)是第一个皈依基督教 的国王。约到8世纪初,盎格鲁-撒克逊诸 王国都已承认基督教。
第一节 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
一、民族大迁徙和日尔曼人的建国 二、法兰克王国 三、加洛林帝国的形成、发展和分裂
一、民族大迁徙和日尔曼人的建国 1、古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
恺撒《高卢战记》与塔西陀《日耳曼尼亚志》所反映日耳曼社会 ◎ 畜牧业(不热心农业,牛奶和肉类构成主要的食物来源)
→农业(定期轮换耕地和耕种作物)。 ◎ 游牧(逐年迁徙的记载)
B.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进一步赋予“中世纪”以“封建社会” 的含义。
C.从476年到1640年;从476年到1453年;从476年到1492年; 从476年到900年。还有人认为应该从395年开始算起。
二、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
“封建”一词的原意指的是“封土建国”,即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 功臣,让他们在这土地上建立诸侯国的一种政治制度,即分封世袭制。 我国周代开始有这种制度,其后有些朝代也曾仿行。欧洲中世纪君主 把土地分给亲信的人,形式跟我国古代封建相似,我国也把它叫做 “封建”。(狭义)
◎ 地位 保护作用: 保护脆弱的商品经济, 实现城市人口的政治联合, 进而争取自由和自治。
桎梏作用: 限制扩大再生产, 社会上层的统治工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十字军东侵 1、历史渊源与社会背景
宗教方面 ◎ 朝拜圣地的宗教传统。
著名教堂→罗马→耶路撒冷。 单独→结伙。 ◎ 消除私战与实现上帝和平。 ◎ 1054年教会的分裂 与重新统一的要求。
◎ 人力与财力的浩劫。 ◎ 技术与文化的交流。 ◎ 贸易的扩大。 ◎ 流通领域的活跃。 ◎ 城市的繁荣。 ◎ 庄园的衰落。 ◎ 教会势力的消长。
第三节 封建制度发展时期的西欧诸国
一、英国 二、法国 三、德国 四、意大利 五、西班牙
一、英国
1、早期历史 ◎ 克尔特人
盖尔人/不列颠人。 ◎ 罗马人的入侵与占领
3、采邑改革 ◎ 背景
无条件的土地封赐。 内部的松散性。 兵源的枯竭。
◎ 内容 采邑本意为“承担义务的封地”。 封君与封臣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封君封赐土地与提供保护。 封臣负担兵役与土地的终身占有。 农民与土地的连带封赐。
◎ 影响 兵源与军制(农民步兵→封建骑兵)。 中央与地方(内部联系与王权的加强)。 等级结构与权力的分割。 农民地位(对土地和领主的依附)。
◎ 第二次: 塞尔柱人的反攻与第二次十字军的败绩。
◎ 第三次: 埃及阿尤布王朝的崛起。 萨拉丁的战绩。 耶路撒冷王国的灭亡。 第三次十字军的无果而终。
◎ 第四次: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拉丁帝国的建立。
◎ 第五、六、七次:进攻埃及。 第八次:进攻突尼斯。 终点:1291年阿克的陷落。
3、历史影响 侵略战争。
三、加洛林帝国的形成、发展和分裂 1、丕平于751年即位。
754年得到罗马教皇加冕。 君士坦丁赠礼。教皇国的出现。
2、丕平之子查理(768-814年) 扩张: 774年伦巴德。 801年西班牙边区。 772-804年莱茵河右岸及多瑙河流域。 加冕:800年。
3、查理帝国的分裂 814年查理曼死后, 路易即位, 内战局面出现。 843年的凡尔登条约, 法兰克王国三分天下, 即莱茵河以东地区(德意志)、 缪斯河以西地区(法兰西)、 与意大利中北部(意大利)。 870年的墨尔森条约。
封建制度,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 基础的社会制度。其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农民(或农奴)耕种封 建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被封建地主剥夺。上层建筑主 要是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 (广义)
封建社会(Feudal society)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是马克思主 义历史学家常用的学术名词。
6、行会:小生产的形式之一 ◎ 起源
自身的软弱与联合的需要。 公权私化的特定政治环境。
◎ 构成 行会。 作坊。 匠师、帮工、学徒。
◎ 性质 经济组织: 规范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和流通原则。 政治群体: 政治生活和市政管理的外在形式。 社会单位: 互助合作和血亲复仇的基本群体。 个体生产与公权私化的延伸。
第二节 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和十字军东侵
一、封建城市的兴起 二、十字军东侵
一、封建城市的兴起 1、城市的概念
区别于乡村的非农业性区域,表现为人口和财富的相对 集中。
2、城市的兴起 ◎ 旧城市的复兴。 ◎ 新城市的出现。 ◎ 自发的聚集。 ◎ 领主的建立。
3、城市的物质基础与经济性质 ◎ 商品经济。 ◎ 城市的封建社会性质。
以小生产作为经济基础, 具有依附色彩。 城市的所谓自由只是相对于劳役制的乡村而言。
4、城市的法律地位 ◎ 区别于乡村奴役状态的自由身份。 5、城市的政治状况 ◎ 西欧之乡村统治城市
(可与东方之城市统治乡村比较)。 ◎ 独立于领主的自治权利:
机构选举权。 市政管理权。 货币发行权。 赋税征收权。 司法审判权。 ◎ 自治城市与城市国家。 程度差异。 区域不同。 暴力与赎买。
6)法兰克人的迁徙 中欧→高卢,481年建国。
7)东哥特人的迁徙 潘诺尼亚→ 489年在意大利北部、中部建 国,554年为拜占廷所灭。
8)终点568年 伦巴德人的迁徙 潘诺尼亚→意大利北部(568-774年) 。
民族大迁徙的历史意义
▪ 最重大的意义是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封建性生 产关系早在帝国末期已产生,由于奴隶主政权的存在, 阻碍了封建关系的发展。日尔曼人摧毁了西罗马的国家 机器,为封建关系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日尔曼人到处没 收罗马土地,把土地分给公社成员使用,这样就把他们 的农村公社制度(马尔克)带到了罗马土地上,一般成 员只有份地,自己耕种,而氏族贵族、军事贵族则分得 较多较好的土地,用奴隶和隶农耕种,封建性大土地所 有制从此迅速增长,西欧封建制度在罗马因素与日尔曼 因素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了。
直接起因 ◎ 1095年克勒芒宗教会议
停止私战。 拯救圣城。
教会承诺: 参加者可免除债务, 可无需领主的同意转让土地, 家属和财产受教会保护。
2、基本进程 ◎ 起点:1096年。 ◎ 第一次:
十字军国家的建立与西欧制度的翻版。 耶路撒冷王国(巴勒斯坦)、 安条克公国(叙利亚)、 的黎波里伯国(黎巴嫩)、 爱德萨伯国(叙利亚)。
世俗方面 ◎ 生存空间的需要。 ◎ 东方财富的向往。 ◎ 过境贸易与商路的控制。 ◎ 1089-1095年西欧连续七年的自然灾害。 外在条件 ◎ 阿拉伯人的衰落。 ◎ 突厥人的分裂。 ◎ 1071年后东地中海的政治形势与拜占廷帝国的求援。
乌尔班二世称:“因为你们居住的土地被大海和高山峻岭所围困,不够 满足你们众多的居民;而且物产并不丰富,物产填不满庄稼人的肚子……走 上通向圣墓的征途,把圣地从邪恶的种族手里夺回来,归你们自己占有。正 如《圣经》说的,那块‘丰饶之国’是上帝赐给以色列的子孙的。耶路撒冷 是世界的中心;它的物产丰富无比,就像另一座天堂”(世界文明史)。
二、法兰克王国 1、法兰克人国家的建立 ◎ 日尔曼人的一支,
利普阿尔法兰克人与萨利克法兰克人。 莱茵河流域→4世纪以后进入高卢。
◎ 481年,萨利克人 萨利克人墨洛温家族的克洛维即位。 部族兼并。 首都巴黎。
◎ 486年苏瓦松战役与疆域基础的奠定。 ◎ 496年,克洛维接受洗礼。 ◎ 到6世纪中期,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国家, 版图西到比利牛斯山,东到莱茵河东岸。
▪ 教会与国王相互勾结,占有大量土地,成 为封建大地主,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 建土地所有制转化。
◎ 丹麦人的入侵(始于787年),促 成各王国统一 ◎ 825年,威塞克斯国王埃格伯特打 败麦西亚,被承认为“不列颠统治 者”,英国开始统一。 ◎ 真正完成统一大业的是阿尔弗雷 德大帝(871-899年)。第一,与丹 麦人进行了近30年斗争;第二,废除 义务兵役制,改用封赐土地;第三, 创立贵族子弟学校,为统治阶级培养 人才;第四,编纂法典,《阿尔弗雷 德法典》。
东西方封建制度的不同,封建领主制与封建地主制的区别 关于“封建社会”的争议
三、中世纪的封建国家
东方:封建土地国有制占优势,存在庞大的国家组织和官 僚机构,往往在封建社会形成的初期,便是中央集权的统 治形式。但政权形式也存在差异。如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 合一,日本幕府政治却是天皇与将军两个实质上平行的王 朝。
前55-54年恺撒入侵。 43年克劳狄的占领。 442年,罗马驻军撤离。
◎ 日耳曼人的征服与七国时代(埃塞克斯、威塞克 斯、苏塞克斯、肯特、东盎格里亚、麦西亚、诺森 伯利亚)。
了解 日耳曼人的分支:
◎ 东日尔曼人: 哥特人、汪达尔人、伦巴德人。
◎ 西日尔曼人: 法兰克人、阿勒曼尼人、 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
→定居(相对稳定的居住情况和耕作情况)。 ◎ 公有(“任何人不能单独保有土地”)
→经济的分化(耕地分配的不平等)。 ◎ 平等(民众大会、长老议事会、
军事首领之选举产生及有限权力) →地位的差异(氏族贵族的特权化 和军事首领权力的扩大化)。
2、民族大迁徙:
▪ 日耳曼人迁徙的社会背景 ▪ ◎ 人口的增长与生存空间的需要。 ▪ ◎ 罗马的衰落。 ▪ ◎ 匈奴人西迁的压力。
欧洲:初期,封建领主制占优势,政治分裂割据;后期, 逐步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但不同国家,政权形式差别很 大。如英法的议会君主制,德意的分裂割据,波兰的贵族 议会共和制。
第七章 西欧封建社会
第一节 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 第二节 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和十字军东侵 第三节 封建制度发展时期的西欧诸国
◎ 初步的封建化进程 征收“丹麦金”,加速自由农民破产,
10世纪上半期,自由农民的依附化过程已 基本完成。
2、王权的强化 ◎ 1066年诺曼征服。 ◎ 威廉一世:没收英国贵族土地,合并为180个领地,按照庄园 分封给兄弟侄子、诺曼底贵族和教会,其中教会分到全国四分之 一的土地。 1086年,威廉一世实行人口土地调查。根据“土地调查书”记载, 当时只有12%是自由农民,占有20英亩的农奴占38%,占有5英亩 左右的农奴占32%,说明英国封建化进程的加速。12世纪,封建 庄园确立。
2、《萨利克法典》与法兰克人的分化 ◎ 克洛维时期编订,反映5-6世纪的法兰克人社会。 ◎ 马尔克即农村公社。 ◎ 公有与私有的并存——过渡与分化。 ◎ 克洛维时期,
国王和法兰克贵族将高卢的罗马皇室地产及无主土 地据为己有,进而形成新兴地主阶层。
了解:罗马高卢的传统延续与封建经济关系的形成 ◎ 罗马贵族与法兰克贵族的融合。 ◎ 罗马隶农、罗马释奴与法兰克农民的融合。 ◎ 基督教信仰的延续。
◎日耳曼人的迁徙
1) 起点:374年 匈奴人渡过顿河, 进入哥特人地区, 降服东哥特人, 击败西哥特人。
2) 西哥特人的迁徙 西哥特人信奉阿里乌斯派基督教。 迁徙开始于376年, 黑海草原→色雷斯→罗马(410年)→高卢(419年建国 于图卢兹)→西班牙(507年迁都托莱多)。 711年为阿拉伯人所灭。
3) 勃艮第人的迁徙 勃伦霍姆岛→高卢东南部, 440年建立国家, 532年为法兰克王国兼并。
4)汪达尔人的迁徙 信奉阿里乌斯派基督教。 中欧→潘诺尼亚→高卢→西班牙→北非 431年建国于希波。 439年迁都迦太基。 455年攻陷罗马。 534年,为拜占廷所灭。
5)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的迁徙 日德兰半岛→不列颠。
导论
一、“中世纪”的概念、分期和基本内容 二、封建社会与封建制度的含义 三、中世纪的封建国家
一、“中世纪”的概念、分期和基本内容
1、概念与分期 A.14-15世纪,由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首先提出 彼特拉克提出“黑暗时代”的概念
比昂多提出“中世纪”的概念。
之后,被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所强化,成为欧洲一个特 殊历史阶段的名称,指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人文主义者自 己所处时代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