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标题: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引言概述: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者个人通过虚假的财务报表,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等目的的行为。

财务造假不仅伤害了投资者的权益,也对市场的正常运行造成为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四个具体的财务造假案例,来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一、案例一:收入虚增1.1 销售收入虚增的手段1.2 虚增销售收入的动机1.3 虚增销售收入的影响二、案例二:资产负债表造假2.1 资产负债表造假的手段2.2 资产负债表造假的动机2.3 资产负债表造假的影响三、案例三:利润控制3.1 利润控制的手段3.2 利润控制的动机3.3 利润控制的影响四、案例四:现金流量表造假4.1 现金流量表造假的手段4.2 现金流量表造假的动机4.3 现金流量表造假的影响正文内容:一、案例一:收入虚增1.1 销售收入虚增的手段销售收入虚增的手段包括虚构销售合同、虚构销售定单、虚构销售凭证等。

这些手段通常会伴有着虚假的销售记录和虚假的客户信息。

1.2 虚增销售收入的动机虚增销售收入的动机通常是为了提高企业的业绩表现,以吸引投资者和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

此外,一些企业也会利用虚增销售收入来掩盖其他财务问题,如资不抵债等。

1.3 虚增销售收入的影响虚增销售收入不仅会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其对企业价值做出错误的判断,还可能导致市场失真和投资者信心的丧失。

此外,一旦虚增销售收入的行为被揭露,企业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和声誉风险。

二、案例二:资产负债表造假2.1 资产负债表造假的手段资产负债表造假的手段包括虚增资产、隐瞒负债、虚构资产减值损失等。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收入、虚增应收账款等手段来虚增资产,或者通过隐瞒借款、隐瞒对付账款等手段来隐瞒负债。

2.2 资产负债表造假的动机资产负债表造假的动机通常是为了掩盖企业真正的财务状况,以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或者维持企业的信用等级。

此外,一些企业也会利用资产负债表造假来掩盖其他财务问题,如盗窃资金等。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会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以某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为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二、案例描述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在过去几年里一直保持良好的财务表现,股价也一直稳步上涨。

然而,最近一次财务审计发现了一系列问题,揭示了该公司存在财务造假的行为。

1. 销售收入虚增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订单和收入,将实际未发生的销售额计入财务报表。

他们与一些合作伙伴合谋,制造虚假销售订单和收入确认凭证,以此来夸大公司的业绩。

2. 资产减值未计提该公司在资产减值测试中,故意低估资产价值,未按照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这样一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显示的净资产值被人为夸大,给投资者带来了误导。

3. 财务指标篡改为了掩盖财务造假的事实,该公司还篡改了一些重要的财务指标。

他们通过虚构数据和调整财务报表,使得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看起来更加优秀,以此来吸引投资者和提高股价。

三、案例分析1. 造假原因分析财务造假的原因可以从公司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内部原因:- 高管压力:公司高管面临着业绩压力和股价压力,为了满足市场的预期,他们选择了财务造假来夸大公司的业绩和价值。

- 控制环境薄弱: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制度,给了财务人员造假的机会。

外部原因:- 投资者预期:市场对该公司的业绩和前景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为了满足这些预期,公司选择了财务造假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 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对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审核不严格,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财务造假行为。

2. 造假影响分析财务造假对公司和投资者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对公司的影响:- 信任危机:财务造假行为会破坏公司的信誉和声誉,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降低,进而影响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 法律风险:财务造假是一种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公司将面临严重的法律风险,可能会受到罚款、停牌、退市等处罚。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33页PPT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33页PPT
2、 2011年9月上市后:利用募集资金洗“白”
3、利用“三本账”应对审查 4、造假过程
万福生科造假门
于2011年9月在创业板成功上市的万福生科在2008~2011 年期 间存在财务数据虚假记载情形,累计虚增收入 7.4 亿元左右,虚 增营业利润 1.8 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 1.6 亿元左右。其中, 2011 年度公司虚构营业收入 2.8 亿元,虚增营业利润 6541.36 万 元,虚增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912.69 万元。此次造假 事件中的造假手段同样运用虚增收入的方法欺诈上市,之后通 过在建工程等账户将上市后募集的资金收入囊中。接下来我们 将对万福生科如何造假进行详细透视。
③未依法对万福生科履行持续督导责任; ④内控制度未能有效执行; ⑤其出具的《发行保荐书》和持续督导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罚则:
证监会拟对平安证券及相关人员采取以下行政处罚和行政监管措施:对平安证券给予
警告并没收其万福生科发行上市项目的业务收入2555万元,并处以2倍的罚款,暂停其保荐机
构资格3个月;对保荐代表人吴文浩、何涛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撤销保荐代表 人资格,撤销证券从业资格,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 薛荣年、曾年生和崔岭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对保荐项目协 办人汤德智给予警告并处以10万元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 5883.12
贷:在建工程
5883.12
二、我国IPO过程中相关中介机构的职责及问责情况分析
了解一下IPO过程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
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企业财务造假案分析报告(3篇)

企业财务造假案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企业财务造假现象频发,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影响了企业信誉。

本报告针对一起典型企业财务造假案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财务造假的动机、手段和影响,为防范类似事件提供借鉴。

二、案例背景(一)企业简介XX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酒店经营等业务。

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资产总额50亿元,员工人数2000余人。

曾被评为“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强”、“中国房地产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造假行为概述2019年,XX公司被曝出涉嫌财务造假。

经调查,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收入、隐瞒成本、虚增资产等方式,虚增利润约5亿元。

此案涉及多个部门,包括销售部、财务部、审计部等。

三、造假动机分析1. 利益驱动: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不惜采取造假手段,以期在短时间内提高业绩,满足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期望。

2. 竞争压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在同行中脱颖而出,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包括财务造假。

3. 监管缺失:监管机构对财务造假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企业有机可乘。

四、造假手段分析1. 虚构销售收入: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构销售发票等方式,虚增销售收入,提高利润。

2. 隐瞒成本:通过虚构采购合同、虚构采购发票等方式,隐瞒成本,降低利润。

3. 虚增资产:通过虚构投资、虚构资产转让等方式,虚增资产,提高企业规模。

4. 虚构负债:通过虚构借款、虚构应付账款等方式,虚增负债,降低企业负债率。

五、造假影响分析1. 损害投资者利益:财务造假导致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产生误导,造成经济损失。

2. 影响市场秩序:财务造假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

3. 降低企业信誉:财务造假使企业信誉受损,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4. 增加监管成本:财务造假导致监管机构加大监管力度,增加监管成本。

六、防范措施1.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2. 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财务造假的查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引言概述: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

在这个案例中,长虹公司通过虚构收入、操纵成本和资产负债表等手段,对外界隐瞒了真实的财务状况。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包括造假手段、造假原因、造假后果以及如何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一、造假手段1.1 虚构收入:长虹公司通过虚构销售额、虚构收款等手段,增加了公司的营收。

这种方式通常会通过与供应商勾结,虚构销售订单和收款凭证来实现。

1.2 操纵成本:为了掩盖虚构收入所带来的问题,长虹公司采取了操纵成本的手段。

他们可能会夸大采购成本、减少资产折旧等方式,以降低利润率,以此来掩盖虚构收入的问题。

1.3 资产负债表操纵:为了掩盖虚构收入和操纵成本所带来的问题,长虹公司还可能会操纵资产负债表。

他们可能会虚增资产,如虚构库存、虚构应收账款等,以此来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

二、造假原因2.1 过度追求业绩:长虹公司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为了追求业绩增长,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虚增财务数据。

这是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内部控制不严:长虹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使得一些员工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来进行财务造假。

这也是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监管不力:长虹公司的财务造假案例也暴露了监管部门的不力。

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导致造假行为得以长期存在。

三、造假后果3.1 信任危机: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的曝光,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受到严重打击。

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数据产生怀疑,导致股价暴跌,公司形象受损。

3.2 法律风险:财务造假行为涉及到虚假陈述、欺诈等法律问题,长虹公司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包括民事赔偿、刑事责任等。

3.3 经济损失:财务造假行为不仅对公司的声誉造成损失,还会导致公司面临巨额的经济损失,包括股东的损失、员工的失业等。

四、预防措施4.1 加强内部控制:长虹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

财务造假的反例分析报告(3篇)

财务造假的反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虚构交易、隐瞒事实、虚报利润等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不正当的修改和操纵,以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

本报告将对一起典型的财务造假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和监管机构提供警示。

二、案例背景(一)公司简介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公司自上市以来,业绩持续增长,一度被誉为“房地产界的黑马”。

然而,在2016年,公司被爆出财务造假,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二)造假手段1. 虚构交易:公司通过虚构土地购置、工程项目等交易,虚增收入和利润。

2. 虚报资产:公司通过隐瞒资产减值、虚报资产评估等手段,虚增资产价值。

3. 虚假投资:公司通过虚构投资、隐瞒投资亏损等手段,虚增投资收益。

4. 虚假关联交易:公司通过虚构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至关联方,虚增公司利润。

三、案例分析(一)虚构交易公司通过虚构土地购置、工程项目等交易,虚增收入和利润。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虚构土地购置:公司虚构了大量土地购置交易,将土地购置成本计入费用,虚增当期利润。

2. 虚构工程项目:公司虚构了大量工程项目,将工程项目成本计入费用,虚增当期利润。

(二)虚报资产公司通过隐瞒资产减值、虚报资产评估等手段,虚增资产价值。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隐瞒资产减值:公司隐瞒了部分资产的减值情况,虚增了资产价值。

2. 虚报资产评估:公司虚报了部分资产的评估价值,虚增了资产价值。

(三)虚假投资公司通过虚构投资、隐瞒投资亏损等手段,虚增投资收益。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虚构投资:公司虚构了大量投资项目,虚增了投资收益。

2. 隐瞒投资亏损:公司隐瞒了部分投资项目的亏损情况,虚增了投资收益。

(四)虚假关联交易公司通过虚构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至关联方,虚增公司利润。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引言概述: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故意误导投资者和其他相关方,通过虚构或隐瞒财务信息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这种行为对于企业和投资者都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五个不同的财务造假案例,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造假手段,以及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影响。

一、收入虚构1.1 销售合同虚构一些企业为了提高销售额和利润,可能会虚构销售合同。

他们可能与不存在的客户签订合同,或者虚构销售数量和金额。

这样一来,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会被夸大,给投资者和其他相关方造成误导。

1.2 销售收入确认滞后企业可能会将销售收入的确认时间推迟到下个财年,以掩盖当前财务状况的不利情况。

这种做法会导致当前财务报表的销售额和利润被低估,给投资者带来虚假的财务信息。

1.3 销售退货和折扣隐瞒企业可能会故意隐瞒销售退货和折扣情况,以保持销售额和利润的高水平。

这样一来,企业的财务报表会给人一种销售情况良好的假象,误导投资者对企业的评估。

二、费用操纵2.1 费用资本化企业可能会将本应计入当期费用的支出资本化,以降低当期费用的数额。

这样一来,企业的利润会被夸大,给投资者带来虚假的盈利能力。

2.2 费用隐瞒企业可能会故意隐瞒一部分费用,以保持利润的高水平。

他们可能通过虚构费用凭证、虚报费用数额或者将费用转移至其他账户来实现费用操纵。

这样一来,企业的财务报表会给人一种盈利能力强的假象,误导投资者对企业的评估。

2.3 资产减值准备不足企业可能会故意低估或推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保持资产的高价值和利润的高水平。

这样一来,企业的财务报表会给人一种资产质量良好的假象,误导投资者对企业的评估。

三、财务数据篡改3.1 财务数据伪造企业可能会虚构或篡改财务数据,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他们可能通过虚构收入、减少费用、虚构资产等方式来伪造财务数据。

这样一来,企业的财务报表会给人一种假象,误导投资者对企业的评估。

3.2 财务数据删除企业可能会删除或隐藏不利于企业形象的财务数据,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财务弊案案例分析报告(3篇)

财务弊案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财务弊案也层出不穷。

本报告以某企业财务弊案为例,对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提供借鉴。

一、案例概述某企业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在发展过程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资产总额达到数十亿元。

然而,在2015年,企业爆发了一起严重的财务弊案,涉及金额高达数亿元。

经调查,该弊案主要涉及企业财务总监、财务部经理及部分财务人员,他们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虚构业务、虚开发票、伪造凭证等手段,侵吞企业资金。

二、案例分析1.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该企业财务弊案暴露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首先,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对财务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流程等方面缺乏明确规定。

其次,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缺乏监管,导致财务人员有机可乘。

最后,企业对财务信息缺乏真实、准确、及时的披露,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2. 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该案例中的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采取各种手段侵吞企业资金,充分暴露了其职业道德的缺失。

一方面,财务人员缺乏职业操守,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另一方面,企业对财务人员的选拔、培训、考核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部分财务人员道德素质低下。

3. 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也是导致财务弊案的重要原因。

首先,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构功能不健全,对财务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发挥不足;其次,企业高管层与财务部门之间存在利益输送,导致财务工作偏离企业利益;最后,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得部分高管层和财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企业利益。

4. 企业文化缺失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该企业财务弊案反映出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严重不足。

企业缺乏诚信、敬业、创新等核心价值观,导致员工道德观念淡薄,对企业忠诚度不高。

三、案例分析结论通过对该企业财务弊案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导致财务弊案的主要原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账目进行检查与审验,工作主要包括审计、验资等。
1、改制阶段,根据资产重组的范围和改制上市方案出具前3年一期(至少2年一期)的 审计报告
2、为企业改制设立股份公司出具验资报告; 3、为筹建股份公司费用出具专项审计报告; 4、在发行上市阶段,出具发行人3年一期的审计报告; 5、对发行人3年一期的原始财务报告和申报财务报告的差异比较出具意见书; 6、对公司未来盈利出具盈利预测报告; 7、对公司的内控制度及风险管理系统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内
部分资产数据:
部分资产数据(数据变化折线图)
部分资产数据: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500 1000
500 0
货币资金 其他应收款
4000 3000 2000 1000
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应收账款 预付款项
部分资产数据: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2)债权人。 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被停牌,债权人自然无法按预期利率收到利息,企 业现金短缺,负债率高一旦面临破产,债权人只能得到部分赔偿,惨啊。
万福生科造假事件中的受害者及其所受损害的利益
(3)公司员工。 上市公司造假被查甚至面临被停牌退市的风险,员工面临最严重的就 是失业以及对再就业的负面影响。在我国,就业是民生之本,没有工 作就没有收入,将会影响员工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稳定。
IPO过程中中介机构的职责
① 保荐机构
保荐机构(主承商)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如下: 1、制订改制上市的方案和时间表; 2、与企业共同编制招股说明书; 3、制作申报文件,出具保荐意见; 4、对申报材料进行内核,并出具内核意见; 5、在证监会审核过程中,对审核部门的反馈意见进行汇总,组织企业
和各中介机构出具专项说明,就其中重大事项、经营状况、经营业 绩、重大关联交易等发表意见; 6、与企业确定发行方式、发行方案,出具定价分析报告,与企业确定 发行价格; 7、组织承销团,确定销售价格。
本案例中保荐机构的失职及惩罚
平安证券即为万福生科公司的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在万福生科上市保荐工作中,
①未审慎核查其他中介机构出具的意见; ②未对万福生科的实际业务及各报告期内财务数据履行尽职调查、审慎核查义务; ③未依法对万福生科履行持续督导责任; ④内控制度未能有效执行; ⑤其出具的《发行保荐书》和持续督导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4)其他待上市公司。 因其造假案被“撤回”IPO申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样更有利于 我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万福生科造假事件中的受害者及其所受损害的利益
(5)中国资本市场。 恶劣的上市公司造假事件无疑是对资本市场莫大的嘲讽。在本来就十 分不成熟的资本环境以及法治落后的半市场经济环境中,将眼中影响 投资者的信心,以及同行公司的上市。
1. 1、2008年~2011年上市前:虚增收入及利润
(3)伪造合同、单据等财务文件
万福生科私刻客户假公章、编造销售假合同、虚开销售发票、编制 银行单据、假出库单等一系列造假工序的配合,让虚增销售收入看起来 合理,甚至到税务部门为假收入纳税。
(4)转化账面余额
虚增利润及收入,需要与“资产”相对应。万福生科在造假过程中选择 了虚增“在建工程”和“预付账款”项目,它的募集资金建设项目还在 建设中,降低暴露的风险,至于预付账款,是否实际发生有待查证,也 许实际上是将资金过账又转回。
一、万福生科“造假门”造假手法
1、 2008年~2011年上市前:虚增收入及利润 2、 2011年9月上市后:利用募集资金洗“白” 3、利用“三本账”应对审查 4、造假过程
万福生科造假门
于2011年9月在创业板成功上市的万福生科在2008~2011 年期间存在财务数据虚假记载情形,累计虚增收入 7.4 亿元左 右,虚增营业利润 1.8 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 1.6 亿元左右。 其中,2011 年度公司虚构营业收入 2.8 亿元,虚增营业利润 6541.36 万元,虚增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912.69 万 元。此次造假事件中的造假手段同样运用虚增收入的方法欺 诈上市,之后通过在建工程等账户将上市后募集的资金收入 囊中。接下来我们将对万福生科如何造假进行详细透视。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
案例分析
会计3班 江丽丽 郝多多 达泽鑫 会计2班 蒋雨辰 朱烈漪
万福生科“造假门”事件回顾
目录
一、分析万福生科“造假门” 造假手法 二、我国IPO过程中相关中介机构的职责及问责情况分析 三、万福生科造假事件中的受害者及其所受损害的利益 四、分析如何保护类似事件中投资者的利益 五、案件启示
第一步:将自有资金放入关联方账户
借:在建工程或预付账款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第二步:资金转回
借:现金、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存货
四、造假过程
2、上市后:利用募集资金发放红利ຫໍສະໝຸດ 借:在建工程9323
贷:银行存款、预付账款 9232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 5883.12
本案例中会计事务所的失职及惩罚
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在为万福生科企业做审计报告,验资报告时,未能 检查出其中的虚假捏造信息,大多数产品的销售收入被随意编造,比 真实收入虚增四五倍是平常事,有的产品根本没有销售也凭空虚造收 入,而会计师事务所对主营业务收入等会计信息未能正确落实。
对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在万福生科发行上市审计和2011年年度报告的审 计中,未勤勉尽责等存在不当行为,根据相关规定,拟对中磊会计师 事务所没收业务收入138万元,并处以2倍的罚款,撤销其证券服务业 务许可。对签字会计师王越、黄国华给予警告,并分别处10万元、13 万元罚款,均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签字会计师邹宏文给予 警告,并处3万元罚款。
1、2008年~2011年上市前:虚增收入及利润
(1)关联方交易 (2)虚增法人客户 (3)伪造合同、单据等财务文件 (4)转化账面余额
1. 1、2008年~2011年上市前:虚增收入及利润
(1)关联方交易
造假公司一般利用关联方虚构销售,通过销售定价差异,达到转移利润或虚增利 润的目的。万福生科的财务造假案中,出现明显地关联方交易造假行为。前五大 客户中,有四个客户的交易数据大幅虚增,报告显示,湖南省傻牛食品厂、怀化 小丫丫食品,贡献收入都在 1300 万元左右,但在更改后的中报中,这两个公司已 经从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消失;湖南祁东佳美食品和津市市中意糖果公司贡献的收 入分别为 1415.61 万元和 1341.95 万元,更改后变为 222.8 万元和 118.73万元。
(6)造假者与协助造假者。 毫无疑问,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在造假手段中得到的“丰厚利益”, 远远小于事情败露后得到的惩罚。他们是自己害了自己,包括万福生 科及其控股股东龚永福,部分高管,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审计机构中 磊会计师事务所和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行政处分,罚款,没收造假 所得收入,蹲监狱,以及对公司声誉的恶性影响。
贷:在建工程
5883.12
二、我国IPO过程中相关中介机构的职责及问责情况分析
了解一下IPO过程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 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IPO新股定价过程分为两部分,首先是通过合理的估值模型估计上市公 司的理论价值,其次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发行方式来体现市场的供求,并 最终确定价格。 IPO新股定价过程是指企业透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增发股票, 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
5000 0
在建工程
三、利用“三本账”应对审查
万福生科是一个以生产、加工、销售粮食以及粮食制品为主的企 业,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相关企业的透明度较高,大规模地虚增 收入与利润难度很大,而万福生科却利用“三本账”来应对审查: 应付银行的一本,应付税务的一本,和实际收支的一本。
四、造假过程
1、上市前:
罚则:
证监会拟对平安证券及相关人员采取以下行政处罚和行政监管措施:对平安证券 给予警告并没收其万福生科发行上市项目的业务收入2555万元,并处以2倍的罚 款,暂停其保荐机构资格3个月;对保荐代表人吴文浩、何涛给予警告并分别处 以30万元罚款,撤销保荐代表人资格,撤销证券从业资格,采取终身证券市场 禁入措施;对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薛荣年、曾年生和崔岭给予警告并 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对保荐项目协办人汤德智给予警告 并处以10万元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
本案例中律师事务所的失职及惩罚
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在为万福生科发行上市提供法律服务 时,未依法履行检查和验证义务,未能勤勉尽责。 根据《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证监会拟没收博 鳌律师事务所业务收入70万元,并处以2倍的罚款,且12个 月内不接受其出具的证券发行专项文件;拟对签字律师刘 彦、胡筠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0万元的罚款,并采取终身 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②律师事务所
律师主要对股票发行与上市的各种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判断,并对有关发 行上市涉及的法律问题出具法律意见。律师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如下: 1、改制上市过程中需要的文件,包括股份公司设立的发起人协议、有关 国有股权管理的法律意见书(如需要)、各种关联交易协议、起草公 司章程及议事规则、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会议材料; 2、股份公司辅导期的有关法律问题解决; 3、股份公司发行上市的法律意见书; 4、对证监会反馈意见书中的法律问题出具说明或补充法律意见书; 5、对发审会审核后是否存在重大事项出具法律意见书。
控制度评价报告; 8、对公司在报告期内的资产减值计提政策的稳健性和公允性,并对公司是否已经足额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否影响发行人的持续经营能力发表意见; 9、对材料申报中,对证监会提出的反馈意见中的审计、财务问题出具意见; 10、对发审委审核后是否存在重大事项出具意见;对募集资金的到账情况出具验资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