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勘查工作技术及质量要求

合集下载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2010-04-27|作者:|来源: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地热田地质勘查研究程度、勘查类型与勘探工程控制、勘查工作技术及质量要求、地热储量分类、分级、计算和评价,地热流体与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地热资源勘查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等基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地热资源的地质勘查,作为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设计书编制、各项勘查工作布置、勘查报告编写和审批的主要依据。

2引用标准GB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8537饮用天然矿泉水GBJ4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8放射性防护规定DZ40地热资源评价方法TJ35渔业水质标准TJ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总则3.1本规范所指地热资源是在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地壳内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

地质勘查的目的在于查明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热储特征、地热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并对其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做出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3.2地热资源按温度分为高温、中温、低温三类(见表1);按地热田规模分为大、中、小型三级(见表2)。

表1地热资源温度分级温度分级温度t界限,℃主要用途高温地热资源t≥150发电、烘干中温地热资源90≤t<150工业利用、烘干、发电低温地热资源热水60≤t<90采暖、工艺流程温热水40≤t<60医疗、洗浴、温室温水25≤t<40农业灌溉、养殖、土壤加温注:表中温度是指主要热储代表性温度。

表2地热田规模分级规模分级高温地热田中、低温地热田电能能利用储量热能能利用储量MW计算年限年MW计算年限年大型>5030>50100中型10~503010~50100小型<1030<101003.3地热资源助查工作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

勘探阶段之后,为地热田开发地质工作。

3.4地热田勘查工作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4地热田地质勘查研究程度要求4.1地质勘查研究内容a.研究地热田的地层、构造、岩浆(火出)活动及地热显示等特点,以阐明控制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确定热储、益层、导水和控热构造。

地热勘查主要技术方法及要求

地热勘查主要技术方法及要求

地热勘查主要技术方法及要求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地热勘查主要技术方法及要求第一节区域地质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地热资源的埋藏分布大多与区域构造断裂,基底埋藏分布,深部地层岩性等密切相关,广泛搜集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及已有石油,煤炭的勘查资料,是开展地热勘查的必备工作,进而确定地热勘查区所处地质构造部位,基底埋藏特征、地层岩性特征、地热水储存和运移特征等,为地热勘查提供基础地质条件。

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1:20万—1:5万区域地质测量成果。

2、1:20万—1:5万重力、航磁、电法物探资料。

3、石油勘查成果资料,主要有地震勘查时间剖面及其解释推断剖面平面成果图件,勘探孔资料(钻孔柱状图、测井资料、参数井获取的各种参数)。

4、煤炭勘查资料,主要有地震勘查、钻探、测井、测温等成果。

自治区在各盆地中大多进行了煤炭勘查,资料比较丰富。

第二节航卫片解译航卫片的解译可以判断地热勘查区地质构造基本轮廊及隐伏构造;可以显示泉群和地热溢出带位置,地面水热蚀变带的分布,热红外解译可判断地表异常分布等。

在勘查面积较大,已有地质资料较少地区,可提供较多的地热地质信息。

该方法在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呈带状分布的地热田勘查中更加有效适用,应采用不同时段的高分辨率的数据源(如我国已启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资源三号卫星数据)进行解译。

第三节地热地质调查一、地热地质调查的工作比例确定地热地质调查比例尺调查阶段一般为1:20万—1:5万,预可行性勘查阶段一般为1:5万,可行性与开采勘查阶段一般为1:5—1:1万。

二、不同类型地热田调查重点1、主要受断裂控制的带状地热田,着重调查断裂带的位置、类型、规模、产状、断距、力学性质、活动性及断裂带附近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断裂带充填物、胶结情况,测定断裂带附近的地温及水化学成分,调查侵入岩、火山岩的分布、岩性及其与构造的关系,圈定地热异常区。

地热勘查程序及工作要求20120319

地热勘查程序及工作要求20120319

地热资源勘查工作程序及要求重庆开源地质勘探有限公司二0一二年四月十日目录一、项目建议书阶段 (1)二、勘查实施方案阶段 (1)(一)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法 (1)1、指导思想 (1)2、技术路线 (1)3、技术方法 (5)(二)执行的技术标准 (9)(三)具体实施方案与分年度工作安排建议 (10)1、工作部署 (10)2、工作程序 (11)3、工作方案 (11)三、钻井施工阶段 (14)(一)钻井设计书编制原则 (14)(二)水文地质要求 (14)1、岩屑录井 (14)2、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14)3、钻时录井 (14)4、放(抽)水试验及采水样 (15)5、测井 (15)(三)钻井施工实施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15)四、热矿水资源评价阶段 (21)五、各阶段工作时间表 (23)一、项目建议书阶段以收集已有资料为主,并结合现场地质和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经分析研究后确定勘查区的范围及经纬度坐标,编写项目建议书,向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报立项。

二、勘查实施方案阶段(一)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法1、指导思想根据四川省大邑县西岭雪山地热资源勘查项目的特点和要求,本次工作总体原则是:(1)充分收集利用前人的成果地质资料(如区域地质、区域水文工程地质、各种深部钻井资料、地热地质资料),在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根据项目工作任务和相关技术要求,编制四川省大邑县西岭雪山地热资源勘查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地热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与物探等相结合的多种方法与手段并用。

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进行科学推断、合理部署,精心组织,分阶段实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勘查任务。

(2)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工作区内开展地层层序划分,进行地层构造的调查和了解,对地层的热储层、热盖层、热储层下部的相对隔水岩层进行详细描述并测绘热储构造剖面。

(3)在完成地热水资源可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地热水钻井1眼,预设井深2200m左右,进行1个水文年的动态监测,最终完成地热水资源详查评价任务。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勘查工作质量控制
勘查方案设计: 确保方案的科学 性和可行性
勘查方法选择: 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合适的勘查方 法
勘查过程监管: 对勘查过程进行 全程监控,确保 数据准确可靠
勘查成果验收: 对勘查成果进行 验收,确保满足 规范要求

勘查成果质量评价与验收
评价标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对地热资源地质勘查成果进行质量 评价。
培训与演练: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 迅速有效地应对。
监测与预警:建立地热资源地质勘查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隐 患,采取预警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报告与处理:一旦发生地热资源地质勘查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相关规 定及时报告事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程序
前期准备阶段
确定勘查目标和任务 收集和研究相关资料 编制勘查设计和技术要求 准备勘查设备和器材
初步勘查阶段
确定勘查目标:明确勘查 任务和目的,确定勘查区 域和目标地层。
收集资料:收集相关地质 资料、气象、水文等资料, 了解当地环境和资源状况。
现场踏勘:对勘查区域进 行实地考察,了解地热资 源的分布和特征,初步评 估开发潜力。
方法:包括岩石 地球化学勘探、 土壤地球化学勘 探、气体地球化 学勘探等多种方 法。
优点:可以快速、 准确地确定地热 田的范围和热储 类型,为后续的 地质勘查和开发 提供重要的依据。
局限性:地球化 学勘探方法需要 采集大量的样品, 并进行繁琐的实 验室分析,成本 较高,且对于一 些特殊的地质条 件,其应用效果 可能会受到限制。
定期进行安全培 训和演练,提高 员工的安全意识 和应急处理能力。

地热勘查工作技术及质量要求修订稿

地热勘查工作技术及质量要求修订稿

地热勘查工作技术及质量要求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6 勘查工作技术及质量要求航卫生片解译6.1.1 航卫生主要判断下列地热地质问题:a. 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基本轮廓及地热区隐伏构造;b. 地面泉点、泉群和地热溢出带,地面地热显示位置及地表水体位置范围;c. 地面水热蚀变带的分布范围。

6.1.2 遥感图像解译应先于地质测量工作,卫星图像和航空像片两者结合使用,必要时可进行航空红外测量。

遥感图像解译应结合地面地质、物探资料进行。

6.1.3 卫片宜用不同时间、不同波段的影像进行综合解译。

注意卫片质量,收集不同地质体的光谱特征,建立地质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

视工作要求和条件许可,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提高解译水平和效果。

6.1.4 宜用大比例尺航片。

用目视和航空立体镜解译,还可用立体测图仪成图。

6.1.5 航卫片解译,应提交相应比例的解译图及文字说明。

地质测量6.2.1 地质测量在充分利用航卫片解译和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任务是:a. 实地验证航卫片解译的疑难点,提高航卫片解译质量。

b. 查明地热田的地层时代、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岩浆活动,阐明地热田形成的地质条件。

c. 查明地表地热显示的类型、分布和规模,阐述地热异常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6.2.2 地质测量范围应包括可能的补给区和排泄区。

图件比例尽根据勘查类型和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参照表5选定。

表5:地质测量比例尺地球化学调查6.3.1 在地热资源勘查各阶段中都应进行地球化学调查,并尽量采用多种地球化学地面调查方法,确定地热异常分布范围。

6.3.2 采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热流体(泉、井)、常温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等样品进行化验分析,对比分析它们与地热流体的关系。

地热流体分析样品采集方法按本规范附录B(参考件)要求采取。

6.3.3 进行温标计算,推断深部热储温度。

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活动地质安全风险管控要求

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活动地质安全风险管控要求

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活动地质安全风险管控要求地热资源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

在地热资源的勘查和开发过程中,地质安全风险管控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勘查阶段、开发阶段和风险管控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地热资源的勘查阶段地热资源的勘查是地热开发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地热资源的分布、储量和热咸水水文地质条件。

在勘查过程中,必须要对地质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管控。

具体要求如下:1.详细的地质调查地热资源区的地质构造、岩性、断裂、喷发岩等地质条件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以确定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

2.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对地热资源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包括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构造、地下水流动方向等,以确定地热资源的蕴藏条件。

3.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对地热资源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地震、滑坡、地面沉降等,确定地热开发的安全范围。

二、地热资源的开发阶段地热资源的开发是利用地热能源进行发电、供暖等经济活动的过程。

在地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地质安全风险管控。

具体要求如下:1.合理布局地热开发项目在选择地热开发项目位置时应充分考虑地质安全因素,避免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

2.严格的工程监测对地热开发项目进行严格的地质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完善的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地质灾害,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三、风险管控要求在地热资源的勘查和开发过程中,地质安全风险的管控是十分重要的。

针对不同的地质安全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管控要求。

1.地质灾害管控对于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应加强监测,及时发现隐患,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地下水保护地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保护好地下水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干枯等问题。

3.生态环境保护在地热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地热资源勘查规范最新标准

地热资源勘查规范最新标准

地热资源勘查规范最新标准地热资源勘查是一项对地下热能进行探测、评估和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

随着科技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地热资源勘查的规范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和环境保护要求。

以下是最新的地热资源勘查规范标准概述:1. 勘查目的与范围地热资源勘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地下热能的分布、储量和品质,以及确定其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勘查范围应涵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水文地质等多个方面。

2. 勘查前期准备在勘查开始前,应进行充分的文献调研和现场踏勘,了解目标区域的地质背景、水文条件、环境状况以及已有的地热开发利用情况。

3.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地热勘查的基础,包括地层、岩石、构造、地热地质特征等方面的详细研究。

通过地质调查,可以确定地热异常区域和潜在的地热资源。

4. 地球物理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地下结构和物理性质,包括地震、重力、磁法、电法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识别地下热流体的流动路径和储层位置。

5. 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通过分析地表和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来推断地下热流体的活动情况。

这包括气体成分分析、水化学分析等。

6. 水文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查关注地下水的流动特性、补给和排泄条件,以及与地热活动的关系。

这包括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钻探和抽水试验等。

7. 地热井施工地热井是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的关键环节。

地热井的设计、施工和完井应遵循严格的技术规范,确保安全、高效地获取地热资源。

8. 环境影响评估在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过程中,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确保活动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和居民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9. 数据管理与分析地热资源勘查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和分析。

这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解释,以确保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0. 地热资源评价基于勘查数据,对地热资源的储量、温度、压力、化学成分等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其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

11. 规范更新与维护地热资源勘查规范应定期更新,以反映最新的科研成果、技术进步和环境保护要求。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文件中国国土培字[2010]34号关于举办全国《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11615- 2010)与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及开发利用研讨班的通知各有关单位: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布了《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11615-2010),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

《规程》规定了地热资源勘查评价的目的、任务、基本工作内容、勘查工程控制程度、勘查质量要求、地热能资源计算与评价、地热流体质量评价、地热能利用的环境评价和经济评价,以及勘查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等基本要求。

规程适用于地热资源的勘查、资源评价、报告验收以及资源储量登记统计。

可以作为地热调查设计书编制、工作布置、资源评价、报告编写和审批的依据,同时作为资源勘查、评价和开发利用的依据。

为了更好地促进全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帮助各单位有关人员掌握最新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新规范、新技术、新方法,确保各有关单位于2011年6月底前编制完成各城市(镇)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专项规划,同时加强浅层地温能相关领域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学习,我会决定在地热资源储量全国第二的云南省举办“全国《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11615-2010)与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及开发利用研讨班”。

请各单位积极组织或选派本单位及下属单位有关人员参加。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加对象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地质调查局、中心及所属队(所)局有关领导;各地质勘查局、环境监测站、地质调查研究院、地矿地质研究所、地质环境监测院、水环所、岩溶所、地质大队等单位的相关人员及项目负责人。

二、主要内容1.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评价技术政策、现状与合理开发利用;2.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评价、预测新技术及新方法;3.<<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11615-2010)内容讲解;4.城市(镇)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专项规划编制与案例;5.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编制相关要求与实例;6.地温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与实例;7.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设计书及勘查报告编写提纲、技术要点;8.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资源调查及施工新方法;9.地热开发利用典型实例开发及案例经验;10.地热资源评价示范项目设计审查;11.浅层地温能的勘查方法、技术和相关政策;12.考察云南省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工程实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勘查工作技术及质量要求6.1 航卫生片解译6.1.1 航卫生主要判断下列地热地质问题:a. 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基本轮廓及地热区隐伏构造;b. 地面泉点、泉群和地热溢出带,地面地热显示位置及地表水体位置范围;c. 地面水热蚀变带的分布范围。

6.1.2 遥感图像解译应先于地质测量工作,卫星图像和航空像片两者结合使用,必要时可进行航空红外测量。

遥感图像解译应结合地面地质、物探资料进行。

6.1.3 卫片宜用不同时间、不同波段的影像进行综合解译。

注意卫片质量,收集不同地质体的光谱特征,建立地质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

视工作要求和条件许可,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提高解译水平和效果。

6.1.4 宜用大比例尺航片。

用目视和航空立体镜解译,还可用立体测图仪成图。

6.1.5 航卫片解译,应提交相应比例的解译图及文字说明。

6.2 地质测量6.2.1 地质测量在充分利用航卫片解译和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任务是:a. 实地验证航卫片解译的疑难点,提高航卫片解译质量。

b. 查明地热田的地层时代、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岩浆活动,阐明地热田形成的地质条件。

c. 查明地表地热显示的类型、分布和规模,阐述地热异常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6.2.2 地质测量范围应包括可能的补给区和排泄区。

图件比例尽根据勘查类型和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参照表5选定。

表5:地质测量比例尺6.3 地球化学调查6.3.1 在地热资源勘查各阶段中都应进行地球化学调查,并尽量采用多种地球化学地面调查方法,确定地热异常分布范围。

6.3.2 采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热流体(泉、井)、常温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等样品进行化验分析,对比分析它们与地热流体的关系。

地热流体分析样品采集方法按本规范附录B(参考件)要求采取。

6.3.3 进行温标计算,推断深部热储温度。

6.3.4 测定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推断地热流体的成因与年龄。

6.3.5 计算地热流体中的C1/B、C1/F、C1/Sio2等组分的比率,对比分析地热流体和冷水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趋热,并进行水、岩均衡计算。

6.3.6 对地表岩石和勘探井岩芯中的水热蚀变矿物进行取样鉴定,分析推断地热活动特征及其发展历史。

6.3.7 地球化学调查比例尺应与地质测量比例尺一致。

6.4 地球物理调查6.4.1 地球物理调查是地热资源勘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应在普查阶段进行,详查阶段要在普查的基础上,对有希望的地区进行补充工作,主要查明以下问题:a. 圈定地热异常范围和热储体的空间分布;b. 确定地热田的基底起伏及隐伏断裂的空间展布;c. 圈定隐伏火成岩体和岩浆房位置;d. 圈定地热蚀变带。

6.4.2 根据地热田的地质条件和被探测体的物性特征选用物探方法(见表6)。

一般利用地温勘探圈定地热异常区;利用重力法院确定地热田基底起伏(凸起和凹陷)及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利用磁法确定水热蚀变带位置和隐伏火成岩体的分布、厚度及其与断袭的关系;利用电法、α卡210P。

法圈定热异常和确定热储体的范围及深度;利用人工地震法较准确的测定断袭位置、产状和热储结构;利用磁大地电流法确定高温地热田的岩浆房及热储位置和规范;利用微地震法测定活动断裂带。

表6:各勘查阶段不同类型地热田物探方法6.4.3 地球物理调查比例尺应与地面测绘比例尺一致。

对获得的物探资料,应结合地热地质条件、地热流体特征进行分析,提出解译成果,作为勘探井的布置依据。

6.5 钻探工作6.5.1 勘探井的设计、施工及勘探井内各种测试应满足查明地热地质条件,取得有代表性的计算参数和评价地热资源的需要。

6.5.2 地热田内存在多个热储时,应分别查明热储的压力、水位、温度、流量和地热流体质量。

勘探穿透不同热储时做好下套管固井或止水工作,防止破坏热储的自然特征。

6.5.3 除专门设计的定向井外,勘探井应保持垂直,在100m深度内其井斜不应大于1°。

6.5.4 勘探井口径应满足取样测井以及完井后安装抽水试验设备要求,探采结合并还应满足生产井设计抽水量及止水填料的要求。

第四纪松散地层勘探井应保证滤水管外围有100mm的填充厚度。

基岩勘探井口径应能满足水泥固井及可能下入滤水管的要求。

地质勘探井观测井终井口径一般不小于91mm。

6.5.5 每一热田应有1-2个勘探井要求全部取芯,探采结合井可间断取芯,但必须做好岩屑录井。

岩芯采取与岩屑录井应满足划分地层、确定破碎带、储层岩性、厚度等要求。

松散地层和断层破碎带采取率不应小于40%,完整基岩不低于60%。

对中、高温地热勘探井要特别注意采取水热蚀变岩芯或岩屑。

6.5.6 勘探井在钻进过程中和完井后必须进行地球物理测井,测井项目取决于地质需要,一般井段做井径、井斜、电阻率、自然电位、自然伽玛、井温和井底温度等项目。

完井后除做上述项目外,还应进行稳态井温测量。

对高温地热田和中低温大型地热田还应做密度、声波、中子和流量测井。

6.5.7 钻进过程中的简易观测要求:a. 目的层井段,必须经常对泥浆槽液面及泥浆池中的混浆量的变化进行观察,注意有否漏失,漏失量及速度、漏失前后泥浆性能的变化。

b. 说细记录个进的涌水、井喷、漏水、涌砂、逸气、掉块、塌孔、缩径等现象的起止时间、井深、层位及采取的处理措施等。

对井涌或井喷还应详细观察记录涌、喷量及高度,连续或间断的涌喷规律、涌喷前后的泥浆性能变化。

c. 系统测定井口泥浆的温度变化,在钻入热储目的层段时应加密观测并做好。

d. 钻井过程中对、跳钻、放空等情况应认真记录起止时间、井深、层位、跳程度、钻时情况,做好地质方面斩分析判断。

6.6 完井试验6.6.1 勘探索井和探采结合都是应进行完井试验,测定地热资源评价必须别的计算参数。

完井试验是指低温井的抽水、涌水试验和中、高温井的放喷试验。

它们又都分为单井、多井和群井试验三类。

6.6.2 抽水试验要求:a. 单井抽水试验一般做三个落程,稳定延续时间8-12h,用以确定流量与水位降低的关系,概略的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给水度或弹性释水系数,压力传导系数。

试验其间应尽量采用井下压力计测量水位的变化。

起码接从孔口测量水位时,应同时测量孔内水温,以换算为相同密度的水位。

b. 多井抽是指带有观测井的主井抽试验,一般做一个落程,稳定延续时间断4-72h,求得较为准确的计算参数。

在详查阶段每一地热田进行1-3组试验。

c. 群井抽水试验是指在影响半径范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钻井中同时进行并有观测井的抽水试验。

在勘探阶段可结合开采方1-2组试验,一般做一个落程,抽水延续时间不少于7昼夜,以确定水位下降与总开采量的关系和合理开采方案。

6.6.3 放喷试验要求:a. 中、高温地热井的单井放喷试验可先用应用端压法(经验方法)估测单井的热潜力。

但精确的测定必须在井口进行汽水分离,分别测定不同压力下的汽水流量和温度,并测定分离蒸汽中的不凝结气体含量,确定单井的热焓和热流体产量,并绘制井口压力、产量压力与温度、流量和时间的关系曲线。

试验延续时间不少于15昼夜。

b. 中、高温地热田勘探阶段,需结合试验性生产进行群井放喷试验,即用多个生产井同时放喷,并可在外围设立足一定的观测井,以分别测定上述内容。

试验延续时间不少于一个月。

以求得各生产井在干扰状况下的产量及地热田总的生产量,进而为准确地判断热储潜力和补给源提供依据。

6.6.4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抽水井涌水量应保持常量,其变化幅度水大于3%。

抽水、涌水、放喷试验中,均应观测水位(压力)温度的变化,温度观测读数应准确到0.5℃,并换算成相同密度的水位(压力)值。

试验结束后观测其恢复水位(压力)。

水位(压力)的变化宜用井下压力计观测,直接测量水位时应同时测量孔内水温,以便换算和比较。

6.7 地热流体、土、岩实验分析6.7.1 在地热勘查工作中,应系统采取水、气、岩土等样品进行分析鉴定,以获得热储的有关参数。

按下要求采取样品:地热流体全分析:各勘查阶段的勘探井和代表性泉点全部取样。

气体分析:凡有逸出气体的井、泉均需采集气体样品。

微量元素、放射性元素、毒物分析:普查阶段各取1-3个,详查阶段各取3-5个,勘探阶段各取5-7个。

稳定同位素:详查阶段可取1-2个,勘探阶段1-3个。

放射同位素:详查阶段可取3-5个,勘探阶段5-7个。

岩、土分析样:按实际需要采取。

6.7.2 地热流体休学成分应进行全分析(主要阴阳离子和F、Br、I、SiO2、H2S等)微量元素(Li、Sr、Cu、Zn等),放射性元素(U、Ra、Rh)及总α总β放射性的分析,对温泉和浅埋热储应视情况增加污染指标的分析,如酚、氰等,还要根据不同的利用目的增加其他分析项目。

6.7.3 同位素分析一般测定筝定同位素(18O、18S、2H)和放射性同位素(3H、14C),以研究地下水热水的成困、年龄、补给来源等。

6.7.4 气体成分分析应尽量包括H2S、CO2、O2、N2、CO、NH4、Ar、He 等项目,以评价地热流体质量。

6.7.5 岩、土分析鉴定应依据地热田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

a. 对热储及代表笥盖层的岩芯或岩石,一般可测定其物理、水理性质,项目包括:密度、比热、导热率、渗透率、孔隙度等。

b. 与热储密切有关的岩芯或岩石可进行同位素年龄、古地磁、微体古生物、化石、孢粉、重矿物、岩石化学等测定和鉴定,以确定其地层时代和岩性。

c. 应用岩石薄片鉴定水热蚀变矿物并研究其演化过程,如发现矿物包体则可进行包体测温。

d. 应用岩中铀、钍、钾放射性含量,研究形成区域性热异常的产热率背景。

6.8 动态监测工作6.8.1 在勘查工作中,应及时早建立地热流体动态监测网,以掌握地热流体的天然动态和开采动态变化规律。

对已开发的地热田就在已有观测点网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监测,以了解开采降落漏斗范围及其发展趋势,为研究地热田水位(压力)下降、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等环境地抽问题提供基础资料。

6.8.2 观测井的布设应以能、控制地热储量动态为目的。

普查阶段每个地热田建立控制性监测点头1-2个;详查阶段每一热储建立足点1-2个,勘探阶段每一热储量高立为2-3个。

监测频率可根据不同动态类型百定。

水位(压力)、温度、流量监测,一般每月2-3次。

水质监测,一般每年1-2次。

6.8.4 动态监测资料应及时进行分析,编制年鉴或存入数据库,为地热田的合畀开提供信息。

6.9 回灌试验6.9.1 为保持热储的生产压力,延长地热田寿命,防止地面沉降和地热流体随地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可进行回灌试验。

6.9.2 通过试验选定合适的回灌位置、深度、压力、以及回灌量等参数,对地热田是否或如何进行生产回提供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