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提高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小升初文言文强化练习题50篇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强化练习题50篇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强化练习题50篇及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目贵明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

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辐辏[còu]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

(选自《管子•九守》)【注释】①贵:以……为贵。

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

)③聪:听力好。

④智:思维敏捷。

⑤辐辏:车轮的辐条。

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

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

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

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

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

(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

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阅读训练】1、解释①贵:(以……为贵)②聪:(听力好)③智:(思维敏捷)④塞:(受蒙蔽)2.翻译: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

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及意思是:耳聪目明。

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人有负盐负薪者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②之物。

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释:放下。

②藉:垫衬。

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

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

③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有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有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一)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二)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加点的词语:付子已.()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四)银烛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

庆初未之觉也。

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

”曰:“爇而不能燃也。

”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一) 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 )(2)吾为.将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二)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 )(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 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加点的词语:付子已.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四) 银烛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

庆初未之觉也。

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

”曰:“爇而不能燃也。

”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

小升初文言文专题训练知识及练习题库(附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题训练知识及练习题库(附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题库-------------词义的推断方法及练习题库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一)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

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

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

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

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

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

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

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

完整小升初文言文提高训练及答案

完整小升初文言文提高训练及答案

小升初择校考试文言文提高训练(一)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肉可以吃。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仕于南方(2并壳者(3)其人自护所短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曰:“食菱须去壳。

”(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二)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犯:碰到。

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楚人有习操舟者习:________ 操:__________始折旋疾徐折:_________ 徐:________遽谢舟师遽: _______ 谢:_________乃四顾胆落顾: 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椎鼓径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三)吴起守信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③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s i):等待。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①布,衣素②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③衣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④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⑤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选自《列子》)【注】①曰:名叫。

②素:白色的。

③缁(zī):黑色。

④扑:打、敲。

⑤向者:刚才。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天雨.()(2)子亦犹是.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3.从这则小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译文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

天上下起了雨,杨布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

他家的狗没认出来是杨布,就迎上前冲他叫。

杨布十分生气,正准备打狗。

杨朱说:“你不要打狗,如果换作是你,你也会像它这样做的。

假如让你的狗离开前是白色的而回来变成了黑色的,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1.(1)下雨(2)这样2.假如让你的狗离开前是白色的而回来变成了黑色的,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3.凡遇是非,切莫忙于责怪他人,应首先从自身找原因。

或任何事情,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辨别其外在形式,更要注重其内在本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严君平不仕严遵字君平,蜀人也。

隐居不仕,常卖卜①。

于成都市,日得百钱以自给;卜讫,则闭肆下帘,以著书为事。

蜀有富人罗冲者,问君平曰:“君何以不仕?”君平曰:“无以自发。

”冲为君平具车马衣粮,君平曰:“吾病耳,非不足也。

我有余,而子不足,奈何以不足奉有余?”冲曰:“吾有万金,子无担石②,乃云有余,不亦谬乎?”君平曰:“不然。

吾前宿子家,人定③而役未息,昼夜汲汲④未尝有足。

今我以卜为业,不下床而钱自至,犹余数百,尘埃厚寸,不知所用,此非我有余而子不足邪?”冲大惭。

君平叹曰:“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故不仕也。

”(选自晋•皇甫谧《高士传》)[注释]①卜:卜卦算命。

②担石:旧时重量单位。

③人定:半夜时分。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

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

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

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

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①岁罹水患②死者相踵③遂自经于鼓下④养以公田百亩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译文】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

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

龙阳濒临洞庭湖,每年遭遇水灾,拖欠赋税几十万,受鞭挞之刑而死的人接连不断。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强化练习题50篇及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强化练习题50篇及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强化练习题50篇及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予辍然②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諠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④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注】①诵:背诵,②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③諠(xuān)遗忘。

④戒:警告。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其母方.织()(2)其母引刀裂.其织()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失:____________ (2)此:____________3.你认为孟母对孟子的成才有什么影响?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还能想到一个有关孟母的典故吗?译文孟子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他的母来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

孟子的母亲知道他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所遗忘,后来又想起来了。

”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以这件事作为警告。

从那件事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1)正,刚好(2)割断2.(1)谊(2)是3.使孟子从小养成了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孟母三迁。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蒲松龄之妻!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③矣。

山林目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④为快哉!”松龄善其言。

顾儿孙入闱⑤,褊心⑥不能无望,往往情见乎词,而孺人漠置之。

或媚以先兆,亦若罔闻。

松龄笑日:“穆如者⑦不欲作夫人⑧耶?”答曰:“我无他长,但知止足。

今三子一孙,能继书香,衣食不至冻饿,天赐不为不厚。

自顾有何功德,而尚存觖望⑨耶?”(选自清.蒲松龄《述刘氏行实》)[注释]①进取:此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

蒲松龄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不第。

②孺(rú)人:妻子。

③台阁:宰相。

④以肉鼓吹:犹言一呼百诺。

⑤入闱:参加科举考试。

⑥褊(biǎn)心:私心。

⑦穆如者:端庄的人。

此指妻子。

⑧夫人:此指贵夫人。

⑨觖(jué)望:不满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狄人杰审案等等。

(五)
1、(1)交往(2)店铺
2、比喻恶劣的环境
3、近墨者黑
4、示例:我赞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观点,因为人们在生活中总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别人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多读好书,多接触一些品行好的人等。

反对这个观点,能自圆其说亦可。

(六)
1、(1)称赞,赞美(2)穿,穿透(3)不
2、利益顺利
3、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4、示例,我们平时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能言过其实。

不要前后不一致,不然吃亏的是自己。

(七)于令仪不责盗
1.C
2.译文: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

3.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

(八)
1.(1)曾经(2)生气、发怒(2分)
2.(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2分)
3.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
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

(3分)
(九)
1、说;获得,得到
2、A
3、“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4、待下宽厚
(十)
1. 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①吃②往往,总是(4分)
2.①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 “以”、“已任”各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共3分)
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妻子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共2分) 
3.岳阳楼记揭示主题(各1分,共2分) 
(十一)
1、(1)居住(2)其实,实际
2、 B (3分)
4、“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积极进取(豁达、乐观)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治学严谨(勤勉好学)的态度。

(3分)
(十二)
1、解释词句:
当之郡——到、去故所举——以前、从前遗——赠送
谒见——拜见故人——旧时密愧而出---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

2、读了《杨震暮夜却金》你有什么感想?
答:我从文章中体会到杨震清正廉洁、严于律己的品质。

我想,我们也应该向他一样,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