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手册MSA测量系统分析.pptx
合集下载
MSA测量系统分析ppt课件

GWM-PPT V2012.2
现有管理:只关注了量具检定、校准,未对具体的测量方法、环境 等进行系统规范和管理,仅能保证量具合格,并不能保证测量出来 的结果是合格、有效的,造成误判和不合格品流出;
量 制环
人
方
具 件境
员
法
例如,在测量前测量人员对量具 表面进行擦拭,实际应该对测量 面进行擦拭
正确方向:关注于整个测量系统,从人、机、料、法、环等各 方面对实际测量进行验证和规范,保证测量系统的可靠性。
GWM-PPT V2012.2
测量系统分析可以: • 评估新的测量仪器 • 将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比较 • 对可能存在问题的测量方法进行评估 • 确定并解决测量系统误差问题
MSA分析时机: • 新生产之产品PV(零件)有不同时 • 新仪器,EV(设备)有不同时 • 新操作人员,AV(人员)有不同时 • 校准周期(文件规定)。
商 品 技 术 部
7
在生产现场,每个检验员都会认为自己测量的结果都是准确的,而他们
的测量结果就是判定产品合格与否的依据,难道他们的测量不存在误差吗?
如组下对5表种制,件为分在别测一量次3次测,量求取比平赛均中值并,进抽行记取录各,部由2门名评检委验对员测量,过使程、用测卡量尺结果对进某行打一分零。部
MSA是控制图必 需的准备工作。
PPAP
APQP
MSA
SPC
FMEA
MSA为“过程设 计与开发”、 “产品/过程确认” 阶段的输出之一。
MSA对现行的探 测控制方法的探 测度产生影响。
GWM-PPT V2012.2
下 料 中 心
涂 装 车 间
GWM-PPT V2012.2
冲压车间
设 备 动 力 部
现有管理:只关注了量具检定、校准,未对具体的测量方法、环境 等进行系统规范和管理,仅能保证量具合格,并不能保证测量出来 的结果是合格、有效的,造成误判和不合格品流出;
量 制环
人
方
具 件境
员
法
例如,在测量前测量人员对量具 表面进行擦拭,实际应该对测量 面进行擦拭
正确方向:关注于整个测量系统,从人、机、料、法、环等各 方面对实际测量进行验证和规范,保证测量系统的可靠性。
GWM-PPT V2012.2
测量系统分析可以: • 评估新的测量仪器 • 将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比较 • 对可能存在问题的测量方法进行评估 • 确定并解决测量系统误差问题
MSA分析时机: • 新生产之产品PV(零件)有不同时 • 新仪器,EV(设备)有不同时 • 新操作人员,AV(人员)有不同时 • 校准周期(文件规定)。
商 品 技 术 部
7
在生产现场,每个检验员都会认为自己测量的结果都是准确的,而他们
的测量结果就是判定产品合格与否的依据,难道他们的测量不存在误差吗?
如组下对5表种制,件为分在别测一量次3次测,量求取比平赛均中值并,进抽行记取录各,部由2门名评检委验对员测量,过使程、用测卡量尺结果对进某行打一分零。部
MSA是控制图必 需的准备工作。
PPAP
APQP
MSA
SPC
FMEA
MSA为“过程设 计与开发”、 “产品/过程确认” 阶段的输出之一。
MSA对现行的探 测控制方法的探 测度产生影响。
GWM-PPT V2012.2
下 料 中 心
涂 装 车 间
GWM-PPT V2012.2
冲压车间
设 备 动 力 部
MSA测量系统分析(总结篇))PPT课件

什么时候进行MSA?
控制计划中提到的(生产控制中)必须做MSA分析。 控制计划中未提到的,不必做MSA分析。
❖ 2、新量具:
新量具要先进行判断是否需要做MSA分析。 如果量程一样,厂家一样、型号一样的产品。 新购入,原则上也要做MSA。
14
精选PPT课件
什么时候进行MSA?
❖ 3、现有量具和新量具已做MSA
评价人A
评价人C
33
精选PPT课件
如何进行MSA?
❖ 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
❖ 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分析可以理解为系统内变差和系统间的变差,即量 具的变差和人的变差。
为分析在各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测量结果存在的变差, 应进行适当统计研究。
此要求必须适用于在控制计划中提出的测量系统。 所用的分析方法及接收准则,应符合与顾客关于测量系
统分析的参考手册的要求。 如果得到顾客批准,也可采用其它分析方法和接收准则。
3
精选PPT课件
为什么要进行MSA?
4
精选PPT课件
为什么要进行MSA?
❖ 我(你)的测量数据是可靠的吗? ❖ 测量系统有足够的分辨力吗? ❖ 两年内量具的结果能否保持一致? ❖ 为什么不同的测量人员得到的结果不同,我应该相信
谁? ❖ 量具测量重复测量时结果也不尽相同,应该如何取值?
❖ ……
5
精选PPT课件
为什么要进行MSA?
因此我们需要: 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方法——确保具有合适分辨力和
至少测量15组数据
输入数据到EXCEL, Xbar-R表格中
计算控制界限,并 用图判定是否稳定
保留记录
针对样本使用更高精密度等级的仪器进行精密 测量10次,计算平均值,作为基准值。
五大工具书培训教材——测量系统分析(MSA)课件

• 被测特性是什么?特性的类别是什么?是机械 上的特性吗?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是一项电 的特性吗?其零件内部变差大吗?
• 测量过程的结果(输出)将被应用的目的是什 么?生产改进、生产监控、实验室研究、过程 审核、出货检验、进货检验、对D.O.E的回应?
• 谁将使用该过程?操作者、工程师、技术员、 检验员、审核员?
五大工具书培训教材——测量系统分析(MSA)
第2类要素:与测量系统制造有关的问题 (设备、标准、仪器)
• 是否有任何对过程流程、批次完整性、记录、测量和零件 回复的干扰?
• 材料搬运:是否需要特殊的支架、支撑夹具、搬运设备或 其它物料搬运设备来放置被测零件或对测量系统本身?
• 环境问题:是否有特殊的环境要求、条件、限制等影响本 测量过程或临近的过程?是否要求特殊的排气?是否有必 要控制温度或湿度?湿度、振动、噪音、电磁干扰、清洁?
• 校准和控制系统:推荐的校准计划和设备审核及其文 件。频率、内部或外部、参数、生产过程中的验证检 查。
• 输入要求:机械的、电子的、液压的、真空的、波动 抑制器、干燥器、滤清器、作业准备和操作问题、隔 离、解析度和灵敏度。
• 输出要求:类比或数位、文件和记录、档案、保存、 存取、备份。
• 成本:开发、采购、安装、操作和培训的预算要素。
五大工具书培训教材——测量系统分析(MSA)
第2类要素:与测量系统制造有关的问题 (设备、标准、仪器)
• 预防性维护:形式、计划、成本、人员、培训、文件。 • 可维修性:内部和外部、场所、支持程度、回应时间、
服务配件的可取得性、标准零件清单。 • 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在长时间的装载和操作
• 是否有任何特别的可靠性要求或考虑?设备是否能够在任 何时间下维持其状况?在生产使用之前是否需要进行验证?
• 测量过程的结果(输出)将被应用的目的是什 么?生产改进、生产监控、实验室研究、过程 审核、出货检验、进货检验、对D.O.E的回应?
• 谁将使用该过程?操作者、工程师、技术员、 检验员、审核员?
五大工具书培训教材——测量系统分析(MSA)
第2类要素:与测量系统制造有关的问题 (设备、标准、仪器)
• 是否有任何对过程流程、批次完整性、记录、测量和零件 回复的干扰?
• 材料搬运:是否需要特殊的支架、支撑夹具、搬运设备或 其它物料搬运设备来放置被测零件或对测量系统本身?
• 环境问题:是否有特殊的环境要求、条件、限制等影响本 测量过程或临近的过程?是否要求特殊的排气?是否有必 要控制温度或湿度?湿度、振动、噪音、电磁干扰、清洁?
• 校准和控制系统:推荐的校准计划和设备审核及其文 件。频率、内部或外部、参数、生产过程中的验证检 查。
• 输入要求:机械的、电子的、液压的、真空的、波动 抑制器、干燥器、滤清器、作业准备和操作问题、隔 离、解析度和灵敏度。
• 输出要求:类比或数位、文件和记录、档案、保存、 存取、备份。
• 成本:开发、采购、安装、操作和培训的预算要素。
五大工具书培训教材——测量系统分析(MSA)
第2类要素:与测量系统制造有关的问题 (设备、标准、仪器)
• 预防性维护:形式、计划、成本、人员、培训、文件。 • 可维修性:内部和外部、场所、支持程度、回应时间、
服务配件的可取得性、标准零件清单。 • 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在长时间的装载和操作
• 是否有任何特别的可靠性要求或考虑?设备是否能够在任 何时间下维持其状况?在生产使用之前是否需要进行验证?
MSA测量系统分析教材PPT(共 60张)

7
The Measurement Process should be managed as a true PROCESS
Inputs
Process
Outputs
Inputs
Parts (Example)
Measurement Outputs Process
• Observations • Measurements • Data
线性
仪器的全体测量可能范围内的倾斜差异。 观测值
倾斜 无倾斜
真值
真值 1
观测值1
倾斜小
••••••
真值 2
倾斜大
观测值2
测定的下限范围
11
测定的上限范围
测量系统误差
稳定性
把同样的特性在不同的时间点用同样的Gage测量的结果平均值差异 。
稳定性
时间点 1 时间点 2
12
测量系统误差
重复性
宽度或散布
- 再现性(Repeatability) - 重复性(Reproducibility)
9
测量系统误差
偏离(Bais)
意味着观测测量平均和基准值间的偏差。 偏离又叫正确性。
基准值 Reference value
偏离
观测平均 Observed Average
测定值的 平均值
真值
10
测量系统误差
5
2、为什么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要点: • 对控制计划中列入的测量系统要进行测量系
统分析。 • 测量分析方法及接受准则应与测量系统分析
参考手册一致。 • 经顾客批准,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及接受准则。 • PPAP手册中规定:对新的或改进的量具、测
量和试验设备应参考MSA手册进行变差研究。 • APQP手册中,MSA为“产品/过程确认”阶段
The Measurement Process should be managed as a true PROCESS
Inputs
Process
Outputs
Inputs
Parts (Example)
Measurement Outputs Process
• Observations • Measurements • Data
线性
仪器的全体测量可能范围内的倾斜差异。 观测值
倾斜 无倾斜
真值
真值 1
观测值1
倾斜小
••••••
真值 2
倾斜大
观测值2
测定的下限范围
11
测定的上限范围
测量系统误差
稳定性
把同样的特性在不同的时间点用同样的Gage测量的结果平均值差异 。
稳定性
时间点 1 时间点 2
12
测量系统误差
重复性
宽度或散布
- 再现性(Repeatability) - 重复性(Reproducibility)
9
测量系统误差
偏离(Bais)
意味着观测测量平均和基准值间的偏差。 偏离又叫正确性。
基准值 Reference value
偏离
观测平均 Observed Average
测定值的 平均值
真值
10
测量系统误差
5
2、为什么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要点: • 对控制计划中列入的测量系统要进行测量系
统分析。 • 测量分析方法及接受准则应与测量系统分析
参考手册一致。 • 经顾客批准,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及接受准则。 • PPAP手册中规定:对新的或改进的量具、测
量和试验设备应参考MSA手册进行变差研究。 • APQP手册中,MSA为“产品/过程确认”阶段
五大手册MSA测量系统分析PPT

6
The Measurement Process should be managed as a true PROCESS
Inputs
Process
Outputs
Inputs
Parts (Example)
Measurement Outputs Process
• Observations • Measurements • Data
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对于特定特 性之间的关系。
测量过程:赋值过程定义为测量过程。 测量系统:是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特
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的仪器、量具、标准、 操作、方法、夹具、人员、软件及环境的集 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测量系统分为计量型测量系统与计数型测量系 统
2
人 设备 材料 方法 程序
Tolerance
%Study Var MS 100 % Total
%Contribution
2 MS
2 total
100%
重复性和再现性与容 差的百分比
重复性和再现性与总过 程偏差的百分比
测量系统的方差与总 过程方差的百分比
-容差百分比
量具相对于规范的 测量能力;
-调查百分比
出之一。 SPC手册指出MSA是控制图必需的准备工作。
5
2、为什么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2.2客观需要
变差
变差
輸入
輸入/輸出
輸出
制程
测量过程
所得結果
製程變差
+
測量變差
有多大? 有什么影响 ?
若我们要知道制程输出是否达到要求及在控制之内, 所用的测 量系统必须具备足够能力去量度制程的变差, 原因是测量过程 本身亦存在一定的变差, 所以我们必须对所选用的测量系统/仪 器先作一些统计分析,才可决定这测量统/仪器是否适用.
The Measurement Process should be managed as a true PROCESS
Inputs
Process
Outputs
Inputs
Parts (Example)
Measurement Outputs Process
• Observations • Measurements • Data
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对于特定特 性之间的关系。
测量过程:赋值过程定义为测量过程。 测量系统:是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特
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的仪器、量具、标准、 操作、方法、夹具、人员、软件及环境的集 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测量系统分为计量型测量系统与计数型测量系 统
2
人 设备 材料 方法 程序
Tolerance
%Study Var MS 100 % Total
%Contribution
2 MS
2 total
100%
重复性和再现性与容 差的百分比
重复性和再现性与总过 程偏差的百分比
测量系统的方差与总 过程方差的百分比
-容差百分比
量具相对于规范的 测量能力;
-调查百分比
出之一。 SPC手册指出MSA是控制图必需的准备工作。
5
2、为什么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2.2客观需要
变差
变差
輸入
輸入/輸出
輸出
制程
测量过程
所得結果
製程變差
+
測量變差
有多大? 有什么影响 ?
若我们要知道制程输出是否达到要求及在控制之内, 所用的测 量系统必须具备足够能力去量度制程的变差, 原因是测量过程 本身亦存在一定的变差, 所以我们必须对所选用的测量系统/仪 器先作一些统计分析,才可决定这测量统/仪器是否适用.
MSA测量系统分析课件(PPT 59张)

17.02.2019
24
MSA
重復性分析---示例
從生產過程中選取5件樣品。選擇兩名經常進行該測量的評價人參與研究。 每一位評價人對每個零件測量三次,測量結果記錄在數據表格上(見表1) 。
零件 試驗 1 2 3 評價人1 1 2 3 4 5 評價人2 1 2 3 4 5
217 220 216 216 216 218
217 214 216 216 212 219 216 212 220
216 216 216 219 216 215 220 220 216
216 220 212 220 212 220
X 平均值: 216.3 218.0 216.3 212.7 218.3 216.3 極差: 1.0 4.0 1.0 2.0 4.0
的值確定的。一般地,斜率越低,量具線性越好;相的斜率越大,量具
線性越差。
如果測量系統為非線性,查找這些可能原因:
1)在工作範圍上限和下限內儀器沒有正確校準; 2)最小或最大標準值的誤差; 3)磨損的儀器; 4)儀器固有的設計特性。
17.02.2019
23
MSA
重復性分析(Repeatability)再現性
重復性(再現性)
測量過程的重復性意味著測量系統自身的變異是一致的。儀器自
身以及零件在儀器中位置變化導致的測量變差是重復性誤差的兩個一 般原因。由于子組重復測量的極差代表了這兩種變差,極差圖將顯示 測量過程的一致性。如果極差圖失控,通常測量過程的一致性有問題 。應調查識別為失控的點的不一致性原因加以糾正。唯一的例外是前 面討論過的當測量系統分辨率不足時出現的情況。 如果極差圖受控,則儀器變差及測量過程在研究期間是一致的。
n
b=Σ
MSA测量系统分析ppt课件

部件A 部件B
A=2.0 B=2.0
Hale Waihona Puke 部件A 部件BA=2.52 B=2.00
▲由设计决定的固有特性 ▲测量或仪器输出的最小
刻度单位 ▲总是以测量单位报告 ▲1:10经验法则
测量分辨率描述了测量仪器分辨两个部件的测量值之 间的差异的能力
14
6.1测量系统的有效分辨率
1.要求不低于过程变差或允许偏差(tolerance)的十分 之一.
■确定或否认过程是以稳定的方式操作并符合顾客 规定的目标。这种检查行为本身就是过程。
12
6.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1)足够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2)是统计受控制的。 3)产品控制,变异性小于
公差。 4)过程控制: ▲显示有效的分辨率. ▲变异性小于制造过程变差.
13
6.1测量仪器-分辨率
■分辨率(分辨力、可读性、分辨率): ▲ 别名:最小的读数的单位、测量分辨率、刻度限度 或探测度 ▲ 为测量仪器能够读取的最小测量单位。
号的最小输入。 ■它是测量系统对被测特性变化的回应。 ■敏感度由量具设计(分辨力)、固有质量(OEM)、
使用中保养,以及仪器操作条件和标准来确定。 ■它通常被表示为一测量单位。
16
第二章 测量系统统计特性
17
数据变差的来源
热弹弹标校扩弹性性准散性特变工系准特性形作质支数性件人量撑隐(工特可零藏光性追阳件几的阳溯光)几何相的性何的互特清光兼关性洁适数阳容连工定合据性作义发发的空的展展气设----的污计夹位测测变染变持置量量仪创异异站探器建限测(公量制身器差具维体)校护的稳偏准教稳定使移预线育健性用防性设假重性计设复维敏再性护感现性性经变一单变培验接异致扩一形训触性性大性效几应量测系统变异何
经典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课件pptx

和准确性。
可操作性
判定标准应具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和 评估方法,便于实际操作和应用。
全面性
判定标准应涵盖测量系统的各个方 面,包括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 等,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全面性。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 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
01
问题二 如何处理测量数据中的异常值?
03
问题三 如何评估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
分析评估
运用MSA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 行分析,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 性和准确性。
团队组建
成立由质量、生产、技术等部 门组成的MSA实施团队。
数据收集
收集生产线上的测量数据,包 括产品特性值、设备读数等。
改进措施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 改进措施,如设备校准、操作 规范等。
效果评估及持续改进方向
效果评估: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产品质量 数据、客户投诉率等指标,评估MSA实施 效果。
详细讲解了测量系统误差的来 源和分类,包括重复性误差、 再现性误差、偏倚误差等,使 学员能够识别和评估各种误差 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MSA方法及应用
MSA实施流程与注意事 项
重点介绍了常用的MSA方法, 如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GR&R) 研究、偏倚研究、线性研究等, 并结合实例演示了如何在实际 工作中应用这些方法。
经典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课件 pptx
contents
目录
• 测量系统分析概述 • 测量系统误差来源与分类 • 经典MSA方法介绍 • MSA实施流程与步骤 • MSA结果解读与判定标准 • MSA在企业中应用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测量系统分析概述
测量系统定义及作用
测量系统定义
测量系统是指用于量化产品或过程 特性的一系列操作、程序、设备、 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
可操作性
判定标准应具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和 评估方法,便于实际操作和应用。
全面性
判定标准应涵盖测量系统的各个方 面,包括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 等,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全面性。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 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
01
问题二 如何处理测量数据中的异常值?
03
问题三 如何评估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
分析评估
运用MSA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 行分析,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 性和准确性。
团队组建
成立由质量、生产、技术等部 门组成的MSA实施团队。
数据收集
收集生产线上的测量数据,包 括产品特性值、设备读数等。
改进措施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 改进措施,如设备校准、操作 规范等。
效果评估及持续改进方向
效果评估: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产品质量 数据、客户投诉率等指标,评估MSA实施 效果。
详细讲解了测量系统误差的来 源和分类,包括重复性误差、 再现性误差、偏倚误差等,使 学员能够识别和评估各种误差 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MSA方法及应用
MSA实施流程与注意事 项
重点介绍了常用的MSA方法, 如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GR&R) 研究、偏倚研究、线性研究等, 并结合实例演示了如何在实际 工作中应用这些方法。
经典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课件 pptx
contents
目录
• 测量系统分析概述 • 测量系统误差来源与分类 • 经典MSA方法介绍 • MSA实施流程与步骤 • MSA结果解读与判定标准 • MSA在企业中应用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测量系统分析概述
测量系统定义及作用
测量系统定义
测量系统是指用于量化产品或过程 特性的一系列操作、程序、设备、 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The Measurement Process should be managed as a true PROCESS
Inputs
Prs (Example)
Measurement Outputs Process
• Observations • Measurements • Data
测量系统评价
测量误差的评价
平均
正确性
倾斜
total
product
MS
校正分析 (Calibration Study)
散布
精密度
散布
R&R Study
2 total
2
2
product
MS
16
Possible Sources of Variation
Parts (Example)
3
人 设备 材料 方法 程序
输入
1、什么是测量系统
测量过程
数据
输出
4
2、为什么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2.1、TS16949标准 要素7.6.1 • 为分析各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测量结果 的变差,必须进行适当的统计研究。此要 求应用于控制计划中提及的测量系统 • 所有的分析方法及接受准则必须与顾客关 于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一致。如经顾客 批准,也可采用其它分析方法及接受准则
MSA –测量系统分析
内容
1、什么是测量系统 2、为什么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3、测量系统变差的种类与定义 4、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 5、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指南 (偏倚,稳定性,
线性,重复性 & 再现性) 6、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指南 7、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
2
1、什么是测量系统
•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 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 格/不合格的装置。
基准值
基准值
平均
好的重复性
13
平均
不好的重复性
测量系统误差
再现性
测量同一特性时,互相不同的人使用同样机器得到的测量值
之间的平均差。
评价者 A 评价者B 评价者 C
评价者 B
评价者 A
评价者 C
基准值
基准值
AB C 好的再现性
14
A
B
C
不好的再现性
测量系统误差
既不精密又不正确
精密但不正确
15
正确但不精密 既正确又很精密
5
2、为什么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要点: • 对控制计划中列入的测量系统要进行测量系
统分析。 • 测量分析方法及接受准则应与测量系统分析
参考手册一致。 • 经顾客批准,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及接受准则。 • PPAP手册中规定:对新的或改进的量具、测
量和试验设备应参考MSA手册进行变差研究。 • APQP手册中,MSA为“产品/过程确认”阶段
17
Stability
Linearity
4、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
• 先计划将要使用的方法 • - 通过使用工程决策; 目视观察或量具研究
确定 (考虑再现性会否影响) • 条件 • - 评价人的数量,样品数量及重复读数次数; 尺
Repeatability
Calibration
To address actual process variability, the variation due to the measurement system must first be identified and separated from that of the process
线性
仪器的全体测量可能范围内的倾斜差异。 观测值
倾斜 无倾斜
真值
真值 1
观测值1
倾斜小
••••••
真值 2
倾斜大
观测值2
测定的下限范围
11
测定的上限范围
测量系统误差
稳定性
把同样的特性在不同的时间点用同样的Gage测量的结果平均值差异 。
稳定性
时间点 1 时间点 2
12
测量系统误差
重复性
同样人使用同样部品、同样特性、同样机器反复测定得到的测量值之间 散布。
输出之一。 • SPC手册指出MSA是控制图必需的准备工作。
6
2、为什么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2.2客观需要
变差
变差
所得結果
輸入
輸入/輸出
輸出
製程變差
制程
测量过程
+
測量變差
有多大? 有什么影响 ?
若我们要知道制程输出是否达到要求及在控制之内, 所用的测 量系统必须具备足够能力去量度制程的变差, 原因是测量过程 本身亦存在一定的变差, 所以我们必须对所选用的测量系统/仪 器先作一些统计分析,才可决定这测量统/仪器是否适用.
Inputs
Process
Outputs
Inputs
Measurement Process
Outputs
• Observations • Measurements • Data
Observed Process Variation
Actual Process Variation
Measurement Process Variation
Long-term Process Variation
Short-term Process Variation
Variation within sample
Variation due to gage
Variation due to operators
“Other” Sources
- Environmental - etc.
• 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对于特定 特性之间的关系。
• 测量过程:赋值过程定义为测量过程。 • 测量系统:是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
特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的仪器、量具、标 准、操作、方法、夹具、人员、软件及环境 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 测量系统分为计量型测量系统与计数型测量 系统
Phase I: Process Measurement
Phase II: Process Analysis
Phase III: Process Improvement
Phase IV: Process Control
8
测量系统误差
测量系统误差或变动的类型
位置(Location)或平均
- 偏离(Bias) - 直线性(Linearity) - 稳定性(Stability)
宽度或散布
- 再现性(Repeatability) - 重复性(Reproducibility)
9
测量系统误差
偏离(Bais)
意味着观测测量平均和基准值间的偏差。 偏离又叫正确性。
基准值 Reference value
偏离
观测平均 Observed Average
测定值的 平均值
真值
10
测量系统误差
The Measurement Process should be managed as a true PROCESS
Inputs
Prs (Example)
Measurement Outputs Process
• Observations • Measurements • Data
测量系统评价
测量误差的评价
平均
正确性
倾斜
total
product
MS
校正分析 (Calibration Study)
散布
精密度
散布
R&R Study
2 total
2
2
product
MS
16
Possible Sources of Variation
Parts (Example)
3
人 设备 材料 方法 程序
输入
1、什么是测量系统
测量过程
数据
输出
4
2、为什么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2.1、TS16949标准 要素7.6.1 • 为分析各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测量结果 的变差,必须进行适当的统计研究。此要 求应用于控制计划中提及的测量系统 • 所有的分析方法及接受准则必须与顾客关 于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一致。如经顾客 批准,也可采用其它分析方法及接受准则
MSA –测量系统分析
内容
1、什么是测量系统 2、为什么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3、测量系统变差的种类与定义 4、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 5、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指南 (偏倚,稳定性,
线性,重复性 & 再现性) 6、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指南 7、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
2
1、什么是测量系统
•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 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 格/不合格的装置。
基准值
基准值
平均
好的重复性
13
平均
不好的重复性
测量系统误差
再现性
测量同一特性时,互相不同的人使用同样机器得到的测量值
之间的平均差。
评价者 A 评价者B 评价者 C
评价者 B
评价者 A
评价者 C
基准值
基准值
AB C 好的再现性
14
A
B
C
不好的再现性
测量系统误差
既不精密又不正确
精密但不正确
15
正确但不精密 既正确又很精密
5
2、为什么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要点: • 对控制计划中列入的测量系统要进行测量系
统分析。 • 测量分析方法及接受准则应与测量系统分析
参考手册一致。 • 经顾客批准,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及接受准则。 • PPAP手册中规定:对新的或改进的量具、测
量和试验设备应参考MSA手册进行变差研究。 • APQP手册中,MSA为“产品/过程确认”阶段
17
Stability
Linearity
4、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
• 先计划将要使用的方法 • - 通过使用工程决策; 目视观察或量具研究
确定 (考虑再现性会否影响) • 条件 • - 评价人的数量,样品数量及重复读数次数; 尺
Repeatability
Calibration
To address actual process variability, the variation due to the measurement system must first be identified and separated from that of the process
线性
仪器的全体测量可能范围内的倾斜差异。 观测值
倾斜 无倾斜
真值
真值 1
观测值1
倾斜小
••••••
真值 2
倾斜大
观测值2
测定的下限范围
11
测定的上限范围
测量系统误差
稳定性
把同样的特性在不同的时间点用同样的Gage测量的结果平均值差异 。
稳定性
时间点 1 时间点 2
12
测量系统误差
重复性
同样人使用同样部品、同样特性、同样机器反复测定得到的测量值之间 散布。
输出之一。 • SPC手册指出MSA是控制图必需的准备工作。
6
2、为什么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2.2客观需要
变差
变差
所得結果
輸入
輸入/輸出
輸出
製程變差
制程
测量过程
+
測量變差
有多大? 有什么影响 ?
若我们要知道制程输出是否达到要求及在控制之内, 所用的测 量系统必须具备足够能力去量度制程的变差, 原因是测量过程 本身亦存在一定的变差, 所以我们必须对所选用的测量系统/仪 器先作一些统计分析,才可决定这测量统/仪器是否适用.
Inputs
Process
Outputs
Inputs
Measurement Process
Outputs
• Observations • Measurements • Data
Observed Process Variation
Actual Process Variation
Measurement Process Variation
Long-term Process Variation
Short-term Process Variation
Variation within sample
Variation due to gage
Variation due to operators
“Other” Sources
- Environmental - etc.
• 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对于特定 特性之间的关系。
• 测量过程:赋值过程定义为测量过程。 • 测量系统:是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
特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的仪器、量具、标 准、操作、方法、夹具、人员、软件及环境 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 测量系统分为计量型测量系统与计数型测量 系统
Phase I: Process Measurement
Phase II: Process Analysis
Phase III: Process Improvement
Phase IV: Process Control
8
测量系统误差
测量系统误差或变动的类型
位置(Location)或平均
- 偏离(Bias) - 直线性(Linearity) - 稳定性(Stability)
宽度或散布
- 再现性(Repeatability) - 重复性(Reproducibility)
9
测量系统误差
偏离(Bais)
意味着观测测量平均和基准值间的偏差。 偏离又叫正确性。
基准值 Reference value
偏离
观测平均 Observed Average
测定值的 平均值
真值
10
测量系统误差