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湿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

合集下载

经济开发对盘锦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经济开发对盘锦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经济开发对盘锦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摘要从农业开发及油气综合开发两个侧面分析经济开发对盘锦湿地的影响,并提出盘锦湿地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经济开发;盘锦湿地;生态环境;影响;对策盘锦湿地为辽河三角洲湿地核心区,位于辽东湾顶部。

辽河三角洲湿地总面积为31.5万公顷,分布于双台子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的芦苇生产地区。

在湿地内的经济开发主要是农业综合开发和油气综合开发,下面就这两方面开发对盘锦湿地的影响加以论述。

1经济开发对湿地的影响1.1农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1水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盘锦大洼县小三角洲水田开发区是辽河三角洲农业资源开发工程的先期工程,是全三角洲农业开发区中水利工程较集中、开发后生态环境变化较大的地区。

开发的水利工程包括:防潮堤1座,长26.6km;新建平原水库1座,防潮闸及渠系工程等,使从双台子河口至二界沟口内2.67万公顷近海滩涂脱离海水直接影响,开发水田1万公顷,使土地利用发生巨大变化。

防潮堤的修建,切断了由潮沟联系起来的海陆间水循环,区域内将逐渐由咸水环境转变为淡水环境,地下水矿化度将变低,地下水位下降,这些将引起土壤、生物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的变化: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将变为人工生态系统;滨海盐土、草甸盐土及盐化草甸土将逐步转变成为水稻土;土表的碱蓬、獐茅、芦苇等植物群落将会被水稻所取代。

工程将减少芦苇面积6 000hm2左右,其中长苇面积4 000hm2。

防潮堤的修建,切断了沿海滩涂与潮间带、浅海的联系,影响滩涂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开发水田后,由于灌溉、排水、耕作、施肥、杀虫剂、灭草剂等农业措施,会使环境受到一定影响。

化肥、杀虫剂、灭草剂等在环境中的残留以三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挥发到空气中,一部分在土壤中残留,另有一部分溶解到地面径流中,进入河流最终汇入海洋。

1.1.2苇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盘锦芦苇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

芦苇自然生长,高矮稀疏稠密不一。

苇田开发水利工程大多是些田间配套水利工程,土方量小,对环境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芦苇是改良盐土的急先锋,可促使土壤脱盐淡化,具有较强的生物富集作用,可以大量积累有机质,并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盘锦湿地文明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盘锦湿地文明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盘锦湿地文明建设现状》调研报告——以盘锦地区为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电气技术12-2班2013年7月盘锦湿地的维护与建设盘锦市是一座新兴石油化工城市,位于辽河下游,地处渤海之滨,区域面积4071平方公里,总人口128万。

1984年建市,下辖盘山、大洼两县和双台子、兴隆台两区。

盘锦缘油而建,因油而兴。

辽河油田的开发建设,带动了盘锦石化行业的快速发展。

盘锦湿地面积30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70%,其湿地面积之大、生态类型结构之完整,动植物资源之丰富,均居我国沿海岸带湿地的首位。

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是我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一,保护区内有天下奇观红海滩、植被类型保持完好的最大芦苇沼泽地,丹顶鹤、黑嘴鸥等260多种鸟类在这里栖息、繁殖,被称为“黑嘴鸥之乡”。

盘锦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稻米主产区和中国北方最大的河蟹人工孵化养殖基地,盘锦大米和中华绒螯蟹享誉国内外。

尤其是芦苇湿地面积达到700平方公里,在全球范围内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具代表性。

盘锦市湿地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国轻工业部芦苇造纸局芦苇研究所,成立于1954年。

1980年隶属辽宁省轻工业厅领导,为辽宁省芦苇科学研究所。

2001年划归盘锦市领导,为盘锦市芦苇科学研究所,是以芦苇、土壤、植物与湿地生态环境为基础的芦苇科学研究所。

2004年盘锦市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盘锦市湿地科学研究所。

半个多世纪以来,盘锦市湿地科学研究所积极投身于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国家芦苇产业的发展、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共获得科技进步奖36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600多篇,授权专利2项。

盘锦市湿地科学研究所设有科技管理办公室、芦苇湿地研究室、湿地盐生植物研究室、湿地生态研究室、湿地生物保护研究室、芦苇收割机械化研究室、湿地经济研究室、实验室、实验基地、综合办公室。

现有职工62人,其中研究员、副研究员18人、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27人,获国务院政府津贴的5人。

保障湿地生态安全 发展湿地生态经济

保障湿地生态安全 发展湿地生态经济

盘锦市位于辽河三角洲核心位置,是全国最大湿地之一,是亚洲第二大的芦苇生产基地。

湿地生态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辽河三角洲是镶嵌在辽宁大地一块绿色瑰宝,是环渤海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

所以,在这个地区一切生产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服从湿地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生态健康这个大局,保障生物多样性,用自然生产力的提高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湿地生态循环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一、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的特点为发展湿地经济提供自然基础辽河三角洲是我国七大江河三角洲之一。

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河平原南端,由辽河、大辽河、大凌河等冲积而成的,大部分湿地分布在盘锦。

该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

区内大小河流21条。

在这些河流与海洋的交互作用下形成了面积巨大的湿地生态系统。

并具有明显的特点,具有发展湿地生态经济的自然基础。

二、湿地消长变化因素与生态变化特点一切事物变是永恒的、绝对的,不变是不可能的。

湿地同样也是这样,随着时空的变化,它的面积、生物资源、功能结构都在变化。

现在关键是要增加变化的正面效应,减少负面效应,克服排它性,增强可融性和互补性,有力于湿地的正向演替,保证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生态健康,为发展湿地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自然基础。

当前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消长与人类生产性最为密切,总的是呈下降趋势。

1、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消长的因素一是盲目开发和过度利用。

长期对湿地的持续、盲目开发利用,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忽视了湿地的保护和功能的发挥,造成湿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导致湿地资源减少;二是环境污染,生物量下降。

随着城市的日益膨胀,工业迅速崛起,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农林不合理的生产方式,无节制的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使越来越多的物种,特别是珍稀物种失去生存空间,而濒危和灭绝;三是管理不规范,缺失法律保障。

多部门管理,多头开发,缺乏权威和有效的部门协调与管理。

另外,当前主要是政府管理,缺乏公众管理,社会意识很差。

盘锦湿地主要生态问题分析及保护对策

盘锦湿地主要生态问题分析及保护对策
1 盘锦湿地概况
盘锦湿地位于辽河三角洲最南部的大辽河、双台子河和大凌河入 海口处,行政区划跨盘山、大洼两县,总面积 16 万公顷,属滨海湿地复 合生态系统,分为芦苇沼泽、滩涂、浅海海域和河流、水库及水稻田六 种湿地生态类型。
盘锦湿地植物区系属华北植物区, 受区域湿地生态环境影响,分 布种类比较单一,主要由盐沼和耐盐植物组成,据调查,有维管束植物 126 种,多为草本种类,其中,芦苇为优势种类。 有动物 960 种,其中甲 壳类 49 种,主要种类有天津厚蟹、中华绒螯蟹和对虾等;软体动 物 63 种 ,主 要 种 类 有 文 蛤 、毛 蚶 等 ;鱼 类 124 种 ,淡 水 种 类 8 种 、海 洋 种 类 41 种,洄游种类 16 种;两栖爬行类 12 种,主要有中华大蟾蜍、红 点 锦 蛇 等 ;浮 游 生 物 154 种 ,包 括 浮 游 植 物 103 种 、浮 游 动 物 51 种 ;昆 虫 299 种 ;鸟 类 253 种 ,水 禽 106 种 ,主 要 种 类 有 丹 顶 鹤 、白 鹤 、黑 嘴 鸥 、 黑尾塍鹬等;兽类有 18 种,如普通刺猬、黄鼬等,双台子河入海处是太 平洋斑海豹在我国的唯一繁殖地。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下 转 第 300 页 )
368
2010 年 第 5 期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教学研究○
科技信息
经历:他们读到一个不包含任何生词的句子,但仍然读不懂这个句子 的意思。 也许这就是由于一词多义引起的。 因此,应养成习惯:根据上 下文判断词义,然后通过查词典来确认之。 通过经常的、大量的积累、 归纳和比较,就能够逐步融会贯通,牢固地掌握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用 的词汇,从而运用得得心应手。

辽河盘锦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初探

辽河盘锦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初探

辽河盘锦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初探盘锦湿地包括沿海滩涂、虾田、苇田以及人工湿地(水田)四种类型。

总面积24.26万公顷(367万亩)。

其中:天然湿地面积12.17万公顷(183万亩),包括沿海滩涂和苇田。

人工湿地面积12.29万公顷(184.4万亩),包括虾田和苇田。

整体分析,盘锦湿地总面积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由于大规模的开发水田,使天然湿地的面积逐步减少,水田和虾池面积增加。

近几年,各类湿地面积比例趋于稳定。

1湿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多年来,大量开发水田使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使生态环境随之发生了较大改变,天然湿地面积减少后,地下水储量减少,水位下降,随之而来的灌溉用水需求增加、区域减少等。

此处,水田大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还引起环境质量的下降。

盘锦地区由于土壤含盐量比较高,种植水田需要大量的淡水压盐,单位面积需水量远高于其他地区。

因此,水田的大量增加使水资源短缺的局面更为严重。

近几年,几乎年年抗旱、年年欠收。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水资源总量不足和用水序列方面的问题,有限有水资源首先保证水田用水,造成天然湿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

目前,全市120万亩苇田中只有40万亩能得到有效灌溉,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缺水使湿地生态环境向旱生环境深化,湿地植被退化,旱生植物增加,长期持续下去湿地将消失。

2可持续发展的项目2.1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中坚力量盘锦市滩涂及毗邻的大面积苇田是亚洲最大的湿地,具备完整的原始滨海生态系统。

同时也是多种鸟类栖息和迁徙停歇地。

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具有极大的生态和科研价值。

在滩涂上建设自然保护区是滩涂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

不仅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长远观点看,湿地自然保护区将成为极其珍贵的稀有旅游资源,其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

保护区已于1985年经盘锦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做为市级水禽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管理;1987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双台子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丹顶鹤、黑嘴鸥等多种珍稀物种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属于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辽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最大

辽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最大

对辽宁盘锦市自然生态环境的简要论述——以辽河三角洲湿地为例盘锦市位于辽东湾北岸、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1984年建市,是新兴的石油化工城市,区域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8公里,境内有800平方公里芦苇湿地,辖盘山县、大洼县、兴隆台区和双台子区,总人口119万人。

盘锦市经济比较发达,属重型工业城市,主要工业为石油化工、石油开采,农业以水稻、芦苇为主。

这里是退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上质肥沃、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生态类型复杂多样。

盘锦市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石油天然气、芦苇湿地、海洋滩涂、联片草场、井盐、野生动植物资源等,2009年被第一批命名为生态示范区。

辽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最大、世界上第一的滨海河口湿地。

2005年2月2日,三角洲的一个重要部分——双台河口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成为第三批进入国际重要湿地的我国湿地。

双台子河口湿地具有浅海海域、滩涂、河流、水库、芦苇沼泽、水稻田六种湿地类型,具有很高的生态经济价值。

盘锦市被称为湿地之都与地处三角洲密不可分,因此以其为例对于盘锦市的自然生态有一定的代表性。

下面开始简述辽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特色。

首先补充介绍湿地的概念和功能:湿地的定义有很多种,接近60个,但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由197t年在伊朗的拉姆萨正式通过的《湿地公约》提出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的、半成的或咸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虽然湿地有多种类型,但有一个共同特点: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水,是介于陆地或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是地球上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区域,湿地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同森林和海洋一样,湿地被认为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

植被是湿地的重要标志,沼泽是湿地的主要类型。

湿地的功能和价值①湿地的环境功能湿地蕴涵丰富的水资源,具有极高的生产力。

盘锦湿地主要生态问题分析及保护对策

盘锦湿地主要生态问题分析及保护对策
【 摘 要 】 据盘锦湿地面积、 根 生物 资 源 、 资 源 的 变化 趋 势 , 析 主要 生 态 问题 , 恢 复 生 态功 能 , 出切 实可 行 的保 护 对 策 。 水 分 为 提 【 关键词 】 湿地 ; 态问题; 生 保护对策
湿 地 与 人类 的存 在 、 衍 、 展 息 息相 关 , 有 巨 大 的 环 境 功 能 和 3 湿 地 生态 系统 的 保 护对 策 繁 发 具 效 益 , 抵 御 洪 水 、 节 径 流 、 洪 防 旱 、 制 污 染 、 节 气 候 、 制 土 在 调 蓄 控 调 控 31 土 地利 用 的全 面 规 划 和 统筹 兼 顾 . 壤 侵 蚀 、 淤 造 陆 、 化 环 境 等方 面 有 不 可 替 代 的作 用 , 誉 为 “ 球 促 美 被 地 辽 河 三 角 洲 的区 域 资 源 开 发是 以 油 田 、 田 、 田 和虾 田 开 发为 稻 苇 之 肾” 。辽 河 三 角 洲 湿 地 为海 陆 交 界 、 咸 水 交 汇 , 势 低 平 , 发 洪 淡 地 易 各 导 出 涝 , 道 变 化 频 繁 , 类 生 产 活 动 活 跃 , 此 , 地 的 主 要 生 态 问 题 及 核 心 + 项 开 发活 动 大 量 蚕 食 湿地 的 土地 资 源 , 致 湿 地 面 积 减 小 , 河 人 因 湿 现 野 生 珍 稀 鸟类 栖 息 地 丢 失 、 地景 观破 碎 化 等 问 题 。解 决 开 发 中 土 湿 保 护 策 略 值 得 研究 。 地 利 用 的 各项 冲 突 , 理 的 利 用 土地 资源 , 得 尤 为 重 要 。 地 矛 盾 主 合 显 用 1 盘 锦 湿 地概 况 要 表 现 在 两 方 面 : 是油 气 资 源 开 发 占地 : 是 新 开荒 的 稻 田挤 占 苇 一 二

盘锦市城市湿地资源调查及SWOT分析

盘锦市城市湿地资源调查及SWOT分析

第44卷第1期 2021年1月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vol.44. No. 1January.2021文章编号:1006-6993(2021)01-0043-03盘锦市城市湿地资源调查及SWOT分析李继爱(辽宁杏林业调查规划监测院,沈阳110122)幸商要:义章采用卫星遥感影像,利用3S技术,结合备关资料初步获取盘锦市的城市湿地材料,经过外业调 查与核实,获得较为全面的盘锦城市湿地资源概况,开•在此基础上对盘锦城市的湿地资源进行了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分析(SWOT分析),以期为盘锦城市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盘锦;城市湿地;调丧;SWOT中图分类号:X173 文献标识码:BInvestigation and SWOT Analysis of Urban WetlandResources in Panjin CityLI Ji'ai(Liaoning Forestry Survey and Planning Institute,Shenyang 110122, Liaoni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Using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3S technology,comhiiied with relevant data,this study preliminarily obtained the urban wetland information of Panjin City.After field investigation aiul verification,a c omprehensive oveniew of wetland resources in Panjin City was obtained.O n this basis,the 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wetland resources in Panjin City were analyzed(SWOT analysi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etland resources in Panjin City.Key words:Panjin City;urban wetland;survey;SWOT analysis在20世纪后期,城市湿地作为科学名词出现,潮洛蒙等学者较早提出城市湿地和非城市湿地的 划分,但至今没有明确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城市湿 地是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有一定生物链的湿 地,包括湿地公园、一般公园内的湿地等n i;也有些 学者指出,城市湿地是城市与城市边缘常年或季节 性被水淹的低洼地,不包括喷泉、人工构建的小型 水池|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锦市湿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摘要根据盘锦市湿地的基本状况,对盘锦市湿地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保护湿地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辽宁盘锦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250-02湿地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环境,是极其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也是人类最重要、最适宜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类型也多种多样。

各类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湿地效益是湿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功能、用途和属性的总称。

人们可以直接开发利用湿地资源,也可以间接地从湿地所具有的功能中获益。

辽河三角洲湿地主要分布于辽东湾北岸,集中于大凌河、辽河之间,即盘锦市境内。

盘锦市位于辽河三角洲的最南端,是辽河三角洲的核心,代表着整个三角洲的特征,地处东经121°30′~122°30′,北纬40°40′~41°30′。

东西宽87 km,南北长85 km,总面积4 071 km2,由水域带、滩涂带、芦苇带和农田、草地带组成[1],辽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湿地芦苇沼泽和潮间滩涂,境内的大凌河河口、辽河与大辽河河口之间又分布着虾蟹池、河口水域等湿地类型,湿地分布比较零散,景观结构复杂多样;沟渠纵横交错,呈网状结构。

辽河三角洲湿地总湿地面积为31.5万hm2,占全市总面积的77.4%。

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16.0万hm2,占总湿地面积的50.8%,人工湿地面积为15.5万hm2,占总湿地面积的49.2%。

这就为此地区带来了天然的生态效益、丰厚的经济效益。

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及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从盘锦市的湿地现状方面着手,初步研究了盘锦市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1 生态效益1.1 调节区域水文湿地在调节流量方面功能十分显著,在蓄水、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

据试验,沼泽对洪水的调节系数与湖泊相近[2]。

沼泽土壤具有巨大的持水能力,因此被称为“水物蓄水库”。

据在盘锦湿地的试验,泥炭层的饱和持水量在500%~800%,高者可达900%;草根层持水量一般在300%~800%[3],沼泽径流模数小于耕地,一次降水产流量沼泽明显小于耕地[2],沼泽地开垦后饱和持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草甸沼泽土0~16 cm层年下降速率为6.22%[4]。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沿着主水道的800 hm2湿地缓冲滞纳洪水。

每年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可达1 700万美元[5]。

据肖笃宁[6]研究,盘锦湿地在减轻洪灾中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一是存储功能。

湿地有水库7座,调洪能力1.55亿m3,大小渠系可储水1.25亿m3,地表调洪能力达2.8亿m3;地下存储区每年腾出的地下库容空间为1.2亿m3,总计可储水4.0亿m3。

如果能发挥出全部效益,在洪峰期可分洪约10%(20年一遇洪水量为38.6亿m3)的流量。

二是输水功能。

湿地内的灌溉渠系总提水能力877.73 m3/s。

可解决25年一遇洪水约30%的泄流(qp=25%=3 011 m3/s)。

三是分洪功能。

在一般的超标准洪水发生时,分洪区至少可分流10亿m3(未考虑到海水高潮2.38~2.81 m时潮水位的顶托作用),若有突发性超标准洪水发生时,紧急分洪区可分洪2亿m3,这样可以保证盘锦市及主要工矿企业在大汛期间的安全。

四是沿海湿地的作用。

盘锦市湿地抵御波浪和海潮的冲击,防止了风浪对海岸的侵蚀。

1.2 滞留沉积物,净化水质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

进入水体生态系统的许多污染物质吸附在沉积物的表面。

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污染物。

湿地中许多植物包括挺水、浮水、沉水植物,能够在组织中富集重金属的浓度比周围水体高出10万倍以上。

水浮莲、香蒲和芦苇都已被成功地用来处理污水。

根据在黑龙江省七星河流域芦苇田的试验,芦苇田对砷净化能力为96.06%,对铁的净化能力为92.78%,对锰的净化能力为94.54%,对铅的净化能力为80.18%,对铍和镉的净化能力为100%[7]。

盘锦市湿地可以有效防止近渤海海水污染。

含有高污染物浓度的污水排入海洋,为一些藻类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据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环境质量报告书》,近年中国海洋环境环境质量一直在降低,渤海氮浓度从1996年超标16%恶化到1997年的68%,1998年在渤海发生了大规模的赤潮,给地方渔业和海产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

如果让河水先流过三角洲湿地,经过沟渠和芦苇湿地的沉淀、稀释、氧化、溶解、蒸发和吸收,排入海洋的水质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

发达的根系和海绵状泥炭土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使得芦苇湿地对造纸污水有较强的净化能力,尤其对cod、氮、磷等有机污染物质效果最为明显,垂向cod的滞留率达到26%,总氮达到59.9%,有机氮达到69.7%,总磷滞留率为46.7%,可溶性磷滞留率为35.4%。

沟渠对造纸污水也有较强的净化作用,当污水流过6 000 m长的沟渠进入苇田时,由于生物化学分解和沉积作用,可以去掉1/2的污染物。

芦苇湿地对采油污染物也有较强的净化作用,对钻井污水的净化能力最强,每年载水量为5.64 cm厚的漫流系统1 km2可以滞留cod 15 t和油1 t。

2 经济效益2.1 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2.1.1 水稻产品。

水稻生产在盘锦市农村生产中占主要地位,在大辽河、辽河下游地区基本上是种植水稻,仅在盘锦市东北部和西北部的少部分地区实行旱作,部分地区在河套实行小麦和蔬菜的间套种。

因此,盘锦农业生产基本属于一年一熟的水稻种植业,是辽宁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生产的优质稻米一直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商品。

2010年水稻种植面积109 001 hm2,产量967 377 t。

2.1.2 芦苇生产。

盘锦苇田是集中分布的世界第二大苇田,也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部苇田由东郭、羊圈子、赵圈河、辽滨及盘锦监狱5个较大的苇场管理,总面积约为7万hm2 [8]。

解放后不断强化管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力兴修排灌渠系等田间工程,芦苇的收割面积和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到2010年,芦苇收割面积达到6万hm2,产量达到50万t。

2.1.3 水产养殖。

盘锦市海、淡水渔业资源丰富,海、淡水养殖业发达。

从1956年大洼县荣兴农场在有雁沟建立占地100 hm2的海水养殖场开始,海水的对虾养殖、滩涂养殖兴旺发展。

特别是1984年盘锦市成立后,由于调整了产业结构,加快了渔业的发展,淡水养鱼业也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到2010年,全市海、淡水养殖规模17.6万hm2。

海水养殖面积为1.27万hm2,滩涂管养面积为3.87万hm2,淡水养殖面积落实2.6万hm2,河蟹养殖面积落实9.87万hm2。

2.2 提供矿物资源2.2.1 石油天然气资源。

盘锦市湿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至2000年累计探明含油面积达到1 007.5 hm2,总地质储量为211 162万t;天然气总含气面积约为153.1 hm2,总地质储量约为1 784.01亿m3。

从地质构造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西部、东部和滩海辽河盆地三大凹陷。

近年来,油田公司本着坚持“平稳、均衡、效率、受控、协调”的原则,优化生产组织运行,推行效益生产,提高油田开发管理水平。

2010年,在受特大洪水影响的情况下,实现原油地质产量950.01万t,生产天然气8.01亿m3。

2.2.2 井盐资源。

盘锦市西北部的胡家、甜水农场及羊圈子苇场一带,地下赋存着大量的第四系孔隙咸水,面积达4 863 hm2。

特别是马杖房—道口—大台子—立新岗子一线的周围地区,该区盐卤水成份特征是氯、钠离子占绝对优势,分别占阴、阳离子毫克当量百分比的80%~90%和60%~80%,在中心部位矿化度高达50~60 g/l,为卤水,水化学类型为氯化钠型;在马杖房—小板桥—南锅屯—坨子以南地区,矿化度减至30~50 mg/l,为盐水,以北地区矿化度小于30 g/l;甜水河子—拉拉屯—红旗部以北地区,地下水矿化度更低,小于10 g/l,水化学类型变为氯钠钙型。

在垂直方向上,地下水矿化度具有由上至下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

目前,全市共有盐滩面积650 hm2左右,年开采盐卤水37.5万~50.0万m3,产盐1.5万~2.0万t。

3 结语以上简要概括了盘锦湿地提供的生态效益和直接的经济效益,实际上,湿地还提供了旅游、教育科研、野生动物栖息等社会效益,湿地的存价值是不可估量的[9-14]。

因此,应该提高人们对湿地的认识,加强湿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15-17]。

4 参考文献[1] 金连奎,梁余,张跃文,等.辽宁盘锦湿地鸟类区系调查及综合利用研究[s].国家科技成果,2000.[2] 陈刚起,刘兴土.三江平原沼泽对河川径流影响的初步探讨[m]//黄锡畴.中国沼泽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3] 张养贞.三江平原沼泽土壤的发生、性质与分类[j].地理科学,1981(2):79-88.[4] 马学慧,牛焕光.中国的沼泽[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5] 孟宪民.湿地与全球环境变化[j].地理科学,1999(5):2-8.[6] 肖笃宁.环渤海三角洲湿地的景观生态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7] 杨永兴,刘兴土,韩顺正.三江平原沼泽区“稻-苇-鱼”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研究[j].地理科学,1993(1):43-50,97.[8] 吴东雷,陈声明,吕琴,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52.[9] 辽河石油勘探局史志编纂委员会.辽河油田年鉴[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10] 盘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2011盘锦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11] 马昭玺.加强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构建生态文明教育平台[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4):33-35.[12] 杨辉,于冰沁,何文姗,等.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论初探[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2):127-130.[13] 焦守峰.保护湿地资源促进内蒙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3):24,36.[14] 孔范龙,郗敏,李悦,等.卤阳湖湿地的保护规划及效益分析[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2,27(4):70-74,79.[15] 刘永军,黄有志,熊家晴.人工湿地不同工艺组合经济效益比较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4(4):535-540.[16] 黄兆胜.南四湖湿地建设的综合效益[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2(3):27-29.[17] 陈明辉,张琛,胡艳,等.吉林省西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综合生态效益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42-218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