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养殖技术培训
雏鸡养殖技术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雏鸡养殖技术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雏鸡的饲养管理是确保雏鸡生长发育的关键,对于养殖户来说,掌握雏鸡养殖技术的要点非常重要。
下面是关于雏鸡养殖管理的一些要点:1.饲养环境的准备:雏鸡需要一个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室内温度保持在28-30摄氏度,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
养殖场的地面要平整,保持清洁,避免积水和污染。
2.合理的饮水和饲料供给:雏鸡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和适量的饲料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饲料应该具有适当的营养成分,含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3.定期的饮水和饲料管理:要定时给雏鸡补充饮水和饲料,确保其充分摄取养分。
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要注意饮水量的增加,预防脱水。
4.饲养密度的控制:雏鸡的饲养密度要合理控制,不宜过密。
过密的饲养环境容易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5.疫病预防与控制:雏鸡易受到各种传染病的侵袭,因此要加强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养殖户要定期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并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和卫生,避免病毒和细菌的滋生。
6.温度的调控:雏鸡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特别是在出生的前几周,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
因此,养殖户要根据雏鸡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调控养殖场的温度,保持适宜的温度条件。
7.饲养环境的监测与改善:每天要对饲养环境进行监测,检查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等因素,及时调整和改善。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高等,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8.合理的育雏管理:在育雏期间,要进行合理的育雏管理。
雏鸡需要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地进行喂养,避免雏鸡之间争抢食物,造成伤害或食物浪费。
总之,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饲养环境的准备、合理的饮水和饲料供给、定期的饮水和饲料管理、饲养密度的控制、疫病预防与控制、温度的调控、饲养环境的监测与改善以及合理的育雏管理。
只有在科学的管理下,才能确保雏鸡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食用的禽类是否健康,不仅仅是其口感和营养价值。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许多家禽养殖场开始注重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本文将介绍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旨在帮助家禽养殖场提高自己的养殖水平以及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的鸡肉产品。
一. 饲料雏鸡的饲料应该要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
适当的饲养量可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雏鸡头两个月以后才能够进食颗粒饲料,初期应该以软性饲料为主。
在饲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控制鸡的饮食,防止发胖。
此外,应该注意食料的清洁,避免因为不洁的食料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 水源水是雏鸡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足够的水源可以保证雏鸡的新陈代谢,促进肉体发育。
一般情况下,水源应该要保持清洁干净,并加入一定量的矿物质及营养素,有益于雏鸡的健康成长。
三. 温度温度是雏鸡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保持养殖间温度在摄氏32度到38度之间是比较适合的,特别是在发育期,温度要求更高。
温度过低会导致雏鸡体温下降,影响生长发育,温度过高则会使雏鸡感到过度疲惫,影响食欲,生病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四. 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是雏鸡健康成长的前提,养殖场地应该经常清洁,消毒灭菌。
应该保持足够的通风,并避免养殖物及废料的堆积。
特别要注意潮湿和污染,这些都是产生疾病的因素之一。
五. 定期体检雏鸡的体检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病情,从而采取措施防止疾病扩散。
最好是每月定期进行一次体检,并且配备药箱来应对疾病的发生。
及早发现病情可以控制疾病的蔓延,减轻病鸡的痛苦,有利于保障后期的禽类健康成长。
总之,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非常重要。
养殖户要关注雏鸡的饲料和水源,保证温度和环境卫生。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并配备药箱来应对疾病。
以上几点都可以帮助你提高养殖技术和产品质量,打造健康的家禽养殖场。
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培训资料)

一、蛋鸡育雏期饲养管理1、育雏方式①地面育雏:这种育雏方式普通限于条件差的、规模较小的饲养户,简单易行,投资少,但需注意雏鸡的粪便要时常清除,否则会使雏鸡感染各种疾病,如:白痢、球虫和各种肠炎等。
②网上育雏:这种育雏方法较易管理、干净、卫生,可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③雏鸡笼育雏:这种方式是目前比较好的育雏方式,非但便于管理,减少疾病发生,而且可增加育雏数量,提高育雏率。
建议采用网上育雏,条件好的用3-4 层重叠式育雏笼育雏。
2、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 )育雏室的准备:①大小要满足育雏需要,检查维修育雏舍的门窗、电路、供暖设备等。
如果采用煤炉或者坑道保温,必须将煤烟排出鸡舍外;②打扫干净(一周前准备好);③育雏室消毒(地面可用3%烧碱,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腐蚀烧伤鸡的腿部,也可用消毒药进行喷雾;空间可以用福尔马林熏蒸--按每立方米 21g 高锰酸钾+42mL 福尔马林( 40% 甲醛溶液)对鸡舍进行密闭熏蒸消毒, 24 小时后,应通风换气。
)(2)育雏用具、饲料药品的准备饲料、料槽、水槽、药品、加温设备、燃料等;在育雏前一周,鸡笼、用具等彻底消毒,用消毒液对饮水器、料槽消毒后,清洗干净备用。
按照雏鸡的营养需要准备好育雏料,料要新鲜,防止霉变。
同时准备好药品和疫苗。
( 3)预热(试温)在育雏前 1 ~ 2 日内,将舍内温度提升到35℃摆布,相对湿度保持在 70%摆布。
3、初生雏的选择和运输选择绒毛光亮、整齐,大小一致、初生重符合品种要求且腹部柔软、卵黄吸收好,脐部愈合良好的健雏。
按照出壳的时间和体质强弱 严格挑选, 要求叫声响亮、挣扎迅速有力、毛色粗长光洁、雏鸡仰翻 能很快站起。
对腹大、血脐、大肚脐、跛脚、眼瞎、歪头等弱雏,坚 决淘汰。
雏鸡运输时间最多不应超过 48 小时,长途运输时应防止雏鸡脱 水,应补充水分。
运输时鸡盒内温度应保持18℃以上,并注意通风。
夏季注意防暑,冬季注意保温。
4、雏鸡的饲养管理( 1)开水、开食①尽快将雏鸡均匀地放在饮水器附近,在开始的2 ~ 3 小时内让 雏鸡先自由饮水,水温 30℃,加 5%的红糖或者白糖, 1-4 天的饮水中 添加环丙沙星或者氧氟沙星等抗生素以预防雏鸡白痢。
雏鸡养殖的管理技术

雏鸡养殖的管理技术1. 介绍雏鸡养殖是指将刚出生的雏鸡培育成能够供应市场需求的成年鸡。
这个过程需要合理的管理技术来确保雏鸡的生长健康和最大化的利润。
本文将深入探讨雏鸡养殖的管理技术,包括饲养环境、饲料搭配、疫病防控等方面。
2. 饲养环境2.1 温度控制•为了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养殖场必须提供恒定的温度。
•新生雏鸡适宜的温度为摄氏32-35度,随着雏鸡的成长,逐渐降低到摄氏24-26度。
•使用加热器和散热器等设备来控制温度的变化。
2.2 光照管理•光照是雏鸡生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提供适宜的光照可以促进雏鸡的生长发育和觅食行为。
•使用合适的灯具来提供恒定的光照时间和强度。
2.3 空气质量管理•雏鸡对新鲜空气的需求较高,因此养殖场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系统。
•定期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残羽来维持空气的质量。
3. 饲料搭配3.1 初期饲料•新生雏鸡对饲料的需求与成年鸡有所不同,需要提供易消化和高营养价值的饲料。
•通常使用浸湿的饲料粉末供应给雏鸡,以帮助它们更容易消化和吸收养分。
3.2 生长期饲料•随着雏鸡的成长,应逐渐提供不同种类和质量的饲料。
•饲料要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以满足雏鸡生长的需求。
3.3 饲料计量•对饲料的计量也是关键的一步,过多或过少的饲料都会影响雏鸡的生长,甚至导致发育不良和疾病。
•根据雏鸡的年龄和品种,制定合理的饲料计划,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4 饮水管理•提供清洁的饮水对于雏鸡的生长非常重要。
•饮水器应随时保持清洁,并保持水源的新鲜和充足供应。
4. 疫病防控4.1 预防接种•雏鸡在出生后需要接种一系列的疫苗以预防常见的禽类疾病。
•接种疫苗的时间和剂量应按照兽医的建议进行。
4.2 定期检查•养殖场应定期检查雏鸡的健康状况,以及饲养环境和设备的卫生状况。
•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疾病传播和蔓延。
4.3 隔离管理•新进的雏鸡应进行隔离处理,以防止潜在的疾病传播给整个养殖群体。
雏鸡前3天的饲养技术

雏鸡前3天的饲养技术
1.给予足够的水:雏鸡出生后,应给予足够的水来保持其体内的水分。
可以使用浅碟或水杯提供水源,水源应每天更换2-3次,以保持清洁和新鲜。
2. 提供高质量的饲料:雏鸡需要高质量的饲料来支持其生长和
发育。
可以使用商用的雏鸡饲料,也可以在家中自制。
自制饲料应包含适当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满足雏鸡的营养需求。
3. 保持适宜的温度:雏鸡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来保持其生命和
健康。
在前三天内,温度应保持在90-95°F(32-35°C)之间。
可
以使用加热灯或加热垫来提供恰当的温度,但要注意不要让温度过高,以避免烧伤雏鸡。
以上是雏鸡前3天的饲养技术,希望对养殖者有所帮助。
- 1 -。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饮水、开食与温湿度控制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饮水、开食与温湿度控制根据优质肉鸡的生长发育规律,一般将肉鸡的饲养期分为三段:育雏期(0~3周龄)、生长期(4周龄至出栏前2周)和肥育期(出栏前2周至出栏)。
今天我们讲讲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雏鸡的饮水、开食雏鸡进入育雏舍后,应及时供给清洁并与舍温一致的温开水。
在第一次的饮水中加入3%~5%葡萄糖,并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在前2~5天的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抗菌药物,以增强雏鸡的抗病力。
在雏鸡充分饮水后2~3小时,即可开食。
为保证饲料新鲜、营养平衡,每次投喂饲料时,料槽、料桶里不要有剩料,但也不能长时间断料。
2.雏鸡的温度管理具体温度控制可以参考如下,进雏后1~3天为34℃~32℃,4~7天降至33℃~31℃,以后每周下降2℃~3℃(可分2~3次降温,每天降温不超过1℃),直至降至18℃~20℃,此后保持稳定。
3.雏鸡的湿度管理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1~10日龄为65%~70%,有利于雏鸡腹内卵黄的吸收,防止体内水分过量散失而造成脱水。
10日龄以后由于雏鸡呼吸量、饮水量及排泄量增加,室内容易潮湿,应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0%。
4.雏鸡的光照要求光照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发挥有一定影响,现代优质肉鸡多采用连续光照,1~3日龄给予24小时光照;4日龄以后给予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的办法。
1小时黑暗是为了让鸡群熟悉黑暗环境,一旦夜间停电不致引起鸡群惊群,发生意外。
5.雏鸡的饲养密度以下为在良好环境条件下的推荐值:0~2周龄45~40只/平方米,3~5周龄30~20只/平方米,6~8周龄15只/平方米,9~10周龄12~8只/平方米。
6.雏鸡要合理分群雏鸡入舍后,首先应根据体质强弱,将雏鸡分群。
随着日龄的增加,要适时扩群,降低饲养密度。
育雏结束后(一般在第四周),要进行公、母分栏饲喂。
《农村鸡养殖技术培训》教案

《农村鸡养殖技术培训》教案一、第一章:鸡的生物学特性1.1 教学目标了解鸡的分类和生物学特性掌握鸡的生活习性和生理需求理解鸡的行为特点和生长周期1.2 教学内容鸡的分类和特征鸡的生活习性和生理需求鸡的行为特点和生长周期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鸡的生物学特性的基本知识互动法:讨论鸡的行为特点和生长周期二、第二章:鸡的饲养管理技术2.1 教学目标掌握鸡的饲养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饲料的选择和使用了解鸡的饲养环境和卫生要求2.2 教学内容鸡的饲养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饲料的选择和使用鸡的饲养环境和卫生要求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鸡的饲养管理的基本知识和饲料的选择和使用实践操作:演示鸡的饲养环境和卫生要求的实际操作三、第三章:鸡的疾病防治3.1 教学目标了解鸡的常见疾病和症状学会鸡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掌握鸡的药物使用和剂量3.2 教学内容鸡的常见疾病和症状鸡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鸡的药物使用和剂量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鸡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基本知识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鸡的疾病案例四、第四章:鸡的繁殖技术4.1 教学目标掌握鸡的繁殖习性和繁殖周期学会鸡的选种和配种方法了解鸡的孵化技术和繁殖管理4.2 教学内容鸡的繁殖习性和繁殖周期鸡的选种和配种方法鸡的孵化技术和繁殖管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鸡的繁殖技术的基本知识实践操作:演示鸡的选种和配种方法的实际上操作五、第五章:鸡场的建设与管理5.1 教学目标了解鸡场的建设规划和布局学会鸡场的饲养管理和卫生要求掌握鸡场的经济运营和市场销售5.2 教学内容鸡场的建设规划和布局鸡场的饲养管理和卫生要求鸡场的经济运营和市场销售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鸡场的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鸡场的经济运营和市场销售案例六、第六章:鸡的饲养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6.1 教学目标理解鸡的营养需求和饲料分类学会饲料配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饲料配制的注意事项和饲料保存6.2 教学内容鸡的营养需求和饲料分类饲料配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饲料配制的注意事项和饲料保存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鸡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制的基本知识互动法:讨论饲料配制的注意事项和饲料保存的问题七、第七章:鸡的生长发育监测与肉质评价7.1 教学目标学会鸡的生长发育监测的方法和指标掌握鸡的肉质评价的标准和技巧了解影响鸡质的影响因素和改良方法7.2 教学内容鸡的生长发育监测的方法和指标鸡的肉质评价的标准和技巧影响鸡质的影响因素和改良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鸡的生长发育监测和肉质评价的基本知识实践操作:演示鸡的生长发育监测和肉质评价的实际操作八、第八章:鸡的屠宰加工与产品质量控制8.1 教学目标理解鸡的屠宰加工的基本流程和卫生要求学会鸡肉产品的加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掌握鸡肉产品的保存和包装技术8.2 教学内容鸡的屠宰加工的基本流程和卫生要求鸡肉产品的加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鸡肉产品的保存和包装技术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鸡的屠宰加工和鸡肉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实践操作:演示鸡肉产品的加工方法和保存包装的实际操作九、第九章:农村鸡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9.1 教学目标理解农村鸡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学会农村鸡养殖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法掌握农村鸡养殖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9.2 教学内容农村鸡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农村鸡养殖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法农村鸡养殖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农村鸡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互动法:讨论农村鸡养殖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十、第十章:农村鸡养殖技术培训的实践与案例分析10.1 教学目标掌握农村鸡养殖技术培训的实践操作技能学会农村鸡养殖技术培训的案例分析方法了解农村鸡养殖技术培训的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10.2 教学内容农村鸡养殖技术培训的实践操作技能农村鸡养殖技术培训的案例分析方法农村鸡养殖技术培训的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10.3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进行农村鸡养殖技术培训的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分析农村鸡养殖技术培训的成功案例反馈评估:评估农村鸡养殖技术培训的效果和反馈意见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鸡的生物学特性鸡的行为特点和生长周期难点解析:鸡的行为特点和生长周期的理解需要结合实际观察和养殖经验。
育雏小鸡前二十天养殖流程

育雏小鸡前二十天养殖流程一、进雏前准备(第1 - 2天)1. 鸡舍消毒。
- 彻底清扫鸡舍,包括地面、墙壁、屋顶等各个角落,清除粪便、灰尘和杂物。
- 用消毒剂(如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密封鸡舍熏蒸24 - 48小时)对鸡舍进行全面消毒。
2. 设备检查与准备。
- 检查育雏笼、饮水器、喂料器是否完好无损,数量是否足够。
- 调试加热设备(如热风炉、红外线灯泡等),确保能正常提供适宜的温度。
- 安装好照明设备,保证鸡舍内光照均匀。
3. 饲料和饮水准备。
- 准备好适合雏鸡的开口料,要求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吸收。
- 在雏鸡进舍前2 - 3小时将饮水器装满清洁、温暖(20 - 25℃)的饮水,可以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以缓解雏鸡运输应激。
二、雏鸡入舍(第3天)1. 雏鸡选择与运输。
- 选择健康活泼、绒毛光亮、脐部愈合良好的雏鸡。
- 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8 - 32℃)、湿度和通风,避免雏鸡拥挤和受伤。
2. 入舍安置。
- 将雏鸡轻轻放入育雏笼中,按照合理的密度(一般每笼饲养的数量根据育雏笼大小而定,避免过度拥挤)安置。
- 及时让雏鸡饮到水和吃到料,引导雏鸡熟悉饮水器和喂料器的位置。
三、育雏初期管理(第4 - 7天)1. 温度控制。
- 第1 - 3天,育雏温度保持在33 - 35℃。
可以通过观察雏鸡的行为来调整温度,如果雏鸡扎堆,说明温度偏低;如果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呼吸,说明温度偏高。
- 之后每周逐渐降低2 - 3℃,到第7天温度可降至30 - 32℃。
2. 湿度调节。
- 育雏初期湿度保持在65 - 70%。
可以通过在鸡舍内放置水盆或使用加湿器来增加湿度。
如果湿度过低,雏鸡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湿度过高,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
3. 光照管理。
- 前3天采用2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要适中(如每平方米5 - 10瓦),以方便雏鸡采食和饮水。
- 从第4天开始逐渐减少光照时间,每天减少1 - 2小时,到第7天可采用18 - 20小时光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上市鸡的体重、鸡肉中营养成分、鲜味素、 芳香物质的积累基本达到成鸡的含量标准, 肉质又较嫩,是体重、质量、成本三者的 较佳结合点。
• 以上“五大”养殖优质肉鸡技术,是养殖 优质肉鸡,保证肉鸡品质的重要措施。
• 下面介绍用“塑料大棚技术与发酵床养鸡 技术 ”供大家参考,其实你们早就这样做 了,只是没有很好的总结罢了
5 易于应用推广
• 与发酵床养猪相比,发酵床养鸡所需的垫 料少得多,易得,更容易推广,更具有推 广前景
6 易于实现鸡的无公害、有机生产
• 由于鸡的生活环境优越,不生病、不用药,蛋鸡 的使用寿命大为延长。提高了鸡肉、鸡蛋的品质, 使无公害、绿色、有机鸡肉、鸡蛋的生产真正得 以实现。
• 鸡生活在没有臭味,松软、舒适的菌床上,夏天 打开大棚的裙膜,达到最大的通风量以利降温。 冬天将遮阳网提高,使鸡舍内每个角落都能照射 到阳光,起到增温、消毒的作用。通过裙膜的高 度来调整棚内温、湿度。生活在这样的生态环境 中的鸡,健康不易生病,不用抗生素、激素,同 时饲喂一定量的青饲料,为生产绿色、有机鸡肉、 鸡蛋提供了最佳方法。
养殖优质肉鸡的目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 农家放养土鸡,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因此放养土鸡 的市场售价也大大高于快大型肉鸡。近年来我们在饲养 优质放养土鸡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效益, 开发“月子鸡”与“灵芝鸡” 不仅成功地打入福州、厦 门市场,在本地销路良好。现将饲养优质放养土鸡的技 术要点简介如下:
• 通风是重要而有效的防疫措施,工厂化鸡 舍使用机械通风,缺点是设备投入大,电 耗费用大。而大棚发酵床养鸡,不使用风 机进行机械通风,靠自然通风。大棚顶留 有通气孔,可垂直通风;利用摇膜器,掀 开前后的裙膜可横向通风;把鸡棚两端的 门敞开,可实施纵向通风。自然通风不需 要通风设备,也不耗电,是资源节约型的。 这种结构,不论是对畜禽健康来说,还是 减少应激,为畜禽提供舒适的环境来说, 都可以认为是世界先进水平的。
塑料大棚技术与发酵床养鸡技术
• 塑料大棚技术与发酵床养鸡技术相结合, 使鸡舍的造价大为下降,同时也有利于调 控鸡舍内的小气候,有利于土著微生物的 生长,有利于鸡的生长。
• 大棚发酵床养鸡的优点:
1、节省鸡舍投入的成本 节约建材资源
• 一栋240平方米的大棚(包括钢管、薄膜、 遮阳网)需资金6000元左右,而砖瓦结构 的240平方米鸡舍则需要4--5万元,是大棚 鸡舍的6-8倍,这样就大大节约了鸡舍的投 入成本。节省了砖瓦、水泥、沙石、木材 等建筑材料。
• 鸡只既可吃“竹园、果园、茶园、桑园 ” 中的害虫及杂草,还可为“四园”积施肥。 放牧场地可设砂坑,让鸡砂浴。还要搭建 避雨、遮阳、防寒的草棚或塑料大棚。
• 放牧密度为50~70只/亩,每群规模约500 只为宜。为防止鸡走失或危害附近农作物, 放牧场可设置围栏,一直放养至出售。
• 有条件的可以放一批鸡换一个地方,既有 利于防病,又有利于鸡只觅食。
• 出售前1~2周,如鸡体较瘦,可增加配合 饲料喂量,限制放牧进行适度催肥。
• 中后期配合饲料中不能加蚕蛹、鱼粉、肉 粉等动物性饲料,限量使用菜籽粕、棉籽 粕等对肉质和肉色有不利影响的饲料,不 要添加人工合成色素、化学合成的非营养 添加剂及药物等,应加入适量的桔皮粉、 松针粉、大蒜、生姜、茴香、桂皮、茶末 等自然物质以改变肉色、改善肉质和增加 鲜味。
2、节省耕地资源
• 我国是一个人均占有土地相对较少的国 家,合理使用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大 棚可以随时搭建,一旦结构调整,拆除大 棚后即可恢复土地原样。
3、更有利于调整舍内小气候
• 大棚上复薄膜、遮阳网,配以摇膜装置, 天热可将四周裙膜摇起,达到充分通风的 目的。温度下降,可利用摇膜器控制裙膜 的高低,来调控舍内温、湿度。冬天可将 朝南遮阳网提高,以增加阳光的照射面积, 达到增温消毒的目的。使用寿命6-8年。
严格防疫
• 搞好防疫灭病是养好优质放养土鸡的重要保证。 一般情况下,放养土鸡抗病力强,较圈养快大型 肉鸡发病少。但因其饲养期长,加之放牧于野外, 接触病原体机会多,必须认真按养鸡要求严格做 好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不得有丝毫松懈,根 据本地实际重点做好以下防疫工作,推荐的免疫 程序如表1所示。此外要特别注意防治球虫病、卡 氏白细胞虫病及消化道寄生虫病。经常检查,一 旦发生,及时驱除,肉鸡中后期防治疾病尽可能 不用人工合成药物,多用中药及采取生物防治, 以减少和控制鸡肉中的药物残留。
免疫程序--表1
• 日龄 • 1—3 • 10 • 14 • 17 • 21 • 28
疫苗 传支H120 新城疫Lasotota
方法 滴鼻或点眼 滴鼻或点眼
饮水免疫 肌肉注射 饮水免疫 饮水免疫
适时销售
• 合适的饲养期是提高肉质的重要环节。饲 养期太短鸡肉中水分含量多,营养成分积 累不够,鲜味素及芳香物质含量少,肉质 不佳,味道不鲜,达不到优质土鸡的标准; 饲养期过长,肌纤维过老,饲养成本太大, 不合算。
4、零排放、无污染
• 由于发酵床上生活着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它们以 鸡的粪便作为食物,鸡的粪尿能达到及时、充分 的分解,鸡舍内垫料5-10年不需要清理。韩国自 然农业协会最长的,已实现28年不清理鸡粪,而 且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养鸡真正实现零排放, 无污染。这样既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又节省了大 量的粪便治理及设备费用。1只产蛋鸡年产生粪便 50公斤左右,1个标准棚养800-1000蛋鸡,1年间 的鸡粪就是40吨。而我们用“开心农场”生酵剂 制作的发酵床已经养鸡养了1年,鸡舍里却看不到 鸡粪。而现行养殖中,鸡粪的无害化、资源化、 减量化处理尚是一大难题。
巧喂饲料
• 饲料是影响肉质的重要因素。优质土鸡育 雏期应饲喂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雏鸡全价 饲料。因其生长速度较慢,饲料中粗蛋白 含量低于快大型肉仔鸡全价料2个百分点, 并做到少量多餐,以促使雏鸡生长发育良 好。
• 育成、放牧期要多喂青饲料、农副产品、 土杂粮,以改善肉质、降低饲料成本,一 般仅晚归后补喂配合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