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阅读意义同策略(论文)

合集下载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论文摘要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需要,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需要,是发散学生思维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需要。

关键词阅读能力;数学文本;形式;内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是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获得文字中蕴含的知识、观点、意蕴。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帮助知识的快速传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文本是阅读的材料,文本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范例和知识等,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深度决定他们学习的力度。

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以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正确认识数学学习中的阅读能力培养提起阅读能力似乎只与文科有关,阅读积累、阅读理解、阅读鉴赏等,但是在数学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目前的情况是,一部分老师认为数学学习就是演练习题,学生多做题就是学好数学的保证了。

教师在教学中,盲目地把教材作为作为学生的习题练习册,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教师不重视,学生更不知道要总是文本的阅读。

表现在课堂上的情况是学生不停地问老师,没有自己思考理解的习惯。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学习是探究合作式的,探究的过程中就是思考的过程,学生对新知识的思考取自于对课本的阅读,重视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理念的表现,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转变意识,重视学生对课本的阅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阅读能力的措施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耐心,也需要教师采取科学而恰当的方法,因此教师要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措施和策略。

1.明确阅读内容数学教材和语文教材不一样,语文教材内容是一篇一篇的文章,完整而连贯,整体性非常强。

而数学教材中的文本则是分散和零散的。

文字内容主要由数学概念、公式推导过程、数学知识、单元小结、算法指导等有些内容组成,因此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要从这几方面来进行。

数学阅读-论文

数学阅读-论文

纵横交错,数学阅读亦能有滋有味【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

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分析、抽象、推理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有助于其获取数学知识,丰富数学语言,培养数学交流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阅读兴趣的激发、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阅读内容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数学逻辑理解能力也较薄弱,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

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

因此,笔者认为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基础的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

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分析、抽象、推理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

一、横向指导,数学阅读读什么(一)、读课本教材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课本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其生活化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情境,应用练习中精准的数据,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第一手素材,也体现了丰富的数学文化内涵。

读教材时间上包括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读初步了解,激疑引趣;课上读深刻理解,豁然开朗;课后读巩固深化,释然于胸。

内容上涵盖例题、练习、你知道吗、动手应用、评价反思多方面版块:初读敏感于数据,再读领略其趣味,细读品味其内涵。

如四年级下册的最后两道练习:其一的首句为“阅读的习惯会让人终身受益”。

……其二为“你了解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吗?”……学生再三阅读,有滋有味。

长此以往,亦能做到“胸有千壑”。

(二)、读课外书刊数学阅读和语文一样不能仅限于课本,丰富宽广的阅读途径不仅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更能有效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纵深理解。

因此,除了读课本教材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数学阅读材料,如《奇妙的数王国》、《数字密码》、《我的第一本数学书》等数学类著书,或若《兴趣数学》、《趣味数学》、《小学生数学报》等课外数学学习指导读物。

阅读在数学教学运用论文

阅读在数学教学运用论文

阅读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数学阅读能力是指完成阅读过程的复杂心理特征的总和。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数学阅读能力,促进各种数学能力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数学阅读、创设、培养、能力“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的,最持久的学习方式。

”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要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学会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培养学生自学潜力,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研究能力,使他们能够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成了目前小学数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逐渐认识到,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制约提高各种能力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以下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数学阅读”谈谈几点思考。

一、现状分析:对数学教育的误解导致对数学阅读意识的淡薄与能力的缺失一直以来,学生们普遍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听讲、做题”,相当一部分的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普遍差,其主要表现在:预习提不出问题、复习联想不到问题、审题理解不透问题、缺少主动创新意识等等,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解题的效率,既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也与新一轮课改精神极不相符。

尤其是当他们面对数学阅读题时,产生心理恐惧、缺乏耐心,面对大量的信息材料,无法进行必要的取舍,按照所要解决的问题对条件进行有序的排列,从而无法去抽象出其所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来建构数学模型,最终导致解题的失败。

例1:一项工作,甲单独做5小时完成,乙单独做6小时完成,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比是( ):( )。

本题看似简单,但全班得分率才35.6%,从中可看出阅读能力缺失之严重。

更有甚者,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仅注重竖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

因此,数学教师应充分诛识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教学的各个基本环节中去,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的作用,并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

二、课改要求: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新课改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扩展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发挥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的主动和能动作用;要给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为学生体验过程创设适合的情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自主探究的时间以及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促使学生能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逐步学会学习和思考,增长经验和智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数学阅读及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数学阅读及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illalion锄d et曲.
Matllematical rcadiIlg ability is
fo

s哪ma曲n of complex psycholo百cal c:h柏缸erisIicS

sHcc鲻白坶∞唧如把曲c fas幺ofma醯e脚妇瑚曲g.露血cmdes:①幻fecUf&
new rcadiIlg aⅡalyze and combiIlc the matlIematical expfession in recall tlIe newly—leamed mathematical the cxisting

summation
constituted by
scrics of pro_cess姐d action.h facl,Ieading is also
stIategy'ind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objectiVes、choosing strategy、con“Dlling pmccss.In shon,reading is bom
摘要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认知世界
的重要途径,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影响读者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
选择、获取、运用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有效方式。 《教育大辞典》中认为阅读是一种从书面材料(文字、符号、公式、图表)获 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是取得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 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而实际上,阅读还是一种策略,包括建立目标、 选择策略、监控过程。简言之,阅读既是智力技能,也是一种元认知活动。 数学阅读是一种从书面数学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包含感知、理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教育意义与实施策略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教育意义与实施策略

提高 数学交流能力 的基础 .然而 ,学生单凭 在课 堂上听讲 是
很难 丰富和完善 自己的数学 语 言系统 的 ,而是要 通 过平 时
加 强数 学阅读 ,以数 学教材为范本 ,有利 于规范 自己的数 学
语 言 ,锻 炼 数 学 语 言 的理 解 力 和 表 达 力 ,提 高 数 学 语 言 理 解
水 平 ,提 高 数 学 交 流 能力 .
2.有 助于挖掘数 学教 科书 的 阅读价 值.数学 教 科 书是
有关专 家在充分考 虑学 生心 理特 征 、教育学 原理 以及 学 科
特点 等诸 多因素 的基础 上精 心编 制而 成 ,具有极 高 的 阅读
价值 .教师应该把教科 书作为学生学 习 的材 料来源 ,而 不能
阅 读 能 力 呢 ? 1.根据 教学对象确 定 阅读 目标.阅读 能 力是指 完 成阅
读任务 的复杂 的心理特 征 的总和 .阅读 能力 是在 阅读 过程 中逐步发展起 来 的 ,可分 为 四级水 平 :(1)字 面理 解水 平 ; (2)解释性理解水平 ;(3)评判性理解 水平 ;(4)创造性 理解 水平.四个能力层级之 间构 成了一个 由低 到高 的阶梯 ,而且 一 般是按部就班 的渐进 关系 ,只有 具 备 了低 一级 能力 的 阅 读 者才有可能获 得高一 档次 的能力 .数 学 阅读 教 学就 需要 根据学生所具有 的实 际能力 ,制订 科学 合理 的 阅读 教 学 目 标 ,从而有 的放矢 ,因材施教 ,切 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鼻 ·

流 平 台
壤 攀
奄 酶
鳓教赢纛
策隆
◎汪 洋 (南京市广播 电视 大学栖 霞区分校 ,江 苏 南京 210028)

“数学阅读”的意义与策略

“数学阅读”的意义与策略

“数学阅读”的意义与策略一.“数学阅读”的意义我们有一次在县城某初中听课时,看到课堂上老师正让学生做一道人教版新课本八年级数学下册的综合运用题:“(如图)一整块砖的A、B、C三个面的面积之比是4:2:1,若把砖的B面向下放在地上时地面所受压强为a帕,若把砖的A面和C面分别向下放在地上,地面所受压强分别为多大?”按理说,学生解题时应首先阅读命题、审清题意、弄清它的物理意义,然后分清连比中的各项与砖面的对应关系,再理清已知与未知间成何种比例关系。

但让上课老师困惑不解的是,班内不少学生却拿出了曲折或错误的答案,原因是他们未读准命题,未辨明题意。

一项在县直初中各年级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3%的学生认为阅读是语文或英语的事,数学学习只要能解题就可以了;52%的学生认为数学课本没有阅读的必要,它只是做作业的依据而已;76%的学生做数学题时不是先仔细阅读题目条件,而是先看题目结果求什么;有85%的学生一见应用题就心烦,因为对题目给出的众多条件难以辨清关系。

这种把“数学阅读”视为多余的想法和做法,目前已成为一些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上的一个误区。

很多教师、学生和家长都片面地认为,学好数学主要依靠听讲和做大量解题练习。

在这种思想指引下,学生很少得到有关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他们由于阅读能力的长期弱化,以理解为基础的记忆内容越来越少。

例如,他们尽管会用勾股定理,可在某校期末考试中,仍有半数以上的考生不能准确表述“勾股定理”这一定义;有68%的考生对“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说不清它的由来和意义。

再如,近几年来的中考和高考,数学应用题的比重愈来愈大。

又如,不少学生不但对应用题有厌烦心理,而且“看到较长的题目就无所适从,那么多的条件不知该如何取舍”,甚至“这些条件中还隐含什么条件”就更望而生畏了。

因此,“数学阅读”已成为教师走出上述误区和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专家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

数学教师论文: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数学教师论文: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数学教师论文: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数学特有的精确性、严谨性要求数学阅读必须要认真细致,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

数学阅读是学生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

但很多教师忽视了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也认为阅读数学教材无非就是看看结论,背背公式。

学生阅读例题时不会运用自学符号,在思考解题时不会进行旁注。

这些都说明学生不会数学阅读,更不懂课本中思考题对解题的导向作用。

那应采取什么策略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一、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

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

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精辟而具体、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如在教学“被2、5整除的数”时,可以这样设计:“今天,咱们来进行一场比赛,你们随便给老师一个数字,老师一看就能马上知道这个数能不能被2、5整除,是不是2、5的倍数。

”学生纷纷报数,老师马上回答能与不能。

这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纷纷要求老师讲出判断的窍门。

老师并不说窍门,而是告诉学生:“这个诀窍我们的课本里,只要大家认真阅读这部分内容,你们每个人都会发现的。

”听了老师的话,学生们立刻打开课本,认真地看起来。

由此,激发了学生阅读教材的动机。

二、加强学生数学阅读方法指导,让掌握他们技巧,形成技能。

学生的阅读经验在不断积累,能力在不断提高。

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自己的阅读技能来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自己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学习。

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

1、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数学常用阅读符号。

加强高中数学阅读指导 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论文

加强高中数学阅读指导 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论文

加强高中数学阅读指导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觉获取信息的能力, 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以落实。

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他们用正确的方法逐渐培养和提高数学阅读能力,从而使他们逐步学会阅读,学会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

”但学生如果对阅读的对象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就会很糟糕,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课时,先创设教学情景,播放“神州”载人飞船发射上空以及绕地球旋转的整个过程,展示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然后提问飞船是绕地球做什么轨迹运动,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椭圆,接着马上提问椭圆的轨迹方程怎么求呢?于是要求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教材。

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问题要新而有趣,富有启发性。

我们还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例如,对“对数”概念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答:10?=100,10?=10000,学生会很快地答出,然后再提问:10?=20,10?=30,这时学生一片沉默,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去主动阅读教材。

另外也可以在教室里陈列或张帖一些有趣的数学材料也不失为一个加强引导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的好办法。

二、突出学科特点,加强数学语言教学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逻辑性,数学课的教学语言应有它自己的特点,就是要为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服务,要适应数学课的教学规律。

数学课的教学语言要求教师表达清楚、条理分明、严密周详、确实可靠,特别对概念、法则、性质、定理、定律、公式等的表述中不能有半点差错,一字之差就可能把正确变成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阅读”的意义与策略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是描述科学的语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

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数学学得好的学生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是阅读理解能力较强,读得准,读得快,而且理解得也快。

而考试过后分析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的原因,除了计算错误以外,不是漏掉了题目条件,就是画不出图形,甚至不理解题意。

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要重视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特点,认识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数学阅读教学的现状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对学生,尤其是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科学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能力和自学学习能力,是现代人十分重要的数学素养。

1、教师。

大部分教师没有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没有掌握先进的阅读手段(登陆相关数学网站等);对新课程改革理解不透,只零星地读过课改方面的文章;上课时要求学生关上书本,一心听讲;没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更没有引导学生将读书心得上升为数学小论文;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同时也缺乏相关的理论及指导。

2、学生。

大部分学生认为阅读是语文或英语的事情,数学学习只要能解题就可以了;拿到数学题后不是先仔细阅读题目条件,而是依样画葫芦式的解题;自认为对解决实际问题头疼,因为题目中的众多条件难以进行正确理解;家长甚至部分教师都片面地认为,学好数学主要依靠在听课的基础上做大量的解题练习;极少数学生有课前预习、课后记数学日记的习惯。

3、课堂。

当下的数学课堂,点击声多了,读书声少了,教师成了课件的操纵者,孩子成了课件的欣赏者,甚至读题都成了课件或教师的专利,学生只要听懂就满足了,此不剥夺了孩子的读题权、思考权了吗?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阅读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

众所周知,如今孩子的读题能力都有所下降,把“75”看成“57”,把“多”看成“少”,把“...”看成“...”已不足为奇。

很多学生理解能力不强,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数学阅读能力差所导致的。

其实,让学生亲身读题不仅能让他们读懂题意,而且还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何乐而不为!二、数学阅读教学的目标通过数学阅读教学,充分发挥数学教材的最大作用,提高学生数学语言水平、数学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积极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以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将数学阅读教学纳入到数学教学基本环节中去,让数学阅读走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数学阅读成为实现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实现优化教学的目标。

三.“数学阅读”的意义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可见数学也是一门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抽象、简洁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符号、图形符号等,理解每个数学术语。

而这些符号往往内涵丰富,与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要求在阅读中语言转换频繁,是一个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最终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数学定义或定理等,是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样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

人教版新课本八年级数学下册的综合运用题:“(如图)一整块砖的A、B、C三个面的面积之比是4:2:1,若把砖的B面向下放在地上时地面所受压强为a帕,若把砖的A面和C 面分别向下放在地上,地面所受压强分别为多大?”按理说,学生解题时应首先阅读命题、审清题意、弄清它的物理意义,然后分清连比中的各项与砖面的对应关系,再理清已知与未知间成何种比例关系。

但让上课老师困惑不解的是,班内不少学生却拿出了曲折或错误的答案,原因是他们未读准命题,未辨明题意。

一项在县直初中各年级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3%的学生认为阅读是语文或英语的事,数学学习只要能解题就可以了;52%的学生认为数学课本没有阅读的必要,它只是做作业的依据而已;76%的学生做数学题时不是先仔细阅读题目条件,而是先看题目结果求什么;有85%的学生一见应用题就心烦,因为对题目给出的众多条件难以辨清关系。

这种把“数学阅读”视为多余的想法和做法,目前已成为一些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上的一个误区。

很多教师、学生和家长都片面地认为,学好数学主要依靠听讲和做大量解题练习。

在这种思想指引下,学生很少得到有关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他们由于阅读能力的长期弱化,以理解为基础的记忆内容越来越少。

例如,他们尽管会用勾股定理,可在某校期末考试中,仍有半数以上的考生不能准确表述“勾股定理”这一定义;再如,近几年来的中考和高考,数学应用题的比重愈来愈大。

又如,不少学生不但对应用题有厌烦心理,而且“看到较长的题目就无所适从,那么多的条件不知该如何取舍”,甚至“这些条件中还隐含什么条件”就更望而生畏了。

因此,“数学阅读”已成为教师走出上述误区和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专家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

但在课改的今天,不少数学教师恐怕学生不会,一直在课堂上反复、透彻地讲述,学生手里有课本却不让他们亲近和阅读课本,并且强制他们听讲,这真是强横至极。

课标还指出,数学课本“提供的素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可见数学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

所以,若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将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相互转化。

因此,笔者认为,“数学阅读”走进课堂是完全必要的行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四.“数学阅读”的策略由于数学课本既是教本也是学本,为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短时高效地完成课时内数学教学的阅读活动,使他们将来走进学习化社会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自主合作发现问题、勇敢表达提出问题、主动想法解决问题,以使他们养成尊重课本、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新课本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教学理念,重视了数学同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了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

就一般学生对例题、练习、习题和探究题的接受力而言,其编置有着深浅之分,浅者坡度科学适中,宜于学生巩固课文;深者虽然意在让学生自主伸展,但是,毕竟时空有限,不能短时高效。

为了不失教学的意义,我们在教学时特此配置了适量的阅读材料,以给学生提供铺垫,便于他们联系新旧知识做出解答。

(一).鼓励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组内交流、组间质疑为了满足学生升学或就业的需求,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望,引发他们的兴趣与情感,我们常在教学时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手捧课本阅读课文内容,去亲自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关系式的过程,去亲身体会用关系式和口头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新课本八年级数学下册“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二课时课文内容一般是例3和例4,鉴于二者在物理上都尚未学到,在设置上颇具层次性,后者虽比前者抽象,但借助课文提示,教学难度不大;前者虽比后者具体,但当地不太常见。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先把学生引入这样的问题情境后再让其阅读课文:老师:同学们,我今天上班来的时候,在街上发现前面不远处,司机师傅正在那里撤换打泡的车轮,他使尽全身气力想用扳子拧动螺丝,脸色憋得通红,可一点也拧不动。

我急忙下车想帮他一把,这时,司机师傅却在身旁拿出一个稍长的铁管套在扳子把手上,只见用力不大,螺丝却松动了。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1:扳子套上铁管应该拧动了。

学生2:套上铁管等于把手加长了。

学生3:??? ??? ???(没有切题)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将继续学习“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待阅读了课本59至60页的“杠杆定律”、例3和例4后,我相信同学们都能表达例3的原理,并能解决两例附带的问题,且都会说出咱们家用电器可以调控的道理。

同学们经过自主阅读,发现问题,开始组内交流,剩余问题再组间质疑。

每组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想难倒对方,如“杠杆的承受力与杠杆定律有关吗?”、“在实际生活中杠杆的重量可以不计吗?”、“电视遥控器调换频道也是调节电阻吗?”等等。

最后若还存在不能解决和尚未达标的问题,教师再引导、启发或讲解。

以上教学流程的顺序一般是:创设问题情境(3分)→自主阅读课文(5分)→组内互通有无(5分)→组间质疑解难(5分)→重点讲解疑难(7分),此时段约为25分钟。

这样,在教师主持下的课堂上,久而久之学生便学会了怎样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能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还能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而且能自主、生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引导学生阅读课堂练习,表达思维过程与结果我们知道,阅读是理解的基础。

如果不能详细地阅读数学练习,则不能准确地理解它,也不能熟练地掌握它,更不能灵活地应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

因此,“数学阅读”的基础地位应当巩固,课堂练习的思维训练理应加强。

新课本八年级数学下册“16.3 分式方程”,在其第二课时课文内容教学后,引入课堂练习时,我们运用了如下阅读材料:(投影)“解分式方程有位同学解答过程是解:方程左边通分,得根据“两个分式的值相等且分子相同,则它们的分母也相等”,得x-3 =x-4,化简,得 3 = 4 。

这位同学做到这里,感到奇怪,不知到该如何做下去。

根据上述材料,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仔细地阅读上述材料,这位同学的表达结果有错误吗?(2)如果没有错误,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把解答写完整;如果有错误,请口头表达一下你的思维过程。

”待学生对以上材料阅读、思考后,我们针对要求回答的问题,首先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口头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再请他生补充和优化,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请力近能及的学生板演自己的思维结果,其他学生在本位书面表达。

教师巡视时,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小声给以个别引导;着力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且做讲台指导;而后学生带着对以上阅读材料的认识自主课堂练习。

练习的内容是课本设置与教师编制的整体结合,练习的数量视课时的剩余时间而定。

以上教学流程的顺序一般是:阅读练习材料(2分)→交流材料问题(2分)→自主课堂练习(6分)→提出尚存问题(2分)→引导启发讲解(6分)→总结课堂所学(1分)→布置课下作业(1分),此时段约为2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