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设计毕业论文
伺服电机控制系统毕业论文设计

调速应用领域最初用得最多的是直流电机,随着交流调速技术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交流变频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变频器和交流电动机迅速渗透到原来直流调速系统的绝大多数应用领域。近几年来,由于直流伺服电动机体积小、重量小和高效节能等一系列优点,中小功率的交流变频系统正逐步被直流伺服电动机系统所取代,特别是在纺织机械、印刷机械等原来应用变频系统较多的领域,而在一些直接由电池供电的直流电机应用领域,则更多的由直流伺服电动机所取代。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designations of three-phase BLDCM velocity modulation system. The master controlled unit is BLDCM special-purpose control chip 80C196MC, assistanceswith the keyboard, the monitor, examines the electric circuit, the power electric circuit, actuates the electric circuit, the protection circuit and so on. The BLDCM with 3 Hall sensors establishing inside, to exam the position of the rotor and decide the phase change of electricalmachinery, the system calculates the rotational speed of the electrical machinery to realize the velocity-feedback control according to the Hall signal.
电机设计毕业论文

电机设计毕业论文电机设计毕业论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机作为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研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电机设计毕业论文是电机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探索电机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引言电机设计是电机工程领域中的核心内容,它涉及电机的结构设计、磁路设计、绕组设计、热设计等多个方面。
电机设计的目标是提高电机的效率、功率密度和可靠性,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本篇毕业论文将以某型号交流电机设计为例,探讨电机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挑战。
二、电机设计的基本原理电机设计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要求,确定电机的结构和参数。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电机的功率、转速、效率、负载特性等因素,以及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
此外,还需要进行磁路分析、电磁场分析和热场分析等,以确保电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电机设计的关键技术1. 磁路设计:磁路设计是电机设计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电机的磁通分布和磁阻特性。
在磁路设计中,需要考虑磁路的长度、截面形状、磁导率等因素,以提高磁路的效率和性能。
2. 绕组设计:绕组设计是电机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电机的导线布局、匝数和截面积等。
在绕组设计中,需要考虑绕组的电阻、电感、耐压能力等因素,以提高绕组的效率和可靠性。
3. 热设计:热设计是电机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它涉及到电机的散热和温升控制。
在热设计中,需要考虑电机的功率损耗、散热方式和散热结构等因素,以确保电机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电机设计的挑战和发展趋势电机设计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低噪音和低成本等要求。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电机设计正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新材料的应用: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电机的效率和功率密度,例如高温超导材料、高磁能密度材料等。
2. 智能化设计:通过引入智能化设计方法和工具,可以提高电机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优化算法和仿真平台。
电机设计毕业论文

电机设计毕业论文电机设计毕业论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机作为一种关键的电力机械,已经成为现代机电工业的重要设备。
对于电机的设计,制造和应用已经成为电机专业学生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个电机设计的毕业论文,阐述了在电机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方面。
二、电机设计基础1.电机的分类根据电机的用途、结构、按用途不同,电机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电机的使用环境可以分为工业用电机,家用电机,船用电机,飞机用电机等。
按照结构可以分为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电力电机和小型电机,异步电机和同步电机。
不同类型的电机有不同的特点和设计要求。
2.电机设计的基本步骤电机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电机设计要求的确定,电机概念设计,计算,绘制设计图纸,选择和检验材料及制造工艺,实验和模型测试。
3.电机设计的基本设计要求电机设计要求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电机性能稳定:电机的性能应该具有稳定的特点,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特性,避免产生振动和噪声。
2)高效能和高效率:电机必须具有高效能和高效率,这意味着在相同工作条件下,电机的输出功率应该尽可能高,能源的损失应该尽可能小。
3)可靠性和稳定性:电机必须应该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干扰因素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能够长时间运行。
4)经济性:电机的成本应该合理,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应该都掌握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三、具体设计过程本文设计了一个DC减速电机,应用于环保领域中的某种设备中(详情见论文)。
设计步骤包括:确定电机工作原理和基本参数,进行电机的初始设计,对电机进行分析和模拟,进行性能测试和实验验证等环节。
四、结果与讨论本文所设计的DC减速电机具有以下特点:1. 较小的外形尺寸,方便安装和使用。
2. 高效率,具有较好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由于减速机构的作用,具有更大的扭矩和较低的速度,适用于需要较大扭矩和同时需要较小转速的场合。
五、结论本文对DC减速电机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性能和特点。
毕业设计(论文)-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串级调速[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串级调速[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4b397656bec0975f565e2e7.png)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串级调速作者:摘要:本设计主要利用电力拖动控制设计出可靠安全且容易操作和维修。
主要介绍了机械和工艺对电器控制线路的要求,以及怎么设计出来的控制线路满足生产的要求,达到简单经济。
在设计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时,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确定拖动方案和选择电动机,前者主要解决的是采用交流拖动方案还是直流拖动方案,后者主要解决的是选择电动机容量等问题。
根据电机学由异步电机转速公式n=60f1/Þ×(1-s p)可知异步电机的调速方法有改变定子频率、磁极对数和转差率等,而对于绕线式异步电机我们一般都采用的是改变转差率进行调速,而改变转差率实现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有一:在绕线式异步电机的转子中串入不同的电阻实现电力拖动的速度调节,但这中方法存在着以下缺点:1)他是通过增大转子回路电阻来降低转速,当电机负载转矩恒定时,转速越低转差功率越大,这种方法是通过增大转差功率来降低转速的,但所增加的转差功率全部被转化为热量消耗掉了,这种调速方法效率岁调速的范围增大而降低。
2)调速时电机理想空载转速不变。
只能在额定转速以下调节,调速时机械特性变软,降低了静态调速精度,3)由于转子回来附加电阻的档数有限,无法实行无级调速,调速范围小。
二:串级调速,串级调速是通过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转子回路引入附加电势而产生的。
它属于变转差率来实现串级调速的。
与转子串电阻的方式不同,串级调速可以将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加以应用(回馈电网或是转化为机械能送回到电动机轴上),因此效率高。
它能实现无级平滑调速,低速时机械特性也比较硬。
特别是晶闸管低同步串级调速系统,技术难度小,性能比较完善,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原理基本类型Abstract:The design of the main drag to control the use of electricity to design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easy. Introduces the process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ntrol circuit, as well as how the control circuit design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duction to a simple economic. Automatic control in the design of electric drive system, generally comprises two parts, first drag the program to identify and select the motor, which is used mainly to solve the exchange program or drag drag DC program, which is the main solution is to choose electric machine capacity and so on.According to the study by the electric induction motor speed formula n = 60f1 / Þ × (1-sp) induction motor can see the speed control methods have to change the frequency of the stator, on the pole and a few slip, and so on, but for the winding - We induction motors generally used is to change the slip for governor, and change the slip of the induction motor to achieve a speed control methods: the wound-rotor induction motor in the string into a different resistance to realize the power delay Adjust the speed of the move, but there is method in the following shortcomings: 1) he is through loopincreased resistance to reduce the rotor speed, when the motor torque constant load, the lower the speed difference to the greater power, this approach is adopted Increasing deterioration of the power to reduce speed, but the increase in power all the difference to be converted into energy consumed, the efficiency of this method of speed-year-old governor to reduce the scope of the increase. 2) The speed at the same speed no-load motor ideal. Can only be rated below regulation speed, variable speed control whe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ft and reduce the static speed accuracy, 3) due to additional back rotor resistance limited number of stalls, unable to carry out stepless speed regulation, the small scope of the governor. Second: Cascade Speed, speed cascade through the wound-rotor induction motor circuit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additional potential generated. It is a change to achieve slip cascade of speed. Rotor resistance and the string in different ways, can cascade speed asynchronous motor to power the application (or the power grid back into mechanical energy to send back to the motor shaft), so efficient. It can not achieve the smooth-class speed and low speed whe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latively hard. Thyristor especially low speed synchronous cascade system, the technical difficulty of small, relatively perfect performance, which was widely used.Key words:asynchronous motor series of basic principles governing the type of一、串级调速的基本原理所谓串级调速就是在转子回路中串入与转子电动势E2同频率的附加电动势E add如图1—1所示。
毕业论文-数控机床用直线电机的设计与研究【范本模板】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数控机床用直线电机的设计与研究学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摘要 (I)Abstract (V)第一章绪论 (1)1。
1 直线电机的发展 (1)1.2 直线电机在数控机床上应用的现状 (1)1。
3 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 (2)1。
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3)1。
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3)1。
4.2 本文的研究意义 (3)1。
5 结语 (4)第二章直线电机的改进设计 (5)2.1 弹性支承直线电机结构分析 (5)2.2 现有直线电机的磁路分析及改进措施 (8)2.2。
1 磁性材料 (9)2。
2。
2磁路设计基本原理 (11)2。
2。
3磁路的简单计算 (14)2.3 改进型直线电机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17)2.3.1 线圈及线圈骨架的设计 (18)2。
3.2骨架支承的设计和连接 (18)2.3。
3弹性支承的设计及刚度计算 (19)2.4 直线测速发电机的设计 (21)2.5 小结 (23)第三章直线电机的建模及仿真 (24)3。
1 直线电机在SOLIDWORKS软件中的建模 (24)3。
1.1 SolidWorks软件简介 (24)3.1.2 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建模 (24)3.2 对建立的模型在ADAMS软件中进行动作仿真 (31)3。
2。
1 ADAMS的简介 (31)3。
2.2 动作仿真过程 (31)第四章动态切削力和板状弹簧的有限元分析 (33)4.1 引言 (33)4.2 有限元软件ANSYS介绍 (33)4。
2。
1 ANSYS的模块介绍 (33)4。
2.2 ANSYS软件提供的分析类型 (35)4.2。
3 ANSYS计算分析的载荷 (36)4。
3 非圆车削动态切削力的有限元分析 (37)4。
3.1基于ANSYS的动态切削力分析 (37)4。
3.2 直线电机板状弹簧刚度的有限元分析 (37)第五章直线电机电磁场有限元分析 (41)5。
(毕业论文)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论文

小功率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设计和仿真研究摘要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是把电机、电子和稀土材料的高新技术产品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新型电机,它具有单位体积转矩高、重量轻、转矩惯量小、控制简单、能耗少和调速性能好等优点,因而在航天航空、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计算机外围设备、军事等领域及家用电器等方面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因此,设计性能优异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论文系统的研究了35w小功率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本体设计,包括设计方法、有限元分析、性能计算、软件仿真等。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综述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分析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理论。
2、建立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先利用解析法对该电机进行电磁设计,然后利用有限元法对电机进行优化。
3、基于星形连接三相三状态的控制电路,利用Infolytic公司的MagNet电磁场分析软件建立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仿真分析其静态气隙磁场分布及动态带负载时的电机特性。
并将软件仿真所得结果与设计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电机设计,无刷直流电动机,有限元分析,稳态特性第一章绪论1.1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发展状况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是一种新型的电动机,其应用广泛,相关技术仍然在不断的发展中,该类电动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现代电动机理论、电力电子技术和永磁材料的发展过程。
其中,永磁材料、大功率开关器件、高性能微处理器等的快速发展对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进步功不可没。
1821年9月,法拉第建立的世界上第一台电机就是永磁电机,自此奠定了现代电机的基本理论基础。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人们研制成功了第一台直流电动机。
1873年,有刷直流电动机正式投入商业应用。
从此以后,有刷直流电动机就以其优良的转矩特性在运动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对直流电动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直流电动机毕业论文

第一章直流电动机简介1.1直流电动机的发展近三十年来针对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的研究,归根到底是在寻找控制异步电动机转矩的方法,稀土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必将以其宽调速、小体积、高效率和稳态转速误差小等特点在调速领域显现优势。
无刷直流电动机是在有刷直流电动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渊源关系从其名称中就可以看出来。
有刷直流电动机从19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以其优良的转矩控制特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在运动控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有机械接触电刷-换向器一直是电流电机的一个致命弱点,它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限制了其在很多场合中的使用。
为了取代有刷直流电动机的机械换向装置,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早在1917年,Bolgior就提出了用整流管代替有刷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电刷,从而诞生了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思想。
无刷直流电机因为具有直流有刷电机的特性,同时也是频率变化的装置,所以又名直流变频,国际通用名词为BLDC.无刷直流电机的运转效率,低速转矩,转速精度等都比任何控制技术的变频器还要好,所以值得业界关注.本产品已经生产超过55kW,可设计到400kW,可以解决产业界节电与高性能驱动的需求。
我国对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研究起步较晚。
1987年,在北京举办的联邦德国金属加工设备展览会上,SIEMENS和BOSCH两公司展出了永磁自同步伺服系统和驱动器,引起了国内有关学者的广泛注意,自此国内掀起了研制开发和技术引进的热潮。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国内已有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系列产品,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
1.2直流电机的结构直流电机的结构应由定子和转子两大部分组成。
直流电机运行时静止不动的部分称为定子,定子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磁场,由机座、主磁极、换向极、端盖、轴承和电刷装置等组成。
运行时转动的部分称为转子,其主要作用是产生电磁转矩和感应电动势,是直流电机进行能量转换的枢纽,所以通常又称为电枢,由转轴、电枢铁心、电枢绕阻、换向器和风扇等组成。
毕业设计论文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

毕业设计论文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
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是目前电动车领域中最主流的电机类型之一、它
采用无刷直流电机技术,具有高效率、高性能和低噪音等优点。
本文将从
原理、结构、控制和应用等方面综述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的相关内容。
一、无刷直流电机的原理
无刷直流电机是一种基于电磁学原理工作的电机。
它采用永磁体在转
子上形成永磁场,驱动定子上的绕组与永磁场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电能转
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二、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
无刷直流电机主要由转子、定子和控制系统组成。
转子部分包括轴、
永磁体和换向器;定子部分包括绕组和磁铁;控制系统负责监控电机的运
行状态和控制电机的转速。
三、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
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主要通过控制系统中的换向器来实现。
换向器根
据转子位置和速度信号,调整绕组通电顺序,使电机保持平稳运行。
同时,控制系统还可以通过调整电压和电流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扭矩。
四、无刷直流电机的应用
无刷直流电机广泛应用于电动车领域。
它具有高效率、高性能和低噪
音等优点,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动力输出。
同时,无刷直流电机还具有较
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功率密度,适用于多种电动车型。
总结起来,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是一种高效、高性能的电机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刷直流电机将继续在电动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ABSTRACT (1)第一章中小型电机设计概述 (2)1.1设计技术要求 (2)1.2电机主要尺寸 (2)1.3绕组构及成原理 (4)1.4主磁路 (4)1.5电抗 (6)1.6损耗与效率 (7)1.7通风散热 (7)第二章三相异步电动机设计(Y180L-6/15KW) (9)2.1电机主要尺寸及绕组设计 (9)2.2电磁计算步骤与程序 (9)第三章电机优化设计方案 (28)3.1相关理论分析 (28)3.2电磁调整方案 (28)第四章 AUTOCAD简介及其绘图 (30)4.1A UTO CAD简介 (30)4.2A UTO CAD的基本功能 (30)4.3A UTO CAD绘图 (31)总结 (32)参考文献: (32)附录(Ⅰ)外文资料原文及译文 (34)附录(Ⅱ)三设计方案结果 (39)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设计(Y180L-6 /15kW)专业:电气工程极其自动化学号:02131107 学生姓名:刘常洲指导老师:肖倩华摘要异步电机是工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电机。
其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在文章中简要介绍了异步电机设计的基础知识,阐述了中小型电机的设计方法与步骤,介绍了电磁设计的步骤与计算程序,也述及电机的优化设计。
电磁设计是根据设计技术要求确定电机的电磁负荷,计算转子、定子冲片和铁心各部分尺寸及绕组数据,进而核算电机各项参数及性能,并对设计数据做必要的调整,直到达到设计要求。
本文也简单介绍了AutoCAD 绘图的基础知识。
关键词:异步电机电磁计算The design of the Three-phase squirrel cage induction motor(Y180L-6 /15kW)AbstractThe induction motor is the most widespread electrical machinery in the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production . It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In this article , the elementary knowledge of the induction motor designs is Briefly introduced, the method and the step of the middle and small scale electrical machinery design is also elaborated, the electromagnetism design step and the design computational procedure is introduced, the optimized design of the electrical machinery is also mentioned.The electromagnetism design i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ation of designs to determine the electromagnetism load, calculates each part of sizes of the rotor、 the stator piece and iron core and the winding data, then calculates each parameter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lectrical machinery, and to make the essential adjustment to the designs data, until meet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utoCAD cartography elementary knowledge is also simply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Keywords:induction motor electromagnetism computation第一章 中小型电机设计概述1.1设计技术要求1.1.1设计原始数据电机设计给定以下原始数据:(1)额定功率 动机为轴上输出机械功率(kw )。
(2)额定电压V 或kV )。
(3)相数与接法 (对交流电机)。
(4)额定频率 (H Z )。
(5)额定转速或同步转速 (r/min)。
(6)额定功率因数。
(7)要求的性能指标。
如效率、过载能力、起动电流、起动转矩、牵入转矩(对同步电动机)电压变化率(发电机)、转速变化率(对电动机)、振动与噪声等。
1.1.2设计过程及内容首先应根据产品通用标准、技术条件设计原始数据,然后进行电磁设计和结构设计。
电磁设计是根据设计技术要求确定电机的电磁负荷,计算转子、定子冲片和铁心各部分尺寸及绕组数据,进而核算电机各项参数及性能,并对设计数据做必要的调整,直到达到要求,提出电磁设计单。
结构设计是根据设计技术要求及电磁设计确定的有关数据,确定电机总体结构、零部件尺寸、材料及加工要求,绘制总装图及零部件图,进行必要的机械计算及热计算,提出全套生产图样。
电机设计要进行多种方案的分析、比较,或采用优化设计方法,以权衡电机性能、运行费用、制造成本、运行可靠性等因素,决定最优的设计。
中小型电机生产量大,使用面广,品种规格繁多,一般都成系列设计及制造。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的要求。
1.2电机主要尺寸1.2.1利用系数电机利用系数为电机有效部分单位体积、单位同步转速(或额定转速)的计算视在功率,即)min/(10016.03321m kVA AB K n l D S C dp N ef i c⋅⨯==-δ (1-1)式中:1i D 交流电机定子内径或直流电机电枢直径;ef l 交流电机定子铁心有效长度或直流电机电枢长度(m );N n 交流电机同步转速或直流电机额定转速(r/min )dp K 绕组系数;A 线负荷(A /m );δB 气隙磁通密度(T )c S 视在功率对交流电机c S =mEI N ⨯310-(kVA)式中 :m 定子相数;I N 额定相电流(A );E 满载定子绕组每相电动势(V ).忽略绕组阻抗压降,则E =N U ;电机的利用系数反映了材料的利用水平,随着电机冷却技术的发展,材料和工艺水平的改进,电机利用系数有提高的趋势。
1.2.2电磁负荷电磁负荷A 、δB 值决定了利用系数,直接影响电机的有效材料利用量,更为重要的是A 、δB 值与电机运行参数和性能密切相关。
)/(21m A aD I ZN D mW I A i s i ππ== 式中 W —每相串联匝数;I — 电流(A )s N —每槽导体数;Z —槽数;a —绕组并联路数; 气隙磁通密度)(22T S fWK E B dp δδ≈ 式中 δS —每极气隙面积(2m )绕组电流密度J 及热负荷AJ 直接影响电机绕组用铜量及绕组温升,热负荷表示定子(或电枢)圆周单位表面积上绕组电阻损耗,他们都是绕组设计的重要依据。
电磁负荷选择要点;(1)电机输出功率一定时,提高电磁负荷可缩小电机体积和节省有效材料;(2)选择较高的δB ,铁心损耗一般会增加,而绕组电阻损耗通常可降低;(3)选取较高的A 或j ,绕组电阻损耗将增加;(4)励磁电流标么值与δB /A 成正比,故选择较高的δB 或A ,励磁电流要增大,对异步电机,功率因数将降低;(5)漏抗标么值与δB /A 成反比,故δB 较高或A 较低时漏抗减小,电机起动转矩及过载能力提高,但起动电流及短路电流也增大;(6)直流电机的A 过高,电抗电动势将增加,使换向性能恶化。
1.2.3主要尺寸比主要尺寸比 λ为交流电机的定子有效长度与极距之比,而对直流电机常指电枢长度与直径之比。
当有效部分体积不变时,λ 值较大的电机较细长,反之较粗短。
λ值选择要点:(1)高速大型电机的转子直径受转子材料强度限制,其λ值较大,可达3~4;(2)转动惯量较小的电机,λ值较大;(3)在合理范围内适当选取较大的λ值,可以减少绕组端部用铜量及端盖等结构件的材料用量;(4)λ较大的电机,绕组端部铜损耗及漏抗较小,而槽部铜损耗及漏抗一般较大;(5)λ值过大时,通风冷却条件变坏,转子刚性可能较差,还会增加冲片冲剪、铁心叠压和嵌线的工时。
对直流电机还会使其换向性能变坏。
中小型交流电机的λ值一般为0.5-3。
1.2.4 主要尺寸确定主要尺寸指定子铁心外径1D 、内径1i D 以及铁心长度。
在已知电机的视在功率及转速情况下,可借助利用系数的经验值或通过适当地选择电磁负荷,由式(1-1)计算的ef i l D 21分别求得主要尺寸1i D 与ef l 。
参照定子内外径比的经验值可估算定子外径1D 。
对应于系列电机的每一机座中心高,根据合理利用机座径向空间及考虑硅钢片的合理套裁等要求,确定合理的定子冲片外径1D 。
设计时按1D 估算值或直接按电机功率及转速,选定某一中心高的机座及与之相适应的外径。
1.3 绕组构及成原理电机绕组要求对称,即各并联支路具有相同的电动势及阻抗。
三相交流绕组要求各相相轴在空间互差0120电角度,并有相同的有效匝数。
以保正各相电动势对称(即大小相等、相位互差0120电角度)。
同时要求绕组感应电动势和产生磁动势的基波分量尽可能大,而谐波分量尽可能小。
交流绕组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绕组布置分类,有集中绕组及分布绕组;按相带分类,有0120、060、030相带绕组及混相绕组;按每极每相槽数q 分类,有整数槽绕组及分数槽绕组(q 为整数或分数);按槽内线圈边层数分类,有单层绕组、双层绕组及单双层绕组;按线圈形状和端部连接方式分类,有叠绕组、波绕组以及同心式、链式、交叉式绕组。
直流电枢绕组一般按绕组元件与换向片之间连接规律不同而分为叠绕组、波绕组和蛙绕组。
绕组由多个按一定规律连接的线圈构成,每一线圈包括置于于槽中的有效部分及端接部分。
若各相带的某些槽的线圈有规则地改属另一相,即为混相绕组。
双层绕组每槽分上下两层放两个线圈边,双层绕组所有线圈的形状、几何尺寸相同,端部排列整齐,可选择有利节距以改善电动势和磁动势波形。
1.4主磁路1.4.1空载气隙磁场空载气隙磁场在直流电机和同步电机中由磁极绕组的直流励磁磁动势建立,而在异步电机中则由定子绕组的交流磁动势建立。
直流电机主极极弧形状大致有:(1)均匀气隙;(2)偏心气隙,极弧与电枢外圆不同心,使气隙从中心至极尖逐渐增大;(3)极尖削角的均匀气隙,气隙从极弧两端约1/6长度处至极尖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