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鉴别诊断
急诊泌尿系统疾病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如尿常规、尿培养、B超、CT等) 进行综合诊断。
02
常见急诊泌尿系统疾病
Chapter
尿路感染
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可能伴有发热、腰痛等症状 。
诊断
尿常规检查、尿培养等。
治疗
抗感染治疗,同时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
尿路结石
症状
01
腰痛、腹痛、血尿等。
诊断
01 02 0,如盆底肌肉 锻炼、膀胱功能训练等,以改善 泌尿系统功能。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检 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 题,确保康复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并发症处理
感染并发症处理
对于合并感染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盂肾炎等,应及时使 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保持尿路通畅。
肾功能不全并发症处理
对于严重的泌尿系统疾病导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积极 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同时纠正水、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尿路梗阻并发症处理
对于因尿路结石、肿瘤等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应根据具 体情况采取药物排石、手术取石或切除肿瘤等措施,恢复 尿路通畅。
02
B超、X线检查等。
治疗
03
根据结石大小和位置,选择药物排石、体外碎石或手术治疗。
急性肾小球肾炎
01
02
03
症状
血尿、蛋白尿、水肿、高 血压等。
诊断
尿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 、免疫学检查等。
治疗
休息、对症治疗,如控制 血压、利尿等,同时预防 感染。
急性肾盂肾炎
症状
发热、寒战、腰痛、尿频 、尿急等。
生活方式调整
泌尿系统疾病--泌尿道感染

泌尿系统疾病--泌尿道感染【要点提示】肾孟肾炎又称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合称下尿路感染。
无症状性茵尿。
是儿童UTI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见于各年龄、性别儿童,甚至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但以学龄女孩更常见。
一、病因1.任何致病菌均可引起UTI。
2.绝大多数为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副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少数为肠球菌和葡萄球菌。
3.大肠埃希菌是UTI中最常见的致病菌,约占60%-80%。
4.初次患UTI的新生儿、所有年龄的女孩和l岁以下的男孩,主要的致病菌仍是大肠埃希菌,而在l岁以上男孩主要致病菌多是变形杆菌。
5.对于10-16岁的女孩,白色葡萄球菌亦常见。
6.克雷伯杆菌和肠球菌多见于新生儿UTIo二、发病机制1.感染途径(l)血源性感染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2)上行性感染①致病菌从尿道口上行并进入膀胱,引起膀胱炎,膀胱内的致病菌再经输尿管移行至肾脏,引起肾盂肾炎,这是UTI最主要的途径。
②引起上行性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变形杆菌或其他肠杆菌。
③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常是细菌上行性感染的直接通道。
(3)淋巴感染和直接蔓延①结肠内的细菌和盆腔感染可通过淋巴管感染肾脏。
②肾脏周围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感染也可直接蔓延。
2.宿主内在因素(1)尿道周围菌种的改变及尿液性状的变化,为致病菌入侵和繁殖创造了条件。
(2)细菌黏附于尿路上皮细胞(定植)是其在泌尿道增殖引起UTI的先决条件。
(3)UTI病人分泌型IgA的产生存在缺陷,使尿中分泌型IgA浓度减低,增加发生UTI的机会。
(4)先天性或获得性尿路畸形,增加尿路感染的危险性。
(5)新生儿和小婴儿抗感染能力差,易患UTI。
(6)糖尿病、高钙血症、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镰刀状细胞贫血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儿,其UTI的发病率可增高。
3.细菌毒力无特殊易感染内在因素,微生物的毒力是决定细菌能否引起上行性感染的主要因素。
尿路感染鉴别诊断

症状
尿路感染和尿道综合征都可能出现尿频尿 急、尿痛等症状,但尿道综合征可能伴随
其他症状,如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
治疗方法
尿路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尿 道综合征则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心 理治疗、抗过敏治疗等。
案例三:尿路感染与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
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炎都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 状,但前列腺炎通常伴随其他症状,如会阴部疼痛、
腰部或下腹部疼痛
尿路感染可能引起肾盂、输尿管等部位的 炎症,导致腰部或下腹部疼痛。
发热
血尿
尿路感染时,细菌在体内繁殖并释放毒素 ,引起机体发热。
尿路感染可能导致黏膜出血,出现肉眼血 尿或镜下血尿。
辅助检查
01
02
03
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液中 白细胞、红细胞等异常指 标,有助于尿路感染的诊 断。
状。
根据感染病原体鉴别
01
02
03
04
细菌性尿路感染
主要由细菌引起,如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等,可通过尿液细
菌培养确诊。
病毒性尿路感染
主要由病毒引起,如腺病毒、 水痘病毒等,可通过尿液病毒
分离确诊。
支原体尿路感染
主要由支原体引起,可通过尿 液支原体培养确诊。
衣原体尿路感染
主要由衣原体引起,可通过尿 液衣原体培养确诊。
同时,随着人们对尿路感染的认识不断提高,对于该病的预 防和治疗也会有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相信在未来,尿路感染 的治疗效果将会更加显著,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更好的 保障。
THANKS 感谢观看
急、尿痛等症状。
05 鉴别诊断案例分析
案例一:肾盂肾炎与膀胱炎的鉴别诊断
总结词
泌尿系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泌尿系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泌尿系感染是指泌尿系统内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的炎症,可以有或无临床表现。
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指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指膀胱炎和尿道炎。
泌尿系感染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
不分年龄性别,男女薯罗均可发病,但以女性多见。
任何细菌侵入泌尿系均可导致泌尿系感染,但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90%以上,其中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由于性解放,近年来淋球菌、支原体、依原体感染者增加。
绝大多数患者都是上行感染引起,即细菌经尿道上行至膀胱,再到肾盂引起感染,经血液途径感染少见。
结核菌感染虽不多见,但近几年有增多趋势。
1 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感染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不适症状,伴有膀胱区不适。
而尿道炎以排尿时疼痛为主,或伴有尿道滴脓。
而急性肾盂肾炎在有尿路症状外多伴有发热、寒战、腰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
1985年第2届全国肾病学术会讨论通过的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1)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在膀胱停留46h 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 。
、(2)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HFP,或有泌尽系感染症状者。
具备以上两条即可确诊。
如无(2)则应再做尿细菌计数复查,如仍≥105mL ,且两次细菌相同者。
可确诊或(3)做膀胱穿刺尿培养,如细菌阳性亦可确诊。
(5)尿细菌数104~105mL 之间者,应复查,如仍为10 4 ~ 105mL ,可结合临床表现或做膀胱穿刺尿培养确诊。
近年来,一些观察显示,对有尿路刺激症状者,其中段尿细菌培养≥105mL 即有意义。
对有尿刺激症状,女性清洁中段尿培养计数≥104/mL ,男性≥103/mL 作为诊断泌尿系感染标准更适用。
而≥105/mL 的标准仅对于某些无症状菌尿病人,以及做人类流行病学普查。
尿细胞学诊断的意义:白细胞尿虽然不能诊断尿路感染,但大多数急性尿路感染者有脓尿,尿白细胞率>3×105/h 与有症状的急性泌尿系感染相关性较密切,是较好的检查脓尿的方法。
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

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引言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常见于中年男性,其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盆腔不适等。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前列腺炎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常常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本文将讨论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一、前列腺炎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前列腺炎的常见症状包括:1.尿频:患者感觉到需要频繁地排尿,尤其是夜间。
2.尿急:患者感觉到迫切需要排尿,难以忍受。
3.尿痛:患者排尿时感觉到灼热、疼痛或刺痛。
4.盆腔不适:患者在盆腔区域感到不适或疼痛。
前列腺炎的常见体征包括:1.直肠指检:检查前列腺的体积、形态、质地和压痛情况。
2.前列腺液检查:观察前列腺液的颜色、量、性状和白细胞、细菌等指标。
二、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疾病:1. 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炎的症状与泌尿系统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的症状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下面是两者的主要区别:•尿道炎和膀胱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但盆腔不适程度较轻,直肠指检时无明显的前列腺异常。
2.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普遍存在的问题,其症状与前列腺炎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下面是两者的主要区别:•尿流缓慢:前列腺增生患者常伴有尿流变弱和排尿困难的症状,而前列腺炎的尿流一般不受影响。
•直肠指检: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前列腺常增大并伴有光滑的表面,而前列腺炎的前列腺可以正常大小或轻度增大,并且常伴有压痛。
3. 前列腺结石前列腺结石是前列腺内结石的形成,其症状与前列腺炎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下面是两者的主要区别:•直肠指检:前列腺结石患者的前列腺可触及颗粒状结节,而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质地异常并有压痛。
4. 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症状与前列腺炎有一定的重叠,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下面是两者的主要区别:•年龄和病程:前列腺癌常见于老年男性,而前列腺炎常见于中年男性。
泌尿系统疾病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肾肿瘤】1.肾恶性肿瘤: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有腰痛、血尿等症状;查体可无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肾区占位,占位不均匀强化;该患者考虑该疾病可能性较大。
2.肾结核:患者多有结核病史;查体可无明显异常发现;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特征性肾区占位,尿找抗酸杆菌可呈阳性;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3.肾良性肿瘤:患者多无明显症状,个别患者可有腰痛、高血压等表现;查体多无异常;影像学可发现肾区肿物,肿物边缘光滑,强化均匀;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4.肾囊肿:患者多无明显症状;查体多无异常;典型影像学表现为肾区占位,边界光滑,内部为水样密度,无明显强化;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5.肾结石:患者可有腰痛、血尿等症状;查体可及患侧肾区叩击痛;影像学可见肾盂内高密度影;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膀胱肿瘤】1.膀胱恶性肿瘤:典型症状为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查体可无明显异常发现;影像学检查可提示膀胱内占位,充盈缺损,尿找瘤细胞检查可为阳性;该患者暂时考虑该疾病可能性较大。
2.膀胱良性肿瘤:患者多无明显症状;查体多无异常发现;影像学检查提示膀胱内占位,肿物边界清晰,膀胱镜活检可确诊;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3.膀胱结石:患者可有血尿、排尿中断、下腹痛等症状;查体偶可触及下腹痛;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膀胱内高密度影;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4.膀胱结核:患者多有结核病史,可有典型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查体可无明显异常发现;影像学检查可提示膀胱内占位或挛缩,尿找抗酸杆菌可为阳性;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5.慢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血尿、下腹部不适等症状;查体偶可及下腹部压痛;影像学检查多无明显异常,尿常规提示尿白细胞高,膀胱镜活检可确诊;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睾丸肿瘤】1.睾丸恶性肿瘤:患者可有睾丸肿大的症状;查体有时可触及肿大的睾丸,部分患者伴触痛感;CT可于患侧睾丸内发现不均匀强化肿块,肿瘤标志物常可见升高;该患者目前考虑该疾病可能性较大。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泌尿系统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慢性肾小球肾炎(一)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可伴有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病情迁延(1年以上),肾功能逐步恶化,进入尿毒症。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病情迁延(1年以上)=慢性肾小球肾炎(三)治疗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临床症状,防治并以症为目的。
不以消除尿蛋白及血尿为目的。
1.饮食限盐:慢性肾小球肾炎低蛋白饮食。
2.积极控制血压:尿蛋白小于1g/d 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mmHg 以下尿蛋白大于1g/d,应小于125/75mmHg)。
首选具有保护肾脏的药物ACEI,高血钾,血肌酐大于350的不用第二节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有全身症状和白细胞管型为主要表现下尿路感染膀胱炎膀胱刺激征为主要表现急性肾盂肾炎一.病因和发病机制急性肾盂肾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发病机制:女性多于男性(1)上行感染最常见,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尿道黏膜损伤或刺激,细菌毒力强等原因。
(2)血行感染由肾皮质开始沿肾小管向下扩散至肾乳头,肾盂等(3)直接感染 (4)淋巴道感染二.病理解剖肾小管上皮细胞不同程度的肿胀,坏死,脱落,肾间质水肿。
肾小球没有形态学改变(肾小球没有病变)三.诊断与鉴别诊断真性菌尿的意义,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杆菌)>105/ML称为真性菌尿104/ML-105/ML为可疑阳性,需复查<104/ML可能为污染如果为球菌(如链球菌),细菌量在10000/ML即有诊断意义杆菌,细菌量在100000/ML即有诊断意义上下尿路感染的鉴别: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膀胱炎)一般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和腰痛、肾区叩痛膀胱刺激征白细胞管型或抗体包裹细菌阳性阴性膀胱冲洗灭菌法尿培养阴性3天短程抗菌治疗有效者,但又复发3天短程抗菌治疗有效,无复发四、治疗主要是用抗生素,对于泌尿系统G-首选喹诺酮类药物,没有就选头孢菌素,最少要用2周。
尿路感染如何鉴别诊断?

尿路感染如何鉴别诊断?西医诊断标准:(一)尿路感染1.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h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2.参考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个/HP,或有尿路感染症状者。
具备上述1、2可以确诊。
如无2则应再作尿菌计数复查,如仍≥105/ml,且两次的细菌相同者,可以确诊。
3.作膀胱穿刺尿培养,如细菌阳性(不论菌数多少),亦可确诊。
4.作尿菌培养计数有困难者,可用治疗前清晨清洁中段尿(尿停留于膀胱4~6h以上)正规方法的离心尿沉渣革兰染色找细菌,如细菌>1/油镜视野,结合临床症状,亦可确诊。
5.尿细菌数104~5/ml之间者,应复查,如仍为104~5/ml,需结合临床表现来诊断或作膀胱穿刺尿培养来确诊。
(二)上、下尿路感染的鉴别具备上述尿路感染标准兼有下列情况者:1.尿抗体包裹细菌检查阳性者,多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
2.膀胱灭菌后的尿标本细菌培养结果阳性者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
3.参考临床症状,有发热(>38℃)或腰痛,肾区叩击痛或尿中有白细胞管型者,多为肾盂肾炎。
4.经治疗后症状已消失,但又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多在药后6周内);用单剂量抗菌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5.经治疗后仍留有肾功能不全表现,能排除其它原因所者;或X 光肾盂造影有异常改变者为肾盂肾炎。
(三)急、慢性肾盂肾炎的鉴别1.尿路感染病史在一年以上,经抗菌治疗效果不佳,多次尿细菌定量培养均阳性或频繁复发者,多为慢性肾盂肾炎。
2.经治疗症状消失后,仍有肾小管功能(尿浓缩功能等)减退,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为慢性肾盂肾炎。
3.X线造影证实有肾盂肾盏变形,肾影不规则甚至缩小者为慢性肾盂肾炎。
(四)尿道综合征(尿频-排尿困难综合征)应具备下列三条:1.女性患者有明显的排尿困难、尿频,但无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
2.多次尿细菌培养落数<105/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膀胱颈挛缩多为慢性炎症所致,发病年龄轻,多在40-50岁左右出现排尿不畅症状,但前列腺体积不增大,膀胱镜检可以确诊。
2.前列腺癌前列腺有结节,质地坚硬,血清PSA升高,鉴别需要MRI和系统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
3.尿道狭窄多有尿道损伤及感染病史,行尿道膀胱造影与尿道镜检查,不难确诊。
4.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与前列腺增生相似,有排尿困难、残余尿量较多、肾积水和肾功能不全,前列腺不增大,为动力性梗阻。
病人常有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史和体征,如有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会阴皮肤感觉及肛门括约肌张力减退或消失。
1、膀胱结石:膀胱结石特点:①好发于各年龄段。
②反复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终末血尿。
③查体:,膀胱区稍隆,可有压痛及叩击痛。
④B超:膀胱充盈良好,壁不光滑,在膀胱三角区可见强回声光团,后有声影,改变体位可移动。
2、肾、输尿管肿瘤:膀胱肿瘤的血尿跟肾、输尿管肿瘤的血尿相似,均可为间歇性、无痛性血尿,且可同时存在,但膀胱肿瘤90%以上单独发生。
膀胱肿瘤血尿可能伴有尿路刺激症状或影响排尿,血尿开始或终末加重,可能有血块“腐肉”,肾、输尿管肿瘤无刺激症状,也不影响排尿,血尿全程均匀,亦可能有条索状或输尿管铸型血块,不含“腐肉”。
一般经过B超、CT扫描、MRI扫描、尿路造影检查不难鉴别。
3、肾结核、膀胱结核血尿在长期尿频以后出现,终末加重、尿量少,可伴有低热、盗汗、消瘦。
尿中有结核杆。
膀胱结核性肉芽肿有时可误诊为肿瘤,经活检不难区别。
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与膀胱肿瘤相似,需要经过膀胱镜活检及活组织检查鉴别1.睾丸肿瘤:睾丸肿瘤多为实质性肿块,质地坚硬,患侧睾丸有沉重感,掂量时如秤砣,透光试验呈阴性。
2.腹股沟疝:肿大的阴囊有时可以见肠型、闻及肠鸣音,在卧位时阴囊内容物可回纳,咳嗽时内环口处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
1、神经原性膀胱:可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或泌尿系感染等,与前列腺增生相似的症状。
但神经原性膀胱病人常有明显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史和体征,如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便秘、大便失禁、会阴部感觉减退或丧失,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力减弱或消失。
直肠指诊前列腺并不增大.2、膀胱颈硬化:亦有膀胱颈梗阻之症状,但发病多见于青少年;直肠指诊前列腺不增大;膀胶镜检查时可见膀胱颈后唇明显硬化,形成“正中嵴”,向膀胱内突出,尿道内口变形。
3、尿道狭窄:有排尿困难、尿流细或尿潴留等症状,但有尿道损伤、尿道感染的病史;直肠指诊前列腺不增大,且明显向上移位;尿道探子检查,狭窄处探子受阻,膀胱尿道造影检查能显示狭窄。
4、前列腺癌:前列腺增大且可出现与增生相似的症状。
但直肠指诊前列腺部位有质地坚硬、无弹性的结节;血清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PSA可增高,前列腺活组织检查可以发现癌细胞;B型超声检查前列腺增大,包膜反射不连续,界限不清。
5、前列腺结石:直肠指诊前列腺增大,有尿频、排尿困难等症状。
指诊检查时可以扪及质地坚硬的结节,有结石磨擦感;盆腔X线摄片可见前列腺部位有结石阴影。
6、膀胱癌:膀胱颈附近的膀胱癌临床表现为膀胱出口梗阻,常有排尿困难等症状。
但病人有无痛性血尿,尿液脱落细胞检查可以发现癌细胞。
膀胱镜检查可以直接看到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及浸润程度,如同时取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肿瘤性质。
1、急性胆绞痛:表现突然发作的右上腹疼痛,易与右侧肾绞痛相混淆。
但有右上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肝区明显叩击痛,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墨菲氏征阳性;尿液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
2、急性阑尾炎:表现右下腹疼痛,须与肾绞痛时下腹部的放射痛相鉴别。
但可伴发热,其压痛局限,常于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Rovsing’s sign 阳性;尿液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尿路平片无结石影像;放射性核素肾图和肾超声检查也无结石征象。
3、肾盂肾炎:可表现腰痛及血尿症状。
但多见于女性,无发作性疼痛或活动后疼痛加重的病史;尿液检查可发现多量蛋白、脓细胞及其管型;尿路平片肾区无结石影像,超声检查无强回声光点及声影。
4、肾结核:可表现血尿及病肾钙化灶。
但有明显的胱刺激症状,多为终末血尿;尿路平片上钙化影像分布于肾实质,呈不规则斑片状,密度不均匀。
5、肾细胞癌:表现为腰痛、血尿,尿路平片亦可出现钙化影像,有时与本病混淆。
但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常混有血块;尿路平片上钙化局限于肿瘤区,呈大小不等的斑点状或螺旋状;尿路造影示肾盂肾盏受压、变形、移位或缺失。
6、肾动脉瘤:尿路平片上也可出现钙化影像。
但其位于肾门周围,呈花圈样钙化;有血压升高表现;肾动脉造影显示扩张的动脉瘤影像。
7、海绵肾:尿路平片可出现钙化影像。
但其为多发的小结石,位锥体囊性扩张的乳头管和集合管内,呈簇状或放射状排列;静脉尿路造影可见肾小盏周围多发梭形小囊,呈葡萄串样排列,病变多为双侧。
8、腹腔内淋巴结钙化:若位于肾区,可误认为本病。
但钙化一般为多发、散在,很少局限于肾区,其密度不均匀呈斑点状;尿路造影肾盂肾盏形态正常,侧位片位于肾区阴影之外。
9、肾盂肿瘤:尿路造影肾盂表现充盈缺损,须与阴性结石鉴别。
但其为不规则形;有严重的无痛性肉眼血尿;超声波检查可见肾盂或肾盏光点分离,在肾盂或肾盏中出现低回声区,轮廓不整齐;尿中可查及瘤细胞。
10、肾盂血块:在尿路造影片上也表现不规则的充盈缺损。
可在2~3周后复查,充盈缺损可见缩小或消失。
1、膀胱结核:有腰部酸胀不适及血尿等症状,常伴有尿頻、尿急、尿痛,有低热、盗汗、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病理检查可明确鉴别。
2、膀胱结石:多有排尿中断、尿末疼痛等症状,可有血尿,X线平片可有不透光阴影,膀胱镜检查及活检可证实。
3、输尿管囊肿:合并感染时亦可有血尿,但较少见,也不如膀胱肿瘤血尿重。
膀胱镜检查可作鉴别。
4、前列腺增生:可有肉眼血尿,但多以排尿困难为特点,病史较长,排尿困难有一个逐渐加重的发展过程,直肠指诊触及前列腺增大,中间沟消失,膀胱镜检查除见前列腺增大外,膀胱内无新生物,必要时可行活检。
5、膀胱息肉:较少见,多发生于慢性炎症、寄生虫及异物刺激。
继发感染时有膀胱刺激症症,血尿较肿瘤轻,尿液中无瘤细胞,膀胱镜检查可作鉴别。
1、急性化脓性睾丸炎:睾丸肿大并有鞘膜积液时,与睾丸肿瘤甚相似。
但伴有寒战、发热、阴囊内疼痛,触痛明显,白细胞升高。
而睾丸肿瘤为无痛性肿块,有沉重感。
输精管征:输精管受睾丸疾病累及而增粗为之阳性,如睾丸炎。
不波及输精管,扪之正常者为阴性,如睾丸肿瘤。
2、睾丸鞘膜积液:有囊性感、质韧有弹性,透光试验阳性。
而睾丸肿瘤有时可发生少量鞘膜积液,但有沉重感,透光试验阴性。
鉴别困难时,可穿刺吸出积液后再行检查,以明确是否伴有睾丸肿瘤。
3、睾丸梅毒:睾丸肿大呈球形,或有硬结,表现可类似,但其结节较小且较轻,且睾丸感觉消失,常有冶游史,血清学检查(康、华氏反应阳性)可助鉴别。
4、附睾炎:可与发病突然的睾丸肿瘤混淆。
但有高热、畏寒,局部疼痛,压痛明显,常累及输精管,白细胞升高。
5、精索和附睾肿瘤:阴囊肿大、附胀,也可伴有鞘膜积液。
但临床十分少见。
检查睾丸正常。
如附睾肿瘤累及睾丸或与睾丸肿瘤同时发生,则需活组织检查以证实。
6、附睾结核:可累及睾丸,产生结节,与睾丸肿瘤可相似。
但结核病变常累及输精管,形成串珠状结节;附睾尾部的浸润与硬结,可与阴囊粘连形成窦道;直肠指诊时,可扪及前列腺、精囊有浸润与硬结。
而睾丸肿瘤不累及上述部位。
7、白血病:浸及睾丸时可引起睾丸肿大,但有发热、全身疼痛、进行性贫血、显著出血倾向,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周围血象及骨髓相检查可发现幼稚型白细胞异常增生。
1、腹股沟淋巴结:常与位于腹股沟的隐睾相似。
但淋巴结为豆形,质地较硬,大小不一,且数目较多,不移动,阴囊内睾丸存在。
而隐睾之睾丸边缘光滑、质地韧有弹性、有一定活动度。
常合并腹股沟疝。
2、无睾:阴囊发育不良,空虚无睾丸。
无睾病人无生殖能力,呈宦官型发育,皮下脂肪丰满,皮肤细,语调高。
腹部B型超声及手术探查均无睾丸。
3、男性假两性畸形:常合并有隐睾。
此外外生殖器官有严重畸形,如尿道下裂,阴囊分裂,似女性外阴,但性染色体检查为XY,B型超声及手术探查可发现睾丸。
1、输精管附睾结核:阴囊部位坠胀不适,但输精管增粗呈串珠状硬节改变,附睾尾部有不规则肿大、变硬结,可与阴囊粘连形成窦道。
2、丝虫性精索炎:患者阴囊部坠胀不适,精索粗厚,但反复发作性局部剧痛或钝痛,并向下腹部反射,精索增粗,压痛明显,精索下端可出现小结节,故丝虫性精索炎基本可排除。
3、丝虫性精索淋巴管曲张:精索粗厚,迂曲,扩张,与精索静脉曲张相似,但有反复发作的丝虫性精索炎的病史,触诊精索下部有较细小的索团状肿块,立位明显,卧位减轻,入睡后外周可找到微丝蚴。
1、多囊肾:往往有家族史,常伴发肝、胰、脾等脏器的多囊性病变,肾功能呈慢性进行性减退;尿路造影示双侧肾脏增大、肾盂变形,肾盏伸长、移位或缺如;超声检查示双肾增大,实质内弥漫分布的多娄液性暗区。
2、双肾癌囊性变:肾肿瘤常伴有血尿、腰酸、腰痛等不适,CT及腹部平片有助于鉴别;3、肾周围假性囊肿:可在腹部触及肿块,但常有外伤史及手术损伤史,腹部平片及CT有助于鉴别。
1、膀胱异物:可有类似症状。
有膀胱异物置入的病史。
膀胱镜检查是主要鉴别手段,可以直接看到异物的性质、形状和大小。
膀胱区平片对不透光的异物,有鉴别诊断价值。
2、前列腺增生:可有类似症状。
但多发生于老年人,排尿困难的病史长,逐渐加重,开始尿线细而无力,渐成滴沥以至发生尿潴留。
直肠指诊可触及增生的前列腺向直肠内突入,中间沟消失。
膀胱区平片无不透光阴影。
3、后尿道瓣膜:常见于小儿,可有排尿困难。
膀胱区平片无不透光阴影。
但排尿期尿道造影,见瓣膜以上尿道扩张、增长,瓣膜以下尿道正常。
尿道镜检可诊断。
1、腹股沟疝:有阴囊内或腹股沟肿物。
但疝内容物可复性,平卧时消失,站立时出现,腹股沟皮下环增大,咳嗽时有冲击感;可听到肠鸣音,透光试验阴性。
2、精液囊肿:体积较小,常位于精索部位。
但精索囊肿多在精索下方附睾头部,活动度小,一般为圆形,其大小一般在1~2cm左右。
诊断性穿刺可抽出乳白色含精子的液体。
1、输尿管痉挛:在X光造影片上有输尿管狭窄表现,但痉挛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其形态改变不是持续存在,其狭窄形状可发生改变或消失,放射性核素利尿肾图可助鉴别;2、输尿管结石:可有类似患侧腰痛,结石以上部位因梗阻而扩张积水。
但结石者多有阵发性绞痛史,在平片上有不透光影像。
逆行造影梗阻部位呈杯口状,阴性结石在梗阻部位有负影,双重对比造影可显示阴性结石;3、输尿管肿瘤:可有肿瘤以上肾、输尿管扩张积水,但肿瘤者以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为特征,尿液找瘤细胞阳性,双重对比造影可显示肿瘤。
1、睾丸扭转:具有阴囊内疼痛等症状,但有剧烈活动等诱因,疼痛剧烈严重,精索呈麻绳状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