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最终稿(课堂PPT)

合集下载

2023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抵制拒绝网络暴力主题班会 课件(共16张PPT)

2023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抵制拒绝网络暴力主题班会 课件(共16张PPT)

相关法律责任
01
网络暴力会涉及刑事犯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 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 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02
会触及以下法律条例:侮辱罪、诽谤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编造、故意传播 虚假信息罪还会违反一系列民法典、治安法的各项条例。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对于编造、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将受到依法查处网民应自觉做 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
PART 02
常见的网暴行为
常见的网暴行为通常有“人肉搜索”、“语言暴力”、“造谣传谣”等,它们如一把无形的 “刀”,模糊了“善与恶”的界限。满怀恶意的揣测,如同子弹,即伤害他人又撕裂社会。
常见的网暴行为
01
人肉搜索
通过网络恶意收集或者公 布他人的隐私信息,侵犯 其隐私权。自发或者号召 别人对受害者及其亲友的 正常生活进行跟踪、骚扰、
于信息源本身,而在于真理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歪曲混淆。
网络暴力引发社会冷漠
网络暴力异化了舆论监督的作用,网络暴力事件频发,网络暴民频现,它在无休止 地恶意攻击当事人,许多不明就里的网民加入其中。人们变得麻木从而变成欣赏闹
剧的看客,渐渐失去同情心和爱心,逐渐形成无聊的看客心理和冷漠的情绪。
网络暴力的危害
1234567890_+ QWE R T Y U I O P { } | ASDFGHJKL : ” Z XCVBNM<>?
抵/制/拒/绝/网/络/暴/力/主/题/班/会
拒绝网络暴力 NO 杜绝按键伤人
辱、诽谤、攻击等。
PART 03
网络暴力的危害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言论自由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网络上充斥的大量侮辱性、煽动性的言 论和图片,给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人身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

拒绝网络暴力宣传讲授讲课PPT课件

拒绝网络暴力宣传讲授讲课PPT课件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2)充斥谣言的网络暴力
谣言的危害性是非常明显的,而且一旦发生会有愈演 愈烈之势。源于谣言的网络暴力最开始是由利益人发 布不法的谣言,再煽动不知情的网民推波助澜,而利 益人则等待事件扩散,坐收其中利益。有的网络暴力 虽最开始并非因遥言而起,却在整个过程中会以讹传 讹,最终遥言四起,真相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当矛盾 变得更加尖锐时,网民。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2)以图画信息为形式的网络暴力
图画信息暴力在网络暴力事件中也并不鲜见。我国发 生过很多例子,例如篡改他人传上网络的照片,通过 照片的篡改进行侮辱、诽谤、攻击等。韩国网络发达, 因特网宽带连接居世界第一,但是也并未发展成一个 成熟的网络社会,网络暴力问题此起彼伏,比较早的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没有牡丹的高贵,没有百合花的幽香,更没有玫瑰花那样高傲,它除了平凡,还是平凡。以至于客人来访,也无一夸赞过它,更没有谁欣赏它。 例子是2006年一名22岁的韩国女学生的照片出现在 一家图片共享网站时,脸部被人涂改的面目全非,朋 友在看到照片后,接二连三的给她打电话确认情况。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网络暴力PPT课件

网络暴力PPT课件
1
网络暴力是什么?
2
事例:
我是
14岁少女被键盘侠逼死,父亲邀凶 手参加葬礼:网络暴力有多可怕?
键盘 侠
一个14岁的女孩自杀了。将她逼上绝路的,是一把叫做网络暴力的 杀人刀。
小女孩名叫艾米,原本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澳洲童星,从6岁就开始接 拍广告。
她长得非常可爱,眼睛里就像有星星一样,人们很快就记住了这个 笑容灿烂的孩子。
11
于个人素质而言:
年纪较轻、学历较低是我
国网民的突出特点。不少网民
在网上表现出心理不成熟、情
感脆弱等特点。当遇到事情的
时候,他们由于缺乏自我控制
和冷静思考的能力而容易冲动
,并容易受他人影响,从而产
生从众心理。大部分的网民对
发生的事物都渴望表达自己的
立场和观点,但较低的教育水
平限制了他们做出客观、细致
13
14

.
15
面对这些恶言恶语,年幼善良的艾米选择 了沉默,逃离网络世界。可是键盘侠怎么可能 轻易放过她,逮到一个可以宣泄的目标,他们 恨不得让对方死无全尸。
在键盘侠的输入法里,从来就没有“道德”二 字。
后来键盘侠把刀口对准了艾米身边 的人,用“人肉”这种现代社会最残忍 的方式,凌迟艾米和她家人朋友的 尊严。
4
艾米的父母不堪重负,几度崩溃,一直没敢告诉自己的女儿: 那些匿名信息不断叫我的女儿去自杀、去死,看到之后我被彻底粉碎
前几日,网传一起由网络人肉行为引发的女教师自 杀未遂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事件的起因据说 是一位网友对某网络小说发表了质疑言论,于是招致了 该小说的粉丝人肉。该名网友因无法忍受而选择自杀, 后又称该网友抢救及时,目前已经脱离危险。 上述这个事件在网络迅速发酵,人们声讨之声此起彼伏。

网络暴力PPT课件

网络暴力PPT课件

.
16
3.从社会角色看,网络传播伦理失范背后映 射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在新媒体时代社会 角色担当的不足和网络公共话语的集体失 语
知识分子应是具有担当精神的社会公共角 色。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当代 知识分子,有着时代特有的人文关怀和道 义担当,但他们在网络传播上却未能作为 一个知识阶层起到应有的社会批判和价值 引领作用。公共话语的集体失语使知识分 子在网络传播领域“智识者”角色的光环 黯然失色。
.
9
2011 年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后的谣“盐” 风波引起了大规模的抢购食盐事件和民众 生存恐慌
2012 年葡萄致癌谣言导致宜春袁州区葡萄 滞销
.
10
网络诽谤则指在网上歪曲或捏造事实损毁 他人名誉的一种侵权行为,如一些网络在 线论坛、新闻组、公告板上的人身攻击、 恶意灌水、煽风点火等不良行为,不管是 否具有实质恶意,都触及到了网络诽谤的 边界。网络诽谤由于网络空间的多重特性 给受害人造成的伤害远比普通诽谤严重, 因而具有实质恶意的网络诽谤被点击、浏 览、转发达到一定的量,被认定为“情节 严重”的,甚至构成犯罪。
传播中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以及相关社会 角色的不平衡和缺失问题。
具体而言,社会关系上中国社会转型期由 于经济政治资源分配不平衡、权力信任危 机导致的民众的普遍性社会焦虑、社会结 构上中层组织的匮乏、社会角色上知识分 子在新媒体环境中的集体失语,是网络传 播伦理失范的主要社会原因。
.
14
1.从社会关系看,网络传播伦理失范是中国 社会转型期中下层民众普遍性社会焦虑的 新媒体镜像反映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平稳发展,中下层民众 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转型期社会权 力、社会资源占有和分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社 会结构重大变迁所造成的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 他们仍然感觉到社会存在诸多不平等。在单向度 的决策思维下,决策过程的不透明也引发了民众 对权力的信任危机,从而导致社会关系的结构性 紧张和民众普遍性的社会焦虑。

《拒绝网络暴力》班会课件

《拒绝网络暴力》班会课件

学习和工作
网络暴力可能会影响受害 者的学习表现和工作效率 。
人际关系
网络暴力可能会破坏受害 者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变 得孤独和不被理解。
02
网络暴力的成因
匿名性带来的责任缺失
匿名性使人们更容易放纵自己 的言行在网络空间中容易攻击他 人,而不用担心承担后果。
破坏自尊心和自信心
网络暴力往往涉及侮辱、诽谤等行为,使受害者感到自身价值被 贬低,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破坏。
导致社交障碍
网络暴力往往导致受害者害怕与他人交往,产生社交障碍,影响 日常生活和工作。
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影响学业或工作
网络暴力往往导致受害者无法 集中精力学习或工作,学业或
工作效率下降。
干扰家庭关系
《拒绝网络暴力》班会课件
2023-11-04
目 录
• 什么是网络暴力 • 网络暴力的成因 • 如何预防网络暴力 • 网络暴力对个人的影响及应对方法 • 结论与展望
01
什么是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的定义
网络暴力是指在互联网上使用语言或行动对他人造成伤害、 恐惧或不适的行为。
它可能包括威胁、欺凌、诽谤、恶意评论、骚扰或色情图片 等。
及时寻求帮助
如遭受网络暴力攻击,应 立即向家人、老师、单位 领导等信任的人寻求帮助 和支持。
05
结论与展望
拒绝网络暴力,人人有责
了解网络暴力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认识到网络暴力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掌握应对和防范网络暴力的方法
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做有道德的网民
培养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和道德观念 学会尊重他人,不进行恶意攻击和侮辱
网络暴力可能影响受害者与家人 之间的关系,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甚至破裂。

拒绝网络暴力流言止于智者ppt模板

拒绝网络暴力流言止于智者ppt模板
在网络上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和 个人信息,不得随意泄露或传播
他人的个人信息。
不发表违法言论
言论自由并不代表可以随意发表 违法言论,要遵守法律法规,不
得散布谣言、诽谤他人等。
维护网络秩序
积极参与网络文明建设,维护健 康的网络环境,抵制网络暴力行
为。
案例分享
某明星遭遇网络暴力事件
某明星因在节目中发表了一些言论,遭到网友的恶意攻击和 谩骂。经过调查发现,这些言论并无不当之处,只是部分网 友情绪过于激动,引发了网络暴力。
维护秩序
积极参与网络治理,举报不良内容,维护网络秩 序,抵制网络暴力行为。
社会对网络环境的责任
制定法规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暴力、造谣传谣等行为的法 律责任,为治理网络环境提供法律依据。
监管执行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严格落实法律法规,对违法违 规行为进行处罚。
教育引导
通过学校、家庭、媒体等多渠道,加强对公众的网络素养教育,提 高公众对网络暴力和流言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案例分享
某明星遭遇网络暴力
某明星因个人言论引发争议,遭到大量网友的攻击和谩骂 。最终该明星选择报警处理,相关人员受到法律制裁。
某公司官方微博遭造谣
某公司官方微博发布声明遭恶意篡改,引发广泛传播。经 查实,造谣者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某论坛用户遭遇人肉搜索
某论坛用户因发表不同观点遭到人肉搜索,个人信息被曝 光。此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促使相关部门加强了对网络 暴力的打击力度。
网络暴力通常发生在社交媒体、论坛、博客等网络平台,表现为恶意留言、谣言 传播、人肉搜索等。
网络பைடு நூலகம்力的影响
精神压力
网络暴力会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的 精神压力,导致抑郁、焦虑、自

网络暴力最终稿PPT参考课件

网络暴力最终稿PPT参考课件

其他 14.68%
人类天性对暴力的 嗜好通过互联网的
过度传播 53.58%
部分人或机构为了自 身利益的炒作 71.67%%
网民缺少评判,以讹传讹 80.2%%
29
有71.67%的大 学生认为网络暴力 产生的主要原因之 一是部分人或机构 为了自身利益的炒 作。
网民的素质参差不 齐,遇到矛盾激发 的容忍率低,极易
适当劝诫 3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暴力会有其他做
法。
跟风参与 2%
其他 15%
无动于衷 22%
2020/2/17
果断举报 26%
21
有22%的大学生 表示自己遇见网络暴 力时会无动于衷。
2020/2/17
适当劝诫 35%
跟风参与 2%
其他 15%
无动于衷 22%
果断举报 26%
22
有26%的大学生
适当劝诫 35%
网民的素质参差不 齐,遇到矛盾激发 的容忍率低,极易
引发网络暴力 86.35%
其他 14.68%
新闻报道不实或有偏 颇,造成公众误解 76.11%
人类天性对暴力的 嗜好通过互联网的
过度传播 53.58%
部分人或机构为了自 身利益的炒作 71.67%%
网民缺少评判,以讹传讹 80.2%%
34
大多数大学生认为 网民的素质参差不
2020/2/17
部分人的自我炒作 27%
15
由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大约 83%的大学生眼中,网络暴力是因为情 绪发泄,自我炒作,盲目跟从等的消 极的原因产生的消极的行为。
而有12%的大学生则是认为网络暴 力的起因是正义感的强力爆发,是积
极的起因,但是却因为失控而导致了 消极的行为。

正确面对网络暴力 ppt课件

正确面对网络暴力 ppt课件
正确面对网络暴力
1
网络暴力的定义
•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 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 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 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 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讨伐与攻击。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25
• 在自杀期间,这位青年曾有两次想放弃自杀, 但众多网友竟然留言大骂:“你到底还死不 死?”、“你必须死!”、“到底死了没有?”、 “赶紧死!”等等。一些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网 友还说出了讥讽的语言:“忍不住哈哈哈”、 “老板、加20串肉串”,等等。也许很多出言 不逊的“网络暴徒”在生活中都是文明的君子, 但在网络上却让那些深藏心底的污言秽语肆意 发泄,使网络成为“负能量聚集地”。。避免 类似悲剧的发生,非常需要强化对网络行为的 依法管理。对于网络事件,网民要有自己的判 断,不随意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不做“乌合 之众”。每一个人都要文明上网杜绝暴力,共 同维护互联网环境。
5
“毒的 语言激怒他人,挑起争端,使用带有极 强侮辱性的言语,以达到用语言屠杀扣 字的作为,从心底瓦解对方的心理素质, 从而让对方产生愤怒,丢脸,压迫的情 绪。这些人的行为通常比较卑鄙,容易 使人上当,他们有时也会群起而攻之, 使受害者尊严丧失。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 这些恶语相向的文字,往往是一定规模 数量的网民们,因网络上发布的一甚至残忍,已经超出了对于这些事件正 常的评论范围,不但对事件当事人进行 人身攻击,恶意诋毁,更将这种讨伐从 虚拟网络转移到现实社会中这些评论与 做法,不但严重地影响了事件当事人的 精神状态,更破坏了当事人的工作、学 习和生活秩序,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暴力的社会调查分析
1
前言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 的延伸。
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 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讨伐与攻击。这些恶语 相向的文字,往往是一定规模数量的网民们,因网络上发布的一些 违背人类公共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以及触及人类道德底线的事件所 发的言论。
关于是否会将生活情绪带入网络 这个问题,在调查问卷中有50.17%的 大学生认为会有一点点,37.2%的大
网络生活中的很多时候都带
学生认为不会,但是有触动自己的事
有或多或少的生活情绪,有 些网络暴力的实施者就是因 为自己的心情不好,为了发
情时,也会带入,8.87%的大学生认 为完全不会,3.75%的大学生认为会, 并且带入很大。
泄情绪而实施网络暴力。
26
网络暴力对被攻击对象的影响 关于网络暴力对被攻击者的影 响这个问题,在调查问卷中绝大多 数大学生都认为对生活,心理,名 誉有较大的影响,也有部分人认为 会有财产损失的影响。
9
网络暴力是一种怎样的行为?
正义感的强力爆 发以至于失控 12%
10
在问卷调查中,有 12%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暴 力是一种因为正义感的 强力爆发以至于失控而 产生的一种行为。
正义感的强力爆 发以至于失控 12%
11
有26%的大学生 认为网络暴力是一 种因为情绪发泄而 产生的一种行为。
12
有27%的大学生认 为网络暴力是一种因 为部分人的自我炒作 而产生的一种行为。
24
经调查可知,现在大学生在遇见网络暴力的时候,有大约61%的人会采
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去解决,只有少数人(22%)在遇见网络暴力时无动于
衷和极少数(2%)会去跟风参与的人。
这表明了大多数大学生在遇见网络暴力时坚持了自己的道德底线,有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会积极主动地面对网络暴力。
25
是否会将生活情绪带入网络? 这说明了大多数大学生在
13
网络暴力是一种怎样的行为
有30%的大学生认为网 络暴力是一种因为盲目地无 意识跟从而产生的一种行为。
正义感的强力爆 发以至于失控
12%
14
有5%的大学生 认为网络暴力是一种 因为其他原因而产生 的一种行为。
正义感的强力爆 发以至于失控 12%
15
网络暴力是一种怎样的行为?
由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大约 83%的大学生眼中,网络暴力是因为情 绪发泄,自我炒作,盲目跟从等的消 极的原因产生的消极的行为。
上世纪的网络暴力足以把人逼到如此绝境,现如今,网络自媒 体不断发展壮大,换来的也是网络暴力的更加猖獗。
3
网络暴力让谢娜夫妇深受怀孕困扰 无奈选择法律捍卫家庭 2015年8月10日消息,主持人谢娜和歌手张杰自结婚以来,怀孕传言不断。近日却在网络 上流传“谢娜流产”的传言。对此,歌手张杰已经准备好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家庭。
而有12%的大学生则是认为网络暴 力的起因是正义感的强力爆发,是积
极的起因,但是却因为失控而导致了 消极的行为。
正义感的强力爆 发以至于失控 12%
16
关于网络暴力是不是公民素质低 的表现这个问题,在调查问卷中有 63.48%的大学生认为在一定层面上符 合,有29.69%的大学生认为不能以偏 概全,有6.48%的大学生认为肯定是, 有0.34%的大学生则是认为完全不是。
网络暴力转化为现实暴力:爱国青年被群殴 7月23日,一爱国青年被群殴的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是一起网络暴力演变 成现实暴力的事故,许多网友对此表示隐隐担忧但又充满疑惑。发表爱国言论本是一种向 社会宣传正能量的表现,值得社会赞扬。但是22日威海文登青年侯聚森因为在网上发现一 些爱国言论而引来了意见不合者的群殴。而在这之前,这名爱国青年也多次受到了他人的 言论挑衅。
由此可以体现有超过半数的 大学生认为网络暴力与公民素质 低下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并不 是绝对的关系,不是说公民素质 高就一定没有网络暴力。
17
是否赞同网络实名制?
在调查问卷中,有88%的大学生 表示可以接受网络实名制,有12% 的大学生则是完全不能接受。
由调查可知,绝大多数大学 生赞同并可以接受网络实名制, 而网络实名制可以最大限度的提 升网络道德水平,有利于稳定民 众的思想意识,有利于正能量的 发扬壮大。
高考作文材料人物原型被人肉学生恶语迫使评论关闭 2015年6月,全国各地高考基本结束,各地高考作文试题公开,而新课标全国一卷的作文 题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孩子举报老爸(材料作文)”的新闻原型被网友人肉出来,遭大批 高三生恶语相向,最终被迫关闭了微博评论。
4
是否遇到过 网络暴力?
5
在问卷调查 中,有5%的大学 生表示自己经常 遇到网络暴力。
6
有42%的大 学生表示自 己只遇到几 次网络暴力。
7
而有53%的大学 生表示自己完全没 有遇到网络暴力。
8
是否遇到过 网络暴力?
经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经 历或只经历过少数几次网络暴力,这反映出现在大多 数大学生因为没有亲身经历过网络暴力从而缺少应对 网络暴力的经验,在面对网络暴力时容易失去理智, 不知所措,从而做出过激行为。
18
19
有2%的大学生 表示自己遇见网络 暴力时会跟风参与。
20
有15%的大学生 表示自己遇见网络 暴力会有其他做法。
21
有22%的大学生 表示自己遇见网络暴 力时会无动于衷。
22
有26%的大学生 表示自己遇见网络 暴力时会果断举报。
23
有35%的大学生 表示自己遇见网络 暴力时会适当劝诫。
网络暴力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侵权行为,亟待 运用教育、道德、法律等手段进行规范。同时,网民们若想获得自 由表达的权利,也要担当起维护文明与道德的使命,至少,要保持 必要的理性、客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恰逢互联网兴起之际,美国前总统克林 顿和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的性丑闻被网络媒体散布全球,莱温斯基 被全世界无数网民骂作“贱妇”、“妓女”等不堪入目的字眼,甚 至还有人扬言要杀死莱温斯基,如此残忍的网络暴力使其名誉严重 受损,人格遭到践踏,在这件事情发生后,莱温斯基整整十年不敢 独自出现在公众场合,曾几度想要自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