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课件(必备8篇)

趣味数学课件(必备8篇)

趣味数学课件第1篇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掌握环形数数的方法,体验环形排列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环形数数和记录,体验与同伴分享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夹子、鼓、音乐。

2、每人10个夹子、1个小筐子、1个圆片、1张记录单、1支水笔。

3、环形排列的物品若干:花片、飞碟、衣架、调色盘、杯垫等。

4、每组星星、夹子、扭扭棒、回形针、皮筋、毛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夹子,简单导入。

二、游戏“夹夹乐”,练习数数和比较多少。

教师敲鼓,幼儿游戏。让幼儿数数夹了多少,并和同伴比一比谁多谁少。

三、游戏“夹子变魔术”,尝试环形计数。

1、引导幼儿将夹子和圆片变成太阳,体验环形排列。

2、尝试环形数数。

(1)数夹子,尝试环形计数。

让幼儿数数自己用几个夹子变成了太阳,并说说是怎样数的。

(2)引导幼儿讨论其他环形数数的方法。

(3)教师小结。

四、游戏“数一数”,进一步探索、掌握环形数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收集的各种环形排列的物品,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个别记录单,并请幼儿说说操作情况。

4、教师小结。

五、拓展练习。

1、幼儿听音乐拉圆圈。

2、小结,结束。

趣味数学课件第2篇

多拉,洛伊丝和罗斯玩一种纸牌游戏,一共35张牌,其中有17个对子,还有一个单张。

(1)多拉发牌,先给洛伊斯一张,再给罗斯一张,然后给自己一张;如此反复直到发完所有的牌。

(2)在每个人把手中成对的牌打出之后,每人手中至少剩下一张牌,而三人手中的牌总共是9张。

(3)在剩下的牌中,洛伊丝和多拉手中的牌加在一起能配成的对子最多,罗斯和多拉手中的牌加在一起能配成的对子最少。

(提示:判定给每个人发了几张牌以及每两个人手中的牌加在一起能配成的.对子的数目。)

答案

根据{(2)在每个人把手中成对的牌打出之后,每人手中至少剩下一张牌,而三人手中的牌总共是9张。},三人手中剩下的牌总共可以配成4对。再根据{(3)在剩下的牌中,洛伊丝和多拉手中的牌加在一起能配成的对子最多,罗斯和多拉手中的牌加在一起能配成的对子最少。},洛伊丝和多拉手中的牌加在一起能配成3对,洛伊丝和罗斯手中的牌加在一起能配成一对,而罗斯和多拉手中的牌加在一起一对也配不成。

根据以上的推理,各个对子的分布(A、B、C和D各代表一个对子中的一张)如下:

洛伊丝手中的牌多拉手中的牌罗斯手中的牌

ABCDABCD

根据{(1)多拉发牌,先给洛伊斯一张,再给罗斯一张,然后给自己一张;如此反复直到发完所有的牌。}和总共有35张牌的事实,洛伊丝和罗斯各分到12张牌,多拉分到11张牌。因此,在把成对的牌打出之后,多拉手中剩下的牌是奇数,而洛伊丝和罗斯手中剩下的牌是偶数。于是,单张的牌一定是在罗斯的手中。

趣味数学课件第3篇

学习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尝试学会用逆推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发现、欣赏并学习同伴身上的优点。

4.提高加减乘除的口算能力。

学习重点: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1.老师考勤学生,点名。

2.认识新同学,每个同学进行1分钟介绍自己。

3.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座位。

4.讲解解决“分梨”的问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梨,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个给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梨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梨多少个?

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⑵小组内交流

⑶反馈交流,老师引导启发思维。

⑷小结策略:逆推的解题策略就是从结果倒着推回去,在逆推过程中

总数是不变的,我们要能找出关键条件,即最后得到的数量入手分析。

5.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对应例题的反馈练习:一只篮子里有若干梨,取他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余下梨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二个人;最后只剩下2个梨。问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梨?最后集体交流反馈。

6.进行扑克牌“24点”小游戏。

趣味数学课件第4篇

一、设计意图:

在平常的生活中,小班的孩子已经能够初步感知一组物体的相对大小,但是对于系统的概念并不完全了解,在完整的表述物体大小的语言能力还存在个体明显差异。在操场玩耍时能指认出哪个是大球,哪个是小球,个别孩子可以抱起大球说:这个是大球,大部分幼儿不愿开口或者合着同伴说这是大球或者小球,但本身并不理解、熟悉。因此我开展本次活动,本设计以系列生活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玩游戏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学习按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简单分类。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并区分物体的大小。

2、尝试用一句话正确表述物体的大小。

3、能主动参与,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小朋友夏天喜欢吃什么水果呀?幼儿一起回答:西瓜教师引出PPT 上的第一张幻灯片:两个西瓜

(一)两个西瓜入场,初步感知大小的变化。

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的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提问: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两个西瓜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小朋友喜欢吃什么水果? 苹果、橘子、梨子

引出第二张幻灯片:苹果

(二)脑子转一转:在我们看的动画片中,回忆回忆,都有哪些动画人物,你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动画人物?

老师:小嘴巴闭起来,转动脑子想一想,举手回答,和其他小

朋友分享。

幼儿:米奇、喜羊羊、海绵宝宝、天线宝宝、蜘蛛侠、奥特曼、

大黄鸭

老师: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哪些动画人物?引出幻灯片

老师:这是什么呀?它们谁是妈妈?谁是宝宝呢?

幼儿:举手回答

老师: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以为客人,小朋友鼓掌欢迎它出

场。

老师:这是什么呢?它两个谁是老大?小朋友向他两个学习

一下,笑一笑哇,我们小朋友都和他们一样,非常的开心。

看谁在跳舞呢?是海绵宝宝在跳舞吗?老师遇见了一个问题:

老师总是分不清他们谁是哥哥了,谁能告诉我呀?

(三)找一找:熊爸爸和熊宝宝的熊掌丢了,帮熊爸爸熊宝宝找一找他们的熊掌

提问:这上面有几个熊掌?

幼儿上来自己操作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熊掌。

(四)游戏送礼物:大大和小小难得来我们这做客,我们送些礼物给他们吧。(初步认识大小标记,知道从一堆东西中先找到同类的两种物体再进行大小的分类。)

1、认识大小标记

老师:“这里有一些东西作为礼物,要送到大大小小的家里去。你们看,大大的家有一个门牌号,它的身体大大的,它叫大标记。小小的家也有一个门牌号,它的身体是小小的,叫小标记。”

2、师:我们一起来找找哪些礼物是送给大大的,哪些礼物是送给小小的。送给大大的礼物放在大标记的篮子里,送给小小的礼物放到小标记的篮子里。

3、教师与幼儿一起指认礼物送给谁。

(五)结束活动

老师:我们礼物可真多,我们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好不好。

五、活动延伸:

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大衣服小衣服。

趣味数学课件第5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 )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趣味数学课件第6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的成本是

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一百零一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1元向街坊换了101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4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1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只好还给街坊101元。

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究竟损失了多少元?

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实际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元。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趣味数学课件第7篇

活动目标:

1.学会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有序地数数。

2.通过操作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初步理解数的概念,并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3.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对数数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操作材料、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随音乐《开火车》进活动室。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

2.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搬家啦,这么多的老师也都快来帮忙了呢,我们一起来和要去帮忙的老师们问声好吧。

(二)基础部分

1.师:现在每位小朋友都变成了小火车的车厢,那你们清楚一共有多少节车厢呢?

幼儿报数,教师配合指导。

2.师:大一班的小朋友们都太棒了,而且我知道你们数数都很厉害,你们都能数到几?

我说一个数,你接着往下数3 个数字好吗 ?

3.出示图片,幼儿观察。

师:森林国王说啦,要闯关成功后才可以去帮忙呦。那我要请你们帮我一个忙啦,看,图上有什么?。(房子,树)房子有几间?有几棵树?几只小动物?你是怎么数的?

教师小结:要数清楚物体的数量,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从上

往下,或者从左往右,这样就不会数错了。

4.教师与幼儿互动,依次请10名幼儿上台,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5.出示图片,观察图片上的图形并正确的数出来。

师:看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什么?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形?······你是怎么数的?还有什么?这次你又是怎么数的呢?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结:数不同的东西方法也不同,要想正确的数出数量,不仅要观察仔细,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三)结束部分:

师小结:其实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是很要紧的,爸爸妈妈经常买东西的时候都要去看这个数字。那么今天就请你有空的时候到家里去找一找、到附近的超市去看一看哪些东西上面有数字?为什么要看这些数字呢?这些数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出活动室。

趣味数学课件第8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 "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生:......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小王=月亮红=白天黑=夜晚

3、A=12=23=34=45=56=67=78=89=910=10J=11Q=12K=13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三。

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

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小学数学课件(通用7篇)

小学数学课件(通用7篇) 小学数学课件1 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方法1: 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趣味数学课件(必备8篇)

趣味数学课件(必备8篇) 趣味数学课件第1篇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掌握环形数数的方法,体验环形排列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环形数数和记录,体验与同伴分享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夹子、鼓、音乐。 2、每人10个夹子、1个小筐子、1个圆片、1张记录单、1支水笔。 3、环形排列的物品若干:花片、飞碟、衣架、调色盘、杯垫等。 4、每组星星、夹子、扭扭棒、回形针、皮筋、毛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夹子,简单导入。 二、游戏“夹夹乐”,练习数数和比较多少。 教师敲鼓,幼儿游戏。让幼儿数数夹了多少,并和同伴比一比谁多谁少。 三、游戏“夹子变魔术”,尝试环形计数。 1、引导幼儿将夹子和圆片变成太阳,体验环形排列。

2、尝试环形数数。 (1)数夹子,尝试环形计数。 让幼儿数数自己用几个夹子变成了太阳,并说说是怎样数的。 (2)引导幼儿讨论其他环形数数的方法。 (3)教师小结。 四、游戏“数一数”,进一步探索、掌握环形数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收集的各种环形排列的物品,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个别记录单,并请幼儿说说操作情况。 4、教师小结。 五、拓展练习。 1、幼儿听音乐拉圆圈。 2、小结,结束。 趣味数学课件第2篇 多拉,洛伊丝和罗斯玩一种纸牌游戏,一共35张牌,其中有17个对子,还有一个单张。 (1)多拉发牌,先给洛伊斯一张,再给罗斯一张,然后给自己一张;如此反复直到发完所有的牌。 (2)在每个人把手中成对的牌打出之后,每人手中至少剩下一张牌,而三人手中的牌总共是9张。

(3)在剩下的牌中,洛伊丝和多拉手中的牌加在一起能配成的对子最多,罗斯和多拉手中的牌加在一起能配成的对子最少。 (提示:判定给每个人发了几张牌以及每两个人手中的牌加在一起能配成的.对子的数目。) 答案 根据{(2)在每个人把手中成对的牌打出之后,每人手中至少剩下一张牌,而三人手中的牌总共是9张。},三人手中剩下的牌总共可以配成4对。再根据{(3)在剩下的牌中,洛伊丝和多拉手中的牌加在一起能配成的对子最多,罗斯和多拉手中的牌加在一起能配成的对子最少。},洛伊丝和多拉手中的牌加在一起能配成3对,洛伊丝和罗斯手中的牌加在一起能配成一对,而罗斯和多拉手中的牌加在一起一对也配不成。 根据以上的推理,各个对子的分布(A、B、C和D各代表一个对子中的一张)如下: 洛伊丝手中的牌多拉手中的牌罗斯手中的牌 ABCDABCD 根据{(1)多拉发牌,先给洛伊斯一张,再给罗斯一张,然后给自己一张;如此反复直到发完所有的牌。}和总共有35张牌的事实,洛伊丝和罗斯各分到12张牌,多拉分到11张牌。因此,在把成对的牌打出之后,多拉手中剩下的牌是奇数,而洛伊丝和罗斯手中剩下的牌是偶数。于是,单张的牌一定是在罗斯的手中。

数学公开课课件教案(精品8篇)

数学公开课课件教案(精品8篇) 数学公开课课件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理解5以内的减法。 2、通过故事,认识“-”的意义。 二、活动准备 1、提前把卵生动物的图片放入玩具蛋壳中。 2、《狮子和蛋》幼儿用书。 3、白纸 三、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蛋壳,请幼儿猜猜哪种卵生动物会从蛋里走出为。 2、出示幼儿用书,请幼儿看图讲故事。 第一组图: 池塘力,鸭妈妈生了两个蛋,有1只小鸭子出生了,池塘边还有多少个蛋? 第二组图:鸟妈妈筑了个窝,生了3个蛋,有两个蛋孵化小鸟,窝里还有多少个蛋? 第三组图:鳄妈妈在沙滩上生了5个蛋,5个蛋中有3个孵化小鳄,沙滩上还有多少个蛋? 第四组图:鸡妈妈生了4个蛋,有1只小鸡先出生了,还有多少个蛋?

第五组图: 不知谁在草丛里生了3个蛋,3个都孵化出小宝宝,叶片还有多少个蛋? 3、认识“-”减号,每次讲完一促故事,老师引导幼儿在白板上写算式,找出答案。并请幼儿说说“-”表示什么? 4、幼儿两人一组,师给每组幼儿5个玩具蛋壳,请他们轮流用玩具蛋壳讲述有关动物宝宝出生的故事,并在纸上写下5以内减法算式。 5、师与幼儿一起检查算式是否正确。 数学公开课课件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趣味数学

1、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地球自转一周(360 度)时间为 23 小时 56 分 04 秒,比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为一日计24”小时少一点。人类自己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故习惯把日出日落到再次日出称之为一日。一日划分为 24 小时是古埃及人制定的。每小时又划分为 60 分钟,每分钟又分为 60 秒。 2、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但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并非算盘,而是“算筹”。算筹是用竹或木制成的小棒,用它的多少与纵横排列可以记数,按一定的方法可以用它进行多种运算。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普遍使用它作加、减、乘、除、开方、解方程等运算,称之为“筹算”。直到明代,它才被珠算所代替。 2、时间:第一周(2)活动内容体会奥数(二)活动过程速算与巧算【试题】巧算与速算:41×49=( ) 【详解】相乘的两个数都是两位数,且十位上的数字相同,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正好是 10,这就可以运用“头同尾合十”的巧算法进行简便计算。“头同尾合十”的巧算方法是:用十位上的数字乘十位上的数字加 1 的积,再乘 100,最后加上个位上 2 个数字的乘积。 41×49,先用(4+1)×4=20,将 20 作为积的前两位数字,再用 1×9=9,可以发现末位数字相乘的积是一位数,那就在 9 的前面补一个 0,作为积的后两位数字。这样答案很简单的就求出了,即 41×49=(4+1)×4×100+1×9=2009。 3、时间:第二周活动内容体会奥数(三)活动过程植树问题【试题】一块三角形地,三边分别长 156 米,234 米,186 米,

要在三边上植树,株距 6 米,三个角的顶点上各植上 1 棵数,共植树( )棵。【详解】此题植树线路是封闭的,这类题的特点是:因为头尾两端重合在一起,所以棵数等于分成的段数。题中要求三角形三个顶点上要各栽一棵树,因此我们要按照三条边来考虑。因为156÷6=26(段),186÷6=31(段),234÷6=39(段),所以每边恰好分成了整数段,这样,从周长来讲,应栽树的棵数与段数相等。即共植树:26+31+39=96(棵)。 4、时间:第三周活动内容用倒推法解决问题活动过程例题:一个数加上 6,乘以 6,减去 6,除以 6,最后结果是 6,这个数是几倒推法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也是分析应用题时常用的方法。用倒推法解应用题列算式时,经常要根据加减互逆,乘除互逆的关系,即把原题中的“加”用“减”算,“减”用“加”算,“乘”用“除”算,“除”用“乘”算。【举一反三】 1、一个数加上 5,乘以 5,减去 5,除以 5,最后结果还是 5。这个数是几? 2、一个数的 5 倍加上 6,再除以 7,结果是 8,求这个数。 3、小红问妈妈多大年龄,妈妈说:“把我的年龄加 10,然后乘 5,减去 25,再除以 2,恰巧是 100 岁。”小红妈妈的年龄是多大? 4、自己编写一道用倒推法解决的问题,给自己的学习伙伴做一做。 5、时间:第四周活动内容有趣的分数(一)活动过程快乐启航,走进生活 1.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 11 份,一份是它的();如果把这根绳子平均分成()份,那么每份是它的61,3 份是它的()。 2.小猴吃冬瓜。请你帮小猴算一算,还剩几分之几? 3.

三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5篇

三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5篇 三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篇1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数学趣味小知识]数学趣味小知识大全

[数学趣味小知识]数学趣味小知识大全 数学趣味小知识大全篇(一):有关数学小故事集锦 有关数学小故事集锦1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 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有关数学小故事集锦2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优秀8篇)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优秀8篇) 四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篇一 一、教学内容: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例4) (二)民主导学 1、教学例4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 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2、教学例5 出示例题,独立解答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行程问题,题中每小时行70千米、每分钟行225米,这样的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4小时、10分钟是行走的时间(板

四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优秀7篇

四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优秀7篇 趣味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生:......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小王=月亮红=白天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 三、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幼儿大班趣味数学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学会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有序地数数。 2.通过操作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初步理解数的概念,并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3.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对数数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操作材料、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随音乐《开火车》进活动室。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 2.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搬家啦,这么多的老师也都快来帮忙了呢,我们一起来和要去帮忙的老师们问声好吧。 (二)基础部分 1.师:现在每位小朋友都变成了小火车的车厢,那你们清楚一共有多少节车厢呢?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优秀8篇)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优秀8篇) 幼儿大班趣味数学教案篇一 【活动设计】 丝巾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不仅色彩斑斓,图案鲜明,还有很多不同的系法:做腕口,做包饰、腰带、头巾……今年还流行起重复、间隔的图案,真是让人没法不喜欢!自由活动时,总有许多孩子围在一起讨论着自己的丝巾,于是我就想到,是否可以让孩子也来做一做丝巾,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鉴于丝巾本是四方形,装饰起来太费时,所以改成了三角形的头巾,减少了操作的时间。于是,我想到了无纺布,无纺布是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可见的材料。因此,我决定采用数学中的间隔排序的方法设计头巾上的花纹,巧妙的将无纺布结合在一起,此活动便应运而生了。 【教案目的】 1、通过观察发现图案排列的基本规律,并尝试自我创造排列。 2、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排列规律,体验自我装扮后的快乐。 【教案准备】 1、范例头巾两条,三角形的无纺布每人两条。 2、装饰图形片若干。 3、轻音乐、音乐《最炫民族风》。 【教案流程】 一、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条漂亮的头巾,请小朋友看看头巾上的花纹是怎样排列的? 2、幼儿观察、讨论,发现排列规律。 3、小结:原来这些花朵是按大小交替、颜色交替排列的。 二、初步尝试,自由排列。 师:咦!这些头巾上的花纹真有趣!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头巾吧! 1、提问:那头巾上的花纹从哪里开始排呢?(小红旗)对了!从红旗的后面,并且在红线的上面排列好有规律的花纹,头巾就会变得独特而漂亮! 2、提醒幼儿按规律排列花纹。 3、协助有困难的幼儿一起完成。 师:等下完成的小朋友请你拿着头巾给后面的客人老师检查,你也可以说给客人老师听一听你是怎样排列的,如果你做对了,客人老师还会送你一个贴纸贴在头巾上哦!请大家加油去做头巾吧! (1)请幼儿将自己制作的头巾置于黑板上。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是怎么排列的。 (3)全体检查对错。 三、层层递进,二次操作。 师:那小朋友还有更好的排列方法吗?现在请大家再来做一条和刚才不一样的头巾吧! 师:完成的小朋友再去和客人老师说一说你的`排列方法,如果你这次做对了,客人老师还会帮你们把头巾系在头上哦! 四、展示成果,体验快乐。 师:宝贝们,你们太漂亮了,我们一起来秀一秀吧! 趣味数学教案篇二

趣味数学教案优秀8篇

趣味数学教案优秀8篇 趣味数学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学会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有序地数数。 2.通过操作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初步理解数的概念,并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3.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对数数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操作材料、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1.幼儿随音乐《开火车》进活动室。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 2.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搬家啦,这么多的老师也都快来帮忙了呢,我们一起来和要去帮忙的老师们问声好吧。 (二)基础部分1.师:现在每位小朋友都变成了小火车的车厢,那你们清楚一共有多少节车厢呢? 幼儿报数,教师配合指导。 2.师:大一班的小朋友们都太棒了,而且我知道你们数数都很厉害,你们都能数到几? 我说一个数,你接着往下数3 个数字好吗? ······3.出示图片,幼儿观察。 师:森林国王说啦,要闯关成功后才可以去帮忙呦。那我要请你们帮我一个忙啦,看,图上有什么?。(房子,树)房子有几间?有几棵树?几只小动物?你是怎么数的? 教师小结:要数清楚物体的数量,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从上往下,或者从左往右,这样就不会数错了。 4.教师与幼儿互动,依次请10名幼儿上台,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5.出示图片,观察图片上的图形并正确的数出来。 师:看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什么?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形?······你是怎么数的?还有什么?这次你又是怎么数的呢?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结:数不同的东西方法也不同,要想正确的数出数量,不仅要观察仔细,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三)结束部分: 师小结:其实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是很要紧的,爸爸妈妈经常买东西的时候都要去看这个数字。那么今天就请你有空的时候到家里去找一找、到附近的超市去看一看哪些东西上面有数字?为什么要看这些数字呢?这些数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出活动室。 好玩的数学趣味教学设计方案篇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6、“做一做”及教材第69页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8篇】 数学课件分析是重要的。课件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数。 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书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4、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猜测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在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结合数突破“翻坎数”。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卡片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1主题图,P2-P2例1、例2、例3。课堂活动1、2、3、4。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

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2、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3、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能充分的感受到数数的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谈话引入:我们已经知道10个一是十(边说边摆10个一根小棒,再出示一捆小棒。)并板书:10个一是十。 2、请学生摆10捆小棒,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同桌可以合作摆一摆,从而得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小朋友已经会数100以内数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还会遇到很多的数。请小朋友打开书第1页,看一看,你看到些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看书,再指名说一说。 4、师:刚才小朋友通过看书知道了塔高465米,飞机飞行高度8000米,每小时飞行900千米,实验小学有1200多人。这些数都超过了100,都比100大。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我们先来数数。(一)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探索新知。 1、教师出示一张印有100个小格方块的灯片,先让学生数一数一块有多少个格子(100个),然后再看着灯片一百一百地数: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九百、一千。 师:刚才我们数了几个一百就是一千? 生: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1000) 2、在计数器上拨珠数。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 【篇一:趣味数学教案】 趣味数学大家玩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二、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教学难点: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 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 一、数学谜语问答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谜底是:王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谜底是:三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5、成绩是多少?(打二个数学名词) 解析:学习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 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 二、探究拓展题提问 现在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现在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12篇】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12篇】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计算下面各题 2.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会更简便。(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3.教师导语: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

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学习技能,为学习分数乘小数埋下伏笔。同时,简明扼要地导入新课,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一)阅读理解 1.出示呈现例5情境图(数学信息),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选择问题板书。) (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设计意图:由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的知识引出例5,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探究解答:例5(1) 1.自主解答 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怎样列式?你能计算出来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板书:,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请不同做法的学生板演。) 2.交流探讨,体会不同算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再全班交流,一一展示,分析出现的不同计算方法。

趣味数学教案10篇

趣味数学教案10篇 趣味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相识红、黄、蓝三原色,能通过分辨将相同颜色的物体进行配对。 2.在嬉戏中体验两物体间的色调关系,发展视察、辨别实力,培育良好的操作习惯。 3.乐意参与嬉戏活动,体验嬉戏与操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 相识红、黄、蓝三原色,能将相同颜色的物体进行配对。 活动难点 在嬉戏中体验两物体间的色调关系。 活动打算 1.学问阅历打算 能说出1-2种生活中常见的颜色。 2.物质打算 (1)教具:“色板”,磁性黑板一块,红、黄、蓝三色标识卡,红、黄、蓝皱纹纸大花各一朵,歌曲《找挚友》,钢琴曲《化蝶》,红、黄、蓝皱纹纸剪成的彩条,红、黄、蓝三色蝴蝶图片若干张。 (2)学具:“色板”,白色图画纸每人三张,红、黄、

蓝色广告色三盘,水彩笔,涂有半边颜色的蝴蝶图案若干份,《操作册》第1册第1-2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幼儿每人胸前分别戴上红、黄、蓝色的蝴蝶图片,老师手持红、黄、蓝色大花。师幼相互问候,走线。 线上嬉戏:师幼在钢琴曲《化蝶》的音乐声中一起变换两臂动作--叉腰、侧平举、振翅做蝴蝶飞状。 师:“请红蝴蝶飞到和你颜色一样的花朵前面嬉戏吧!”(同样方法请黄、蓝色的蝴蝶对应找花嬉戏) 2.集体活动 (1)相识红、黄、蓝三原色。 ①老师出示红、黄、蓝三朵花,请幼儿视察并说出花的颜色分别为“红花、黄花、蓝花”。 ②依次出示教具“色板”中的红、黄、蓝色板各两块,采纳蒙氏“三阶段数学法”引导幼儿相识三种颜色并说出名称“红色、黄色、蓝色”。 师手拿红色色板:“这是红色。”再将红、黄、蓝三色色板拿在手中:“红色在哪里?请你们把红色的色板请出来吧!”老师手拿红色色板:“这是红色吗?有哪些东西也是红色的?请你们讲讲。”启发幼儿结合日常生活说出红色、黄色、蓝色的物品。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课件8篇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课件8篇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课件8篇 好的数学教学课件很有意义的。优秀的老师往往都有自己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魅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一年级下册的数学课件,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课件(篇1) 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每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其次是努力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最后,每节课都事先准备好上课所用的东西,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为了提高计算速度,每节课课前花1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乘法口诀和20以内进位加与退位减口算题。 二、关注全体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在我们这样的大班教学中,最难兼顾的是学优生的培优和差生的辅导。因此,努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差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学优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习中,对学优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差生掉队。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指导。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让其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巧用奖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进行两种奖励机制,个人奖励制和小组奖励制相结合。个人用集小贴画对表扬信进行奖励。小组之间的比赛,针对各种项目的积分、评比,如纪律、卫生、作业、背书条、发言、路队、课间操等,对小组进行加分和扣分。每月一总分,积分第一名的小组可免一次作业,积分最后一名的小组要加作业。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课件(篇2) 一、教材分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3篇)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3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练习,培育幼儿对数的兴趣。 2、培育幼儿思维的敏捷性、主动性。 3、学习8的形成数数,知道7添1是8,认读数字8,并理解8的实际意义。 活动预备 1、课件:8的数数 2、课件:趣味练习1-68根据线写数字 3、图片小蘑菇、小圆片、小萝卜、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款待客人的口吻,引出课题: 教师:今日小兔子要来做客,我们给小兔子预备好吃的萝卜和蘑菇好吗? 二、绽开 1、幼儿操作,用对应比拟法学习7的形成。 教师以嬉戏口吻引导幼儿进展操作练习。 (1)请小朋友拔7个萝卜排成一队,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2)再请小朋友采7个蘑菇排成一队,并于萝卜找好朋友,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3)你拔了几个萝卜?萝卜和蘑菇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争论:怎样把7个萝卜变成8个? 7添1是几? (4)幼儿复述:7添1是8。 2、课件演示,操作验证。 (1)出示7个苹果,幼儿点数 出示7个桃子与苹果一一对应,幼儿点数。 (2)苹果和桃子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思索:怎样将7个桃子变成8个?7添1是几? 3、利用课件认读数字:8 (1)引导8个桃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出示数字“8”幼儿认读。 (2)争论字形:8像什么?(8像葫芦)。 4、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8除了能表示8个桃子、8个萝卜外,还表示8个什么? 激发幼儿想象很多能用数字7表示的物体。 (2)小结:8可以表示全部数量是7的物体。 5、趣味练习:请拼凑8 在方框里贴上还是数量的贴纸,使总数量是7。

三、完毕 讲评:表扬课堂上积极动脑筋、积极回答下列问题的幼儿。 大班数学教案:熟悉星期(7以内的数)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篇二 重点: 了解接龙嬉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拟、对应的阅历合作制作接龙卡。 难点: 1、孩子对前后卡片的界限区分。成因是接龙卡本身有两小局部所组成,简单会造成孩子区分卡片上的混淆。 2、操作中的前后推理。成因是由于幼儿的逆向思维进展尚不成熟,简单被四周一个已知数所误导。 解决策略: 1、逐步化解法:借助双色的卡片做教具,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从顺向推理向逆向推理逐步过渡。 2、资源共享法: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操作活动,能以兵兵互教的形式化解补缺的难点,到达资源共享。 活动目标: 1、了解接龙嬉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拟、对应的阅历合作制作接龙卡。 2、尝试用简洁语言介绍和沟通自己的操作结果,能运用以往的数学

数学趣味集锦

数学趣味集锦 一、数学谜语: 1、猜成语:0000(四大皆空)0+0=0(一无所获) 0+0=1(无中生有)1×1=1(一成不变) 1的n次方(始终如一)1:1(不相上下) 1/2 (一分为二)1+2+3(接二连三) 3.4(不三不四)33.22(三三两两) 2/2(合二为一)20÷3(陆续不断) 1=365(度日如年)9寸+1寸(得寸进尺) 1 ÷100(百里挑一)333.555(三五成群) 5,10(一五一十)1,2,3,4,5(屈指可数) 1,2,3,4,5,6,0,9(七零八落) 1,2,4,6,7,8,9,10(隔三差五) 2,3,4,5,6,7,8,9(缺衣少食) 2,4,6,8(无独有偶)4,3(颠三倒四)7/8(七上八下)1000(漏洞百出) 99(百无一是) 2、猜字:一减一不是零(三)一加一不是二(王)

唐诗中的数学美 你喜欢唐诗吗?你可感受到了唐诗中的数学美呢? 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一个《唐诗、鸡蛋宴外加数字游戏的故事》:有两位好朋友,一位是喜欢吟诗的厨师,一位是爱好数学的诗人。这一天,厨师到诗人家里串门。诗人拿出两个鸡蛋,说,“交给你啦,做一桌菜,看你的杰作!”厨师答道:“没问题,还要配诗一首!”诗人拿了两双筷子放在桌上,自己先坐下来。一会儿,厨师端上来一只小碟子,里面装的是两只煮熟的蛋黄,一面走一面高声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放下这碟“黄鹂”,转身又进厨房拿出一只盘子,里面是用蛋白切成丝,排列得像一行飞鸟。厨师把这盘菜放到诗人面前,用手指指,说: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次从厨房里端出来的,是一碟凉拌蛋衣。这是把蛋壳和蛋白之间的一层很薄的皮小心揭下来,剪成碎末,雪片似的洒在碟子里,上面又洒了些精盐。这碟小菜配的诗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最后,厨师又端出一碗汤,汤面上浮着些蛋壳做的小船。伴随着蛋壳船在汤面上的晃动,厨师吟道:门泊东吴万里船。 就这样,一桌三菜一汤的鸡蛋宴,正好配了一首家喻户晓的唐诗,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时著的《绝句》。厨师显过了本领,诗人的兴致上来了。诗人说:这首诗为什么特别优美动人?不但因为它情景交融,而且因为诗中有数学帮忙,把景物数量化,显得更投入,更动情。你看,“两个黄鹂’,这里有数字2;“一行白鹭”,这里有数字1;“西岭千秋雪”用到了数1000;“东吴万里船”运用

趣味数学提高篇

趣味数学提高篇 问号处的数字是多少? 解析:对角线较小的数的3倍减1,14或2 5+3+2=151022 9+2+4=183652 8+6+3=482466 5+4+5=202541 7+2+5=? 解析:第一个数乘以第二个数等于结果的前两位数,第一个数乘以第三个数等于结果的中间两位数,前两位数加中间两位数减去第二个数就是结果的后两位数。 1元一瓶汽水,三个空瓶换一瓶汽水,问:你有10元,最多可以喝到几瓶汽水? 解析:方法一:10+3+1+1=15(瓶)向老板借一个空瓶 方法二:三个空瓶换一瓶汽水,可以得出1个空瓶31元,没有瓶子的汽水3 2元, (瓶)1531110=⎪⎭ ⎫ ⎝⎛-÷ 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3升的水? 解析:5升壶装满水倒进6升壶,再将5升壶装满水向6升壶里到,使6升壶装满为止,此时5升壶还剩4升的水。将6升壶里的水全部倒掉,将5升壶里剩下 23 932 582611

的4升水倒进6升壶里,再将5升壶装满水,向6升壶里到,使6升壶里的水装满为止,此时5升壶里就只剩下3升水。 古时候,一位老者已气息奄奄。临终前,把两个儿子唤到床前,说:“你们骑马到西山然后回来,谁的马跑得慢,家产就归谁。”两个儿子骑马出去缓缓而行。一路人见状奇怪,问明原因后,对二人说了一句话,二人便快马加鞭,唯恐落后。这位路人说了句什么话。 解析:你们把马换过来骑,比快。 有人来店里买了一条裤子。裤子成本是15元,标价是21元。这人50元要买裤子,店里没有零钱,向邻居换了50元的零钱,还人家29元。邻居后来发现那50元是假钞,店老板还邻居50元。问:店老板损失了多少钱? 解析:亏的钱(顾客拿走的)=裤子+29元=44元 你让工人为你工作7天,给工人的回报是一根金条。金条平分成相连的7段,你必须在每天结束时给他们一段金条,如果只许你两次把金条弄断,你如何给你的工人付费? 解析:71、72、7 4 有三个人去投宿,住宿费用共30元,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25元就够了,拿出5元让服务生退还给他们。而服务生却私自偷偷藏起了2元,然后把剩下的3元退还给那三给人,每人退还1元,奇怪的问题出现了,一开始每天掏了10元,然后被退回1元,也就是每人只花了9元钱,三个人加起来27元,再加上服务生藏起的2元,共计29元,还有一元钱去哪里了? 解析:不存在1元去哪里,偷换概念。 客人支出:30-3=27元=老板(收25元)+服务生(藏的2元)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优秀9篇)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优秀9篇)四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字的含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抽象概括(即符号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 老师:有一首儿歌相信大家都知道。青蛙有一张嘴,两只眼睛和四条腿。那么,两只青蛙有几张嘴呢?三个在哪里? 【课件出示】 1只青蛙 1张嘴 2只青蛙 2张嘴 3只青蛙 3张嘴 4只青蛙 4张嘴 …… ……

师:相信大家还能说下去。但老师现在想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列数有什么特点? 生1:前面是1,后面也是1;前面是2,后面也是2,…… 生2: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一样的。 师:前面的数表示什么?(青蛙的只数) 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有多少嘴) 生:青蛙的只数等于嘴的数量。 师:那n只青蛙有多少张嘴? 【课件出示】n只青蛙n张嘴 生:因为嘴的数量等于青蛙的数量。 师:在这里,n可以表示很多数,可以是1,2,3,也可以是100,1000,等等。看来用字母表示数真的很方便。这里我们很容易就看出青蛙的数量和嘴的数量是相等的。 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用字母表示数字。 【板书:用字母表示数】 二、拓展探究 情境一:摆小棒 老师:做一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棍子?(3)可以列举如下:1 3 如果你想这样放两个三角形,你需要多少根棍子?如果像这样放三个呢?四个怎么样? 生:摆2个三角形用小棒根数为2 3

摆3个三角形用小棒根数为3 3 摆4个三角形用小棒根数为4 3 【板书】三角形的个数小棒根数 1 1 3 2 2 3 3 3 3 …… …… 师:仔细观察,再思考,若摆a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呢?【板书:a】 生1:三角形的个数 3就是小棒的根数 生2:摆a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为a 3【板书:a 3】 师:在这里,字母a可以表示那些数? 生:a可以是1,2,3,……,100……,1000,…… 师:这些数我们叫做自然数,刚才的1 3,2 3,3 3,……,这么多的算式,只用a 3就把刚才的式子的式子表示清楚了,看来字母用字母表示数真的变简单了,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师:在数学中,我们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表示a 3。请同学翻开书本86页,看看最上面小博士说的话。【板书】 a 3=3 a=3·a=3a 老师:观察,什么样的运算符号可以简化? 生:乘号。 情境二:妈妈的年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