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与造型
古代中式建筑的空间组织方式研究

古代中式建筑的空间组织方式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其独特之处在于对空间的精妙组织,使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式建筑的空间组织方式,以期对这些建筑背后的设计理念和文化价值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古代中式建筑的空间组织方式注重的是整体性和层次感。
传统中式建筑以庭院为核心,围绕庭院布局各个房间。
这种布局方式使得建筑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庭院是建筑的中心,也是主人用以接待客人和休闲娱乐的场所。
各个房间则以大小和功能的不同进行布局,形成了层次感。
这种空间布局方式可以顺应自然地形,如山水园林中的亭、榭、轩,也可以在平地上构建小巧精致的庭院,如四合院。
其次,古代中式建筑的空间组织方式注重的是对称和对景的运用。
对称是中式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它体现了中国人对平衡和谐的追求。
中式建筑常常以中轴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地布置各个房间和景观。
这种对称布局使得建筑在形式上呈现出庄重端庄的美感。
此外,中式建筑还注重对景的运用。
它通过精心布局的门窗、走道和庭院将自然景色和室内空间融为一体,使居住者能够在室内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色,增加了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古代中式建筑的空间组织方式中,还有一个核心概念是空间的开放性和连续性。
中式建筑常常通过设置过道、门廊和通道等来连接各个房间和庭院。
这种设计方式使得空间流动起来,增加了居住者的舒适感。
同时,它也打破了传统建筑空间的边界,使得人们在不同的房间和庭院中可以流连忘返,体验不同的空间氛围和景观。
此外,中式建筑的空间组织方式还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式建筑中的庭院和房间常常采用了象征意义强烈的设计元素。
例如,石头的摆放位置和数量可以代表吉祥和吉利,狮子和龙的雕刻可以象征权力和尊贵。
另外,红色和黄色等颜色也被广泛运用于建筑的装饰中,因为它们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吉祥和繁荣的象征意义。
综上所述,古代中式建筑的空间组织方式独具特色,注重整体性和层次感、对称和对景的运用,以及空间的开放性和连续性。
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其独特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与自然的理解和追求。
本文将从整体布局到各个功能区域进行探讨,并探索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和设计原则。
1. 整体布局中国传统建筑的整体布局通常是基于对称与平衡的原则来设计的。
一般以中轴线为中心,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
前部是门厅或者门廊,代表着过去和外界的界限。
中部是主要的建筑物,包括大厅和主要功能区域,如起居室、餐厅等。
后部是庭院,通常有花园、假山和水池等元素,与自然环境相连。
2. 大厅和主要功能区域大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重要的功能区域之一。
通常作为家庭成员集会和举办重要仪式的场所。
大厅一般位于中部,居于整个建筑的核心地位。
其通常具有高大宽敞的空间,以容纳更多的人群。
大厅的布局通常以对称和层次感为基础,采用象征性的装饰和陈设,如屏风、雕刻和绘画等。
除了大厅,传统建筑还包括其他的主要功能区域,如起居室、餐厅、卧室等。
这些功能区域的布局往往也是经过精心设计和考虑的,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起居室通常布置在大厅的两侧,用于休息和娱乐活动。
餐厅通常位于大厅或者与大厅相连,以方便家庭成员共进餐食。
卧室则通常布置在建筑的后部或者上层,与私密性与安静性的要求相符。
3. 庭院和花园庭院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庭院一方面提供了自然的光线和空气,另一方面也与中国人对自然的崇尚密不可分。
庭院通常包括花园、假山、池塘等元素,以及雕塑和花草的装饰。
庭院的布局强调自然与人工的结合,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
花园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着对自然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中国传统花园讲究秀丽和富有变化的景观,以及微妙的仪式感。
花园不仅仅是欣赏的场所,更是与人的精神和情感相互作用的场所。
4. 院墙和门窗院墙和门窗是传统建筑中重要的界限和过渡区域。
院墙一方面代表了家庭的隐私与安全,另一方面也是内外空间的过渡。
传统建筑的院墙通常采用红墙或者灰瓦的形式,以示庄重和壮丽。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意义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这些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一、飞檐翘角的屋檐:展示华夏儿女的聪明才智和审美追求中国传统建筑的屋檐采用飞檐翘角的形式,这一设计不仅具备实用性,还起到了装饰和点缀的作用。
屋檐呈斜角,使得屋顶看起来更加宏伟壮观,同时也能起到防风遮阳的作用。
这种屋檐的设计不仅显示出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体现,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二、朱红色和琉璃瓦的搭配:象征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国传统建筑常常采用朱红色和琉璃瓦的搭配。
朱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颜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
而琉璃瓦则是中国特有的建筑材料,色彩多样,耀眼夺目。
这种搭配不仅使建筑外观华丽而富有特色,更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三、对称式的布局与空间的巧妙设计:展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生活观念中国传统建筑常常采用对称式的布局和空间的巧妙设计。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于“天人合一”和“和而不同”的理念。
对称式的布局代表着阴阳平衡和和谐统一的观念,而空间设计则注重以人为本,追求舒适和宜居。
这种设计风格不仅营造出美观和谐的空间氛围,更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四、园林式的建筑布局: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中国传统建筑的园林布局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以人为本,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一体。
园林式的建筑不仅将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还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
这种布局方式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并倡导人们以和谐态度与自然相处。
五、雕梁画栋的装饰艺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学传统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常常运用雕梁画栋的方式进行装饰。
这一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重视。
雕梁画栋以其细腻精美的图案和精湛的技艺,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美学传统。
我国古典建筑空间处理与造型分析

我国古典建筑空间处理与造型分析摘要: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建筑艺术风格因地域和民族等而异,但在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处理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明显区别于西方并享誉全球。
我国古代传统建筑主张“天人合一”,这种朴素的建筑思想在各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有明显的反应,深刻影响着中国古典建筑室内外空间的塑造,这是我国古典建筑被人门奉为经典并世代传承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着重对古建筑的空间处理和建筑的造型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现代建筑设计要积极吸取传统建筑的精华,并加以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传统建筑;空间处理;造型;天人合一Abstract: China’s ancient architectural art has a long history, architectural styles due to geographical and ethnic differences, group layout, space, 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have a common characteristic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 Western and world-renowned.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of ancient China stands for “Heaven”, this simple architectural ideas in various types of buildings have a significant reaction,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shap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architecture of indoor and outdoor space, which is China’s classical architecture was door regarded as a classic and for future generations is an important reas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wo aspects of spatial processing of the ancient buildings and architecture modeling, analysis,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To actively absorb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Key word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spatial processing; modeling; Heaven中图分类号: TU-02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序列层次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空间的序列组织和层次变化,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有序的美感。
这种序列层次不仅体现在单体建筑之间,也体现在建筑群落的组合之中。
2.自然和谐美:中国传统建筑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因此,在建筑造型和色彩等方面,都与自然环境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特征。
3.结构精巧美:中国传统建筑采用木质结构体系,注重结构逻辑的清晰和构件之间的连接,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结构精巧的美感。
4.规格稳定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建筑的稳定性,采用中心对称或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稳定、平衡的美感。
5.造型意境美: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意境深远。
建筑立面造型丰富多样,屋顶曲线优美,檐口精致细腻,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美学特征。
6.装饰文化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装饰文化,运用雕刻、彩绘、琉璃等手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建筑之中,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文化内涵深厚的美感。
这些美学特征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风格和艺术价值,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
古建筑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分析

古建筑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分析古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社会和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
它不仅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而古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功能是这些文化内涵的重要表达方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建筑的空间布局与功能,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建筑之美。
首先,我们来了解古建筑的空间布局。
古建筑的空间布局通常包括庭院、厅堂、厢房等,以及与周围环境相连的门、门楼,呈现出一个开放而有序的空间序列。
庭院作为建筑的核心部分,常常被设计成一个开放的空间,以营造宁静和轻松的氛围。
庭院往往由门廊环绕,连接着各个房屋。
门廊的作用不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起到过渡空间的作用,使人从外界进入古建筑后,逐步适应室内环境的变化。
古建筑的庭院往往被划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
前院通常是一个开放的空间,面向大门,给予人们宽敞和欢迎的感觉。
中院是庭院的核心区域,常常有中央花坛或水池,以及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如楼阁或正堂。
后院则是一个安静、私密的区域,常常用来安置主人和家人的起居场所。
其次,我们来探讨古建筑的功能分析。
古建筑的空间布局往往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古人在设计古建筑的时候,注重功能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例如,厅堂作为会客和举办重要活动的场所,通常被设计得宽敞、高大,以展示主人的地位和财富。
厢房则是用来居住的,不同功能的厢房往往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布置。
比如,卧室需要安静、温暖的环境,而厨房则需要通风、明亮的空间。
古建筑的功能还体现在一些特殊的空间设计上。
例如,书房作为古人读书、写字的地方,往往被安置在安静、明亮的地方,有一定的私密性。
花园则是古人追求自然和人文的结合,以及欣赏四季美景的场所。
另外,古建筑常常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区域,如健身区、祭祀区等,这些区域常常分布在古建筑的不同区域,以满足不同需求。
总之,古建筑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分析是我们理解古建筑内涵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古建筑的空间布局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形状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形状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形状和风格,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这决定了其基本形状。
古代建筑多采用抬梁式和穿斗式结构,这使得建筑的空间感更为广阔。
抬梁式结构的优点是能够承载较大的重量,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大型建筑;而穿斗式结构的优点是施工方便,适用于小型建筑和民居。
在建筑造型上,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比例和对称。
屋顶、屋身和台基的尺寸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使得建筑看起来更加和谐。
同时,建筑的立面多采用对称形式,以中心线为轴,左右两侧的建筑元素对称分布,给人以稳重、庄严的感觉。
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突出的部分。
屋顶的形状和装饰常常能够反映出建筑的性质和等级。
例如,皇宫的屋顶采用黄色琉璃瓦,象征着皇家的尊贵;而民居的屋顶则采用灰色小瓦,显得朴素低调。
在装饰方面,屋顶上常常会有脊兽、宝顶等元素,这些元素不仅有装饰作用,还有镇宅避邪的含义。
除了屋顶,斗拱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极具特色的部分。
斗拱是一种木制构件,由斗、升、拱、翘等部分组成,起着承重和装饰的作用。
在建筑的立面上,斗拱常常被用来支撑屋檐,并给建筑增添了一份层次感和立体感。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色彩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色彩的使用是非常讲究的。
不同颜色的使用能够反映出建筑的性质和等级。
例如,皇宫的墙多采用红色和黄色,而民居的墙则多为灰色或白色。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建筑的形状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
这些理解不仅体现在建筑的造型、结构和装饰上,更体现在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上。
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等多方面的因素,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组织

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组织中国传统建筑历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空间组织形式。
其所呈现出的独特韵味和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以不同角度展开论述,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组织。
首先,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组织以“园林”的形式为主导。
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空间形式,它融合了自然山水和人工景观,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的境界。
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组织不只是简单地建造房屋,更是在建筑周围布置花草树木,借助山石水池等元素,打造出一个和谐平衡的自然环境。
园林式的空间组织使人们可以在室内外自由穿行,欣赏自然景观,促进心灵与自然的交流,进而获得身心的舒缓。
其次,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尺度的协调。
传统建筑通常采用多进深的布局,通过逐渐升高的建筑体系,形成明暗交替的层次感,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感受。
尤其在庭院的布置中,中国传统建筑常常运用透明的格栅、雕花屏风等装饰,打破了空间的边界,使内外空间交相融合,产生一种开放和谐的空气流通感。
这种层次感和尺度的协调,在传统建筑里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空间的审美追求和对平衡的追求,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宏伟壮观之感。
另外,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组织体现了人文关怀和文化传承的精神。
传统建筑常常依据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因素设计空间。
比如,宴会厅、书房等空间的大小布局取决于主人的身份地位,这种体现了中国传统礼制和社会等级制度的建筑空间组织方式,凸显了尊卑有序的社会秩序。
另外,中国传统建筑通过雕刻、绘画、家具摆设等细节表达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往往与建筑空间紧密结合,为空间增添了艺术气息,让人们感受到文化的传统与独特魅力。
最后,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组织在功能性方面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传统建筑通常以中轴线为纲,将主要功能空间布置在中轴线上,如大厅、正堂等,这使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和有序。
同时,建筑材料的选用和构造方式也能够为空间提供良好的舒适性和保护性。
比如,在北方冬季寒冷的地区,传统建筑常采用厚重的砖瓦和石头构建墙体,保温性能良好,可以有效地隔绝外部寒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工程
1中国文化与传统建筑
建筑是文化发展的高度集中,它代表那一时期整个社会的科技水平。
中国的传统建筑给人一种亲切感,使你想去触摸它,感悟它。
当我们用真诚去认识本民族的文化时,发现文化的本质对建筑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和贡献。
我们不能只欣赏建筑表面的装饰美,更应该把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灌注到建筑的设计当中去。
中国建筑有自己独有的风格,不受外来影响独立发展。
它起源于新石器文化,发展于铜器时代,成熟完善于一个多世纪。
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他的《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一文说到:“历史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随着这文化而兴盛衰亡。
世界上现存的文化中,除去我们邻邦印度的文化可算是约略同时诞生的弟兄外,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最古老。
在历史上,其他与中华文化约略同时,或先或后形成的文化,如埃及、巴比伦,稍后
一点的古波斯,
古希腊,及更晚的古罗马,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而我们的中华文化则血脉相承,蓬勃地滋长发展,四千余年,一气呵成。
”
2传统建筑的空间结构2.1传统建筑的空间。
①虚实相应,有无相成。
院落是中国建筑中建筑实体与室外空间共生的基本单元。
无论是宫廷建筑的“深宫内院”、寺庙建筑的“禅院钟声”,还是民居建筑中的“庭院深深”都体现了“院落”这个建筑与自然共生的基本单元的存在。
而院落这个基本单元本身就是建筑与空间相辅相成、虚实互生的最好例证。
传统的四合院以建筑围成院落,在最佳程度上组织了建筑和庭院的关系。
在院落中从室内空间到建筑实体,从檐下过渡空间到庭院中的半开敞空间都是虚实相生的极佳应用。
②建筑与情景的紧密关联。
民居建筑的不同功能,同样表述着不同的情景。
厅堂、居室一定是长幼有序、尊卑不同的井然秩序,而花园则力求“自然”,追求轻松自在,总之建筑的不同功能性,表述着不同的气氛。
建筑与情景的紧密关联在传统建筑空间的在建筑构图中成就了强烈的节奏化、音乐化的时空合一的特征。
③时间与空间的同一化。
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特性正是对中国人的世界观、自然观的反映,这种深层的民族意识通过建筑空间的特性反映出来。
正是因为如此,中国传统建筑就像一颗明珠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耀眼的一席之地,而且影响广泛深远。
2.2传统建筑的结构。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这种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
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建筑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
的结构方式:①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
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②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
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③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
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
3传统建筑的造型
建筑的外观造型是建筑各要素的综合体现。
建筑外观造型与使用功能、建筑结构形式、空间组合方式及其尺度的密切关系,然而细部设计是造型的重要环节,只有诸多因素的完美结合才烘托出外观造型的艺术美,营造出美妙的场所氛围。
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
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此外,建筑装饰对建筑的造型有较大的影响,主要包括彩绘和雕饰。
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
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
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
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
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
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
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
北京故宫保和殿台基上的一块陛石,雕刻着精美的龙凤花纹,重达200吨。
在古建筑的室内外还有许多雕刻艺术品,包括寺庙内的佛像、陵墓前的石人、兽等。
4结束语
传统建筑空间能够激发今人的审美情感,使人们联想到当时的生活形态、时代背景和文化精神,从而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愉悦身心,最终进入一种“悦志悦神”的审美状态。
中华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元素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传承与利用,不仅是符号的提炼,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延伸与传承。
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要继承,但不是所有的艺术形式都要原封不动地照搬。
在处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关系上,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的最佳结合点,才能设计出新的、具有时代性又兼顾历史性的建筑空间。
参考文献:
[1]高介华.建筑与文化论集[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3.
[2]刘策.中国古代苑囿[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
——————————————————————
—作者简介:裘丽伟,女,浙江绍兴人,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与造型
Discussion on China's Traditional Building's Space and Modeling
裘丽伟Qiu Liwei ;陈丽Chen Li
(华汇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绍兴312000)
(Huahui Engineering Design Group Co.,Ltd.,Shaoxing 312000,China )
摘要:中国人自古以来过着修身养性的生活,人们依赖自然,亲和自然。
中国传统建筑主张“天人合一”。
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中国文化精
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大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
这不仅在中国各建筑类型中有明显的反映,在与自然高度协同的观念在
园林中更有突出的表现。
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影响着中国古典建筑室内外空间塑造。
本文仅从古建筑的空间处理和建筑的造型两个方面分析一下中国传统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
Abstract:People in China have been long lived life of cultivating mind,human beings depend on nature and get close to nature.China's traditional buildings maintain the idea of "combination of nature and people".Based on the Chinese culture spirits of combination with nature,love of nature and repect of nature as if a part of the nature,China's buildings are obvious reflection of the above mentioned ideas.The idea of highly combined with nature is fully applied at the gardens.This simple philosophic thinking deeply influenced China's classical building interior and exterior space construction.The paper analyz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ditional building through the aspects of space treatment and modeling of traditional building.
关键词: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建筑;空间;造型
Key words:Chinese culture;China's traditional building;space;modeling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9-0132-0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