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虹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引言概述: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
在这个案例中,长虹公司通过虚构收入、操纵成本和资产负债表等手段,对外界隐瞒了真实的财务状况。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包括造假手段、造假原因、造假后果以及如何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一、造假手段1.1 虚构收入:长虹公司通过虚构销售额、虚构收款等手段,增加了公司的营收。
这种方式通常会通过与供应商勾结,虚构销售订单和收款凭证来实现。
1.2 操纵成本:为了掩盖虚构收入所带来的问题,长虹公司采取了操纵成本的手段。
他们可能会夸大采购成本、减少资产折旧等方式,以降低利润率,以此来掩盖虚构收入的问题。
1.3 资产负债表操纵:为了掩盖虚构收入和操纵成本所带来的问题,长虹公司还可能会操纵资产负债表。
他们可能会虚增资产,如虚构库存、虚构应收账款等,以此来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
二、造假原因2.1 过度追求业绩:长虹公司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为了追求业绩增长,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虚增财务数据。
这是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内部控制不严:长虹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使得一些员工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来进行财务造假。
这也是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监管不力:长虹公司的财务造假案例也暴露了监管部门的不力。
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导致造假行为得以长期存在。
三、造假后果3.1 信任危机: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的曝光,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受到严重打击。
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数据产生怀疑,导致股价暴跌,公司形象受损。
3.2 法律风险:财务造假行为涉及到虚假陈述、欺诈等法律问题,长虹公司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包括民事赔偿、刑事责任等。
3.3 经济损失:财务造假行为不仅对公司的声誉造成损失,还会导致公司面临巨额的经济损失,包括股东的损失、员工的失业等。
四、预防措施4.1 加强内部控制:长虹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
四川长虹案例研究

5.长虹“造假门”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从公司本身来看 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财务、信用和销售部门 进行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树立坏账风险意识,建 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防范财务风险。 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信用管理部门确定赊销授信 额度和进行资信调查,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 管理,内部审计发挥其监督作用。一方面应收账款增 加是企业今后发展中的主流趋势,但另一方面对应收 账款的风险防范问题也应势在必行。四川长虹的坎坷 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公司财务治理需要更完善的监督和保障,财务造假 虽然会带来一时的暴利,但却会损害大众和自身的利 益,舞弊者自身也终难逃法网。
3.证券监管部门的责任及履行情况
证监会职责:依法制定有关证券市场监督管理的规章、规 则,并依法行使审批或者核准权;依法对证券的各类经济活动 进行监督管理;依法对证券相关活动的经济主体进行监督管理 并制定相关从事人员的资格标准和行为准则;依法监督检查证 券发行和交易的信息公开情况;对违反证券市场监督管理法律、 行政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 从四川长虹的案例中,长虹公司在融资业务中,证券监管 部门没有正确行使它的审批和核准的权利。长虹公司在1998年 真实净资产收益为8.53%,并不符合1999年证监会要求的连续 三年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的配股条件,并且在2009年时的再 融资活动同样缺乏法律依据。
1996年长虹高达数千万的银行承兑汇票被诈骗以及 近1亿元呆死烂账机损失没有核销,由此虚增了当期的利 润。
2.内部检举人制度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中国政府可以效仿SOX法案(SOX即《萨班斯法案》 (Sarbanes-Oxley Act)的简称。 萨班斯法案是美国政 府出台的一部涉及会计职业监管、公司治理、证券市场 监管等方面改革的重要法律)对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检举 人进行保护。即:首先,保护公司检举揭发的员工,对 举报者进行打击报复的,最高可判处10年监禁,还规定 了对举报者的具体的补偿措施,比如恢复职务、补发报 酬及其他损失等。 其次,不仅要求管理层报告公司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 制,而且要求外部审计师证实管理层报告的准确性。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四川长虹始创于1958年,其前身国营长虹机器厂是我国“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然而从数年前开始,长虹就陆续爆出财务丑闻。
2003年3月5日《深圳商报》披露了长虹在美国遭遇巨额诈骗的消息:长虹2002年出口彩电近400万台,其中有300多万台是由美国APEX公司代理出口的,这家公司拖欠了长虹的货款,使长虹彩电数亿美元可能无法追回。
四川长虹立即给予否认,称“传长虹在美国遭巨额诈骗”纯属捏造,当时有人质疑长虹外销急剧增长和应收账款急剧增长的背后存在“提前确认收入”可能。
2003年3月25日,四川长虹公布2002年报显示,长虹实现收入125.9亿元,实现净利1.76亿元,但经营性现金流为-29.7亿元,这是自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以来(1998年),长虹经营性现金流首次出现负数。
长虹的这份年报披露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截止2002年底,长虹应收账款仍高达42.2亿元,其中APEX公司欠38.3亿元(4.6亿美元)。
事实上,审计意见及会计报表附注都没有完全揭示APEX风险,长虹巨亏预告后,股价几度跌停,投资者损失惨重。
长虹2008年年报披露存在漏洞,披露的成本、费用存在差异约155亿元,长虹2008年可能存在同时虚增营业收入和成本、费用上百亿元。
律师提供的一份材料中指出,长虹2008年年报(合并)中披露的营业成本(2304652.63万元)、销售费用(298553.91万元)、管理费用(114800.62万元),计算得出三项合计为2718007.16万元,但通过年报披露的采购金额等信息分析计算,上述三项费用合计金额约为1166326.47万元,中间存在大约155亿元的差距。
两位律师指出,这一是可能长虹2008年隐瞒约155亿元的利润,但可能性较小,另一种可能则是四川长虹2008年可能存在同时虚增营业收入和成本、费用上百亿元。
2010年2月25日,媒体刊出《被指虚增销售收入50亿四川长虹10年财务迷踪》一文,所谓的长虹“财务门”事件由此开始闹得沸沸扬扬。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引言概述: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该案例揭示了财务造假对企业和投资者带来的巨大风险,也提醒我们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监管和审查。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进行分析,包括:财务数据篡改、虚假销售收入、资产减值风险、内部控制缺失和监管不力。
一、财务数据篡改1.1 利润控制:长虹公司通过虚增收入、减少费用等手段,人为地提高了公司的利润水平,以达到虚假繁荣的目的。
1.2 资产估值失真:长虹公司可能对资产进行虚高估计,使得公司的净资产和资产负债表数据失真,给投资者带来误导。
1.3 负债隐瞒:长虹公司可能隐瞒了一部份负债,以掩盖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给投资者造成为了不必要的风险。
二、虚假销售收入2.1 虚构销售定单:长虹公司可能通过虚构销售定单来增加销售收入,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2.2 销售回款问题:长虹公司可能存在销售回款的问题,即虚构销售收入后,未能及时收回款项,导致公司现金流紧张。
2.3 销售返利违规:长虹公司可能通过与供应商合谋,违规提供销售返利,以增加销售收入,从而误导投资者。
三、资产减值风险3.1 固定资产减值:长虹公司可能存在固定资产减值的问题,即虚高资产价值,使得公司的净资产被高估。
3.2 存货减值:长虹公司可能存在存货减值的问题,即虚高存货价值,使得公司的负债与净资产之间的比例失衡。
3.3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长虹公司可能存在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问题,即虚高股权价值,使得公司的投资回报率被夸大。
四、内部控制缺失4.1 财务管理不规范:长虹公司可能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包括财务人员失职、内部审计不到位等,导致财务造假的发生。
4.2 监管机构监管不力:长虹公司可能受到监管机构监管不力的影响,监管机构对公司的财务信息审核不严格,导致财务造假得以长期存在。
4.3 内部控制流程薄弱:长虹公司可能存在内部控制流程薄弱的问题,包括财务流程设计不合理、内部审批制度不完善等,为财务造假提供了机会。
四川长虹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建议
一、树立坏账风险意识,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防范财务风险。 二、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信用管理部门确定赊销授信额度和进行资信 调查,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管理,内部审计发挥其监督作用。 三、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财务、信用和销售部门进行应收账款跟 踪管理服务。
谢谢观看
报表还显示对重庆百货大楼1998年的应收票据为6.658亿元,而在当年 重庆百货的财务报表中,应付票据仅为9494万元。两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 据完全不相符。
3、 暗度陈仓
长虹的一家子公司长虹新艺的所有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存货以及固定 资产共计1600万,长虹向新艺投资1个亿,新艺实际收到8000万元,新艺拿 着这8000万去购买固定资产,或者变成存货、货币资产,总共只有1600万, 6400万元资本金去向不明。长虹向新艺投资1个亿,损失8400万。长虹新艺 有8000万的应收款,但长虹2003年报中。在关联方应收应付中指明:长虹对 新艺无应付帐。
会计师事务所应承担的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为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未依据执 业准则、规则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也未能根据审计的要求采用必要 的调查方法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属于过失,应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05 启示及建议
四川长虹“财务门”启示: 一方面应收账款增加是企业今后发展中的主流趋势,但另一 方面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问题也应势在必行。 公司财务治理需要更完善的监督和保障,造假带来的是一时 的暴力,但却会损害大众的利益,舞弊者自身也难逃法网。
的时候增加,这属于正常情况。 1997年之后存货没有下降还有上升 趋势,但是存货跌价准备并没有随
存货 方面
A
着存货量的上升而增加。
B
短期 投资
从 2000 年 开 始 , 长 虹 办 理 了 一 个 高 达 10 亿 元 的 代 客 理财,代课理财应该计提存 货跌价准备,但是长虹并没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长虹公司是一家中国知名的电子产品创造商,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重庆市。
该公司主要经营液晶电视、家电、智能设备等产品,并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
然而,近期有关长虹公司财务造假的指控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二、案例分析1. 造假手段据调查,长虹公司财务造假主要采用以下手段:(1) 虚增收入:长虹公司通过与供应商合谋,虚构销售合同和定单,将不存在的销售额计入财务报表,从而虚增收入。
(2) 虚增利润:长虹公司通过虚构费用、降低成本等手段,将实际利润进行调整,使其看起来更加良好。
(3) 虚增资产:长虹公司通过夸大资产价值、虚构资产增值等手段,将公司资产的价值进行虚增,提高财务指标。
2. 造假动机长虹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掩盖公司真正的财务状况,以追求更高的股价和市值。
通过虚增收入、利润和资产,长虹公司能够给投资者和市场传递一个假象,使其认为公司业绩良好,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
3. 造假影响长虹公司财务造假对公司和投资者产生了严重的影响:(1) 公司信誉受损:财务造假使长虹公司的信誉受到严重伤害,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降低,可能导致投资者撤资或者不愿再次投资。
(2) 股价下跌:一旦财务造假被揭露,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下降,股价往往会浮现大幅下跌,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
(3) 法律风险增加:财务造假属于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公司及相关人员将面临法律追责和罚款等风险。
三、案例启示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启示:1. 重视内部控制: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是防范财务造假的重要手段,公司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核和核实。
2. 提高透明度:公司应及时公开财务信息,保持与投资者的沟通和透明度,避免信息不对称和误导投资者。
3. 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核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查处财务造假行为。
长虹造假门 审计案例分析 完美版ppt

举报始末
恶意报复or确有其事
根据有关资料、专家解读与小组 成员的自身分析,我们更倾向于界定 长虹举报门为“披着盈余管理外衣” 的财务造假行为。
举报始末
2
为何造假?
长虹创始于1958年,公司前身国营长虹机器厂是我国“一五
”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现已成为集军工、消费电子、核心 器件研发与制造为一体的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并正向具有全球竞 争力的信息家电内容与服务提供商挺进。长虹现有员工七万余人, 其中拥有包括博士后、博士在内的专业人才一万五千余人,拥有现 代化的培训中心、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被列 为全国重点扶持企业、技术创新试点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品牌价值 705.69亿元。2005年,长虹跨入世界品牌500强。2011年入选首批 “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企业愿景: 成为全球受人尊重的企业 企业使命: 创造社会价值 企业精神: 责任 创新 坚韧 核心价值观:员工满意 顾客满意 股东满意?
为何造假?
主营业务盈利纵横对比
100 80 60 40 20 0 -20 长虹 康佳 主营收入 海信 净利润 厦华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主营收入 净利润
举报始末
事件结果
• •
2010年5月20日晚范德均因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被刑拘。 同月23日,核查监管机构对长虹“财务门”事件的核查 已得出正式结论,四川长虹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 2011年9月15日,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 范德均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名成立,判处有期徒刑10 年。
应对退市风险
长虹造假案例分析

269123 182145 288278 422356 508351 478535 563335
业绩如此大幅度的 波动, 一定与应收账款脱 不了干系。
-36.81
2.85
-1.700
0.130
第三章之从财务报表还原真相 长虹 计提比例 AR/TA 康佳 海信 厦华 2.30% 13%
0.21% 10.39% 6.38% 16% 8% 3%
• “官方辟谣” 官方辟谣” 官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谣
• 四川长虹 (节选)
本公司历年财务报告中各会计事项的确认和处理均符合 会计制度相关规定,公司历年披露的财务报告内容真实、 准确和完整。 因时间久远,未查到五家公司签署销售合同的经销协议; 未查到22.5亿元销售涉及的提货单、出库单、发运凭证等 与客户提货相关的原始单据和销毁记录。也未能找到上述 五家客户退货申请报告,公司内部审核批准的文件资料, 相关货物退回的入库单据、销售退回的审批文件、入库单 等。
第四章之长虹的今天
• 二 、四川长虹面临的困境 四川长虹面临的困境 • 1. 行业景气度低 • 2. 过度关联交易甩包袱 • 3.行业竞争激烈,主营业务未占据优势 行业竞争激烈, 行业竞争激烈
第四章之长虹的今天
• 总之。。经营惨淡 惨淡经营。。
财务冒险难救十年经营困境
• 四川长虹的病因 主观上:四川长虹管理层决策错误,经营严重失误, 主观 不努力研发新技术,而是一味打价格战,与众多 国内同业搞内耗,使其在在主营业务上已经失去 了强大的竞争力和较高的回报率。 客观上:竞争加大,利润微薄,行业不景气等。 客观 由这一系列原因使得其大概从98年开始一直处在 亏损和微利的边缘。
2001年长虹与同行业竞争者应收账款平均计提比率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提前确认收入
自2001年以来,长虹应收账款余额直线上升。与此同时,主营收入虽然在 2002年虽有收入,但远远不如应收账款增长得快。长虹执行副总裁李克兴称, 长虹2002年收入和利润增长主要来自出口收入的猛增。
长虹是2001年开始与APEX合作的,在由APEX中介出口的资金有近四成没 有收回,但按惯例,与海外中介合作一般会有2-6个月的还款期,APEX尚未偿 还的四成资金中绝大部分仍未超过信用付款期,而且还有支票担保。
的时候增加,这属于正常情况。 1997年之后存货没有下降还有上升 趋势,但是存货跌价准备并没有随
存货 方面
A
着存货量的上升而增加。
B
短期 投资
从 2000 年 开 始 , 长 虹 办 理 了 一 个 高 达 10 亿 元 的 代 客 理财,代课理财应该计提存 货跌价准备,但是长虹并没
有按照程序计提短期存货跌
四川长虹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目 录 Content
01
公司概况
02
案例背景
03
财务造假手段分析
审计失败的原因
04 及应承担责任
启示及建议
05
01 公司概况
四川长虹电器是一家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 经营的范围包括:家用电器、电子产品、通 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电子商务
、软件开发、包装产品及技术服务等。
0.04
288278
125.85
1.76
0.08
422356
141.33
2.05
0.11
508351
115.38
-36.81
-1.70
478535
150.61
2.85
0.13
563335
长虹应收账款计提比率与同行业比较:
一年以内应收账款计提比率 2001年平均账款计提比率 2002年平均账款计提比率 2003年平均账款计提比率
会计师事务所应承担的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为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未依据执 业准则、规则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也未能根据审计的要求采用必要 的调查方法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属于过失,应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05 启示及建议
四川长虹“财务门”启示: 一方面应收账款增加是企业今后发展中的主流趋势,但另一 方面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问题也应势在必行。 公司财务治理需要更完善的监督和保障,造假带来的是一时 的暴力,但却会损害大众的利益,舞弊者自身也难逃法网。
价准备
1998 年 彩 管 大 战 的 时 候 , 长虹的应收账款正常增加, 但 是 1998 以 后 应 收 账 款 不 跌反升,长虹没有按照程
应收 账款
C
序计提坏账准备。
长虹的坏账准备:
计提比率
应收账款原值
其中:
一年以内
0
1-2年
10%
2-3年
30%
3-4年
50%
4-5年
80%
Hale Waihona Puke 5年以上100%这一事实表明,长虹计入财务报表的利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未确认收入,也 就是应收账款。提前确认的收入不一定能在将来实现,这样会有很大的风险。
2、 伪造承兑汇票
在1998年四川长虹财务报表大额应收票据列示中,高达4.658亿元的上 海英达商业公司商业承兑汇票事实上是英达公司应四川长虹开具,但是英 达并没有提过货,也没有销售和入库,也不是预付款。
398.5 61.7
四川长虹1999-2005年几个关键财务数据: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销售收入(亿元) 净利润(亿元) 每股收益(元) 应收账款(万元)
100.95
5.25
0.28
269123
107.07
2.74
0.13
182145
95.17
0.88
4、 重复记录旺季销售收入
1997年 销售收入
1998年1月1日至1月 31日春节旺季销售收
入近20亿元
1998年 销售收入
1999年一月的 部分收入
04 四川君和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失败的原因
1、审计人员过分信赖管理当局,对企业舞弊的研究与重视不够。如未对应 付票据的偿付及真实性进行专门审核。 2、注册会计师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审计的困难。对技术、人才等无形资 产等也难以准确评估。 3、四川长虹治理机制存在缺陷。
2000年 182145
181564 504.9
0.6 76.1 0.0 0.0
2001年 288278
287715 0.0
485.7 0.6 76.1 0.0
2002年 422356
421340 527.9
0.0 411.0
0.6 75.8
2003年 508351
414115 93378.0
398.5 0.0
建议
一、树立坏账风险意识,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防范财务风险。 二、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信用管理部门确定赊销授信额度和进行资信 调查,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管理,内部审计发挥其监督作用。 三、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财务、信用和销售部门进行应收账款跟 踪管理服务。
谢谢观看
报表还显示对重庆百货大楼1998年的应收票据为6.658亿元,而在当年 重庆百货的财务报表中,应付票据仅为9494万元。两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 据完全不相符。
3、 暗度陈仓
长虹的一家子公司长虹新艺的所有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存货以及固定 资产共计1600万,长虹向新艺投资1个亿,新艺实际收到8000万元,新艺拿 着这8000万去购买固定资产,或者变成存货、货币资产,总共只有1600万, 6400万元资本金去向不明。长虹向新艺投资1个亿,损失8400万。长虹新艺 有8000万的应收款,但长虹2003年报中。在关联方应收应付中指明:长虹对 新艺无应付帐。
康佳 2.00% 6.70% 8.60% 23.00%
海信 5.00% 6.20% 5.50% 5.83%
厦华 3.00% 5.20% 5.80% 5.81%
长虹 0.00% 0.072% 0.079% 1.94%
03 财务造假手段分析
1、提前确认收入 2、伪造承兑汇票 3、暗度陈仓 4、重复记录旺季销售收入
02 案例背景
四川长虹陷财务造假门 2003年3月5日,《深圳日报》披露2002年四川长虹出
口出口彩电近400多万台,却遭美国APEX公司巨额诈骗 2010年媒体刊出《四川长虹10年财务迷踪》,四川长
虹被指虚增销售收入50亿元
长虹公司财务管理方面主要有三个疑点:
四川长虹的存货在1997年彩管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