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对钾肥的吸收需求规律
作物生长需肥量及吸收规律

10、芹菜::每生产1000公斤需氮、磷、钾分别为2.55、1.36、3.67公斤,微肥中对钙、镁、硼需求较大。
11、萝卜:每生产1000公斤需氮、磷、钾分别为2.1-3.1、0.8-1.9、3.8-5.6公斤
15、菜豆:每生产1000公斤鲜菜豆需要吸收氮、磷、钾分别为10.1、2.3、5.9公斤,根瘤菌固氮约占植株总需求的1/3,对钼敏感。
16、甘蓝、大白菜:每生产1000公斤鲜菜需要吸收氮、磷、钾分别为4.1-6.5、1.2-1.9、4.9-6.8公斤
17、花椰菜:每生产1000公斤鲜菜需要吸收氮、磷、钾分别为13.4、3.93、9.59公斤,微肥中对硼、钼较敏感
12、甜菜:每生产1000公斤块根需氮、磷、钾分别为3.9-5.5、1.3-2.1、5.4-6.6公斤
13、辣椒:属茄果类、无限生长型;每生产1000公斤鲜果需氮、磷、钾、钙、镁分别为3.5-5.5、0.7-1.4、5.5-7.2、2-5、0.7-3.2公斤;
14、桃:每生产1000公斤鲜果,树需要氮、磷、钾分别为4.85-5、2.0、6.6-7.6公斤,微肥中对铁较敏感;
5、水稻:每生产100公斤稻谷吸收氮、磷、钾公斤数量分别为:1.6-1.9、0.8-1.3、1.8-2.4,
450公斤/亩双季稻需求:14、5、9,550公斤/亩单季稻需求:19、9、7,
6、大豆:每生产100公斤大豆吸收氮、磷、钾公斤数量分别为:8.1-10.1、1.8-3、2.9-6.3,其根瘤菌固氮能力为4-7公斤/亩,满足30-50%的需求;微肥中重点补钼、铁
玉米的需肥规律及配方

玉米的需肥规律及配方
玉米的需肥规律及配方
一、玉米需肥规律
1、生长发育阶段对土壤养分的需求:
早期:以氮肥为主,生长发育迅速,强度大,抗寒能力强;中期:以磷钾肥施用为主,增加抗旱防霉能力;后期:以氮肥施用为主,促进抽穗粒穗旺盛。
2、结果阶段对氮肥的需求:
玉米产量的七分之六以上来自于氮肥,因此,玉米的氮素肥料是用量最大的一种肥料。
玉米在结果期,以后期诱导需氮量最大,占总需氮量的7%-9%。
这是玉米一亩可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3、结果阶段对磷钾肥的需求:
玉米对磷肥的需求量较大,种子的磷是玉米的存活和发育至关重要的养分,也是最容易缺乏的元素之一,其磷肥料的施用比例为20%-30%,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磷肥的施用量及施用比例对玉米产量的提高影响巨大。
4、有机肥料的施用:
玉米最适宜配施有机肥料,有机肥料的施用可以不仅增加土壤的肥力,还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改良土壤环境,提高玉米抗病能力。
二、玉米配方肥料
1、早期配方:高效复方氮肥50-70公斤+微量元素肥料2-3公
斤。
2、中期配方:高效复方氮肥30公斤+复合高效磷钾肥25-30公斤+微量元素肥料2-3公斤;
3、后期配方:高效复方氮肥30公斤+复合高效磷钾肥25-30公斤+微量元素肥料2-3公斤+有机肥料50-100公斤。
玉米的种植与管理_玉米的种植与管理方法

玉米的种植与管理_玉米的种植与管理方法一、栽培季节以春玉米(1月25日—2月10日)产量最高;其次是秋种(8月25日—9月10日);再次是冬种(10月20日—1月10日);最次是夏种(4月25日—5月10日)。
总之,玉米最佳播期的选择,要根据玉米的用途和土地使用情况,茬口的安排来确定。
饲用玉米适宜于春种和秋种。
二、选地、整地与施足基肥1、选地玉米是喜肥水、好温热、需氧多、怕涝渍的作物,过酸、过粘和瘠薄的土壤都会使玉米生长不良。
因此,选地最好以排灌方便、便于管理、PH6.5—7之间、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
2、整地和施基肥整好地是保全苗的前提条件。
选地后进行深耕耙平,一般要做到两犁两耙,耕作层深30厘米以上,以达到“地平、土细、墒足、肥高”的整地质量要求。
整地后按双行植行距120—140厘米放线开沟,并按每亩腐熟农家肥1000公斤、豆饼50公斤和过磷酸钙50公斤做基肥条施于沟内;为了排灌方便,结合整地还应开沟作畦,修好四面排水沟。
要求做到畦平沟直,沟沟相通,排灌畅通。
三、种子处理与播种1、选用良种适合本地的良种应是高产稳产,品质良好,抗病抗倒,又能适合市场需求,销路好。
目前饲用玉米选用“掖单4号”、“掖单13号”、“中单321”等品种。
鲜食玉米选用“甜糯1号”、“苏玉1号”等专用品种。
一般直播田每亩用种量1500—2000克。
2、种子处理播前晒种3—4小时,一般用50—55℃的温水浸种10—15分分钟,冷却后再浸6—8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1—2次即可播种。
3、播种规格4、播种我省种植玉米由于温度较高,一般采取直播栽培,而较少采用育苗移栽。
具体方法是起畦种植,畦宽120—140厘米(包沟),畦高约20厘米左右,在畦面上开两行间隔50—60厘米的浅沟,将已处理好的种子每点双粒播于沟中(按株距),边播边盖土,盖土1寸并踏实。
四、需肥规律玉米对氮、磷、钾需求量最多,全生育期对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最多,钾次之,磷较少。
白浆土上种植玉米施用钾肥技术的研究

白浆土上种植玉米施用钾肥技术的研究研究背景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施肥管理息息相关。
目前,白浆
土上种植玉米,作物施肥技术主要以化肥为主,缺乏有效的有机肥料施用,以便提高玉米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因此,研究白浆土上种植玉
米施用钾肥技术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玉米的
生产和提高玉米的经济价值。
研究目的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白浆土上种植玉米施用钾肥技术对玉米生长
发育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规律及其机理,为玉米生产加以有效管理及优
化施肥技术提供依据。
研究内容
1、分析玉米对钾元素的需求特性,探讨不同施用量的效果;
2、研究不同施用量条件下,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等指标
的变化,观测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
3、测定不同施用量条件下,玉米的产量及其品质指标,并对结果进
行统计分析;
4、探究不同施用量条件下,玉米品质的差异形成机理,以及不同施
用量间的生产经济效益;
5、探讨玉米施用钾肥技术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规律,优化玉米
施用钾肥技术,为安全、经济有效的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作物生长需肥量及吸收规律

1、小麦:每生产500公斤冬小麦吸收氮、磷、钾公斤数量分别为:16、9、4,每生产300公斤春小麦吸收量为:9、4、4,2、棉花:每生产80公斤皮棉需要吸收氮、磷、钾公斤数量分别为:11、6、63、黄瓜:每生产1000公斤鲜瓜需要吸收氮、磷、钾公斤数量分别为:4.1、2.3、5.54、玉米:每生产600公斤/亩春玉米吸收氮、磷、钾公斤数量分别为:23、10、8,每生产400公斤夏玉米吸收量为:12、5、4, 吸收量出苗拔节 抽穗 成熟返青和分蘖孕穗和开花吸收量出苗蕾期吐絮期收花期花铃期吸收量播种结瓜抽蔓 吸收量苗期 穗期 花粒期(210-220天)5、水稻:每生产100公斤稻谷吸收氮、磷、钾公斤数量分别为:1.6-1.9、0.8-1.3、1.8-2.4, 450公斤/亩双季稻需求:14、5、9,550公斤/亩单季稻需求:19、9、7,6、大豆:每生产100公斤大豆吸收氮、磷、钾公斤数量分别为:8.1-10.1、1.8-3、2.9-6.3,其根瘤菌固氮能力为4-7公斤/亩,满足30-50%的需求;微肥中重点补钼、铁7、香蕉:每生产1000公斤需氮、磷、钾5.9、1.1、22公斤,N :P :K :Ca :Mg 为1:0.19:3.72:0.69:0.2,不同生育期的吸比相当8、花生:每产100千克荚果约吸收氮5~7千克,磷1~1.2千克,钾2~3.5千克,对钙的需要量仅次于钾,花生与大豆一样,根部生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全生育期仅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总量的1/3,即可满足花生的需求,其他养分要靠从土壤中吸收。
花生对中微量元素钙、硼、钼、铁较为敏感,吸收量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吸收量苗期分枝结荚鼓粒花期成熟90-130天吸比营养生长成熟的吸收孕蕾9、甘蔗:每生产1000公斤需氮、磷、钾、钙、镁分别为1.65-2.12、0.36-0.54、1.97-2.67、0.46-0.75、0.5-0.75公斤,10、芹菜::每生产1000公斤需氮、磷、钾分别为2.55、1.36、3.67公斤,微肥中对钙、镁、硼需求较大。
玉米种植技术介绍

玉米种植技术介绍播种我国玉米产区自然条件差别很大,要根据本地的霜期长短,土壤质地,土壤地力,种植月份,选择适宜的品种,饲用玉米和马齿型杂交种产量高。
还要注意良种的繁育,适当安排种子田面积。
温度:玉米的播种期受温度,湿度的影响,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
拔节期日均18℃以上。
从抽穗到开花日均26~27℃。
春播玉米在7.6cm上层内稳定在15℃为最佳播种期。
华北地区夏播玉米在小麦或豌豆收获后及时播种。
播种深度,依土壤墒情为2.5--10cm,以5一6cm最适宜。
土壤: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长。
玉米适宜的土壤pH为5~8,以PH6.5~7.0最适。
耐盐碱能力差,特别是氯离子对玉米为害大。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也强,它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但是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它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所以一般我们都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地块,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合理间距:每亩播种量3一4kg,每亩4000一6000株。
饲用玉米的种植方式。
单播,从种植到收获便于机械操作。
和大豆、袜食豆、豌豆、毛叶苕子间作,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蛋白质产量。
种子:我们所种植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子,通俗的说法就是一年种不能留种,主要是利用它的杂种优势,来提高玉米的产量、品质以及它的抗病性和抗逆性,选种不要选择隔年种,主要是发芽低。
营养:基肥的作用主要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疏松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及时供应苗期的养份,促进根系发育,为培育壮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管理玉米植株高大,籽粒和茎叶产量高,要求管理精细。
施肥、灌水、化学锄草及防治病虫害等是玉米高产栽培管理中的关键技术措施。
要获得高产优质的玉米,播前每亩施2000—3000kg优质厩肥作为基肥。
播种时施4—5kg/亩硫酸按,15—20kg/亩过磷酸钙,2一3kg/亩氯化树作种肥在拔节、孕穗、抽雄、开花灌浆期追施氮肥。
植物对钾素需求量及变化规律分析

植物对钾素需求量及变化规律分析植物对钾素的需求量及变化规律分析钾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中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
它在植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对于维持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钾对于植物的需求量和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
一、植物对钾素的需求量植物对钾素的需求量很大,一般在植物中占总营养元素的2%至10%。
钾在植物体内广泛分布,在各个组织器官中都有储存,包括根、茎、叶、花等。
不同的植物对钾的需求量有所不同,有些植物对钾的需求量相对较小,而有些植物对钾的需求量相对较大。
钾是植物体内的一个组分,它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中的多个重要环节。
首先,钾是植物体内的一个主要电解质,在细胞内外维持正常的酸碱平衡,维持胞内钙浓度的平衡,调节植物细胞的正常功能。
其次,钾是植物体内的一个重要离子,与其他元素共同参与植物体内的许多生化反应,例如合成蛋白质、核酸和酶等。
此外,钾还能提高植物抗逆和抗病能力,增强植物的抗旱、抗寒、抗病等能力。
根据植物对钾的需求量的不同,可以将植物分为对钾需求量小的钾灌溉植物和对钾需求量大的钾喜好植物。
前者主要包括大部分谷类作物、蔬菜、豆类等,对钾的需求量相对较小;后者主要包括果树、花卉、菊花、土豆等,对钾的需求量相对较大。
这一分析是针对一般情况下的植物类型而言,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植物种类和生长环境来具体分析。
二、植物对钾素需求量的变化规律植物对钾素的需求量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首先,植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钾的需求量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在植物的生长初期,对钾的需求量较低,但是在植物进入生长旺盛期后,钾的需求量会逐渐增加,达到高峰期。
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进一步加剧,钾的需求量逐渐减少,直到植物进入衰老和成熟期,对钾的需求量又会下降。
其次,环境条件对植物对钾的需求量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植物生长环境中的钾含量较丰富,那么植物对钾的需求量就相对较小;反之,如果植物生长环境中的钾含量较贫乏,那么植物对钾的需求量就相对较大。
夏玉米的需水、需肥规律及水肥管理

河南农业年第期N NNONGY 一、夏玉米的需水、需肥规律(一)需水规律水是构成玉米植株的主要成分,占鲜重的80%~90%。
玉米每生产1公斤干物质消耗的水比其他作物少得多。
玉米的蒸腾系数为200~300,小麦为400~500,水稻为710。
但是玉米植株高大,生长迅速,又生长在高温季节,绝对耗水量则较多。
据资料证明,667m 2产量500千克的夏玉米耗水量300~370立方米,形成1千克籽粒大约需水700千克。
耗水量随产量提高而增加。
夏玉米在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
从播种到出苗需水量少。
播种时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应保持在60%~70%,才能保持全苗;出苗至拔节,需水增加,土壤水分应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玉米苗期蹲苗、促根生长创造条件;拔节至抽雄需水剧增,抽雄至灌浆需水达到高峰,从开花前8~10天开始,30天内的耗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一半。
该期间田间水分状况对玉米开花、授粉和籽粒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要求土壤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为宜,是玉米的水分临界期;灌浆至成熟仍耗水较多,乳熟以后逐渐减少。
因此,要求在乳熟以前土壤仍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乳熟以后则保持60%为宜。
(二)需肥规律夏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需肥较多,对氮、磷、钾的吸收尤甚。
其吸收量是氮大于钾,钾大于磷,且随产量的提高,需肥量亦明显增加;当产量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需钾量大于需氮、需磷量。
如对667m 2产量300~350千克的玉米进行分析,得到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2.5∶1∶1.5;667m 2产量350~400千克时为2.4∶1∶1.7;667m 2产量720千克时则为3∶1∶4。
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总趋势:苗期生长量小,吸收量也少;进入穗期随生长量的增加,吸收量也增多加快,到开花达最高峰;开花至灌浆期有机养分集中向籽粒输送,吸收量仍较多,以后养分的吸收逐渐减少。
可是,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总趋势有所不同,到开花、灌浆期春玉米吸收氮仅为所需氮量的1/2,吸收磷为所需量的2/3;而夏玉米此期吸收氮、磷均达所需量的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对钾肥的吸收需求规律
玉米对钾肥的吸收需求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生长阶段:玉米对钾肥的吸收需求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所不同。
在幼苗期和早期生长阶段,玉米对钾肥的需求相对较低,而在抽雄期、抽穗期和籽粒填充期,玉米对钾肥的需求逐渐增加。
2. 生长状况:玉米植株的生长状况也会影响其对钾肥的吸收需求。
健壮的植株对钾肥的需求较高,而生长不良或受到环境逆境的植株对钾肥的需求较低。
3. 土壤条件:土壤中的钾含量和钾的有效性也会影响玉米对钾肥的吸收。
缺钾的土壤需要通过施用钾肥来满足植物的需求,而高钾含量的土壤可能会导致钾的过量供应,影响植物的对其他养分的吸收。
4. 施肥水平:适量的钾肥供应有助于玉米的生长和产量,但过量的施肥可能会导致钾的积累,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品质。
因此,在施用钾肥时需要根据土壤测试和作物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
总体来说,玉米对钾肥的吸收需求随着生长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受到土壤条件和植株的生长状况的影响。
合理施肥能够满足玉米对钾肥的需求,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