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02-06)
《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

总之,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未来,需要充分把握新 技术、新模式以及政策经济等方面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突破制约因素和瓶颈, 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已成为 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中国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 步,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次演示将 对中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未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 参考。
3、转型升级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开始向高质量、高效益 方向发展。智能化、多功能化的农业机械不断涌现,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 发展。
三、中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现状 与特点
1、农业机械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目前,中国的农业机械装备总量已经达到 世界前列,各类农业机械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
3、农业机械科技创新不足:尽管中国在农业机械科技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养高端人才,提升 自主创新能力。
4、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 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以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五、结论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促 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经 历了从起步到快速发展再到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然而,面对土地制度、经营模 式、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提 高农民技能培训和加强科技创新。未来,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将在智能化、精 准化、多功能化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第4期(总第376期)2021年4月No.4 APR文章编号:1673-887X(2021)04-0079-02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解金键,于超(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摘要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近年来,我国逐步提高了对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重视程度。
文章重点围绕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展开讨论,并给出一些具体发展策略,以期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1.04.036Analysis on the Status and Strategy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ChinaXie Jinjian,Yu Chao(Shandong Labo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nan250022,Shandong,China)Abstract: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In recent years,China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importance of moder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technology.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and gives some specific development strategies,in order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Key words: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development status,development strategy1农业机械化的概念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1]。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贡献率实证分析

为 了计 算 农 业机 械 投入 产 出弹性 . 究 农业 机 械 研 化对农 业 经济 的 贡献 率 . 型 选取 农林 牧渔 业 总产 值 模
( a e 代表 农 业 经 济作 为 因变 量 。影 响 农 业经 济 的 Vl ) u
主要 因素有 劳 动力 、 地 、 金 和科 技 等 。 因此 , 取 土 资 选
报告 期农 业产 出 ;
机 械化 的重 要 指标 , 究 农 业机 械 化对 农 业经 济 贡献 研 率 , 助 于把 握 农 业 机 械化 的发 展 水 平 。 有 为制 定 农 业 机 械化 相关 政 策提 供 理论 依 据 , 而促 进农 业 机 械 化 进
Ⅳ —— 年 数 。
m = ÷ Ⅳ () 2
2 1 年 第 3期 01 总 第 2 5期 3
中国农机 化
Chne eAg c l a e h niain i s r u t lM c a z t i ur o
No3 01 .,2 1 T tlNo2 5 o a .3
农 业 机械 化 对 农 业经 济 贡 献 率 实证 分 析
WA G J n Y N a -ig E pr a a a s n c nr u o a fa r ut a m c a i t n t a r u ua e o o y f . N u , A G B o l . m i c l n l i o o t b t n rt o g c l rl e h nz i o g c l rl c n m J n i ys i i e i u ao i t 1 C i s g c l rl c a i t n 2 1 ,3: - hn eA r ut a Me h nz i , 0 ( 6 9 e i u ao 1 )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机械化则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新我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历程。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最初的发展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主要围绕着一些基础性的农机具展开。
拖拉机、耕犁、播种机等农具开始逐步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耕作效率。
农民们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手工劳作方式,劳动强度得到显著降低。
这一时期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为后续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各种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不断涌现。
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广泛应用,使得农作物的收获变得更加高效快捷,极大地缩短了收获时间,提高了收获质量。
插秧机的普及,解决了水稻插秧的难题,提高了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
植保机械的发展也为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
在种植业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我国畜牧业、渔业等领域的农业机械化也在不断推进。
畜牧业机械化方面,饲料加工机械、挤奶机械、畜禽养殖环境控制设备等的应用,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养殖质量。
渔业机械化则涵盖了渔船装备、捕捞机械、养殖设施等方面,推动了渔业的现代化发展。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体现在农机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上。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机研发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研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农业机械。
农机装备的质量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生产需求。
农机装备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高性能、多功能的农业机械逐渐成为主流,满足了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机装备的多样化要求。
在农业机械化推广方面,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推动农机新技术新装备鉴定推广应用提升油菜籽机收减损作业质量

专题探讨|四川农业与农机/2024年2期|>>>(总第119期)本栏目由本刊与四川省农机鉴定站合办农机鉴定推动农机新技术新装备鉴定推广应用提升油菜籽机收减损作业质量1油菜籽机收质量现状提高大豆油料自给率是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任务。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扩大油菜面积,但油菜的全程机械化水平远低于水稻、小麦、玉米,收获机械化率更低,通过“全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查询,截止2024年3月13日,全国通过鉴定且证书现行有效的谷物收割机有441个机型,玉米收割机有1186个机型,油菜籽联合收割机仅有25个机型。
油菜籽机收损失率合格率低。
近年来,四川省农业机械鉴定站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油菜籽机收比武、试验鉴定和调查等方式对在四川作业的16台油菜籽收获机开展了机收损失率实测,其中14台收获机机收作业时作物完熟,籽粒含水率在15%~25%之间,检测结果为机收损失率最低为5.9%,最高为19.3%,平均损失率为11.5%,且只有3台收获机作业机收损失率达到国家标准规定不大于8%的合格要求;另外2台作业时作物分别处于过熟期和黄熟期,损失率均超过了25%。
机收损失率合格率低一直阻碍着油菜籽收获机械化发展。
油菜籽收获机作业质量存在差距,不同结构机型差距明显。
在2022年四川油菜籽机收作业大比武中,作物完熟,油菜籽粒含水率为20%,5台联合收获机在同一块油菜地里同时作业,实测结果机收损失率最低6.0%,最高19.3%。
参赛机手均有多年驾驶经验,机务工作时间均超过5年,同场竞技,田间试验条件基本相同,机收损失率出现较大差异,反映出不同油菜籽收获机作业质量存在较大差异,作业质量有较大提升空间。
目前油菜籽收获机割台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为传统结构,割台喂入机构驱动型式为拨禾轮+侧竖割刀;另一种为近年出现的新型割台,割台喂入机构驱动型式为拨禾链+侧边锥型螺旋分禾导入装置。
中国机械工程工业年鉴2007

中国机械工程工业年鉴2007中国机械工程工业年鉴2007是一本精心编撰的年度工业参考书籍,旨在提供关于中国机械工程工业发展的最新资讯和综合数据。
本文将以年鉴的格式,对中国机械工程工业在2007年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一、概述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工业持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全年机械工程工业总产值达到X亿元,同比增长X%,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作为全球机械制造大国的地位。
二、行业发展1. 重型机械制造行业重型机械制造行业始终是中国机械工程工业的支柱产业。
2007年,该行业的产值达到X亿元,同比增长X%。
其中,大型建筑机械、石油钻采设备等子行业表现突出,为行业整体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农业机械制造行业农业机械制造行业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7年,该行业产值同比增长X%,达到X亿元。
农机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业机械设备得到广泛运用,有效提高了农业产量与效益。
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是中国机械工程工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2007年,该行业的产值达到X亿元,同比增长X%。
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等子行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为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4. 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007年,该行业的产值同比增长X%,达到X亿元。
挖掘机、起重机、装载机等产品出口量较大,助推了行业整体发展。
5. 电机机械制造行业电机机械制造行业是中国机械工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该行业产值同比增长X%,达到X亿元。
电机制造技术不断创新升级,新型节能电机得到广泛应用,为国家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技术创新与标准提升在机械工程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和标准提升一直是关键驱动因素。
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工业新产品数量达到X个,新产品占比X%,标志着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同时,行业标准不断完善,推动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农高会调查报告

03
调查结果概述
参展商情况
01
参展商数量
本次农高会共有285家参展商参与,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涵盖
农业各个领域。
02
参展商类型
参展商主要包括农业科技企业、农业合作社、农业科研机构等,其中
科技企业占据较大比例。
03
参展商展品
参展商展品涉及种子种苗、农药化肥、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等众多
领域,涵盖了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等各个环节。
03
未来农高会将继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农业科技合作领域,为全球农业 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来源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该所拥有丰 富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为本次调查提供了数 据和资料支持。
2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该院是中国农业 机械行业的重要研究机构,提供了相关农业机 械化方面的数据和资料。
观众情况
1 2
观众数量
本届农高会共吸引了约30万人次前来参观,其 中专业观众约15%。
观众来源
观众主要来自国内各个省市自治区,还有少量 来自国外及港澳台地区。
3
观众参观动线
观众参观主要沿着展馆内的展示区和活动区进 行,同时周边配套有餐饮、购物等设施。
展品情况
展品数量
本届农高会共有展品近千件,涵盖了农业各个领域。
02
培育农业产业链核心企业,加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打造具
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品牌。
加强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完
03
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结构。
发展前景
01
未来农高会将继续发挥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的作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 成果转化。
2022年行业分析报告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六十年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六十年发展历程回顾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六十年的进展,波澜壮阔,极不平凡,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战胜各种困难挫折,探究前进,开拓创新,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和历史性的进步,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进展道路,实现了由初级进展阶段向中级进展阶段的跨越,为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力量,解放和进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进展、农夫持续增收和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进展历程建国60年来,中国农业机械化进展大体经受了4个阶段。
1949至1980年,创建起步阶段。
中央提出了明确的农业机械化进展目标和相应的指导方针、政策。
国家在有条件的社、队成立农机站并投资,支持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增加对农机科研教育、鉴定推广、修理供应等系统的投入,基本形成了遍布城乡、比较健全的支持保障体系。
我国农机工业从制造新式农机具起步,从无到有逐步进展,先后建立了包括一拖、天拖、常拖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奠定了我国农机工业的基础。
1981至1995年,体制转换阶段。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农机站逐步解散,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的直接投入渐渐削减,农机平价柴油供应等优待政策逐步取消,曾经消失“包产到户,农机无路”的尴尬。
1983年国家开头允许农夫自主购买和经营农机,农夫逐步成为投资和经营农业机械的主体。
为适应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大变革,农机工业开头第一轮大规模结构调整,重点生产了适合当时农村小规模经营的小型农机具、手扶拖拉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农用运输车等。
而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具保有量停滞不前,机具配套比失调,田间机械利用率低,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缓慢。
1996至2022年,市场引导阶段。
20世纪90年月中期以来,农村劳动力开头消失大量转移趋势,农村季节性劳力短缺的趋势不断显现。
1996年,国家有关部委开头组织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服务,联合收割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大幅度提高,探究出了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农机规模化作业之间冲突的有效途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进展道路初步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中型
2、小型
(万部) 226.73
(万部) 2479.74
三、种植 其中:1 2、机引犁 3、机引耙 4、旋耕机 业机械 (一)耕整 、耕整机 地及种植 机械(*) (*) (万台) (万台) (万台) (万台) 138.69 1074.08 611.52 283.01
1.85 1.48 18.34 7.46 10.06 5.69 17.16 31.88 1.07 8.08 0.62 7.97 0.04 0.7 41.96 23.99 9.36 0.67 0.78 1.53 0.62 0.02 1.26 0.47 1.15 0.30 5.71 2.89 0.39 1.55 15.92 5.76
1.36 3.80 191.74 30.54 73.92 28.14 144.38 87.73 0.75 143.64 20.16 489.71 7 14.59 284.17 534.67 96.69 3.89 39.68 67.50 1.88 0.2 9.86 1.03 18.08 7.95 26.28 69.58 18.37 13.81 46.49 2.14
1.90 3.54 144.49 25.13 54.46 23.56 53.8 74.41 0.815 90.11 32.33 207.98 9.88 14.7 182.73 298.45 48.39 16.87 35.20 34.44 4.3 0.39 12.49 4.83 27.48 7.9 18.20 37.56 21.68 16.95 31.42 3.43
0.62 0.72 7.20 2.43 2.57 2.82 1.41 5.09 0.42 3.72 0.19 2.36 0.09 0.22 12.26 5.33 1.23 0.49 0.38 1.21 0.28 0.01 0.29 0.27 0.91 0 1.59 0.86 0.13 0.27 2.90 1.64
79.71 145.56 1786.03 319.79 214.47 343.77 169.30 107.49 43.99 897.36 505.66 533.67 152.25 348.13 1147.34 950.50 569.23 523.12 395.98 302.97 18.23 236.17 583.98 275.38 430.84 0 292.31 237.41 26.38 72.01 92.88 46.66
0.01 0.03 0.64 0.18 1.13 0 0 0 0 0.61 0.33 2.15 0.57 14.74 0 0.41 10.96 73.89 0.15 13.43 2.2 2.83 9.01 2.01 3.19 0 0.12 0 0.04 0.015 0.05 0
0.63 0.88 72.80 16.80 33.86 6.35 41.9 29.91 0 35.63 2.57 201.08 0.99 8.05 142.73 246.50 44.74 54.69 12.96 24.73 1.25 0 6.59 1.02 7.90 0 12.22 28.95 8.01 12.01 17.28 1.05
337.71 611.94 8485.81 228846 3135.33 2111.27 3963.83 999.99 1781.26 9199.33 7934.23 2057.36 3189.86 1898.42 1909.65 298.70 775.96 2181.70 1011.51 1666.05 231.00 1430.14 1406.92 317.80 562.17 871.75 249.29
0.23 0.30 8.68 4.11 9.10 2.53 15.73 9.18 0 3.2 1.7 164.20 0.48 7.64 64.57 165.51 35.09 45.51 11.77 23.77 1.06 0 3.1 0.57 4.33 0 0.38 17.62 1.01 3.23 6.23 0.7
0.57 0.69 9.45 3.23 6.15 3.20 8.47 18.97 0.42 2.17 0.39 3.37 0.14 1.06 20.70 9.94 7.36 0.88 0.50 0.95 0.46 0.01 1.24 1.39 3.38 0 3.29 1.54 0.16 1.16 8.01 1.67
(万千瓦) 19111.90 58.88 79.93 1861.41 362.47 865.11 426.33 743 1369.52 23.25 952.85 338.23 1788.99 99.07 143.75 2258.92 3486.09 534.64 197.37 305.68 322.96 64.54 5.99 191.12 94.54 428.74 108.96 327.85 459.90 212.14 210.60 637.46 151.61
1.45 0 0 0 0 0 0 0 0 5.82 8.77 6.88 5.51 7.55 0 0.02 0 4.59 1.4 12.78 0 0 4.44 2.75 10.10 0 0.37 0.05 0 0 0 0
17.89 0 0 0 0 0 0 0 0 103.01 163.13 117.76 94.17 147.57 0 0.94 0 127.71 26.78 216.67 0 0 125.51 57.43 204.23 0 10.81 0.82 0 0 0 0
60.56 94.48 149.83 138.12 56.36 86.04 31.83 73.15 5.19 99.25 63.30 83.09 37.47 93.69 296.92 66.19 101.36 246.99 152.90 27.60 31.53 76.26 112.71 24.46 118.48 0 33.15 50.56 42.55 0.38 17.09 7.35
1.33 2.40 130.21 13.55 53.71 15.98 35.68 61.33 0 5.83 0.28 70.77 0.1 1.78 94.56 201.29 2.48 2.39 0.86 3.06 2.18 0.31 8 3.03 5.18 0 15.90 25.54 1.05 8.66 31.37 3.43
2、小型 其中: 小四轮 (万台) 802.23
变形拖拉机
(二)拖拉机 配套农具 (*)
(万千瓦) 2620.26
(万台) 1539.81
(万千瓦) 14796.22
(万千瓦) 8857.45
(万台) 72.47
(万千瓦) 1414.44
29.48 33.45 292.83 99.67 122.45 129.5 65.06 281.5 15.84 142.47 7.27 91.95 3.43 6.99 516.57 220.22 54.01 21.33 15.84 49.70 12.47 0.52 12.04 10.74 40.79 0 63.96 36.70 7.10 12.09 131.52 92.79
22.38 24.68 332.65 109.85 158.22 103.30 169.80 436.81 15.84 112.65 11.60 107.37 5.06 16.88 609.35 314.34 165.69 27.71 19.67 38.89 17.53 0.52 34.18 47.27 78.90 0 103.08 41.65 5.77 25.74 196.02 68.25
15.39 26.14 1375.14 153.56 621.97 173.08 403.65 668.01 0 56.64 2.85 744.55 1.16 18.06 999.14 2273.58 27.36 25.23 9.64 34.04 25.39 3.76 100.42 31.55 53.80 0 183.84 300.40 12.31 103.13 371.20 42.46
38.32 43.46 367.49 127.69 226.15 158.55 203.00 609.76 15.84 153.03 13.09 119.93 5.06 23.87 720.49 366.33 182.02 27.87 26.47 57.64 20.41 0.52 35.18 38.27 121.38 19.08 117.19 57.16 11.73 33.79 265.77 109.15
197.43 371.90 6549.95 1830.80 1639.68 1488.24 1270.00 2053.40 47.28 2138.72 1542.31 3347.02 810.27 1333.07 7754.40 6915.04 1386.77 2406.65 1347.24 1574.45 238.77 463.08 1477.38 708.90 1114.86 0 1104.44 1117.73 245.06 489.78 761.51 195.28
农业机械拥有量表
一、农业机 1、柴油发 2、汽油发 械总动力 动机动力 动机动力 (万千瓦) 全 北 京 天 津 河 北 山 西 内 蒙 辽 宁 吉 林 黑 龙 江 上 海 江 苏 浙 江 安 徽 福 建 江 西 山 东 河 南 湖 北 湖 南 广 东 广 海 南 重 庆 四 川 贵 州 云 南 西 陕 西 甘 肃 青 海 宁 新 新 疆 兵 国 市 市 省 省 古 省 省 省 市 省 省 省 省 省 省 省 省 省 省 西 省 市 省 省 省 藏 省 省 省 夏 疆 团 68549.35 (万千瓦) 53921.41 (万千瓦) 2478.84 3、电动机 4、其他机 二、拖拉机 动力 械动力 及配套机械 (万千瓦) 11848.58 (万千瓦) 69.53 (*)
0 0 0 0 11.48 0 0 0 0 0 0 0.06 0 6.37 0.67 2.50 0.00 13.10 2.30 4.63 10.17 0.45 7.63 2.77 1.87 0 0.24 1.22 3.81 0.00 0.26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