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7届高考语文-修辞手法-专题练习(二)及答案

合集下载

【大师珍藏】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解析语文(江苏卷)全解全析

【大师珍藏】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解析语文(江苏卷)全解全析

201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WORD版全解全析(含作文)语文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________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般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____。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答案】A【解析】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励精求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第一空的对象为“工匠精神”,不指国家,故应选用“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对象指人。

第二空的对象为“作品”,不指人,故应选用“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太多,美景多得看不过来,强调“美”。

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

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强调“量”。

第三空所言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给人的是审美感受,故应选用“美不胜收”。

【评点】此题为成语的近义选择,成语不偏不怪,均为日常生活用语,而且其区别性大,所以此题难度不大,给考生上手带来易感,也就对整个试卷带来好的印象和兴致。

其实,一直想,词语的考查为什么一定要考偏与怪呢?生活中喜闻乐见、高频使用的词语尚且不会用,考偏与怪的又有何用?!回归生活才是语文的本真!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江苏省】2017届高考语文-修辞手法-专题练习(二)-答案

【江苏省】2017届高考语文-修辞手法-专题练习(二)-答案

修辞手法答案1~5.BDDAB 6~10.BDBAA 11~15.BACCC 16~20.DBAAC 21~25.ACCDB 26~30.CACDA 31~35.DBCCB修辞手法解析1.A项,由“试新刀尺”“一手裁”可知将“东风”拟人化。

C项,由“有情”“含春泪”“无力”“卧”可知将“芍药”“蔷薇”拟人化。

D项,由“旧相识”“偷开门户”“翻书”可知将“南风”拟人化。

2.A项,将“泣涕”比作“雨”。

B项,将“官场”比作“樊笼”。

C项,将“沙”比作“雪”,将“月”比作“钩”。

D项,从“解意”“摧残”可看出是拟人。

3.A项,“老兔”“寒蟾”哭泣,为拟人。

B项,“篱菊静”“渚莲愁”为拟人。

C项,“鸟雀悲”为拟人。

D项,比喻,将洞庭“水”比作“白银盘”,将“青山”比作“青螺”。

4.B项,以“烽火”代指“战争”。

C项,以“帆”代指“船”。

D项,以“绿”代指叶,以“红”代指花。

5.A项,以“桑梓”代指故乡。

B项,比喻,将“瀑布”比作“银河”;“直下三千尺”是夸张。

C项,以“干戈”代指战争。

D项,以“汗青”代指史册。

6.A项,将“夜”比拟成“鸟”。

B项,只是将“眼睛”比喻成“一湾秋水”,并没有使用比拟手法。

C项,将“群星”比拟成“人”。

D项,将“极光”比拟成“人”。

7.A.B.C三项都是拟人。

8.B项,“流入”和“失去”都没有人的感情色彩。

9.A项,比喻,将“露”比作“珍珠”,将“月”比作“弓”。

B项,借代,“帆”代指船。

C项,借代,“钟鼓馔玉”代指富贵生活。

D项,借代,“丝竹声”代指音乐。

10.A项,拟人,赋予猿猱以“愁”。

B项,比喻,将“万事”比作“东流水”。

C项,比喻,将“浮云”比作“白衣”“苍狗”。

D项,比喻,将琵琶声比作“急雨”“私语”。

11.A项,拟人,花不“语”。

B项,比喻,将“愁”比作“一江春水”。

C项,拟人,红杏“闹”。

D项,拟人,花“弄”影。

12.A项,比喻,将“屋檐”比作“悬崖”,“风铃”比作“沧海”。

修辞作业一(带答案)

修辞作业一(带答案)

1、(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

以前几年高考曾经考过“比拟”“借代”“对偶”,今年考查“比喻”在意料之中,且“比喻”这种修辞本身不难。

比喻的分类:明喻、暗喻和借喻;比喻的构成——本体、比喻词和喻体。

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相似点,且本质不同。

依据这些条件,考生可以先找出含有比喻词的选项,分析所谓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是否满足上面所列的两个条件,比如A项的“成为”,C项的“般地”,BD两项没有比喻词,故应分析所谓的喻体是否恰当,经过分析可以发现,B项中说的是“雨”,“及时雨”与“雨”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故构不成比喻。

2、(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

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目中的限定词语(比如本题中的“没有使用借代手法”),搞清“借代”和比喻中的“借喻”的不同点:“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中的“借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然后再据此分析题目。

3、(2015年高考江苏卷)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最新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最新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首先辨别成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结合语境进行选择。

精益求精,比喻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比如“美不胜收”和“数不胜数”,前者突出“美”和“多”,后者突出“多”。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比如“刮目相看”一般指人。

“励精图治”一般形容国家领导者。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2017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原卷版)

2017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原卷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7题,共7题),非选择题(第8题~第20题,共13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7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2017高考题江苏语文参考答案

2017高考题江苏语文参考答案

2017高考题江苏语文参考答案2017高考题江苏语文参考答案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站着读与跪着读——乱翻书之四陈四益老友晤对,促膝谈心,是很惬意的事,可以倾听,可以受教,可以辩难,可以反诘,哪怕是争得脸红脖子粗,都无碍于友情,因为相互之间是平等的。

同“圣人”或准“圣人”谈话就不一样了。

他是“圣人”,什么都对,句句是真理。

你呢,只有唯唯诺诺,洗耳恭听,还要时不时地恭维几句,从心理上就有一种压迫感。

读书,也如谈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

在大学学习时,一位老师对我说,读古人的书,同古人交朋友,是最没有危险的,因为古人不会同你争辩,不会告密,不会搬弄是非。

我想,这话自有他的一份经验,一份道理。

但是,也并不尽然。

如果你读的是“圣人”之书呢?那就同样会有一种压迫感。

因这社会已经将他封为“圣人”,将他的话奉为圭臬。

你理解的要照办,不理解的也要照办,否则就是“非圣”,“非圣”就要杀头。

这样的书读起来岂不扫兴?魏晋时代的嵇康,因为一句“非汤武而薄周孔”,让人抓住了辫子,丢掉了脑袋;明代李卓吾,因为不赞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终于被加上“敢倡乱道,诬世惑民”的罪名,迫害至死,都是现成的例子。

所以,相沿成习的办法是,对“圣人”之书,跪着读。

跪着读,当然保险,但也就此禁锢了思想。

中国历来多陋儒、多腐儒,盖缘于此。

然而,也有例外,汉代的王充,便是杰出的一个。

单看他《论衡》中《问孔》、《刺孟》的篇名,就叫人提神。

“追难孔子,何伤于义”;“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这几句理直气壮的话,令人神旺。

当然,王充生活的时代,孔学还没有被神化得那么至高无上,所以他也还没有因此掉脑袋。

到了后世,能够含含糊糊地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之类的话,也就很不容易了。

更多的人,只能打着“圣人”的旗号,塞入自家的货色,大抵是跪着造反。

不但孔、孟这些钦定“圣人”,谁也不敢雌黄月旦,流风所被,就是一些行业圣人,也往往令人噤若寒蝉。

2017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含附加题)及解答

2017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含附加题)及解答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A.②③⑥④①⑤B.②⑥③④⑤①C.④①⑤②⑥③D.④⑤①②③⑥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修辞(17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修辞(17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2. [I][2017·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 “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 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 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 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2. B[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A. 暗喻,引擎是发动机的核心部分,习惯上也常用引擎指发动机,它是整个汽车的动力源泉,这里比喻“一带一路”对全球经济的推动作用。

C. 明喻,把“网络病毒”比喻为“洪水猛兽”。

D. 借喻,弯道超车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术语,意思是利用弯道超越对方,句中借来比喻在观念上超越。

18. IJ[2017·山东卷]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

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

(4分)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

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________,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答案] 示例一:它如春风,吹走我们脸上的愁云;如阳光,驱散我们心头的阴霾;如暖流,融化我们心里的坚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二)修辞手法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B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B.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C.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D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5•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 .夜已将它黑色的翅膀张开在神州大地上。

B •她眼眉下的一湾秋水闪耀着火一般的激情。

C.天幕上,群星闪闪烁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

D .即使有生花妙笔也难述说极光的神采、气势、秉性脾气于万一。

7•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B.当土地召唤我去收割的时候,一条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

C.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

D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8•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B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C.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D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9.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D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10.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B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C.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D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11.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D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12.下列歌词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千里之外》)B .幽幽岁月浮生来回/屏风惹夕阳斜(《花恋蝶》)C.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沧海一声笑》)D .春风修剪着长发/彩蝶送来了发卡(《春姑娘的相思》)13.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余光中《乡愁》)B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C.海笑了/给我看/会游泳的鸟/会飞的鱼/会唱歌的沙滩(顾城《规避》)D .我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4.下列语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B .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人。

C.每一朵乌云都有它的金边。

D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5.下列广告词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打字机:不打不相识。

B •电扇:长城牌的名气,是吹出来的。

C.手机: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

D •药品:“咳”不容缓,请服用XX囊。

16•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灵妙的脸,有如昆仑的耸峙。

B •辛亥革命党人或浴血战斗,壮烈成仁;或蔑视清廷鹰犬,从容就义。

C.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帖。

D •在明媚阳光、和煦春风的洗涤下,小鸟唱起了婉转的民歌。

17•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A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C・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D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8.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夕阳下的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畅直的线条流泻着,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尘滓,像用巨大的筛子筛过。

B •黄山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

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

远远望去,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

C.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普符。

D •一笔而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画作包孕了天地间的灵气。

19.下列对偶句中,不含对比的一项是()A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B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D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

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

战马空肥。

A •“红妆”“蛾眉”都是借喻,比喻西施和王昭君,突出了古代美女的特点。

B •“女妖娆能有几?”是反问,后面写昭君和西施,表现了两位女性的伟大。

C. “战马空肥”一句与“红妆肯为苍生计”形成对比,讥讽统治者对强敌不抵抗,不如红妆女见义勇为。

D •“越吞吴”中的“吞”字,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越国之凶暴贪婪。

21.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 得有人的感情。

B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用“知” “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C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 庭湖的雄伟气势。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 拟人的手法。

22 .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听得道一声 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夸张地表现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

B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是夸张兼比喻,写离愁别绪。

C . “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是用典兼比拟,形容伤心之至。

D •“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运用了夸张、比喻和对比,以厌酒表现愁苦至极。

23 .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 黎明。

一一连用多个喻体,多方面、多角度地阐明了“理想”在人生中的重大作用。

B •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 秋伤逝,嗟老叹悲……——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C ・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一一“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

D •思前想后看《左传》,书往右翻;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放。

一一上联嵌入方位词 “前” “后” “左”“右”,下联嵌入方位词“东”“西”“南” “北”,它们在句中各自相对,相映成趣。

对偶构思奇妙,幽默诙谐。

24 .下列诗句中,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B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C・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D •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

25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B .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C .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D •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乐章。

26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着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

(杜甫《曲江对酒》) (崔护《题都城南(贾至《春思》)(李白《山人劝B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C.这好像是因为顾客太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做广告的。

D •她总是领了京京去摘桑果吃。

她会爬树,双手一扯一扯,爬得飞快,跟猴子似的。

27•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D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28•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B •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好的歌手了。

C.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D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睁开了眼。

29.下列歌词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就算整个世界被寂寞绑票,我也不会奔跑。

B •这城市已摊开他孤独的地图,我怎么能找到你等我的地方。

C・孤独的花睁开流泪的眼,祈求时间不要去改变。

D •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

30•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②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③波光里的艳影,是夕阳中的新娘。

④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 •①反复②拟人③暗喻④夸张B •①反复②拟人③借代④夸张C •①排比②比喻③借代④反问D •①排比②比喻③借喻④反问3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C.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D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32.对下面加点诗句所用的修辞,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夸张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一比拟C•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一一借代D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一比喻33.下列语句所用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