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九上)
九年级世界史历史复习提纲上

世界史复习提纲
一.史前史(7.5分)
1.史前史时代的特征及时间
史前史时代指的是人类历史以前的一个历史时期,它始于现代人分子
的产生,终于文明发展以前。
大约从3.5万年前到3500年前的时期,它
可以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早期的铁器时代。
2.史前史的文明发展
(1)石器时代:包括泥坑文化、洞穴文化、环烧火器文化、彩陶文化、小石器文化等。
(2)青铜时代:出现了铜镯、铜锤、铜盾、铜剑等。
(3)早期铁器时代:铁的发明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进步。
二.新石器时代(9分)
1.新石器时代的特征及时间
新石器时代是指从大约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1800年的历史时期,
它后来被称为日晷新石器时代。
2.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发展
(1)部落组织: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组成部落,共同分配资源,分工合作生活。
(2)农业发展:新石器时代的农业发展,人们使用木耕的犁,改良
耕作方法,发展对土地的规范使用。
(3)金属器的发明:新石器时代发明了青铜器,使用了有汞的青铜合金,从而改造了社会经济面貌。
(4)艺术活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许多文字记录,并开始使用彩绘画等艺术形式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一、古埃及1、公元前3100年左右,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2、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地跨亚非的军事帝国。
3、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成就最为突出。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金字塔1、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因形似汉字“金”而得名。
2、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位于哈佛拉金字塔前)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是指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位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河之间的地方。
一、古巴比伦1、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时期。
二、《汉谟拉比法典》1、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实质: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3、意义: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4、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第3课古代印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地理上指南亚次大陆,古印度文明最早出现在印度河流域。
)1、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恒河流域定居,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北部出现许多小国。
2、孔雀王朝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除半岛南部外,基本实现统一。
(首都华氏城)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中亚的游牧部落——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特点: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九年级上册【初三】历史人教版复习提纲

世界历史(上册)复习提纲1、时间:三四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最早的人类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
2、四个社会:A、原始社会:特点是时间漫长,社会发展缓慢,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极低。
人类社会的平等关系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基础上的。
B、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了,社会生产分工的扩大,引起人类社会关系的变化,氏族瓦解,阶级产生,国家出现,人类步入奴隶社会。
奴隶主和奴隶是社会的主要阶级,奴隶承担着整个社会的生产劳动,而奴隶主占有全部的劳动成果。
世界东西方国家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封建社会: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特点是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它确定了政治上欧洲封建国家的长期的分裂性和不统一性的特点;基督教会在思想上控制着整个欧洲。
D、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生产资料高度集中,资产阶级无偿榨取工人的劳动果实,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出现大批垄断集团,他们不但控制了国家主要的经济领域,也把触角伸向国家政治生活,要求瓜分世界。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内容标准】史前文明:(1)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知识框架】第1课:人类的形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内容标准】上古人类文明:(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2)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知道(奴隶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内容标准】(1)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2)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世界历史复习提纲(九上)

世界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世界古代史一、上古、中古亚欧文明,文明的融合1.知道古代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金字塔: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的陵墓,()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
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和高超的技术,表现了古埃及人令人惊叹的智慧。
金字塔是()文明的标志。
(2)《汉谟拉比法典》:两河流域。
公元前(),国王汉谟拉比统一(),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是()的成文法典。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
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严重地阻碍了()的发展。
2.知道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大化改新:()年,()颁布改新诏书,仿照中国的()改革。
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向()过渡的标志。
启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学他人之长,克已之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发扬光大,善于学习,不断创新。
3.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1)以()和()为中心的古老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
古()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希腊历史的开始。
希腊最著名的奴隶制城邦是()和()。
(2)梭伦改革,建立了()。
()执政时期,城邦政治充分()。
由全体公民组织的()是雅典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
(3)()时期,雅典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平等,()左右着国家政权,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但这种民主是建立在()专政基础之上的,()和()都没有政治权利,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人。
4.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1)马可•波罗来华:()著名的旅行家,1271年随父沿()来华,在中国侨居17年。
回到意大利后,口授了()一书。
(2)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古代()创造发明了0至9十个数字符号,称为数码。
世界史复习提纲九年级历史上册

九上世界史复习·提纲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第一部分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文明】【奴隶社会】第1课古代埃及一、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公元前3500年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二、古埃及文明成就:①天文:太阳历;②文字: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③医学:木乃伊;④建筑: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用途: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最大:胡夫金字塔,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王权衰落。
三、法老的统治: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是全国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起源:公元前3500年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二、古巴比伦王国: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实现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君主专制的奴隶制国家。
三、文明成就:①天文:阴历、设置闰月;②文字: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③计数法:60进位制;④法律:《汉谟拉比法典》,是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第3课古代印度一、文明起源:前23世纪的印度河流域,代表遗址: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前1500年雅利安人侵入印度;鼎盛:孔雀王朝;古印度美称:“大象之国”、“黄金之国”二、文明成就:①发明阿拉伯数字▲;②梵文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③佛教④种姓制度▲a.四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此外还有“不可接触者”--贱民b.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社会等级制度。
c.特点:世代相袭、贵贱分明。
【单元小结】古代亚非文明共同特征:①兴起于大河流域▲②经济上以农业为主③政治上实行奴隶制专政第一部分世界古代史·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海洋文明】【奴隶社会】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一、希腊文明【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1.地理特点:环海、多山、多岛屿,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一、史前时期的人类1.人类起源:南方古猿生活时间:(300)万年前;地区(非洲)三大主要人种:(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2.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妇女在生活中主导地位,以母系血缘为纽带3.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男子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以父亲血缘为纽带,开始出现私有财产。
二、上古人类文明1.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古巴比伦: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代印度:印度河、恒河流域,出现了种姓制度古代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2.欧洲文明古()是欧洲(西方)文明的发源地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帝国的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三、中古亚欧文明1.日本大化改新: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实行中央集权2.阿拉伯国家: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在(法兰克王国)实行的采邑制基础上形成4.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四、文明的冲撞与融合1.希波战争:交战双方:波斯帝国——希腊2.亚历山大帝国: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首都是(巴比伦),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3.罗马帝国征战:2世纪时,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海:同北欧、印度、中国有交往4.马可·波罗来华:元朝时在中国生活了10多年,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5.阿拉伯数字:古代(印度人)人发明,(阿拉伯)人加以改进传播五、世界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文字: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人发明楔形文字:(苏美尔人)人发明2.文学:古希腊文学名著:《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阿拉伯文学名著:《天方夜谭》根据民间故事整理而成的一部故事集3.科技: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发现了(比重)原理和(杠杆)原理:确定了许多数学方面的计算方法4.宗教:世界三大宗教名称产生时间地点创立者佛教释迦牟尼公元前6世纪印度半岛基督教耶稣公元1世纪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公园7世纪阿拉伯半岛六、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1.文艺复兴开始时间:(14)世纪先驱:但丁的名著《神曲》作用:冲破了…,焕发了…,促进了…2.新航路的开辟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线作用: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影响(国内、国际)4.美国独立战争:领导人:华盛顿(主要活动及其评价)历史意义:(国内、国际)5.法国大革命:纲领性文件《》(主要内容)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1804年()建立,1814年覆灭历史意义:(国内、国际)七、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标志:(珍妮)机等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动力革新:机械师(瓦特)改进蒸汽机,它的强大动力为机器大生产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加快了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步伐,将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交通工具:火车的发明八、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1、三角贸易:基本内容:欧洲(廉价商品、枪支弹药)→非洲(黑人)→美洲(金银、生产原料)→欧洲影响: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九上古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人类起源与上古文明第一课史前时期的人类1、原始人类的出现: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指出: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
南方古猿: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出土于非洲(所以非洲大陆很可能是世界上人类最早的起源地。
)南方古猿是人类已知的直系祖先,特征:①、能直立行走②、脑容量同现代猿类差别不大,牙齿与人类相似③、会使用工具但不会制造工具。
晚期猿人:又称“直立人”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是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直立人化石。
智人:现代人的直接祖先,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2、三大人种的形成:是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
人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氏族社会,氏族社会分为母系和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特征:①、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特别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血缘关系和财产继承按母系计算。
②、子女从小由母系所在的氏族养育,子女“知其母不知其父”。
父系氏族社会特征:①、男子在氏族内部取得支配地位,血缘关系和财产继承按父系计算。
②、子女留在男性一方氏族内,子女“即知其母,又知其父”。
③、后期出现私有财产和阶级。
第二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1、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尼罗河)、古巴比伦(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古印度(恒河和印度河)、古中国(黄河和长江)。
2、古埃及:大约公元前3100年出现国家。
统治者:法老,集军事、行政、司法、宗教大权于一身,实行专制统治。
金字塔:是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最著名的是胡夫金字塔。
文明标志还有:木乃伊、狮身人面像。
3、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894年崛起,国王: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法典》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维护私有制和社会秩序。
历史地位: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古印度:种姓制度分为 婆罗门(祭祀贵族,掌握宗教大权,是精神统治阶级);②刹帝利(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事大权,是世俗统治阶级);③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④首陀罗(被征服地区的居民,从事手工业、农业和渔猎)。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一)史前时期的人类第1课人类的形成1、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世界上的人类分成三大人种:黄种、白种、黑种人。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上古人类文明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2、金字塔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佂。
3、《汉谟拉比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
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人类文明多产生于大河流域,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5、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克里特岛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
(三)中古亚欧文明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
6、大化改新的内容、意义主要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7、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这次改革,①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在各级封建主之下,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②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历史世界史复习提纲
世界古代史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金字塔的国度
1.古埃及建立
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2.古埃及兴亡
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
两百多年后衰落,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
3.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宏伟壮观的石头陵墓。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国家
1.地理位置
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两河流域。
2.国家出现
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许多奴隶制小国。
3.古巴比伦王国
(1)起止时间:建立于公元前19世纪,公元前1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灭亡于公元前16世纪。
(2)国家性质: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古代印度
(1)地理范围:古代印度指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等国。
(2)国家出现: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征服当地居民,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2.种姓制度
(1)形成: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过程中形成,社会逐渐形成四个不同的等级。
(2)内容:古代印度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
(3)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一、雅典城邦的繁荣
1.雅典城邦的兴起
(1)时间:公元前8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了希腊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
(2)地点:希腊半岛。
(3)性质:公元前6世纪雅典成为奴隶制共和国。
2.雅典城邦的繁荣
(1)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或伯利克里当政时期。
(2)表现: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文化昌盛;全体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
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二、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建立
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
公元前509年,罗马发展成奴隶制共和国。
2.强盛
(1) 原因:通过对外扩张活动。
征服意大利半岛→三次布诺战争→向东远征→地中海霸主。
(2) 时间: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3) 表现: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奴隶制发展,奴隶边布社会各个角落。
3.灭亡
(1)原因:罗马发生严重的社会危机。
(2)结果: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各派力量经过激烈的较量,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
罗马共和国被帝国所取代。
三、罗马帝国的兴亡
1.帝国建立
(1)时间:公元前27年。
(2)人物:屋大维建立。
2.帝国分裂
(1)原因:外族入侵;人民起义;统治阶级内讧。
(2)表现;359年分为东罗马(359—1453年)和西罗马(359---476年)两部分。
476年西罗马的灭亡标志西欧的奴隶社会随之终结。
1453年,东罗马被奥斯曼土尔其所灭。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大化改新
1.日本统一
(1)1世纪前后,日本列岛出现了很多奴隶制国家。
(2)5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
2.大化改新
(1)背景
①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奴隶主贵族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②七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上台执政,颁布诏书,开始改革。
(2)主要内容
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②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意义: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历史背景
(1)六、七世纪初期,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
(2)为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
(3)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
(4)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2.伊斯兰教的产生
(1)7世纪初期,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传教,创立了伊斯兰教。
(2)622年,穆罕默德率领教徒从麦加出走,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3.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630年,穆罕默德率兵征服麦加。
(2)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1.创造者:印度人
2.传播者:阿拉伯人
3.发展经过:
①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②阿拉伯人学会了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
③12世纪初,这一简便计数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④16世纪,阿拉伯数字的写法与现在一的写法基本一致。
此后,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二、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行纪》
1.马可·波罗其人
(1)国籍:意大利人
(2)经历: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担任朝廷官职,学会了汉语和蒙古语,游遍中国,考察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
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从海路回国。
2.《马可·波罗行纪》
(1)作者:马可·波罗的狱友
(2)内容:记述马可·波罗东方见闻
(3)影响: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第8、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象形文字
(1)创造者:埃及人
(2)特点:用图形表示事物
(3)影响:对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楔形文字
(1)创造者: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
(2)特点:每一笔开始部分都较粗,而末尾部分都较细,就像木楔一样。
(3)影响:被西亚古代各民族采用。
二、宗教
1、佛教
①背景:古代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
②时间:公元前6世纪
③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④基本教义:佛教要求人们“忍耐顺从”以脱离苦难
⑤传播:
时间: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
传播方向:北:中亚→中国→朝鲜→日本
南: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我国境内傣族地区
2.基督教
①产生背景: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
②创立人:传说中的耶稣
③基本教义: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④影响: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
3.伊斯兰教
①背景: a.6、7世纪,半岛上氏族制度日趋解体,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b.阿拉伯贵族渴望建立统一的强大国家,人民也希望实现半岛统一。
②时间:7世纪初。
③地点:麦加。
④创始人:穆罕默德。
⑤教义:宇宙间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
⑥经典:《古兰经》。
⑦作用:这种关于一神教的宣传,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民族统一。
三、文学与戏剧
1.文学
(1)诗歌:《荷马史诗》
①作者:荷马
②内容:再现了古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2)民间故事:《天方夜谭》
①所属文明:阿拉伯帝国
②主要代表作:《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
③内容:生动地描绘了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2.戏剧:《俄底浦斯王》
(1)作者:索福克勒斯
(2)文学地位: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
四、科学
1.科学家: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
2.成就: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
五、建筑
1.麦加大清真寺:位于沙特阿拉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
2.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特点:建筑原料以石头为主,尖塔高耸入云,还配以精美的雕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