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功能食品研究进展ppt课件
营养与功能食品研究进展ppt课件

膳食结构的改善与疾病风险
中国慢性病井喷
➢目前超过2.6亿人患病,耗3万亿 ➢慢性病占疾病负担69% ➢慢性病占人群死因构成85% ➢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人口老龄 化可能使中国慢性病负担增加40%
亟需考虑食品与代谢 性疾病风险发生、发展 的关系。
基于队列研究数据,替代饮食(地中海饮食、鱼素饮食、纯素食)与常规饮食 对糖尿病、癌症、冠心病和饮食依赖性疾病的死亡风险降低。
饮食
饮食
饮食
微生 物群
饮食
生理
健康
饮食
饮食
饮食
行为
肠道—微生物—免疫—饮食
功能食品品质改良与个性化创制
➢开展高功能活性食品原料筛选 ➢食品配方的靶向设计研究
➢加工过程中营养功能品质调控研究 ➢加工装备先进制造
16
2
主要工作及研究进展
(1) 研究方向
贮藏态 萌芽态 预消化态
微生物基因组学 营养代谢组学
我国膳食结构的变化
动物性食物消费增长,畜禽肉类及油 脂类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
➢ 近30年来,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大米,猪肉和蔬菜的消费量很高)正在向具有 高消费肉类和食用油,而谷物和蔬菜消费低的膳食模式转变。
➢ 2012年我国居民脂肪供能比32.9%已超过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中宏量 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规定的上限30%
David Tilman,Michael Clark. Global diets link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human health. Nature. 2014,515,518-522
(2) 近年我国营养膳食相关政策规划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十三五”规划纲要
《功能性食品的开发》课件

功能性食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
01
各国对功能性食品的监管政策存在差异,企业需关注政策变化
,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
科学依据的挑战
02
功能性食品需要科学依据支持其功能宣称,企业应加强科研投
入,提高产品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消费者认知不足
0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的认知和理解,增强
配方设计与优化
配方设计
根据产品目标、原料特性和市场需求 ,设计合理的配方。
配方优化
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对配方进行优 化,提高产品的功能性和口感。
生产工艺确定
工艺流程设计
根据配方和原料特性,设计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
工艺参数确定
通过实验和生产实践,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功能性验证与评价
美容养颜
要点一
总结词
通过改善皮肤水分和弹性、减少色素沉着等方式美容养颜 。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功能性食品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改善皮肤的水分保持和弹性 ,如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等。这些成分能够增加皮肤的弹 性和光泽度,使皮肤更加年轻和健康。此外,一些功能性 食品还含有能够抑制黑色素生成的活性物质,如维生素C 、熊果苷等,可以减少皮肤的色素沉着,淡化色斑和雀斑 ,从而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辅助改善记忆
总结词
通过提供大脑所需营养素、促进神经生长等方式辅助 改善记忆。
详细描述
功能性食品中富含的一些营养成分,如DHA(二十碳 五烯酸)、EPA(二十碳五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以 及胆碱、牛磺酸等氨基酸类物质,对大脑的发育和功 能具有重要作用。这些成分可以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 突触的传递,提高大脑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此外,一 些功能性食品还含有能够调节神经递质代谢的活性物 质,如GABA(γ-氨基丁酸)等,可以改善大脑的神 经传导和信息处理能力,从而辅助改善记忆。
食品营养学ppt课件

8
5、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
是在生理需要量的基础上考虑了人群的安 全率而制定的膳食中必须含有的能量和各 种营养素的数量。
膳食营养素供给量略高于营养生理需要量。
9
6、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DRIs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 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由4项指标组成:
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 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 要量的摄入水平。
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 养素的目标值。
12
(3) 适宜摄入量(AI)
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 素的摄入量。 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而不能计算 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AI来代替 RNI。
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27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代谢人体能量需要的构成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作用机制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贮藏加工对营养价值的影响强化食品保健食品特殊人群的营养膳食营养与疾病防治社区营养合理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社区营养28食品的营养成分及其检测各种营养的功能291继续开展营养学的各项基础研究2开展各种特殊人群的合理营养与膳食结构研究3营养相关疾病的理论研究4加强社区营养及必要社会措施的研究5食物的营养强化6提高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病的科学管理水平7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体制与机构五营养学研究展望3031生命在于营养生命更在于全面均衡和合理的营养
15
8、绿色食品(Green Food)
绿色食品定义: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种植及全过程 标准化生产或加工的农产品,严格控制其有毒有害物 质含量,使之符合国家健康安全食品标准,并经专门 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
《功能性食品学》课件

目 录
• 功能性食品学概述 • 功能性食品的种类与特性 • 功能性食品的研发与生产 • 功能性食品的市场与前景 • 功能性食品的安全与监管
01
功能性食品学概述
定义与分类
功能性食品学定义
功能性食品学是一门研究功能性 食品的学科,主要涉及食品的生 理功能、营养特性以及人体健康 的关系。
02
功能性食品的种类与 特性
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
总结词
通过补充营养素、调节生理功能等方式,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
详细描述
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通常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物质等,有 助于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预防疾病、促进身体健 康。
辅助降血脂功能性食品
总结词
设计美观、实用的包装,提高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包装工艺
根据包装材料和产品特点,采 用适当的包装工艺,确保产品 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损伤 。
储存条件
根据产品的稳定性和保质期, 制定合理的储存条件,确保产
品品质和安全性。
04
功能性食品的市场与 前景
功能性食品的市场现状
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
全球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其中亚太地区增长最快。
浓缩与干燥
对提取物进行浓缩和 干燥,以获得稳定的 成品。
制剂与成型
将提取物与其他配料 混合,制成适合消费 者食用的剂型和形状 。
质量检测与控制
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 环节进行质量检测和 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稳定。
功能性食品的包装与储存
包装材料选择
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市场需求, 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
包装设计
功能性食品学的意义
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性食品教学课件ppt

能性食品的研究和应用
01
与食品企业合作,开发新型功
能性食品
02
与生物技术企业合作,研究功
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和生产工
艺
03
功能性食品的市场推广和普及
04
加强功能性食品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消费者认知度和接受度
05
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推广
功能性食品在临床治疗中的应
用
06
THANKS
感谢观看
推荐摄入量
根据健康指南,成年人每天应摄入100-200亿个 益生菌。
植物提取物类功能性食品
植物提取物的作用
植物提取物可以促进消化系统 健康,抗氧化,抗炎,抗肿瘤
等。
常见来源
植物提取物主要来自绿茶、红酒 、蓝莓、大蒜、姜等食物。
推荐摄入量
根据健康指南,成年人每天应摄入 适量的植物提取物。
其他类型功能性食品
其他类型的功能性食品包括水溶性纤维素、低聚糖、苦瓜提 取物等,它们也具有改善消化系统的作用。
这些功能性食品的摄入量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健康指南进行 调整。
03
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性食品 作用机理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维持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
功能性食品中的某些成分可以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群的生长繁殖,同时抑制有 害菌群的生长,从而维持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
辅助治疗胃肠疾病
对于一些胃肠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功能性食品可以起到辅 助治疗的作用,促进疾病的康复。
对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预防效果
减少肥胖风险
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性食品可以减少肥胖风险, 控制体重增长。
降低糖尿病风险
功能性食品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 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食品营养PPT课件

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 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维生素的摄入量应满足人体需求,缺 乏维生素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过 多摄入某些维生素也会对身体造成伤 害。
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脂 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 中。
02
碳水化合物分为单糖、 双糖和多糖,不同的碳 水化合物对血糖的影响 也不同。
03
04
膳食纤维是一种多糖, 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肠 道功能等作用。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 与人体需求相匹配,过 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健康。
脂肪
01
02
03
04
脂肪是人体重要的储能物质, 也参与人体细胞构成和功能。
脂肪分为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 肪,其中不饱和脂肪又分为单 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
合理的食品营养有助于预防各种慢性 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 等,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食品营养与健康
食品营养是人类健康的基础,通过合 理摄取食物中的营养素,可以维持人 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生长发育和健康 长寿。
食品营养的重要性
维持生命活动
食品营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 物质等基本营养素。
食品营养ppt课件
目 录
• 食品营养概述 • 食品营养的成分 • 食品营养的吸收与利用 • 食品营养与健康 • 食品营养的合理搭配与饮食建议
01 食品营养概述
食品营养的定义
食品营养的定义
食品营养与疾病预防
食品营养是指食物中含有的能够满足 人体生理需求的各种营养素的性质、 含量、比例以及吸收和利用的相互关 系。
食品营养学课程全套课件-2024鲜版

食品营养学课程全套课件•食品营养学概述•基础营养知识•各类食品营养价值分析•食品加工对营养价值影响目•营养与健康关系探讨•实践应用:个性化营养方案制定录01食品营养学概述食品营养学定义与重要性食品营养学定义研究食物中营养素及其他生物活性成分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科学。
食品营养学重要性指导人们合理选择食物,满足身体对营养素的需求,预防营养相关疾病,促进健康。
食品营养学历史与发展食品营养学历史自古代就有对食物与健康关系的探讨,但现代食品营养学起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食品营养学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食品营养学不断深入研究,揭示了更多营养素的作用机制和食物与健康的关系。
食品营养学与其他学科关系与医学关系医学是研究人类疾病与健康的科学,食品营养学为其提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营养策略。
与农业科学关系农业科学关注食物生产和加工过程,食品营养学则关注食物中营养素的变化和保留。
与食品科学关系食品科学关注食品的理化性质、加工和贮藏等方面,而食品营养学则关注食品中的营养素和生物活性成分。
02基础营养知识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其他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如膳食纤维、水等,对保持身体健康也有重要作用。
030201营养素分类及功能能量平衡与营养需求能量平衡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保持平衡,避免肥胖或营养不良。
营养需求不同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的人群对营养素的需求有所不同,应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以满足需求。
营养素的相互作用各种营养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需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参与。
针对一般人群的膳食建议,包括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适量吃鱼、禽、蛋、瘦肉等。
膳食指南针对特定人群或特定疾病的营养建议,如孕妇、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需要特别注意的营养问题。
营养建议通过教育和宣传,培养人们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如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等。
功能性食品ppt课件

精力,增强防御功能和调节生理节律的工业化食品。
(1)婴儿日常功能性食品
(2)学生日常功能性食品
(3)老年人日常功能性食品
2.特种功能性食品
根据某些特殊消费群状况,强调食品的预防疾病和
促进康复方面的调节功能,如减肥、美容等。
.
22
(二)根据科技含量进行分类
1.第一代产品(强化食品) 根据各类人群的营养需要,针对性地将营养素添加到
.
5
二、功能性食品与一般食品、药品的区别
• (一)我国食品药品的一般分类
.
6
➢1.特殊营养食品:通过改变食品中营养素的 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 养需要的食品。包括婴幼儿食品、营养强 化食品、调整营养素食品(低糖食品、低 钠食品、低谷蛋白食品)等。
.
7
➢2.新资源食品:在我国新研制、新发现、 新引进的,无食用习惯或仅在个别地区有 食用习惯,符合食品基本要求的物品,如 螺旋藻。部分新资源食品经过保健功能检 测后,可申报批准为功能性食品。
• 可以长期使用 • 口服
• 药品
• 应当有明确的治疗目 的以及相应的适应症 和功能主治
• 可以有不良反应 • 有规定的使用期限 • 注射、外用、口服等
.
13
如何鉴别保健食品
.
14
1.正确认识保健食品标识—蓝帽子
必须印在“主要展示版面”的左上方
.
15
2.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
16
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有效期为5年
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本质在于能够刺 激和活化处于亚健康态人体潜在的生理 功能,发挥机体自身调节作用,促进人 体向健康态转变,降低疾病风险,达到 增进健康的目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3
2016.8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
一切为人民健康
2016.10
2016.12
国务院《中国防治慢性病中 长期规划(2017—2025 年)》
2017.2
2017.7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
国务院《“十三五” 国务院《“十三五”期间深 卫生与健康规划》 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
国务院《国民营养 计划2017-2030》
9
营养与功能食品研究关键技术点
基础性研究
1.食品组成与功能因子挖掘 2. 营养保持与提升技术研究 3. 功效作用机制研究 4. 基于大数据个性化功效评价
关键技术与产品创制
1. 评价及测量方法学研究 2. 大数据收集及个性化数据分析 3. 自动化、智能化加工技术研究 4. 特殊膳食(老年、婴幼儿食品)创制
David Tilman,Michael Clark. Global diets link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human health. Nature.
2014,515,518-522
6
(2) 近年我国营养膳食相关政策规划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十三五”规划纲要
饮食习惯 食物行为
机体锻炼
精准营养
强化营养 个体化营养 基因分型指导的营养
14
➢通过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种组学手段,从物种、功 能通路、代谢产物的角度,开展膳食及其营养组分、功能因子作用研究,探讨食物 /营养功能成分-人类健康的关联机制
饮食
饮食
饮食
微生 物群
饮食
生理
健康
营养与功能食品研究进展
王凤忠(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 副所长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副院长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 岗位科学家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 主任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收贮运管控重点实验室 主任 农业部农产加工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
1
目录
12
➢江南大学钟芳教授利用纳米技术构建包载转运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的纳米运载体系,其研究 发现纳米乳液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能有效的保持体系中所包载的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
13
营养功能食品个性化、大数据功效评价技术
营养基因组学 微生物群 代谢组学
深度表型 Juan de Toro-Martín et al. Nutrients 2017, 9, 913
5
膳食结构的改善与疾病风险
中国慢性病井喷
➢目前超过2.6亿人患病,耗3万亿 ➢慢性病占疾病负担69% ➢慢性病占人群死因构成85% ➢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人口老龄 化可能使中国慢性病负担增加40%
亟需考虑食品与代谢 性疾病风险发生、发展 的关系。
基于队列研究数据,替代饮食(地中海饮食、鱼素饮食、纯素食)与常规饮食 对糖尿病、癌症、冠心病和饮食依赖性疾病的死亡风险降低。
7
美国国家营养学研究路线图2016-2021
问题1: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定义饮食模式,以提升和维持健康?
主题1:
主题2:
主题3:
健康提升与疾病防治 个体差异(包括“组学”) 居民群体水平的监测
问题2:如何帮助人们选择健康的饮食模式?
主题1:
主题2:
对饮食方式的影响
干预
主题3:
主题4:
系统科学
环境的可持续性
8
(3) 食品科学研究问题集中点 近代营养学重要的发展
➢ 食物中非营养素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 ➢ 膳食与营养对慢性病的病因学机制进展 ➢ 细胞、分子和生物化学在营养素代谢领域的应用 ➢ 营养素与慢性疾病相关的鉴定 ➢ 肠道微生态对肥胖、免疫和认知功能的作用 ➢ “组学”研究技术的发展, ➢ 营养基因-诊断技术进步
问题3:如何开发利用创新的方法和系统,加速人类营养学方面的发现?
主题1:
主题2:
主题3:
主题4:
膳食暴露评估
行为科学
行为经济学
大数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
•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 以普及营养健康知识、优化营养健康服务、完善营养健康
制度、建设营养健康环境、发展营养健康产业为重点 • 关注国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营养健康 • 将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
10
(4) 食品科学研究进展 营养功能成分分析挖掘技术
➢ 采用酶联免疫、量子点标记、免疫化学、生物传感器、分子印迹仿生免疫分 析技术为基础的生物技术和分离技术手段和GC-MS、LC-MS、NMR、毛细管电 泳等现代仪器,实现功能成分的精准定量和定性分析,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针对食物基质成分复杂、干扰大等特点,采用宏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 谢组学、基因组学等多组学分析技术手段和多维色谱技术、高光谱成像耦合图像 分析技术、指纹图谱等分析手段,批量、精准定性、定量检测
11
营养功能成分活性保持与递送
➢改进食品加工中功能因子的动态 稳定监控技术、互配增稳、增效等 技术 ➢研究包埋材料,如微胶囊、微 乳、多重乳状液等物理包埋以及生 物、化学协同稳定因子对营养功能 因子活性的影响 ➢新型纳米材料、微胶囊壁材、靶 向性修饰剂、载体材料等的选取及 多重组装包埋技术、成型技术等
1 营养与功能食品发展现及趋势 2 主要工作及研究进展 3 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建议
2
1
营养与功能食品发展现及趋势
3
(1) 膳食结构特点及疾病风险 全球当前社会膳食结构的特点
肉类蛋白摄 入增加
人均日粮/热量需求与GDP的关系
空热量食物(精炼糖、精 炼动物脂肪、油和酒精) 大量摄入
卡路里摄入 过量
David Tilman,Michael Clark. Global diets link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human health. Nature.
2014,515,518-522
4
我国膳食结构的变化
动物性食物消费增长,畜禽肉类及油 脂类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
➢ 近30年来,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大米,猪肉和蔬菜的消费量很高)正在向具有 高消费肉类和食用油,而谷物和蔬菜消费低的膳食模式转变。
➢ 2012年我国居民脂肪供能比32.9%已超过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中宏量 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规定的上限30%
饮食
饮食
饮食
行为
肠道—微生物—免疫—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