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水土保持学全

水土保持学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水土保持学第二章土壤侵蚀1.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3.内营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使地壳发生变形和位移,改变地壳构造形态,因此又称为构造运动,根据地壳运动的方向,可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类。

2)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是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地幔物质运动)。

地球内部软流圈的熔融物质会在压力、温度改变的条件下,沿地壳裂或脆弱带侵入或喷出,岩浆侵入地壳形成各种侵入体,喷出地表则形成各种类型的火山,改变原来形态,造成新的起伏。

3)地震:地震也是内营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它往往与断裂、火山现象相联系。

4.外营力作用的主要能源来自太阳能。

地壳表面直接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接触,它们之间发生复杂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而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都经历了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沉积)几个环节。

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就是指矿物、岩石在地表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所产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是在大气及生物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2)剥蚀作用:各种外营力作用(包括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

)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后的物质搬离原地,这一过程或作用称为剥蚀作用。

3)搬运作用:风化、侵蚀后的碎屑物质,随着各种不同的外营力作用转移到其他地方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

4)堆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由于介质搬运能力的减弱或搬运介质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或在生物活动参与下发生堆积或沉积,称为堆积作用。

5.土壤侵蚀的类型1)按导致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划分土壤侵蚀类型:水力侵蚀类型风力侵蚀类型重力侵蚀类型冻融侵蚀类型冰川侵蚀类型混合侵蚀类型化学侵蚀类型生物侵蚀类型2)按土壤侵蚀发生的时间划分:以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为分界点,将土壤侵蚀划分为两大类:古代侵蚀: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以前所发生的侵蚀现代侵蚀: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之后所发生的侵蚀3)按土壤侵蚀发生的速度划分:土壤侵蚀类型:加速侵蚀、正常侵蚀6.水力侵蚀的作用方式,按侵蚀作用方向,可分为下蚀和侧蚀。

水土保持学复习资料

水土保持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水土保持学:是研究水土流失原因和过程,以及运用综合性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从而保障生产发展的一门新的自然科学。

水土保持措施: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在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农业措施的总称。

基坑:是指为进行建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

水土流失:是指某一地貌单元内的地表物质,在外营力作用下多发生的破坏、转移和沉积的全过程。

土壤侵蚀模数:是指一定时间地段内单位面积上的土壤侵蚀量。

亚稳平衡状态:沟的大小形状和比降能够适应它所输送的径流量时,侵蚀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雨滴中径 D50:又叫雨滴中数直径,指所有大于某一直径的雨滴的总体积等于小于该直径的雨滴总体积时的直径。

土壤流失方程: A=KSLRCP风蚀:只在强风作用下,土壤表层被吹蚀,使土壤肥力下降而在另一地区遭受风沙埋没的现象。

包括:剥蚀、搬运、分选、磨蚀。

其移动方式有滚动、跳动和悬移。

滑坡:指坡面上大量的土体母质碎屑岩石等沿一定的滑动面做整体下滑的现象。

崩塌:指在陡峭山坡上部稳定的岩体土体碎屑,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向下蹦落、翻转和滚落的现象。

风蚀荒漠化:亦称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地区,在脆弱的生态条件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质荒漠环境的退化过程。

以风为主要侵蚀营力造成的土壤退化的现象。

起始降雨强度:又称临界雨强,通常是指能够引起明显侵蚀的降雨强度。

水土保持规划: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制定的专业水利规划或按特定区域和特定时间段制定水土保持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

复合农林技术:有称农林复合系统、农用林业或混农林业,是指采用是当地栽培的多种土地经营与利用方式,在同一土地利用单元中,将木本植物与农作物或养殖等多种成分同时结合或交替生产,使土地生产力和生态环境得以可持续提高的一种土地利用系统。

水土保持复习资料

水土保持复习资料

水土保持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水土保持学:研究山地、丘陵区、风沙危害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水土流失发展的过程,采取一定的综合措施来防治水土流失,从而达到保障农业生产。

2.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3.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4.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5.水力侵蚀:是指在降雨雨滴击溅、地表径流冲刷和下渗水分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6.重力侵蚀:是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

它是坡面表层土石物质及中浅层基岩,由于本身所受的重力作用(很多情况还受下渗水分、地下潜水或地下径流的影响),失去平衡,发生位移和堆积的现象。

7.风力侵蚀:指土壤颗粒或沙粒在气流冲击作用下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一系列过程,以及随风运动的沙粒在打击岩石表面过程中,使岩石碎屑剥离出现擦痕和蜂窝的现象。

8.沙漠化:在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以及在沙漠地区发生了沙漠环境条件的强化与扩张过程。

简言之,沙漠化也就是沙漠的形成和扩张过程9.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10.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指为达到保持水土,合理利用山区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危害而修筑的各种建筑物。

11.淤地坝:是指在沟道里为了拦泥、淤地所建的坝,坝内所淤成的土地称为坝地12.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是指在山地丘陵区以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良土壤、维持和提高土地生产潜力为主要目的的所进行的造林种草措施,也称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知识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知识

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知识水土保持是指保持水和土壤资源的稳定和可持续利用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和管理措施。

水土流失是指水流或风力对土壤表面的冲刷、侵蚀和流失的现象。

以下是关于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的一些知识:1.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引起的。

自然因素包括降水、地质构造、土地坡度等,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开垦、滥伐林木、不合理的农业耕作等。

2.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水土流失程度主要受降水量、土地坡度、土地覆盖和土壤侵蚀性等因素的影响。

水土流失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地坡度越大,流失率越高。

密度较大的植被和覆盖率高的农田能有效降低水土流失。

3. 水土保持的方法:包括植被保持、水土保持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措施。

植被能通过根系固土、阻止风化侵蚀和表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沟壑、隔离带、防护林等的修建。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可以减少农田排水和农田灌溉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4. 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降低,泥沙淤积导致河流、湖泊的淤塞,水质变差,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水土流失还会导致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减少农田产量,增加灾害风险。

5. 防治水土流失的意义:水土保持是保护生态环境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防治水土流失,可以保持土壤肥力,保护水资源,减少灾害风险,提高农田产量。

此外,水土保持还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

总之,水土保持是确保水和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技术和管理措施。

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基础知识250问

水土保持基础知识250问

基础知识较多,建议收藏观看1、什么是水土流失?答:是指由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关键词】水土流失2、什么是水土保持?答: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平原区等的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关键词】水土保持3、水土流失形式主要有哪几类?答: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混合侵蚀等。

【关键词】水土流失,形式4、什么是水的损失?答:水的损失在国外一些国家的水土保持文献中是指植物截流损失、地面及水面蒸发损失、植物蒸腾损失、深层渗漏损失、坡面径流损失。

在我国,水的损失主要指坡地径流损失。

【关键词】水的损失5、什么是土壤侵蚀?答:是指陆地表面,在水力、风力、冻融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关键词】土壤侵蚀6、什么是水力侵蚀(水蚀)?答:由于大气降水,尤其是降雨所导致的地表侵蚀过程及其一系列土壤侵蚀形式成为水力侵蚀。

【关键词】水力侵蚀7、什么是溅蚀?答:溅蚀是指裸露的地表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

它是在一次降雨中最先导致的土壤侵蚀。

【关键词】溅蚀8、溅蚀是如何形成的?答:裸露的土地受到较大雨滴打击时,表层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把土粒溅起,溅起的土粒落回坡面时,坡下比坡上落得多,因而土粒向坡下移动,随着雨量的增加和溅蚀的加剧,地表往往形成一个薄泥浆层,再加之汇合成小股地表径流的影响,很多土粒随径流而流失,这种现象常成为溅蚀。

溅蚀破坏土壤表层结构,堵塞土壤孔隙,阻止雨水下渗,是产生坡面径流和层状侵蚀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溅蚀9、什么是面蚀?答:面蚀是指由于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坡面表层土粒的一种侵蚀现象,它是土壤侵蚀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由于面蚀面积大,侵蚀的又是肥沃的表土层,所以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很大。

水土保持学复习重点归纳

水土保持学复习重点归纳

⽔⼟保持学复习重点归纳第⼀章绪论1、⽔⼟流失:指在⽔⼒、重⼒、风⼒等外营⼒作⽤下,⽔⼟资源和⼟地⽣产⼒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地表层侵蚀和⽔的流失,亦称⽔⼟损失。

2、⼟壤侵蚀的形式:⾬滴溅蚀、⽚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洪侵蚀、泥⽯流侵蚀、滑坡。

3、⽔⼟流失危害:1、破坏⼟地资源,蚕⾷农⽥,威胁群众⽣存。

2、削弱地⼒,加剧⼲旱发展。

3、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4、泥沙淤积⽔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功能。

5、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

6、⽔⼟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4、⽔⼟保持:是⼭丘区和风沙区⽔及⼟地两种⾃然资源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不是限于⼟地资源,⽔⼟保持不等同于⼟壤保持。

5、⽔⼟保持的作⽤:江河上游⽔⼟保持,即以⼩流域为单元的⽔⼟保持综合治理,包括调整⼟地利⽤结构、林草措施、⼯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以及监督管理措施。

⼭区⽔⼟保持⼩流域综合治理的作⽤:a 增加蓄⽔能⼒,提⾼⽔资源的有效利⽤;b 削洪补枯,提⾼降⽔资源的有效利⽤;c 降低⼲旱、半⼲旱地区河川径流量;d 控制⼟壤侵蚀,减少河流泥沙;e 改善⽔⽂环境,保护⽔质;f 促进区域(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6、⽔⼟保持三⼤措施:a 林草措施b ⼯程措施c 农业措施7、⽔⼟保持⼯程措施4⼤类:a ⼭坡防护⼯程b ⼭沟治理⼯程 c ⼭洪排导⼯程 d ⼩型蓄⽔⽤⽔⼯程。

8、⼭坡防护⼯程的作⽤:作⽤在于⽤改变地形的⽅法防⽌坡地⽔⼟流失,将⾬⽔及雪⽔就地栏蓄,使其渗⼊农地、草地或林地,减少或防⽌形成坡⾯径流,增加农作物,牧草以及林⽊可利⽤的⼟壤⽔分。

9、⼭坡防治⼯程:梯⽥、拦⽔沟埂、⽔平沟、⽔平阶、⽔簸箕、鱼鳞坑、⼭坡截留沟、⽔窖、蓄⽔池、挡⼟墙。

10、⼭沟治理⼯程的作⽤:在于防⽌沟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洪洪峰流量,减少⼭洪或泥⽯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洪安全地排泄,对沟⼝冲积圆锥不造成灾害。

(沟头防护⼯程、⾕坊⼯程、拦砂坝、淤地坝、沟道护岸⼯程)11、⼩型蓄⽔⽤⽔⼯程的作⽤:在于将坡地径流及地上潜流拦蓄起来,减少⽔⼟流失危害,灌溉农⽥,提⾼作物产量。

水土保持基本知识

水土保持基本知识

水土保持一、基本概念:1、水土保持: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

2、水土流失:土壤及其其它地表组成物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过程。

按外营力性质分为:水蚀、风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和人为侵蚀。

★只要发生点的位移就叫水土流失。

3、土壤侵蚀强度: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

以土壤侵蚀模数表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4、土壤侵蚀模数: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土壤侵蚀量,其单位为t/km2.a)。

土壤侵蚀模数是计算水土流失的基础,该模数的确定一般是通过调查和现场实测、分析得到的。

5、土壤容许流失量: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190-96)6、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国标确定的水土流失量化防治目标主要为六个: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面积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7、水土保持设施:根据各地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水土保持设施是指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一切设施的总称。

包括工程设施,如水库、塘坝、堤堰、挡土墙、截水沟、水平梯田和梯地等;水土保持植物,如人工种植或野生的林草植被,以及具有一定水土保持功能的自然地形地貌。

8、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一般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

项目建设区:包括是业主管辖的永久征地、临时占地、租赁土地等建设征占地面积。

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以外,因施工建设等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及危害的区域。

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有关的基本知识★管理范围:凡是开发建设项目(交通、电力、矿业、水利、城建、农林等)都要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报告表)。

水土保持学复习资料

水土保持学复习资料

水土保持学复习资料水土保持学复习资料绪论一、水土保持学:是一门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应用技术学科。

二、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持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三、我国古代水土保持的措施:1、高低畦整地2、区田3、梯田4、引洪淤灌5、淤地坝6、陂塘7、造林种草第一、二章一、小循环:大陆蒸发,最后降落到大陆,海洋蒸发,最后又降落海洋大循环:从海洋蒸发,降落到大陆,而一部分又被蒸发,其余注入海洋二、自然条件下的下渗:(图)三、侵蚀形式与水、热关系图(P11)四、容许土壤流失量五、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

六、水力侵蚀:是降雨侵蚀力与径流冲刷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七、沟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八、风力侵蚀:在风的作用下地表土壤及细小颗粒被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九、泥石流1、泥石流沟从上游到下游分为:侵蚀区、过渡区、堆积区。

2、泥石流发生的特点:(1)突发性和灾变性(2)波动性和周期性(3)群发性和强烈性3、泥石流的分类:(1)按固体物质的组成分类泥石流泥流水石流(2)按泥石流的性质分类稀性泥石流黏性泥石流过渡性泥石流(3)按形成泥石流的原因和主导因素分类冰川泥石流降雨泥石流十、含沙量:单位浑水体积内所含泥沙的重量P=W/V(kg/m3)十一、面蚀:1、隐匿侵蚀:a、水田侵蚀b、旱地侵蚀2、层状面蚀3、鳞片状面蚀4、沙砾化面蚀5、细沟状面蚀十二、侵蚀沟的形成存在以下差异:1、地面组成物质的抗蚀性、渗透性和粒径的不同2、原始地面的坡度、坡长、坡形的差别3、植被覆盖不同十三、侵蚀模数:单位面积上每年侵蚀土壤的平均重量十四、水力侵蚀中的土壤因素十五、侵蚀率:表示土壤可蚀性大小的指标,他是根据分散率及胶体含量与水分当量的比率求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学学问点一、名词解释水土保持学、土壤侵蚀、土壤侵蚀量、土壤侵蚀速度、土壤流失量、流域产沙量、侵蚀模数、正常侵蚀、自然侵蚀、加速侵蚀、现代侵蚀、水力侵蚀、溅蚀、面蚀、层状面蚀、鳞片状面蚀、砂砾化面蚀、细沟状面蚀、沟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山洪侵蚀、重力侵蚀、陷穴、泻溜、倒塌、滑坡、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混合侵蚀、泥石流、泥流、石洪、风力侵蚀、植物侵蚀、层流、紊流、水流挟沙力、块体运动、起沙风速、输沙率、热融作用、热融滑塌、热融沉陷、侵蚀转折坡度、横坡耕作、区田、圳田、治坡工程、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反坡梯田、谷坊、山洪、荒溪、拦沙坝、变坡工程、排导沟、明硐、渡槽、急流槽、改沟工程、农田防护林、农田林网化、林带构造、严密构造、疏透构造、通风构造、林带疏透度、林带透风系数、林带夹角、防护距离、有效防护距离、防护范围、有效防护范围、植苗造林、埋干造林、扦插造林、植物阻沙作用、机械沙障。

二、填空题1、水土保持是〔山丘〕区和〔风沙〕区水与土地两种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进和合理利用。

2、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是〔强度高、成因简单、危害严峻〕。

3、〔加速侵蚀〕是我们防治土壤侵蚀的主要对象。

4、面蚀是土壤侵蚀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依据它发生的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表现的形态差异,又可分为层状面蚀、〔鳞片状面蚀〕、砂砾化面蚀和〔细沟状面蚀〕。

5、暴露的坡地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称为〔溅蚀〕。

6、切沟侵蚀的横断面呈〔V〕型,而冲沟侵蚀则呈〔U〕型。

7、重力侵蚀是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它主要有陷穴、〔泻溜〕、倒塌、和〔滑坡〕。

8、陷穴沿流水线连串消灭时叫〔串珠状陷穴〕,成群状消灭时又叫〔蜂窝状陷穴〕。

9、冰川侵蚀对底部土体产生〔刨蚀〕,而对两侧土体产生〔刮蚀〕。

10、一般状况下雨滴直径大,终点速度高,降雨强度大,〔溅蚀〕越严峻。

11、地表径流的水流可以分为〔层流〕和〔紊流〕两种根本流态。

12、以梯田断面形式分类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和反坡梯田。

13、荒溪一般由三局部组成,包括集水区、〔流通区〕和沉积区。

14、泥石流的三个根本性质包括构造性、〔流淌性〕和发生在山区的性质。

15、华北土石山区荒溪可分为冲击力强的泥石流荒溪、〔泥石流荒溪〕高含沙山洪荒溪和、〔一般山洪荒溪〕。

16、农田防护林按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特征,可分为三种根本构造类型即严密构造、〔疏透构造〕和通风构造。

17、农田林带的造林方法一般有植苗造林、〔埋干造林〕和〔扦插造林〕。

18、护田林带的混交方式有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和〔带状混交〕。

19、我国风沙区主要分为沙漠、戈壁、〔现代河流冲击沙地〕〔海岸沙地〕和沙漠化土地五种类型。

20、依据防沙原理和设置方式的不同,机械沙障可分为〔平铺〕式和〔直立〕式。

三、简答题1、简述水土流失的危害?2、水土保持对进展国民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上具有什么重要意义?3、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进展趋势如何?4、简述水土保持的根本原则?5、简述泥石流、石洪、和泥流物质组成上的区分?6、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是如何划分的?7、西北黄土高原水力侵蚀区分布范围与特点如何?8、四川盆地及四周的山地丘陵水力侵蚀区分布范围与特点如何?9、什么是区田和圳田种植技术?10、梯田建设中地块规划要留意哪几个问题?11、简述泥石流荒溪分类的三种观点?12、简述护林带的混交类型与混交方式?13、护田林带是如何抚育治理的?14、护田林带的更方法和方式如何?15、简述我国风沙化土地特点,分布与成因?四、论述题1、试述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及其分析?2、试述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及作用?3、试述我国泥石流的分布范围及其危害?4、试述荒溪治理的工程、生物措施及其主要作用?5、试述我国风沙化土地的综合治理措施?水土保持学学问点水土保持学争论的内容:争论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水土保持学争论的内容争论水土流失的规律和水土保持的措施;争论制定水土保持规划;争论水土保持效益和水土流失预防监视技术。

水土保持是将水土流失的治理、争论和预防监视有机结合起水土保持是来,进一步实施土地以及经营作业所需要的水土保持技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进展。

水土保持的作用:防止土壤侵蚀和土地沙漠化;改进土壤性状,提高和维持土地生产力;防止江河、水库淤积,提高通航抗灾力量;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系统的防灾抗灾力量;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土壤侵蚀营力的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用和沉积的过程。

其本质是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质变劣、土地利用率降低、生态环境恶化。

土壤侵蚀量是土壤在外营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

土壤侵蚀量水土流失是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水土流失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土壤侵蚀按外营力分为:土壤侵蚀按外营力分为:风蚀、水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按外营力分为泥石流侵蚀和化学侵蚀。

水力侵蚀是指土壤在水力作用下发生的侵蚀现象。

分为面蚀水力侵蚀〔雨滴击溅侵蚀、层状侵蚀、鳞片状侵蚀、细沟状侵蚀〕、沟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河沟〕和山洪侵蚀三种风蚀是指土壤颗粒或沙粒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地表,被搬用和风蚀是积存的过程,以及随风运动的沙粒在打击岩石外表过程中使岩石碎屑剥离消灭摩擦和蜂窝的现象。

有以下三种移动方式:扬失、跃移和滚动。

重力侵蚀是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

主要有陷穴、重力侵蚀泻溜、滑坡和倒塌四种形式。

冻融侵蚀是土壤在冻容作用下发生的一种土壤侵蚀现象。

分冻融侵蚀为冻融土侵蚀和冰川侵蚀。

土壤侵蚀强度指单位土壤侵蚀面积上的土壤侵蚀量。

年土壤土壤侵蚀强度:侵蚀量 T/土壤侵蚀面积(平方 KM)。

分为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猛烈侵蚀。

年土壤侵蚀模数,指年土壤侵蚀总量与总土地面积之比。

土壤侵蚀面积包括坡耕地、耕地、植被盖度低于 60 以下的土壤侵蚀面积荒坡、荒沟和其他用地面积。

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土壤、地质、地形和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植被等。

降雨通过雨滴的溅蚀和地表径流引起水土流失。

植被在水土保持方面的成效:植被可拦截降水、降低雨滴能量;地表枯落物可吸取、阻拦和过滤地表水;死亡根系和枯落物可改进土壤构造、提高土壤透水和持水量;植物根系对土体穿插、网络和固持作用。

人类加剧土壤侵蚀的主要表现:土地利用构造不合理、森林经营技术不合理、陡坡开荒、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过度放牧和铲草皮、工矿交通及根本建设工程。

人类掌握土壤侵蚀的作用:合理调整农业构造、合理经营采伐森林资源、防止过度放牧、转变地形条件、改进土壤构造、改善植被状况等。

水土保持林是水土流失地区营造的以减缓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土保持林是冲刷,削减江河泥沙淤积,保持和恢复土壤肥力,增加植被盖度、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稳定高产,保障交通、水利、水保工程安全的一种防护林。

主要作用:修养水源、保持水修养水源、修养水源土;调整气候、增加降雨;防风固沙、改进土壤;保护环境、调整气候、增加降雨;防风固沙、改进土壤;保护环境、防止污染;供给林副产品,进展农村经济。

具有生产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林冠截雨量是林冠截留降雨的多少,又称承雨量。

截雨量与林冠截雨量降雨量之比称截留量。

每公顷林地降水贮水量=10000〔平米〕*土层深度〔米〕*土贮水量壤非毛管孔隙度〔%〕*水的比重〔T/平方米〕。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A=RKSLCPA,A 单位面积多年平均土壤流失量;R 降雨侵蚀力指数,K 土壤可蚀性因子、S 坡长因子、坡度因子、C 作物经营因子、水土保持措施因子。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主要适用于农地上由水所引起的土壤侵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蚀,计算结果只表示多年平均土壤流失量。

主要用途是:单位面积上多年平均土壤流失数量;利用土壤流失方程制定水土保持规划。

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以具有水源修养和水土保持作用的各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个水土保持林种为主体的体系。

包括分水岭防护林、护坡林、侵蚀沟道防护林、护岸护滩防护林、库塘防护林等。

水源修养林:指位于特定地域,以调整水源流量、改善水质,发挥森林修养水源功能为目的而经营和营造的森林。

水源修养林的树种选择和造林技术:根系兴旺,分布较深,的树种选择和造林技术具有改进和网络根系的作用;树冠稠密、落叶丰富,易分解,具有改进土壤的作用;生长快速,能尽快郁闭,减轻雨滴对地表土的冲击;耐瘠薄干旱;栽植上要求密植,沿等高线分布,品字型栽植,鱼鳞坑、水平沟、水平阶整地。

塘库防护林包括进入各条沟道的各种水土保持林;池塘沿岸库防护林防浪林、防护林及坝体前面地下水位较高地段的造林。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种类:区田、等高种植、间作套种、培肥、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种类草田轮作、掩盖耕作、免耕法、少耕法等。

按其作用分为三:一是以转变地面小地形为主的农业耕作方法以转变地面小地形为主的农业耕作方法截降水、较少地表径流,减轻土壤冲刷为目的;二是以增加以增加地面掩盖为主的农业耕作措施,以减缓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地面掩盖为主抗冲、抗蚀力量;三是以增加土壤入渗为主的农业耕作措施,以增加土壤入渗为主的农业耕作措施以增加土壤入渗为主的农业耕作措目的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渗透性。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作用:削减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提高农作物产量。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防蚀机制: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具有防蚀蓄水保土的功能,由于他能转变小地形,增加地面掩盖,提高土壤入渗力量。

一是截短破长,削减径流速度和对土壤的冲刷力;二是增加地面掩盖,削减雨水和径流对土壤的侵蚀力;三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入渗力,削减地表径流。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习惯上称为水土保持工作法。

转变地面小地形为主的农业耕作方法:包括等高耕作、沟垄种植、蓄水聚肥耕作、区田、水平梨沟。

增加地面掩盖为主的农业耕作措施:包括草田带状间作、间的农业耕作措施作混作、套种复种、掩盖耕作。

增加土壤入渗为主的农业耕作措施,包括深松耕法、增肥改增加土壤入渗为主的农业耕作措施土、草田轮作等。

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包括:农业措施、林草措施和工程措施三大体系。

水土流失区造林的特点:土壤侵蚀严峻;土壤瘠薄,土地生产力低;区域环境恶劣,生物多样性低。

水土流失地区恢复植被的主要措施:封山育林、飞播造林、退耕还林和人工促进自然更。

封山育林就是对破坏的森林,经过人为地封禁培育,利用林封山育林木自然下种及萌蘖更力量,促进植被恢复的一项有项措施。

封山育林的主要制度:做好宣传发动和封育地的落实工作;建立健全制度,切实加强治理;订立护林公约;建立联防制度。

飞播就是模拟林草自然下种更,承受飞机播撒树种进展造飞播林种草。

退耕还林就是将坡度到达25 度及25 度以上的坡耕地,退出退耕还林就耕作,通过植树种草,恢复森林植被的一项重点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